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谣的原文注释及译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了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城中谣的原文注释及译文(共含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了了”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城中谣的原文注释及译文

篇1:城中谣的原文注释及译文

城中谣的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城中好广眉,四方且牛额。

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作品注释:

(1)好:喜好,流行。

(2)高髻:高高的发结。

(3)广眉:宽眉。

(4)且:将、马上。牛额:半个额头。

(5)大袖:宽大的衣袖。

(6)全匹帛:整匹的帛。帛:绸、缎一类丝织品的总称。

作品译文:

城里流行高发髻,天下人发髻高一尺。

城里流行长眉毛,天下人画眉半个额头。

城里流行大袖子,天下人就用整匹布做。

赏析:

《城中谣》是东汉初流行在京城洛阳的一首童谣,收在《后汉书·马廖传》中。这首诗被马援之子马寥上疏皇太后时引用,目的是讲“上行下效”的道理。

马廖上疏劝皇太后行德政,说“夫改政移风,必有其本。”他举历史上的事例为证:“吴王好剑客,百姓多钊瘢。楚王好小腰,宫中多饿死。”又举了当时百姓口中流传的《城中谣》为例,指出“吏不奉法,良由慢起京师”。说的是京城?的一举一动,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对全国的影响都很大。实则指出官中的影响更大。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这里的“城”指京城。“高髻”指修饰得高高的发式。“高髻”、“广眉”、“大袖”皆为汉代京城妇女流行的'妆饰。诗中说:如果京城里的人喜欢高高的发式, 那么四面八方的人们就会把发式修饰得比京城的人还要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的句意是:京域里的人若描宽眉,四方的人们就会把眉毛描到占半个额头那么宽。“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的句意是:京师流行宽大衣袖,那么外地人就会用整匹帛去制做衣袖。

全诗用极度夸张的手法写出四方学京城的效果,借以说明“上行下效”的严重性。重叠的形式也正是民谣的特点,便于记忆,便于说唱,便于流传。

篇2:兰亭集序原文、注释、译文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序》 、《禊序》和《禊贴》行书法帖。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了生死无常和生命实可贵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

正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①山阴之兰亭,修禊(xì) ②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茂林修崇山峻岭,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③,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④,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⑤,一觞一咏⑥,亦足以畅叙幽情⑦。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⑧,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⑨。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⑩。或取诸(11)怀抱,悟言(12)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13)。虽趣(qǔ)舍万殊(14),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15),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1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由不能不以之兴怀(17),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18),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ào),不能喻之于怀(1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20)。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释

①会[kuài] 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山阴:今浙江绍兴。

②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③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④流觞曲水:用木制涂漆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

⑤丝竹管弦之盛:丝竹管弦,泛指乐器。盛,演奏音乐的盛况。

⑥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

⑦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⑧所以:用来。

⑨信:实在。

⑩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夫,引起下文的助词。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上下级之间。

(11)取诸:从……中取得。

(12)悟言:坦诚交谈。《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亦通。一说,对面交谈。

(13)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抒发自己的感情。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14)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取。舍,舍弃。万殊,千差万别。

(15)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16)向:过去、以前。

(17)由不能不以之兴怀:难道还不能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由,通“犹”,反问。以,因。 39、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18)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43、临文嗟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19)喻:明白。

(20)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

篇3:兰亭集序原文、注释、译文

东晋穆宗永和九年(公元354年)农历癸丑年,晚春三月之初,相约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从事祭祀、祈福消灾,并畅谈人生之活动。全国有识之士,贤达之人不论年长与年少,都来到了兰亭。这个地方是风景胜地,山岭崇立俏峻,且有茂盛的树海和秀俏的竹林,还有清澈的溪水从兰亭两旁流过,激起层层浪花。恰似晶莹剔透的玉带映入眼帘。我们就引这玉溪之水稍作处理,使之环曲而流,我们依次环流而坐,让酒杯放于溪流之上,流进谁的小港湾谁就饮此杯酒。虽然没有胡、琴、笛、笙等乐器做伴奏,然而饮一杯酒,咏一首诗,也是足可以畅谈内心深处的情感。这一天,万里无云,空气清新,微风徐徐,使人心旷神怡。放眼上眺,蔚蓝色的天空一望无际,深感宇宙之大;转而俯视山川,林海多姿,秀竹作舞,鸟语花香,蛙咏鱼跃,深感生灵无限。凡目光所到之处即刻引起内心无限遐想,一饱眼耳之福,实则美不胜收。

人生在世,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相处共事,互相往来交心,形式各异。或者促膝谈心于一室之内,深受启发。或者畅游于各名川大山之间,借景抒情把内心世界暴露无余。虽然人们的喜好各不相同,性格也各不一样,但当他们遇到自己喜欢的事物,并已揽入怀中、收入囊内,于是感到非常快乐和自足。但你可别忘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之将至矣!

等到你对昔日得到的东西感到厌倦,心情随着世事的演变而变迁,内心的感慨也就随之而来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眼之间已经感到陈腐,难道还不能触动内心使之产生感慨吗?何况生命的短长本来就决定于造化,死亡之期迟早会来到。古人说:“死生是人生之大事”。每每想到这里难道不是让人感到痛心吗?

每览古人对人生发出感慨的缘由,好像都是一样的,总是面对文章感叹凭悼。但内心还总是弄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不过我当然知道:说死了和活着是一样的这是假话,夭亡和长寿是一样的这是胡说。

后来人看今天的我们也就像我们看古人一样,人生苦短转瞬即逝,悲哀呀!

所以为了纪念这次相会我把众位都记录下来并把你们的诗也记录下来。即使时代变了,事物也变了,但人们内心产生感慨之情总是一致的。后来人看到这篇文章也一定是很有感触的。

兰亭集序的写作背景:

东晋第五代皇帝司马聃,谥穆宗。他用了两个年号,先用永和共,后用升平共5年,在位。永和九年是公元354年,距北魏建国差32年。其实东晋建国以来,长江以北就处在动荡之中,北方各少数民族频频入侵。东晋时对江北的统治名存实亡。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到公元386年北魏正式建国,战乱的南北朝时代开始了!

其实,在西晋末年,由于八王之乱,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就已经长达30多年之久,可以说,整个晋朝的绝大多数时间百姓都是处在战乱之中,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断地向百姓灌输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思想,麻痹百姓充军打仗。像王羲之所在的时代,南方的环境相对稳定,在晋朝还是十分难得的。

相关文章推荐推荐阅读:

篇4:《将进酒》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⑴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将(qiāng):请。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⑵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⑶高堂:指的是父母。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年迈的父母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而悲伤。

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⑸会须:应当。会,须,皆有应当的意思。

⑹岑夫子:指岑(cén)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⑼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⑽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馔(zhuàn)玉:美好的食物。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馔,吃喝。玉,像玉一般美好。

⑾不复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愿醒”。(现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诗歌散文欣赏中是----但愿长醉不愿醒)

⑿陈王:指陈思王曹植。平乐: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恣(zì):放纵,无拘无束。谑(xuè):玩笑。

⒀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⒁径须:干脆,只管。沽(gū):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⒂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⒃尔:你。销:同“消”。

译文

你没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

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

年轻时候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

莫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

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

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吧!别停下杯子。

我为你们高歌一曲,

请你们都来侧耳倾听:

钟鸣馔食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

只希望长驻醉乡不再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这两种酒是寂寞的,

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乐平关你可知道,

斗酒万钱也豪饮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

你只管端出酒来让我喝。

五花千里马,千金狐皮裘,

快叫那侍儿拿去换美酒,

我和你们共同消解这万古愁!

篇5:《观沧海》原文及注释译文

《观沧海》原文及注释译文

观沧海

朝代:魏晋

作者:曹操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注释

(1)观:欣赏。

(2)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3)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4)沧:通“苍”,青绿色。

(5)海:渤海。

(6)何:多么。

(7)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8)竦 峙(sǒng zhì):高高地耸立。竦 :通“耸”,高。峙,挺立。

(9)萧瑟 (xiāo sè):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1)日月:太阳和月亮。

(12)若:如同.好像是.。

(13)星汉:银河。

(14)幸:庆幸。

(15)甚:极其,很。

(16)至:极点。

(17)哉:语气词。

(18)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

(19)以:用(歌以咏志)。

(20)志:理想。

(21)歌以咏志:可以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

(22)咏志:既表达心志。咏:歌吟。

作者介绍

曹操(155年-2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评价

史书评论

陈寿《三国志》:“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魏书》:“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古今评说

孙权:“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孙楚:“太祖承运,神武应期,征讨骚乱,克宁区夏;协建灵符,天命既集,遂廓弘基,奄有魏域。”

陆机:“接皇汉之末绪,值王途之多违,伫重渊以育鳞,抚庆云而遐飞。运神道以载德,乘灵风而扇威。摧群雄而电击,举勍敌其如遗。指八极以远略,必翦焉而后绥。釐三才之缺典,启天地之禁闱。举修网之绝纪,纽大音之解徽。扫云物以贞观,要万途而来归。丕大德以宏覆,援日月而齐辉。济元功于九有,固举世之所推。”

潘安:“魏武赫以霆震,奉义辞以伐叛,彼虽众其焉用,故制胜于庙算。”

刘渊:“大丈夫当为汉高、魏武,呼韩邪何足效哉!”

王导:“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

苏洵:“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

王安石:“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骐驎埋没几春秋。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毛泽东:“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后又在词作《浪淘沙·北戴河》称及曹操:”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篇6:《醉翁亭记》译文及原文注释

1. 环:环绕。

2. 皆:副词,都。

3.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4. 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

5. 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6. 壑:山谷。

7. 尤:格外,特别。

8.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而:表并列。

10.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11.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12.潺潺:流水声。

13. 而:表承接。

14. 酿泉:泉的名字。因水清可以酿酒,故名。

15. 回:回环,曲折环绕。

16.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7. 然:......的样子。

18. 临:靠近。

19. 于:在。

20. 作:建造。

21.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22. 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23. 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24. 曰:叫做。

25. 辄:就。

26. 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27. 意:这里指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28. 乎:相当于“于”。

29. 得:领会。

30. 寓:寄托。

31. 林霏:树林中的雾气。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32. 开:消散,散开。

33. 归:聚拢。

34. 暝:昏暗。

35. 晦:阴暗。

36. 晦明:指天气阴晴明暗。

37. 芳:香花。

38. 发:开放。

39.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40. 秀:茂盛,繁茂。

41. 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42. 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43. 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44.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45. 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46. 伛偻:腰弯背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47. 提携:指搀扶着走的小孩子。

48. 临: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

49. 渔:捕鱼。

50.酿泉:一座泉水的名字,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

51. 洌:水(酒)清。

52. 山肴:野味。

53. 野蔌:野菜。蔌,菜蔬。

54. 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55. 陈:摆放,摆设。

56. 酣:尽情地喝酒。

57. 丝:琴、瑟之类的弦乐器。

58. 竹:箫、笛之类的管乐器。非丝非竹:不在于琴弦管箫。

59. 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60.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61.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相错杂。形容喝酒尽欢的样子。

62. 觥:酒杯。

63. 筹:酒筹,用来计算饮酒数量的筹子。

64. 苍颜:脸色苍老。

65. 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66.归:回家。

67. 已而:不久。

68.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69. 翳:遮蔽。

70. 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71. 乐①其乐②: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乐①:意动用法,以…为乐。乐②:快乐。

72.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73. 谓:为,是。

74. 庐陵:庐陵郡,就是吉洲。今江西省吉安市,欧阳修先世为庐陵大族。

篇7:《将进酒》原文和注释译文

《将进酒》原文和注释译文

《将(qiāng)进酒》

作者: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huán)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陆卓抗书法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gū)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qiú),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将,(音qiāng),愿也;进酒,饮酒;将进酒,意即,请饮酒,等同于今言“干杯”。

注释

⑴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将(qiāng):愿,请。

《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⑵君不见:你没有看见吗?是乐府体诗中提唱的常用语。君:你,此为泛指。

⑶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⑷高堂:在高堂上。另译为父母。

⑸朝:早晨。

⑹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

⑺得意:高兴

⑻须:应当。

⑼尽欢:纵情欢乐。

⑽千金:大量钱财。

⑾还复来:还会再来。

⑿且为乐:姑且作乐。

⒀会须:应当。

⒁岑夫子:指岑(cén)勋。

⒂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⒃杯莫停:译作“君莫停”。

⒄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⒅倾耳:表示注意去听。

⒆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⒇馔(zhuàn)玉:美好的食物。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馔,食物。玉,像玉一般美好。

①不愿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复醒”。(现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诗歌散文欣赏中是----但愿长醉不愿醒)

②陈王:指陈思王曹植。

③平乐:平乐观,宫殿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④恣(zì):放纵,无拘无束。

⑤谑(xuè):玩笑。

⑥言少钱:译作“言钱少”。

⑦径须:干脆,只管,尽管。

⑧沽(gū):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⑨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⑩千金裘:价值千金的皮衣。

将出:拿去。

尔:你们,指岑夫子和丹丘生。

销:同“消”。

万古愁:无穷无尽的愁闷。

译文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

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掉头返回。

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

早晨的满头青丝,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

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

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

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

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

只希望长驻醉乡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

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你可知道,

斗酒万千也豪饮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

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

把你的儿子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

让我们共同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篇8:《琵琶行》原文及注释译文

《琵琶行》原文及注释译文

《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朽、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琵琶行》

作者:白居易

(诗前小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又作《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注释

〔1〕左迁:贬官,降职。

〔2〕明年:第二年,指下一年。

(3)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4〕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5〕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6〕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7〕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8〕为:做。

〔9〕贾(gǔ)人:商人。

〔10〕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11〕快:畅快。

〔12〕悯然:忧郁的样子。

〔13〕漂沦:漂泊沦落。

〔14〕出官:(京官)外调。

〔15〕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16)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17〕为:创作。

〔18〕长句:指七言诗。

〔19〕歌:作歌。

〔20〕凡:总共。

〔21〕言:字。

〔22〕命:命名,题名。

〔23〕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江西省九江市中的龙开河(97年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

〔24〕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5)主人:诗人自指。

〔26〕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

〔27〕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

〔28〕掩抑:掩蔽,遏抑。

〔29〕思:悲,伤。

(30〕信手:随手。

〔31〕续续弹:连续弹奏。

〔32〕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33〕捻:揉弦的动作。

〔34〕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

〔35〕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36〕《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陋室铭》原文及译文注释

《观沧海》原文及注释译文

口技原文及译文注释

揠苗助长原文注释及译文

《渔家傲》原文注释及译文赏析

王维《送别》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译文注释

核舟记原文及译文注释

《河中石兽》原文注释及译文

《黄鹤楼》译文及注释

城中谣的原文注释及译文(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城中谣的原文注释及译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