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方案(共含8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尺木”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沈阳市煤气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方案,方案分两期实施,一期主要完成煤气地理数据库的建立,单机版煤气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二期完成网络工程的建立。
一、前言
沈阳市的燃气事业始建于1923年,是国内最早生产和使用燃气的城市之一,现拥有地下燃气管网2156公里,燃气居民用户80万户,工业用户3000多户。随着沈阳市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市的燃气管道用户及管网规模在不断扩大,手工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合理规划、科学管理、安全供气、优质服务”的要求,因此,寻求一种高科技、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当务之急,我公司经多方面调研分析,认为建立地下燃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是解决问题的捷径,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燃气管网的动态管理,以便为城市燃气规划、管网管理、燃气事故预防及突发事故的处理等迅速、准确地提供管网的相关数据。
该系统是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建立在强大的网络系统平台上,支持大型数据库系统。在这个网络信息系统平台上,可以实现燃气管网的规划设计、输配管理、图档管理、抢修辅助决策、燃气用户管理及综合查询、统计等功能,各管网相关部门可以实现在各自部门同时查阅管网信息,以提高管网信息利用的效率。该系统建设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主要完成数据的采集、管理、更新、查询、分析等主要功能,二期主要完成系统网络工程的建设。
二、技术路线
煤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的好坏不仅影响系统自身的应用情况,也将对整个沈阳市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推广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在设计和建设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规范化原则
城市建设地理信息系统须严格遵循国家、辽宁省及沈阳市有关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法规。数据的分类编码应该严格遵循现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根据辽宁省和沈阳市的地方特色,制订适合于本系统的分类编码方案。
先进性原则
系统的功能设计应该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在考虑性能价格比的同时必须着重考虑系统的先进性。在软硬件平台的选用上考察国内外最新技术,同时也应考虑系统的通用性及各部门现有的软硬件平台及应用水平,便于该项目的成果尽早产生效益。本系统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采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的美国ESRI(Environmental Source Research lnstitute)的Arclnf08,使系统立足于高起点,为煤气系统的开发及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完备性原则
系统的数据结构和功能体系应能充分满足用户提出的合理需求。
适用性原则
系统应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易于使用,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全面考虑各种特殊情况,使系统具有通用性。
示范性原则
沈阳市煤气地理信息系统是辽宁省第一家专业管网系统,该系统的建立为沈阳市其它管网系统的建立积累技术经验,同时也可以为其它兄弟城市建立管网系统提供宝贵的技术支持。
可扩充性原则
系统的要素、编码、功能和数据库结构都必须易于扩充,以满足系统进一步的发展和沈阳市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
三、系统一期工程
目前,沈阳市煤气总公司的管网资料主要以纸质的`500图、台帐、竣工档案等形式存储,无任何数字化管网信息,因此系统一期的一项主要工作是建立管网地理数据库,此项工作主要由属性录入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来完成。
l、煤气属性数据录入子系统
说明:在系统建立初期,为了方便用户属性的录入,用VB和Access相结合开发了属性数据录入子系统,它主要应用于系统建立初期属性数据的大量录入,系统建立以后,不再使用此系统。
录入:通过拷贝、提供可选项等方式,提高属性数据录入的效率,录入过程中可以实现记录的全屏幕编辑,如:删除、修改、存盘等操作。
查询:通过28种查询方式,查询到满足用户条件的记录。
修改:高级用户可以实现属性数据的批量更新、恢复。
报表:可以实现条件报表,动态报表
2、煤气数据管理子系统
说明:在系统建立初期,为了实现数字化各工序的管理,图形和属性数据的挂接,图幅的拼接,错误的检查等工作,用VB和Maplnfo相结合开发了数据管理子系统,它主要应用于系统建立初期。
管点分类:在拼接完成的1:5000区块上,完成调压站、抽水缸、节点、罐站、阀门井的分离
属性挂接:在拼接完成的1:5000区块分类表上,实施点属性的挂接,全市拼接完成之后,完成点属性向线属性的抽取。
查错:查出各种图面错误(符号用错、线端点无点符号、点符号不在线上、重复点、悬挂点、重复线、点号重复、点号为空)
拼图:完成1:5000范围内的拼图,全市的拼图・转换:利用Maplnfo的转换工具,将数据转换成 Arclnfo的E00格式或CAD格式。
打印输出:查询结果报表,总表报表、标准图幅打印
3、煤气地理信息系统
说明:在ARC/INF08环境下,以VB6.0作为系统二次开发语言,实现煤气管网的专业化管理。
查询:快速查询、组合查询、关联查询、空间查询。
统计:快速统计、组合统计、关联统计、空间统计。
专题图:以字段为依据、生成各种专题地图。
标注:根据标注参数设置,完成自动标注、扯旗标注。
分析:垂距分析、爆管分析、横剖面分析、纵剖面分析、两点连通分析开关测试、预警分析、水力计算、动态监控口
图形管理:开始编辑、拴点上图、捕捉设置、停止编辑、图幅打印、沿道路打印。
属性管理:单记录属性管理、多记录属性管理、更新维护次数、报表打印。
动态报表:查询、统计、分析结果的动态报表。
图纸输出:标准图纸的黑白打印、彩色打印、任意打印、沿道路打印。
数据转换:与Maplnfo或AutoCAD之间的双向转换。
4、动态监控子系统
利用煤气总公司已建成的动态监控系统采集的数据(存储在SQL SERVER数据库中),实现监测点数据在电子地图上的动态显示。
四、系统二期网络工程
煤气二期网络系统是在煤气一期工程系统(单机版)的基础上扩充了网络功能。二期工程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发挥煤气数据资源的价值,煤气数据资源是煤气公司宝贵财富,是近,百年来,几代煤气人辛勤劳动的结晶,
它的数字化、错误的纠正更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网络的建设可以使煤气总公司这一宝贵的财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二期网络工程的建设与施,使各管网相关的部门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管网信息,为管网的设计、运行、维护、更新、管理提供高效、准确、及时的管网信息,加强管网科学化、自动化管理,为沈阳煤气事业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造福子孙后代。系统二期网络工程的建设,使得煤气公司的管网系统采用了客户朋艮务器(C/S)方式,成为了真正的企业级的地理信息系统构架,使得各管网相关部门,可以做到足不出产,便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管网信息,使得煤气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1、网络工程目标
提供沈阳市煤气管网设计、管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完成沈阳市煤气总公司企业级GIS体系,强化煤气管网管理。
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企业级GIS应用构架,采用符合技术发展和工业标准的Oracle数据库作为系统数据管理平台,构架先进的企业级应用系统,使得系统的投资能够长期为用户服务。实现管网数据资源最大程度的共享,实现管网规划、设计、管理、维护一体化。
提高管网信息的使用价值,使一期的投资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高沈阳市煤气总公司的企业形象,为IS09000的认证准备雄厚的技术储备。
2、网络结构
该系统的网络结构采用标准的快速以太网,传输介质采用100M的非屏蔽双绞线,服务器及客户端计算机通过中心的100M高性能交换机连接,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该网络系统结构简单明确,使用很少的投资实现完全的网络系统,同时便于系统的升级与扩充。如果建立了相应的网络中心,不仅可以控制、维护各工作站数据的使用,还可以作为展示中心,如果与遥调、遥测系统相联,还可以在投影上动态显示各监测点的数据。考虑网络结构和应用软件系统的具体要求,系统使用高性能的服务器系统与网络交换机。
本系统米用ESRI公司企业级GIS解决方案,实现大规模基础空间数据的管理。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采用三层结构体系,底层为空间与属性统一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采用 ”Oracle8i);中间层为应用系统服务器,应用系统为ARCINFO与ARC―SDE,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及空间数据管理能力,并支持3维地形图分析;上层(客户端)基于UapObject组件开发基础空间数据管理系统,支持管网数据的查询、统计、图形打印、动态报表、数据输出或转出等基本功能。 系统采用ESRI公司的网络平台ARCSDE、Mapobjects,不仅考虑到与一期软件平台(ESRI
公司的Arclnf08)的兼容性,主要是考虑系统整体构架的先进性、可扩充性和企业级应用。
系统采用大型数据库0racle8i,主要是用于管线数据和基础地形图海量数据的管理。Oracle8i是当今先进的地理数据库,它可以同时存储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同时,它与ESRI公司的ArcsDE8的兼容性最好,可以保证系统能够发挥最高的效率,同时也保证了方案的最优性,保证系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落后。
3、方案特点
应用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企业级GIS应用框架,为煤气工程提供了灵活、高效的企业级应用解决方案,系统的运行实施,将使沈阳市煤气管网的管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接近国际同期水平。
系统是采用真正的客户朋艮务器结构的GIS系统,是在企业范围内高效、安全
地共享煤气管网数据的必然选择。
采用工业标准数据库管理系统,同时存储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一致性。
系统方案符合当前煤气管网管理和GIS技术发展趋势,特别是采用的GIS技术解决方案目前处于绝对领先的优势,通过系统运行期间的升级、维护,能够保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落后。
合理的软件配置,具有较好的性价比。
保证了煤气一期工程的投资利用,最大程度地重用了一期工程的资源,保护了前期投资,避免资源浪费。
五、结语
沈阳市煤气总公司从6月开始至今已顺利地完成了一期工程。使我公司的燃气管网管理登上了新的台阶,但由于我市燃气事业起步较早,历史原因造成燃气管线的部分数据不详,因此,管网资料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今年启动二期工程的建设,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使得该系统能够近早地为沈阳市煤气总公司服务。
参考文献:
l、ESRI公司系列产品简介,富融科技有限公司,、10
2、Modeling Our World,The ESRI Guide to Geodatabase Design ,MichaelZeiler,ESRI PreSS
3、沈阳市煤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调研报告,沈阳金建数字城市软件有限公司,
4、沈阳市煤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报告,沈阳金建数字城市软件有限公司,2000
沈阳市煤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设计方案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沈阳市煤气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方案,方案分两期实施,一期主要完成煤气地理数据库的建立,单机版煤气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二期完成网络工程的建立。
一、前言
沈阳市的燃气事业始建于1923年,是国内最早生产和使用燃气的城市之一,现拥有地下燃气管网2156公里,燃气居民用户80万户,工业用户3000多户。随着沈阳市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市的燃气管道用户及管网规模在不断扩大,手工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合理规划、科学管理、安全供气、优质服务”的要求,因此,寻求一种高科技、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当务之急,我公司经多方面调研分析,认为建立地下燃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是解决问题的捷径,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燃气管网的动态管理,以便为城市燃气规划、管网管理、燃气事故预防及突发事故的处理等迅速、准确地提供管网的相关数据。
该系统是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建立在强大的网络系统平台上,支持大型数据库系统。在这个网络信息系统平台上,可以实现燃气管网的规划设计、输配管理、图档管理、抢修辅助决策、燃气用户管理及综合查询、统计等功能,各管网相关部门可以实现在各自部门同时查阅管网信息,以提高管网信息利用的效率。该系统建设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主要完成数据的采集、管理、更新、查询、分析等主要功能,二期主要完成系统网络工程的建设。
二、技术路线
煤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的好坏不仅影响系统自身的应用情况,也将对整个沈阳市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推广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在设计和建设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规范化原则
城市建设地理信息系统须严格遵循国家、辽宁省及沈阳市有关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法规。数据的分类编码应该严格遵循现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根据辽宁省和沈阳市的地方特色,制订适合于本系统的分类编码方案。
先进性原则
系统的功能设计应该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在考虑性能价格比的同时必须着重考虑系统的先进性。在软硬件平台的选用上考察国内外最新技术,同时也应考虑系统的通用性及各部门现有的软硬件平台及应用水平,便于该项目的成果尽早产生效益。本系统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采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的美国ESRI(Environmental Source Research lnstitute)的Arclnf08,使系统立足于高起点,为煤气系统的开发及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完备性原则
系统的数据结构和功能体系应能充分满足用户提出的合理需求。
适用
[1] [2] [3] [4] [5]
黑液气化气脱硫的主要技术参考和设计方案
摘要:根据制浆厂的结构和碱液回收工艺,以及黑液气化气中含有CO2、甲硫醇和硫化氢等酸性气体的'特性,本文设计一种以普通填料吸收塔为设备,以回收碱液为吸收剂的黑液气化气脱硫新方法.从理论分析,该方法不需要催化剂,不需要进行富液解吸处理,不存在盐存积问题;而且该法采用的吸收剂是现场回收碱液,脱硫效率高,净化气体能够满足燃气涡轮机的燃烧要求,所以该方法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黑液气化气脱硫方法.作 者:农光再 牟晋建 张鑫磊 王双飞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南宁,530004 期 刊:中华纸业 PKU Journal:CHINA PULP & PAPER INDUSTRY 年,卷(期):, 31(20) 分类号:X793 TS733+.9 关键词:黑液 气化 气体 脱硫一、探究课题
为了让学生了解元宵节的来历、节日风俗及文化生活,我布置了一项学生喜欢的探究性作业。
二、适用年级
四年级
三、发展目标
了解元宵节的来历、节日习俗、文化生活、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主题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作业指导
1、为了优化学生假日作业,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激发学生假日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全面开展假日作业的实际行动,同时对有创意的作业,进行“优秀作业展览”的活动。
2、查找资料了解元宵节的来历。调查节日习俗和节日食品。访问别人了解节日传说,调查节日有哪些娱乐活动。
5、探究的方法:调查访问法、查找资料法、记录法。
五、作业形式
作业内容的形式(书面记录)
1、查资料了解元宵节的来历。
2、调查元宵节的节日食品。
3、访问元宵节吃元宵的来历。
六、作业举例
四年级同学关于元宵节探究性作业,认真查资料,调查访问,记录详细,完成很好。出示三位同学的探究材料。如国庆《元宵节的来历》、z《调查元宵节人们的娱乐活动》、刘z20xx年2月26日《吃元宵的来历》、
七、评价反思
在这次作业中,学生了解元宵节的来历、节日风俗及文化生活,调查元宵的食品的种类、形状等。本此作业所采取的多元化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大部分学生按要求细心调查,认真查找资料,书写清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教材简析
《早操》是字与拼音(三)中的一篇小韵文。它用一段富有童趣的语言,配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将早晨欣欣向荣的景象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同时它又安排了八个要求能认的字和五个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拼读,听读识字。不愧是一篇陶冶孩子情操,培养识字能力的好文章。
二、教学目的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读熟、读懂韵文《早操》,养成早起锻炼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采用拼读、听读法识字,能用字组词。
3、掌握新笔画FEB8、FEB9,学习先中间后两边的书写规则。能准确、工整地书写五个生字。
4、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教学难点及重点:
培养阅读能力和识字能力。
四、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活动挂图、拼音卡片、生字卡片、录音机、音乐带、生字巧巧板。
五、板书设计:
以粘贴图片式出现。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激趣)今天我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语文课了,大家高兴吗?老师今天准备了许多小金星,要奖给进步最大的同学,小朋友们可要努力争取呀!
2、(复习)在前面我们认识了许多复韵母好朋友,我们再来读读,好吗?比比谁的声音宏亮,发音准确。
(将复韵母ai,ei,ui,ao,ou,iu,ie,ue,er写在绿叶形卡片上)
二、创设情境,观察图画,初感韵文内容:
(一)语言描述,趣味导入:
早晨太阳升起,大地万物苏醒,人们纷纷来到大树下,花丛中进行晨练。老师把这欣欣向荣的景象用笔画了下来,你们想看吗?
(提出要求:仔细观察图画,认真听,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二)让画“活”起来,带动学生看图说话。
1、(实物投影)师伴音乐(轻快、愉悦)依次拉动小露珠、小鸟儿、小蜜蜂、小学生,用简洁而又富有诗意的语言来介绍。
2、让学生来说说看到了什么?(不要求说全,但要讲一句完整的话)
3、教师小结。
三、初读小韵文,初感字音,深入了解内容:
(引语)老师根据这一情景,还写了一首小儿歌呢,你们想听吗?
(一)、(实物投影)师伴乐,边活动画面,边朗诵韵文《早操》。用图画美、音乐美、文字美吸引学生。
(二)、(实物投影韵文《早操》)
请学生自己来读读韵文《早操》,把不认识的字标出来,问问老师、同学。(允许走下位子交流)。
(三)、鼓励学生读给大家听。(听的要求:用手指着字认真听,发音是否准确)。引导学生互相评议。
(四)、师生互换角色,老师读,学生评。教师根据学生的有价值评议再读韵文。
(五)、师小结。
四、认识八个生字,培养识字能力。
(引语)刚才同学们从小儿歌中找出了好多不认识的字,今天我们重点来认识,这八个字娃娃。
(师边说边贴出。注:字写在剪成娃娃样的纸上。如:起qǐ
(一)自己读韵文识字画出生字:
1、(激趣)这几个字娃娃可调皮了,他们一下子跳到儿歌中躲了起来,和你玩“藏猫猫”。小朋友们,你们能边读儿歌,边把它们从儿歌中找出来吗?
(要求)找到后就用笔画个圈,把它们留住,好吗?
2、学生活动,师组织指导。并实物投影学生画出的生字。
(二)小组内认字。
在识字小先生的带领下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读读儿歌,拼拼音节,学习这八个字。比比谁认的字多,读音准确。
(师注意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
(三)玩游戏,集体识字。
(激趣,提要求)你们想不想和字娃娃做好朋友呀?你只要准确读出字娃娃的音,就可以和它们做好朋友啦!比比看,谁找的好朋友最多。21
1、让学生上前认字,找朋友。并教全班同学拼读识字。将找到的字娃娃赠给学生。
2、《找朋友》的音乐中,师小结。
(四)练习组词:
在儿歌中,每个字娃娃,都有自己的好邻居,它们手拉手就组成了一个个的词。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读一读,好吗?
一、影响环境设计理念与艺术特征的因素
1、影响传统设计理念与艺术特征的因素
首先来自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常说“因地制宜”,在生产与技术相对落后的先人时代,人们未有环境设计的概念,但所行所为却是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不谋而合。古代中国以中原地区为尊,而中原地区处于温带地域,气候温和、适宜人类居住,物产丰富、水源充足、男耕女织、生生不息,在这种温润的外界条件影响下,先人们的思想大多渗透着“和”的理念,即“达自然之性,畅万物之情”,留下了许多渗透着生态理念的佳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先人的诗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和谐优美的画卷,即便在今日,环境设计依然追求这种人与自然共生统一的态度,将人的存在融入山水之中,融入花草树木之间,融入鸟兽虫鸣之中,以自然观念反映人类初心。、其次是来自生产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束缚,我国由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发展而来,在历史的长河中,农业与手工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农民顺应自然,希望风调雨顺,建筑物选址时也会优选水土肥沃之处,若说军事防建是对自然的征服,那生活之所便是与自然的平等对话,其间渗透着“师法自然”的环境设计理念。而19世纪以来,伴随着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文明得到了极大发展,人类大踏步进入了机械时代,对自然的开垦力度与强度急剧增加,甚至于追求极致的利润与效率,当人们沉醉于征服自然、成为世界主宰的美梦中时,层出不穷的环境问题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唤,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人们重新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环保理念、生态理念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2、时代赋予环境艺术设计的新理念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生产力提高至一定程度后,与时代相契合,环境设计也被赋予了许多新理念。首先是人性化设计理念,在现代哲学观中,认为人是自由的个体,要求充分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个性化特征,新世纪是以人为本的时代,是人的个性充分得到彰显的时代,这种转变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居住环境的改变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性化设计也从最初简单的功能性绿化与人机工程的形式主义上升为关注人真实需求的观念,尊重生活习俗、社会文化,充分体现人文情怀。其次是可持续发展理念,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得到确立,环境设计生态理念受到普遍认可,并作为一项整体的、多样化的系统工程得到广泛推广,依据生态学、环境学、艺术设计学等多学科综合性知识,将人工材料与气候、阳光、动植物、土壤、空气、水源等自然材料有机融合,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
二、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与原则
1、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
1)多学科性与多层次性
环境艺术设计自发展之初便是一门融合了建筑学、园林设计、城市规划、美术及工程结构设计的交叉学科,随着时代的进步,其内涵得到不断扩充与延伸,向着系统化方向不断迈进。同时,环境设计又是一门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的工程,具有层次特性,其中最底层的便是功能性需求,利用各种自然或人造材料,将环境改造的安全便利、舒适美观,例如卧室与客厅都需要良好的日照和通风,但卧室设计以温馨柔和为主,客厅设计则要整洁大方,设计对象不同的情况下,所选用的设计方法与原材料会有较大差异。在此基础上,环境设计突出艺术特征与氛围创设,满足人的感官体验与情感需求,我们常常有在外居住不如家里舒适的感觉,这就是情感氛围的重要性,严谨利落的线条让人更多地联想到工作、任务而非家的温馨。故进行环境设计工作时,应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设计风格与材料选择。此外,环境艺术设计还应力求蕴含一定的文化底蕴,试图在充斥钢筋水泥的冰冷与理性麻木思维的环境中增加一些调剂,丰富人们的视野,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是城市形象的代言人,优秀的作品可以使人们心境开阔,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实现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的统一。
2)关联性与统一性
有这样一种说法:环境设计本身就是在创造第二自然,其设计对象跨度非常广,从一个房间到一栋高层建筑,从一所园林到一座城市,每一个对象有其独立性,更有着与其他事物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关联。故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应注重同一空间内建筑的关联特性,运用多种过渡、融合方法实现其有机统一,否则就会出现不和谐的现象,如西湖旁的建筑群普遍体量巨大,严重破坏了其原有风景,造成了文化损失。
3)实用性
如前文所述,环境艺术设计最基本的便是满足一定的使用功能,而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使用功能中也要求包含一定的美感,符合人的行为习惯与精神感知,各种机械设备的穿插也应避免出现生硬感,应以流畅的设计实现对人们的积极引导。
2、当代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价值取向
1)追求生态价值
传统的环境设计强调人的利益,但具有片面性,过于强调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效益,为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发展需求肆意挥霍自然资源、损害自然环境,造成了诸多生态问题,某些问题已经威胁到人类自身,这种片面的理念亟待转变。高度发展的新时代呼唤生态价值观念,需要人们跳出以人类利益为核心的束缚圈,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实现人与自然的沟通,尽量弱化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秉承着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施行环境设计工程,将环境负面效应降至最低限度。
2)强调生态伦理
自工业时代以来,人们过于强化“人定胜天”的理念,环境设计中强调人至高无上的地位,将自然环境视为人类的附属物,认为可以肆意践踏其他生命,但新时代的生态伦理观对此有了全新的定义,将人类负责的道德对象扩大至地球大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从人类自身上升到对整个自然界负责,尊重每一个生命存在的权利。
3)符合生态美学
传统设计理念追求的美流于表层,追求富丽堂皇的外观与繁杂多变的设计带来的奢华感,追求以环境设计彰显地位与身份,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则呼唤回归自然,追求简约时尚,以生态平衡为核心,将人的活动融入自然界客观规律之中,实现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既不是征服自然、俯视一切的唯我独尊心态,也不是对自然力的畏惧与妥协,而是人与自然的真正“合一”,是新理念下的生态美。
3、当代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环境自身就是一个整体性概念,要求以系统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在设计过程中既要注重细节,又不能舍本逐末,小的方面应当为整体服务并服从系统需求,短期目标必须有长远眼光作为支撑。将环境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就可能呈现一加一大于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益。将无机环境与有机生物、文化传承与自然风光进行合理的安排,构建出运行良好的“二次自然”。
2)地方性原则
即便是在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环境艺术设计仍要以地理因素为约束,力求融入地区特色与文化,比如北方的建筑应注重抗寒,南方的建筑应注意防潮。地方性原则是生态理念于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要求,期望设计者深入实地考察,设计过程以实际生活为导向,符合当地的风俗习惯与人情理念。真正优秀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时尚性与新鲜感,经历了岁月的冲刷之后愈发历久弥新,切合实际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将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最小干预最大促进
环境艺术设计既然率属于人类活动,势必给自然环境带来一些影响,而生态理念则希望从设计上弱化这种影响尤其是不良影响,从技术上削弱这种不利因素,尽量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有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体系,保持当地原有生态格局。可以4R理念为指导,减少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对原有景观构建进行再利用,并建立回收体系,巧妙利用回收的材料创造新功能。
4)艺术科学发展原则
生态理念下的环境设计要求实现科技美与艺术美的融合而非简单的叠加,不是科学技术的简单运用,而是强调科学为环境艺术服务,是在各种先进技术支持下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过程。通过高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创造高质量的现代环境,同时,在每一环节与整体设计中渗透入艺术美感,使其符合人类审美追求与情感体验。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运用方面
相较于传统设计观,生态理念指导下的环境艺术设计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将生态学原理渗透至技术应用与设计过程中,建立良好的生态格局,使其充分融入到原有自然景观中,同时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回收再循环,实现节能减排的环境友好型设计,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生态设计与生态保护
生态设计将生态学原理直接运用于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的过程,以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物种丰富性为目标。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设计的理念已渗透至日常生活中,其设计方法也得到了较大发展。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巧妙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可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充分挖掘环境条件的有利因素,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如先进的主动呼吸式双层幕墙技术,它不仅防尘通风、采光合理、隔声降噪,还能在夜间蓄冷以减少第二天的空调系统工作负荷,科学利用了气候变化因素,节约了能源消耗。
2、生态恢复功能
若是在自然状况下,生态系统拥有着高度的自愈能力,但人类活动对其施加的影响超过其本身所能承受的限度,如废弃耕地、垃圾场等被人类生产活动严重破坏的地区,想要依靠生态系统自身完成恢复是极为困难的,设计师必须采取积极手段对其进行恢复与生态促进工作。例如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设计时,设计师面对满目的报废设备,没有急于处理,而是选择将其中能展现工厂历史的设备保存下来供人参观,种植适宜气候环境的树木花草,以鲜艳颜色点缀灰色机器氛围,既实现了系统生态功能的恢复,又有效降低了资金耗费,一举双得。
3、生态补偿功能
经历了漫长的只顾经济效益而忽略环境效益的历程,自然界的非可再生资源已经被大量消耗,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发展的.重要危机,为此,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应综合运用各种新兴技术手段,试图寻找可再生资源并合理利用,如德国林依斯伯格商务促进中心的设计中采用透光绝热材料,可吸收阳光进行辅助能源供应,同时利用自然空气形成冷却循环,建筑充分利用太阳能与自然风,有效降低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环境艺术设计已然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成为一所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标志,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应该秉承可持续、人性化、多元化思想,综合运用各种先进技术,实现技术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为促进地球大家园的可持续发展尽一份力。
1 概况
本工程位于泉州南安滨海工业园区,跨越三号排洪渠,桥梁中心设计桩号K0+038.198。结构形式采用两跨20m预制空心板,全长47m,桥面总宽度为10m,桥面布置: 0.25m(栏杆)+1.25m(人行道)+7.00m(行车道)+1.25m(人行道)+0.25m(栏杆)=10.00m。桥梁中心线与排洪渠正交。
2 设计依据及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J B01-20xx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xx
3).《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l一20xx
4).《公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规范》 JTG D62-20xx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xx
6).《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xx
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xx
8).《城市桥梁设计规范》 CJJ 11-20xx
3 桥梁结构比选
(一)跨径的比选
桥梁的跨径选择主要从桥梁结构的受力性能、经济性,桥梁景观等方面考虑。
a、受力性能
从受力结构角度考虑,通常跨径35m范围内都是桥梁结构的常见跨径,无论是现浇结构还是装配式结构都可以满足结构的受力要求。
b、经济性
桥梁的跨径对桥梁工程的造价影响较大:减小跨径可以减少上部结构的费用,但会增加下部结构的费用;反之则相反。因此,从经济性上考虑,桥梁跨径的选择是上下部结构费用平衡的结果。
结合考虑,本桥采用2跨20米简支梁桥。
(二)上部结构的比选
城市桥梁的选型除了要满足以前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以外,还要综合考虑桥梁结构在运营期间的服务水平,耐久性,后期养护,对环境、交通的影响等因素。本工程的桥梁结构形式选择即依据这样的原则进行。
a、结构的材料比选:
桥梁结构从材料类型上区分可以分为钢结构、混凝土结构以及钢-混凝土叠合结构。 相对于混凝土,钢材具有强度-密度比大,跨越能力强,结构高度低等特点,因此对桥梁结构具有较高的适应性。但由于其造价相对昂贵,而且运营维护期内需多次涂装防护,费用较高。尤其泉州地区位于晋江、洛阳江入海口,钢结构的防腐问题尤其突出。另外,钢结构桥梁的桥面铺装施工工艺复杂,要求较高。因此除非节点跨径要求较高、结构高度受到控制、施工条件较差等因素制约而采用钢结构外,一般推荐采用混凝土结构。
b、结构的形式比选:
桥梁的选型除了要满足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外,还要综合考虑桥梁结构在运营期间的服务水平,耐久性,后期养护,对环境、交通的影响等因素。
常见桥梁上部结构桥型综合比较表 结构 序号 板梁 T梁或小箱梁 连续箱梁 体系项目 1 景观效果 差 较差 好 2 施工影响 较小 一般 较大 3 施工速度 较快 较快 较慢 4 施工难易程度 容易 较易 一般 5 结构耐久性 一般 一般 好 6 行车舒适性 一般 一般 好 7 相对造价 低 较低 较高 8 技术指标 低 较低 较高 9 跨越能力 ≤20m 20m≤,≤40m 一般<100m 由以上表格,综合考虑本项目桥梁的受力性能、经济性及桥梁景观,本桥选用装配式预应力砼空心板梁。空心板梁结构由工厂预制后运输至施工场地,现场吊装完成施工,是目前采用较多的桥梁上部结构形式。其结构高度低,工厂化程度高,运输、吊装方便,对地面交通影响较小,且工程造价较低,从而被广泛采用,因此本桥采用装配式预应力砼空心板梁比较合理。
4 技术标准
(1)桥梁设计荷载:城-B,人群荷载3.5Kpa。
(2)桥面宽度: 0.25m(栏杆)+1.25m(人行道)+7.00m(行车道)+1.25m(人行道)+0.25m(栏杆),总宽10.00m。
(3)桥梁纵坡:1.3%;桥梁行车道横坡:2.0%(向外),人行道横坡1.5%(向内)。 (4)地震作用:地震烈度: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于0.15g。 (5)河道等级:非通航河道。 (6)设计洪水频率:1/100。
(7)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二级;环境类别:Ⅱ类;设计重要性系数:1.0。 (8)设计基准期:100年。
5 桥梁结构设计
(一)桥梁总体布置
桥梁全长均为47m,桥面横向全宽均为10m;桥梁结构均为两跨简支板组成,单跨跨径20m。 (二)桥梁上部结构
桥梁上部结构采用标准跨径为20m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空心板,板厚0.95m,中板板宽1.25m,边板板宽1.87m(悬臂0.63m),全桥共有10片中板,4片边板。空心板采用桥梁博士(3.03版本)专业软件进行验算,按全预应力砼受弯构件计算。
(三)桥梁下部结构
桥墩为桩柱式桥墩,立柱采用φ130cm圆柱,桩基采用φ150cm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台采用轻型桥台,桥台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基础结构,桩径φ130cm。本方案设计因缺少地质勘查报告,桩底标高暂未定。
6 主要材料
(一)混凝土
空心板采用C50预应力混凝土,桥面铺装采用C50防水混凝土,搭板、桥墩帽梁、墩柱采用C30混凝土,台帽、前墙、及承台采用C30混凝土,桩基采用C30水下混凝土,承台垫层采用C15素混凝土。
主梁混凝土应进行最佳配合比设计与试验(并获取强度、弹性模量及徐变的参数,以便对设计提供的部分参数进行修正),并要求最大水灰比小于0.50,最小水泥用量大于300kg/m3,最大氯离子含量小于0.06%,最大碱含量小于1.8kg/m3,同时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混凝土石料强度不低于混凝土强度的2倍。
(二)钢绞线及普通钢筋
钢绞线采用高强度、低松弛Φ15.24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为1860MPa。每束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应力为1376MPa,控制张拉力为956.3KN,采用两端张拉。其技术性能必须符合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224-20xx)《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的规定。
普通钢筋一般直径>φ10的采用HRB400(吊环钢筋除外), <φ10的一般采用HPB300,而φ10钢筋以施工图为准。钢筋技术性能应分别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20xx)、《钢筋混凝土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xx))的规定。
预应力锚具:必须采用成品锚具及其配套设备,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4370-20xx)《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行业标准(JT 329.2-97)《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连接器试验方法及检验规格》等技术要求。
(三)其他
桥梁栏杆采用花岗岩栏杆,支座采用D250板式橡胶支座,桥梁伸缩缝采用D40型伸缩缝。
7 问题与建议
1.本阶段方案设计缺少场地地形,建议业主及时进行补测。 2.本阶段方案设计缺少地质勘察报告,建议业主及时补堪。
★ 设计方案
★ 薪酬设计方案
★ 幼儿园设计方案
★ 网络营销设计方案
★ 课程设计方案
★ 亲子活动设计方案
★ 装修设计方案
★ 施工设计方案
★ 信息化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