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端午节歌颂思念屈原弘扬爱国精神诗歌(共含9篇),欢迎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可爱的我好冷漠”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菖蒲与艾草在门户上发着馨香
一个峨冠博带的诗人
佩着长剑,通过千年后的奈何桥
挨家挨户收集顶礼与膜拜
粽子绽香,雄黄酒飘香
醉醺醺的诗人想起了自己的劫数
万万没想到当年的怀石一跳
就跳出了一个端午
跳出了一个万民朝拜的节日
楚怀王何在,顷襄王何在,郑袖们何在
而我一个徘徊郁闷的诗人
却与龙舟同在,香囊同在
与岁月同在,与日月星辰同在
哀民生之多艰者
为民请命者,为之上下求索者
百姓怀念他。就是死了
也放在心中永远地给予祭奠
端午情怀 文 / 梦羽云袖
六月里,朝霞映染的今天
艾叶包裹着甜甜的心愿
倾听糯米相连的情意
暖暖的祝福
缩短了时空的距离
思念啊
染红天边的云霞
一缕粽香飘到你的心上
只想,只想
快乐暖着守望的目光
甜蜜
绕着相知韵清
只想,只想
将这份温馨
洒满关爱的天空
芬芳里携起谊水情长
只想,只想
就这样守着一池碧水
用淡雅清秀的莲香润笔
和你一起,和你一起
舞墨飞花
让灵魂
在波光灵动的纯净里
自由吟哦
捧起一缕兰香
滴翠成章
听生命在我们的诗歌里
幸福的歌唱
一天又一天
不知不觉的又是端午节
不知不觉的又是怀念屈原的日子
采一把艾香抱一包粽子
艾香浓浓的勾起我对你的爱
粽子鼓鼓囊囊的包裹着
我对你深深的情
远去的是一个节日
留下的是记忆的爱
一年又一年
不变的是一个端午节
不变的是我对你的思念
五千年的历史随着我的思念远去
远去的不是历史
而是一个民族魂
一种不屈不挠民族精神
端午节想你
我把一首诗歌鸣唱
我把一个故事传诵
有水的地方就有古乐龙舟
有人地方就有醉人的艾香
就有甜蜜的粽子
你一口我一口
甜了我饱了你远离了他
屈子颂
掬一捧汨罗水,
她甘甜清凉,
溢满粽香。
生生不息的龙子龙孙,
聚拢在端午时光,
祭奠不朽的屈子,
到处是凝泪的面庞。
手捧滚烫的角粽,
包进去的是一腔悲壮!
掬一捧汨罗水,
她醇如琼浆;
柔似雄黄,
那是诗人屈子留下的华美 篇章。
刚直不阿的屈子,
忧国忧民的屈子,
你的眼里充满了悲伤,
你的《离骚》演奏出唯美绝唱;
你的《天问》和《橘颂》,
你的《九歌》与《九章》,
都是文学史上非凡的标榜!
奔流不息的汨罗江,
在中华大地上荡气回肠,
深吟浅唱的汨罗江,
你接纳了数不清的角粽,
你承载了道不尽的画舫,
不知道,
你能否让屈子的心,
不再哀伤?
拿起笔吧,
让屈子的情感穿越时空,
引领我们奔向希望,
在诗人的节日里,
尽情张显诗的力量!
陶然岁岁五月五,遗俗未改欢声浮。
蒲艾碧门扉,悬囊香满园。
新丝缠角粽,古柳缆龙舟。
共饮雄黄酒,解忧又几多。
灵均何处,溷世浊流难觅路。
魂兮归来,漫漫求索道未衰。
渚宫烟散,九章橘颂今又看。
郢浦潮兴,更把离骚仔细吟。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国旗下的讲话的主题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北韩、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传统,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谢谢大家。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銛。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蟥?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歌颂屈原精选五首诗歌
1、《端午书怀吊屈原》
站在五月的起点
凝重的历史让人哽咽
悲愤的汨罗江畔
仿佛在诉说一位诗人的满腔忧怨
一曲《离骚》穿越时空两千年
正在愤怒地呐喊
忧国忧民 无悔无怨
大义凛然 气冲霄汉
奋力一跃 九州惜叹
为炎黄子孙树立了典范
一个不屈的灵魂血染江畔
感天动地神州惋
绿在博大天地间
清翠的荷叶包起一片
美好的心愿
祖祖辈辈把先贤怀念
碧青的苇叶裹满
一个古老的思念
年年岁岁把英烈纪念
一把油伞遮雨烟
雄黄酒烈怯风寒
一捆艾草避邪难
风靡华夏上千年
祈福安康倾祝愿
岁月悠悠 传说震憾
千古佳话 永存人间
沧水东流 气贯云天
海枯石烂 铭记屈原
2、《怀念那远去的灵魂-端午怀屈原》
时光匆匆
我仍在原地观望
象那位永恒的哲人一样
面对着昼夜奔腾不息的流水
站在岸边 喟叹
流过千年岁月,万里风沙
风卷起
他那飘逸的身影
风卷起
漫吟的诗句与渔父的歌声
他以独行者的脚步
横踏犬儒主义的眼帘
高蹈于江湖之水
千载之下
我赤足走在沙岸上
无从寻觅先贤的足迹
江水冲上来抺去我的脚印
仿佛我不曾走过
我的心灵向着夕阳飞舞
又向着水下沉潜
只为了怀念
那远去的.灵魂……
3、《屈原是个老师》
屈原是个老师
老师无处不在
不用总从三个里挑
中国人口十六亿
屈原是个死去的好人
好人年年都能活过来
就是活在人的心里了
4、《屈原》
是谁让他最后投进茫茫大江
才使得那一篇篇名作地久天长
《天问》到底问到了什么
多少个端午节过去了
却一直得不到满意的答案
诗人呀
你带着无尽遗憾绝尘而去
空留下那不朽的绝响在人世间回荡
那带看无尽力量的韵律
伴随着吆喝声倾注在一往无前的龙舟上
永不屈服的信念
已然随着诗人的离去广大发扬
5、《致屈原 》
作者:墨香水莲
屈原,他是很早,很早就死了
他接受了一场场命运的暴风雨
他经过洗礼,沐浴霄汉的光华
他的心田,丰富,新奇,神圣
那里,开满了瑰丽的思想之花
那花香飘向了广袤无垠的碧空
他呀,一种不朽乐歌的缔造者
他呀吐出的声音,悠扬,高远
现在,听吧,那是嘹亮的回音
从时间苍穹的深处传来的歌声
他,是走了,到了永恒的居处
他那光明的灵魂如同一颗明星
穿过天庭,在人间的上空发光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以下是出国留学网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端午节中学生国旗下演讲稿”,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出国留学网!
老师们、同学们!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当我们还沉浸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据可靠消息说“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听到这种消息,中国人除了惊讶只有尴尬,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如今,这个拥有XX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眼瞅着即将成为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将有多么尴尬?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比如文,当代青年有几个熟识并能运用繁体?连文都不认识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纸,我国造纸工业化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或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的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断层又将带来什么?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 屈原 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