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我心中的陈独秀(共含6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口合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我心中的陈独秀
课时:2课时 科目:历史 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 引言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最主要的.领导人,他参加过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五四运动的组织者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大革命失败后,他辞去党中央总书记职务,1929年被开除出党,1932年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1937年获释,次年移居四川江津,1942年,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作 者:李志辉 作者单位:重庆市荣昌县永荣中学,402465 刊 名:信息技术教育 英文刊名: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 关键词:1、将我辈以前的见解,彻底推翻。
2、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
3、民主不是哪一个阶级的.概念,而是整个人类几百年斗争才实现的。无产阶级民主不是一个空洞名词,其具体内容也和资产阶级民主同样要求一切公民都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罢工之自由。国家者,保障人民之权利,谋益人民之幸福者也。不此之务,其国也存之无所荣、亡之无所惜。
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则殆。
5、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6、西方人以法治为本位,以实利为本位,故以小人始,以君子终;中国人以感情为本位,以虚文为本位,故全都以君子始,以小人终。
7、学习本无底,前进莫旁徨。
8、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9、今世列强并立,皆挟其全国国民之德智力以相角,兴亡之数,不待战争而决。虽有为国献身之烈士,以莫之能救。
10、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
11、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正的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
12、我们爱的是人民拿出爱国心抵抗被人压迫的国家,不是政府利用人民爱国心压迫别人的国家。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
13、宗教之功,胜残劝善,未尝无益于人群;然而其迷信神权,蔽塞人智,是所短也。
精选陈独秀名言11条
1、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陈独秀
2、西方人以法治为本位,以实利为本位,故以小人始,以君子终;中国人以感情为本位,以虚文为本位,故全都以君子始,以小人终!——陈独秀
3、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正的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陈独秀
4、民主不是哪一个阶级的概念,而是整个人类几百年斗争才实现的。无产阶级民主不是一个空洞名词,其具体内容也和资产阶级民主同样要求一切公民都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罢工之自由。国家者,保障人民之权利,谋益人民之幸福者也。不此之务,其国也存之无所荣、亡之无所惜。——陈独秀
5、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陈独秀
6、宗教之功,胜残劝善,未尝无益于人群;然而其迷信神权,蔽塞人智,是所短也。——陈独秀
7、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陈独秀
8、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陈独秀
9、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陈独秀
10、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则殆。——陈独秀
11、我们爱的是人民拿出爱国心抵抗被人压迫的国家,不是政府利用人民爱国心压迫别人的国家。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陈独秀
陈独秀名言8条
1、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2、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
3、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4、宗教之功,胜残劝善,未尝无益于人群;然而其迷信神权,蔽塞人智,是所短也
5、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6、将我辈以前的见解,彻底推翻。
7、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8、学习本无底,前进莫旁徨。
陈独秀名言
1、世界礼貌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咱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成功)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礼貌,才是真正的礼貌,才是有性命有价值的礼貌。
2、西方人以法治为本位,以实利为本位,故以小人始,以君子终;中国人以感情为本位,以虚文为本位,故全都以君子始,以小人终。
3、民主不是哪一个阶级的概念,而是整个人类几百年斗争才实现的。无产阶级民主不是一个空洞名词,其具体资料也和资产阶级民主同样要求一切公民都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罢工之自由。国家者,保障人民之权利,谋益人民之幸福者也。不此之务,其国也存之无所荣亡之无所惜。
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则殆。
5、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刻之性命。
6、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7、咱们爱的是人民拿出爱国心抵抗被人压迫的国家,不是政府利用人民爱国心压迫别人的国家。咱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
8、世界礼貌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咱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礼貌,才是真正的礼貌,才是有性命有价值的礼貌。
9、咱们爱的'是人民拿出爱国心抵抗被人压迫的国家,不是政府利用人民爱国心压迫别人的国家。咱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
10、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11、学习本无底,前进莫旁徨。
12、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3、今世列强并立,皆挟其全国国民之德智力以相角,兴亡之数,不待战争而决。虽有为国献身之烈士,以莫之能救。
14、民主不是哪一个阶级的概念,而是整个人类几百年斗争才实现的。无产阶级民主不是一个空洞名词,其具体资料也和资产阶级民主同样要求一切公民都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罢工之自由。国家者,保障人民之权利,谋益人民之幸福者也。不此之务,其国也存之无所荣亡之无所惜。
15、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刻之性命。
16、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则殆。
17、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
18、宗教之功,胜残劝善,未尝无益于人群;然而其迷信神权,蔽塞人智,是所短也。
19、宗教之功,胜残劝善,未尝无益于人群;然而其迷信神权,蔽塞人智,是所短也。
20、西方人以法治为本位,以实利为本位,故以小人始,以君子终;中国人以感情为本位,以虚文为本位,故全都以君子始,以小人终!
21、将我辈以前的见解,彻底推翻。
1897年8月,在安徽怀宁,一场门当户对的盛大婚礼正在举行,宾朋欢呼中,18岁的陈独秀和时任安徽统帅部副将高登科的女儿高大众三拜九叩成亲了。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作为将门闺秀的高大众恰好比陈独秀大三岁,无论家世和相貌都无可挑剔,而少年得志的陈独秀也前程似锦。这是一段被格外看好的婚姻。
最初,年少夫妻倒也说得上琴瑟和鸣。十年间,高大众为高家添了三男两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婚后,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在杭州求学的陈独秀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因受通缉,最后逃亡日本。回国后,陈独秀就成了高大众眼中的“怪咖”,而在陈独秀眼里,妻子高大众也成了彻头彻尾的“古董”。自从母亲去世后,陈独秀就很少回家,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几乎放弃了平常人世的天伦之乐。聚少离多,再加上个性和才情的天渊之别,夫妻之间越发人疏情薄。
作为一个接受封建传统教育的妻子,高大众希望丈夫能安分守己,所以她对陈独秀的所作所为极为排斥,甚至加以阻拦。得不到理解和安慰的陈独秀,偶尔回来面对的也是无休止的唠叨和数落,这使得他更对这份包办的婚姻和旧式的妻子充满厌恶。于是,家庭失和,口舌之争在 所难免。日复一日,家,再也不是让人栖息安生的场所,情,冷漠之后就成了禁锢自由的监牢。
就在他们的婚姻陷入僵局之际,一天,高家迎来了位意外之客——高大众同父异母的妹妹高君曼。高君曼本名小众,小姐姐10岁,从小接受新式教育,性格活泼,热情奔放。她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就对姐夫发表的作品尤其钟爱,带着仰慕和崇拜,她走进了陈独秀死水般的婚姻生活。
陈独秀原本对这些世俗的亲戚关系并不上心,但高君曼时尚的装扮、灿烂的笑容、新潮的思想和不凡的谈吐还是让他耳目一新。于是,高君曼借着各种机会与陈独秀单独接触,或促膝谈心,或小径漫步,在密集相处中,陈独秀被她新式女性的一切行为惊喜着。在高大众眼里,妹妹的到来也许能给这个家庭带来生机,她从不怀疑丈夫和妹妹的交往会出现任何问题。可感情是一把燎原的火,稍有风助,则不可遏制也难以浇熄。
一颗求教上进乃至产生爱慕的粉丝之心,一颗急于冲破藩篱寻找慰藉方向的自由之灵,在一来一往的碰撞中,探讨变成了约会,亲情转向了爱情,情感在一爱一慕中升华,日子在分分秒秒中难舍,等他们警觉到危险性时,彼此已泥足深陷,难以自拔。
面对接踵而至的风言风语和世俗家族的压力,思想前卫的高君曼毫不在意,而乐于打破束缚的陈独秀也不顾人言,非议反而让离经叛道的两个“忤逆者”抱得更紧。各种打压扼杀无效后,高调“自由恋爱”的他们被逐出家门。
1910年,怀着对爱情的向往,他们一同来到杭州,正式同居。彼时,陈独秀在杭州陆军小学任教,打扮入时的高君曼陪伴在侧,他们出访高朋,听琴作诗,“徜徉在湖山之间,相得甚欢”。
新欢良宵短,旧爱寂寞长。面对丈夫的背叛,妹妹的掠夺,在老家恪守妇道的高大众饱受锥心之痛但又无计可施,只能忍辱负重,如往常一样上孝公婆,下抚子女。她没有大吵大闹,更不想家丑外扬,只是整天悲郁哽咽,闭守房门。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陈独秀被任命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高君曼陪他重回安徽。很快,他们的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陈独秀面对追捕不得不再一次逃离家乡。在辗转逃命的岁月里,高君曼不离不弃,饱经风霜,承担了全部家务和养育子女的重任。只是动荡的生活击垮了她的身体,她患上了肺结核,整日咳血不止。但她并不后悔,真正让她心寒齿冷的,则是陈独秀对家庭关系的偏执。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高大众所生的两个儿子前来谋生,作为姨母和继母,高君曼想把孩子们接到家中食宿,没料想陈独秀坚决不允,并骂她“妇人之仁”。见陈独秀如此不近人情,两人开始争吵,后来,竟然动了手。
因为长期生病,从1922年起,已转战北京的陈独秀开始对高君曼逐渐冷淡,并且外面盛传他另有红颜,心高气傲的高君曼怎受得了如此对 待,心灰意冷之下于1925年带着儿女移居南京。自此离别,一南一北,他们再也没有相见。
1930年9月,高大众在老家走完此生的第55个春秋。高君曼带着两个孩子为姐姐奔丧,时光荏苒,二十多年过去了,但家族依旧对她鄙恨难泯。一年后,孤立无援的她旧病未愈又添新疾,最终病殒南京。
在陈独秀的一生里,一共有四段感情,高君曼离开后,他与一名女医生施芝英渐生情愫,并公开同居。晚年落魄之际,陪伴他走向生命终点的则是一位相差30岁的女士潘兰珍。1942年,陈独秀在重庆病逝,弥留之际他也许才终于明白夫妻间同甘共苦、永不言弃的意义。只是,面对陈独秀情感的过往,那一对风姿卓绝的高家姐妹花,虽然个性截然不同,但殒灭的悲惨命运又何其相似。
★ 我心中的明星
★ 我心中最美的人
★ 我心中的法院
★ 我心中的糖果屋
★ 我心中的我作文
★ 我心中的月亮
★ 我心中的陶渊明
★ 我心中偶像作文
★ 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 我心中鲁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