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踏遍月湖的情感散文(共含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awrenc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踏遍月湖的情感散文
第一次来宁波是在夜半。那时正值春天,出了火车站,毛毛雨打在脸上,有些丝丝的凉意,但是并不寒冷。车站广场地面的瓷砖被雨水洗刷得干干净净,白的如洗,绿的似翠,红的若朱,点缀其间的树也翠绿的在雨中静立,偶尔随轻轻吹来的风舞动一下,整个城市在雨中显得尤为干净。
跟随着前来接我的老乡和弟弟去他们的住所,需要经过一个湖。湖边林立着各种树,环湖的垂柳直抵湖面,柔柔地扫过湖水,湖水倒映着远处灯光通明的酒店和旅馆,在阵阵微波下轻轻的荡漾,湖边的景物在这灯光的映衬下有些黑暗而模糊,整个湖有些像浓墨重彩的山水画,但是比山水画多了几分灵动和生机。
弟弟告诉我,这就是月湖——宁波最大最美的湖。这是我第一次来江南,便遇见了如此洁净秀美的江南;这是我第一次亲历宁波,便喜欢上了这城市,喜欢上了这城市的湖。
毕业后几经辗转来到宁波工作,终于有机会可以与月湖亲密接触了,这是我梦寐很久的事情,但是一直没有时间。后来在宁波呆的时间久了,工作换了几个,从按年上班换成了按周上班,才得以有时间去欣赏那盼望良久的月湖。
依然是如春的`季节,草长莺飞,月湖静静地卧在这繁忙的城市中间,与这城市相映相偕,动静相宜,湖水并不流动但很清澈,她在静静地点缀这温暖的春,却又在静静的享受这曼妙的春色。堤边各种花争奇斗妍,如灌木似的绿树上面满满地布上了黄色小花,是那样的惹眼,仿佛水洗一般;梨树没有一片叶子,只有那盛开的梨花,白的可爱,挤在一起宛如轻盈欲飞的白蝴蝶;不远处一片绯红,走近看是怒放的海棠花,满树的红仿若西天绚烂的晚霞,还有紫的花,粉的花,大概都不甘于在这春天中寂寞,争相地展示自己的风姿,不时有鸟儿从湖面上掠过,伴着鸣声飞向近岸的树丛和竹林。
堤边杨柳拂岸,和煦的阳光穿过海棠花丛,穿过梨花阵,穿过修长的柳条,留下稀疏的光影,暖暖地照着这湖。远处湖边的的垂钓人端坐在那,手执长杆悠闲地等待着上钩的鱼儿,而相拥相携的情侣爱意浓浓地漫步在花树间,累了就顺势坐在湖边的木椅上,静静地浏览这春色,或者两眼对望,然后微微一笑,眼里盛满了爱意。
好茶的人或坐在湖边的茶亭,或停驻在茶文化博物馆的茶馆,开水浸过蜷缩的茶叶,茶未上但浓香已满壶,斟上一杯,缓缓地呷上一口,让茶香在口中慢慢地回味。喝茶是一定不能急的,所以在品茶的同时看湖中悠悠荡来的船儿,有情侣的浪漫呢喃,有朋友的激情呼唤,也有一家人的欢声笑语,数条船在水中荡来荡去,激起微微的涟漪向四处扩散。
柳汀街从湖的正中穿过,旁边有一座寺院,往来的香客络绎不绝,远远的就散发出浓浓的香火味,游人们大多会进去拜祭一下菩萨,点上一柱香,把美好的祝愿和晦运都留在这里,就带走一个洁净的灵魂和美好的心情,或许就是游人此行的意义。
月湖,又名西湖,开凿于唐贞观年间,宋元年间建成月湖十洲。南宋绍兴年间,广筑亭台楼阁,遍植四时花树,形成月湖上十洲胜景。宋元以来,月湖成为浙东学术中心,也是文人墨客憩息荟萃之地,贺知章、王安石、史浩和杨简等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风流印迹,站在树阴下,我仿佛看见他们手捧长卷在林边孜孜地品读经书。
不必说湖东的竹屿、月岛和菊花洲,也不必说湖中的花屿、竹洲、柳汀和芳草洲,单是湖西的烟屿、雪汀和芙蓉洲足够你留连一番。从此就更加喜欢上了这月湖,每年都会来这里欣赏她美妙无比的身影,几年来踏遍了月湖。
春天,和妻徜徉在花树间,不说一句话,静静地欣赏那万紫千红的春色,偶尔坐下来小憩,看湖中荡来的舟儿,桥上飘过的伊人和相搀走过的老夫妻,老人缓慢而有些佝偻的身影相搀相扶是那样地恩爱,或许那就是我们老的样子。稀疏的树丛中和曲折的游步路边总能看见拍婚纱照的情侣,准新娘们身着白色的婚纱静卧在花丛中格外地美丽,如水的眸子里写满了幸福。这月湖成就了多少对情侣,又演绎了多少人间佳话!
夏天,携妻坐在月湖浓郁的树下,把那炙热而有些疯狂的阳光抛在一边,看湖中油翠的荷叶和或粉红或浅白的荷花,他们静静地立着,显得有些懒洋洋,只在轻风拂过时才不情愿地动一下。坐得累了,两个人就并排躺在草地上,看一碧如洗的蓝天和葱笼的树叶,偶尔闭上双眼,就这么躺着等待那不时吹来的凉风。
秋天,立在岸边看湖中的残荷,“荷尽已无擎雨盖”,零星的荷叶已经凋残的遮不住那枯黄满刺的茎,满眼的萧索,但那却是另样的美。如果画工看见,那一定是他笔下的残荷写意图,只是要用淡彩浅墨才行。堤边一样的游人依次走过,缓缓的闲庭信步,多了几分兴致也多了几分悠闲,大概是游人们都喜欢这别样的秋吧。
冬天,这里没有雪,月湖依然有绿树红花,但是荷叶已经完全凋零,只见一汪湖水,游人少了起来,月湖在这个时间或许是最安静的,漫步其间有一种心灵的回归感,一切繁躁的东西在这幽静中都没有了踪影,这又是她的另一种美。她在这暖阳普照的冬天里正在孕育着来年的绚丽。
我喜欢这月湖,我喜欢这月湖的四季。
踏遍青山游记散文
(一)雨游王屋山
常说八月秋高,今日天公不作美,不过倒给我们的王屋山之旅蒙上了一层格外的“悄怆幽邃”之感,吧友们依然不避阴雨之嫌,热情探寻洞天之首,造访天坛极顶,去感受远古传说,领悟道教文化的真髓……
初秋的季节,微风细雨的早晨,我们又一次来到了这个传说中的地方,雾霭霭的王屋山笼罩着神秘的色彩,还未靠近,便感觉到它迎面而来的幽凉,我们坐上缆车顺着索道缓缓而升,刚开始的雾不是很浓,远远看去,郁郁葱葱的树林,高低起伏的山脉在点点小雨的滋润下显得娇媚而动人,再往上,渐渐模糊了双眼,云雾缭绕,烟雨蒙蒙,脚下的山已不似之前那么清晰可见,墨绿的树木也隐隐约约,可比先前更加婀娜而多姿,山间特有的淳美让人陶醉,不知不觉飘然而上,整个山脉已全然掩没在浓烈的云雾之中,一望无际,此时,秋的气息早已远去,忘却了孤独和苍凉,远离了人世的喧哗和纷扰……我常常想,天上的神仙大致如此吧,置身于云中,仿佛在天际,当真是飘飘然羽化成仙了。
快到山顶了,这诗意的陶醉还未结束,优美的旋律带着国画般的韵味,让我禁不住回头看,只是什么也看不见,依然在云中……过了三重山峦,还真有点意犹未尽。
从缆车的小铁门跨到地面的那一刻,脚麻簌簌,人晕沉沉。呵呵,梦醒了,终于感觉真实了,王屋山的缆车一定让你不虚此行,真的不一般,梦境一样的虚幻飘渺……
下了缆车,沿着石阶向着天坛极顶登去,一路的小景致也还是别有情趣,偶尔一棵树,奇形怪状镶在悬崖边,看不见悬崖有多深,只知道这棵树很倔强,多少年来,它倾听着大山的寂寞、森林的歌唱。它孤独的心灵跌落进深谷里,不见了踪迹……淅淅沥沥的小雨还在下,此时的雨让我想起了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别有一番滋味。
尽管没有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瀑布,没有看到巍峨蔓延,也没有看到悬崖峭壁,没有看到阳光下金色映照的山脉,但仅仅这蒙蒙的影影绰绰的山头,幽幽的迷迷茫茫的景观,就足以让人无法自拔。
这样的景致让我想起了愚公移山,如今的我们是来观光的,自然不懂得当时的愚公有多么伟大和高尚,也不懂得昔日的愚公有多么无奈和艰辛。在神奇传说的愚公眼里,这王屋山究竟还是艰难险阻,阻挡着他们生活的希望,他才异想天开,率领族人搬走这庞然大物,他是可敬的;留下永垂不朽的'千古神话,他是可爱的,撒下亘古不变大爱无私……
拥有着美丽的传说,蕴藏着着丰富的内涵,王屋山以它特有的气质矗立在中原之上,以它特有的景色吸引着八方来客,无论阳光明媚,还是雨雾潇潇,它总能让你感受到它独特又深沉的一面,来吧!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感受王屋山的魅力吧!
(二)骑行黄姑曼
前两天,垣曲自行车协会和美利达单车俱乐部联合组织车友本周六骑行历山皇姑曼,我暗暗期待,心里自有一番说不出的清爽惬意。每天辗转在喧嚣的红尘中,忙碌得几乎忘记了生活中还有随心所欲这个词。早就想抛开繁琐的工作,世俗的纠缠,回归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一份平静与祥和,让心灵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有人说:很多时候,成功的道路就在于多坚持一分钟,这一分钟不放弃,下一分钟就会有希望,当你下定决心准备出发时,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那么,车友们,出发吧!
缕缕白云,犹如被撕碎的棉絮漂浮在淡蓝的天空中,随风开始了一天的旅程。太阳还来不及睁开惺忪的睡眼,垣曲骑行协会的车友们就整装出发,随白云一起旅行,去体味“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妙境。
这次骑行,全程将近一百五十公里,清一色的盘山公路,对于我们大多参加骑行的车友们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一路上风景很好,流水潺潺,绿意盎然,沿途穿越数不清的乡村居舍,领略转瞬而去的田地山野,一切都仿若返璞归真。车在路上,我们在车上,骑行在这片广阔的天地之间,贪婪地享受着清风的沐浴,醉心于大自然的怀抱中,真不想再陷入那座忙碌喧嚣的城市,就愿意一直这样骑行下去,静静地享受这份难得的只属于自己的情怀,感觉活着是那么诱人,生活终究还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一路辛苦一路汗水,一路笑来一路歌。每经过一处村庄,路上的行人,路边闲聊的人群,都会好奇地打量着我们,目光跟随我们走很远很远。我们欣赏沿途的风景,最后我们也成了别人眼里一道不错的风景。
从县城出发到谭家一路还好,太阳似乎不曾睡醒的样子,若有若无,不怎么热。到了八九点钟的时候,太阳忽然活跃起来,将它全部的光辉无私地洒向大地,让我们结结实实地享受到一场免费的日光浴。几十公里的路程,盘旋而上,再加上阳光的炙烤,真是苦不堪言。但是骑行的车友们不叫苦,不喊累,依然欢声笑语。看着他们坚韧不拔,朝着目标一个个勇往直前的身影,我不由地心生敬佩之情,连带对自己都佩服得不行,真不敢相信我们一行十三人竟然骑着自行车在炎热的夏日进行了一次完美的历山之行。既然如此,生活中还有什么能难得倒我们,还有什么是我们不能战胜的呢?如果下次骑行协会还组织这种挑战极限的骑行,我相信,车友们一定还会继续参加的。骑行,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健康的身体,最重要的是勇气和力量,自信和快乐。这是一种无畏的骑行精神,也是骑行最大的魅力。
骑行的乐趣,不在于沿途的风景,而在于你确定了一个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前行,与车同节奏共呼吸,一起融入自然和生命,挑战速度和激情,激发自己身体和意志的潜能,经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炼,最后把目标征服在脚下,得到挑战自我后的充实与愉悦。生活也是如此,有目标就要不断前行,只有不断前行才会有希望,不管前路是荆棘还是坦途,要想到达目的地最重要的其实就是战胜自己。
一次骑行,就是一场人生。
云月湖散文
印记里,那是一条映着光的带子,横在晨光下,它叫云月湖。
那湖是一池秋碧水,给人满眼的水光迷离。
仿佛还未睡醒,如烟的雾还在湖上缭绕着,湖水象盖着一条轻柔的薄纱娉娉漾动,显出一种朦胧之美。湖岸边,几根竹枝斜伸,在晨风中簌簌摇着,片片半绿的叶子都透着阳光,似有无数思绪的光环在轻轻晃着,水里的倒影,颤颤巍巍,在柔柔的涟漪上欢快地跳跃。
当雾袅袅散尽,云月湖鳞波若弦,晶亮的水面连着天,近些还浓淡分明,远处,水和天连朦胧在一起,隐约只见一条相交的痕迹。风,夹带着几分湿润,掠过湖面,低吟着云月湖流光的温柔。馨爽的水气带着清凉的秋味,缓缓腾升,直透进人心睥。这湖,极不轻易听见水声,而微微起伏的波澜,宛若忽明忽暗的旧日情景,荡过来荡过去的,令人念想的往事,也是这么恍恍惚惚。一时间人的思想被牵扯得很远很远,仿佛与身边的世界隔离开了,显得晶莹剔透,没有一丝尘染。
湖的深处,忽地漾过一长串的鸟鸣,那么清脆而分明。循声寻去,不见鸟的影子。唉,不知是哪只小鸟在唱着歌,象是在独自徘徊的样子,因着这歌带着一点哀婉。是不是找不到同行的伙伴了。清澈的湖里,有小鱼群在遨游,自由自在,与那鸟鸣相比,少了一点愁绪,多了一点快乐。就连那半睡的小草,此时舒展着的也是一种静谧安详的美,与小鱼儿拨动水澜的声音悄然融汇成一种特别的韵律,让人的心情也若即若离,情愫缠绵。
很早我便起床了。顺着弯弯曲曲的石板小径,踩着一路的细碎晨光,我轻轻挪动脚步,生怕踩落了在花叶上缱卷的露珠。湖边,是风格别致的别墅群。想那别墅里的人们,还枕着那一湖水在梦里缠绵吧?
远处的湖边,有三三两两的游人开始在湖旁垂钓。被现代都市的风熏久了的人们,暂时卸下了工作负担,收拾起紧张的心情,让思绪插上了自由的翅膀,在这湖光山色中尽情翱翔了。湖心,一座小山静静地伏卧着,象是健壮的男子汉守护着他美丽的新娘,风里雨里,日落日出,忠实地履行着它们的爱情之约。亦云男人是山女人如水,山与水的厮守持的是那份永恒,直至水枯了,石烂了,这爱情之约才算终止。此时我看的这山,这水,它们的相守会终止吗?我想不会。
静坐在湖岸边的我,似乎不是出来咋到的度假之人,却象是与这湖早已相识,今日只是在此邂逅。我沉浸在一片遐想中,不愿意让一点点不安分的`声响,敲破这一份美丽和飘渺。
对云月湖的印记,一直是挥之不散的美好。
多年前到云月湖后记录下的这段日志,不知为什么感觉特别好,或许,那原本就是一段很美的经历,所以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象。
环岛西线高速通车前,去海口的路上,必定经过云月湖。高速路建成通车后,云月湖便再也没映入过我的眼帘,直到不久前的一次。
那次因要事必须绕那条国道走,于是再次经过云月湖。云月湖,那三个刚劲而又柔韧的字,如同那个好看的围墙里面的湖。透过车窗,我看到湖边依然是那片别墅群,远远地能看见湖水在阳光下泛着光。我的心事像是从灵魂深处冒出来似的,我想抑制住,却无法做到。
我没有理由让记忆安静的近乎冷漠,我有什么理由让曾经的过往冷漠?云月湖,你还好吗?我还记得湖中心那座山,不知道它守候着的新娘,如今是否依然美丽?湖里的水草,一定还缠绵着那时候湖边的细语声。
车子驶过很远,我还在回望,直到完全看不见那湖,那让人的记忆温柔缠绵的湖。
原来只是因为不想触碰那曾经的记忆,所以我才不再去看那湖。明明知道那一湖碧波荡漾起的涟漪里,一层一层的便是一碰便疼痛的那份情缘。
这情缘,无需让谁知道,让谁明了,我宁愿它如那湖,深情而安静。
深情而安静,一直到地老天荒。
情感散文:月印
又是一个皓月当空之夜,寂静的夜空没有繁星点缀,唯有一弯缺月悬挂,散发清冷干净的光泽。一路走到现在不曾回眸过,总以为独行者的轨迹只会留下一行脚印,今夜,蓦然发现,我的轨迹不是孤行,还有月的印记。
如果说童年是充满童话与幻想的,那么我的童话是从望月开始。还记得,每一个星辰密布的月夜,外婆总会摇着她那把半旧的芭蕉扇,温暖的手抚摸着我的头,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一遍又一遍,我却百听不厌,因为我真的看到那只玉兔依傍一棵树的身影。在那些出神凝望的片段里,月的美丽开始化作我心头的印记,随着岁月的推移,愈加清晰深刻。
真正体会到月的美,是从中学开始。童年的月在幼稚的幻想里仅仅是个纯粹的童话,不着其他色彩。而中学起,月在我眼里,转而成为我的精神寄托,我的灵魂栖居之地。
中学的日子机械地简单重复,重复又堆砌,堆砌成无尽的乏味与疲惫。没有蓝天,没有绿树,有的是数字,有的是字母。无奈,一扇扇窗户虚拟了蓝天,两块写字板代替了草坪。冲刺高考,每天吞食海量的习题,脑袋也似进了水般膨胀,单纯的快乐摔成一地的.浮躁,无处寻觅。然而,在夜晚踏出教室的一刻,总习惯仰头寻找,寻找夜幕上是否还悬挂一轮明月。时常望见朦胧的月亮,那青黑色的云纱丝带状地系在月的四周,夜风袭来,云纱在飘,月亦在移。散发着一清澈的种空濛的意味。时常沐浴如水的月色,那碧玉起清澈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皎洁的清辉落在我身上,渗入我心田。我微笑着面对着月,简单的嘴角上扬动作却投入了我所有的情感,因为那一刻,整颗心是平静的,平静地让我感受不到疲惫,平静地使我脱离躯壳只剩灵魂。于是,我喜欢的不仅仅是月的皎洁,不仅仅是它幽绝的氛围,更多的是一种淡然平和的心境了。
而今,置身异地求学,离了故乡的人,别了故乡的物,却未曾离别故乡的月。人间本来就一轮月,却多的是观月的心情。依旧清晰地记得开学的第一夜。第一次,独自一人客居他乡,独自一人守着整间宿舍。窗外,月光如水,投进窗帘,铺在的地上,却冷若寒霜。当初令人陶醉的静谧在那个晚上凋落成凄清的孤寂。所有逝去的人事一点点地流淌进心房,绵延不绝,最后涌出大滴大滴的泪珠。睹物思人,望月思乡,有关月的记忆总是伴随着月的出现而跃然眼前。
经常有这么些夜晚,独自一人,漫步校园。或是踏步在荷池水边,观月影沉璧;或是徘徊于曲径林间,听虫语蛙鸣。一对对恋人牵手走过,而我始终孑然一身,一身孑然。
也许会有人问:“你不孤独吗,不寂寞吗?”我会淡淡地回答他:“不,我有月亮陪伴。”
月是独行者最美丽的伴侣,独行者是月最忠诚的信徒。我在洒满月光的成长道路上渐行渐远,无意地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我无意,月亦无心。
今晚站在阳台上,月光泼满了整个校园,暂且掬一捧,请秋风把它送给远方……
游福地湖情感散文
福地湖位于宜君县东15公里,距黄帝陵20公里。乃福祥之地,地势洼然,冲,水盈。
湖中有岛,断崖间存北魏石窟造像。正中为“阿弥陀佛,观音,大势至菩萨”三圣像。左壁中央大龛雕太上老君像,側旁有七尊奏箜篌,筝,琵琶,萧长笛,腰鼓,长鼓等乐器伎乐飞天像。此乃佛,道“双教窟”.
其水源于上游“哭泉”.相传!秦人有女曰孟姜,北上寻夫未果,予哭倒长城八百里得夫骨,反途数月到此,干渴无助,嚎哭!感上苍,乌云起,地崩裂,甘泉涌。哭泉遂得其名。后世有感惊世一哭立碑记之。
湖中。欧鸟飞翔,游龙潜底,山中带水,水中含山,长烟浩淼或水天一色。飞驰其中其乐融融!岸芷荷塘碧叶连天,枫林幽静,渔翁垂钓,避暑休憩,山野佳肴尽有。此乃养生福地!
此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分明。极目远眺!林染五色,漫山涂彩,绚丽如画。博大深远,使人遐想无限!福地湖,我和你有个约定待明年野菊花盛开,秋意浓时如期与你分享这美景!
醉月湖优美散文
月湖似乎一直睡着,直到十年前月湖东岸建设时,她好像才逐渐苏醒。
当时,在湖的北端平桥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郡酒务遗址。我去观看时,正好出土了许多韩瓶,据说这些瓶子里盛着宋代的贡酒,名唤“双鱼”、“甘如蜜”。我方知月湖原来不是睡着,而是醉着。
月湖这一醉是从宋代开始的。史料记载,月湖上有船筵,始于北宋,鼎盛于南宋。当时十洲之上世家宅第林立,书楼讲舍散布,庙堂寺院分置,园林泉石独幽,湖色韵味胜赏,月湖显然成为了士大夫的后乐园。史氏家族的府第就赐在月湖洲屿。丞相史浩功成退隐、史弥远运筹帷幄皆在湖上,士大夫与文人骚客时常会聚、访学、从游、幕客于此。那种灯红酒绿的酬唱就发生在湖上的画舫里。从掌灯时分起船筵开宴,众人觞咏赋诗,附和乐事。酒醉时,众人仰叹明月,低吟漾影。不胜酒力的士大夫被凉意的夜风推入湖中,去相会水中坐宫的嫦娥,整个南宋也就醉了。
从小在月湖边上长大,记忆中,宁波老百姓自娱自乐唱戏曲的地方主要有两处,一是中山公园,另一处便在月湖边上,至今如此。那悠扬的曲声,有时欢快,有时凄婉,弥漫在湖面上,听得人有些陶醉。喜好垂钓的人总喜欢靠近那热闹处,边听边垂钓,少了寂寞。听他们打趣说,湖中的鱼都是宋朝那些喝醉酒栽倒在湖中的文人骚客变的,所以喜欢听曲。
明州人原本不讲究吃,菜肴烹调很是简单,或清蒸或水煮,营养科学又环保。自打湖上有船筵后,临安宫廷里边的`焙、烧、熏、焗、炝、炖等各种烹调手法都搬用到船筵上,其中“醉”也是一种手法,如醉虾、醉蟹、醉螺……后来,这些烹调方法又传到月湖百姓人家,所以,明州菜肴也开始高贵了,形成了自己的菜系。那垂钓的人告诉我,月湖里的鱼品尝起来,仿佛真有一股酒味,想必有些鱼是从船筵中逃生的,想必是郡酒务废弃时,贡酒泼入湖中,醉了鱼。
垂钓人送给我两尾钓起的鱼,带回家烧煮后品尝,味道挺鲜,但感觉不到酒味,恍然感悟:月湖真的醒了。
银装素裹金月湖散文
晨起,见外面飘飘扬扬地飞起了雪花,我倚着玻璃窗,眺望远处的金月湖,云雾缭绕、亭台楼阁在烟波浩渺中时隐时现,仿佛如那海市蜃楼般虚幻缥缈。于是我禁不住这美丽景色的诱惑,马上赶往金月湖。
迎着飞舞的雪花,踩着莹莹白雪,猎猎朔风迎面吹过,夹杂着清新的冰雪气息,使人精神倍增,加快步履,霎那间便赶到金月湖畔。此时的金月湖已经覆盖上一层茫茫白雪,在升腾的雾气笼罩下,白得醇厚、松软、望不到边际。岸边的景观树经过了秋的谢幕后,重又穿银戴玉般装饰起来,在飞雪扬花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她身旁静静守候着的一条长长木质栈道上,在园区工作人员及时地清扫去上面的积雪后,上空朦胧的云雾又赶紧托那风儿为她撒上薄薄的一层雪花,那雪花轻盈、薄得透着下面栈道的本色,如同在栈道上铺着一条长长的轻纱,使你走在上面也只能轻轻的,唯恐把它踏破。
路旁的灌木、冬眠了的草本植物,雾气在它们上面凝结,雪花在它上面飘落,形成了一缕缕、一朵朵晶莹剔透的银花,观得此景不由得我想起了那“玉树琼花满目春”的诗句,然而那梅花、那玉兰,就算那满树的梨花与它比起来,也缺少了它的玲珑小巧和它的银光闪烁。
抬头间,一丛由无数颗老榆组成的硕大树丛从湖中的冰雪里拔地而起,在满湖以白色为基底的映衬下,那虬枝盘亘,疏密有度地排列着,傲然矗立在那里,煞是好看。朋友注视片刻说:“看,像不像一幅水墨丹青。”大家立刻应着:“像,像极了。”大家被它的风姿与气韵所吸引,纷纷走下堤岸,踩着绵绵积雪走向它的身旁。此时你又不得不佩服它旺盛的生命力了,在这个硕大的湖面上,它只凭借着脚下的那一捧土便能深深地植根于湖底,把巨大的树冠张扬于湖面之上,你也不得不佩服组成它的每一株个体,他们的紧紧相拥才有了这风吹不倒,水冲不垮,才有了这凌风傲雪的猎猎风姿。
在感慨中我们继续奔赴于湖中心的'玉兔岛,虽不见玉兔,但满地的琼花就已使人着迷了,秋末枯萎的花朵,凋零的枝叶被这霜雪重新雕琢,在那花瓣和枝叶上凝结上了一层冰晶,成了那冰雕玉琢的琼花玉叶,凌寒闪耀。
环绕在这玉兔岛四周的茫茫白雪,白得无暇,大家忍不住地用手轻轻掬起一捧捧,在空中慢慢的飘洒,于是这雪便在微风的吹拂下,如那银屑般随风飘落,偶有那从云层的缝隙中射出的一缕阳光照射在上面,便晶莹闪烁,五彩缤纷,大家便在银光闪闪中尽兴的挥洒,沐浴在这白雪纷飞的金月湖中,嬉笑玩耍中踩着脚下咯吱作响的积雪,我们继续循着湖中的风景寻觅着。
如果说秋天芦苇荡里迎风飘举的芦花是一种优柔之美的话,那这冬日的芦花便有一种玉朔人间、冰雕旷野的风骨,更具一种迷人的魅力,朔风过后,芦花轻颤,雪沫飞溅,银光闪闪,你无不为这美景惊叹,你也无不惊叹于这金月湖一步一景,景景醉人。
我们环湖一周,目睹着美丽的景色,感叹着自然造物的神奇,也感受着家乡的日益变化与繁荣,更为有金月湖这样一道靓丽的风景而感到自豪与骄傲。
初夏游月湖散文
落花时节草青青,寂寞湖桥水面横。应解花开唯一季,更怜娇艳醉芳馨。
因原作韵律有误,编辑在不改变作者原意的前提下作了一些修改。如果作者不希望编辑改动作品,请在发文章时加注说明。
回味童年——读《城南旧事》有感
童年是美好的,如同一朵美丽芬芳的花朵。我们增长一岁,花斑就掉落一瓣。花瓣落完了,我们的童年也就结束了。到那时,我们就会怀念那美好的童年,细细回味着那时的酸、甜、苦、辣。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一部“怀乡”作品,书中的一个个故事都表现了作者怀念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成功的运用了儿童的视角进行故事叙述——借主人公英子的眼睛,描绘了一幅北京的风景人情画卷。同时,也表达出作者本人对人生和生命体验的多重感受。故事里,作者将英子眼中北京南城的风光融入到字里行间,在展现真实热闹的市民生活之余,架设了一个明晰的时空背景,呈现着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道尽了人世间复杂的情感和真实的人性。
书中的一个个故事,一句句言语都深深感染着我:《惠安馆》中,小英子并没有因为秀贞的“疯”而感到畏惧,并和秀贞成为了朋友,还想尽办法,让好朋友妞儿和秀贞母女相认。她的'善良、淳朴,富有同情心的本质,都已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我们看海去》中,小英子蹲在草丛中与小偷的约定,又展现了英子的质朴、年幼时分不清好与坏的童真;《兰姨娘》中,聪明机智的英子做了一回月下老人,为兰姨娘和德先叔牵线搭桥,给她们带来许多快乐;《驴打滚儿》中,宋妈失去孩子但顽强不屈的精神,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中,英子的爸爸因得了重病去世了,小英子也就从此告别了童年,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童年如一条溪流,川流不息,一去不复返,思绪却如潮水般涌出。英子的童年是美好的、愉快的,所以她才对童年生活如此留恋,回味无穷。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城南旧事》,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
★ 情感散文
★ 月湖“写生”作文
★ 月湖访友作文
★ 心湖散文
★ 宁波月湖公园作文
★ 游月湖公园作文
★ 青春情感散文
★ 摆渡情感散文
★ 一米阳光情感散文
★ 南湖情感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