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科学:肚子里的家(共含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不吃饭不睡觉”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班科学领域教案《肚子里的家》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了解妈妈的肚子是宝宝小时候的“家”。
2、感受妈妈对宝宝的付出与关爱,有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图片“肚子里的家”;
2、胎儿生长的录像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对“家”的兴趣
1、重点提问:你们都有家吗?家里有谁?
2、有一位王老师,她的肚子里有一个家,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二、理解,交流——感受妈妈对宝宝的付出与关爱
1、第一部分:
重点提问:
(1)开学了,红红和绿绿看到自己最喜欢的王老师,都想去亲一下王老师,可是她们亲到王老师了吗?为什么?
(2)红红和绿绿是怎么想的?你觉得谁的话有道理呢?
2、第二部分
重点提问:
(1)现在你们知道老师的肚子为什么会这么大了吗?
(2)教师小结:是呀,王老师肚子里住着小宝宝,老师的肚子现在就是小宝宝的家呀。
(3)你住过这样的家吗?当你住在这个家的`时候,妈妈和你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幼儿介绍,并出示相应图片)
(4)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宝宝现在都长得这么漂亮和聪明吗?
(5)教师小结:原来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就为我们做很多很多事情,所以,我们每个宝宝都是那么的聪明和漂亮。
三、我们也来大肚子——体验感受妈妈怀孕的辛苦
1、出示大枕头,我们也来变个大肚子。
2、大着肚子捡物品、大着肚子拥抱、大着肚子洗衣服……
3、重点提问:
(1)大着肚子方便吗?
(2)大着肚子做事情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4、小结:原来怀孕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大着肚子的妈妈做什么时候都很累,妈妈可真辛苦。宝宝们现在已经长大了,我们可以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四、活动建议
宝宝在活动之前有向妈妈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趣事,而在活动之后提议宝宝要向妈妈说一句好听的话,或表示温馨的动作。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案《肚子里的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了解妈妈的肚子是宝宝小时候的“家”。
2、感受妈妈对宝宝的付出与关爱,有爱妈妈的情感。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图片“肚子里的家”;
2、胎儿生长的录像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对“家”的兴趣。
1、重点提问:你们都有家吗?家里有谁?
2、有一位王老师,她的肚子里有一个家,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二、理解,交流——感受妈妈对宝宝的付出与关爱。
1、第一部分:
重点提问:
(1)开学了,红红和绿绿看到自己最喜欢的王老师,都想去亲一下王老师,可是她们亲到王老师了吗?为什么?
(2)红红和绿绿是怎么想的?你觉得谁的话有道理呢?
2、第二部分
重点提问:
(1)现在你们知道老师的肚子为什么会这么大了吗?
(2)教师小结:是呀,王老师肚子里住着小宝宝,老师的肚子现在就是小宝宝的家呀。
(3)你住过这样的家吗?当你住在这个家的时候,妈妈和你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幼儿介绍,并出示相应图片)
(4)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宝宝现在都长得这么漂亮和聪明吗?
(5)教师小结:原来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就为我们做很多很多事情,所以,我们每个宝宝都是那么的`聪明和漂亮。
三、我们也来大肚子——体验感受妈妈怀孕的辛苦。
1、出示大枕头,我们也来变个大肚子。
2、大着肚子捡物品、大着肚子拥抱、大着肚子洗衣服……
3、重点提问:
(1)大着肚子方便吗?
(2)大着肚子做事情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4、小结:原来怀孕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大着肚子的妈妈做什么时候都很累,妈妈可真辛苦。宝宝们现在已经长大了,我们可以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四、活动建议。
宝宝在活动之前有向妈妈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趣事,而在活动之后提议宝宝要向妈妈说一句好听的话,或表示温馨的动作。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属于性教育,这也是父母最觉得尴尬的问题,说的浅显,可能会误导孩子,说得直白,孩子不一定能了解。生活是儿童道德智慧发展的肥沃土壤,没有以儿童生活为基础,没有以儿童生活实例为载体,儿童是无法产生情感体验的,那么所有的道德概念对儿童来讲就将是外在的东西。只有将儿童的现实生活引进课堂,让活动与儿童生活建立联系,才能唤起主体积极主动参与体验的欲望,才能促进主体主动参与体验活动,从而获得真切的感受。体验成长是快乐的,发现是惊喜的,学习是幸福的。
一、活动目标
在听听讲讲的做做中体验母亲怀孕的辛苦,激发爱妈妈、疼妈妈的情感。
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二、活动准备
皮球、故事录音、情景表演。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肚子里的家》
三、活动过程
1、情景表演
看老师的表演。提问:故事里的小朋友在说什么?老师的肚子怎么会一天比一天大的?
2、听录音,再次欣赏故事
(1)、老师的肚子为什么会变大?
(2)她肚子里有什么?
(3)、你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做过什么事?爸爸、妈妈会对你说些什么?
3、幼儿体验
把皮球放在幼儿肚子里,扮演怀孕的妈妈,体验辛苦。
教学反思:
本活动是属于性教育,这也是父母最觉得尴尬的问题,说的浅显,可能会误导孩子,说得直白,孩子不一定能了解。生活是儿童道德智慧发展的肥沃土壤,没有以儿童生活为基础,没有以儿童生活实例为载体,儿童是无法产生情感体验的,那么所有的道德概念对儿童来讲就将是外在的东西。只有将儿童的现实生活引进课堂,让活动与儿童生活建立联系,才能唤起主体积极主动参与体验的欲望,才能促进主体主动参与体验活动,从而获得真切的感受。体验成长是快乐的,发现是惊喜的,学习是幸福的。
设计思路:
主题活动“我爱我家”正在热火朝天的开展,幼儿从本来对家的点滴认识,发展到“爸爸本领大”知道了爸爸的许多本领,进而对爸爸产生景仰,视他为自己的偶像。活动“肚子里的家”是对前一个活动的延伸,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妈妈,进而让幼儿产生好奇: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因此我们的活动就开展了。此活动是为了解决幼儿心中的疑惑,让他们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还有一个家,感知妈妈怀孕的辛苦,萌发对妈妈的热爱。
活动目标:
1、幼儿收集照片,介绍自己的妈妈以及妈妈怀孕的情况。
2、倾听故事,感受妈妈怀孕的辛苦。
3、通过讲讲说说,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收集资料,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情况。
难点:把收集到的资料告诉同伴和老师,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幼儿和妈妈一起拍的照片若干,妈妈怀孕的图片,字宝宝,故事《肚子里的家》
活动流程:介绍自己的妈妈→出示图片,导入活动→倾听故事→提出问题,了解故事大致内容→扩展延伸
活动过程:
一、介绍自己的妈妈
1、幼儿拿者照片向同伴和老师介绍自己的妈妈,我的妈妈叫什么,在哪里工作,这张照片在哪里拍的…….
2、教师予以指导,介绍好的给予表扬。
二、出示图片,导入活动
1、哦,刚刚我们的小朋友都介绍了自己的妈妈,我觉得都介绍的不错,我发现照片上的妈妈都是抱着你们拍的,你们的妈妈关心你们吗?那你们爱不爱你们的妈妈呀?
2、那小朋友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得吗?
3、教师出示妈妈怀孕的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上的妈妈有什么不一样。
4、哦,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在妈妈肚子里干什么呀?
三、倾听故事《肚子里的家》
1、教师出示小宝宝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学着小宝宝的口气向幼儿讲述故事的名字,边讲边出示字宝宝DD肚子里的家。让幼儿对文字有所认识。
2、教师讲述故事,幼儿仔细倾听。讲到重要地方时,教师减慢语速,让他们对故事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四、提出问题,了解故事大致内容
1、故事的名称是什么?
2、小白,小沙和小红在讨论什么呀?
3、为什么老师的肚子在一天天长大呢?老师是怎么对小朋友说的啊?
4、后来老师为什么离开幼儿园了,她去干什么呀?
5、老师走了后,小白、小沙和小红又在讨论什么呀?
6、教师再次讲诉故事,加深印象。
7、我们小朋友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么样的?
8、幼儿小组讨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情况,请他们互相轻轻的告诉。
五、扩展延伸
1、请小朋友上前来表演,一位小朋友扮演妈妈怀孕的场景,另一位幼儿轻轻来抚摸妈妈的肚子,让幼儿的情感得到抒发。
2、在愉快的交流中结束此次活动。
小班科学探索活动教案:肚子里的宝宝
教案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唱唱、跳跳等不同表现形式,引导幼儿想象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体验生长的快乐。
2、鼓励幼儿改编歌词并用动作表现出在妈妈肚子里干什么,提高幼儿想象力。
3、了解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教案准备:
关于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从受精到逐渐长大)的图片若干、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案过程:
(一)看看讲讲:在妈妈肚子里老师:“我们的区域活动中有很多关于”在妈妈肚子里“的`图片,我知道小朋友都很想了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现在,张老师在墙壁上贴了很多图片,有的是小宝刚刚到妈妈肚子里时的图片,有的是小宝宝逐渐长大的图片有的是小宝宝刚刚出生时图片,你们去看一看,和好朋友说说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
1、幼儿自由结伴去找图讲述,并相互交流。
2、除了图片上的,你还知道些什么,也可以和好朋友说说。
(二)大胆提问:在妈妈肚子里
1、你们已经知道了很多关于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秘密,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可以大胆的问,你们的问题越多,知道的秘密就越多。
2、幼儿质疑(老师根据幼儿的问题随机做好直接回答或把问题反抛给幼儿进行讨论)。
3、教师结合图片进行小结:爸爸和妈妈结婚后,觉得很孤单,他们想如果家里有个小宝宝那该多好啊!于是爸爸把许多叫”精子“的小种子放在妈妈的里,精子在去妈妈肚子的途中遇到许多”卵子“,如果他们成为好朋友,拥抱在一起就会变成小宝宝。妈妈肚子里一个器官叫子宫,小宝宝就住在里面。子宫壁上有一层膜,那就是胎盘。胎盘上有一根脐带,连着小宝宝的肚脐,帮助小吸收营养和排出身体里的废料。就这样小宝宝一天天长大了,当他大得在子宫里呆不下时,小宝宝就出生了。
(三)创编歌曲:在妈妈肚子里
1、”你们知道小宝宝要在妈妈肚子里呆多长时间吗?这么长的时间,小宝宝在妈妈肚里干什么,让我们用好听的歌声来告诉大家。“(复习歌表演:在妈妈肚子里)
2、”小宝宝除了会在妈妈肚子里洗澡,睡觉外,还会干些什么?“(老师就幼儿回答的内容引导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3、幼儿分小组创编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4、请幼儿以小组的形式表演他们编得歌曲。
5、小宝宝要在妈妈肚子里呆十个月,又是踢又是跳的,妈妈累不累呀?妈妈这么辛苦才生下我们,我们应该怎么对妈妈?(激发幼儿爱妈妈情感)附:歌曲《在妈妈肚子里》
目标:1.通过看看讲讲,了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变化及妈妈身体的变化过程。2.感受妈妈对宝宝的关心与爱,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爱。准备: 大肚子妈妈 多媒体过程:一.接待妈妈1.介绍今天有一位孕妇妈妈来。2.孕妇妈妈和老师有什么不一样的,或者是特别的地方?3.教师小结:孕妇妈妈怀孕了,肚子里有小宝宝了,所以穿的衣服不一样,走路的姿势也不一样……二.自由提问1.幼儿自由向孕妇妈妈提问幼儿(1)你打电脑的时候,穿什么衣服?(2)睡觉方便吗?(3)肚子里的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4)喝下去的水会把宝宝淹死吗?(5)大便时会把宝宝拉出来吗?(6)肚子是硬的还是软的? 教师及时地让幼儿摸摸大肚子妈妈的肚子,要求排队轻轻地摸。教师(1)还有什么不方便吗?(2)有那么多不方便,为什么要做妈妈啊?(3)除了喝水,还吃什么?(4)走路是怎么样子的?为什么一个手要放在后面呢?(5)宝宝什么时候出来?2.看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图片 边看教师边介绍宝宝在妈妈肚子成长过程中,妈妈为宝宝准备了很多的东西。三.实践:我来当妈妈四.情感激发 1. 妈妈这么关心我们,为我们的出生做了很多的准备,真伟大啊! 2. 你们爱妈妈吗?我们为妈妈能做一点什么事情?
肚子里的家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的孕育过程,懂得感激妈妈为自己付出的辛苦。
2、通过听听、说说,体验妈妈怀孕时的辛苦。
活动准备:
1、妈妈怀孕时的照片。
2、一张宝宝孕育过程的图片,故事《肚子里的家》。
3、请一位老师扮演怀孕的妈妈。
4、每个幼儿一个靠垫。
活动过程:
一、介绍自己的妈妈。
1、出示妈妈怀孕时的照片,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妈妈,并说说那是妈妈什么时候拍的。
2、那时侯你在哪里?
二、逐一出示宝宝孕育过程的图片,倾听故事,了解宝宝的孕育过程。
1、图片上的妈妈有什么不一样?
2、她的肚子里有什么?
3、倾听故事《肚子里的家》。
教师逐一出示图片,以小宝宝的`口气讲述故事《肚子里的家》,让幼儿了解宝宝的孕育过程。
三、情境表演
1、一位老师扮演怀孕的妈妈来到我们教室,说说怀孕时的感受。
2、怀孕的妈妈真辛苦啊,你现在最想对妈妈说一句什么话?
3、妈妈从怀你们到生出你们一直到把你们抚养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们要如何报答妈妈呢?
四、模拟游戏:我来做妈妈
请小朋友每人自己的衣服里塞上一个靠垫,跟着老师的台词表演一位怀孕的妈妈。 (教师按照:慢慢起床---小心走路- -弯腰打扫卫生---扶着肚子散步---弯腰捡东西---轻轻坐下),体验妈妈怀孕时挺着大肚子的辛苦。
《肚子里的家》语言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照片介绍自己的妈妈的情况。
2、倾听故事,感受妈妈怀孕的辛苦。
3、通过讲讲说说,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胎儿的发育过程。
2、幼儿和妈妈一起拍的照片若干,妈妈怀孕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介绍自己的妈妈
1、幼儿拿着照片向同伴和老师介绍自己的妈妈。
“我的'妈妈叫什么,在哪里工作,这张照片在哪里拍的。”
2、教师予以指导,介绍好的给予表扬。
二、出示图片
1、师:小朋友都介绍了自己的妈妈,介绍的很好,我发现照片上的妈妈都是抱着你们拍的,
你们的妈妈关心你们吗?那你们爱不爱你们的妈妈呀?
2、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得吗?
3、请幼儿观看妈妈怀孕的图片,仔细观察,图片上的妈妈有什么不一样。
4、师: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在妈妈肚子里干什么呀?
三、倾听故事《肚子里的家》
1、教师以宝宝的语气讲述故事。
2、讲到重要地方时,教师减慢语速,让他们对故事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四、提出问题,了解故事大概内容。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小白,小沙和小红在讨论什么呀?
3、为什么老师的肚子在一天天长大呢?老师是怎么对小朋友说的啊?
4、后来老师为什么离开幼儿园了,她去干什么呀?
5、老师走了后,小白、小沙和小红又在讨论什么呀?
6、教师再次讲故事,加深印象。
7、课件演示。
我们小朋友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么样的?
8、幼儿小组讨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情况,请他们互相轻轻的告诉。
五、扩展延伸
1、请小朋友上前来表演,一位小朋友扮演妈妈怀孕的场景,另一位幼儿轻轻来抚摸妈妈的肚子,让幼儿的情感得到抒发。
2、在愉快的交流中结束活动。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肚子里的宝宝》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唱唱、跳跳等不同表现形式,引导幼儿想象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体验生长的快乐。
2.鼓励幼儿改编歌词并用动作表现出在妈妈肚子里干什么,提高幼儿想象力。
活动准备:
关于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从受精到逐渐长大)的图片若干、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看看讲讲:在妈妈肚子里老师:”我们的区域活动中有很多关于“在妈妈肚子里”的图片,我知道小朋友都很想了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现在,张老师在墙壁上贴了很多图片,有的是小宝刚刚到妈妈肚子里时的图片,有的是小宝宝逐渐长大的图片有的是小宝宝刚刚出生时图片,你们去看一看,和好朋友说说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
1.幼儿自由结伴去找图讲述,并相互交流。
2.除了图片上的.,你还知道些什么,也可以和好朋友说说。
(二)大胆提问:在妈妈肚子里1.你们已经知道了很多关于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秘密,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可以大胆的问,你们的问题越多,知道的秘密就越多。
2.幼儿质疑(老师根据幼儿的问题随机做好直接回答或把问题反抛给幼儿进行讨论)。
3.教师结合图片进行小结:爸爸和妈妈结婚后,觉得很孤单,他们想如果家里有个小宝宝那该多好啊!于是爸爸把许多叫“精子”的小种子放在妈妈的里,精子在去妈妈肚子的途中遇到许多“卵子”,如果他们成为好朋友,拥抱在一起就会变成小宝宝。妈妈肚子里一个器官叫子宫,小宝宝就住在里面。子宫壁上有一层膜,那就是胎盘。胎盘上有一根脐带,连着小宝宝的肚脐,帮助小吸收营养和排出身体里的废料。就这样小宝宝一天天长大了,当他大得在子宫里呆不下时,小宝宝就出生了。
(三)创编歌曲:在妈妈肚子里
1.“你们知道小宝宝要在妈妈肚子里呆多长时间吗?这么长的时间,小宝宝在妈妈肚里干什么,让我们用好听的歌声来告诉大家。”(复习歌表演:在妈妈肚子里)
2.“小宝宝除了会在妈妈肚子里洗澡,睡觉外,还会干些什么?”(老师就幼儿回答的内容引导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3.幼儿分小组创编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4.请幼儿以小组的形式表演他们编得歌曲。
5.小宝宝要在妈妈肚子里呆十个月,又是踢又是跳的,妈妈累不累呀?妈妈这么辛苦才生下我们,我们应该怎么对妈妈?(激发幼儿爱妈妈情感)附:歌曲《在妈妈肚子里》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 小班科学说课稿
★ 小班科学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