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雨巷》课堂实录与点评(共含10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enfant”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编寄语】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情景再现,用身边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这篇《雨巷》的教学实录,实录中带有名师点评,希望能给教师朋友们在实际教学运用中带来些许帮助!
师: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上古的《诗经》到汉乐府民歌,从唐诗宋词元曲到现当代新诗,出现了很多流派,涌现了许多诗人,留下了大量的诗歌精品。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西方诗歌的影响,我国肥沃的诗歌土壤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诗人,如激情四溢的郭沫若,浪漫典雅的徐志摩,忠贞爱国的艾青。今天我们再来结识一位朦胧缠绵的雨巷诗人,他的名字叫戴望舒(板书)。
江南小巷,在霏霏春雨中,该有怎样的一番情致呢?让我们随着音乐和舞蹈,来欣赏戴望舒笔下的《雨巷》(板书)。在认真聆听的时候,请同学们体味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说说是什么。
【点评:学习诗歌,导入语适宜用诗化的语言,精炼,优美,概括;学生聆听、欣赏时,所带问题单一,好。】
师:(播放多媒体课件)
生:(很仔细地看书,部分同学轻声跟读)
师:诗中的一些字音、词义我们来学习一下。(出示需要理解的词语,指导学生正音和理解词义)
【点评:问题呢?应利用学生情绪未退时及时回应。】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彳亍:慢步走,走走停停。
惆怅:伤感,失意。
颓圮:坍塌、倒塌。
寂寥:寂静、空旷。
生:(和老师一起读词,读词义)
师:我们学习了这些词语,但更要懂得、理解词语在诗中的含义。好,听完这首诗,你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是什么样的?你能不能抓住诗中的几个关键词来形容一下诗人的感情基调呢?
【点评:更要懂得、理解词语在诗中的含义,强调得好。在语境中学习词语符合人的认知心理,理解更准确,记忆更长久。但问题有问题:教师到底要问什么?第一问未解决,又提出第二问。】
生:(学生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书中找词语,陆续说出)孤独,寂寞,忧郁,哀怨,忧伤,彷徨……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朗读出这样的感情基调呢?我们也应该用刚才同学们所总结出的孤独、忧郁、忧伤、彷徨这样的感情来读。要想读出这样的感觉,我们朗读的速度是应当快还是应当慢一些?
【点评:又出现第三问!当然,用自问自答的方式也不失为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一个特点。】
生:慢一些。
师:对!那么我们就跟着这样的感觉走,缓缓地读出作者内心的忧郁和惆怅吧!前两节诗我请两位同学来找找感觉,看谁的感觉更到位;两位学生评价,说说谁读得好,为什么读得好,或者你觉得哪个地方应当怎样处理会更好,你也试一试。
生:(两位学生各读了一节诗。一学生举手评价)我觉得第二位同学读得稍微好一些,因为有感情,忧郁一些。
师:你说他朗读的感情更加忧郁,能自己也读一读吗?
生:行。(朗读一二节,效果较好)
师:这位同学果然朗读得比较好。好,通过比读我们看到,同样的诗歌,但是各人读出来的效果是不同的,有的人读得很平淡,有的人却读得很有味道,而我们正是要你读出诗歌的这种味道。下面我们学习刚才读得好的同学,自己也来试一试,请大家集体来诵读这首诗歌。
生:(学生齐读,整齐而有节奏)
【点评:通过学生比读、评价、再读,教师点评,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朗读诗歌。】
师:总体来说读得较好,但有些诗句朗读要注意语速再慢一些,有些词语要有一定的处理,如悠长、悠长,远了、远了,要读出词语所表达的感觉。
【点评:这里教师可自己示范朗读一节或几句,让学生跟读,效果会更好些。】
师:我们通过朗读这首诗,充分地感受到了诗人的忧伤,那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这种忧伤的呢?
生:从诗中的词语可以感受到。
师:其实刚才我在让你们抓关键词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首先,我们看到诗中用了大量的带有忧伤的感情色彩的词语,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这些词语。
生:(学生用笔按顺序边划边回答)彷徨、寂寥、愁怨、忧愁、哀怨、冷漠、凄清、惆怅、凄婉、迷茫、太息(叹气)。
师:对,这些词语都是诗人表达忧伤感情的载体。诗的高妙之处,不仅仅在于只靠词语来表达情感,而且还会创造一些意象来营造情感氛围。那么,什么是意象呢?
生:(思考)
师:下面我举几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
比如说,我想表达我的思乡之情,我当然可以用想念故乡、思念故乡这些词语来表达,但是如果用一种物体形象来表达会更加让人觉得很有道理。那么什么物体容易让人产生思乡之情呢?我读两句诗大家就知道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里面都有一个意象寄托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它就是——
生:(齐答)月亮。
师:对,月亮。我再读一首诗,大家来找一找这首诗中有什么物体形象它就是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的意象: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生:红豆。
【点评:利用学生原有知识,引导掌握意象这一较难懂的概念,好。】
师:(微笑)很好,说明同学们懂得什么是意象了。意象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体形象(板书)。诗人戴望舒在这首诗中也设置了几个意象,你能找到它们吗?
生:(在诗歌中找出这些意象,自由发言)雨巷、颓圮的篱墙、丁香、油纸伞、我、姑娘。
师:说的很好。同学们注意了没有,在这首诗中的意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背景物体,一类是人物形象。(归纳重要意象并板书)
师:①雨巷和颓圮的篱墙(示图):这是由雨和巷两个意象构成的。细雨迷蒙,天色阴沉就易让人产生伤感。有诗为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这是一条空巷,阴暗潮湿,而且残破。因为还有颓圮的篱墙。这就更让人感到怎样?
生:迷惘和惆怅。
【点评:颓圮的篱墙漏了。】
师:②油纸伞(示图):你看到油纸伞,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怀旧、美丽。
师:是的,油纸伞本身就给人怀旧、神秘、迷蒙的感觉。在诗中它是丁香姑娘的美丽的点缀,增添了怀旧、朦胧的情调。
师:③丁香和姑娘(示图):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形状像结,花紫色或白色。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自古诗人对着丁香往往生出伤春之情。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诗人许多的愁怨和凄美。如:李璟的《浣溪沙》中有这样的诗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也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的诗句。作者在诗中用丁香花来比喻姑娘,作者是想说什么呢?
【点评:古诗词的引用,对学生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是一种浸润,也凸显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
师:(提示引导)丁香花姣好却容易凋落,那诗中的姑娘——
生:姑娘美好但转眼即逝。
师:是的,美好而转眼即逝。那么这位丁香姑娘是不是诗人心目中向往的姑娘?可以说是的,但是还不仅仅如此。后面我们还要说到丁香姑娘还有其他的象征意义。
师:④我:诗中的我是一个有所追求的青年。孤身一人,默默彳亍着,我既有对丁香姑娘的期盼,也有对眼前现状的迷茫,还有对往昔之美的深深追忆。
【点评:对几个意象的内涵,没必要不停问,事事问,有的通过师生互动解决,有的由教师直接说出,好。】
师:诗人为什么会这样低沉幽怨呢?这与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边讲述边板书)
①性格的忧郁:戴望舒(示图):193月出生于一个银行职员家庭,虽然不太富有,生活也是无忧无虑。然而一场天花给他脸上留下了片片瘢痕,这生理上的缺陷,使得诗人的性格从此变得非常忧郁。
②时代的忧郁:《雨巷》创造于1927年夏天,当时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血腥屠杀,造成了全国的白色恐怖。使原来积极响应革命、向往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高峰堕入了低谷。后来戴望舒隐居上海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这个时代的忧郁。
③爱情的忧郁:隐居松江期间,诗人对同学施蛰存的妹妹绛年产生了爱慕之情,但生理的缺陷使诗人心中存有自卑感,给爱情笼罩上了无形的阴影。最后他与恋人分手了。这是他爱情上的忧郁。
【点评:这个环节安排得巧妙,处理得巧妙,好。】
师:现在我们的教室外面正下着雨,在这样的雨天,同学们,你们的心情怎样?
生:有些忧愁,不是很畅快。
【点评:巧将时雨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好。】
师:我们在雨天也会感到一些忧愁,更何况有着三重忧郁之情的诗人戴望舒呢?所以,诗人的感情才会如此忧郁低沉。
师:《雨巷》这首诗中的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象征?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它和比喻很相似。象征也要求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
【点评:这里处理得不够自然:承上和启下都缺少必要的勾连。】
我举些例子大家就知道了。小草,自然界一种微不足道的植物,无所谓精神啊、品德啊之类,但人们为什么要写诗作文来歌颂它呢?例如: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个无人知道的小草。象征着具有平凡朴实、乐观向上精神的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用它来象征人的一种顽强坚韧的精神。
所以象征就是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板书),这种抽象的意义是作者赋予它的,所以有时候相同的事物也会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只要你能体会到象征物和被象征物之间的相似点,你就可以找到它的象征意义了。
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所讲的《雨巷》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人生经历,想一想这首诗中的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生:(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雨巷象征着:雨象征着泪水,象征着伤感的情绪,或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阴冷、残破、寂寞、渺茫。
姑娘象征着:诗人理想中的爱人或其他的美好理想。
丁香花和颓圮的篱墙象征着:诗人爱情的失败或理想的残破、破灭。
师:通过对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分析,我们可知这首诗正是展现了大革命失败后,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的惶惑迷惘。这些意象构成的意境正象征着他们当时的心境。
【点评:这样归结过于武断,缺乏必要的铺陈,不利于引导学生思维向多向发展、纵深发展,也不符合诗无达诂的古训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语文学习的要求。】
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这首诗中的意象和所具有的象征意义,那么为什么诗歌大多要使用意象和象征手法呢?这正是因为诗歌这种文学体裁是需要朦胧美的,有朦胧的'情调才能产生美感,这也是诗歌创作所需要达到的境界;如果一览无余,也就没有美感了。这就是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朦胧、含蓄(板书)。
另外,富有音乐性也是这首诗的另一个艺术特色。音乐美主要是由词句的复沓和韵脚的有规律的反复所造成的。
词句的复沓(板书)有哪些呢?
生:首尾段只有逢着和飘过两词有差别,其他词句完全一样;短语重复的有第二节中三次丁香一样的,第三节中两次像我一样,第四节中两次像梦一般;词语重复的有悠长、悠长远了、远了等等。
师:这些重复的吟唱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音乐感。
师:再看看韵脚的反复(板书)。该诗押的是ang韵,每节押两到三次,同学们可找一找这些韵脚,把它们用三角号标注出来。
生:(找到一些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
师:这些韵脚的反复使用,使读者反复感受这个音韵,从而也造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效果。
师:我们总结一下我们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通过意象来表现忧郁之情,而这种忧郁之情也正是形成这首诗艺术特色的基础。反过来说,作者用这种艺术特色来展现忧郁之情,而忧郁之情又正是寄托在这些意象之上的(板书)。
生:(学生笔记)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诗人传递给我们的忧伤,走进那条细雨迷蒙的小巷,再次体味雨巷的忧愁。下面请同学们把握好节奏,将本诗和着音乐齐读一遍。(配背景音乐)
生:(读得很认真也很入情)
师:最后,我们来欣赏一篇由诗歌《雨巷》改写的散文,同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也用散文化的语言来描述诗人的心境。请一位同学读出来,大家听一听,想一想。
生:(一生读)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这悠长的窄巷,暮风吹寒,吹乱了漫天的雨丝,也吹乱了我如潮的心绪。千万个日夜的期盼终于窥得你美丽的容颜,但,还未欣喜,你已离去。留给我的是你满巷流转的淡淡的芬芳。就让我这样独自固守下去吧,终有一天,我会用我的热情解开你心中的丁香结,会让你冷漠的脸在我的掌心绽开如花的笑颜。
我在一个阴雨天,撑一把油纸伞,彳亍着,巷子阴暗而悠长,我的心情也被淋得湿漉漉的。我的心在期待着,期待着一位丁香一般的姑娘走来。奇迹竟然发生了,她出现在巷子的另一头,也撑着一把油纸伞,穿着紫色的长裙,轻轻而来,如同一个紫丁香般的梦。这姑娘似乎给这寂寥的雨巷注入了生机,我似乎忽然抓住了希望。然而,她只是飘过了我的身边,一个照面间,只投出了太息般的眼光,又静静地隐去。消了颜色,散了芬芳,眼光也没留住。我感到冷漠、凄清又惆怅。
生:(掌声)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首歌词,也是由这首诗歌改写的。请一位同学读出一小节。
雨巷
独自撑着雨伞
徘徊在悠长的雨巷
多希望遇见一个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她有丁香一样的芬芳
她像我一样撑着油纸伞
彷徨在雨巷
下面我们来听一听为这首歌词谱写的歌曲(播放多媒体)。
生:(学生很有兴味)
师:(在歌声中布置作业)仔细体会作者迷惘又朦胧的心绪,请你也用散文或歌词来重新展现诗人的忧郁的情感世界。
板书设计:
雨 巷
戴望舒
寄托 展现
意象 表现 忧郁之情 基础 艺术特色
雨巷和颓圮的篱墙 性格 朦胧、含蓄
油纸伞 时代
丁香和姑娘 爱情 富有音乐性
我 ang韵
师:啊?哀怨。恩,哀怨的。
生:忧愁的。
师:忧愁的。
生:冷漠的。
师:冷漠的。
生:凄清的。
师:凄清的。
生:彷徨的。
师:彷徨的。
生:凄婉的。
师:凄婉的。
生:凄婉迷茫的。
师:凄婉迷茫的。我们就拿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总之呢,这个姑娘是什么样的啊?
生:愁怨的。
师:愁怨的(板书)。还有什么特点?刚才我们同学说,这个姑娘是哀怨的、冷漠的、凄清的、凄婉迷茫的。这几个词语的意思不一样吧?她为什么“哀怨”?“哀怨”是什么意思啊?哀,就是哀愁,怨,就是怨恨。是吧。“凄清”的,就是凄凉的,是吧!清凉冷清的。就说明她的境遇怎么样?不好,凄惨的。清呢,就是冷清。用“清”形容一个人的时候,表明没有什么啊?有没有同伴啦?没有吧!没有同伴。凄婉迷茫,有问题得不到解决。凄婉,婉呢,就是婉约的意思,这个婉约是形容这个姑娘,怎么样啊?她的美丽,是吧!她的美丽啊。还有呢,描写这个姑娘的—
生:芬芳。
师:奥,芬芳。恩,“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个姑娘怎么样啊?这是写姑娘的什么呀?
生:美。
师:美。这是一个愁美人。愁怨的美人啦!而且,她不是像玫瑰花一样的美,也不是像百合一样的美,她是像什么一样的美啊?
生:丁香。
师:像丁香一样的美。丁香花大家见过没有?
生:见过。
师:见过啊,你见过,你给我描述一下,丁香花是什么样的?你站起来跟大家讲,怎么样?(不愿意站起来)。那你描述一下吧。
生:在一起的(用双手比划着:包在一起的形状)。
师:一串串,一簇簇的,对吧!还有哪些同学见过丁香花啊?啊?(小声说。)我们这儿种植得不多。
师:恩,像这种,一簇一簇的(点击网上的图片)。基本上都是什么颜色啊?
生:紫色。
师:以紫色为主,对吧!
生:还有白色。
生:白色。
生:白色的。
生:白色的好看。
师:这种紫色也好看。
生:这种好看。
生:还有那种茶绿色。
生:哇。
生:好看。
生:黑龙江啦!
生:内蒙!
师:就这样的,奥。好,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把描述丁香的这一段文字读一下。
生:看不见。
师:看不见我就调大一点(调整字体)。你来读读吧!
生:读(材料一)(这位同学看起来比较有喜感。)。
生:(他生笑。因为这位同学看起来比较有喜感。)。
师:好,他前面这部分读得很好。被你们笑得他后面一部分没读好。
生:(笑)。
师:好,你们笑他。下面一个问题。我看你们能不能回答得好。这段文字里面所介绍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啊?
生:纤柔。
师:好,概括一下,奥。
生:(小声说)。
师:诶,刚才谁讲的啊?你来概括一下吧!
生:纤柔,淡雅,清香。喜光、喜温暖、喜湿润。
生:这是读。
师:概括一下,奥。
生:耐阴。
师:耐阴。
生:开花稀少。
师:开花稀少。
生:耐寒、耐旱。
师:耐寒、耐旱。
生:对土壤的要求不严。
师:对土壤的要求不严。
生:喜欢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师:恩。
生:忌在低洼地种植。
师:好,请坐。哪位同学再概括一下?他概括了一些,但不是很概括。你来说说吧!
生:纤小,柔弱,喜阳光充足。耐寒,耐旱,忌在低洼地种植。师:好,请坐。这两个同学呢,概括得都不是很简洁,丁香纤弱、淡雅、喜光、耐寒性强、忌积水。再看看下面,它在我国古诗文中,有这么一个特点,丁香花未开时,其花蕾密布枝头,称丁香结,把丁香的花苞称为丁香结。丁香结,常常被诗人用来形容愁思郁结,难以排解。花苞好比一个人,愁思难以排解,自古以来,这个意象,都被沿用下来。你比如说李璟《浣溪沙》里面有这么一句话“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和李商隐《代赠》里面也有这么一句话“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都是借用丁香这个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愁闷的。那诗人“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姑娘来了没有啊?
生:没有来。
师:来了没有?
生:没来。
师:你怎么知道没来啊?
生:想象的。
师:文章怎么说的?
生:希望。
师:“希望”!那文章不是说“她静默的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吗?“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她不是来了吗?
生:她想象来了。
师:奥,他想象来了。他想象这个姑娘走到自己身边了。那这个姑娘走到他身边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表现啊?她有没有跟诗人说话呀?或者聊几句啊?
生:没有。
师:那这个姑娘做了什么?
生:叹息。
师:她为什么叹息?
生:同是天涯沦落人。
师:文章里面说“她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所以她叹息,她没有跟我说一句话,只是“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雨巷课堂实录
一、分角色朗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男生1:你说你曾一度迷失在无边的诗海,寂寞地被困在冷冷的雨季,只因在雨中相遇的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女孩,只因伞下那双透明闪亮的双眸,嘴角轻含的淡淡忧郁,呵!结着丁香一样幽怨的女子,竟使你许久不曾开启的心房,如花般静静地绽放。
男生2:哦,女孩,你难道真是从雨中翩然而至,在这寂寞的雨季来唤醒我沉睡已久的心灵。要我怎么形容你的清纯与美丽,如果你瞬间消失,我也不会惊奇,因为你的出现已是奇迹。如果你真的就此消失,我会于古朝的画中寻你,于幽幽的池边画你,尽管我色彩的笔无法勾勒你丁香花一样的心事。
女生1:轻轻的,我穿过雨巷,穿过绵绵的情诗,就这样来到飘浮着丁香花淡香的雨季,你不必惊讶,也不要多问,我只想跳出发黄的诗页,我只想在丁香花盛开的雨季,重温在深巷中徘徊的忧郁。尽管它只会存在于这个雨季。
集体:是谁,曾经用美妙的文字,叙我成温柔忧郁的佳人;是谁,用甜甜的木萧,奏我出丁香一样的芬芳;是谁,用流音的古筝,弹我成千年的红颜知音。
师:呵,丁香般的女孩,那是你转身离去时的那一声幽幽的叹息和你明亮的眼眸中那一层淡淡的忧郁,它们已经幻化成永不消失的身影,永远留在了每一位爱诗人的心里!好,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一起走近那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朗读感受,深入鉴赏,把握基调
1、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
(师板书课题)
读毕,师问: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
生1:忧愁的。
生2:哀伤的。
师: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追问: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
生:低沉的,感伤的。
师:对,咱们把它概括为低沉幽怨,行吗?(生表示赞同),那就让我们读出这种感觉来。
一生朗读。
毕,请一生评价。
生:节奏把握得较好,能体现感伤忧愁的感情基调。
2、分析意象,深入赏析:
师:好,从分析诗歌的意象入手,诗歌为什么会有忧愁的情感色彩呢?
生思考,沉默。
师启发:我带着感伤忧愁的心情独自徘徊在哪里呢?
生齐声答:雨巷(意象1,师板书)
紧接着,师出示雨巷挂图。
师:“我”的心情与活动的环境──雨巷有什么相通的地方呢?
生讨论,回答:从色彩基调来看,雨巷属于暗色调,而且是在雨中,与我的心情一样都是灰暗的、阴沉的。
师:对,非常协调,那么能否用诗化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个环境呢?
生苦思冥想,组织语言,一生表述:
细雨斜飞,暮色苍苍,雨声淅沥,烟雨朦胧中的雨巷悠长悠长,它远离喧嚣热闹,幽暗的青石板铺成的街道湿漉漉的,透着寒气,静寂,萧条,而又冷清……
生自发地报以热烈的掌声,投向赞许的目光,师脸上洋溢着极为满意的笑容。
师:×××同学用简练优美的语言渲染出了沉闷、压抑的`环境气氛,下面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下“我”(意象2,师板书)的心情。
一两分钟后。
生:宋代词人贺铸《青玉案》有词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在这撩人愁绪的梅雨季节里,在这阴暗狭长的巷道里,我一个人独自彷徨在雨中,孤独、冷漠、苦闷又忧愁……
生再一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湿漉漉的天气,湿漉漉的巷道,我的心情同样也是湿漉漉的。然后我却希望逢着一个姑娘(意象3,板书),一个什么样的姑娘?
引导集体朗读第二、三、四、五、六节。(提醒注意感情基调)
师:姑娘,是怎样的姑娘呢?
生:丁香一样的姑娘。
师:为什么说丁香一样呢?
生:丁香是美丽的、素洁的、高雅的。
师补充:丁香在古诗词的传统意象中,往往跟忧愁结合在一起,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句子,更是把丁香与忧愁联系在一起,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姑娘的忧愁呢?
生1: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生2:静默地走近,不是呼朋引伴,不是欣喜雀跃的,而是静静的,默然地走近。
生3:叹息般的眼光,充满忧郁的、哀伤的。
师:发挥你的想象力,姑娘为何如此感伤?
生答:也许她是为心爱的人儿离她远去而苦恼心伤,也许她为生活的不幸而失意徘徊,也许,她是为理想受挫而苦闷彷徨。
师总结,是啊,姑娘悄然飘过我的身旁,留下一声沉重的叹息,那一声叹息里有太多的忧伤,她明亮澄澈的眼眸中满含着迷茫,然后,姑娘携着一阵淡淡的幽香,像梦境般翩然而逝,渐行渐远……我们仿佛听到了诗人发自内心的呼喊:能否能否请你驻足,生命的漂泊请将我一起带上 !然而姑娘静默的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3、再次朗读,深入意境,读出幽怨低沉的感情基调:
⑴ 生个别朗读。
⑵ 师有感情朗诵。
师范背朗诵,给学生极大的感染力,全场沉寂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营造的意境氛围中,稍后,生自发鼓起热烈的掌声。
三、从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师: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如果我们从音乐性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生1: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
生2:听起来悦耳、和谐,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师:说得好,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
经过讨论,达成以下共识:
⑴ 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起结复见,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
⑵ 每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⑶ 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迂回往复,悦耳和谐,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2、集体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性。
四、结合背景,解读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
师问:诗人这低沉的倾诉,失望的自白难道纯属是个人的哀叹吗?
(生略一迟疑)
师:本诗写于1927年夏,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黑暗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雨后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生顿然悟出:那雨巷应该是当时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的象征。
(师板书)
师:对,说得好,那么姑娘呢?
生:姑娘应该美好理想的象征。
(师板书)
师:诗人就是在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体验痛苦、无奈、煎熬的进步青年,这彷徨感叹的哀叹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它分明让我们看到了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五、听录音,再次感受这首美丽而忧伤的诗
毕,师:“李杜文章在,火焰万丈长”,诗人虽然远离我们而去,但诗的语言正如星星的光辉,永远闪耀在天际。每当细雨迷蒙的时候,每当你彷徨迷茫的时候,请你一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请你一定记得在那发黄的诗中,有一位美丽而忧伤的姑娘。
下课。
戴望舒《雨巷》课堂实录
师:下面呢,大家把书翻到第六页。第六页是诗两首,我们先看第一首。戴望舒的《雨巷》(板书)。这是一首现代诗,大家先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生:(读诗)。
师:好,我找一位同学来把这首诗读一遍。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呢,其他同学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哪位同学主动来读一下,主动来读一读,哪位同学?你来吧。
生:(读)。
师:恩,读得很流畅。好,请坐。“她静默的走近”,“他静默的远了,远了”(订正)。
生:(笑)(窗外传来鸡鸣声)
师:请大家把这个问题思考一下。(窗外的鸡鸣声此起彼伏)
生:(思考)。
师:哪位同学想好了?请一位同学。哪位同学?最好自己站起来,人家喊你站起来吧,有些同学说:我想好了,你又不喊我;有些同学说:我没想好,你又喊我了。那你来说说吧!
生:写的是作者独自在一个寂寥的雨巷里,希望找到一个像丁香一样完美的一个代表吧。
师:一个代表?一个姑娘吧!
生:一个姑娘。然后呢,他希望她有着所有丁香有的特点。
师:很好奥。诗人啦,他在一个寂寥的雨巷呢,希望逢着一个像丁香一样的姑娘。我们把这里的关键词找出来。是哪个啊?关键词?就是她刚说的那句话里的关键词。
生:逢。
师:有些同学说“逢着”,故事一般要交代?
生:背景。
师:时间,地点。
生:人物。
师:人物吧。
生:丁香。
生:寂寥的雨巷。
师:雨巷(板书)。“我”就是诗人(板书),还有呢?
生:姑娘。
师:姑娘(板书)。好,请坐。“雨巷”,我们先来看看雨巷奥。它在诗词里面叫意象。诗人啊,姑娘啊,这些所描写的对象啊,在诗词里面叫意象。雨巷,巷子啊,大家见过没有啊?有没有感受啊?
生:见过。
师:你家有?什么叫巷子,就是两座屋之间,中间那个过道,对吧!
生:议论。
师:我们家的巷子一般都比较短。就是两栋房子之间啊,那个过道。但是跟课文中描写的这个雨巷呢,不太一样。大家结合课文中所描写的雨巷和我们实际生活中的感受、见闻。谈谈这个巷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啦?
生:寂寥。
生:寂寞。
师:恩,寂寥(板书)。为什么巷子是寂寥的啊?没有什么人。
生:没人。
师:还有什么特点?
生:悠长。
师:悠长(板书),但是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巷子一般都比较短,像这种很悠长,一眼看不到尽头的这种巷子。哪里有啊?
生:北京。
师:有同学说北京有,北京的什么啊?
生:胡同。
师:胡同。
生:湖南。
师:湖南也有。在哪里啊?
生:长沙。
师:长沙。
生:余杭。
师:余杭有,他很聪明奥,因为作者他就生活在余杭。他知道这个巷子呢,肯定跟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系,是吧!而且很有可能跟他小时候的生活经历有关系。典型的是在徽州区,黄山那一块,以后你们有机会或者有同学去过的,你会见到奥。以后你们都有机会的。那个巷子曲折幽深啦,很悠长悠长的,一眼看不到尽头的。还有就是北京的胡同。还有什么啊?
生:周庄。
师:奥,周庄。我们有同学去过的。周庄啊。就是像这些比较古老的,有着古老建筑的地方啊。一般都可能有这种很悠长的小巷子。一眼看不到尽头的。我们经常在哪里看到?
生:电视。
师:电视剧里面看到。很悠长、很幽深。还有呢,啊?
生:凄婉。
生:颓圮。
师:有同学说颓圮(板书),颓圮是什么意思啊?破败吧。这个字读pǐ。这个巷子为什么这么破败啊?
生:古老。
师:很古老嘛,年代久远嘛。不像我们今天的房子奥,拆了建,建了拆。过去那种房子有的都是几百年的,几百年啊!几百年的建筑,很多的。像今天欧洲国家有好多几百年的建筑。在我们国家,在这个大拆违,大建设的情况下,像这样的古老的房子已经不多了,而且像这样的古老的巷子就更不多了。很破败、很古老、很寂寥。寂寥什么意思啊?啊?
生:寂静。
师:寂静。寥呢,什么意思啊?
生:(沉默)。
师:没带字典啊?
生:带了。
师:带了字典查查。什么叫寥?字典应该人手一部诶。
生:稀疏。
师:啊?它不止一个意思吧?
生:空旷静寂。
师:空旷的、静寂的。就说明没有什么人,很静寂。那在下雨天啊,作者说“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来到这个雨巷的时候,表现出一个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啊?
生:惆怅。
生:迷茫。
师:惆怅、迷茫的(板书)。拿课文里面的话来说,就是什么啊?
生:彷徨。
师:彷徨(板书)。而且,怎么样?前面还有一个词。
生:忧愁。
师:没有“忧愁”诶。
生:独自。
师:独自的。他是一个人,很彷徨。什么叫彷徨啊?查查嘛!
生:游移不定。
师:游移不定,就这一个意思啊?
生:不知道往哪里走。
师:游移不定,不知道往哪里走。来回走啊,走来走去。就好比你家里面,你爸爸比较愁闷的时候,吸着一支烟啦,走来走去的。有的喜欢安静的爸爸呢,就喜欢坐在沙发上面—
生:抽烟。
师:抽着烟,一动不动,是吧!有的呢,走来走去的。说明他很苦闷,一个人苦闷的时候,肯定是心里面有事情,所以,作者呢,他是带着这样一个状态啊,来到这个雨巷的。读到这里,我有一个疑问,下雨天,诗人不在家里呆着,到这里来干嘛?他可以在家里啊,一个人躲在房间里面,静静的思考,或者说找一个不下雨的地方,没有雨的.地方,独自一个人坐一会儿消解苦闷。那他为什么要来到雨巷呢?你来讲讲(这生在轻轻说)。
生:他到这里来找一些支撑他精神的力量的。
师:他是到雨巷里面来找一些精神的力量了。雨巷为什么能够给他一种精神的支撑呢?
生:他以前生活过。
师:“他以前生活过”。一般我们小时候的接触过的事物啊,他都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是吧!你们现在可能感受还不深,等你们再过一些年,或者说远走他乡了,在那个时候如果遇到什么事呢,有时候,你会发现啊,小时候经历过的一些人和事往往能够给你很大的精神支柱的。所以啊,诗人比较愁苦的时候呢,他到他最熟悉的或者说最怀念的巷子中来了。来寻找精神安慰和精神支柱。好,请坐。讲得很好。我们读诗啊,就要有感觉。感觉出来了。这首诗,就好理解了。据学者考证,诗人小时候生活在杭州,那个地方有很多的大巷子,小巷子,曲曲折折的巷子,这个地方应该给他留下了一些美好的回忆吧。下面他说到,“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他一个人来到这巷子里面,他果然啦,要找什么呢,他要找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生:(喃喃自语)。
师:啊?什么?声音大一点嘛!请大家把描写姑娘的部分啦,自己先读一读,然后,仔细考虑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
生: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师:你先找奥,然后呢,我们一起来讲,好吧!他要找的这个姑娘有什么特点啦?
生:(思考)。
师:好,大家一起来讲,他要找的这个姑娘有什么特点啦?刚才有同学说了,这姑娘有什么特点啊?
生:哀怨。
师:啊?哀怨。恩,哀怨的。
生:忧愁的。
师:忧愁的。
生:冷漠的。
师:冷漠的。
生:凄清的。
师:凄清的。
生:彷徨的。
师:彷徨的。
生:凄婉的。
师:凄婉的。
生:凄婉迷茫的。
师:凄婉迷茫的。我们就拿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总之呢,这个姑娘是什么样的啊?
生:愁怨的。
师:愁怨的(板书)。还有什么特点?刚才我们同学说,这个姑娘是哀怨的、冷漠的、凄清的、凄婉迷茫的。这几个词语的意思不一样吧?她为什么“哀怨”?“哀怨”是什么意思啊?哀,就是哀愁,怨,就是怨恨。是吧。“凄清”的,就是凄凉的,是吧!清凉冷清的。就说明她的境遇怎么样?不好,凄惨的。清呢,就是冷清。用“清”形容一个人的时候,表明没有什么啊?有没有同伴啦?没有吧!没有同伴。凄婉迷茫,有问题得不到解决。凄婉,婉呢,就是婉约的意思,这个婉约是形容这个姑娘,怎么样啊?她的美丽,是吧!她的美丽啊。还有呢,描写这个姑娘的—
生:芬芳。
师:奥,芬芳。恩,“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个姑娘怎么样啊?这是写姑娘的什么呀?
生:美。
师:美。这是一个愁美人。愁怨的美人啦!而且,她不是像玫瑰花一样的美,也不是像百合一样的美,她是像什么一样的美啊?
生:丁香。
师:像丁香一样的美。丁香花大家见过没有?
生:见过。
师:见过啊,你见过,你给我描述一下,丁香花是什么样的?你站起来跟大家讲,怎么样?(不愿意站起来)。那你描述一下吧。
生:在一起的(用双手比划着:包在一起的形状)。
师:一串串,一簇簇的,对吧!还有哪些同学见过丁香花啊?啊?(小声说。)我们这儿种植得不多。
师:恩,像这种,一簇一簇的(点击网上的图片)。基本上都是什么颜色啊?
生:紫色。
师:以紫色为主,对吧!
生:还有白色。
生:白色。
生:白色的。
生:白色的好看。
师:这种紫色也好看。
生:这种好看。
生:还有那种茶绿色。
生:哇。
生:好看。
生:黑龙江啦!
生:内蒙!
师:就这样的,奥。好,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把描述丁香的这一段文字读一下。
生:看不见。
师:看不见我就调大一点(调整字体)。你来读读吧!
《雨巷》优质课堂实录
一、导入语
师:大家好。上节课大家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那是一首充满充满豪情、催人奋进的诗篇,给人博大雄浑的美感。其实文学作品的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是给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些哀怨、凄美、感伤、只要能够打动人心的东西同样具有美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另外一首诗,作者也正是因为这首诗而博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大家说,这位诗人是谁?
生:戴望舒
师:是的,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他给我们带来的如诗如梦的《雨巷》。(板书:雨巷 戴望舒)
二、作者介绍
师:戴望舒,原名戴梦鸥,也是个很有诗意的名字。他19出生于浙江杭县。1924年考上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7年,也就是他22岁的时候写下了这篇《雨巷》。本人与他年龄相仿,可差距还真是如此之大,呵呵。1932年参加了《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的领袖。主要作品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板书)
戴望舒是他的笔名,大家知道“望舒”这个词出自哪里吗?(生摇头)出自于《离骚》中的一句:前望舒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意思是,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有月神望舒来开路,后面有风神飞廉做跟班。可见,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他美丽温柔纯洁优雅。戴望舒出生于3月5号,按照我们年轻人的说法,他是双鱼座的,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但他意志薄弱,逃避现实,优柔寡断。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的人。
三、读后介绍背景
师:大家想想,有这样一温柔多情的名字,又有这样一浪漫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必然也是细腻多情的。大家一定预习过课文了,请一位女生来朗读下这首诗。其他同学想想看,这首诗给你的最强烈的`感情体验是什么?(一女生读)
生答:忧愁、感伤、低沉...
师:是啊,诗中没有“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的轻快明媚,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那么我们在读的过程中该去如何把握这种感情基调,如何领悟如何渗透?请大家听下录音机里的朗读,看看他是如何把握的?大家也可以小声地跟读。(放录音机)
真美的一首诗,我也想来试试,也想来读读可以吗?(生鼓掌欢迎。读罢,掌声又起)
刚才我们说到,这首诗给我们的感觉是忧愁的,那么,作者为何如此“忧伤”呢?大家可以联系下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是1927年,1927年的中国又是个什么样的呢?192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全国的白色恐怖。戴望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江苏松江的以为友人家中。作者这时候切身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中国人的苦恼”。《雨巷》反映了作者大革命失败后的彷徨苦闷的时代情绪。
四、深入意象
师:了解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后,相信大家对这首诗一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苦闷情绪,而是非常巧妙地选取了一些意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接下来,我想请全班的男女生来一起分部朗读下这首诗。大家边读边想想看,这首诗到底美在哪里?诗中有哪几个意象让你觉得它美的?(男女生读)
(1)生:太息一般的眼光、颓圮的城墙、丁香、油纸伞、雨巷...
师:是啊,这些都太美了,可你们忘了一位女主角了呀!女主角是谁啊?
生:姑娘。
师:是啊,那姑娘是什么样的呢?
生:丁香一样的姑娘。
师:对。作者是用“丁香”来形容姑娘(板书:丁香),姑娘长什么样?穿什么衣服?(生笑说很漂亮,穿白色裙子)。其实我们是无从知道的,只知道姑娘是丁香一样的姑娘.那么,丁香是是那样的啊?(生答白色)有同学见过吗?(生摇头)我也没见过。不过我知道丁香形状像结,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开在暮春时节,文人墨客常把它做为哀怨、愁怨的象征来反复吟咏。唐代李商隐曾这样描绘过丁香:“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中主李璟也说过:“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中是个“愁品”,是柔弱的象征。那你们觉得丁香一样的姑娘会是个什么样的姑娘?
生:忧愁、美女、多愁善感、小家碧玉、像林黛玉...
师:是啊,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我们都忍不住想看看她俏丽的脸庞,看一看她到底长什么样?但是,我们能看得到吗?
生:不能。
(2)师:是啊,就连诗歌中的“我”也看不到姑娘的容颜。因为这位姑娘肩上还撑了把--油纸伞。(板书 油纸伞)大家最早听说过油纸伞是在哪个爱情故事里?
生1:情深深雨蒙蒙(我差点晕了。)
生2:白娘子里。
师:是啊,出现在白娘子初遇许仙的爱情传说里,出现在如诗如梦的烟雨江南里,出现在少女婀娜的舞姿里,出现在悦耳动听的旋律里...不知不觉中,油纸伞成为了一种美的背景、美的点缀。现在,这把油纸伞出现在了姑娘的肩头,我们单只看到伞就举得它很美,那么它伞下的哪位姑娘呢?
生:更美了。
(3)师:当然了,油纸伞的出现也是需要条件的,那就是---雨,也是我们要讲的第3个意象。(板书 雨巷)作者小时候住在杭州大塔儿巷,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准确来说,“雨巷”由两个意象构成,一个是“雨”,一个是“巷”。雨是细雨,是春雨。初中我们学过朱自清的《春》,他在里面是怎么描绘春雨的?
生: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师:宋人秦观在词中这样描绘春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看来,春雨也是个惹人愁的意象,而诗歌中的小巷又是狭窄破旧的,有着“颓圮的城墙”。给人冷漠、凄清又惆怅。
思考:
在这首诗中,作者主要围绕了这三个意象,那么请问:(板书)
1、“雨巷”象征着什么?(黑暗的现实社会)
2、“我”是谁?(人生理想难以实现的知识分子)
3、“丁香一样的姑娘”可以理解为什么?(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程和希望)
讨论:你觉得这是首爱情诗还是政治诗?(同桌讨论后交流看法)
生1:我觉得是爱情诗,因为作者主要围绕着姑娘来写的...
生2:我觉得是政治诗,联系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
......
师:其实,这首诗既可以理解为爱情诗也可以理解为政治诗。作者本人深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所以他诗歌的意境也是有象征意义的,也就是说,这首诗里有作者政治情绪的流露。所以,它也是一首政治诗。在这里,作者的恋爱情结和政治情结是交织在一起的,二者相互渗透合为一体。你们看:丁香和理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诗人在等待,等待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终于出现了。她的确像丁香一样美丽纯洁,但同时,她又像丁香一样容易凋谢,可望而不可及。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这首诗理解为作者追求美好理想却又无法把握的彷徨心情。
五、以朗读结束
师:80多年前,戴望舒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首诗;80多年后,我们有幸也享受到了这首诗。我们怀念戴望舒,不仅仅为他写的诗,也为他的寂寞、他的幽怨、他的惆怅。真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撑把油纸伞,走走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近距离地去感受他的忧郁和伤怀。最后,让我们也来满怀深情地朗读下这首诗《雨巷》,开始...
一、分角色朗诵,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男生1):你说你曾一度迷失在无边的诗海,寂寞地被困在冷冷的雨季,只因在雨中相遇的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女孩,只因伞下那双透明闪亮的双眸,嘴角轻含的淡淡忧郁,呵!结着丁香一样幽怨的女子,竟使你许久不曾开启的心房,如花般静静地绽放。
(男生2):哦,女孩,你难道真是从中翩然而至,在这寂寞的雨季来唤醒我沉睡已久的心灵。要我怎么形容你的清纯与美丽,如果你瞬间消失,我也不会惊奇,因为你的出现已是奇迹。如果你真的就此消失,我会于古朝的画中寻你,于幽幽的池边画你,尽管我色彩的笔天边勾勒你丁香花一样的心事。
(女生1):轻轻的,我穿过雨巷,穿过绵绵的情诗,就这样来到飘浮着丁香花淡香的雨季,你不必惊讶,也不要多问,我只想跳出发黄的诗页,我只想在丁香花盛开的雨季,重温在深巷中徘徊的忧郁。尽管它只会存在于这个雨季。
(集体):是谁,曾经用美妙的文字,叙我成温柔忧郁的佳人;是谁,用甜甜的木萧,奏我出丁香一样的芬芳;是谁,用流音的古筝,弹我成千年的红颜知音。
(师):呵,丁香般的女孩,那是你转身离去时的那一声幽幽的叹息和你明亮的眼眸中那一层淡淡的忧郁,它们已经幻化成永不消失的身影,永远留在了每一位爱诗人的心里!好,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一起走近那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朗读感受,深入鉴赏,把握基调
1、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师板书课题)
读毕,师问: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
生①:忧愁的。
生②:哀伤的。
师: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追问: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
生:低沉的,感伤的'。
师:对,咱们把它概括为低沉幽怨,行吗?(生表示赞同),那就让我们读出这种感觉来。
一生朗读
毕,请一生评价。
生:节奏把握得较好,能体现感伤忧愁的感情基调。
2、分析意象,深入赏析。
师:好,从分析诗歌的意象入手,诗歌为什么会有忧愁的情感色彩呢?
生思考,沉默。
师启发:我带着感伤忧愁的心情独自徘徊在哪里呢?
生齐声答:雨巷 (意象1,师板书)
(紧接着,师出示雨巷挂图)
师:“我”的心情与活动的环境——雨巷有什么相通的地方呢?
生讨论,回答:从色彩基调来看,雨巷属于暗色调,而且是在雨中,与我的心情一样都是灰暗的、阴沉的。
师:对,非常协调,那么能否用诗化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个环境呢?
生苦思冥想,组织语言,一生表述:
细雨斜飞,暮色苍苍,雨声淅沥,烟雨朦胧中的雨巷悠长悠长,它远离喧嚣热闹,幽暗的青石板铺成的街道湿漉漉的,透着寒气,静寂,萧条,而又冷清……
生自发地报以热烈的掌声,投向赞许的目光,师脸上洋溢着极为满意的笑容。
师:×××同学用简练优美的语言渲染出了沉闷、压抑的环境气氛,下面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下“我”(意象2,师板书)的心情。
一两分钟后。
生:宋代词人贺铸《青玉案》有词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在这撩人愁绪的梅雨季节里,在这阴暗狭长的巷道里,我一个人独自彷徨在雨中,孤独、冷漠、苦闷又忧愁……
生再一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湿漉漉的天气,湿漉漉的巷道,我的心情同样也是湿漉漉的。然后我却希望逢着一个姑娘(意象3,板书),一个什么样的姑娘?
引导集体朗读第二、三、四、五、六节(提醒注意感情基调)
师:姑娘,是怎样的姑娘呢?
生:丁香一样的姑娘。
师:为什么说丁香一样呢?
生:丁香是美丽的、素洁的、高雅的。
师补充:丁香在古诗词的传统意象中,往往跟忧愁结合在一起,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句子,更是把丁香与忧愁联系在一起,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姑娘的忧愁呢?
生①: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生②:静默地走近,不是呼朋引伴,不是欣喜雀跃的,而是静静的,默然地走近。
生③:叹息般的眼光,充满忧郁的、哀伤的。
师:发挥你的想象力,姑娘为何如此感伤?
生答:也许她是为心爱的人儿离她远去而苦恼心伤,也许她为生活的不幸而失意徘徊,也许,她是为理想受挫而苦闷彷徨。
师总结,是啊,姑娘悄然飘过我的身旁,留下一声沉重的叹息,那一声叹息里有太多的忧伤,她明亮澄澈的眼眸中满含着迷茫,然后,姑娘携着一阵淡淡的幽香,像梦境般翩然而逝,渐行渐远……。我们仿佛听到了诗人发自内心的呼喊:能否能否请你驻足,生命的漂泊请将我一起带上!,然而姑娘静默的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3、再次朗读,深入意境,读出幽怨低沉的感情基调。
①生个别朗读
②师有感情朗诵
师范背朗诵,给学生极大的感染力,全场沉寂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营造的意境氛围中,稍后,生自发鼓起热烈的掌声。
三、从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师: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如果我们从音乐性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生①: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
生②:听起来悦耳、和谐,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师:说得好,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
经过讨论,达成以下共识:
①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起结复见,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
②每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③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迂回往复,悦耳和谐,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2、集体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性。
四、结合背景,解读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
师问:诗人这低沉的倾诉,失望的自白难道纯属是个人的哀叹吗?
(生略一迟疑)
师:本诗写于1927年夏,发动反革命政变,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黑暗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雨后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生顿然悟出:那雨巷应该是当时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的象征。(师板书)
师:对,说得好,那么姑娘呢?
生:姑娘应该美好理想的象征。(师板书)
师:诗人就是在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体验痛苦、无奈、煎熬的进步青年,这彷徨感叹的哀叹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它分明让我们看到了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五、听录音,再次感受这首美丽而忧伤的诗
毕,师:“李杜文章在,火焰万丈长”,诗人虽然远离我们而去,但诗的语言正如星星的光辉,永远闪耀在天际。每当细雨迷蒙的时候,每当你彷徨迷茫的时候,请你一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请你一定记得在那发黄的诗中,有一位美丽而忧伤的姑娘。
下课。
附:板书
幽怨
雨
巷 戴 我 姑娘
望 苦闷追寻者 美好理想
舒
社会现实
高中语文《雨巷》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分析和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地诵读此诗。
情感目标: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象与情合”、“情由境生”。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影音文件)由唐磊的歌《丁香花》导入戴望舒先生的《雨巷》。
师:……唐磊歌中反复提到一个名叫丁香花的女子,实际上,歌曲最初的创作灵感应该来源于现代名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并欣赏望舒先生80年前《雨巷》中的“丁香情结”(板书课题)。
二:教学步骤
(一)作家介绍(幻灯片)
师:为什么一首小诗竟引得后人纷纷模仿……大家肯定好奇,想了解作者,戴望舒是何许人呢?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
(二)创作背景(幻灯片)
有人说,文学是时代的镜子,大凡优秀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影子,譬如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石壕吏》譬如鲁迅《药》,《雨巷》成诗的时代背景又是怎样呢?再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
(三)朗读指导《雨巷》(播放影音文件)
大家一定等得不耐烦了,下面就让我们踩着美妙的音乐,一起走进戴望舒先生笔下的雨
巷吧……
生划分节奏,找韵脚,学生仿读,师范读,感受作品音乐美。(提问:音乐美是如
何造成的?)
生:反复、复沓、叠词、押韵,7段,每段6行,不同文字只有几处。声音和感情的回
环往复。
师:既冲破新格律的束缚,又在音乐美上有所体现,难怪叶圣陶说,此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四)课文分析
1、意象理解(意象是构成诗歌艺术的基本部件——余光中)
何为意象?(生明确:意象是诗歌写作的焦点,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
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曰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其特征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相结合。)
如:粉笔(写教师)/白开水(写生活的平淡无味)
师:我们再回到课文,画面里的内容?
生:描绘了一个姑娘。
师:请大家讨论一下迎面而来的是一个怎样的姑娘?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
(学生的想象各种各样,但都会提到表现“姑娘”迷茫打扮和衣着以及环境的特点:下雨、潮湿等)
师: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情绪(迷茫、走走停停、愁怨等)在我们的诗人那里是用一种怎样的意象来概括的?
生:丁香
问:为什么作者用丁香来形容这位姑娘?可不可以用玫瑰、牡丹、梅花、菊花等意象?
生:丁香是愁怨的象征。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幻灯片):丁香花图片
(幻灯片):古诗中用丁香来描写愁的句子: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 《浣溪沙》
讲解:古诗中诗人也用丁香这一意象,在这两首诗中丁香这一意象都指向了同一个字(学生回答:愁)。
师:可见,选择意象一定要做到“象与情合”,能不能多举几例?
生:回答如下
1.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 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由于时间关系,这里不再展开了……
2、主旨理解
师:“诗言志,歌咏声”,本诗到底传递了怎样一种“声音”?
(生讨论在纸上写,等待提问和老师的总结。)
A、政治诗(姑娘=我)
执着追求者“我”——有追求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在时代黑暗和衰落的背景下,想探寻“我向何处去”,想走一条光明的道路,但他们又感到前途渺茫,无路可走。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失落的渴望、幻灭的追求,如“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却始终没有遇到这样一位姑娘,因此我们可就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特定背景为凭借,将它理解为一曲表达理想哀歌的政治诗。
(出示幻灯片)
情绪:苦闷、彷徨
基调:困惑、幻灭
B、看成爱情诗未尚不可(幻灯片)(姑娘=姑娘)
情绪:失恋
基调:哀怨
C、看成哲理诗也有道理(幻灯片)(姑娘=理想)
情绪:可望而不可即
基调:无奈
(因此,对于诗歌主旨的把握是可以多向的.。)
3、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幻灯片)
答:朦胧、含蓄 (音乐美刚说)
除了丁香外,还采用哪些意想达到朦胧、含蓄?
A、油纸伞
B、雨巷
(C、丁香)
意境:伤感、惆怅、无奈
(五)想象•探究
1、提问:为什么要用“雨巷”为题,而不是“丁香花”或“丁香姑娘”为题?
(生讨论写纸上等待提问)
例:1、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原名《妻妾成群》,改后的名称作用:一株生命的花朵在红墙深院中逐渐枯萎,主题得到突出。
2、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改成大白天环境如何?)
3、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改成西子湖畔如何?)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高一语文上册《雨巷》教学实录
2.《雨巷》公开课教学实录
3.《雨巷》教学实录范例两篇
4.《雨巷》课堂教学实录
5.戴望舒《雨巷》教学实录及习题
6.高一语文《雨巷》课堂实录
7.雨巷课堂实录
8.新诗会 雨巷教学记录
9.戴望舒雨巷实录
师:惆怅、迷茫的(板书)。拿课文里面的话来说,就是什么啊?
生:彷徨。
师:彷徨(板书)。而且,怎么样?前面还有一个词。
生:忧愁。
师:没有“忧愁”诶。
生:独自。
师:独自的。他是一个人,很彷徨。什么叫彷徨啊?查查嘛!
生:游移不定。
师:游移不定,就这一个意思啊?
生:不知道往哪里走。
师:游移不定,不知道往哪里走。来回走啊,走来走去。就好比你家里面,你爸爸比较愁闷的时候,吸着一支烟啦,走来走去的。有的喜欢安静的爸爸呢,就喜欢坐在沙发上面—
生:抽烟。
师:抽着烟,一动不动,是吧!有的呢,走来走去的。说明他很苦闷,一个人苦闷的时候,肯定是心里面有事情,所以,作者呢,他是带着这样一个状态啊,来到这个雨巷的。读到这里,我有一个疑问,下雨天,诗人不在家里呆着,到这里来干嘛?他可以在家里啊,一个人躲在房间里面,静静的思考,或者说找一个不下雨的地方,没有雨的地方,独自一个人坐一会儿消解苦闷。那他为什么要来到雨巷呢?你来讲讲(这生在轻轻说)。
生:他到这里来找一些支撑他精神的力量的。
师:他是到雨巷里面来找一些精神的力量了。雨巷为什么能够给他一种精神的支撑呢?
生:他以前生活过。
师:“他以前生活过”。一般我们小时候的接触过的事物啊,他都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是吧!你们现在可能感受还不深,等你们再过一些年,或者说远走他乡了,在那个时候如果遇到什么事呢,有时候,你会发现啊,小时候经历过的一些人和事往往能够给你很大的精神支柱的。所以啊,诗人比较愁苦的时候呢,他到他最熟悉的或者说最怀念的巷子中来了。来寻找精神安慰和精神支柱。好,请坐。讲得很好。我们读诗啊,就要有感觉。感觉出来了。这首诗,就好理解了。据学者考证,诗人小时候生活在杭州,那个地方有很多的大巷子,小巷子,曲曲折折的巷子,这个地方应该给他留下了一些美好的回忆吧。下面他说到,“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他一个人来到这巷子里面,他果然啦,要找什么呢,他要找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生:(喃喃自语)。
师:啊?什么?声音大一点嘛!请大家把描写姑娘的部分啦,自己先读一读,然后,仔细考虑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
生: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师:你先找奥,然后呢,我们一起来讲,好吧!他要找的这个姑娘有什么特点啦?
生:(思考)。
师:好,大家一起来讲,他要找的这个姑娘有什么特点啦?刚才有同学说了,这姑娘有什么特点啊?
生:哀怨。
师:啊?哀怨。恩,哀怨的。
生:忧愁的。
师:忧愁的。
生:冷漠的。
师:冷漠的。
生:凄清的。
师:凄清的。
生:彷徨的。
师:彷徨的。
生:凄婉的。
师:凄婉的。
生:凄婉迷茫的。
师:凄婉迷茫的。我们就拿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总之呢,这个姑娘是什么样的啊?
生:愁怨的。
师:愁怨的(板书)。还有什么特点?刚才我们同学说,这个姑娘是哀怨的、冷漠的、凄清的、凄婉迷茫的。这几个词语的意思不一样吧?她为什么“哀怨”?“哀怨”是什么意思啊?哀,就是哀愁,怨,就是怨恨。是吧。“凄清”的,就是凄凉的,是吧!清凉冷清的。就说明她的境遇怎么样?不好,凄惨的。清呢,就是冷清。用“清”形容一个人的时候,表明没有什么啊?有没有同伴啦?没有吧!没有同伴。凄婉迷茫,有问题得不到解决。凄婉,婉呢,就是婉约的意思,这个婉约是形容这个姑娘,怎么样啊?她的美丽,是吧!她的美丽啊。还有呢,描写这个姑娘的—
生:芬芳。
师:奥,芬芳。恩,“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个姑娘怎么样啊?这是写姑娘的什么呀?
生:美。
师:美。这是一个愁美人。愁怨的美人啦!而且,她不是像玫瑰花一样的美,也不是像百合一样的美,她是像什么一样的美啊?
生:丁香。
师:像丁香一样的美。丁香花大家见过没有?
生:见过。
师:见过啊,你见过,你给我描述一下,丁香花是什么样的?你站起来跟大家讲,怎么样?(不愿意站起来)。那你描述一下吧。
生:在一起的(用双手比划着:包在一起的形状)。
师:一串串,一簇簇的,对吧!还有哪些同学见过丁香花啊?啊?(小声说。)我们这儿种植得不多。
师:恩,像这种,一簇一簇的(点击网上的图片)。基本上都是什么颜色啊?
生:紫色。
师:以紫色为主,对吧!
生:还有白色。
生:白色。
生:白色的。
生:白色的好看。
师:这种紫色也好看。
生:这种好看。
生:还有那种茶绿色。
师:戴望舒当年正处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处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呢,每个年轻人都渴望自己能够成功,事业有成。但是在整体大环境不好的前提下呀,他的个人前途呢,或者说他的理想呢,他可能感觉到很迷茫。但即使在自己眼前一片迷茫的时候,他依然对未来怀有希望。所以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来读一读这些文章。你会受到很多的启发。他们这些人,奥,都是在困难面前啦,表现得很坚强的。当然要做到,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们说人毕竟是肉体之躯,不是钢铁做的。不是每个人他都能够承受得住一波又一波的磨难。但是我们要知道啊,有人承受下来了。所以这些人是不是给我们很大的鼓舞啊。当我们处在困境中,处在挫折中,这些人,这些斗士们啦,他都能给我们提供以精神的支柱,就像刚才那位同学所讲的,精神的慰藉。好,我们今天就上到这里。下课。
师:下面呢,大家把书翻到第六页。第六页是诗两首,我们先看第一首。戴望舒的《雨巷》(板书)。这是一首现代诗,大家先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生:(读诗)。
师:好,我找一位同学来把这首诗读一遍。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呢,其他同学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哪位同学主动来读一下,主动来读一读,哪位同学?你来吧。
生:(读)。
师:恩,读得很流畅。好,请坐。“她静默的走近”,“他静默的远了,远了”(订正)。
生:(笑)(窗外传来鸡鸣声)
师:请大家把这个问题思考一下。(窗外的鸡鸣声此起彼伏)
生:(思考)。
师:哪位同学想好了?请一位同学。哪位同学?最好自己站起来,人家喊你站起来吧,有些同学说:我想好了,你又不喊我;有些同学说:我没想好,你又喊我了。那你来说说吧!
生:写的是作者独自在一个寂寥的雨巷里,希望找到一个像丁香一样完美的一个代表吧。
师:一个代表?一个姑娘吧!
生:一个姑娘。然后呢,他希望她有着所有丁香有的特点。
师:很好奥。诗人啦,他在一个寂寥的雨巷呢,希望逢着一个像丁香一样的姑娘。我们把这里的关键词找出来。是哪个啊?关键词?就是她刚说的那句话里的关键词。
生:逢。
师:有些同学说“逢着”,故事一般要交代?
生:背景。
师:时间,地点。
生:人物。
师:人物吧。
生:丁香。
生:寂寥的雨巷。
师:雨巷(板书)。“我”就是诗人(板书),还有呢?
生:姑娘。
师:姑娘(板书)。好,请坐。“雨巷”,我们先来看看雨巷奥。它在诗词里面叫意象。诗人啊,姑娘啊,这些所描写的对象啊,在诗词里面叫意象。雨巷,巷子啊,大家见过没有啊?有没有感受啊?
生:见过。
师:你家有?什么叫巷子,就是两座屋之间,中间那个过道,对吧!
生:议论。
师:我们家的巷子一般都比较短。就是两栋房子之间啊,那个过道。但是跟课文中描写的这个雨巷呢,不太一样。大家结合课文中所描写的雨巷和我们实际生活中的感受、见闻。谈谈这个巷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啦?
生:寂寥。
生:寂寞。
师:恩,寂寥(板书)。为什么巷子是寂寥的啊?没有什么人。
生:没人。
师:还有什么特点?
生:悠长。
师:悠长(板书),但是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巷子一般都比较短,像这种很悠长,一眼看不到尽头的这种巷子。哪里有啊?
生:北京。
师:有同学说北京有,北京的什么啊?
生:胡同。
师:胡同。
生:湖南。
师:湖南也有。在哪里啊?
生:长沙。
师:长沙。
生:余杭。
师:余杭有,他很聪明奥,因为作者他就生活在余杭。他知道这个巷子呢,肯定跟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系,是吧!而且很有可能跟他小时候的生活经历有关系。典型的是在徽州区,黄山那一块,以后你们有机会或者有同学去过的,你会见到奥。以后你们都有机会的。那个巷子曲折幽深啦,很悠长悠长的,一眼看不到尽头的。还有就是北京的胡同。还有什么啊?
生:周庄。
师:奥,周庄。我们有同学去过的。周庄啊。就是像这些比较古老的,有着古老建筑的地方啊。一般都可能有这种很悠长的小巷子。一眼看不到尽头的。我们经常在哪里看到?
生:电视。
师:电视剧里面看到。很悠长、很幽深。还有呢,啊?
生:凄婉。
生:颓圮。
师:有同学说颓圮(板书),颓圮是什么意思啊?破败吧。这个字读pǐ。这个巷子为什么这么破败啊?
生:古老。
师:很古老嘛,年代久远嘛。不像我们今天的房子奥,拆了建,建了拆。过去那种房子有的都是几百年的,几百年啊!几百年的建筑,很多的。像今天欧洲国家有好多几百年的建筑。在我们国家,在这个大拆违,大建设的情况下,像这样的古老的房子已经不多了,而且像这样的古老的巷子就更不多了。很破败、很古老、很寂寥。寂寥什么意思啊?啊?
生:寂静。
师:寂静。寥呢,什么意思啊?
生:(沉默)。
师:没带字典啊?
生:带了。
师:带了字典查查。什么叫寥?字典应该人手一部诶。
生:稀疏。
师:啊?它不止一个意思吧?
生:空旷静寂。
师:空旷的、静寂的。就说明没有什么人,很静寂。那在下雨天啊,作者说“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来到这个雨巷的时候,表现出一个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啊?
生:惆怅。
生:迷茫。
★ 雨巷说课稿
★ 雨巷读书笔记
★ 雨巷 教案
★ 《雨巷》感悟
★ 雨巷教案
★ 《雨巷》感受
★ 《雨巷》课后练习
★ 雨巷 朗诵
★ 雨巷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