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最牛高考生”第16次高考330分 称明年继续考(共含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刘”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最牛高考生”第16次高考330分 称明年继续考
“总分330分!‘最牛高考生’梁实的川大梦或许将再次破碎。”22日下午,微博上再次传出“最牛高考生”梁实今年高考的分数。46岁的梁实因今年第16次参加高考,成为全国最受关注的`一位考生。
22日晚上7时许,记者第一时间与梁实取得联系。电话那头,梁实一听自己的分数,明显有些失落,第一句话便是一句“痛苦啊!”随后一阵苦笑声。
“330分,是我所参加考试以来最低的一次。”梁实的声音明显有些低沉。分析自己的这“第16次高考”,梁实说:“感觉到与自己平时读书不实在、不务实有很大关系。”他是指自己平时只看书、不做练习题的毛病,“这个有太大关系,一看题,嗯,就这样了……” 对自己的问题,梁实认识很清楚,因此,对考试结果,他说自己并不“怕”:“300多分,我要考个500多分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事情。”
接着,他又说起了每次面对记者都会说出的话:“明年必须考上,必须考上川大!”他的理由是“我对这些知识也不是不能理解,这个我很清楚。这些东西不难,不管哪一科。我确实需要的是务实,只要练习一下子,逐渐把速度提高,成绩很快就可以上来。”
梁实说,目前,他正准备乘坐火车去北京,“之前答应了湖南一家电视台在北京做个节目。”目前家人们都还不知道他的考试成绩,“老婆回内江娘家过端午了,她不问我我就不管,她问起我再老老实实给她说。”
对于考试分数所意味着的成绩,梁实很清楚:“(理科)本科一批518,二批445,三批416……”他的成绩,或许将宣告他向往的四川大学数学系梦想将再次破碎。对此,梁实表示自己不会气馁:“明年继续考,必须拿下,必须考上川大数学系!”
“总分330分!‘最牛高考(微博)生’梁实的川大梦或许将再次破碎,“最牛高考生”第16次高考330分明年或再战。”22日下午,微博上再次传出“最牛高考生”梁实今年高考的分数。46岁的梁实因今年第16次参加高考,成为全国最受关注的一位考生。
22日晚上7时许,记者第一时间与梁实取得联系。电话那头,梁实一听自己的分数,明显有些失落,第一句话便是一句“痛苦啊!”随后一阵苦笑声。
“330分,是我所参加考试以来最低的一次。”梁实的声音明显有些低沉。分析自己的这“第16次高考”,梁实说:“感觉到与自己平时读书不实在、不务实有很大关系。”他是指自己平时只看书、不做练习题的毛病,“这个有太大关系,一看题,嗯,就这样了……”对自己的问题,梁实认识很清楚,因此,对考试结果,他说自己并不“怕”:“300多分,我要考起了每次面对记者都会说出的话:“明年必须考上,必须考上川大!”他的理由是“我对这些知识也不是不能理解,这个我很清楚,高考信息《“最牛高考生”第16次高考330分 明年或再战》。这些东西不难,不管哪一科。我确实需要的是务实,只要练习一下子,逐渐把速度提高,成绩很快就可以上来。”
梁实说,目前,他正准备乘坐火车去北京,“之前答应了湖南一家电视台在北京做个节目。”目前家人们都还不知道他的考试成绩,“老婆回内江娘家过端午了,她不问我我就不管,她问起我再老老实实给她说。”
对于考试分数所意味着的成绩,梁实很清楚:“(理科)本科一批518,二批445,三批416……”他的成绩,或许将宣告他向往的四川大学数学系梦想将再次破碎。对此,梁实表示自己不会气馁:“明年继续考,必须拿下,必须考上川大数学系!”
[2012高考信息:最牛高考生第16次高考330分]
46岁考生第16次参加高考提前1个月紧张上火
今年,是46岁的梁实第16次参加高考。他被媒体称为“高考最牛钉子户”、“考神”……每当他出现在考场前,总会引得媒体纷至沓来。梁实,俨然已是全国最著名的考生。
考场外,一位与他年龄相仿的考生家长拍拍他的肩膀:“嘿,‘范进’!”一把搂着他的肩头:“还是合张影嘛!”拍完照,又拍着梁实的肩膀,一脸诚恳:“说真的,我佩服你!”但也有人偷偷跑到他身后,摆出夸张的笑容让人拍下合影。
但面对这些,梁实少有言辞。他只笑,以一长串“呵呵呵”的梁式笑声作答。
A普通考生梁实
紧张考前一个月就开始上火
6月7日,高考第一天,成都的气温比前几天又炎热了几分。早上8点半,耳鬓斑白的梁实穿着件蓝黄相间的条纹衫,在媒体的摄像机、照相机的“关注”下,大步迈向考点。当走到成都二十中门口,他下意识地停下脚步,主动将右手拎着的透明文具袋举到胸前。工作人员盯着文具袋里的准考证并未说话,梁实却未迈步,仿佛担心对方还有疑惑。持续了几秒钟,直到一名女考生从他身后往前跑过,梁实这才放下手,大步走进校内。
高考两天,每一场考试,他都在考试结束铃响起后的好一阵,才随着熙熙攘攘的考生流,缓缓地走出校门――尽管,与那些满脸洋溢着青春的“90后”比,他永远是最打眼的一个。
最让梁实看起来像一个考生的,是他面对考试的那份紧张。第一场的语文考试,他提前1个多小时赶到考点。
在所有考试结束后,他在车上跟记者闲聊,突然冒出一句感慨――“我这段时间上火。无形当中还是有压力……”他脸上,不再是一贯的笑容。
“真正的,这几年每考试之前个把月,就开始上火。昨天我不是说拉稀呢,就是那天吃降火药吃凶了,上火,口舌生疮,早上拉了三次,好在后来还没得事……”看着开车的电视台记者,梁实仿佛自言自语。问他是不是给自己的压力过大?梁实摇了摇头:“也不是,每年一到那个时候,自然而然就紧张了。”
B特殊考生梁实
忙碌高考期间接受20家媒体采访
高考之外,梁实却总有几分不同于其他考生的特别。
每天的考试结束后,他总是会受到媒体的特别“包围”:采访他的答题情况,问他怎么写的作文……梁实总是有问必答。“还是字音、错别字这样的'基础题困扰着我,我都是乱猜的。但是古文诗歌这类题,我答得还可以。”“明年必须把光看题不练习的问题解决”……
从高考前几天到高考结束,梁实说,他总共接受了超过20家省内外媒体的采访。他对媒体来者不拒,哪怕有时他自己也疑惑对方的采访似乎跟他并扯不上什么关系――7日下午的考试结束后,外省一家电视台某财经栏目打来电话约他做连线,挂断电话后,梁实一番自言自语:“这个财经栏目,跟我有什么关系呢?”但随后,他仍然握着手机,尽心地在茶馆寻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以迎接稍后对方的连线。
每年的频繁受访,让梁实对成都的媒体已经颇为熟悉。8日下午的考试结束后,梁实说自己今年考得不行,一位电视台记者开起玩笑说要结束采访:“只有祝你明年考试成功。我们明年再来采访你!”
“从开始,我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我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知道我的。”此后的这3次高考(梁实-未参加高考),每年的高考期间,他总会迎来几十家省内外媒体的采访。已经轻车熟路的梁实,面对记者甚至会主动发话:“有啥子尖锐问题,尽管问就是了。”
对媒体给他冠上的“高考最牛钉子户”、“考神”、“现代范进”等称谓,梁实一阵大笑之后,说他并不介意:“都是不带恶意,我生啥气?”
男子30年间16次参加高考 被称“中华第一考王”
梁实参加今年高考的准考证
6月7日,成都市二十中,“最牛高考钉子户”梁实第16次参加高考
编者按
高考上周落幕。
这场被冠以“人生第一场大考”之名的考试,年复一年地成为媒体关注热点,早已成为国人心中一道心结。
因为,无论怎样去淡化高考对个人命运的影响,目前它仍然是一只挥之不去的无形之手,而且也确实没有更合适的“手”来替代它的作用。
本期我们重点关注高考中的一些人物和现象
45岁的成都人梁实有近30年的高考“经验”,尽管全都是失败的经验,但其对梦想的坚守与执著似乎已超越了一场考试所能承载的意义,哪怕当中还有些虚荣。
梁实传递出一种信息:求知欲,即便是有点虚荣的求知欲,也是可以激人奋进的。
绍兴网友“罗罗”让儿子放弃高考,则与“现代范进”梁实形成鲜明反差。高考考场上的“弃考”现象已不是孤案,高考本身也不再是自我成就的独木桥。
但我们的高校招生制度毕竟还不是“立交桥”,所以,语文教师杨林柯想当一位反对应试教育的“布道者”,并就此质问:这样执著,究竟为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不容易,但也并非无解:
当考试仅与求知挂钩,而不是与命运相连,人们是不是就能拥有发自内心的、纯粹的执著?
6月8日17时许,成都二十中,刚踏出高考考场、蓄着平头的梁实便向媒体“汇报”:“感觉有些不妙,今年考得很不理想。”
这是45岁的梁实自1983年以来第16次走出高考考场,他被称之为“中华第一考王”。高考于他而言,像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他以352分的成绩被大学拒之门外,而他锁定的目标却是四川大学数学系。今年,感觉仍是“不妙”的梁实说:,我还要继续考……
11980年代,
点燃大学之梦
“或许是上世纪80年代那种敬畏知识的氛围影响吧,我认准了这条路就很难回头了。我的大学梦,就是在那个年代点燃的。”
面对记者提问,梁实直言他心中理想的大学,至少是“2B”或重点本科院校。“老实说,这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情结,我觉得必须要考上录取分数线高的大学才心安。川大数学系,正好符合预期目标。”
近来,屡战屡败的梁实并不是一直能得到家人的理解。作为一个出生于教师家庭的“60后”,梁实从未改变一个朴素的看法:大学经历是人生一笔宝贵财富。他也自认有些偏执,“但不管别人怎么解读,我还是抱着上世纪80年代那种对大学的浪漫想法。”
梁实家住四川仁寿县文宫镇,父母都是教师。梁实排行老四,兄弟姐妹5人中没有一人上过大学。上世纪80年代初,梁实读高中时成绩并不好,但上大学的愿望一直很强烈。他决心要圆全家一个大学梦,这想法至今未变。
1983年,梁实在老家文宫中学报名参加高考,但连预考都未通过;之后他到简阳重新读高一,读了一年后参加1984年高考,仍没考上;1985年梁实转战到内江等地复习,当年参加高考还是没考上。连续三次败北后,梁实有点失落,但在分析失败原因后,打算翌年重来。
1986年,在父母的劝说下,梁实来到四川乐山轧辊厂技校读书。当他发现毕业后是当技术工时,他离开了学校,又走上了继续高考之路。父母的'反对无济于事,始终拗不过他的决心。在梁实看来,读这样的学校不是他的目标。“我不想一辈子当一个技术工,那种要考大学的愿望,很强烈。”
前3次高考失利后,梁实辗转内江、乐山和成都等地打零工。他先后干过修理工、砍过木材、还买卖过电视机,但始终坚持着边打工边复习。每年1月份,梁实准时到当地招生办报名参加考试。命运并未垂青他,此后连考5年却次次落榜。“或许是上世纪80年代那种敬畏知识的氛围影响吧,我认准了这条路就很难回头了。我的大学梦,就是在那个年代点燃的。”
21990年代,
锁定重点大学
1992年,梁实报名参加了成人高考,顺利考上南京林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但“成人教育并不是我的目标,我锁定了重点大学……”
1991年年底,24岁的梁实结婚成家。这年,梁实通过考试,成为内江一家木材公司的正式职工。家人以为从此他会安心工作,可他还是报名参加高考。当时工作后的社会人员参加高考,需单位出具证明,梁实找到主管木材公司的林业局“死缠”了好几天,领导才破例开了证明。那年梁实还是没有考上,差10多分才上线。
因为年龄和已婚等条件限制,1992年,在不能参加普通高考的情况下,梁实报名参加了成人高考。这次他顺利考上南京林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正当亲友为其终圆大学梦高兴时,梁实却没去报到。“成人教育并不是我的目标,我锁定了重点大学,不管有多困难,我觉得自己必须去实现它。”他在等待,等高考取消超龄限制。
1993年,梁实所在的木材公司倒闭。才工作两年,他就成了一名下岗工人。此时儿子已经1岁多,为了养家糊口,梁实先在内江做服装生意,后来到华阳胶厂当推销员。上世纪90年代中期,看到建材市场前景较好,梁实借了几万元做起了建材生意。之后夫妻共同创业,慢慢有了百余万元家底。
,高考取消年龄限制。终于等来这一天的梁实,尽管已远离书本多年,仍是再一次心潮澎湃。“这个消息传来,我感觉上天好像在眷顾我。我手中的建材生意已走上正轨,可以花时间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他报名参加了的高考。当妻子刘群得知梁实又要参加高考时,还以为丈夫是说着玩的,直到看到他从书店买来复习资料、一有空就看书时,才知道梁实较上劲了。
3后,
历经七战七败
从至20,梁实连续5年赴考。特别是年他和儿子同上考场,儿子顺利考进大学,他成了地道的“陪考”,但这并未影响他“备战”20高考。
回忆起20高考时,梁实说自己一走进考场,“大龄男青年”的模样一下子就与其他考生区别开来。监考人员以为他是家长,冲他喊:“家长不能进!”梁实赶忙掏出准考证。监考人员研究了半天,反复对照后才放行。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时隔十年再进考场,梁实感到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陌生感。“坐下来、全神贯注投入到一场考试中,这种感觉久违了。考试时间是两个小时,对我来说太长,笔又不听使唤,我毕竟有十年没有这样安静地坐下来了。”
梁实回忆说,在拿到试卷后,看着旁边的考生都在奋笔疾书,自己心中实在着急。之前虽然也买书复习了,但由于平时很少动笔练习,长时间不写字让他答题速度非常慢。到写作文时,离交卷只剩15分钟了。不得已,他只好匆匆写了一点东西。其他科目考试也是因为答题速度太慢,一大半的题没做完。年这场考试,他还是没考上。
,不服气的梁实照例报名参加高考。准备上考场时却突然生病了,不得已放弃了这次考试。后来几年,因生意太忙,梁实的高考之旅中断了,从20至2011年,梁实恢复他的“高考战争”,连续5年赴考,连续5年失败,没有一次总成绩超过400分。特别是2011年他和儿子同上考场,儿子顺利考进大学,他成了地道的“陪考”,但这并未影响他“备战”年高考。梁实因高考出名了,名头却不那么好听“现代范进”。
对话
羊城晚报:今年高考考得怎么样?
梁实:跟去年大同小异,反正很不理想。关键是手生,虽然从年后开始复习,但我有个坏毛病就是不爱动手练习,考场上跟他们比起来我动作太慢。我没有在特定的场合下进行过密集训练,眼巴巴看着一些题不会做。比如语文第一题拼音和声调,我们四川人最怕这个,完全拿不准,我自己平时懒又不去记,就靠猜。像数学后面大题一个都没做完,恼火得很啦,今年怕是考不上了。
羊城晚报:参加了的高考,觉得有哪些变化?若真考不上,有什么打算?
梁实:变化很大。拿语文作文来说,从上世纪80年代的纯命题作文,到后来根据漫画作文,又到现在的材料作文时代在变。单从作文的命题变化来说,我觉得人们思考是越来越多元化了,考试也在鼓励考生自由想象。若考不上,20,我还要回去继续考。
羊城晚报:如此执着,大学对你究竟意味这什么?
梁实: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往低处说,就是在农村,高考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为当年农家孩子最好的出路就是通过读书走向城市;往高处说,就是对知识分子我有种本能的崇拜。通过高考读上大学,说不定就能成为一名知识分子,我还抱着当年那种对大学的浪漫想法。
羊城晚报:有人认为你被“舆论绑架”而不得不考?
梁实:我妻子就觉得我不应该被社会关注,成绩又不是很好,考差了被曝出去很丢脸,说我悄悄考不就行了?至于说我被“舆论绑架”,人们为啥子想那么多呢?你看我考完,并没去网上对照答案估分,我想得很开,考不上再考就是了,我就是为实现上大学的夙愿。
羊城晚报:为什么咬住“重点大学”不放?
梁实:大学情结扎在我心里,我就觉得读上重点大学才心安。不过老实说,通过读大学来改变命运对我而言早已不可能,也无必要了,我现在对大学的理解,跟当年完全是两个概念。我就是想剔除部分浪漫主义的成分,完成这个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梦想而已。要知道,当年的农村,考上一个大学生多难啊……(记者 罗坪)
作者:罗坪 (来源:羊城晚报)
[教育] 传陕西高考状元遭北大退学 因无法跟上课程
[教育] 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近八成学生有入党愿望
[教育] 贵州代课老师晒工资 网友
高考最牛钉子户15次赴考(坚持执着)
6月7日,成都,“专职”考生“兼职”生意人--44岁的梁实又要上考场了。这是他第十五次参加高考。有人说他是“中国第一铁脑壳”、“高考最牛钉子户”、甚至说他是“现代范进”。俗话说,凡事重复的次数多了,或许会消磨了激情、或许最终厌倦。从自己还是青春少年考试考到和儿子同时步入考场,梁实为何要独树一帜、一意孤行呢?
“我在反复添柴,烧一壶很久不开的水”。梁实的回答和他的名字一样,实在。
梁实,44岁。
1983年,高考预考名落孙山后,他连续5年报名参加高考,遗憾的是,都没有考上。
上世纪90年代,他辗转在内江、乐山和成都打零工,修过机械、砍过木材、做过服装生意,卖过电视机。唯一不变的就是一边打工一边复习,每年准时到当地招办报名参加考试。1995年前后,看到建材市场前景较好,就借了些钱投进去,没想到收成颇丰,有了一两百号员工跟着他干。
生活走上顺道后,梁实复习的时间也多了,继续报名参加考试,圆自己那个“固执”的高考梦。
以前进考场,他数次被当成老师或者家长被拦截,成绩始终在300分-400分上下盘旋。梁实的愿望是考上四川大学数学系,2002年他的'数学考了70多分,考了50多分,去年考了60多分。
今年如何呢?梁实坦承:没有复习得太好,但尽最大努力发挥吧。
关于梦想
高考梦是一代人的烙印
记:为什么你要这么执着的考呢?难道不能走成人高考?
梁:上个世纪80年代的高考梦就好像烙印一样打在我们这代人的身上,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能理解。既然就业是为了挣到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为什么不能在有经济能力的时候,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另外,我认为成人高考不能代表高考。
记:有人说你是“现代范进”,你怎么看?
梁:觉得我和范进并没有可比性。范进那个时候是封建社会,他不愿从事劳动养家糊口,但我还是有我的生意,只是想完成一个人的梦想。
关于考试
只是想圆一个梦罢了
华西都市报记者(下简称记):还有两天就考试了,紧张吗?今年如果还没有考好,明年还会坚持吗?
梁:这么多年了,已经习惯不紧张了。但去年预期好好复习,一些事情又耽误了,可能今年目标还是很难达到吧。我现在还是有信心,但如果这十五次考试完了,信心消失,那可能明年的就不再考了。
记:你现在动摇了?为什么这十几年来反复考试呢?
梁:也不算动摇吧,还是要等考完再说。我一直觉得这是没有完成的事情,只是想圆一个梦罢了,就好像我想要喝水,反复添了很多柴,但那水还是没有烧开。
关于作秀
嘴长在别人身上管不了
记:既然你找到了自己的短处、为什么不调整?有人说你是想作秀?
梁:可能是年龄大了,习惯了吧。作秀?你应该了解我的,一年都在复习,我相信脑袋长在自己身上、
嘴长在别人身上,我管不了他,他也管不了我。
记:你以前生意经营得不错吧?现在呢?
梁:经济我也不担心,钱多了也花不完,人死了也带不走,是不是呢?
关于失误
记忆力比不过娃娃了
记:那你有没有想过,是因为方法不正确导致了数次失误呢?
梁:我有时候想,我的记忆力比不过那些年轻的娃娃了,也想通过去补习提高。去年暑假我参加了一次冲刺班,同学还有四中、七中的学生,只上了20多天就感觉实在“坐不住”。我的老毛病还是只喜欢看、不喜欢写,静不下心来做题,肯定就和别人有差距,这个问题不解决就很难考好了。
记:今年你要和儿子一起考试,儿子怎么说?
梁:算了,你千万不要问这个、写这个,我儿就反感我做这个。
记:那你老婆呢?如果说老公没有在外工作挣钱、而是像个孩子在复习考试,她的意见呢?
梁:她有时候也会生气,但是还是支持我的。我也没有完全脱产,生意还是要打理。
记者手记
为了梦想而付出就算一意孤行
也是幸福的
一些人为了生活,在做自己不爱的工作,一些人为了利益,去当不愿当的人,梁实就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在付出。就算一意孤行,也是幸福的
记得去年第一次联系梁实,生怕他就拒绝媒体,没想到他很是豁达。首先就在电话里“哈哈哈哈”大笑起来。样子微胖、他的笑声数次被记者比喻为张飞式的长啸,很是逗人。听到他的笑声,你也想笑了。
在这个城市,很多人沉迷于麻将、商场征战、魔兽游戏的时候,这个中年人却选择了一种回归。365天很多时候都在茶馆看书复习,有时候觉得他是固执、有的时候却又觉得他是天真。
不知道说一个带着点络腮胡的男人天真,是否合适。但在茶馆里能安心看书,也不可不由衷佩服。就像他自己说的“脑壳长在自己身上”,别人在麻将中娱乐、别人在商场上觥筹交错、没有人去指责,你又何必去怀疑、指责一个只是想考试的人呢?
说梁实天真,也觉得他是幸福的。
幸福,就从他的哈哈大笑中传递出来。
44岁男子第15次高考一塌糊涂 纠结明年考不考
9日,高考结束,第15次参考的`梁实与家人和朋友到幸福梅林好好放松了一把。对于自己今年的高考情况,梁实坦言心情郁闷。
“数学和理综考得云里雾里,几乎是一塌糊涂。”虽然复习了很久但可能回报并不明显,但梁实不后悔。经历了15次高考,梁实感觉还是有压力。“考前偶尔和朋友放松的时候,心里老感觉有块石头放不下。今天倒是可以放心耍了。”因为考试,他这几天至少接到了二三十个全国媒体要求采访的电话。
明年是否再次参加高考,梁实现在十分纠结。如果考,怕又耽搁一整年时间,如果不考,心里头又止不住挂念。不过接下来,他也要开始打理自己的生意了。(记者 肖笛 实习生 杨舒斐)
(责任编辑:卜范龙)重庆万名考生放弃高考 称考不进名牌不如早挣钱
万人弃高考 就业难是重要原因农村学生自认考不进名牌大学不如早挣钱
据重庆市招生自考办公室统计,今年重庆有上万名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其中不少来自农村学校。新华社记者近日在江津、渝北、涪陵等区县采访时发现,导致农村学生弃考的原因值得关注。
考不上好大学不如早打工
记者获悉,当前高职、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难,收入低”是农村学生弃考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农村学生在重点高校中的比例逐年下降,大量通过高考的农村学生进入高职、大专院校读书。在就业寒冬中,研究生挤占本科生就业岗位,本科生挤占高职专科生岗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倒逼高职专科生岗位的现象,使得缺少社会关系等的农村高职、大专毕业生难以求职就业。
这一现象,刺激着即将参加高考的农村学生。涪陵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称,不少农村学生自认考不进名牌大学,读高职或高专可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还不如早打工,早挣钱。
采访中,不少学生家长跟记者算起“教育账”:培养一名大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外的教育投入至少5万元。现在大学生就业难,起薪按元算,除去生活费,每月存款500元,至少8年才能将教育投入“挣回”。即使年收入5万元,收回成本也要5年。而教育投入最多的是大学阶段,孩子考不上好大学,真不如早点就业。
农村考生素质教育缺失
此前,有自主招生资格的职业院校组织了春季考试,罗燕参考但落榜。试卷中很多常识性的问题,罗燕闻所未闻。如“食品包装袋上的标识代表什么意思”一题难住了她。因家境贫寒,很少出门的罗燕连标识都没见过。这次考试让罗燕丧失了参加高考的.信心。
“罗燕落榜,和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缺位有关。”罗燕的老师告诉记者,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有“三少”――课外读物少,供学生上网获得信息的电脑少,经验丰富有特长的教师少。像罗燕这样的孩子要在综合素质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必须比城里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
另一所农村中学高三学生林琳说,她和罗燕一样想放弃高考,但被老师劝止。据悉,林琳小学几乎没接触过英语课。初中时,其英语成绩无法和那些在小学就系统学习英语的同学相比,这让她失去学习的兴趣。升高中后,林琳的英语成绩更差。 (来源:新华网)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记者罗欣)记者昨采访高考阅卷情况时,多位作文阅卷老师一致介绍,一篇名为《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古体长诗(全文附后),被他们评为今年高考语文“最牛满分作文”。
该作文共1080字(含标点符号),文首是一段170多字的文言文,介绍了该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参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百感并至,赋诗一首。 ”诗歌共51行102句,每句七言;后记约70字,也是文言文写作。
“形式和内容表现上都堪称一流。”武汉某省级示范高中阅卷老师介绍,该作文采用古诗词的形式,虽然是采用的历史题材,但表达了敬仰、向上的感情,内容并不空洞。另一位老师表示,作为中学生,能选择这种文体写作,并运用得比较成熟,说明这名学生读了很多书,有一定的.古典文学功底。
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
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广州起义暴发。起义之军百二十人持枪械攻入广州督府衙门,两广总督张鸣歧闻风而逃。然义军终因寡不敌众,数百清军围之,起义军多战死。旋革命党人潘达微见而怜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于白云山麓之黄花岗。九十七年之后,时值腊月,会天大雪,余滞于广州,遂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于其门,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曰:
赤焰难明赤县天,百年群魔舞翩跹。国土已破何人见,金瓯早缺有谁怜?
皇祚不复天威去,天朝迷梦化为烟。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
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
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大沽台上炮声隆,将士陈尸国门前。
新鬼啾啾旧鬼哭,京洼难日见炊烟。宣战诏书何处寻?言说帝后西秋A。
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六十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空向长河咒逝川,不尽国愁在斯年。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民穷国敝割土地,偿银赔款年复年。可怜越女夜夜哭,半国殖民半封建。
檀香山上聚义士,兴中会中复青天。烈火已燃锤与镰,今将炮火灭清廷。
枪声惊破五羊城,英雄无惧挥宝剑。提携玉泉为国死,何得英名在人间。
悲歌一曲从天落,壮士不再歌易水。晓见江山有炊烟,烈士之魂已沉泉。
人生百年能几何,荒草斜阳土坯间。白云片片魂悠悠,黄花遍野使人愁。
义军已覆化碧土,留得精神载史书。黄花岗上土一g,埋没荒烟蔓草间。
起事何知一死难,的卢青骢劳鞍鞯。青天白日满地红,镶开碑上覆墓间。
行人往往悲旧事,含愤长忆孙逸仙。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换得假共和。
皇冠已覆君前落,不见人间少帝制。百越之人总不忘,秋风秋雨湿黄花。
愁看长江东逝去,却有青史映君前。莫悲往事愤钩沉,但看祖国焕新颜。
沧桑浮沉忆浮生,吾辈发奋应向前。岁月如潮歌似梦,百年弹指一挥间。
红尘梦里忆壮举,烈士陵前有愧颜。吾侪不曾历战火,无复见此漫硝烟。
和平岁月忆往事,史海沧茫不亲见。今春南岭雪满天,雪映梅花忠魂骨。
碧血横飞四塞惊,草木含情风云悲。只因烈士血如海,才使日月换新天。
英雄何只黄花岗,无数忠魂红旗间。百兆国子怀先辈,万里江山动后人。
召公甘为社稷死,感君总能多奉献。至今天下传英名,不使君没蔓草间。
今之河山多锦绣,不复沉沦如从前。工厂遍地多铁马,信息时代在眼前。
民众康乐少悲苦,难以再见愁容颜。吾今立于陵门口,思绪纷飞感万千。
聊诌一诗悼君魂,勿怪字拙人不见。
后记:今日之生活,皆先辈流血而成,今中国多烈士之陵,何止黄花岗耶?然吾平生只至黄花岗,愧矣。今年之秋,料黄花岗之黄花,应于秋风之中透香中华乎? (来源:荆楚网)
相关新闻:
高考成绩查询 广西吉林贵州宁夏查分
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 各地高考状元出炉
相关推荐:
我的15次6级考试经验谈,说起15次这个数字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不相信,震惊!而我的第一感觉是不好意思。历经很多次的波折,终 于今天2008年3月3日实现了。我当年高考的时候因为填报志愿的时候太自信,而考的又太失常,所以就以高出国本线(现在的一本含义)30 余分的分数,到了一个省本的医学院校,就读6年制,因为高中的时候学习优秀,开始的时候的确没有对人们口口相传的恐怖的四六级考试 有个感官的印象,因为我记得入学的时候英语课曾经做个历年的6级真题,好象也答了60多分。而且我第一次考4级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上心, 跟着周围的同学看看单词,希利糊涂的居然就好象67分就过关了,就更给了我一种轻敌的感觉,感觉凭点子就差不多,并且我就读的是6年 制,考的次数很多,也就没用心,谁知道这种心态造就我今后7余年的痛苦生活。
说说次数问题,我因为是6年制英语临床,所以大一下半年就可以考4级考试,过关后,从大2上半学期开始,一年2次,然后大2,3,4 ,5,6年就是10次考试,然后毕业后社会报名又考了2次,等我考上研究生,又继续,研一的时候考2次,今年研二上半年过的。最后一次, 已经是恐怖的第15次走入六级的考场了!!!难以置信吧,很是不好意思。
现在说说6级没有关的原因吧,我感觉原因种种,现在说出来,供一些准备参加四六级考试的同学借鉴。首先是轻敌思想,有些同学4级 是没怎么用心就过去了,所以也打算6级也同样处理,但是根据新东方的老师说,6级是不可能蒙过去的,考过去的都是真才实学的,
所以一 定不能报着凭运气的思想,要想考,就得认真复习准备。就这个轻敌思想和自己感觉大学毕业还时间长着呢,我就耽误了起码3,4年的时间 ,我还记得我不用心到什么地步,有一次考6级的时候居然在考场想别的事情入神了,最后睡着了。后来到大5下半年的时候开始想认真复习准备6级的时候,我们医学类的又面临着临床的生产实习和考研找工作的问题,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情去准备六级考试,我记得有一次社会报 名考六级的时候,我居然是急诊下夜班后去的,到考场的时候都有点神志恍惚了,一夜没睡啊。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了。真正开始准备考六级的时候就是从研究生一年级开始的,说出来真不好意思,对外我只能解嘲说“自己发育的晚”,呵呵,因为读上研究生发现六级还是非常重要的,以后的留校和找工作都是个硬指标。但是已经走进考场10余次的我,说实话,已经有了点抵触和莫名的恐慌情绪了。研一考了2次后 都没有过,离最后毕业的时候就还有2次机会了,也开始有点着急,这次就是破釜沉舟了,也报了新东方的六级辅导班了,知道了些以前不 知道的真谛,对比以前的成绩单,开始量体裁衣的根据自己的“病情”下药。我发现其实我最担心的听力并不是分数最低的,而作文的分数 最高,是我始终徘徊在50--60分之间的主要原因,而且我引以自豪的阅读理解的分数并不是很稳定,好的时候4个阅读可以在32-28之间(换 算成旧题型),最不好的一次居然才18分。这次考试我的经验是我在作文上下了很大工夫,最后我的单项分数分别为听力114,阅读188,综 合41,写作92,总分435。老实说这次考试自己感觉不是很好,出来后很是失望,练了几个月的听力,感觉听的还是不进入状态,另外翻译 和CLOSE也几乎是半蒙半答的,没想到最后结果还不错。另外多做多看真题。据新东方的老师讲真题看5遍一般在50分以上的同学都差不多可以过。
在这里我希望有和我一样有多次考六级经验的同学,一定不好灰心,我几乎把50--59分的分数都考过一遍了,最后还是成功了,也许真 的是有志者事竟成!
更多十万份免费分享,亲们可以进入:www.shangxueba.com/store_m_628846_0_3_10.html
★ 高考生贺词
★ 送高考生祝福语
★ 送给高考生祝福语
★ 高考生毕业感言
★ 给高考生祝福语
★ 高考生加油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