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割草工的电话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十一点五十七分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哲理故事:割草工的电话(共含9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十一点五十七分”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哲理故事:割草工的电话

篇1:哲理故事:割草工的电话

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

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请了割草工,”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小学生作文大全

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割草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小故事大道理:只有不断地探询客户的评价,你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不要萧规曹随,凡事想想清楚事出何因,多问几个为什么?

篇2:哲理故事:割草的男孩

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

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

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点评:

1.这个故事反映的ISO的第一个思想,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不断地探询顾客的评价,我们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然后扬长避短,改进自己的工作质量,牢牢的抓住顾客,

2.这也是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第6条:“持续改进”思想的实际运用的一个例子。我们每个员工是否也可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做一些持续改进呢?

3.不光是营销人员,所有的员工都可以做到让顾客满意。对于营销人员来说这样是可以得到忠诚度极高的顾客.对于我们每个职能部门员工来说,只有时刻关注我们的”顾客(服务对象)”,工作质量才可以不断改进

4. 这也是沟通的问题, 一个人想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真的好难。这个故事是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法呢?应该算是一种创新吧。

篇3:割草工,多问几个为什么美文

割草工,多问几个为什么美文

故事内容寓意:

只有不断地探询客户的评价,你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不要萧规曹随,凡事想想清楚事出何因,多问几个为什么?

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

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请了割草工。”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

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篇4:一个割草工的向上沟通

一个割草工的向上沟通

一个替人割草的男孩出价5美元,请他的朋友为他打电话给一位老太太,

一个割草工的向上沟通

。电话拔通后,男孩的朋友问道:“您需不需要割草?”

老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经有了割草工。”

男孩的朋友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老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已经做了,”

男孩的朋友再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老太太回答:“我请的那个割草工也已经做了,他做得很好。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

男孩的朋友便挂了电话,接着不解地问割草的男孩说:“你不是就在老太太那儿割草吗?为什么还要打这个电话?”

割草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老太太对我工作的评价。”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只有勤与老板或上级领导沟通,你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处境。

篇5:管理故事:割草的男孩

一个替人割草的男孩出价5美元,请他的朋友为他打电话给一位老太太,电话拔通后,男孩的朋友问道:“您需不需要割草?”

老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经有了割草工。”

男孩的朋友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老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已经做了。”

男孩的朋友再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老太太回答:“我请的那个割草工也已经做了,他做得很好。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

男孩的朋友便挂了电话,接着不解地问割草的男孩说:“你不是就在老太太那儿割草吗?为什么还要打这个电话?”

割草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老太太对我工作的评价。”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只有勤与客户、老板或上级领导沟通,你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处境。

不光是客户方需要沟通,比如我们的团队内部也需要沟通,在一个团队里,如果听不到一点异响,听不到一点反对意见,那是不正常的。水,在污泥塘里,不动不响,那是死的;在清江河里,汹涌奔腾,那是活的。有一点逆耳的话在耳边响着,警钟常鸣,不见得就是坏事。甚至可以说,是好事。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指出:“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管理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任何管理艺术的精髓。

说句题外话――外国有恐怖电影,很多讲郊外房子,食人、连环杀人狂,为什么中国没有、很少这样的题材?中国人喜欢串门、交流。不过,传统的沟通方式有时一两句话很难沟通清楚,特别是远距离管理时,沟通成了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情――当然不是要你搞一个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厂长经理信箱”――有的从建厂到倒闭就从来没有开启过――在网络时代,沟通是一种必须,也是一种艺术。笔者建议我们的经理人除了打电话之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方式,来解决这个难题。

一个是可以通过发邮件的方式,把销售管理报表、市场问题等在规定的时间发过来,便于销售管理人员把握进度,及时调整方向与策略,

二是可以通过建立区域销售人员QQ 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大家都上网,交流工作的心得与体会,尤其是成功,甚至包括失败的,都在网上共享一下,好的经验,让大家都来学习和借鉴,不好的方面,大家引以为戒,从而可以尽量避免“重蹈覆辙”,减少摸索的成本与代价。网上沟通法,是一种高效的交流方法,很多外资企业,都通过设计销售管理表格文档这种方式,快速传递信息,大大提高了销售管理者的办事效率,起到了很好的管理效果。

我们讲:一个团队要实现100%沟通还是有障碍和问题的,尤其是大企业。但是幸好网络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沟通和互动性。看到今天很多大型企业都设立了经销商专区,使经销商能够和企业进行资料获取和信息交流,但还是远远不够。

“谐”由“皆”与“言”组成,说的是让大家都能发表意见与建议才能“谐”。沟通才是和谐之道。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且看沟通“五心”:

1、尊重的心

管理者应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员工,始终保持一颗平等的心态,更多强调员工的重要性,强调员工的主体意识和作用。员工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因而被激发与企业同甘苦的心态。将尊重贯穿在企业中。尊重体现了管理者的素养,也体现了企业的素养。

2、协作的心

绩效合作而非雇佣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利益矛盾是无法改变的,但是通过协作关系的确立,可以改写企业的工作氛围。

3、服务的心

把员工当成自己的内部客户,只有让内部客户满意才可以更好地服务外部客户。管理者是为员工提供服务的供应商,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为员工提供工作上的方便以及个人的增值。

4、赞赏的心

学会欣赏自己的员工而非一味地职责。当一个人被赞赏的时候,他可以受到极大激励。作为管理者,需要首先以赏识的眼光对待自己的员工,并且让他知道。

5、分享的心

分享是最好的学习态度,也是最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管理者与员工在工作当中不断地分享知识、分享经验、分享目标、分享一切值得分享的东西。

篇6:电话故事精选

从今天开始,要举行为期三天的期中考试。教务处已将一切考务工作安排周全,为考出真实成绩,教务将每个年级的学生打乱,重新编排,这样每个考场里各班的学生都有,以示公正公平。而且还贴了考场考号,每个学生都发了准考证。一切按正规考试进行。现在,在教务主任的陪同下,校长正带领中层的一班人马到各考场巡视。

各考场的监考教师已按部就班的步入考场,做考前的准备,如清点核对考生人数,宣读考场纪律等。就见人劳科长急急地跑来。大声喊道:

“校长,电话。”

校长40多岁,论年龄不算大,但却生的肥胖,尤其那将军肚更是一大负担。校长一边答应一边迈着沉重的步子向自己的办公室走去。

领导走后,教务主任不敢怠慢,继续在各考场之间转悠,各位监考教师也严阵以待。就等教务员那阵“叮铃叮铃”的手摇铃声了。

人劳科长又急急地跑了回来,一边跑一边向在二楼巡查的教务主任招手:“王主任,王主任,校长叫停止考试,快通知下去。”

王主任一边喊“各班先不要发卷,”一边跑下楼来。

“怎么回事?”

人劳科长说:“上边来电话,说省里一位领导来咱市了,说不定会下来转转,叫我们做好准备。校长说推迟考试,叫学生先不要动,各年级组长到校长室开会。”

王主任没好气的骂了一句:“扯淡,来就来呗。也不至于非得打乱教学秩序呀。”

各年级组长不敢怠慢,很快集中到校长室。有的还嘴里牢骚满腹:

“ 人家省里领导来你学校干什么,真是瞎折腾。”

校长也不理会大家:“长话短说,刚才局里来电话,省里领导来了,说可能下基层转转,叫咱们做好准备。小刘你给各年级分分工,要把各卫生区搞得干干净净,不留死角。”

小刘,政教主任,简单的分了分,因为卫生区早就各有归属。各年级组长便怀着各种心态回去布置任务。顷刻间,整个校园人来人往,尘土飞扬,水桶滴漏当啷乱响,学生的嬉笑声,争吵声,班主任的催促声,训斥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一个钟头过去了,各班已清扫完毕。校卫生监督组按常例巡视验收一遍。各班回教室等候领导的光临。各科室,各办公室规规矩矩就位静候。校长并吩咐把平时欢迎领导光临的大标语牌摆在学校大门的显眼处以示重视。

又一个钟头过去了。由于考试学生们都没带全教科书,教师们只好在班里大眼瞪小眼地看着学生,这没事干比上课还难熬。

终于等来了指示,校长发话各班开始考试。原来校长见等了半天不见动静,就主动打电话向局里询问,那边如释重负地说:“没事了,是路过,走了。”

“操,走了也不吭一声?”校长紧绷着个脸。

篇7:电话故事精选

阳春三月一天,秦岭山中,一辆面包车停在河边,司机让车上众人稍事休息。红男绿女依次下车,争先恐后下了河滩,面对洁白如雪的河水,却都不去戏水,大呼惊叫地捡起河卵石来了。

河对岸背靠大山的,是山石乡政府大院,黑胖红润的牟乡长,正坐在大院喝茶下棋。听到河滩的人声,居高临下一看,那些大扮入时的男女,争相低头捡什么,叫手下人去看看。手下人仄起耳朵一听,皆外地口音,喊得是“奇石”、“宝贝”、“这一块像马”、“我这块像**”……牟乡长心里明白了,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对手下人咬耳朵,作了一番交代。

手下人不敢怠慢,拿了令箭,出乡政府,越过公路,下了河滩,摇头晃脑向捡石头的大喊:喂,河滩的石头,都是国家财产,你们怎么不打招呼,随便乱拿呢?

众人不解,异口同声反问:捡石头玩,还要打招呼吗?

乡干部说:说了的石头属于国家财产,不但要打招呼,还要交资源费呢!

拣拾人纷纷辩解:都什么年头了,还搞乱收费呀!

乡干部说:不是乱收费,是缴纳资源费。

资源费?

可不,你们拿走石头,当宝贝拿到城里卖大钱 ,能不收资源费白拿吗?

一位穿红色旅游鞋的姑娘,手里拿着一块鸡蛋大的石头,正爱不释手,听到要收资源费,举起石头笑问:这一块该交多少钱呀?

乡干部说:本该收二百元的,你们的车号是咱省的,不是外省的,给你们减半吧。

收这么多呀!姑娘一惊,愣住了。

大家都愣住了。

不怕县官,就怕现管,七嘴八舌和乡干部争辩,争辩不过,讨价还价,说一河滩石头,数也数不清,捡也捡不完,要收,一块充其量收一两元,权当是做扶贫广告,消息传出去 ,都跑这儿来捡,乡上不费吹灰之力增加收入,何乐而不为呢!乡干部却一口交定,你们说的也在理,可价格,是牟乡长亲自定的,谁也无权减少。跟他有什么理好讲,大家气愤愤忍痛割爱,扔了手里的石头。不料,乡干部又说:

乱扔石头,也要收费的。

扔了也要收费?

是的,收管理费,不然都乱扔,河滩的环境还不乱了套。

有人指着他的鼻子说:你这是巧立名目,典型的乱收费!

乡干部说:你有理讲理,乱指什么,难道你们在大城市乱倒垃圾,不收费吗?

指鼻子的那位一时语塞,还是那位穿红色旅游鞋的姑娘,看穿了西洋镜,这里乱收费成了陋习,反在信口狡辩,不服气地说:我们不乱扔,在哪捡的复归原位。顺手扔了那块鸡蛋大的卵石,说就是在那里捡的,乡干部要否认,请指出地点,并且拿出证据来。

万没料到,乡干部又说:到底是大城市来的,水平就是高,不会搞错地点的,都能让石头复归原位,不过,他笑了笑说道:

这还得收费。

还要收费?

对 ,收复原费。

见他如此不讲理,大家一边纷纷扔石头,气不打一处来,一阵乒乒啪啪乱响,火花四溅地说:复员费我们交,你拿出文件来。否则去省上告你们。

这还不简单!乡干部并不示弱,说道,马上拿文件,你告也是白告,上面管得严的,是过桥过路费,关于收石头,上边没文件,但国家有规定,要加强国有资源保护,乡上立马出文件,既然决定了,就非收不可。

见乡干部是煮熟的鸭子——嘴硬不讲理,大家懒得白费口舌了,再说要旅游,时间也耽搁不起,不再理会他,要离开河滩,上公路开车走人。可回头一看,却都傻了眼。

公路边一字排开,站了几十人,大都是乡干部,和他们的家属,有几位像乡民,都手持棍棒,怒目而视,那位黑胖红润脸,显然是乡长,他手端保温杯,嘿嘿冷笑着。

好汉不吃眼前亏,只得僵持着。

这当儿,穿红旅游鞋姑娘兜里手机响了,她往路边靠了靠,拿出手机打电话。

忽然,牟乡长收住笑容,铁青了黑胖脸,红色发了紫,恰像霜打的茄子——蔫了。随即,他却挥手驱赶手持棍棒的,斥责他们道:是叫你们乱来的,收这费收那费,都往哪儿跑,还不下河滩,快帮省城来的各位领导搬石头,用心些,挑好看的……说着带头下河滩捡开了。手下的人们都跟着他,下河滩捡起来。

见他的态度来了180度转弯,这边不理会他们,躲瘟疫似上了车,一溜风地开走了。牟乡长和乡民撵面包车,举着石头大喊:带上喜爱的石头呀!我们可没有夺人之美啊!

面包车上,众人觉得刚才弯子转得太蹊跷,都猜测着,猜来猜去,觉得和红色旅游鞋姑娘打电话有关,就问她刚才和谁通电话。

姑娘说:和县上的一位同学。

一位同学?

我的一位同学,在县一中当教师,得知咱们来了,要在大酒店接风呢!

这就奇了怪了……

奥,我同学来山区支教,我们都叫他绰号,当时信号不好,我嗓门又大,一口一个县长、县长的,可能那位乡长听见了……

县长?

我同学的绰号呀!

大家哄笑说:多亏这个绰号了,今天给咱们解了围!

篇8:电话故事精选

去年夏天,我因乳腺结节住进肿瘤医院,和我对床住的,是一对非常有意思的农村夫妇。

从吃穿用度上,一看就知道他们的经济状况不太好。女人不知道自己患有乳腺癌,手术后一直吵着要出院,男人不让出院,女人就乱发脾气,有时甚至骂男人。男人总是低声下气地哄,然后把削好的水果喂给女人,于是,女人就安静下来。刚过一会,女人又开始新一轮吵闹,她不说怕花钱,只说惦记家里的猪和鸡,还有两个不懂事的娃。男人就说家里已经安排好了,要她放心,还说住院的钱已经从城里二叔家借到了,要她不用发愁等等。女人还唠叨着不放心,男人就拿出电话磁卡,起身去院里的电话亭打电话。这样的戏码,几乎每天上演,我闲着无事,就当看热闹解解闷。

男人在院子里打电话,女的在床上透过窗玻璃看着,很幸福的样子。好久,男人才回来。说两个孩子都上学了,妈安排得好好的,猪和鸡都喂饱了,那怀孕的母猪也马上要生了。就这几天的事,他已经叮嘱老人孩子要尽心照顾云云。女人细细地听,然后埋怨男人啰嗦。几句话就问完的事,还用说那么久。男人就安慰说,用磁卡打电话,话费是很便宜的。女人就不再说什么了。

有时候,我出去散步,看见男人在寒风里打电话,一说就是几十分钟,心里有点不落忍。回到病房,我就跟他说,以后不要出去打电话了,在屋里用我的手机打吧。女人的眼睛一亮,看得出她是想和家里人说上几句话。可男人憨笑着回绝了。

女人嘟囔着,我想和家里通个话。男人说,手机话费好贵的,咱别麻烦人家了。女人便不再言语。

于是,我还是常常看见男人在电话亭里打电话。

有一天,我的手机没电了,但有个必须回的电话,于是我跟男人借电话卡用一下。男人明显地沉吟了一下,我立即反应过来,他是不舍得话费。就补充说,打完我会把话费补上的。女人不好意思了,说,愣什么啦,借给妹子用一下吧。男人慢慢地把磁卡交给我。

我刚出屋,男人就跟了出来,喊我等一下,红着脸解释说,这是一张过期的磁卡。我吃惊,那你每天的电话……男人下决心似地说,都是做给她看的。为她治病已经花光了所有积蓄,傍子和猪呀鸡呀早就卖了,孩子在他姑姑家。她老是问家里的情形,没办法,只好编谎言骗她。也不知道能骗多久?

没想到,这对平凡的夫妻竟有如此深沉的爱。换做是其他人,有多少男人会在一无所有之后,还耐着性子哄他们的妻子?还在寒风里编织爱的谎言?

我愣了好大一会,然后平生第一次,对着空电话,讲了半天。

从此,我经常借用男人的电话卡,临出院时,趁男人出去打工,我把500元话费交到女人手里。女人憨笑着说,用不了这么多吧。我说我打的是长途,比较贵。我还把兜里所有的钱掏出来,为他们续交了住院费。

我知道,这些帮助是微不足道的,但我相信,他们一定能战胜困难,重新过上和谐幸福的生活。

篇9:电话故事精选

接到一个陌生号码的电话,对方试探着问:“你是优子吗?”优子是我读大学时宿舍姐妹对我的昵称,我说是呀,对方一下就兴奋起来: “我是大姐呀!”我也顿时开心起来。大姐是当年的寝室长,五年前跟着老公移民去了美国,后来又说去加拿大创业,一来二去就失去了联系,没想到这么久以后我们还能通上电话。

大姐很高兴,说她好不容易回国一趟,但按照以前的通讯录打了一圈电话,不是空号就是人不对,要不是最后找到我,恐怕只能抱憾而去了。

是的,我的手机号码一直没有换过,这个号码从我进入职场那年开始到现在已有八年历史。我把室友们一一联系上,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大姐特地对我提出表扬,她说我这种不换手机号码的好习惯很西化。

据大姐说,在美国、加拿大,有稳定工作和良好教育的人,会一成不变地使用同一个手机号码,不管是搬离居住地还是换工作,都绝不换号。美、加入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一个人的联系方式同时也是一个人信誉的体现,如果频繁更换手机号码会给人造成你居心不良的坏印象。

公司曾经新来一个小伙子,试用期工作做得很是不错,临近转正时,他负责的一笔业务需要临时更改订单,但客户却联系不上他。最后客户把电话打到公司来问到底有没这个人,怀疑自己被诈骗了。最后才知道是他刚换了新号码,却忘了通知客户。因为这样一件小事,他失去了留在公司的机会。

不管是我还是身边的朋友,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自己的手机里存了无数个号码,但如果真的去联系电话本里的亲友时,极有可能电话已经打不通了,因为号码已经换了。虽然有时候别人换了号会群发来短信告知,但大家都那么忙,很可能就忘了保存,于是,便渐渐失去了联系。

所以,我是不屈不挠的保号主义者。没想到,一号到底的这种习惯还真给我带来了无数意外的收获……

一家银行来我们公司集体办理信用卡,同事们的透支额度都是13000元,等卡到了手,我惊讶地发现只有我的透支额度是20000元。忍不住打电话去询问,对方说,我在申办信用卡时登记的手机号码是电信公司的长期用户,且交费记录良好,所以我的信用度比别人都高。

当然透支额度高并没有什么实际利益,但我还是很高兴,这起码证明,我在别人眼里,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一个割草工的向上沟通

割草经典散文

哲理故事感悟

哲理故事:相互信任

哲理故事:痴人说梦

等价交换哲理故事

哲理故事:再试一次

哲理故事:平等

哲理故事-长篇

一步一个脚印哲理故事

哲理故事:割草工的电话(共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哲理故事:割草工的电话,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