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有深刻哲理的小故事500字(共含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qwert026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苏格拉底在开学的第一天,微笑地对学生说:“现在,请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动作,那就是把手臂朝前甩一下,再朝后甩一下。”学生们都照着做了。
“老师,这太简单了。”学生们纷纷说。
“很简单是吧,”苏格拉底微笑着说,“那么从今天开始,你们将这个简单的动作每天做300下,做得到吗?”
“当然做得到。”
一天后,苏格拉底问学生们做了没有,100%都举手。
一个月后,再问,80%举手。
此后,苏格拉底像是把这个布置给学生的任务忘了似的。直到一年后的一天,苏格拉底突然问:“现在,仍在每天坚持甩300下手臂的人请举手!”
全班同学中,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
他就是——柏拉图。他后来成为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
一天,一星期,甚至一个月的坚持都是很容易做到的,难的,是长年累月的坚持。一锹挖不成一口深井,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只有像钟表的秒针那样,嘀哒滴哒,不紧不慢,看上去并不快,却不知不觉中走过了一圈又一圈,一年就转过3200万次。嘀哒1次,是不起眼的,但3200万次,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出身贫寒,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但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和他的坚持精神永远不可磨灭。他有一本记了整整十年的日记,第一页写着“对,必须转磁为电!”,接下来每一页都只有一个单词,那就是“No”。一直“No”了十年。
一直到了最后一页,才出现另外一个单词“Yes”。
这是法拉第在研究磁能是否能够转化为电能的实验中,每天做的实验日记。一个“NO”,就代表实验失败了,整整失败了十年!但他一点点,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坚持下来,终于换来一个“YES”!
法拉第的十年坚持十年“NO”,不仅换来了一个“YES”,也换来了发电机的诞生,换来了整个人类因为电而带来的无穷意义。
有人问巴斯德成功的秘诀,巴斯德说:“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我们也可以说:“给我一个坚持,我可以撬动人生。”
有一年秋天,一少年流浪到寺庙。
每到用餐时,他惆怅地盯着菩萨,像在祈盼什么。大师见他可怜,便催促弟子快些给他送去食物。
渐渐地,少年与弟子们熟络起来,再到饿了时便直接让弟子去找大师要食物。
弟子匆忙地去找大师,可大师却总想出各种理由推迟片刻后才让弟子备好食物,还吩咐慢些给送去。
如此这般次数多了,弟子疑惑不解地问大师:为何您以前急着要给少年送食,如今却总在故意延迟呢?
大师微微地笑说:以前他是想吃东西,我们给他送去食物,那是在成全;而如今他是要东西吃,我们再给他送去,则成了迁就。成全是帮他,所以要快;迁就是害他,所以要慢呀!
满足所想是成全,满足所要则变成了迁纵,这就是助人的分寸和尺度。
很多后以前,一个富有的老人和他年轻的儿子生活在一起,两人都非常热爱收藏,他们拥有大量世界各国的珍贵的艺术品。
一年冬天,他们的国家卷入了战争,年轻人毅然应征入伍。不幸的是,几个星期后他便战死在沙场。
圣诞节的早晨,一阵敲门声唤醒了这位日夜思念儿子的老人。他打开房门,看见一位手里提着大包裹的士兵正向他敬礼。
士兵向老人介绍道:“我是您儿子的战友。我给您带回了他一副画像。”
儿子的这幅肖像画成了老人最为珍贵的财产,他将它挂在客厅的正中央,天天对它凝视。相比之下,他觉得家里收藏的所有无从珍品,此时都黯然失色。
第二年春天,这位可怜的老人得了一场大病,不久就去世了。
根据老人的遗愿,他收藏的所有艺术品将在这一年圣诞节那天拿出来拍卖。这个时候终于到来了。收藏家们从世界各地聚集到拍卖现场,希望竞购到慕名已久的稀世珍品。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拍卖会由一位非常普通的作品──老人儿子的肖像画开始。拍卖师介绍了这幅画的来历后,向众人征求一个拍卖底价,但是会场里一片沉寂。
“有谁愿意出价100 美元买下这幅画吧?”拍卖师问道。没有人说话。
“50 美元呢?”还是没人答应。
这时,人群中间传来一个不耐烦的声音:“谁会对那幅粗劣的画像感兴趣呢?快把所有的珍品展示出来吧!”赞同声、附和声此起彼伏。
“不,我们必须首先拍卖这一幅,这是遗嘱的要求。”拍卖师坚决地说。
“谁愿意买下这幅肖像?”过了很久,拍卖师再一次问道。
“10美元你会卖吗?因为我身上只有这么多钱……”在后排的走道上,老人家里的一个清洁工十分难为情地问道。不少人扭过头看他,脸上露出不屑的神色。
“还有没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钱?”拍卖师大声问道。没有人回应。
拍卖师扫视了一眼拍卖厅,然后高声喊道:“10 美元一次!10 美元二次!10 美元三次!好,成交!”拍槌重重地落了下来。
顿时,拍卖厅里的人群开始一騷一动起来:“现在正式拍卖可以开始了吧?”
拍卖师无声地环顾了一下四周,郑重地宣布:“拍卖到此结束!”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千里迢迢赶来,难道是要看你拍卖一幅名不见经传的10 美元的肖像吗?”
“不!不止这些。按照这位老人──也就是肖像中这位儿子的父亲的遗嘱,谁买下那幅肖像画,”拍卖师顿了一下,遗憾地看了看众人,“谁就可以同时得到他所收藏的全部珍品!”
无论在任何场合,只要我们有能力,就应该用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心。不过永远不要期望意外的回报,如果有了这样的欲望,我们献出的就不是爱心,而是贪婪──上帝不会奖励贪婪。
近日,一位心烦的母亲上门“诉苦”,说自己的孩子已初三了,成绩依旧在四五十分间徘徊。谈话中,她用得最多的话就是:“他还有什么前途?”
说实在的,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我感到同情,为她伤心;第二次听到这句话,我感到难过,为她的孩子竟连母亲的信任都得不到;而当第三次听到这句话时,我感到的已是一种反感情绪了。
明天就一定和今天二样吗?
有一则关于巴尔扎克的故事,说他看了一个小学生的作文本后,根据这小学生书写迟钝、笨拙,做出了这孩子将来出息不大的结论,但有趣的是这正是他自己小时候的作文。
从这一点上,这位母亲和巴尔扎克的错误是一样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狭隘观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科学发展史表明,地球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太古代、远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社会发展史表明,社会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原始社会,经过多少万年的发展才进人奴隶社会,此后是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乃至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和变化是永无止境的。人不也是如此吗?身体的发育,思维的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更改,知识体系的深化,在这之中谁能保证,自己一定会变得怎么样?
昨日种种,那不过是今天的起点;明日种种,还要看今日的汗水几何。
狭隘的一成不变的观点是一种腐蚀剂,消磨了意志,消磨了自信,也就消磨了前进的动力。连动力都丧失了,你的明天就真的销毁了。从这点看,我很庆幸巴尔扎克小时候没有静止的一成不变的狭隘观点,否则人间就不会有《人间喜剧》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位伤心的母亲.也请你想一想爱因斯坦、爱迪生、华罗庚,他们小时候读书并不算聪明,兴许也和您的孩子一样,可为什么他们成了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数学家?因为自信、坚持和发展。别再叹息了,你的孩子需要的是鼓励。请相信,一切都会改变,未来同属于大地。
有一个人得到一个蝴蝶的'茧。据说这只茧不久之后就会转成一只紫色的秀丽蝴蝶。一天,茧的皮被咬破了一个小口。这个人坐在桌子前,仔细地看着蝴蝶宝宝费力地挣扎,仿佛母亲分娩一样。那个看不清形状的小生命折腾了好几个小时,还是没有什么进展。又过了一会儿,它仿佛筋疲力尽,停了下来。这个人决定帮它一把,于是把茧皮的口弄大了一点,小蝴蝶最后完全出来了。然而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展翅飞翔,它战战兢兢地拉动着一对皱巴巴的翅膀,身体还像一只臃肿的小虫,它始终没有飞起来,它一向在桌子上,带着那对紫色的萎缩的翅膀和一个肿胀的身体哆嗦地蠕动着,直到死亡的来临。
其实,正是那人好心和性急断送了蝴蝶的生命。因此,大自然设计的每一步都有其存在的好处。在蝴蝶痛苦的挣扎中,它会把身体里剩余的水分挤到翅膀里,这样,当它最后自由的那一刻,它才能拥有轻盈的身体和丰盈的翅膀。
他出生在英国的博尔顿,是一名动物标本剥制师,常年与各种各样的动物打交道。工作枯燥前途渺茫,这让他很苦恼。
有一天,他来到家附近的天鹅饲养厂。河边散落着一片片洁白的羽毛,此时正是天鹅换羽期,每到换羽期,在河边嬉戏的天鹅都会脱落下许多羽毛。他小心翼翼地捡起来凝视着,这么漂亮的羽毛就这样零落在泥水里,多么可惜呀。
他把几片羽毛放在掌心里,洁白的羽毛有着一种灵动的美。他突然间想起,有一年曾在新西兰,看到那里的毛利人,用羽毛来制作艺术品,但那种艺术品很粗糙,就是把几根羽毛用一种胶,粘贴成各种动物形状来出售,毫无美感而言。但却激起了他的灵感,如果在这些羽毛上画出漂亮的图案,那么这些羽毛不再是随意丢弃在河边的废物,而将成为人们欣赏的艺术品。
他马上沿着河边,把那些散落的羽毛,一根根地捡起来,宝贝似地捧回家里。此前的他从来没有拿过画笔,一切都将从头学起。他把这些脏兮兮的羽毛清洗干净,用镊子将一片片羽毛拉直展开,然后在上面作画。这是一项缓慢而艰辛的工作,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新开始。他几乎足不出户,潜心研究创作,整整四年时间,他的羽毛画终于成功问世。
艺术之美来源于发现和创造,谁能想象得出如此轻薄的羽毛上竟能绘画,而他不仅给这些轻盈的羽毛,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变成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作品,也让自己的人生,变得色彩斑斓。他就是英国的艺术家伊恩?达维。
如今,达维的每幅“天鹅羽毛画”要卖到700英镑的高价,不仅成为威尔士现代艺术博物馆中的展品,还荣幸地成为格格斯特郡自然艺术博物馆的常驻艺术家。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我们要用心去品味生活,发掘生活中的美并给予创造,那么小小的羽毛,也能成就美丽的人生。
有人问佛陀说:“我身体一直很不好,到处求神问卜,但是却毫无帮助。请您开示我到底要不要信神呢”?
佛陀问他:“前面那一个村落的农民,在春天时,他们不去耕田播种,而只是天天在神的前面祈求赐给他们丰收,到了秋天,神会赐给他们丰收吗”?
“我想不会的”。
“一个农夫在春天很努力的去耕耘、播种、灌溉、施肥、除草,但他并没祈求神赐给丰收,他在秋天会不会有收获呢”?
“我想他会有收获的”。
“现在我再问你,一个人不务正业,不运动,这个人的家境会好吗?身体会健康吗”?
“这是不大可能的”。
由佛陀的这些开示,我们可以知道,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成果,没有偶然或侥幸的成功,世间一切的事物都是“因缘果”聚合所形成的,因此,人人向往的福报也是需要认真去耕种才能得到的,而不是只凭空口的祈求而能实现的。
一个青年向一个富翁请教成功之道,富翁却拿出三块大小不同的西瓜放在青年的面前:“如果每块西瓜代表必须程度的利益,你选取哪块?”“当然是最大那块。”青年毫不犹豫地回答。富翁一笑:“那好,请吧。”富翁把最大的那块西瓜递给青年,自己却吃起了最小那块。很快富翁就吃完了,随后拿起了桌上的最后一块西瓜得意地在青年面前晃了晃,大口吃起来。青年立刻就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西瓜虽然没有青年吃得大,却比青年吃得多。如果每块代表必须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占的利益自然比青年的多。
吃完西瓜后,富翁对青年说:“要想成功,就要学会放弃,只有放弃眼前的利益,才能获得长远的利益,更大的利益,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日本北海岛出产珍贵的鳗鱼,海边渔村的渔民都以捕捞鳗鱼为生。鳗鱼的生命十分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海区,要不了半天就会全部死亡。奇怪的是有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捞鳗鱼,回到后,他的鳗鱼总是活蹦乱跳的,而其他人无论如何处置捕捞到的鳗鱼,回港后全部都是死的。由于鲜活的鳗鱼的价格要比死鳗鱼贵一倍以上,因此没几年的功夫,老渔民一家便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翁。老渔翁临终时把秘决传授给了儿子。
原先,老渔民保证鳗鱼不死的秘决,就是在整仓的鳗鱼中,放进几条狗鱼。鳗鱼与狗鱼非但不是同类,还是“死对头”。几条势单力薄的狗鱼遇到成仓的对手,为了求得生存,便在鳗鱼堆里四处乱窜,这样反而把整仓死气沉沉的鳗鱼给救活了。
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民。一天他在田间劳作时,听到附近传来哭喊声。他放下农具跑过去,发现是一个小孩掉到了粪坑里。弗来明忙把这个小孩从死亡边缘救了起来。第二天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农夫家门口,车上走下来一位优雅的绅士,他自我介绍是那个被救小孩的父亲。绅士说:“我要报答你,是你救了我孩子的性命。”农夫说:“我不愿意因此理解到什么报酬。”就在这时候,农夫的儿子从茅屋里走过来,绅士问:“这是你的儿子吗?”农夫说:“是。”绅士说:“我们来一个协议。让我带他走,并让他理解良好的教育。假如他能像他父亲一样,将来必须会成为一位令你骄傲的人。”农夫答应了。之后,农夫的儿子从英国的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他就是盘尼西林(青霉素)的发明者。数年后,绅士的儿子染上了肺炎,是什么救活了他呢?是盘尼西林。那绅士是谁?英国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的儿子是谁?英国“二战”时的首相丘吉尔爵士。
★ 哲理小故事
★ 17个哲理小故事
★ 中学生哲理小故事
★ 美文哲理小故事
★ 短篇哲理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