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战斗英雄赵连有血染“自由独立勋章”的故事(共含2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云中音”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赵连有22岁,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在反动军队里,他受尽了欺压。1947年2月,在解放吉林的战斗中,他脱离虎口,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1948年1月1日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在第三纵队第七师二十团一营机炮连当战士。
1948年10月12日,赵连有所在部队参加了攻打锦州大门配水池、清扫外围的战斗。战斗打响后,赵连有所在一营主要战斗任务是歼灭配水池的守敌,机炮连进行掩护作战。战斗异常激烈,突然,敌人弹片飞来,击中赵连有背部,流血不止,但他仍然坚持发射。赵连有和战友们一道以“打铁汉”的豪迈气概,打垮了敌人30次增援和反扑,经过8个小时的激烈战斗,终于攻克配水池,全歼守敌。
10月14日上午赵连有所在部队和其他兄弟部队相配合,接连攻克了铁路管理局、火车站、交通大学等坚固防守点。冲破了敌人一道道封锁线,拿下了一座座明碉暗堡,以排山倒海之势,突破了锦州的坚固城墙,开始了艰苦的街巷攻坚战。经过一阵勇猛冲杀,摧毁了敌九十三军军部、六兵团司令部及其直属机关和范汉杰的东北“剿总”指挥所,迫敌五十五师人投降。在这次解放锦州的战斗中,赵连有冲锋在前,英勇歼敌,荣立了战功一次,并由战士提升为班长。
1949年初,赵连有所在一营担负解放天津的主攻任务。攻克南开大学、海光寺、中原公司等敌人据点时,赵连有和战友们一起,用炮火摧毁了一个个敌军据点,为天津之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了上级首长的表扬。平津战役后,部队稍事休息就开始南下。
1949年9月,赵连有所在的部队强渡长江,直奔湖南,去歼灭国民党残敌白崇禧两个主力军。10月参加了“消灭白匪军,向新中国献礼”的衡宝战役。10月15日,赵连有参加了解放华南最大的城市广州的战斗。战役结束后,师部党委给赵连有记战功两次,由班长提升为排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3月,赵连有所在的部队参加了解放海南岛战役。他所在的机炮连掩护一营登陆作战,完成插入海南岛敌人心脏的艰巨任务。赵连有表示:“这次跨海出征,不立战功,决不回来!”
3月5日傍晚,担负渡海任务的先锋营,分别登上18艘木船,乘风破浪,向海南岛方向进发,飞速奔向指定的登陆点。午夜,船队正航行在琼州海峡的主流时,突然风停了,船帆没风,简直无法向前航行。赵连有心里急得火烧火燎,忙操起铁锹当浆用,奋力划起来。6日拂晓,当他们划到能够看见海南岛西海岸时,岸上的敌人发现了船队,以猛烈的炮火向船队射击,炮弹像冰雹似的向船队飞来,各船冒着敌人的`炮火,不顾一切强行划向登陆点。下午1时,离登陆点儋县超头市还有10余里时,突然飞来4架敌机,临空扫射,敌人的两艘炮艇也尾随而来。同时从白马井方向又驶来十多艘敌舰,排成一字横队,企图阻挡我军船队前进。赵连有气得瞪大眼睛,把炮杆牢固地卡在卡盘上,把炮弹装好,向敌舰猛轰,掩护我船队前进。我船队离岸只有几百米远了,岸上的敌人像一群蝗虫一样进入沿海工事,向我船疯狂射击。船离岸边只有200米了,战士们迅速涉水登岸,弃船向岸上冲锋。这时,机炮连各船集中火炮、机枪掩护部队突击。战船遭到敌人炮弹的震动,船身颠簸起伏,不能用炮架射击。这时,赵连有机智地抱起炮身,迅速将炮弹填入炮口,随着一声巨响,把地堡和敌人一齐送上了天。接着赵连有一气儿打出二十多发炮弹,发发命中。敌人阵地上暗堡一个个被掀翻,敌人被炸得血肉横飞。
当敌人的增援部队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冲了上来,赵连有所在的帆船桅杆和篷绳被打断了,篷布被打得千疮百孔,有三发炮弹在船头跟前爆炸,炸起的水柱把船掀的老高,赵连有死死地抱着炮身,以惊人的毅力,连续发射五十多发炮弹。在他准确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先锋营终于冲破了敌人海陆空封锁,摧毁“伯陵防线”,一鼓作气地冲入敌军阵地,歼灭了临高城守敌一个师,占领了滩头阵地,和先遣的接应部队及坚持孤岛斗争的琼崖纵队胜利会师。5月23日解放了海口,30日解放了榆林港、三亚,胜利结束了海南岛战役,海南岛得到了解放。
1950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司令部、政治部根据赵连有的英雄事迹,给他记海南岛登陆战斗大功两次、小功一次。8月31日,他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第三届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他被授予 “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并奖励他绣有“英雄炮手”4个红字的上衣一件,这时他已由排长提升为连长。
1950年10月19日,26岁的赵连有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2月,赵连有所在的部队参加了朝鲜第四次战役——横城反击战,他任机炮连连长。战斗打响后,赵连有率领机炮连猛烈向敌人阵地开炮,一举摧毁敌人多处地堡和多条战壕,同其他部队一起,把敌人打得措手不及,其防线一举被我部队突破。经过激烈的战斗,迅速地攻占了横城阵地。
次日,遭到沉重打击的敌人,更加气急败坏,调来无数架战斗机和大炮,对我军占领的阵地进行疯狂的轰炸和低空扫射,配合地面猛烈的炮火进行反扑。当一架敌机向下俯冲时,赵连有对准敌机,用高射机枪猛烈射击,一连两架敌机中弹起火,拖着一股黑烟坠地。当他正准备继续打击敌人时,突然,敌机抛出一颗炸弹,落在赵连有身旁,随着一声巨响,他倒下了。为了援助朝鲜,保卫祖国的安全,赵连有献出了年仅27岁的宝贵生命。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根据赵连有在战斗中的突出表现,追记他大功一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自由独立勋章”。
给你独立的自由的名人故事
我对池莉的印象依然留在昙华林,这大概是整个武汉最美的代名词,所以每次看到池莉,想到的都是大武汉,以及她笔下活色生香的市井生活。也因为如此,看到她写出一个母亲的骄傲以及对孩子满满的关爱,都令我措不及防。
我从小都不是什么优秀的好学生,每次母亲和我聊起别人家的孩子,我都显得“深恶痛绝”,小时候当然也会迸出一两句“那你怎么不生个聪明的孩子呢?”“长成这样也是你生的!”这样任性又倔犟的话。当然潜意识里,我依然希望自己能出落成让父母感到骄傲的女生,也会想在父母眼里,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们是否对我有过厌倦,是否力不从心,是否像我一样,即便口里不说,心里却知在天底下所有人里,我最爱的就是我的父母。
所以看池莉写这本《立》,就像透过书本看母亲。池莉是那么得爱她的女儿,也在书中毫不避讳得表达她的骄傲之情,她骄傲有这样一个聪明懂事善良的女儿,以及无论女儿做哪件事,她都能无条件的支持。这样说显得池莉舐犊情深,会否有溺爱?但我觉得池莉对女儿的教育是颇有自信的.,她知道在自己的教育下女儿能做出对的选择,那么女儿选择的路,她就会大力支持。无论是亦池渴望读最好的幼儿园,还是在高中时做出去英国留学的选择,母亲池莉都尊重女儿的意见以及尽最大的可能支持她。
小亦池从呱呱坠地到站在LSE硕士毕业典礼上领奖状,母亲池莉都用关爱的眼神目睹着女儿的成长,她给予亦池的爱,不吝于天下任何一位母亲,但同时也给予亦池独立的自由。她“放任”女儿在小学时尽情玩,在中学时抱“能过就好”的心态,女儿高中便远走他乡她也放手支持,可以说亦池的独立自由是建立在母亲的理解支持上的,但同时这份独立也成就了亦池,在成长的道路上一次次披荆斩棘,落落大方得出现在人们眼前。
最令我感动的是池莉在书中无时无刻不渗透着她对女儿的爱,她将亦池从小到大的经历写出来,让我感受到了一个母亲如何默默得,用自己的方式爱女儿。这无关乎池莉是否是一个成功的作家,在这本书的立场上,她只是一个平凡的、为自己女儿感到无限荣耀的母亲。有一个作家母亲,用笔就能描绘出自己对孩子的关爱,可平凡的母亲们,更多的爱都是无声的,你听不到她内心说什么,但能感受得到。就像亦池翻译的勃朗宁《葡萄牙十四行诗集》第43首诗:
让我来细数我对你的爱
那是我竭尽了自己灵魂所能触及的深度、宽度和高度
直至视线都到达不了
直至生命的尽头
直至完美的极限
我对你的爱是每一天最基本的需求
就像我需求太阳和烛光
所以我想无论我未来变成什么样子,母亲都是爱我的,她一定会相信自己的教育,能教出令她自信满满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