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暑节气的民间谚语(共含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舞动皮卡困困困”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民间经典常见谚语100句
1、夏至大烂,梅雨当饭。
2、正月十五雪打灯,一个谷穗打半斤。
3、深耕再耙透,麦子收得厚。
4、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
5、清明有霜梅雨少。
6、雨水前后,植树插柳。
7、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8、冬至前头七朝霜,有米无砻糖。
9、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
10、谷子老了吃米,高粱老了吃糠。
11、小暑一滴雨,遍地是黄金。
12、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13、夏至十日麦秆青,小署不割麦自亡。
14、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15、谷锄马耳豆锄瓣,苗未出土就锄棉。
16、生割谷,饿得老婆孩子哭。
17、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
18、要想小麦苗子好,整地细碎少不了。
19、冬至天晴明,来年歌太平。
20、立春节日露,秋来水满路。立春落雨到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
21、种麦种到老,还是早种麦子好。
22、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
23、深耕不耙深,苗子难扎根。
24、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25、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26、小雪下麦麦芒种,大雪下麦勿中用。
27、麦耙紧,豆耙松,秫秫耙得不透风。
28、谷怕连夜雨,麦怕晌午风。
29、白露播得早,就怕虫子咬。
30、正月动雷雷转雪,二月动雷雨勿歇,三月动雷四开裂,四月动雷秧打结。
31、麦怕三月寒,棉怕八月连阴天。
32、中秋前后是白露,棉花开始大批收。
33、寒露十月已秋深,田里种麦要当心。
34、白露见湿泥,一天长一皮。
35、麦根扎黄泉,深耕能增产。
趣味实用节气谚语
1、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
2、处暑就把白菜移,十年准有九不离。
3、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
4、处暑东北风,大路做河通。
5、要想苞谷结,不得叶挨叶。
6、处暑蕾有效,秋分花成桃。
7、处暑出大日,秋旱曝死鲫。
8、处暑不种田,种田是枉然。
9、七月半,栽早蒜。
10、处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
11、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一河装。
12、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
13、处暑雷声唱,阴雨天气多。
14、处暑高粱遍拿镰。
15、处暑下雨烂谷箩。
16、处暑移白菜,猛锄礴苗晒。
17、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来赶集。
18、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19、黍子粘,黍子好,籽粒做年糕。
20、处暑谷儿长,大风要提防。
21、瓜菜大棚垒墙体,陆地蔬菜追浇锄。
22、立秋无雨一半收,处暑有雨也难留。
23、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
24、木本粮食,铁杆庄稼。
25、农时节令到处暑,早秋作物陆续熟。
26、早耕如上粪,歇地如歇马。
27、秋田耕得早,消灭虫和草。
28、七月十五花红枣,八月十五晒红枣。
29、早把地耕好,种麦误不了。
30、后期管理莫松劲,整修治虫细松土。
谚语3
1、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
2、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3、薯菜窖,牲口棚,堵封严密来防冻。
4、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够。
5、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6、小寒蒙蒙雨,雨水还冻秧。
7、数九寒天鸡下蛋,鸡舍保温是关键。
8、小寒节,十五天,七八天处三九天。
9、干灰喂,增一倍。
10、三九不封河,来年雹子多。
11、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
12、小寒暖,立春雪。
13、九里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
14、腊七腊八,冻死旱鸭。
15、腊月三白,适宜麦菜。
16、避免畜啃青,认真订奖惩。
17、不怕家里少,就怕不去找。
18、一早一晚勤动手,管它地冻九尺九。
19、腊月三场雾,河底踏成路。
20、腊七腊八,出门冻煞。
21、小寒大寒,准备过年。
22、腊月三场白,来年收小麦。
23、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
24、九里的雪,硬似铁。
25、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
26、腊七腊八,冻裂脚丫。
27、小寒大寒,冻成一团。
28、草木灰,单积攒,上地壮棵又增产。
29、小寒无雨,小暑必旱。
30、天寒人不寒,改变冬闲旧习惯。
小暑节气谚语集锦
麦不见伏,伏不见麦。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有雨种荞麦。
头伏萝卜,二伏白菜。
萝卜是根,耕地要深。
入了伏,手不离锄。
谷锄七遍谷无糠,稻耥三遍谷满仓。
稻耥三遍串串满,豆锄三遍粒粒圆。
豆锄三遍荚成串。
豆锄三遍粒儿圆。一遍扁,二遍圆,三遍四遍天鹅蛋。
棉花入了伏,三天两头锄。
早看东南黑,午前雨势急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
日暖夜寒,东海也干
露一露,下个够。
亮一亮,下一丈。
晃一晃,下三晌。
太阳回头笑,等不到鸡叫。
夜晴无好天,等不到鸡叫唤。
夜晴无好天,明朝依旧雨绵绵。
先下蒙蒙无大雨,后下蒙蒙不晴天。
雨点落下一个泡,还有大雨要来到。
雨点落下一个锥,天明下到大天黑。
雨点像个钉,明天也不停。
六月六,看谷秀。
谷秀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谷打苞,水满腰。
拖泥秀谷。
拖泥带水看秀谷。
谷是泥里秀穗,麦是火里生金。
麦花要晴,稻花要雨。
麦是火里生金,稻是泥中结子。
谷子长得乖,无水不怀胎。
伏里无雨,囤里无米。
卡脖旱,少干饭。
六月稻,大水泡。
伏里雨多,稻里米多。伏里无雨,谷里无米。
三伏不受旱,一亩增一石。
天旱的芝麻,雨淋的北瓜。
天旱香瓜甜,枣子结得圆。
涝梨旱枣。
入伏不种黍和豆。
见暑不种黍。
伏里种豆,收成不厚。
种豆入伏,押宝有无。
暑伏不种薯,种薯不结薯。
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
小暑节气谚语
小暑到来,标志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农谚语有“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的说法。但小暑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故农谚又有“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的说法。
暴雨也时常在小暑节气光顾我国的大部分。由于这段时间的雨量集中,所以防洪防涝显得尤为重要。大署小暑,灌死老鼠”之说。更有“小暑南风,大署旱”“小暑打雷,大署破圩”的.经验总结。小暑若是吹南风,则大署时必定无雨,就是说小暑最忌吹南风,否则必有大旱;小暑日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冲决圩堤。
小暑节气下雨对未来天气有何指示性意义?请看下列气象谚语: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苏、湘)
“小暑有雨旱,小寒有雨冷。”(桂)
“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苏)
“小暑下几点,大暑没河堤。”(冀)
“雨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用牛。”(苏)
小暑节气打雷对未来天气有何预示意义?请看下列气象谚语:
小暑节气的打雷与梅雨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上海地区,对小暑节气与黄梅的关系,也流传了不少气象谚语。“小暑一声雷,倒转半月做黄梅”。如果出现锋面雷雨。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比如:“小暑雷,黄梅回;倒黄梅,十八天”、“小暑头上一声雷,半月黄梅倒转来”等。在江苏省还流传有:“小暑一声雷,要做七十二个野黄梅”之说。
小暑节气的凉热与未来天气也有一定关系,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有: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沪、湘、辽、晋)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悠悠。”(川、贵)
“小暑凉飕飕,大暑热熬熬。”(湘)
“小暑过热,九月早冷。”(苏)
“小暑热过头,九月早寒流。”(冀)
“小暑热过头,秋天冷得早。”(湘)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桂)
小暑节气的谚语
1、小暑大暑,抢插红薯。
2、年年防涝,月月防盗。
3、毛巾肥皂随身带,长裤长褂身上穿。
4、伏里顶风乌云集,顷刻之间下大雨。
5、大暑大雨,百日见霜。
6、一夜起雷三日雨。
7、小暑起燥风,日夜好晴空。
8、既抗旱,又防涝,旱涝丰收两牢靠。
9、睡了一觉,由旱变涝。
10、常刮南风忽转北,风雨齐来到不黑。
11、小暑南风,大暑旱。
12、立足抗灾夺丰收,防涝抗旱两打算。
13、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里头种白菜。
14、防汛工作早张罗,水到不致荒手脚。
15、大晕风伯急,小晕雨师忙。
16、小暑热过头,秋天冷得早。
17、割晒青草好时机,牲口冬季之美餐。
18、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19、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
20、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21、夜起东南风,下雨就不轻。
22、鱼长三伏猪三秋,增饵防病是关键。
23、小暑下几点,大暑没河堤。
24、河道淤浅,水来外漫。
25、老爷儿(太阳)倒吊明天晴。
26、麦花要晴,稻花要雨。
27、风急云越急,越急越有雨。
28、谷是泥里秀穗,麦是火里生金。
29、三伏不受旱,一亩增一石。
30、农夫莫忘昼夜观天,阴晴风雨,积累经验。
31、春苗中耕带培土,防治病虫严把关。
32、谷秀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33、伏里无雨,囤里无米。
34、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
35、淋了伏王,一天一场。
36、小暑吃芒果小暑温暾大暑热。
37、伏里雨多,稻里米多。伏里无雨,谷里无米。
38、六月稻,大水泡。
39、东风刮得急,就要披蓑衣。
40、暴雨下满湾,冲垮堤和堰。
41、小暑有雨旱,小寒有雨冷。
42、小暑前大暑后,庄稼老头种绿豆。
43、沟水外漫,淹了农田。
44、伏天热得狠,丰收才有准。
45、雨前不疏沟,大雨沟外流。
46、小暑吃芒果。
47、当头雷无雨,闷雷雨凄凄。
48、谷打苞,水满腰。
49、沟旁没有树,水到堤难护。
50、三伏不受早,一亩增一石。
51、人怕引诱,塘怕渗漏。
52、淋了小暑头,四十五天不放牛。
53、事先不挖沟,暴雨无处流。
54、日落云里走,有雨半夜后。
55、早晨下雨一天睛。
56、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
57、小暑惊东风,大暑惊红霞。
58、卡脖旱,少干饭。
59、小暑若刮西南风,农家忙碌一场空。
60、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61、谷子长得乖,无水不怀胎。
62、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
63、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无雷便是台。
64、有的年份雨稀少,高温低湿呈伏旱。
65、大暑小暑,有米懒煮。
66、小暑凉飕飕,大暑热熬熬。
67、麦是火里生金,稻是泥中结子。
68、日暖夜寒,东海也干。
69、小暑过热,九月早冷。
70、早看东南黑,午前雨势急。
71、小暑一声雷,黄梅去又回。
72、月亮被圈套,定有大风到。
73、东风不倒,雨下不小。
74、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75、小暑打雷,大暑破圩。
76、雨季造林好时机,精细认真管果园。
77、小暑南风伏里旱。
78、六月年景如翻饼。
79、入伏不种黍和豆。
80、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关于小暑节气民间农谚大全
1、小暑过热,九月早冷。
2、太阳披袭衣,明天雨凄凄。
3、伏天热得狠,丰收才有准。
4、上昼雷,下昼雨;下昼雷,三日雨。
5、伏天牲口保好膘,秋天种麦不为难。
6、暴雨下满湾,冲垮堤和堰。
7、大晕风伯急,小晕雨师忙。
8、谷是泥里秀穗,麦是火里生金。
9、先动雷声无大雨,后动雷声雨凄凄。
10、伏里无雨,囤里无米。
11、河道决口似瀑布,千人万人难挡住。
12、东风刮得急,就要披蓑衣。
13、种豆入伏,押宝有无。
14、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15、睡了一觉,由旱变涝。
16、拖泥带水看秀谷。
17、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
18、雨季造林好时机,精细认真管果园。
19、六月好下隔道雨,六月好下牛背雨。
20、六月稻,大水泡。
21、棉花进入花铃期,修治追耪酌情灌。
22、雨过东风急,还得披蓑衣。
23、预防中暑和中毒,掌握两早和两晚。
24、淋了伏王,一天一场。
25、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
26、伏里种豆,收成不厚。
27、年年防涝,月月防盗。
28、早看东南黑,午前雨势急。
29、东风不倒,雨下不小。
30、节到小暑进伏天,天变无常雨连绵。
31、小暑温暾大暑热。
32、沟水外漫,淹了农田。
33、大暑不暑,五谷不起。
34、雨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用牛。
35、淋了小暑头,四十五天不放牛。
36、天旱香瓜甜,枣子结得圆。
37、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
38、伏里雨多,稻里米多。伏里无雨,谷里无米。
39、东风急溜溜,难过五更头。
40、日落云里走,有雨半夜后。
41、有的年份雨稀少,高温低湿呈伏旱。
42、谷打苞,水满腰。
43、小暑若刮西南风,农家忙碌一场空。
44、事先不挖沟,暴雨无处流。
45、雨前不疏沟,大雨沟外流。
46、见暑不种黍。
47、日暖夜寒,东海也干。
48、小暑南风,大暑旱。
49、大暑小暑,淹死老鼠。
50、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51、村村户户沤绿肥,肥堆如山麦增产。
52、六月东风当时雨,好似亲娘叫闺女。
53、割晒青草好时机,牲口冬季之美餐。
54、天上鲤鱼斑,晒禾不用翻。
55、一夜起雷三日雨。
56、夏播作物间定苗,追肥治虫狠锄田。
57、预先不清淤,水到来不及。
58、三伏不受旱,一亩增一石。
59、河道淤浅,水来外漫。
60、小暑下几点,大暑没河堤。
61、春苗中耕带培土,防治病虫严把关。
62、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
63、人怕引诱,塘怕渗漏。
64、六月六,看谷秀。
65、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66、天旱防备雨涝,雨涝防备天旱。
67、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里头种白菜。
68、常刮北风忽转南,当夜就是阴雨天。
69、麦花要晴,稻花要雨。
70、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71、沟旁没有树,水到堤难护。
72、天旱香瓜甜,枣子结得国。
73、东南风,雨太公。
74、鱼长三伏猪三秋,增饵防病是关键。
75、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76、入伏不种黍和豆。
77、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78、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
79、大暑小暑,有米懒煮。
80、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小暑节气民间传统习俗
食新: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封斋:湘西苗族的封斋日在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后的巳日。这段时期,禁食鸡、鸭、鱼、鳖、蟹等物。据说误食了要招灾祸,但仍可吃猪、牛、羊肉。
吃伏面:入伏之时,刚好是我国小麦生产区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麦满仓,而到了伏天人们精神委顿,食欲不佳,饺子却是传统食品中开胃解馋的佳品,所以人们用新磨的面粉包饺子,或者吃顿新白面做的面条,就有了“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据考证,伏日吃面习俗出现在三国时期。《魏氏春秋》记载:“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与五月相近,故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过水面,就是将面条煮熟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可以“败心火”。吃暑羊: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
炒鳝片: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以小暑前后一个月产的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用素油炒鳝片加大蒜方法简便,老少咸宜。
蜜汁藕: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惯,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及膳食纤维,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助睡眠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小暑节气代表什么含义:
小暑(Lesser Heat),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小暑是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和八日,为小暑天。“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淤极点,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05度。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这时与夏至相比,白天已经开始变短了,但是气温却一直在升高。
因为,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虽然己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但仍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收支情况仍是收大于支。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北半球的温度还会继续上升,而不会随日照时间的缩短而马上改变。由此可以推出,虽然从天文学上说,小暑时北半球的光照时间己经缩短,但是真正炎热的夏天还没有到,于是就被称为小暑,并且民谚也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天气开始炎热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slight heat)。《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小暑前后,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
江淮流域城市陆续出梅,全国即将入伏
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小暑为什么要晒衣曝书?
小暑之后,很快就是六月六“晒衣节”。传说六月六日为龙王晒鳞之日,人们选择在这一天晒衣服、晒书画,据说此日晾晒之后,可以避免被虫蛀,所以有“六月六,晒红绿”的说法,也有些地方会选在七夕这天。
晒衣之俗延至魏晋,成为豪门富室炫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瞧不起这种作风,当他的富豪邻居,在架上搭满了陵罗绸缎,阮咸却故意用竹杆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何故,他答:“未能免俗,聊复尔耳(姑且如此而已)!”
“曝书”习俗,在我国则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了。《穆天子传》中就有“天子东游,次于雀梁,曝蠹书于羽陵”的记载。到汉唐时,曝书逐渐形成制度。北宋更形成了独特的馆阁翰院文人的曝书集会,文人士大夫相互参观,品鉴学习。
南朝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说过一个风雅趣事,东晋名士郝隆,见邻人皆晒衣被,就跑到太阳底下平躺着,掀起衣服把肚皮对着太阳。旁人不解,问他干什么,答曰:“晒书。”
关于小暑的民间谚语大全
1. 暑伏不种薯,种薯不结薯。
2. 河道淤浅,水来外漫。
3. 村村户户沤绿肥,肥堆如山麦增产。
4. 见暑不种黍。
5. 一夜起雷三日雨。
6. 伏里种豆,收成不厚。
7. 久雨不见睛,一声霹雳鸣,阴雨即转晴。
8. 风急云越急,越急越有雨。
9. 早看东南黑,午前雨势急。
10. 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
11. 小暑吃芒果。
12. 东风急溜溜,难过五更头。
13. 大暑小暑,有米懒煮。
14. 小暑南风,大暑旱。
15. 沟旁没有树,水到堤难护。
16. 毛巾肥皂随身带,长裤长褂身上穿。
17. 火烧云,晒死人。
18. 夜起东南风,下雨就不轻。
19. 防汛工作早张罗,水到不致荒手脚。
20. 河道决口似瀑布,千人万人难挡住。
21. 麦是火里生金,稻是泥中结子。
22. 春苗中耕带培土,防治病虫严把关。
23. 雨前不疏沟,大雨沟外流。
24.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25. 小暑温暾大暑热。
26. 老爷儿(太阳)倒吊明天晴。
27. 伏里无雨,囤里无米。
28.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29. 小暑打雷,大暑破圩。
30. 淋了伏王,一天一场。
31. 年年防涝,月月防盗。
32. 河堤再坚硬,老鼠能挖洞。
33.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34.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5. 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36. 谷打苞,水满腰。
37. 入伏不种黍和豆。
38. 棉花入了伏,三天两头锄。
39. 小暑起燥风,日夜好晴空。
40. 麦花要晴,稻花要雨。
41. 小暑大暑,抢插红薯。
42. 小暑一声雷,黄梅去又回。
43.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44. 日暖夜寒,东海也干。
45. 冬修榆树夏修桑,修整白杨于伏天。
46. 月亮被圈套,定有大风到。
47.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48. 三伏不受旱,一亩增一石。
49. 卡脖旱,少干饭。
50. 空闲地上种蔬菜,头伏萝卜不容缓。
51. 天旱的芝麻,雨淋的北瓜。
52. 大暑不暑,五谷不起。
53. 大暑大雨,百日见霜。
54. 天上鲤鱼斑,晒禾不用翻。
55. 天旱香瓜甜,枣子结得国。
56. 三伏不受早,一亩增一石。
57. 小暑下几点,大暑没河堤。
58. 大暑小暑,淹死老鼠。
59. 东风不倒,雨下不小。
60. 人怕引诱,塘怕渗漏。
61.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悠悠。
62. 伏里顶风乌云集,顷刻之间下大雨。
63. 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
64. 早晨下雨一天睛。
65. 不怕云彩顺风流,就怕云彩乱碰头。
66. 常刮北风忽转南,当夜就是阴雨天。
67. 小暑吃芒果小暑温暾大暑热。
68. 谷秀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69. 预防中暑和中毒,掌握两早和两晚。
70. 头伏三场雾。下雨等白露。
71.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72. 六月东风当时雨,好似亲娘叫闺女。
73. 先动雷声无大雨,后动雷声雨凄凄。
74. 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75. 伏天牲口保好膘,秋天种麦不为难。
76. 大晕风伯急,小晕雨师忙。
77. 拖泥带水看秀谷。
78. 小暑无雨,饿死老鼠。
79. 日落西边明,明天天准晴。
80. 谷是泥里秀穗,麦是火里生金。
81. 东风刮得急,就要披蓑衣。
82. 有的年份雨稀少,高温低湿呈伏旱。
83. 六月年景如翻饼。
84. 小暑小禾黄。
85. 节到小暑进伏天,天变无常雨连绵。
86. 农夫莫忘昼夜观天,阴晴风雨,积累经验。
87. 鱼长三伏猪三秋,增饵防病是关键。
88. 谷子长得乖,无水不怀胎。
89. 常刮南风忽转北,风雨齐来到不黑。
90. 当头雷无雨,闷雷雨凄凄。
91. 伏里雨多,稻里米多。伏里无雨,谷里无米。
92. 六月好下隔道雨,六月好下牛背雨。
93.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94. 小暑热过头,秋天冷得早。
95.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96. 立足抗灾夺丰收,防涝抗旱两打算。
97. 沟水外漫,淹了农田。
98. 淋了小暑头,四十五天不放牛。
99. 天旱防备雨涝,雨涝防备天旱。
100. 雨季造林好时机,精细认真管果园。
101. 小暑若刮西南风,农家忙碌一场空。
102. 小暑热过头,九月早寒流。
103. 旱了东风不下雨,涝了东风不晴天。
104. 种豆入伏,押宝有无。
105. 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无雷便是台。
106. 东南风,雨太公。
107. 小暑凉飕飕,大暑热熬熬。
108. 事先不挖沟,暴雨无处流。
109. 天旱香瓜甜,枣子结得圆。
110. 小暑大暑,灌死老鼠。
111.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
112.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里头种白菜。
113. 小暑南风伏里旱。
114. 棉花进入花铃期,修治追耪酌情灌。
115. 淋了伏头旱伏尾。
116. 六月稻,大水泡。
117.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118.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
119. 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
120. 小暑过热,九月早冷。
121. 上昼雷,下昼雨;下昼雷,三日雨。
122. 太阳披袭衣,明天雨凄凄。
123. 东南风上不来,上来漫锅台。
124. 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
125. 日落云里走,有雨半夜后。
126. 小暑前大暑后,庄稼老头种绿豆。
127. 六月六,看谷秀。
128. 小暑惊东风,大暑惊红霞。
129. 雨过东风急,还得披蓑衣。
130. 暴雨下满湾,冲垮堤和堰。
2019冬至节气民间谚语大全
1、晴冬至,年必雨。
2、化雪地结冰,上路要慢行。
3、冬至南风百日阴。
4、冬天把粪攒,来年好种田。
5、落雪勿冷,融雪冷。
6、雪多下,麦不差。
7、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8、半上午插犁,半下午停,中午前后把地耕。
9、霜前冷,雪后寒。
10、今年麦子雪里睡,明年枕着馒头睡。
11、一遍生,二遍熟,三遍不用问师傅。
12、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
13、冬天不护树,栽上保不住。
14、雨水泥泞溅一身,冰地摔倒伤骨筋。
15、冬雪一层面,春雨满囤粮。
16、江南三足雪,米道十丰年。
17、冬至打霜来年旱。
18、冬至在月头,无被不用愁;冬至在月尾,大雪起纷飞。
19、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后悔没有火炉。
20、立冬发雾冬至雨。
21、下雪不冷化雪冷。
22、麦盖三层被,头枕馍馍睡。
23、冬至暖,烤火到小满。
24、今冬雪不断,明年吃白面。
25、大雪三白,有益菜麦。
26、雨夹雪,落勿歇。
27、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28、冬在头,卖了被置头牛;冬在腰,冻死猫;冬在尾,冻死鬼。
29、一年雨水看冬至。
30、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
31、冬在头,卖被去买牛;冬在尾,卖牛去买被。
32、大雪封地一薄层,拖拉机还能把地耕。
33、阴过冬至晴过年。
34、冬至不冷,夏至不热。
35、麦浇小,谷浇老,雪盖麦苗收成好。
36、冬暖要防春寒。
37、冬至无雨,来年夏至旱。
38、雪落有晴天。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
39、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
40、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41、冬节丸,一食就过年。
42、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
43、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
44、冬至有雪,九九有雪。
45、大雪封了河,船民另找活;大雪河未封,船只照常通。
46、冬在头,冷在节气前;冬在中,冷在节气中;冬在尾,冷在节气尾。
47、不到冬至不寒,不至夏至不热。
48、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
49、冬雪消除四边草,来年肥多虫害少。
50、冬至无雨过年雨,冬至下雨过年晴。
51、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52、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
53、雪盖山头一半,麦子多打一石。
54、天气渐寒,畜舍堵严。
55、今冬麦盖一尺被,明年馒头如山堆。
56、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
57、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
58、冬至雨,小寒见霜冻。
59、冬至没打霜,夏至干长江。
60、正月寒死龟,二月寒死牛,三月寒死播田夫。
61、腊月暖,六月旱;腊月寒,六月水。
62、冬至阴天,来年春旱。
63、冬看山头,春看海口。
64、雪在田,麦在仓。
65、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
66、立冬时开始收割或收割完毕。
67、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68、冬天骤热下大雪。
69、大雪纷纷落,明年吃馍馍。
70、冬无雪,麦不结。
71、冬至有霜,腊雪有望。
72、冬至在月中,无雪又无霜;冬至在月底,寒冷正二月。
73、机器用罢跟检修,日后再用就顺手。
74、冬至晴,明年阴雨多。
75、冬至无雨一冬晴。
76、大雾不过三,过三十八天,十八不下一冬干。
77、冬至晴,春节阴。
78、冬节夜最长,难得到天光。
79、冬至无雪刮大风,来年六月雨水多。
80、定时、定量,先草后料,少给勤添。
冬至作为我国重要的节气之一,关于冬至的谚语自然也不少。冬至的谚语饱含着劳动人民长久以来对农事的观察与总结,一起看看:
2019冬至节气民间谚语大全
1、冬在头,卖了被置头牛;冬在腰,冻死猫;冬在尾,冻死鬼。
2、晴冬至,年必雨。
3、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黑,指下雨)
4、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5、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
6、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
7、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后悔没有火炉。
8、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9、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10、冬至南风百日阴
11、阴过冬至晴过年
12、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13、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
14、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
15、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还有很多谚语所反映的,是冬至时节的天气与后续某个时段的对应关系。比如与春节:
晴冬烂年。
冬至雨,必年晴。
干冬至,湿年蔸。
干净冬至邋遢年。
比如与元宵:
冬至雨,元宵晴;冬至晴,元宵雨。
比如与立春:
冬至湿,立春干;冬至干,立春湿。
以及与其他时段的对应:
明冬至,暗腊八。
冬至鸣雷百日寒。
冬至不冻,冷到芒种。
冬至落一下,夏至落得怕。
… …
此外,古人也常常把冬至日是在农历的月初、月中、月末作为推断冷暖的一种依据。
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月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没有火炉后悔。
冬至月初,石头冻酥;冬至在月腰,过年没柴烧;冬至月尾,大雪纷飞。
冬至在月头,卖被去买牛;冬至在月尾,卖牛去买被。
关于大暑节气民间谚语大全
1、水底泛青苔,天有大雨来。
2、腰酸腿疼疮疤痒,大雨不过一半响。
3、鹁鸪叫两声,有雨不肯晴。
4、上窝晚,天要变;上窝早,天要好。
5、地板返潮,雨将来到。
6、铁器腥潮,阴雨就到。
7、黄瓜下了架,茄子打提溜。
8、鸡捉虱子又咬毛,大雨顷刻就来到。
9、母鸡上窝晚,明日阴雨天。
10、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
11、炊烟向下埋,不久有雨来。
12、蚂蟥上爬吊钩,大雨哗哗淋丘。
13、豆子结荚,地里生蛙。
14、久雨麻雀叫,不晴也转好。
15、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16、蚯蚓早出晴,暮出雨。
17、河里鱼打花,天上有雨下。
18、老鼠朝家跳,大雨要来到。
19、过了大暑不种芥,过了小暑不种豆。
20、地瓜秧窜白尖,下雨不过两三天。
21、蜻蜓飞满天,大雨下满湾。
22、白天光照强,夜晚露水狂,庄稼丰收有希望。
23、猪在圈外睡觉,近日天气晴好。
24、牛嚎猪吃草,雨下小不了。
25、关节痛,疮疤痒,不久雨水满地淌。
26、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悠悠。
27、蚊子嗡嗡叫,明天雨来到。
28、船上桅杆响,大风还刮一两晌。
29、石磙发潮像出汗,久旱下雨不用算。
30、雨中知了叫,预报天晴了。
31、蜜蜂不出巢,当天有雨浇。
32、蜢虫子打脸,下雨难免。
33、大汗冷水激,浑身痱子起。
34、船前出水泡,大雨要来到。
35、今天蜜蜂忙,明天雨衣忙。
36、大暑大雨,百日见霜。
37、伏天雨丰,粮丰棉丰。
38、远闻火车叫,大雨要来到。
39、炊烟团团转,出门带雨伞。
40、鱼打漂,雨来到。
41、癞蛤蟆白天出洞,很快就有大雨倾。
42、小暑过热,九月早冷。
43、家鼠活动早,阴雨将来到。
44、早鸹阴,晚鸹晴,半宿鸹叫不到明。
45、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
46、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
47、鸡往高处跳,大雨快来到。
48、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49、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50、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51、葡萄须,滴水点,有雨不会远。
52、旱天厨房落烟油,雨在明天晌午头。
53、盐出水,铁出汗,雨水不少见。
54、小暑热过头,九月早寒流。
55、中伏种萝卜,末伏种油菜。
56、蝈蝈叫得欢,必定是晴天。
57、母鸡打架,将有雨下。
58、伏天穿棉袄,收成好不了。
59、早呱呱,风刮大;晚呱呱,雨哗啦。
60、不热不冷,不成年景。
61、蚂蚁搬家蛇过道,家里有人场里跑。
62、清早碱地返潮,近日将有雨浇。
63、鸭子草地飞,即刻大风吹。
64、斑鸠鸟儿叫,雨落打树梢。
65、石上有水雨,草上有水晴。
66、六月盖棉被,新米倒比陈米贵。
67、芝麻不怕旱,只怕雨水溅。
68、蜘蛛添网主天晴,蜘蛛悬吊雨蒙蒙。
69、雨中公鸡叫,霎时天晴了。
70、母鸡背雏鸡,后天要有雨。
71、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
72、火灶憋烟,雨落当天。
73、池塘鱼儿跳,大雨就来到。
74、蝎子水缸底下爬,天公就要把雨下。
75、人在屋里热得躁,稻在田里哈哈笑。
76、早晚烟扑地,天公有雨意。
77、瓮穿裙,雨淋淋。
78、鸭子叫呱呱,不是下大雨,就有大风刮。
79、烟打棚,天要晴。
80、蚯蚓堆粪,雨淋地湿。
24节气小满谚语【1】
1、小满小满,芒种开镰。
2、小满种棉花,光长柴禾架。
3、麦田把水浇,快把玉米套。
4、小满十八天,不熟自干。
5、小满栽秧家把家,芒种栽秧普天下。
6、麦到小满日夜黄。
7、大雨下在小满前,农民不愁水灌田。
8、小满桑葚黑,芒种小麦割。
9、小满黍子芒种麻。
10、小满种棉花,有柴少疙瘩。
11、麦套花生能增产,技术措施要把关。
12、大麦上场小麦黄,豌豆在地泪汪汪。
13、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14、小满天天赶,芒种不容缓。
15、小满玉米芒种黍。
16、小满栽早禾,不够养鸭婆。
17、麦黄不喜风,有风减收成。
18、小满有雨豌豆收,小满无雨豌豆丢。
19、小满不起蒜,留在地里烂。
20、小满芝麻芒种谷,过了立夏种黍黍。
21、挖得深,盖得薄,结得棒子像牛角。
22、小满十日见白面。
23、秧过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
24、去杂用镰砍,低穗剩田间。
25、西瓜怕热雨,麦子怕热风。
26、麦种去杂在田间,运到场里难分辨。
27、小满种棉花,秋后不归家。
28、小满割不得,芒种割不及。
29、去杂务必连根拔,大穗小穗莫剩下。
30、小满芝麻芒种豆,秋分种麦好时候。
31、临近收割麦扑地,抓紧收获莫迟疑。
32、小满麦渐黄,夏至稻花香。
33、小满种胡麻,至老也开花。
34、麦套棉两亲家,收了麦子又摘花。
35、小满十八天,青麦也成面。
36、小满后,芒种前,麦田串上粮油棉。
24节气小满谚语【2】
1、小满玉米芒种黍。
2、小满十日见白面。
3、小满不起蒜,留在地里烂。
4、麦套花生能增产,技术措施要把关。
5、西瓜怕热雨,麦子怕热风。
6、蚕老一个闪,麦熟一眨眼。
7、小满天赶天,芒种刻赶刻。
8、小满节无雨,黄梅节少雨。
9、大麦上场小麦黄,豌豆在地泪汪汪。
10、枪杆乌霉拔个遍,来年地里就少见。
11、挖得深,盖得薄,结得棒子像牛角。
12、风刮小麦倒,自己把头翘。
13、小满十日刀下死。
14、灌浆足墒,粒饱穗方。
15、大麦不过小满,小麦不过芒种。
16、小满见三新:樱桃、黄瓜、大麦仁。
17、冷收麦,热进仓。
18、小满种棉花,秋后不归家。
19、小满大风,树头要空。
20、麦套棉两亲家,收了麦子又摘花。
21、小满麦渐黄,夏至稻花香。
22、麦黄不喜风,有风减收成。
23、小满十日满地黄。
24、小满三新见:樱桃、茧和蒜。
25、大雨下在小满前,农民不愁水灌田。
26、小满芝麻芒种黍。
27、小满未满,还有危险。
28、小满不见苗,庚桃无,伏桃少。
29、小满芝麻芒种谷,过了立夏种黍黍。
30、去杂务必连根拔,大穗小穗莫剩下。
31、小满小满,还得半月二十天。
32、热干风,风干热,三管齐下就是祸。
33、小满过后温度升,时时注意防鱼病。
34、小满桑葚黑,芒种小麦割。
35、小满种胡麻,至老也开花。
36、小满栽秧家把家,芒种栽秧普天下。
37、小满前后蜜蜂飞。
38、小满十八天,青麦也成面。
39、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40、蚕老不宜留,留下断丝头。
41、小满黍子芒种麻。
42、小满见三鲜:黄瓜、樱桃和蒜薹。
43、小满三日望麦黄。
44、秧过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
45、小满天天赶,芒种不容缓。
46、小满种棉花,光长柴禾架。
47、辣椒栽花,茄子栽芽。
48、串种技术严,苗足苗齐是关键。
49、小满麦定胎。
50、小满花,不归家。
51、小满割不得,芒种割不及。
52、麦种去杂在田间,运到场里难分辨。
53、无病先防,有病早治。
54、小满前后,点瓜种豆。
55、临近收割麦扑地,抓紧收获莫迟疑。
56、小满栽早禾,不够养鸭婆。
57、麦到小满日夜黄。
58、小满十八天,不熟自干。
59、冬季管理重保温,还要严防鼬鼠损。
60、小满有雨豌豆收,小满无雨豌豆丢。
61、小满种棉花,有柴少疙瘩。
62、好蚕怀孕÷丁
63、麦田把水浇,快把玉米套。
64、今年乌麦拔得净,来年地里就干净。
65、去杂用镰砍,低穗剩田间。
★ 冬至节气民间谚语
★ 民间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