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汨罗江屈原诗歌(共含11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fffsse3ab”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汨罗江屈原诗歌
你是一个穿越历史的诗仙,
你用自己的歌喉叩问天地、赞美生活,
你是一个怀才不遇清官,
你用死亡作别这个令你失望的祖国。
你应该风流倜傥、玉树临风,
你应该才华横溢、志在天下,
你的表情是忧郁的、真诚的,
这是我的猜测,你应有的容颜。
当满腔的志向无法施展,
当一腔的爱国情愫换来的只是嘲笑,
当四处碰壁,黑暗笼罩,
身躯在无法呼吸的囹圄里煎熬。
春花烂漫只是惆怅的酵母,
青山绿水无非空洞的愁城,
喧嚣的市井只是表面的繁华,
名与利的角逐使你痛苦、厌倦。
内心的高洁如湛蓝的碧空,
雄浑的志向比巍然的'青松、翱翔的雄鹰还要峥嵘,
你的生命比高山的雪莲还要使人动容,
你就是下凡的仙子,在人世的污淖里独行!
国将不国,家何以在?
你以杞人忧天的思绪,
在笔墨的宣泄里纵横,
泪水打湿了绸绢、桌案和衣袖!
《九歌》、《九章》,
是内心丑与美、善与恶的倾吐,
《离骚》、《天问》,
是对宇宙的探索,对世俗憎恶、讨伐的战鼓。
内心的苦闷和无助,
让你无法承受,孤独寂寞,
无法改变的现实和黑暗,
使你无所牵挂,无所留恋、走向落幕。
或在蓝天白云的白昼,
或在月明星稀的夜晚,
你一个人来到汨罗江边,
冷静地寻找人生的归宿、灵魂的家园。
没有泪水,没有遗憾,
没有牵挂,没有留恋,
纵身一跃,融入清流碧波里,
将身体、大名和自己的作品与一条江水相连。
汨罗江是幸运的,它接纳了一位伟人,
楚国是可悲的,它失去了一位优秀的诗人和高官。
物是人非,山水依旧,
往事依然在人世间岁月流香,口口相传。
端午节是你的节日,
粽子包裹着人们美好的祝福和心愿,
你的名字在炎黄子孙的心里铭刻,
你的宏图伟略在一步步的展开、实现!
屈原投进汨罗江故事传说
古时候有一个叫做屈原的人,在楚王手下做大夫。后来因为很多人陷害屈原,楚王越来越不信任屈原,只信奸臣,就把屈原给免去了大夫一职。
屈原很伤心,认为楚国很快就会腐败了。就来到了水泽边,日日夜夜在那里走来走去。不久,他脸色憔悴,身体干瘦。这时,一只小鸟飞过来,唧唧喳喳地问屈原:“你不是在皇帝手下当大夫呢?怎么跑到这里来了,那些大臣和皇上都昏庸,这一个国家都靠你啊!”“是啊,”屈原叹了口气,继续说:“就是因为他们大家都昏庸,我一人反抗力不足,国家就要腐败了呀!就是他们那些昏庸的人多、心齐,皇上是不会信我的。”小鸟很感动,说:“那你为什么不去其他国家呢?”“唉,我这一下子跑了,楚国怎么办,毕竟我是楚国人,当然会为着楚国着想啊!唉,腐败的君王,奸臣,楚国就要毁在他们的手里了。”
说完,屈原便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江水里自尽了。小鸟连忙飞到村子中告诉大家。 渔民和附近的庄稼人知道了这个消息,赶紧划着小船去救屈原。不一会儿工夫,好些小船争先恐后地来了。可是水如碧玉,哪儿有屈原的影儿呐?他们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到了儿也没把屈原找着。
渔民很悲伤,他们对着江面上祭祀了一会儿,把竹筒子里的米饭撒在水里。为什么呢?因为怕江里的鱼儿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就给他们吃了米饭。由于鱼儿每一次都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所以汨罗江的鱼儿长得又肥又壮、鱼肉鲜美。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老百姓们都会想起这是屈原投江的日子了,又划着船,用竹筒子盛上米饭撒到水里去祭祀他。
到后来,人们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成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把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也叫端阳节。
屈原简介
屈原(前340—前278)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原姓芈(mǐ),名平,字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20xx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于秦国。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 现在定五月五日为诗人节。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在流放期间,屈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国国都郢都。当年五月五日,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端午节,也是因此而来的。
今人对屈原的评价
近代学者梁启超首推屈原为“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郭沫若评价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一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闻一多评价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中国文学史》评价屈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评价屈原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把它与古老的“诗三百篇”相比较,并对于它的特点与贡献做了这样的评论:“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分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
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出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及其势力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让楚国成为最强大的国家。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和大臣们的叛国,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也表体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半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如《离骚》写他向重华陈辞之后御风而行,他先叩天宫,帝阍闭门不纳;他又下求佚女,佚女恰巧不在那里;他去向宓妃求爱,宓妃却对他无礼;他欲求简狄和二姚,又苦于没有好的媒人去通消息。这种上天入地的幻想与追求反映了屈原在现实中对理想的苦苦探求。此外如《九歌》、《天问》等还采用大量神话和历史传说为素材,其想象之大胆、丰富 ,古今罕有。
除此之外,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6]何其芳:《诗经》中也有许多优秀动人的作品,然而,像屈原这样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在他的作品里打上了异常鲜明的个性烙印的,却还没有。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屈原》创作于1942年1月。写屈原一生的悲剧故事,爱国力量与妥协投降派的斗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加紧对中国的侵略,集中主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蒋介石则加紧反共,大搞分裂,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同时,在国统区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抗日进步人士。整个国统区成了令人窒息的铁罐头。
面对黑暗如漆的现实,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郭沫若便以历史剧为投枪,借古喻今,创作了历史剧《屈原》,有意识地“把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时代里”。并说:“我是有意借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的时代。”
屈原是战国时代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忘我的斗争精神是他的性格特点。他热爱祖国和人民,衷心地希望楚国能强盛起来,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然其主昏庸,竟至赍恨灭性(性命)。”(见《载敬堂集》) 二千三百多年后的诗人陈志岁,对此无比感叹,其《屈原》诗曰:“浩气干霄汉,沉湘忠侫分。才堪佐明主,无计事昏君。”(摘自《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的形象。他是人民的理想,是光明和正义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他高尚的政治情操和理想,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壮怀激烈的气节和风骨,融注着我们民族伟大而悠久的历史精神,显示了民族的无穷力量,也展示了作者强烈的爱憎和战斗的革命风格。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屈原投进汨罗江
古时候有一个叫做屈原的人,在楚王手下做大夫。后来因为很多人陷害屈原,楚王越来越不信任屈原,只信奸臣,就把屈原给免去了大夫一职。
屈原很伤心,认为楚国很快就会腐败了。就来到了水泽边,日日夜夜在那里走来走去。不久,他脸色憔悴,身体干瘦。这时,一只小鸟飞过来,唧唧喳喳地问屈原:“你不是在皇帝手下当大夫呢?怎么跑到这里来了,那些大臣和皇上都昏庸,这一个国家都靠你啊!”“是啊,”屈原叹了口气,继续说:“就是因为他们大家都昏庸,我一人反抗力不足,国家就要腐败了呀!就是他们那些昏庸的人多、心齐,皇上是不会信我的。”小鸟很感动,说:“那你为什么不去其他国家呢?”“唉,我这一下子跑了,楚国怎么办,毕竟我是楚国人,当然会为着楚国着想啊!唉,腐败的君王,奸臣,楚国就要毁在他们的手里了。”
说完,屈原便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江水里自尽了。小鸟连忙飞到村子中告诉大家。 渔民和附近的庄稼人知道了这个消息,赶紧划着小船去救屈原。不一会儿工夫,好些小船争先恐后地来了。可是水如碧玉,哪儿有屈原的影儿呐?他们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到了儿也没把屈原找着。
渔民很悲伤,他们对着江面上祭祀了一会儿,把竹筒子里的米饭撒在水里。为什么呢?因为怕江里的鱼儿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就给他们吃了米饭。由于鱼儿每一次都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所以汨罗江的鱼儿长得又肥又壮、鱼肉鲜美。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老百姓们都会想起这是屈原投江的日子了,又划着船,用竹筒子盛上米饭撒到水里去祭祀他。
到后来,人们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成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把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也叫端阳节。
古时候有一个叫做屈原的人,在楚王手下做大夫。后来因为很多人陷害屈原,楚王越来越不信任屈原,只信奸臣,就把屈原给免去了大夫一职。
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一直受秦国欺负,秦昭襄王即位以后,很客气地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秦国相会,当面订立盟约。
大夫屈原对楚怀王说:“秦国强暴得像豺狼一样,咱们受秦国的欺负不止一次了。大王一去,准上他们的圈套。”可是怀王的儿子却一股劲儿劝楚怀王去,说:“咱们为了把秦国当做敌人,结果死了好多人,又丢了土地。如今秦国愿意跟咱们和好,怎么能推辞人家呢。”楚怀王听信了儿子的话,就上秦国去了。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刚踏进秦国,立刻被秦国预先埋伏下的人马截断了后路。秦昭襄王把楚怀王押到咸阳软禁起来,要楚国大臣拿土地来赎才放他。大夫屈原劝楚顷襄王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怀王报仇雪耻。可是他这种劝告不但不顶事,反倒招来了一些大臣的仇视。
屈原很伤心,认为楚国很快就会腐败了。就来到了水泽边,日日夜夜在那里走来走去。不久,他脸色憔悴,身体干瘦。这时,一只小鸟飞过来,唧唧喳喳地问屈原:“你不是在皇帝手下当大夫呢?怎么跑到这里来了,那些大臣和皇上都昏庸,这一个国家都靠你啊!”“是啊,”屈原叹了口气,继续说:“就是因为他们大家都昏庸,我一人反抗力不足,国家就要腐败了呀!就是他们那些昏庸的人多、心齐,皇上是不会信我的。”小鸟很感动,说:“那你为什么不去其他国家呢?”“唉,我这一下子跑了,楚国怎么办,毕竟我是楚国人,当然会为着楚国着想啊!唉,腐败的君王,奸臣,楚国就要毁在他们的手里了。”
说完,屈原便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江水里自尽了。小鸟连忙飞到村子中告诉大家。渔民和附近的庄稼人知道了这个消息,赶紧划着小船去救屈原。不一会儿工夫,好些小船争先恐后地来了。可是水如碧玉,哪儿有屈原的影儿呐?他们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到了儿也没把屈原找着。
渔民很悲伤,他们对着江面上祭祀了一会儿,把竹筒子里的米饭撒在水里。为什么呢?因为怕江里的鱼儿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就给他们吃了米饭。由于鱼儿每一次都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所以汨罗江的鱼儿长得又肥又壮、鱼肉鲜美。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老百姓们都会想起这是屈原投江的日子了,又划着船,用竹筒子盛上米饭撒到水里去祭祀他。
到后来,人们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成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把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也叫端阳节。
700字诗歌屈原复活
当屈原还在沉睡时
儿童手里拿着棕子
每家面前都插上鲜嫩的艾革
端午节,来了!
可是——
不幸发生了
屈原在玉树灾难中惊醒
人们在灾难中泪流满面
棕子一颗颗散落在废墟里
艾草失去了!
灾难,来了!
屈原苏醒了
他领着黑压压的诗人们
来到废墟面前
他要当一回祭司
和诗人们为遇难的人们悲歌
屈原来了
201X年的端午
是那么的伤心
201X年的`端午
充满了死亡的气息
201X年的端午
到处都是血腥味
201X年的端午
艾草是曾经的回忆
她在乡间静静地等待
我要奔向故土的田野
采把伤心的艾草
为玉树祈福
艾草,祝福
201X年的端午
棕子是曾经的欢乐
他在饭桌上等待
等待它的主人享用它
我要把这些棕子
散在废墟上
棕子,安息
201X年的端午
让我们想起了
那段不堪回首的回忆
201X年的那场地震
仿佛就是昨天发生的事
记忆犹新
201X年的端午
让我们手中的棕子
门口的艾草
不再落泪
201X年的端午
玉树中遇难的人民
端午节
快乐
寄语屈原诗歌
当粽香又一次弥漫中华大地
我将您再一次深深的怀念
青春的记忆里
我与您的苦闷久久的相逢过
在5月初5白夜晚
读着您优美的诗句
努力解读您留给我的讯息
虽然您的深意我不甚明了
再一次读您
再一次体会无私无畏的真意
您不仅是爱国志士
更是一位有着神圣诗意的天才歌手
您吟唱着香草美人
香草美人便成了全体中华志士的吟唱
我们也一起铭记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请让我再次抛洒热泪
为着您的声声叹息
正则先生让我郑重的告诉您
楚国未亡
因为楚国最伟大的臣民您未亡
亡的只是昏庸的国君
亡的只是奸诈而胆怯的小人
那些陷害您的臭虫
在二千年前早已灰飞烟灭
您的`光芒却穿越了23的光阴
在中华的文化里
永远与日月同辉
在这样的月如钩的夜晚
一位女士用这些简单的文字
向您表达最崇高的致敬
正则老先生
您将永垂不朽
明哲保身绝不是英雄的行为
中华大地永远渴慕英雄的出现
亲爱的人们
汨罗江应该成为中华大地最清澈的河流
278年的初夏
一位诗人解剖了楚国
用手术刀将诊断刻在竹片上
这些文字变成了鞭子
火爆地打痛了楚怀王的脊梁
那次手术之后
天问开始在天堂流传
问着神仙们不敢质疑皇权
这位固执的文人
还抱起一块石头砸乱了江面
病己经入骨三分
再也托不起一个帝国
一部离骚也不得不开始哭泣
用泪水汇成了历史洪流
并且哭成了春秋战国的绝唱
自从九章曲曲折折地回旋
民间疾苦变成了一场腥風血雨
那条江一夜之间淹没了剑戟
楚风跌跌撞撞地拾起浪花
拍湿了历史的眼眶
竹片上的楚辞开始广为流传
烽火台上的火长久燃烧
炼出了真理这种金子
龙舟.粽子.还有艾草
一夜之间,明白了士大夫的悲壮
汨罗江,千年的低吟
千年的吟唱
把端午这个难忘的日子
谱写成流传千古的神韵
《离骚》拍打着江水
《天问》铸就了五月五日
一颗伟大的民族之魂
铮铮铁骨,高傲的头颅
把汨罗江的江水演绎成千古绝唱
洗涤着历史那厚重的回声
龙舟齐发是在打捞屈原那不灭的忠魂
还是在吟唱那千古流传的神韵
那忘不了的《离骚》之舟
那魂牵梦绕的《天问》
在端午这天弹奏三千年的妙语琴音
在汨罗江流淌的韵律之中
屈原的名字和他的楚辞流传千古
折折叠叠成不朽的历史妙音
绕梁千日,不肯离去
五月的荷花洁白
清风摇曳楚辞落韵的悠然
我仿佛看见在端午这天
屈原大夫披头散发
在汨罗江纵身一跃
所有楚辞的音韵散落满江
您是真真正正的贵族
终生穷困,精神富有的贵族
可能会有人羡慕您与楚怀王当初的关系
也许有人不理解以您的才干怎会常常被小人暗算
以致长期过着流放生活
哪知道,您的抱负在九天
早已把地位、权力、财富、荣耀视为粪土
您勤于自修
也并不是说一定要成为天下的贵族,千秋万代的榜样
爱国爱民就够了
在鱼与熊掌的取舍上您实现了对生命永恒的`超越
您早已下定决心要与楚国共存亡
您虽头发散乱
面容枯槁
但您把汨罗江作为自己生命的归宿
起码江水一定是清清的
您选中的沉江石,即使不是玉石
也一定是纯净的
您知道吗
自从您投身汨罗江
汨罗江就与天河连接起来
里面住满了星斗
供后来人世世代代仰望
你的浪漫当世无人懂,
后世漫天赞。
你的爱国遭排挤,只因生不逢时。
后世悲伤你的遭遇。
你郁郁投江,
楚人端午祭。
屈原兮,
往事已成灰,
屈原兮,
浪漫有人赏,
屈原兮,
楚人生活美。
屈原兮,屈原兮,
是你吗?
在离骚中吟唱。
别唱了,
有亿万楚人为你唱。
歌颂屈原精选五首诗歌
1、《端午书怀吊屈原》
站在五月的起点
凝重的历史让人哽咽
悲愤的汨罗江畔
仿佛在诉说一位诗人的满腔忧怨
一曲《离骚》穿越时空两千年
正在愤怒地呐喊
忧国忧民 无悔无怨
大义凛然 气冲霄汉
奋力一跃 九州惜叹
为炎黄子孙树立了典范
一个不屈的灵魂血染江畔
感天动地神州惋
绿在博大天地间
清翠的荷叶包起一片
美好的心愿
祖祖辈辈把先贤怀念
碧青的苇叶裹满
一个古老的思念
年年岁岁把英烈纪念
一把油伞遮雨烟
雄黄酒烈怯风寒
一捆艾草避邪难
风靡华夏上千年
祈福安康倾祝愿
岁月悠悠 传说震憾
千古佳话 永存人间
沧水东流 气贯云天
海枯石烂 铭记屈原
2、《怀念那远去的灵魂-端午怀屈原》
时光匆匆
我仍在原地观望
象那位永恒的哲人一样
面对着昼夜奔腾不息的流水
站在岸边 喟叹
流过千年岁月,万里风沙
风卷起
他那飘逸的身影
风卷起
漫吟的诗句与渔父的歌声
他以独行者的脚步
横踏犬儒主义的眼帘
高蹈于江湖之水
千载之下
我赤足走在沙岸上
无从寻觅先贤的足迹
江水冲上来抺去我的脚印
仿佛我不曾走过
我的心灵向着夕阳飞舞
又向着水下沉潜
只为了怀念
那远去的.灵魂……
3、《屈原是个老师》
屈原是个老师
老师无处不在
不用总从三个里挑
中国人口十六亿
屈原是个死去的好人
好人年年都能活过来
就是活在人的心里了
4、《屈原》
是谁让他最后投进茫茫大江
才使得那一篇篇名作地久天长
《天问》到底问到了什么
多少个端午节过去了
却一直得不到满意的答案
诗人呀
你带着无尽遗憾绝尘而去
空留下那不朽的绝响在人世间回荡
那带看无尽力量的韵律
伴随着吆喝声倾注在一往无前的龙舟上
永不屈服的信念
已然随着诗人的离去广大发扬
5、《致屈原 》
作者:墨香水莲
屈原,他是很早,很早就死了
他接受了一场场命运的暴风雨
他经过洗礼,沐浴霄汉的光华
他的心田,丰富,新奇,神圣
那里,开满了瑰丽的思想之花
那花香飘向了广袤无垠的碧空
他呀,一种不朽乐歌的缔造者
他呀吐出的声音,悠扬,高远
现在,听吧,那是嘹亮的回音
从时间苍穹的深处传来的歌声
他,是走了,到了永恒的居处
他那光明的灵魂如同一颗明星
穿过天庭,在人间的上空发光
★ 屈原的诗歌
★ 《屈原》读后感
★ 屈原列传
★ 屈原郭沫若
★ 屈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