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口琴两声部练习的教学(共含15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苑子喜欢芒果呀”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口琴吹奏不管在四年级还是在六年级,都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到了六年级,更是要求他们能进行两声部进行配合。一开始,我觉得这肯定是很难达到的教学要求。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他们不但能进行配合,而且还配合的相当不错,其实,这主要是同学们的节奏感比较好才能达到的效果。那么在练习时,教师又是怎样进行指导的呢?主要是通过这几步的练习来要求的:首先,分声部随琴唱熟自己的声部,甚至背出。这对于进行口琴练习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请同学们分别用口琴练习自己的声部,这是进行配合前的基础练习;第三,也是两声部能配合好的关键所在,那就是请低声部同学吹奏时,高声部唱自己的声部;反之,也请同学们进行唱谱配合练习。这能使同学脑海中不但有自己的声部,更有其它一个声部的音乐在脑海中,这对于下一次进行两声部口琴配合练习是非常关键的;最后,就是请同学在以上的基础上进行吹奏练习。
动作建议
1.“夏天的歌”:双手张开放嘴的两面,做出唱歌的状态。
2.“知了”:曲臂在侧,同时上下煽动。
3.“热的慌”:双手在脸颊旁快速振动表示很热。
4.“撑开”:双手向上张开。
游戏玩法及建议
一位幼儿扮演大树,并摆出不同的造型,另一位幼儿在唱到知了时摆知了乘凉的造型。造型的多样与丰富程度决定着该游戏的难度。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理解歌曲中“知了”、“热得慌”、“撑开”、“凉爽”等词。
2.在教师多次范唱下形成稳定的旋律,使用图谱帮助理解歌词,并在不确定歌词时可以利用图谱帮助自己。通过反思评价歌唱中的困难与不足,逐渐形成自我监控学习进度、自我评价学习效果的品质。
3.双角色游戏,并在“大树撑开树叶伞”和“知了伞下好凉爽”中做出相应的反应,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黑板
2.歌曲的图谱
3.绿树宝宝和黄树宝宝、小知了和大树头饰。
经验准备:幼儿要有表现各种事物造型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故事:你们知道“知了”是什么吗?夏天到了,天气可真热呀,知了和鱼儿都很热,他们去干什么了呢?请仔细听一听。
2.范唱1-6:通过教师范唱、图谱等方式
3.唱7:T一T情境表演游戏
执教老师当大树遮阳,配班老师当知了乘凉。(唱到“知了伞下好凉爽”时躲到大树下面)。
4.唱8:T-TS1情境表演游戏
5.唱9-11:T-S1S2TS1-S1S2S1S2-S1S2情境表演游戏
6.挑战1:唱“大树撑开树叶伞”时,绿树宝宝到圆心撑开树叶伞。
7.挑战2:黄树撑伞表演
8.全体幼儿表演唱。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3、讲解分析曲式,习唱歌曲
教学难点:
弱起,一字多音缺乏感染力,正确地掌握歌曲的速度及呼吸方法
教学方法:
视唱法,赏听法,讨论法,歌唱法
教具:钢琴,放音机,磁带
教学内容
一、揭示课题
二、视唱旋律:
1、视唱B段旋律:
1)每两小节分句汇的听唱一遍
指导弱起(两种划拍法)
2)每小节一句分句听唱一遍
注重挥拍
3)边挥拍边视唱一遍
矫正: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弱起、
2、视唱B段旋律:
1)先据歌词的标点断句,并标出强拍、
2)分句听唱视唱二遍(挥拍)
注意:
A每句皆弱起,且结束于强拍、
B长音时值、
C八度大跳与四度音程
3)随琴视唱一遍:A比较节奏x、x与xx的艺术表现力的优劣、
B介绍反复记号
3、整体视唱(师弹琴视唱)有前奏
三、简介作品,概括主体、
1、出听歌曲,边听边看曲词,主意主体
2、简介作品:
这是王莘同志于1950年9月创作的,作者怀着对心中国的深厚感情,向往者祖国光明幸福的未来用凝练集中的歌词,深情豪迈的旋律,畅想了中国人民的理想与事业!
3、复听中分节概述内容与主题
四:习唱歌曲:
1、随琴习唱A段:
小结:
1、句类似号角,雄壮有力、
2、句平稳流畅
3、句变化重复,统一中求变化,即增强了美感又强调了主题
2、随琴习唱B段,习唱矫正:一字多音易唱的软羽无力
小结:节奏舒展平稳,旋律优美,流畅,因而形成一种浩浩荡荡,
昂首挺胸阔步向前的气势
3、复听歌曲2生挥拍轻唱一边,尔后用自然声唱。
提示:注意力度变化,及气息支持歌唱。
五、学习曲式知识
1、自读教材P22
2、讨论《歌唱祖国》曲式
3,思考与练习之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演唱歌曲,了解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事迹,从中受到情绪的感染,接受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2.认识和分析歌曲叙事的方式。
3.以情带声,用较连贯的气息和自然而较委婉的声音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欣赏并演唱歌曲,感受并表现歌曲的情绪。
2.能看着歌词完整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多段歌词连贯地聆听和记忆。
教材分析
《歌唱二小放牛郎》这是一首以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真实故事为题材而创作的叙事歌曲。歌曲浓郁的民歌风格旋律,像阵阵清风传颂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放牛娃王二小以自己的.勇敢和机智,把日本侵略军带进了我军的埋伏圈,使我们的老乡和干部得到安全,敌人受到了惩罚,然而我们的小英雄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种叙事歌曲是在民间分节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四句体单乐段结构。以一个精心锤炼、富于概括力的曲调配以多段歌词,曲调优美动听,又略带悲凉的色彩,感情容量较大,充分寄托着人们对抗日小英雄的哀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述英雄的故事。
欣赏《英雄儿女》视频片段。
2.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小英雄故事。
二、欣赏歌曲
1.师:同学们知道吗?音乐也能给我们讲述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聆听音乐中的故事。
教师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音频,学生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学生谈一谈感受。
师:大家听得真投入,我们都被歌曲深深地打动了,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具有民歌风格的叙事歌曲,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革命小英雄的故事。
2.请同学讲述这个故事。
师:歌曲用七段歌词讲述了王二小的英雄事迹,由于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情节扣人心弦,不但不使人觉得单调乏味,反而让人感到回味无穷。老师也非常喜欢这首歌曲的旋律,接下来老师弹弹这首歌曲的旋律,同学们感受音乐的美,心中缅怀革命小烈士的崇高品质。
三、歌曲演唱
(一)学唱旋律
教师出示《歌唱二小放牛郎》曲谱。
1.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声哼唱。
2.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再次哼唱并划旋律线。(感受旋律起伏变化)
(二)学唱歌词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歌词。
2.学生演唱歌词。
教学要求:在演唱歌曲时,要注意有气息支持,声音连贯。
3.教师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三)表现歌曲
1.学生分小组设计歌曲演唱形式(领唱、齐唱、配乐朗诵)。
例:
(1)领唱与齐唱的结合(一、二、五、六段为领唱,三、四、七段为齐唱)。
(2)可老师领唱,学生齐唱,进行分工合作。
(3)学生分组接唱。
2.学生可分组进行比赛,教师评价。
3.欣赏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动画。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每一个人都被王二小的精神所感动,希望大家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最后在同学们动听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吧。
活动目标
1、学科:尝试用合唱、对唱、领唱的方法演唱侗族民间小调,唱出各种衬词的韵味。
2、学习:通过“听歌摆图卡”和提问梳理,理解记忆歌词内容,掌握领唱的方法、传递领唱任务和改编歌词的策略。
3、人格:在“领唱”游戏中锻炼愉快接受挑战的信心和胆量;在对唱和领唱游戏中,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歌声。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PT、钢琴、图谱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有了解过侗族的一些风俗民情;有对唱、领唱的游戏经验。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2、过寨门:倾听歌曲、悉歌曲旋律及歌词
(1)教师范唱,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歌曲。
教师指导语:你听到了歌曲里都唱了什么景色?你们还听到歌曲里有趣的词吗?是不是所有的歌词都听出来了?
(2)教师范唱,引导幼儿按照歌词的顺序摆放图卡。
教师指导语:这些图片是按照歌曲里歌词的顺序摆放的吗?这一段我唱了几次?
3、过风雨桥:和教师一起学唱歌曲。
(1)师幼看图谱共同演唱
(2)教师和幼儿尝试分组对唱,梳理分组对唱的要求。
(3)在教师帮助下尝试多种形式的演唱。
(4)挑战:鼓励幼儿单独和其他幼儿进行对唱。
(5)反思评价
教师指导语:这首歌我们还有哪些地方不会唱的?或者有困难的?
(6)一边演唱歌曲,一边过风雨桥
(7)模仿侗赛小朋友在高兴地时候说出的话:huolahuolahuolahuolahuc,huo
4、尝试创编歌词,并进行即兴演唱。
(1)出示图片,观察不一样的景色。huo
(2)尝试把看到的景色唱到歌曲里
①教师示范演唱。
②师幼分组讨论,确定创编部分的歌词。
③集体尝试用创编的歌词演唱。
④分组演唱。
活动目标:
1、感知螃蟹的特征,欣赏歌曲,学习模仿表演歌曲。
2、通过讨论以及欣赏歌表演,进一步感知理解歌曲内容,探索表演螃蟹横着爬和甩不脱的动作。
3、对歌曲产生兴趣,乐意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的认识和经验。
活动准备:
1、螃蟹头饰一个。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歌曲《小手爬》,引出会爬的螃蟹。
(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表演唱《小手爬》。
(2)变换前奏的速度,引导幼儿随着音乐快速或慢速边唱歌边表演。
(3)教师:除了我们的小手会爬,还有很多会爬的动物呢!听!这是谁?
(4)教师念谜语儿歌《螃蟹》。
2、出示螃蟹头饰,引导幼儿观察螃蟹,了解螃蟹的特征。
(1)教师:螃蟹是什么样子的?螃蟹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螃蟹身体的两侧有什么?有几个?带领幼儿数一数螃蟹脚的数量。
(3)螃蟹身体的前面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4)教师:你知道螃蟹是怎么样行走的吗?
(5)请个别幼儿上来模仿,全班幼儿练习横着走路的动作。
3、欣赏歌表演《螃蟹歌》。
(1)教师戴上螃蟹头饰,扮演螃蟹演唱歌曲。
(2)教师:歌里说了些什么?螃蟹是怎么样上坡和下坡的?
(3)教师:螃蟹用他的大钳子夹住了什么?螃蟹的钳子夹得紧吗?能把他甩掉吗?
(4)让幼儿学一学甩的动作。
4、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延长歌曲。
(2)提醒幼儿尝试用云南地方方言连贯演唱歌曲。
(3)引导幼儿模仿和夸张螃蟹的样子,边唱歌边表演。教师这个红点关注细节,例如:八只脚张牙舞爪;横着向左走,向右走;到处用钳子夹人‘被夹痛,甩不掉的样子。
5、播放多媒体音响视频资料,让幼儿感知地方音乐的特殊韵味。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熟悉旋律。正确、完整表达歌曲学习中的问题。
2.在教师多次范唱下熟悉旋律,通过图谱理解歌词,并跟随旋律先演唱歌曲。
3.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迁移环保经验,倡导环保理念。
活动准备
图谱、PPT、投影、钢琴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这群黎族人民,他们没有地方住了,想让歌王帮助他们找到美丽的家园、我就是那个歌王,我会唱一首神奇的歌,这首神奇的歌可以帮助黎族人民打开神秘大门,找到美丽的家园,你们想听吗?仔细听这首歌是怎么说的。
2.范唱1
T:请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歌词
3.范唱2
T:那我们验证一下。
解释什么是“久久不见久久见”,同时出图。
4.范唱3一打开神秘大门
T:请一位小朋友选择一扇神秘大门。(优美风景)
T:这里的环境怎么样?哪里好?黎族人民在这里生活可以吗?
5.范唱4-6分别打开神秘大门,通过观察、表达让幼儿认识美丽的环境。
6.接到黎族村长的电话,说我们生活的家园遭遇到严重破坏,听说这里有群会唱神奇歌曲的小歌王,特来求助,帮帮我们。
(1)反思环节:你们会唱吗?试试看。出示河流垃圾图:唱7,点魔法棒没有除去垃圾。
(2)反思难点:旋律“啊”部分。请出图谱帮忙。
(3)练习难点。
7.出示大海垃圾图;唱8,点魔法棒去除了垃圾。
8.出示森林垃圾图;唱9,点魔法棒去除了垃圾。
9.出示被污染的企鹅图;唱10,点魔法棒去除了垃圾。
10.村长说:谢谢小歌王帮助了我们,黎族人民感谢你们
11.总结
这首歌为什么会唱“久久不见久久见”呢?人们太想念美丽的环境了,想经常见到它们,你们愿意天天看到美丽的环境吗?那如何保护呢?应该做哪些事情?
【多声部歌唱教学设计(精选7篇)】
小学口琴教学规律初探
在乐器中,口琴是非常适合作为小学器乐教学的`乐器.口琴有固定的音高,悦耳的音色,是小学生容易掌握的乐器.口琴适用于独奏、齐奏及重奏,适合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学习.应该如何安排小学口琴教学,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 者:雷沁沁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福州,350001 刊 名:华章 英文刊名:HUAZHANG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23.7 关键词:小学 口琴 规律《练习1》两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区别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并组词,能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并能在句子中正确选用,会用音序查字法。
2、能把排列错乱的词语整理成句子。
3、加深理解学过的课文内容,能背诵这个练习中的谚语、格言。
4、能用几句连贯的话夸夸班上像雷锋、赖宁那样刻苦学习的同学。
重点:字、词、句的练习和刻苦学习的教育。
难点:工夫、功夫的词义理解,谚语、格言的句意理解和理词成句的练习。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区分形近字和音近字;会用音序查字法较快地查处指定的字。
2、初步认识谚语、格言,通过读背,知道意思,联系内容有机进行思想教育。
3、知道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并组词。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1题。
1、读题,明确题意。
2、认读:工、功,组词。
3、读句子,填一填。
4、教师解释工夫和功夫的词义。(功夫和工夫一般可以通用,都有时间和时候的意思。所不同的是工夫指占用的时间。如:他一天工夫才把事情办完。功夫指长期努力去做。)
5、检和捡的读音相同,重点让学生区别字义。
(捡:拾到的意思。检:查的意思。)
6、弄清字义后,再选字填空。
二、教学第2题。
通过这道题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多音字的读音和用法。
1、拼读字音,要读准。
2、按拼音组词。
3、根据词义正音。告诉学生多音字是根据词义定音的,不注意词义就会读错字音。
4、核对、交流。
三、教学第3题。
[1、让学生自己查努,然后指名说说的步骤。
2、让学生自己查其余的三个字,做完后校对。]
1、回忆音序查字的方法,背诵一遍。
2、教师指导查努字,大写字母N,字典页码365,组词:努力
学生查其余几个字。核对:
感:G147感动
决:J256决心
答:D80回答
比比谁查得又对又快。
四、教学第4题。
1、出示句子。告诉学生这4句话是前人总结的勤奋学习的经验。
2、读句子。
3、指导学生大体了解意思。说说你有什么不懂的'?互相讨论。
4、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读读背背。自由读背,指名读背。介绍自己背诵的方法。
5、分组读背,你读背上句,我读背下句。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把句子中缺少的成分补充完整。
2、能把词语整理成句子,并加上标点符号。
3、会用几句连贯的话夸夸班上像雷锋、赖宁那样刻苦学习的同学。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5题。
1、出示句子。
2、让学生读读,说说每句话缺少了什么成分?
3、第①句只要填上怎样的人就可以。
第②③两句要求补充主语,把谁写出来就可以了。
4、自由准备,口头填空。
(可按课文内容填空。)
参考:李白是(伟大的诗人。/刻苦学习的人。/唐朝的一位答诗人。)
(李白/雷锋/赖宁)从小努力学习。
(赖宁/)苦练跳绳。
二、教学第6题。
1、读题,理解意思。
2、第1句让学会上填完后校对。
3、第2句做指导:
a、哪个词语是表示句子中的谁的?(我)
b、哪个词语是表示干的?(做完、检查)哪个词语表示干什么的?(作业)
c、表示干的词语有两个,按谁干完什么就怎么样的句式,哪个词语放在前面,哪个词语放在后面?(我做完作业就仔细地检查。)
4、第3句指导如下:
a、先选出表示句子前半部分什么的词语。(跳绳)
b、再找出那个表示句子后半部分什么的词语。(体育活动)
c、按什么是什么的句式说一说。
d、问:是怎样的体育活动?(非常好的提体育活动)
e、把全句连起来说。
三、教学第7题。
1、朗读本单元的课文;特别是第3、4课,说说对待学习,雷锋、赖宁是怎样做的?
2、夸夸班上这样做的好学生:我要夸夸○○学习认真,有一次
3、表扬受夸奖的学生。
1)、教师事先了解班上学雷锋学赖宁刻苦学习的学生和事例。
注意:要用一件事例来体现刻苦学习的精神。事例要和刻苦学习像相吻合。
2)、四人小组说话交流:你认为哪个同学学习很刻苦?为什么?
3)、指名说,教师按要求进行评价,纠正,并随即进行思想教育。
4)、向说的好的同学学习,各自说一说。
5)、鼓励能干的同学把句子写下来。
6)、对于学习刻苦的同学进行奖励。
1:单音和压音是每天都需要练习的一环,永无止境的技巧。
2:听的东西多了,吹的东西也会随之变多。
3:把每天听到的好的曲子里面选一两句扒下来,一年后你的短句积累会很惊人。
4:高调性的琴费力,低调性的琴费气,各买一把可以全方位的锻炼自己气息的力度和强度。
5:十孔的单音是会随着气息的细小变化而变化的,需要了解这种变化并且控制这种变化。
6:先将技术提升到一定层次,才好谈融入感情。
7:压音和超吹的作用是补全一个八度上的全部12个音,尽快掌握能方便之后学习转调。
8:基础的东西练好了,再练曲子就会很快了。
9:学会录音,听自己录下来的东西,找出瑕疵,然后改善。
10:口琴很自由,所以吹奏的时候也不要被拘束
口琴基本吹奏方法
1、伴奏:口含七孔,舌盖左边琴格六孔,右唇边一孔吹奏单音,遇到伴奏记号时,将舌头放开一次后迅速盖回原处,发出“锵”声就是伴奏。
2、高音伴奏:口含七孔,舌盖右边琴格六孔,左唇边一孔吹单音,舌头动作与吹普通单音时相同。
3、和弦奏法:又称空气伴奏。
吹奏方法与普通伴奏相同,就是把舌头开放的时间延长。
4、手震音:左手握琴,双手手心合盖,右手不断扑动,发出“汪汪”声,即手震音。
5、提琴奏法:嘴唇缩小,口含上格单孔,吹奏时把气压紧,并将口琴用右手快速前后摇动。
6、曼陀铃奏法:又称舌震音奏法,口含琴的上面一空,口形呈圆形,舌在唇内左右或上下摆动,发出快速的断音,效果像弹拨乐器的轮指。
7、三度和音:口含三孔舌头不盖即可吹奏。
8、三度提琴奏法:口含琴上面三孔,不盖舌,手的动作与提琴奏法相同。
9、八度和音:口含九孔,舌盖中间五孔,两唇边奏出八度和音。
10、五度和音:口含五孔,舌盖中间三孔,两唇边奏出五度和音。
11、鼓音:舌尖在上牙根处打滚,奏成连续“得儿”的滚音声。
12、回音:手的`动作照手震音,右手一开,奏出”呜哇“声。
13、琶音:从本音的低八度起,用右手将口琴迅速向左边推至本音。
如在音符上有延长音记号,则口琴推动的速度要慢些,到了本音在用手震音延长。
14、涟音:二度音急速反复。
15、颤音:二度音连续反复,用右手将口琴左右急速推。
口琴的记谱法
就象吉他的六线谱一样,10孔Blues口琴也有自己的记谱方法,那就是孔数符号记谱法,这种记谱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总的来说大同小异,以下是在本教程中使用的记谱法。
数字1-10代表一到十孔字母“i”代表吸,例如:5i 是吸第五孔字母“e”代表吹,例如:3e 是吹第三孔。
拍子是用“”表示的,写在音孔数的上面。
一个简单的应用孔数符号记谱法表示的乐曲如下所示:
jin gle bells jin gle bells 单音
5e 5e 5e 5e 5e 5e
jin gle bells jin gle bells 和弦
456e 456e 456e 456e 456e 456e
前文已经谈过单孔含法是最容易学习的含法,相对于多孔含法,后者在难度上却是增加了许多。口琴的基本含法分成单孔与多孔,为何会有这两种含法?主要是为了要营造更多不同的效果,这些效果可以从后续发展出来的技巧得到印证。基本含法就好像是学武的入门功,根基不稳就遑论要学到上乘武功,同样的,口琴的单孔与多孔含法如果未能彻底扎稳或是只单会其中一种,很多优秀的技巧就只能学一半,试问?有人学口琴,希望只学一半的技巧吗?
以单孔含法为根基的技巧:单格奏法、小提琴奏法……
以多孔含法为根基的技巧:三孔和音、五度及八度和音、低音伴奏、分析和音奏法……
以单孔含法所奏出的效果:比较单薄(因为共鸣腔的关系)、纯净 容易制造压音的效果;以多孔含法所奏出的效果:比较厚实、张力大 容易制造和声的效果
使用方法如下:
让琴友们更了解舌头的动作,请仔细揣摩以下几张示意图:
从图片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舌头的运动方向,是以左斜方向前吐出,并以舌的前缘堵住琴孔,留下最右边一孔,不过,以前的教材所画舌头的运动方向,似乎与右上图有点不同:弯曲的舌头让琴友们吃尽苦头来折弯舌头堵住琴孔,但事实上实际的运动方向却不是这样子。
注意事项:
1. 嘴巴要以最自然的方式张开七到九孔的距离,然后含住口琴,记住不要含深 要朝著广的方面发展。
2. 含九孔会比含七孔好一点,因为共鸣腔比较大,但相对的会增加困难度。
3. 如果已经用舌头堵住琴孔,除了主音外,还有其他杂音出现,这代表孔并未确实堵好,请重试。
4. 多孔含法移动音阶练习时,千万要保持固定,不可因吸气又把舌头缩回去吹气时又吐出来
5. 如果您觉得在移动口琴时,舌头不断的与口琴磨擦,而产生不适感时 请先休息一下再吹,通常都是舌头堵住琴孔太过用力所致,放松一点或许有帮助。
6. 保持固定嘴型,不要忽大忽小;舌尖缘不要外露,要包在嘴腔内。
7. 主音是最右边的一孔,请注意舌头尽量不要沾到主音的琴格上来,否则会发生压音现象。
8. 要让多孔含法早一点变成习惯,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的练习,把单孔含法先抛在一边。
正确的含法
错误的含法
琴初级的课程将要在这章节上告一个段落,而这个章节也是最难的,许多琴 友们常常练到这里就马上鸣鼓收兵,实在是相当的可惜。现在请您稍为发挥一下想像力,试想一下自己正在尽情演奏时,而旁边正有一位知己帮您伴奏;那 种互相呼应、搭配无间的感觉,相信天地之间,无人不为之动容。现在我们回到现实,如此令人称羡的机会--常常会有吗?
不知道您是否还记得?口琴素有「大众乐器之王」的美称!这个美称是因为口琴具有「轻薄短小、容易携带、音色优美」的优点而获得的吗?不,这只是其 中之一而已,真正让口琴荣登如此名誉而不愧的,是仅以简单构造所制出来的乐器,竟然可以发出令人惊叹的乐音,不需靠昂贵的有形物质所堆砌,一切浑然天成、毫不矫作,即使列身同样是吹奏乐器之林中可称得上是无与伦比。一直被一般人视为玩具的乐器-口琴竟然还可以作出足以媲美百万贵族乐器所具备的功能,一个人吹奏还可以自我伴奏,还真的让许多吹奏乐器感到汗颜不已呢!「低音伴奏」是口琴傲人技术中的'一种亦是最基本的进阶技法,他可以让上述的幻想成真,不但可以尽情独奏 亦可同时自我伴奏,旁人倾听之后不禁开始怀疑,明明只有一张嘴,为何可以发出好像有两个人一起演奏的效果呢?! 所以,笔者常常对初学者提到,不管你打算花多少时间学口琴,也许一个月,也许一年、两年,但是如果连这项傲人的技术都没学到就告暂停的话,个人觉得还不如早一点弃琴算了。到底这项「低音伴奏」是如何的神奇呢?会不会很难?现在笔者将带您一起进入神奇乐器─口琴的奥秘世界。且听以法解说:
低音伴奏三部曲
在大约第1/4拍的时间,接着前一个动作,又把舌头盖回原位,声音立刻停止。低音伴奏技巧的重点:1.主音一定不能断 2.舌头一定要完全缩入立刻盖回。
低音伴奏技巧的重点:1.主音一定不能断 2.舌头一定要完全缩入,立刻盖回。
基本低音伴奏技巧可区分成:
1).后伴奏 2).前伴奏 3).附点伴奏
每一种伴奏所营造的效果都不一样,视曲目所决定使用。严格来说,伴奏
无对错之分,只要优劣差别而已,使用得当,自然会对乐曲有相加相乘的效果,反之就会破坏了整体感觉,琴友们不可不慎之。
※附点伴奏之所以比前、後伴奏稍难的地方,即是他的拍子不易数出。强烈建议初学者以节拍器(机械式或电子式)辅助,先将旋律熟悉、节拍稳定之后,再配上低音伴奏,速度由慢渐快,才能体会附点伴奏的精髓。附点伴奏给我们的感觉具有灵动、跳跃之感,在我们一些台湾民谣中常见到这样的安排通常是那些带有俏皮味道的曲子。
练习曲《小星星》─ 后伴奏
练习曲《小星星》─ 前伴奏
练习曲《旅愁之梦》
练习曲《昔年春梦》
商两、三位数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10―16题。
教学目的: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62÷31 44÷22 720÷80 168÷42 70÷5 90÷6
94÷74 93÷63 98÷43 99÷11 84÷42 324÷54
2、在下面的 里填上>或<。
54×6 320 32×8 65 41×9 364
63×7 424 24×7 170 25×5 128
二、指导练习。
1、板演与全班笔练。
9900÷45 9083÷31
(3)议论后归纳: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按照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用四舍五入法试商,有的只要一次就准确定商;有的初商偏大或偏小,就要进行适当地调商。必须指出:“四舍”后把除数着小,初商容易偏大,商大要调小;“五入”后把除数着大,初商容易偏小,商小要凋大。
2、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试商时把除数着作多少来试商最好?用口算估计商应该是几?
①546÷78 ②900÷37 ③2960÷83
④282÷29 ⑤4372÷585 ⑥754÷16
提问:
(1)怎样确定商有几位数?(先根据除数是几位数,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被除数的前几位比除数小,就多看一位,确定商的最高位,然后再根据数位顺序确定商的位数。)
(2)以上哪几题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试商比较简便?为什么?(第①、②、③题用“四舍五入”法试商比较简便。因为第①、②题两题除数的个位上的数8、7比5大,第③题除数个位上的数3比5小,它们都不接近“5”,所以用”四舍五入”法试商,比较简便。)
(3)第⑥题为什么不用“四舍五入”法试商?(这道题用口算的方法试商比较简便,如果用“四舍五入”法试商要试商几次,比较麻烦。)
(4)第④题为什么不用“五入”法试商呢?(因为这道题除数和被除数的首位相同,而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可以直接商9,比较简便。)
(5)第⑤题怎样试商较简便?(第⑤题被除数的前两位接近除数的一半,所以直接商5。)
综上所述,教师指出: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试商方法,但要我们计算既正确,又迅速,必须灵活运用各种试商方法。
三、作业。做练习十三的第10―16题。
(12)商中间有0的两位数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页的例13及“做一做”题目,练习十四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商中间补“0”的意义,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出下面各题商的`最高位是什么位?商是几位数?
2、学生板演计算并口述过程。
教师结合订正评讲时强调: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也就是说,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之后,每除一位必得一商。
3、全班笔练。
(1) (2) (3)
提问:
①第(1)题商的百位上为什么是0?
②这三道题除的过程,会出现被除数除以除数不够商1的情况,这样的商有什么特点?
二、新课。
1、引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写0。这个方法也适用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今天学习的内容是商中间有0的两位数除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13。2835÷27
(1)排出竖式。
(2)师生一起边议论边演算。
①商是几位数?是怎样确定的?商的首位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上?应该商几?
②当除到被除数的十位,用13除以27,不够商1,怎么办?(在商的十位上写0,然后移下被除数个位上的5继续除。)
③十位上的商为什么必须写“0”?这个“0”可以不写吗?为什么?(求出商的百位上的数以后,余下13个十,被27除不够商1个十,要在被除数的十位上写0,这个0起占位的作用。)
板书:
在被除数十位的上面为什么写0?
(3)这道题应如何检验?
105×27
小结:初学商中有0的除法容易发生错误,为此,在计算过程中要验证商是否正确,可以用“除数乘以商”来验算除法。
三、巩固。完成教科书第63页上面“做一做”题目。
四、课堂总结。
两位数除多位数与一位数除多位数一样,要先确定商是几位数,在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一定要在那一位的上面写0占位。
五、作业。做统习十四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词语读准多音字“鲜、冲、朝、号”。
2、能听写“千姿百态、漫山遍野、举目眺望、纵横交错、玲珑多姿、若隐若现”6个词语。
3、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和“虽然……但……”的句式写句子;能照样子扩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能按课文填空,进一步体会运用总分段式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4、能独立阅读短文,理解文章内容,给短文分段。
教学设计
1、第一题
读准多音字的读音,了解多音字的意思。
新鲜朝鲜冲着冲锋信号怒号朝着朝气蓬勃
2、第二题
先让学生把自己有可能写错的字词写一写,准备好后再听写,最后对照课本订正。
3、第三题
如:薄雾蒙蒙、江水滔滔、果实累累、鲜花朵朵、高大的树木、灿烂的阳光、平静的湖水、宽阔的江面。
4、第四题
(1)一艘崭新的游船飘荡在明亮如镜的水面上。
(2)漫山遍野的水池闪耀着神奇的光彩。
5、第五题
比喻:把大苹果比作胖娃娃。
拟人:海棠果“冲着你微笑”。
夸张:“金黄的柿子把树枝压弯了腰”。
6、第六题
(1)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玩耍,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
(2)我爷爷虽然已是80高龄了,但精神很好,还抢着干家务呢。
7、第七题
(1)阅读全文思考蚂蚁是怎么掉进水里的,它是怎么得救的?喜鹊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得救的?
(2)交流,反馈。
(3)分段,注意表示时间的词“有一天”,“过了几天”
第一段:(1、2)有一天,一只蚂蚁一不小心掉进水里,喜鹊衔了一片树叶丢进水塘里,救了蚂蚁的性命。
第二段:(3、4)过几天,猎人到树林里打鸟,蚂蚁偷偷爬到猎人的脖子上。当猎人瞄准喜鹊准备开枪时,蚂蚁狠狠地咬了猎人一口,救了喜鹊。
教学目的】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口语交际和写字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六个词语。
(2)不认识的字可以在小组内请教同学或老师,也可以查字典。
(3)连读词语,想象画面,了解词义。
小组学习:首先观察题中的画面,想象情境,感知词义的优美意境。然后凭借熟字推想词语的意思和所描绘的情境。
(4)读词语,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2、第二部分
(1)观察插图想像情境。
(2)熟读词语,练习与画面连线。
(3)教师指导,巡视纠正。
3、第三部分
(1)看图,想想图中画了些什么。
(2)四人小组练习看图说词语。
(3)小组交流比赛词语。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得字,想想是什么结构的字。
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师: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咱们还是看看“小小建议”吧:左部收,右部放,撇要缩,捺要伸。
3、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4、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展示钢笔字写得好的同学的作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词语。
(1)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2)朗读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体会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也正如一个人和社会群体的关系,感受其中蕴含的哲理。
(3)多次连续词语,体会词语的整齐美和节奏美。在诵读中了解词语之间的联系和意思。
2.读背古诗《夜书所见》。
(1)带读全诗。
(2)看图,说说两个小孩在干什么,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深秋的夜晚。
(3)熟读成诵。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同学们,从这学期我们就开始学写毛笔字了,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老师告诉你们写毛笔字有哪些好处?
生:闭气凝神,陶冶情操。
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同学们说的有道理,我们现在学习“横”。
指导:横有长横和短横之分。
3.教师书写长横和短横。指导运笔方法。
(1)长横:笔画稍长,左低右高,略带斜势,起笔较重,中腰略细。向左上逆锋起笔,旋即转向右下稍按,以中锋向右行笔,至收笔处顿笔回锋,藏锋收笔。
(2)学生练习写长横
(3)短横:起笔轻快,可顺锋入纸,向右行笔,渐行渐按,至收笔处稍顿缩锋收笔。写时略带仰势。
学生练习写短横。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最近读的书,摘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和精彩片段。
1.教师谈话:我们在与大家讲话或听别人讲话时,要注意什么?
2.仔细看插图,四人小组讨论。
3.小组交流:组织语言时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听别人发言,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
4.大家特别喜爱读课外书,今天我们就开个“小小读书交流会”。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都读过哪些书,请你们上来把你读过的书名写在黑板上好吗?
5.把你们在读书过程中所了解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摘录的精彩片段,用自己的话说给大家听。
6.同学们开始组织语言,努力讲得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
例生:我读的书是《十万个为什么》的天文地理卷,作者是石宗宾。它主要介绍了天文和地理方面的知识,如“为什么太阳会发热”“什么是自然界‘蝴蝶’效应吗?
7.教师评价:听别人发言,同学们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你们对她的发言还有什么建议吗?
8.学生评议。
二、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
三、师随机进行总结。
★ 口琴教学反思
★ 口琴教学计划
★ 练习5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