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异国的烟花点燃我的心灯(共含6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退而结网”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异国的烟花点燃我的心灯
准备去纽约读研究生的那一年,顺道走了趟芝加哥,听说那里要放烟花。为着什么事,我已经忘记了,但却清楚记得在烟花绽开的那一刻,我的眼角也有点潮湿。 香港有首歌,歌中唱“多得这雨势,将烟花扑毁,才让我感到凡事会枯萎……”当年很煽情,而我则觉得它太凄美而不以为然。但直到在芝加哥的烟花之夜,一边喝着Heine ・ 日本留学现在报名,8月开始面试 ・ 出国留学第一论坛 ・ 专家在线留学咨询 ken,一边看着用不到1秒就化成“烟”的“花”,我才忽地明白这句词的要义:因为世事总无常,才要珍惜眼前。
为什么会在芝加哥“当头棒喝”?我想,大概我是老了。因为,我的小时候,广州并没有禁放烟花,即使手里常常拿着一大把叫“滴滴金”的竹签烟花,嘴上都总是为如雨下的“金箔”欢呼叫嚣,心里从来没有想过竹签的尽头只能剩下黑不溜秋的碳头棒。而那夜的我,不仅看到了烟花划过后的长空,还想到了地球另一边正慢慢老去的母亲。时间过得很快,快得留不住1秒的焰火,快得转眼美国4年过去见不上母亲一面。
这一夜,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如此想念母亲,想念家。
“想家”,大概是每个留学生都有过或将要有的心路历程,有的人把这当成借口颓唐不已,有的人则宁愿深深掩藏而奋力读书、打工。在那一夜之前,我很容易理解前者,因为人总会有说不清的'软弱,只是原因、方式的不同,他们只不过选择了“想家”,选择了“颓唐”。但后者呢?为什么要掩藏?为什么要拼命三郎似地发狠?到了那一夜,到了我也想家的时候,我才体会到“掩藏”是为了不被距离伤害,宁愿选择遗忘;“发狠”是为了能给远方的家园捎去喜讯,时时提醒自己要努力。也许,我不是那一夜才想家,只是在那一夜之前,我一直都在掩藏。
烟火的炮轰声中,我想得更远:如果有天那棵一直能够为家里遮阳的大树突然倒下;如果养了多年的小花猫突然丢失;如果楼下的小士多不再准时早上7时开铺;如果母亲年迈得只能在家中孤独地守着一池金鱼……我能做些什么?我确实不能做些什么,阻止事情的发生。不是我矫情或刻薄,只是“世事无常”本来就是最平常的永恒定律。就像再绚丽的烟花。
喝了许多Heineken,仰着头看了许久烟花,我才想出了一个办法,让自己可以把握更多,就是――无论是1秒钟,还是1年、,要尽力挽留当下的,就要尽力把事情在当下好好完成,不要放在下1秒。哪怕只是1秒的烟花,也要在这1秒用心观赏,用力喝彩。
想起要打个电话回家,就不要推到第二天;要到图书馆借本书,不妨马上绕一绕道;要学习多年未学的钢琴,赶快去报选修课;一直想写信答谢的恩师,提笔画张贺卡寄去;记起心爱的人,是时候说声“我爱你”……哪怕每天一睁开眼,也要起床走到窗边,跟太阳公公“Say hello”。如果真的是这样,我想我可以学着不后悔,学着想家的时候不再掩藏,学着笑对无常的事情。
如果没有留学美国,我可能很难体会真正的“想家”;
如果不是世事的无常,我可能参悟不了“当下”;
幸运地,一个留学生如我,遇见了――芝加哥的烟花,点亮了我二十年的心灯
点燃一盏心灯作文
夜深人静,她,独自走在只有一条影子的街上,借着灯光,她的思绪拉回到了,自己茕茕孑立的时候,也是这片灯光,她认识了他……
那是三年前,她独自拼搏,她还乳臭未干,他亦是这样。她信任任何人,对他亦是如此,机缘让公交站上只有他们两人。公交车站,灯光拉长了他们的影子,一阵清脆的响声打破了这篇寂静,“啪啦――”水瓶掉在地板上,发出不大不小的声音,他轻轻的捡起,手不小心触碰到了她的脸,缘分就此开始……
“请新郎新娘交换戒指,”是的,他们结了婚,婚后的生活,他们举案齐眉,他和朋友喝酒聊天,“你最近过得怎么样啊,需不需要哥们儿赞助你点”他微醺,“但是……”她小声的`说了一句,“男人说话,女人别插嘴”他粗暴地打断,卑微的她,自然不敢说什么,她小声嘀咕了些什么,于是走进了厨房,随手开了一盏灯,不经意间一听,“别这样,多没面子啊!”他的兄弟一脸惋惜,甚至有些可怜她,“女人要什么面子啊,都是些臭娘们儿,天天败家,”他趾高气昂的说,随后就叫了一声她的名字,“哎……”微微叹气,短暂的抱怨后,她走了出去,“切点水果。”她低着头,走进了那间充满灯光的屋子里,这种生活到了那一天,终于消停了一会儿。
三个月后,她怀孕了,她欣喜若狂,他同样。但他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他现在似乎有了一种很恐怖的想法:只要男人不高兴,就可以随便打女人。而且女人反抗,就是对他的不忠。而她却认为,这是男人应该做的。
房间里闪着微光,她乞求他,为她倒一杯滚烫的白开水,因为她实在口干舌燥,而他,迫不得已,一脸的不情愿和不耐烦,为她倒了一杯开水,他把开水递给了她,她却突然的感觉到肚子疼,手滑了,滑开了滚烫的水,他们罕见不约而同的松开手,水掉落在了他的脚上。多年她的忍让,已让他成了,轻易就能火冒三丈的性格。这一次,他更怒不可遏,他似乎忘记了她身怀六甲。他气势磅礴,伸出拳头,恨恨的用掌心对着她的脸,对着她就是不会手下留情,他也是看到了鲜红的液体,才罢休。
这一次,她空前的痛心疾首,冲出了医院,走在只有一盏灯的街道上,“不是这样的,明明不是这样的……”她干燥的嘴微微蠕动。他那时候,衣冠楚楚,温文尔雅。她不相信,婚姻怎么可能是爱情的坟墓?她脑海里慢慢回想出了,他曾说过的话,“你这么穷,嫁给我,是不是想攀高枝啊?”“你这样子,不会是整出来的吧?”这些话,都被她一笑带过,或者当成调情,直到现在……她明白了,也了解了。
她回到了医院,但是脚步没有像停下的欲望。慢慢地,她走到了天台。她坐了很久,很久――天亮了。她走到边缘,长椅旁,还亮着一盏灯,看到那盏灯,她似乎放松了许多,可以说是,如释重负。周围的灯不断地灭,只剩下那一盏灯,她嘴里嘟囔着什么。只剩那一盏灯,她似乎急了,想都没想,纵身一跃。去追随不灭的灯光了。
希望灯光能把一切歧视女性的黑暗,都照亮。让每一位,饱受性别摧残的女性,有更加自由的……思想。
世界之大,珍惜眼前人。
点燃一盏心灯情感美文
没有星星的夜晚,思绪不肯入眠。心儿在一瞬间突然向往起窗外的一星灯光,仿佛那就是一盏生命之灯。人活一世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精神是维系生存的动力。尤其是在当今物欲横流,拜金蜂拥的年代,无论贵贱贫富,精神的.缺失让人们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信仰的危机更让人们丢失了一盏心灯。
现实的灯光也许会熄灭,然而人类的思想却不能停滞。也许长夜漫漫,黑暗侵蚀了灵魂,风雨沧桑了容颜,永不可磨灭的是那一盏亮在心灵深处的灯光。如何点亮这盏心灯,无论黑暗如何的无边,无论夜色如何的漫漫,瞩目的是心灵向往的圣处,是被心灯照亮的地方,崭新的世界就会呈现在眼前。
点一盏心灯,无论黑暗多么的漫长,无论夜色多么的浪漫,眼睛注视的应是心所向往的地方,那是被心照得透亮的地方。点一盏心灯,坦然走过坎坷,轻轻抹去心头的尘世阴云。点一盏心灯,世界闪亮在眼前。
真正的智者,心灵深处永远都是光明的。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懂得让生命在阳光下奔跑;当太阳降落的时候,期盼那一轮高挂夜空的月亮;当月亮隐藏的时候,尚有满天闪烁的星星。如果有一天,星星也消逝了,那就以圣心为灯,以慈爱为盏,以信念为芯,以躯体为油,以灵魂为光······点起一盏心灯,为自己,也为别人。点一盏心灯,驱散灵魂的黑暗,照亮人生的慢慢旅程。
点燃一盏心灯:心灯能烁大千界,心灯能结十方缘,心灯能破千年暗,心灯能销万古愁。
纪伯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嘴唇所能发出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的确是这样,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它跨越了生与死,用其独特的力量,时时刻刻保护着我。在我小时候,妈妈冒着生命危险生下了我,又把我一点一点地养育,虽然说:“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但就算是金山银山,也难以报答母亲对我的恩情,母亲对我的爱,只有付出没有奢求,以一颗宽广的心细腻地爱着我――宛如一条小溪,缓缓流向远方;宛如一轮明月,放出清淡柔美的光芒;宛如不枯的泉源,滋润我们的心脾;宛如一杯清香的茶,散发出缕缕沁人心脾的淡香;宛如一盏明灯,照亮我前途的方向。
今天是母亲节,我不由得想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一句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辉。”是的,像小草一样的儿女竭尽一生的心意,也难以报答如春晖一样伟大的母爱。我为了给妈妈一个惊喜,在一大早拿出一个早已包装好的礼物盒,在里面还夹了一张小卡片。礼物虽小,但心意却十分的真实,让妈妈感受到我对她的爱。
我在我的心中点燃了一盏感恩的心灯,这就是我在母亲节中最大的收获。
点燃你的心灯散文
禅教人点燃自己的心灯,这需要经过一番努力,用自己的生活当资材,用悟性当火石,才能把它点亮。禅宗六祖慧能说:
若能钻木出火,
淤泥定生红莲。
这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参悟才行。希望的心灯一旦被引燃,生活即刻振作起来,感觉自在,而且能完全接纳自己,实现自己。禅宗有许多关于禅灯的公案,可以帮助你了解它。
唐朝的沩山灵佑是一位禅门高僧,也是沩仰宗的开山祖师。在他还未开悟之前,跟着百丈怀海学禅,是百丈的侍僧。有一天,天气很冷,百丈对沩山说:
“去拨拨看炉中是否还有火种?”
沩山在灰烬中拨来拨去,就是看不到一点子火,于是回报百丈说:
“没有一点子火。”
于是百丈下了禅床,走了过来,深深一拨,却被他找到一粒炭火。于是百丈挑起它,对着沩山说:
“看!这不就是火。”
沩山就在百丈禅师深深拨开灰烬找到火种时而大悟。这则公案告诉我们,肯努力、肯尽责、肯承担,就能看到那禅灯之火。
心灯是无形的智慧
每个人心灵的深处,都有一盏光明的灯。只要肯努力、肯立志、肯脚踏实地地生活和工作,那盏光明的灯便能大放异彩。它给人温暖,给人信心,助长志气,照亮前程。
心灯是无形的智慧,是活泼的响应能力,是能克服烦恼、使人自在的积极心志,而不是迷信者在家里点的一盏灯。如果家里需要点一盏禅灯,也必须明了那盏灯是一种象征,它在提醒自己:要经常维持智慧的明亮,心神的愉悦,待人处世的清醒。
德山是唐朝时代的高僧,他年轻时由四川来到湖南,跟鼎鼎有名的龙潭禅师学佛。一天晚上,他陪师父闲聊,不觉已到深夜。德山离开老师的茅棚,因天色很黑而折了回来。龙潭于是点了一盏烛火给德山。正当德山要去接时,龙潭忽然把火吹熄,就在这时候德山大悟,而向龙潭礼拜。
龙潭说:“你见到什么?”
德山说:“从今以后再也不疑天下老和尚说的话。”
第二天德山便离开他的老师,继续行脚参访去。龙潭对其他弟子说:
“他的心志有如金刚一般,牙如剑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将来向孤峰顶上立吾道在。”
后来德山成为禅宗大师,培养了许多高足。你也许想知道德山在火把被吹熄时见到什么。很明显的,他见到了独立不依赖的自由性;所以龙潭才会说,他具备金刚不惑的独立思考,“牙如剑树,口如血盆”表示他能辩破邪说,破除迷信,而能高显生活的真理。
人最忌讳的就是失去光明的心智,渐渐被黑暗的罪恶所包围;最可怕的是步上贪婪、暴力和痴迷。这使人失去理性和情性,而最后心灵却完全黑暗。
明与暗不是日夜的明暗;在光天化日之下仍有人为非作歹的昏黑,深夜时仍有人会绽放雪中送炭的光明。光明不是在佛龛上点灯点烛,而要在自己心中绽放觉醒的牟尼珠光。
昏黑是什么?消极的一念就是。消极的思想,逃避的'态度,贪婪的欲念,都是消极;恶习气、坏脾性、坏情绪也是消极,这都会导致心智的昏聩。
光明是心灵无障碍的自由。自由不是现代人所说的“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这是纵欲而不是自由,是物欲色相的奴隶而不是自由的主人。真正的自由是能完全自我控制,是心灵上的自由,是清醒与觉悟。
唐朝的仰山禅师在悟道前问他的老师沩山说:“什么是真佛住处?”这话的意思是说,如何才能证悟成佛,沩山当然知道要告诉他,佛唯有醒觉的光明性才能契会到。但他没有这样明说,却用过程来表达,那就更加生动了,他说:
以思无思之妙,
反思灵焰之无穷。
这里所说的无思是指不被刻板的观念所限,不受消极的恶习气所染,那就有光明自在的思想。这正是《六祖坛经》所说:
去除执心,
通达无碍。
所以禅者从无思的自由性中试着点燃自己的心灯。
教育在培养光明性
人生需要光明,如果自己认为命不好,就真的时运不济起来;如果能积极振作,好运就在门口等候你。所以教育子女要从培养光明性开始,要先了解他,接纳他,然后才能教导他,督促他,进而鼓励他,省发他。
我曾看过一幅图画,画面是两个人,一个是在通往高山半途中,从姿态中看出勇往迈进的乐观,画家把它画得很有神采,那栩栩的神采就是心灯明亮。另一位坐在离山脚下不远的地方,垂头松肩,看来迷惘颓废,画家的笔触表现得沉重缓抑,这个人看来是霉运十足了。
教育不是用自己的野心和目标来教,不是教孩子成为什么,而是要培养他的光明性,然后让他去开拓自己的前程。
经营事业又何尝不是一样呢?光明的心智就是成功的关键。松下幸之助讲过一个故事:有两个乡下人一起到城里谋生。他们一到城里共同目睹一副景象:城市里有人在卖水。甲说,这城市连水都要花钱,生活费用太高,很难维持生计,于是打退堂鼓,回到乡下去了,一直过着贫困忧郁的生活。乙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说城里头连水都可以卖钱,那么赚钱一定很容易,于是留在城里工作,发展出一番事业来。甲所以忧郁是因为消极,乙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的心灯是明亮的。
心理咨询的任务是帮助一个人认识自己,清楚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然后修正它,将它化作光明面,那就是点燃他的心灯。学禅则由自己来参修,从而引导自己,走出窠穴,摆脱消极的习气,从而展现出自性中光明的心力。
佛教有一则故事很能发人深省:在偏僻的乡下,住着一对夫妻。有一天,一位貌美端庄的女子,向他们要求借住一晚。这对夫妻答应了,便问她的来历。这女子说她是幸运之神,所到人家将非常幸运。夫妻俩听了非常高兴,热忱地款待她。不久,又有一位奇丑无比的女子也要求借住。夫妻两人问明她的身份,知道她是不幸之神,又奇丑无比,便不肯借与她住。这时不幸之神说,幸运之神是她姐姐,如果要接纳姐姐,就一定同时要接纳妹妹。
这对夫妻向幸运之神求证,果然不幸之神就是她的妹妹。夫妻两个人只因为害怕不幸之神,就把两姐妹统统赶出门去。
幸运之神与不幸之神便一起来到另一户人家,说明她们的身份之后,这家主人则说:不管是幸运与否,都住进来好了,天色已晚,不住这里就无处栖身,便接纳她们姊妹。结果这家人家尔后一直很幸运。
经典上说幸运之神来自功德天,不幸之神来自黑暗天,两个是相伴而游的。功德天的神可以将黑暗天的力量,转动成为智慧和光,所以两人在一起就完全地光明起来。正如同人的一生,有如意也有失意,只要能用意志力和光明性,就可以把失败的经验当作成功的踏板,用改正过去的错误化作未来成功的条件。
一般人都说黑暗过去之后就是光明,黑夜之后必然是朝曦。但禅者的观点却非如此,他的法眼中看黑暗本身就是光明。我们该注意一个事实:当你认为黑暗之后是光明,那么此刻你正无奈地处于黑暗,等着光明的到来。等待本身就是一种消极的心智,怎么会得到光明的结果呢?所以处于黑暗,仍然必须像光明时那么有劲,才能化黑暗为光明。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在逆境中,蓄足了光明的智慧和热力。
真正的佛是人的自性
禅在宗教信仰中,并不膜拜偶像,而是要真正虔诚地礼佛。禅者礼佛是虔诚地学习佛的光明智能,虽然他也拜佛像,但他拜的不是像而是佛。所以有没有佛像并不重要。在没有佛像下礼佛,也一样地虔诚。这就是所谓“无相”了。
唐朝的丹霞禅师,有一天因为天气太冷,而把佛像劈了当柴烧,其他的禅僧看了,就责备他对佛不恭敬,质问他为什么要烧佛像?
丹霞禅师说:
“我想看看佛像能否烧出舍利子。”
禅僧们说:
“木头雕的佛像怎会烧出舍利子呢?”
于是丹霞神清气闲地说:
“那么它就不是佛了。”
丹霞是为了启发众禅僧:佛不是色相的,也不是想像的,真正的佛就是人的自性。成佛就是从自性中绽放慈、悲、喜、舍的光明性。
禅门重视的是觉悟,要弟子见性(展现自性中的光明)成佛,而不是成天只念佛,自己毫不知努力,不肯培养德行,省发智慧。所以赵州禅师说:“念一声佛要漱口三天。”他所说的“念佛”是指依赖、迷信和不肯磨炼自己的念佛,而不是心系念着诸佛法界的念佛。一个人若流于形式的念佛,那就该惭愧地漱口三天了。
禅宗的修行是很特别的,他们要避免“宗教的情结”或宗教的依赖性神经质,而要一个人真正能独立解脱,去面对生命,去承担人生,去认证宇宙的本来面目,去悟佛入佛。禅灯就在这里引导禅的参访者寻得那光明的至宝。
对现代人而言,禅是不可或缺的。禅与科学文明并不相悖,甚至于能引导现代人善用科技文明,以提升生活的素质。禅的光明心灯,能澄清每个人的心念,让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流露着清新自在的情操。禅也能帮助我们厘清思考,让自己在价值纷扰的社会里,看出究竟圆融的生活之道。当然,这盏心灯,也能照亮自己有限的生命,去看出无尽的光明前程。
点燃一盏心灯750字作文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似乎奖赏应该是别人给予的,也只有别人的奖赏我们才能够名正言顺地接受。几乎没有人想过给自己一个奖赏。因此一旦有人脸不红心不跳的在大众场合自我褒扬时,得到的大抵是别人的嗤之以鼻或不屑一顾。于是乎在这种无形潜规则的支配下,我们变得聪明了世故了谦虚了。即使获得的奖赏与别人毫不相干,也要说:“感谢某某-----”之类的套话。儒家推崇的“谦逊”在这一点上倒是得到了充分地发扬。然而我在这里是要冒大不韪唱一下反调了,我倡议大家给自己一个奖赏。
给自己一个奖赏,并非所谓的“孤芳自赏”或“骄傲自大”。过度的.孤傲固然是一种病态,可谁能否认过分的谦卑不是一种病态?也许有人会说自己获得的成绩还远远够不上奖赏的资格。这话诚然说出了大多数人的隐忧。但我要反问一句了:一个人短暂的一生到底有多少的机会获得别人的奖赏呢?难道作为平头百姓的我们就不该享受奖赏的喜悦?
给自己一个奖赏,并非一定要获得什么了不得的成绩。譬如你的一篇“豆腐块”在报刊杂志发表了,你的工作学习进步了,你的老师上司口头表扬你了-----你都有理由给自己一个奖赏。给自己一个奖赏,也并非一定要破费许多铜板。约一二个好友或者一家人好好吃一顿,暂时放下手头的东西到外面散散心,买一件渴望已久的衣服-----不也能吃出气氛品出心情来吗?
懂得奖赏自己的人,也必定更懂得奖赏别人。一声发自肺腑的赞美,一句真诚地祝福,一个温馨的小礼物,不也能让别人高兴一回吗?这种排除功利目的式的友好,最能促进友谊。
学会奖赏自己的人不至于太孤独,学会奖赏自己的人活得更从容。时时不忘给自己一个恰当奖赏,你的生活将会光明灿烂,你地心情就会比天蓝比水清。
亲爱的朋友们,来吧,给自己一个奖赏!
★ 心灯初中作文
★ 异国风情文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