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站在哈达古榆下散文(共含3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齚齖”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站在哈达古榆下散文
常常看到清代有“发配宁古塔”这样“判决书”,却一直不知宁古塔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宁古塔在千里冰封的东北,咋一听地名很朴拙,很有几分诗意。想象中的宁古塔一定是一座老态龙钟的、有几只寒鸦在塔尖上咶噪、有几挂风钤在塔檐上叮当作响、孤独地在夕阳中伫立的历史遗存;一定像电影里的恐怖奇幻的古塔一样:几乎坍圮的塔身,风化皴裂的石缝,石缝中伸出的苦楝子虬枝和枯黄蕨叶在朔风中晃动;白昼有雀鸟喧闹,夜晚有蝙蝠出没....
丙申初春,千里冰封的东北牡丹江依然寒气袭人。因接受纪念在佳木斯勇拦战马抢救少年儿童而献身的刘英俊烈士牺牲50周年大型纪念活动策划任务,我从佳木斯来到了牡丹江(刘英俊烈士祖籍山东,出生在长春,入伍在牡丹江,牺牲在佳木斯,为纪念他壮烈牺牲50周年,中央军事频道和地方举行三地纪念活动),又在海林市文化局、体育局的邀请下来到了美丽的海林,这才走进了宁古塔这个印象中神秘而又肃杀的地方......然而,想象归想象,宁古塔并没有塔,名字是满语的音译,宁古汉语是六的意思,塔是个的意思。哈哈,有意思,原来这个宁古塔在汉语的中表示的,仅仅是一个叫做“六个”的地名而已呀。
如今的宁古塔,已经不见了过去的城池,留在我眼前的只有那一片颓废的废墟,还有这颗宁安哈达古榆。千年古榆,禀天地之灵气,承日月之精华,受阳光雨露之滋润,以大地长生之呵护,历尽沧桑,饱经风霜,阅人间之春色,观朝代之更迭,成了海浪河历史的写照和宁古塔流人文化的见证,也成了哈达人民的骄傲,因此被当地民众敬奉为能够赐福降安的神树。哈达古榆,那伸向天穹的的高高的`树干,和那系满用来祈福的红布条的长长的杈桠,向人们诉说着辽金以来的那些千百年来的流人故事和宁古塔独特的流人文化......
三百多年前,冰冷遥远的宁古塔是历代皇上流放谪官和异见人士的蛮荒之地。但是,尽管流放到常年冰封寸草不生的宁古塔,但是对于那些流放的官员和刑犯们来说,似乎已经是皇恩浩荡了,毕竟是福祸在天,生死有命,或许还有留得半条薄命的机会和战时启用立功堂皇的时刻。巍峨皇城,天威粛杀。丹墀石阶之下,当谪官们对着“流放宁古塔”圣旨三拜九叩谢恩之后,便迈开失落沉重的脚步,一步步向着人生终点走去。带着木枷、背负冤屈和耻辱,一路上脚镣铁链铮铮之声不绝于耳,经过数千里艰辛跋涉和苦楚,那些披头散发、形容枯槁的谪官们只有半数人活着走到北风呼号的茫茫雪原,去圈写他们最后的人生句号。[/b]
想想当年,流人给家人书信中所描述的宁古塔,是“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故有曾言曰,“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
哈达古榆,你在风雨里站立了一千多年,曾记得从你身旁经过了多少流人,又何曾想到过宁古塔能有今朝的繁茂景象?与其说是天地灵气滋养了你历经千年风霜雪雨而一点未减葱茏之气,倒不如说是你已经预知到了历史的长河,会给你浇灌出一个苦尽甘来的盛世繁华,你才这样顽强的活着,活着。
心里有梦,就会有春天;心里有梦,就会有温暖;心里有梦,就会有希望,心里有梦,再苦再难也不会倒下。这个豪迈的梦,你已经从辽金做倒了今天。
明天,已经不是梦......
站在高高的古屯上散文
登高视野远,探古幽思深;
残垣默无言,枯藤附墙生。
站在古屯残留的厚实的墙上,看着满布荆棘藤葛或杂草丛生的古屯,想想那悲风苦雨中的故事,不免令人心情沉重而酸楚。
熟悉猫洞历史的杨晶说他查过史料,同治五年,也就是1865年,因匪患严重,来格都村及附近的人家,组织起来修屯。屯成,自选青壮男子习武练兵而日夜护之。自此,虽匪患猖獗,民亦有所安。然因清地方政府“剿匪”需要,强行征调屯上民军参与“剿匪”,为此,惨不忍睹的故事由此发生。
时值深秋,正是土匪劫财掠物时机。一天下午,因屯上缺水,一中年妇女下山背水,被匪所害。匪帮剥下背水妇女衣服,用一人扮其背水上山,赚开山门,群拥而入,血洗蓑衣屯。能幸存者,就是死人堆里命大者。
也许有人会问,为哪样屯上的人不警惕?
可以设想,他们都是农民,没有通过训练,看到的是自己人的身影,就打开了山门。不曾想,土匪在满山的灌木丛掩护之下,从侧面穿插而应之,从而演绎出乡间历史少有的惨烈。
土匪为何会这样残忍?说起来,土匪多为掳掠财物而来,为何不留活口地血洗衣蓑衣屯?一是这些土匪吃了屯上民军的大亏,死伤了不少弟兄;第二可能是民军被征后,在“剿匪”中“战功卓著”,土匪怀恨在心,因此千方百计寻机加以报复。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因内部矛盾,内外勾结,传递民军被强征的机秘,壮了匪胆,从而使惨剧发生。
暮春的`风从旷野吹来,站在高高的古屯上,看着春天即将过去,还没多少绿意的枯藤枯草,以及刚冒出叶芽的荆棘灌木,心情无比的沉重。放眼四顾,青山处处春意浓。东南绵延十公里的山岭,作为猫洞乡的绿色产业,在这春风劲吹之下,绿得气势磅礴。北面的山谷,结籽的油菜墨绿一片。夕阳之下,山下的村寨显得静谧而温馨。而这蓑衣屯,在夕阳映照之下,却闪现出了一片血色的冰冷,凝结了令人惊悚的幻境。晚风中,那些冤魂,幻化成历史的鞭影,仿佛在告诫我们:中国已处在历史的最好时代,国泰民安的局面已基本实现。回望历史,我们应该懂得珍惜现在,心怀感恩!
站在年轮的韵脚下回望心情散文
20xx,又长了一岁。站在年轮的韵脚,我的黯然,我不敢去怀想什么,有时候糊里糊涂也是一种快乐。晨起晨落,西起西沉,记忆里描着的是粉色,对那些曾经经历的繁华或者平淡,都变成了一种必然,心理上是否些许的从容?坦然与看淡一切,拥有的是一颗更宽阔的心。
回望岁月,回望人生路,就像是一季花香,一季凋零;一路追逐,一路失望,一路风雨,一路沧桑。如今淡泊人生,习以为常。
或许,人生存在着一种无法诠释的命运。每一个年龄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经历,没法意料留给岁月什么样的故事,演绎人生的只是一步一步在走。
这一生我很怀念年少的时光,怀念那种小家碧玉的幸福感。每每想起,那是爸妈手中的宝,那是一种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生活,可以任性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每回邻居一听到音乐就知道我回家来了。可是,人生一步一个脚印,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终会步上人生的转折点,那些天真随着岁月远去,两点一线的生活变得忙忙碌碌,严肃且压抑。从有女儿起就胎教到启蒙辅导,加减乘除,日记,作文等,感觉对女儿的教育弄得紧张。女儿5周岁半上了一年级,等待她的是学习任务,自然的比同龄孩子少了玩的时间。其实,那时只想她把基础打好,年级高了就靠她自己学了。在那个过程中,发现我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启蒙作文的时候,对孩子要求是否过高?感觉她害怕我看她的作文,现在初三了还是不愿意我看到。以此,在我的.心里像是有一枚警钟时时在敲着警言,对人对事莫要只按自己的想法来心存寄望。现在对于孩子的未来我又觉得只要她努力了就好,能不能实现那是另外一回事。
些许,人字本就两个世界,在各自的世界里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需求。唯一能做的就是理解,自己认同的东西不要别人也跟你一样认同,更不可能的是你不要天真地幻想着去改变一个人。在爱的领域里,爱与被爱或错过也都曾是内心的收获,欠下的只有等来生还了。
站在年轮的韵脚下回望。多年前,那青春纯白的一颗心到今天早已染上了一层厚厚的灰色,流年清浅,一指残沙,似水年华,再回首,恍然如梦;掀起沧桑的面纱,这些年剩下的是伤痕。坐在风里,静静穿越记忆的那头,汇集着岁月的深厚,有的愿它留香岁月,温暖记忆;有的就让它往事如烟吧。
20xx,辞旧迎新,多想沾染新年的气氛,新年的喜庆,去采撷一朵向日葵的灿烂,快乐每一天,能握着小草的坚强走过人生的黑暗。我知道我的人生很失败,奇迹是一种奢望,我知道我的命运上苍已注定。罢了,把一切交给信仰之神———耶稣。不管20xx年等待自己的是什么,岁月增进了一年,人从心理上又多了一份成熟,理应经得起潮起潮落,幸与不幸。
站在年轮的韵脚下,回望的是岁月,展望的是新的一年。有的人含春的憧憬,有的人走向夏的成熟,有的人走向秋的夕阳,有的人走向冬的苍老。人生犹如四季。
★ 站在原地想你散文
★ 漂流古龙山散文
★ 苍坡古村散文
★ 古村流坑游记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