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医疗保障与义务教育制度(东方早报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berry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欧美医疗保障与义务教育制度(东方早报(共含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berry”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欧美医疗保障与义务教育制度(东方早报

篇1:欧美医疗保障与义务教育制度(东方早报

早报美国特约撰稿人 吴琦幸 责任编辑 魏英杰 刘景 单雪菱   -11-4 1:57:55      昨日一则新闻使人看了之后触目惊心:在浙江打工的46岁四川女工尤国英因病住进医院,高昂的医药费不仅花尽了家中所有积蓄,而且负债累累到了无人敢借钱给他们的地步。医院用120急救车将昏迷的尤国英送回“家”,房主不让垂危的她进门。征得家属同意后,医院的车把人送到殡仪馆准备火化,幸被及时制止并得到好心人救助。(11月3日《成都商报》)

活人因无钱治病而被送往殡仪馆,这一个案揭示了当下的一种社会现实―――医疗费用和教育费用,使不少有需求的普通百姓不堪承受。眼看国家的GDP年年增长,国人的收入年年提高,但是一到了这些关系到老百姓生计的问题上,为什么改观不大了呢?问题就在于如何把握好把医疗保险和教育推向市场的度。

实际上,即便是完全实行市场经济的发达国家,例如欧美、日本等国,医疗保险和教育经费这两样东西仍是不可以完全市场化的。其基本出发点这是两件关系到“以人为本”的社会福利制度。医疗保险关系到整个国家人民的身体健康,也即身体素质,而教育则关乎到所有人的文化水平,也就是精神素质。任何当政者的政绩除了想办法让老百姓吃饱饭之后也就是这两件事了。因此,欧洲的很多发达国家都实行全民医疗保险,或者由政府出钱让民众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险,个人则付一点点力所能及的费用。

我在法国巴黎对一家旅馆的夜班经理进行了了解,他今年43岁,虽然他的工资并不高,相当于3000美元左右的月薪,在法国只是中产之下的阶层。但是所有的医疗保险都由政府提供,甚至他的雇主都不用操心。当然他每一次看病需要象征性地交一些费用,相当于10美元。据他说,巴黎很多老人的收入只有1000欧元左右,但是由于政府提供了全额保险,生活还是非常悠闲的。这也是为什么巴黎街头那么多人喝咖啡的原因。有了保险没有了后顾之忧,工资少一点,都用来享受生活了。

自然,在发达国家中也有将保险制度推向社会的国家。内行人指出保险制度的弊病时,他们常常举出美国这个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市场化的例子,由此还将美国社会上的穷人买不起保险只好小病不看、大病拖死的现象讽刺为“美国病”。美国确实是将医疗保险实行市场化的`国家,也就是由私人保险公司承担绝大部分的医疗保险。这是为了享受高质量的医疗卫生制度而推行的,但是,政府并不是就此不管了,而是每年投入相当多的经费,改善公共医疗卫生设施。除了私人医生诊所之外,美国还有大量的公立医院,例如市立、县立医院,这些医院除了具备较大的手术病房、综合医疗设施完善以便租借给私人医生之外,还要收治大量的没有保险的急救病人。

美国的法律规定,任何医院不得以没有医疗保险而将紧急救护来的病人以及挂急诊的人拒之门外。这些急诊病人,不问有无保险,都会得到同样等级的治疗,事后再向他们的保险公司收费。如果没有保险,而家中情况确实属于贫困(银行存款不超过3000美元、没有房产),他们的所有费用由联邦政府埋单了。我们见到过多少留学生或者访问学者包括他们的家属在美国生了急病被送到大医院,治疗完毕欠下医院几万几十万美元,最后都由于低收入或无收入户,由联邦政府报销了。国内对于美国医疗保险认识的误区,可能来自某些人想要将医疗保险推向市场的决定。

至于全民义务教育的问题,这是不言而喻的。全世界都在实行公民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美国的义务教育是到高中毕业。高中毕业之后也有一种社区学院制度,几乎是免费教育,一个学期只要交几十元上百元,而每招收一个学生,州政府将要向社区学院提供几千元的教育经费。因此只要你愿意,美国提供给国民是全程义务教育。即便进了正规的大学包括学费昂贵的私立大学,只要学校方面根据他们的标准将你录取,你即便是一个无法负担学费的贫困学生,学校不会就此不管,他们将会利用学校的各种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减免学杂费、联邦政府无息贷款以及为教授当助手等等财政补助方式,来让符合标准的学生得以进入大学。只要录取,大学的目标是不让一个愿意进入本校的学生流失。

当然对于够得上条件付学费的学生家庭,校方从来不会客气,不给一点点资助,让他们的家长付出全额的学费。学费年年在涨,学生的眼光还是盯着那些好学校。当然公立大学本身就是为本州的居民谋教育福利的,学费没有这么高,本州的好学生减免学费比较容易。加州大学的学费在1万美元左右。南加大(USC)这所加州著名的私立大学学费已经涨到将近3万美元一年,年收入超过五六万美元的中产阶级的家庭得付全额,收入低于1.5万美元标准的家庭则可以全部免费,你说这种“劫富济贫”的教育制度好不好?但不管怎么样,最后是贫富人家的好学生都获得了平等教育的机会。

篇2:关注海南理科状元落选:制度标准与人才标准-东方早报-7-15

关注海南理科状元落选:制度标准与人才标准-东方早报(2005-7-15)

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5日02:47 东方早报

海南省教育厅终于祭出铁腕政策。据《广州日报》报道,昨天,海南省教育厅正式下发文件,取消了李洋等共28名考生报考本科第一批的资格。据了解,这28名考生全部来自海天学校,并且大多原籍湖北。

据调查,这28名考生没有在海天学校读满两年,间断在湖北和海南之间往返兼学,有的高二大部分时间在湖北上学。

海南理科高考“状元”李洋的妈妈认为,早知道这样,当时还不如考差一点,这样也能够被清华录取,就不会因为是“状元”而引来这么多的事了。李洋的妈妈称,决定让李洋再复读一年。

重点院校不会录取“状元”

在今年的高考中,16岁少年李洋考出了897分的好成绩,却因涉嫌“高考移民”,他将与本科第一批院校无缘。

海南省考试局普招处副处长王素英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经调查核实,李洋等考生高中后两年在我省就读不满两年。根据琼府办2003年公布的《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考条件暂行规定》,取消其报考本科第一批的资格。”

她介绍,针对李洋以及李洋所在的海天学校的调查是在接到举报后进行的,从调查结果看,李洋高二时是断断续续在海南和湖北两地上学的,高三一直在海南上学,所以不符合不限报资格。

与此同时,昨天接受早报记者采访的.专家与清华大学的学生,几乎持完全一致的观点:重点高校不会因为李洋是“状元”而破格录取。

制度标准与人才标准

李洋的命运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很多人认为,应该不拘一格降人才,高校的门槛应该首先以“人才”为标准。“限招”的后果,对于这样一个学生来说,未免太过残酷。

还有人认为,李洋本人其实是现行高招制度的受害者―――他在海南考试成了“受害者”,其实他在湖北考试,何尝又不是受害者?

对此,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陆士桢教授昨天下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这个问题,不管怎么看,李洋实际上已经没有了被“破格录取”的可能。因为从招考的流程分析,海南地方有相关政策,那么其他高校很难给予录取,因为地方招办不予通过,无法投档,学校怎么录取呢?更何况,今年教育部对于学校特招尤为严格。

对于李洋被限报考事件,清华大学招生办老师的说法也印证了陆士桢教授的观点:海南省教育厅已“限报”,即使李洋在网上填报了清华大学,他的档案还是无法实现投档,清华大学将不可能录取他。虽然有一些遗憾,但学校在海南招生是以教育部和海南省的招生政策为准的。

“状元”落选清华谁之过

李洋的遭遇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现行高招制度公平性的关注。

陆士桢教授表示,“这种制度不是现在才形成的,也不是人为形成的,它是经过多重原因比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历史长期形成的,在这种框架下,对当地考生来说,这可能就是公平的。如果说这种制度不公平,那什么制度才算公平呢?”

她转而又说:对于“高考移民”来说,他们的“移民”本身也给当地的考生带来不公平。按照现行规定,所有的录取名额其实是下放到地方的,在这种法规设置的范围内,如果因为某一个人而人为地去改变法规制度,这可能是对其他考生更大的不公平。

陆士桢教授介绍说,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是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教育不公状况的改变,有赖于整个社会的进步。

作者:早报北京专稿 吴金蓉

关注海南理科状元落选:制度标准与人才标准

《权利与义务》教学反思

学生权利与义务演讲稿

从《二马》看老舍与东方主义

高一政治人教版政治权利与义务教案

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党员义务与权力的心得

面向21世纪义务教育阶段外语课程改革的思考与意见上

欧美医疗保障与义务教育制度(东方早报(整理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欧美医疗保障与义务教育制度(东方早报,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HOT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