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科学《有趣的洞洞》(共含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绫濑遥”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活动目标: 1.探索生活中有洞洞的物品,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各种的洞洞。 2.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愉快。 活动准备: 布置一个洞洞王国,陈立一些有洞洞的物品;地上固定好二十个呼啦圈;毛毛虫玩具;电脑,数码相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去一个有趣的地方——洞洞王国,听说那儿有很多有趣的游戏。你们想去吗?这就是通往洞洞王国的秘密通道。你们看这个秘密通道上有很多锁洞,你只要用手上的魔法纸变成一把钥匙,钻进这些锁洞,将锁打开,秘密通道的大门才会为我们打开。 二、用彩色纸自由探索,钻不同的洞洞。 1.小朋友们看!洞洞王国到了,美丽的公主来迎接我们了! 2.公主:“小朋友们好!欢迎来到洞洞王国。在我们洞洞王国里有许多许多洞洞,,你们如果能将它们都找出来,那么,我将会送你们一件神秘礼物。” 3.你能找到吗?来吧!(幼儿自由找洞洞) 4.小朋友,你们先找个洞洞坐下来吧!刚才你找到哪些洞洞? 5.小朋友们真是火眼金睛,那么你们能将你的魔法纸钻进这些洞洞吗?好的,我们来试试吧!(幼儿尝试用彩色纸钻各种洞洞) 6.你的魔法纸钻进了什么样的洞洞?你是用什么方法钻进去的? 7.洞洞王国的洞洞真有趣,有的大,有的小。我们的魔法纸要用不同的方法钻,洞洞大的时候可以直接的钻进去,洞洞小的时候要用卷起来、折起来、拧一拧等方法把魔法纸变得小一点,才能顺利钻进去。 三、幼儿创编洞洞。 1.你们能用你们身体变出各种大小不同的洞洞吗?好,我们一边念咒语,一边来变:“噼里啪啦,变变变。”(你的洞洞真大、你的洞洞真小、你的洞洞真奇怪、你的洞洞好可爱、你变得洞洞真多……)老师用魔法纸钻一下。 2.下面你可以找一个好朋友一起来变洞洞,我们来比一比,哪两个人变的洞洞最多,而且和别人不一样。 3.老师钻过孩子变的大洞洞,用魔法纸钻过小洞洞。 四、尝试用肢体动作钻洞洞。 1.你们想钻洞洞吗?那你和你的好朋友,一个变洞洞,一个钻洞洞。你可以用你身体钻也可以用你魔法纸钻,两个人可以交换。 2.欣赏照片,老师适当讲解,做的和别人不一样的,可以一起学一学。 3.你们能变一个让我们客人老师钻的大洞洞吗?我们也请客人老师来变个洞洞让我们来钻吧! 4.洞洞王国有趣吗?可是现在天色不早了,我们得回家了。小朋友们,我们和公主再见吧!
中班科学领域:有趣的洞洞
设计思路
洞洞是随处可见的,家里、幼儿园、马路上、自己身上都有,对孩子来说一点不陌生,充满着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让他们用眼睛多观察自己周围的一些事物和现象,于是,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引起幼儿对周围现象的兴趣,提升幼儿对洞洞的认识。同时,激发幼儿的创造愿望,尝试用身体变出洞洞,并体验玩洞洞的乐趣。
活动目标
1.了解身体上一些洞洞的名称和功能,知道需要保护它们。
2.大胆尝试用身体动作变出洞洞,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3.感受洞洞的有趣,体验与同伴合作玩洞洞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身体各部位已经有一定了解,会唱歌曲《网小鱼》。
2.材料准备:白纸、彩纸、剪刀、皮球、羊角球各一,照相机、电脑、电视机。
活动过程
魔术激趣,发现洞洞
1.用实物引出洞洞。(硬币钻进储蓄罐里)
2.面具上变出洞洞。(教师在面具上快速剪出眼睛嘴巴)
3.彩纸卷成洞洞。(彩纸卷起来变成望远镜)
(评析:魔术充满神秘与期待,以游戏“变魔术”导入活动,能让每个孩子很快进入角色,投入到活动中,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出示三类具有洞洞的典型实物:可以放东西的洞洞、可以钻进钻出的洞洞、可以从这边望到那边的洞洞。能把生活中有关洞洞的现象和事物与“洞洞”这个概念链接起来,帮助孩子建立起“洞洞”粗略的概念。)
关注自我,寻找洞洞
1.你在生活中见过洞洞吗?在哪里看到过什么洞洞?(帮助孩子打开思维,把孩子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引发出来)
2.找找身体上的洞洞,也可以相互找一找。(自由寻找后,教师引导幼儿从头往脚处寻找)
3.说说洞洞的用处。(关注鼻孔、耳洞、嘴巴、肚脐眼等)
(评析:中班孩子对自我和他人的身体还有很大的兴趣,探索后会发现身体上有许多洞洞,知道其名称,了解它们都有自己的本领,给我们带来了健康,我们要好好爱护它们。)
创造洞洞,体验有趣
1.身体变洞洞:我们的身体也能变出各种洞洞,谁来试一试。
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创造洞洞。①小手(一只手、双手):请小朋友伸出小手,小手能变洞洞吗?(变大洞洞和小洞洞)②双脚;③身体;④小手碰碰身体某个部位;⑤不同方位变洞洞。
(评析:给每个幼儿提供参与的机会,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身体解决问题,大胆探索、想象、创造、展示。既锻炼了幼儿的探究能力,又发展了发散性思维。)
2.球儿钻洞洞。
①出示皮球:你平时是怎么玩皮球的?现在皮球宝宝想玩一个钻洞洞的游戏,谁能用身体变洞洞让球儿钻一钻?(两个幼儿合作,一个变洞洞,另一个将球投入洞洞)
②出示羊角球:有什么好办法能变出大球钻进去的洞洞呢?(幼儿合作变.教师持球钻洞洞。既拓展“洞洞”的概念,又体验洞洞的有趣)
3.观看视频,记录结果。
观看拍摄的三个、四个、五个幼儿手拉手变洞洞的照片,数一数、记一记:3~5个小朋友分别围成了几个可以让大球钻的.洞洞。
(评析:个体自己变——两人互动——多人变大洞是活动的重点,不断提高变化的难度,使幼儿一步步去解决问题,充满探索的趣味,是一个跳一跳的发展过程。孩子创造洞洞,老师拿着大小球钻洞洞,这种有效的师生合作,渗透了大小、数的逻辑、社会性发展等,非常有挑战性。多媒体的适时介入解决了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让孩子们感受到合作的人越多,变的洞洞就越多,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对他们的知识经验又是一次提升。)
游戏体验,拓展经验
1.游戏:网小鱼。
请小朋友想办法.一起变出一个大的洞洞(手拉手围成一个洞洞网),少数幼儿扮小鱼,在洞洞网里面游来游去,跟着音乐一起游戏。
2.游戏:钻山洞。
请大家动脑筋和好朋友合作,变出能让老师钻过去的大洞。
老师钻过“洞洞”,搭洞洞的幼儿就跟在老师身后变成小火车,直到大家围成一个圆圈。
(评析:创设让孩子亲身感受和探究的情境,既体验一起合作变洞洞的有趣、好玩,又体验与同伴合作玩洞洞游戏的乐趣。)
延伸活动
小朋友变出了可以让小球钻来钻去的小洞洞,又合作变出了可以让大球钻来钻去的大洞洞。除了用我们自己的身体变洞洞,还有什么能帮助我们一起变洞洞?如果手碰碰椅子、桌子、墙壁有洞洞吗?小朋友去试一试吧!(幼儿自由游戏)
设计思路:
洞洞是随处可见的,家里、幼儿园、马路上、自己身上都有,对孩子来说一点不陌生,充满着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让他们用眼睛多观察自己周围的一些事物和现象,于是,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引起幼儿对周围现象的兴趣,提升幼儿对洞洞的认识。同时,激发幼儿的创造愿望,尝试用身体变出洞洞,并体验玩洞洞的乐趣。
活动目标:
1、了解身体上一些洞洞的名称和功能,知道需要保护它们。
2、大胆尝试用身体动作变出洞洞,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3、感受洞洞的有趣,体验与同伴合作玩洞洞游戏的乐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身体各部位已经有一定了解,会唱歌曲《网小鱼》。
2、材料准备:白纸、彩纸、剪刀、皮球、羊角球各一,照相机、电脑、电视机。
活动过程:
魔术激趣,发现洞洞
1、用实物引出洞洞。(硬币钻进储蓄罐里)
2、面具上变出洞洞。(教师在面具上快速剪出眼睛嘴巴)
3、彩纸卷成洞洞。(彩纸卷起来变成望远镜)
(评析:魔术充满神秘与期待,以游戏“变魔术”导入活动,能让每个孩子很快进入角色,投入到活动中,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出示三类具有洞洞的典型实物:可以放东西的洞洞、可以钻进钻出的洞洞、可以从这边望到那边的洞洞。能把生活中有关洞洞的现象和事物与“洞洞”这个概念链接起来,帮助孩子建立起“洞洞”粗略的概念。)
关注自我,寻找洞洞
1、你在生活中见过洞洞吗?在哪里看到过什么洞洞?(帮助孩子打开思维,把孩子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引发出来)
2、找找身体上的洞洞,也可以相互找一找。(自由寻找后,教师引导幼儿从头往脚处寻找)
3、说说洞洞的用处。(关注鼻孔、耳洞、嘴巴、肚脐眼等)
(评析:中班孩子对自我和他人的身体还有很大的兴趣,探索后会发现身体上有许多洞洞,知道其名称,了解它们都有自己的本领,给我们带来了健康,我们要好好爱护它们。)
创造洞洞,体验有趣
1、身体变洞洞:我们的身体也能变出各种洞洞,谁来试一试。
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创造洞洞。①小手(一只手、双手):请小朋友伸出小手,小手能变洞洞吗?(变大洞洞和小洞洞)②双脚;③身体;④小手碰碰身体某个部位;⑤不同方位变洞洞。
(评析:给每个幼儿提供参与的机会,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身体解决问题,大胆探索、想象、创造、展示。既锻炼了幼儿的探究能力,又发展了发散性思维。)
2、球儿钻洞洞。
①出示皮球:你平时是怎么玩皮球的?现在皮球宝宝想玩一个钻洞洞的游戏,谁能用身体变洞洞让球儿钻一钻?(两个幼儿合作,一个变洞洞,另一个将球投入洞洞)
②出示羊角球:有什么好办法能变出大球钻进去的洞洞呢?(幼儿合作变、教师持球钻洞洞。既拓展“洞洞”的概念,又体验洞洞的有趣)
3、观看视频,记录结果。
观看拍摄的三个、四个、五个幼儿手拉手变洞洞的照片,数一数、记一记:3~5个小朋友分别围成了几个可以让大球钻的洞洞。
(评析:个体自己变――两人互动――多人变大洞是活动的重点,不断提高变化的难度,使幼儿一步步去解决问题,充满探索的趣味,是一个跳一跳的发展过程。孩子创造洞洞,老师拿着大小球钻洞洞,这种有效的师生合作,渗透了大小、数的逻辑、社会性发展等,非常有挑战性。多媒体的适时介入解决了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让孩子们感受到合作的人越多,变的洞洞就越多,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对他们的知识经验又是一次提升。)
游戏体验,拓展经验
1、游戏:网小鱼。
请小朋友想办法、一起变出一个大的洞洞(手拉手围成一个洞洞网),少数幼儿扮小鱼,在洞洞网里面游来游去,跟着音乐一起游戏。
2、游戏:钻山洞。
请大家动脑筋和好朋友合作,变出能让老师钻过去的大洞。
老师钻过“洞洞”,搭洞洞的幼儿就跟在老师身后变成小火车,直到大家围成一个圆圈。
(评析:创设让孩子亲身感受和探究的情境,既体验一起合作变洞洞的有趣、好玩,又体验与同伴合作玩洞洞游戏的乐趣。)
延伸活动
小朋友变出了可以让小球钻来钻去的小洞洞,又合作变出了可以让大球钻来钻去的大洞洞。除了用我们自己的身体变洞洞,还有什么能帮助我们一起变洞洞?如果手碰碰椅子、桌子、墙壁有洞洞吗?小朋友去试一试吧!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们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条件,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组织和帮助他们投入到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7日,我参加了新华侨教育集团青年教师赛课活动,虽然只有20分钟的展示时间,但是在准备的三周中,我和指导老师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终于我不负众望较好的完成了这次任务。
《好玩的洞洞》是一节有趣的科学课,通过让孩子自由探索发现各种洞洞,体验和老师,同伴一起找洞洞的乐趣。一开始,我已话题导入,问孩子们是否见过洞洞,洞洞是什么样子的?首先我在教室里布置了很多关于洞洞的物品,比如说衣服架子、洞洞鞋、海螺、透明胶带、笔筒等各种都是关于有洞洞的物体,吸引了孩子的眼球,我请小朋友自由的探索发现洞洞,接着让孩子任意挑一个自己喜欢的“洞洞”回位置上,这边我发现了不足,给孩子玩的时间太少,孩子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点障碍,没有及时的去发现。接着,孩子们坐下来开始跟我一起来探索洞洞在哪里,孩子们基本上都找到了洞洞的所在。总结,有的洞洞是可以穿过去的,有的洞洞是可以放东西,还有的洞洞是可以钻进去再钻出来的。接着我用ppt导入给孩子们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洞洞,举了两个列子,一个是小蚂蚁的洞穴,是可以钻出来再钻出去的;一个是小桥的桥洞,是可以游过去再游过来。我已这样的方式为下面跟孩子说说身体上的洞洞做了铺垫,“除了生活中有这么多的洞洞以外,小朋友的身上也有很多洞洞呢”并进行了小结(吃饭、看东西、呼吸、听声音、和妈妈连在一起的洞洞)。这些洞洞都是有作用的,并且还可以和洞洞玩好玩的游戏呢。
最后和孩子们一起玩钻洞洞的游戏,首先是乒乓球,让小朋友们在教室里找一个洞洞,让他可以钻过去;其次是皮球,用自己的身体变成一个大洞洞,让皮球钻过去;最后是大羊角球,让宝宝们变成一个更大的洞洞,让羊角球钻过去,活动结束。
从这次活动中,看的出孩子很喜欢玩这样子的游戏,能从活动中找出乐趣,在本次活动中,我发现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游戏过程中,让孩子们玩的时间太少,并且该玩的地方没有玩,比如说孩子们在拿到洞洞回位置上的时候,问孩子们你们找的洞洞在哪里,指给我看一看,这些提问,我没有让已他们的方式告诉我,洞洞在哪里,在这个地方我可以跟孩子们稍微去探索一下,玩一玩洞洞是可以钻的还是可以放东西的,让孩子对洞洞的认识更加的明显。不该玩的地方浪费很多时间;比如说时间没有对的上,超出了给小班上课的时间,多了五分钟,其次,在活动中,给孩子认识身体上的洞洞的时候,孩子说出了很多,唯独没有找出肚脐上有洞洞,并且我没有及时的发现,孩子在说出没有见到洞洞的时候,我应该很快找出一个孩子示范给其他小朋友看一下,肚子上面是有一个洞洞的,并且没有说出在找出洞洞的同时让孩子们注意,要对身体上的这些洞洞保持健康,比如说眼睛,应该要保护他不能让他受到伤害之类的,没有及时的告诉孩子们“洞洞”也是需要保护的。
这次活动,我发现了自己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提高的地方的很多,课堂的随机能力也需要加强,相信在新华侨这个大家庭里,在前辈们的指导下,我会继续努力,在幼教事业上奉献我无悔的青春!
活动目标:
1、体验在变洞洞游戏中的乐趣,愿意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了解“围集”的概念,运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连接洞洞。
3、能主动参与游戏。与同伴合作玩洞洞的游戏。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身体各部位已经有一定了解。
2、材料准备:报纸球15个左右、音乐碟片。
活动过程:
1、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1)教师用身体各部位变大象,变茶壶……
(2)教师用手掌变出一个洞洞,引导幼儿思考:这像什么?(水杯、望远镜)引导幼儿说这是一个小洞洞。
(3)请幼儿寻找身体上有哪些洞洞。(鼻孔、肚脐、耳孔)
(4)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其他部位来变洞洞。
(5)教师与幼儿交换角色,幼儿发令。教师变出没有封闭的洞洞。引导幼儿理解“围集”的概念,教师提问:为什么老师变出来的不是洞洞?
2、变洞洞游戏
(1)男女幼儿分组变洞洞。教师:看谁的洞洞最结实,可以让好朋友的报纸球钻过去。
(2)请小朋友想办法,变出大一些的洞洞,让你的好朋友钻过去。
(3)请大家动脑筋和好朋友合作,变出能让老师钻过去的大洞。
(4)教师钻过的“洞洞”就跟在老师身后变成小火车,直到大家围成一个圆圈。
3、延伸活动
大家试一试,除了用我们自己的身体变洞洞,还有什么能帮助我们一起变洞洞?(墙壁、桌子、板凳)
教学反思:
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这个活动的重点之一,我设计了能让每个孩子很快进入角色的导入游戏“变魔术”,将每一次探索和难度的提升渗透到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中;而掌握洞的正确概念,并能够用各种肢体语言准确地表现出来是这个活动的另一个重点.我借助的则是让小小报纸球穿过的游戏。
环节变洞洞。当我发现一个孩子将手臂放在耳边变出了洞,和别人变得不一样时,马上招呼其他幼儿来看看他是怎么变的,于是所有的孩子都将手臂放在耳边变出了洞。我在旁边不断地提醒:动动你的小脑筋.能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吗?有一个孩子用双手交叉变成了洞,我马上朝他点了点头,又用手指了指他的腿.说:“你能再试试吗?”孩子马上心领神会,用脚变出了洞洞。在西宁,在我们讨论到变出不一样的方法时.我注意让孩子示范的机会多一些.不再只示范一位孩子的动作,每当看到一名孩子用身体的各部位变化有所不同时,马上表扬,这下子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转移到设计不同的动作让小纸球穿过了。
环节玩洞洞。孩子们变出了洞洞,都等着我用纸球来“检验”洞洞是否结实.我赶紧请孩子们分成两组,男孩子和女孩子面对面,当一组变洞洞的时候另一组就把手中的报纸球从洞洞里扔过去,我做过示范后孩子们就非常投入地玩了起来。
在两次活动后我进行了分析,总的来说,这个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设计层层递进,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与老师配合默契。随着教师预设情景的不断深入,孩子们由游离于目标之外到对活动本身产生较高的兴趣,从不熟悉老师到愿意和老师一同想各种办法,贯彻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一再强调的让幼儿在自由探索、相互学习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
最近,我们班正在进行《洞洞王国》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对周围生活中的各种“洞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都会找来一些有洞的物品放在区角上大家一起讨论欣赏。有一天,在晨间活动时,我们正在玩“钻山洞”的游戏,谈俊杰小朋友说:“王老师,你看我们的身体也可以变成洞洞的呀!”说完他还用手和身体做了几个“洞洞”的动作。其他小朋友看见了,也都尝试着用身体成变各种“洞洞”,看到孩子们这么感兴趣,于是就生成了这一个活动。
在本活动中,我以孩子们感兴趣的“洞洞”贯穿始终,设计了“看洞洞物品――说说身上的洞洞――用报纸钻过身体变的各种洞洞――和同伴合作用身体变成让小朋友能钻过的洞”等环节,在游戏中让孩子体验活动的乐趣,从而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身边和身体上的“洞洞”,获得相关经验,激发幼儿对“洞”的兴趣。
2、尝试运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连接洞洞,增强肢体动作的创造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运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连接“洞洞”,并尝试解决如何让报纸钻过“洞洞”。
难点:让幼儿和同伴合作搭建出能让幼儿钻过的洞。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身边物品上的“洞”和身体上的“洞”已经有一些了解。
2、材料准备:在教室一角布置好“洞洞展览会”(放上各种有洞的物品)用大小不同的纸箱搭建出能让幼儿钻、爬的“洞”,报纸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活动过程:
一、到“洞洞王国”看各种有洞的物品,引起幼儿对洞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小朋友到‘洞洞王国’去玩一玩,听说‘洞洞王国’里有个展览会,我们一起去看一下都有些什么东西。”(带领幼儿进入教室)
2、带幼儿来到布置好的“洞洞展览会”,请幼儿观察展览会上的洞洞物品。(教师交代要求:仔细观察有哪些物品,上面都有“洞洞”吗?“洞”在哪里?再想一想那上面的“洞”有什么用?)
3、教师带领幼儿坐下后提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他们上面上的洞洞有什么用?”(请幼儿拿着东西讲给小朋友听,教师对幼儿的讲述进行评价。)
教师小结:原来“洞洞展览会”上展出的东西上都有洞洞,有的洞洞大,有的小,有的洞洞是圆的,有的洞洞是方的,它们身上的洞洞都有不同的用处。
二、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连接各种“洞洞”,用报纸玩钻洞游戏。
1、说说身体上的洞洞
师:“原来在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洞洞’,你们知道我们身体上也有‘洞洞’吗?”(请个别幼儿回答)。
2、让幼儿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连接“洞洞”。
师:“原来在我们身体上也藏着这么多‘洞洞’,我们要保护好身上的‘洞洞’。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想一想,除了我们身体上的这些洞洞,你能用我们的身体、小手和小脚也能变出“洞洞”吗?”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搭出大小不同的洞。(请几名幼儿上来变洞洞)
3、用报纸玩钻洞游戏。
(1)师:“小朋友真棒,能用身体变出这么多洞来,现在报纸想和我们玩钻洞洞的游戏”。
(介绍玩法)教师说:“变变变,变出一个大洞洞”,幼儿马上想办法用身体变出一个大洞,且做木头人状。教师从中选出变“大洞”的小朋友,请另一名幼儿用报纸尝试钻洞洞。接着用同样的游戏方式再请幼儿变不大不小的和最小的“洞洞”,请幼儿用报纸穿过。(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及时肯定幼儿的行为,鼓励幼儿尝试改变报纸的形状以钻过不同的洞。)
(2)分组游戏。把幼儿分成两半,男孩子搭洞,女孩子用报纸钻洞,然后交换。
教师小结:报纸在钻大洞时大摇大摆,钻小洞时是怎样的?(变小、卷成一个细筒拧起来等)
三、幼儿合作变洞洞,幼儿玩钻洞洞游戏。
1、教师:“刚才我们都是一个人变洞洞的,现在你能不能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变洞洞呢?”(幼儿合作变洞洞,教师观察,及时表扬合作的好的小朋友。)
2、师:“现在我要来试验一下你们变的洞洞大不大,能否让小朋友钻过,我说变变变,你们就相互合作变出洞洞,且做木头人状不能动。”(幼儿变出洞洞后请其他幼儿尝试钻进去)游戏可以进行几次。
四、尝试和同伴合作搭出更大的“洞洞”,让老师钻过,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能不能变出更大的洞让老师钻进去呢?”幼儿合作尝试变出更大的洞。教师选出最大的洞,老师当火车头,带领其他幼儿钻过。
师:“小朋友,我们教室外面也有很多我们小朋友一起拼搭的洞洞,我们一起再去钻一钻吧”幼儿跟在老师身后变成小火车,开出教室。
活动延伸:
利用各种积木、轮胎和废旧的纸箱等,让幼儿搭建成各种大大小小的“洞洞”。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们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条件,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组织和帮助他们投入到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