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纸船和风筝》评课稿(共含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榴莲酥福”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章老师执教的《纸船和风筝》一课,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设置情境,注重朗读的指导,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紧紧抓住“情”字,设置感人的情境,给学生以情感上的熏陶
新课程改革提出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章老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多次设置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本课是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章老师通过精美的板画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不但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简单明了的让学生了解了松鼠和小熊家的位置,理解了山顶和山脚两个词语。并学会了带着问题读书,从文本中找依据,用书本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深入到课文中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用运能力
1、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用上“小熊”、“风筝”、“松鼠”、“纸船”四个词语来简单的话概括课文内容,当学生有困难时,又用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这样既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在指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老师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图片,说说小熊究竟乐成了啥样?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说小熊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乐得手舞足蹈,一蹦三尺高等,教师随机概括板书,还送了几个好词(喜笑颜开眉开眼笑、心里乐开了花笑得合不拢嘴等)。并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把这些语言积累在学生的心中。学生有了这些语言的积累,在感悟小松鼠的乐坏了时,自然地就会用这些语言了,把话说得更生动,把小松鼠的乐坏了感受得更真切。有了这些铺垫,学生很快体会到了这种快乐的感受,朗读自然就到位了。
三、培养学生字词理解能力。
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课文中出现了“漂、飘”,一个是风筝飘在空中,一个是纸船漂在水里。老师抓住这两个音同意异的字进行语文训练,出示两个句子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借机引导“飘”带风字旁和风有关,是指飘在空中,而三点水旁的“漂”和水有关,指漂在水里。教师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这就是汉字独有的魅力,同时也会引起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好奇和热爱,进行语文的熏陶。五、创设儿歌,复现生字。把课文中的语言进行提炼整合,编成了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引导学生用不同形式读,再找找儿歌内的动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复习了生字,而且也感受了儿歌的韵律美。“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整节课岑老师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孩子朗读的欲望,来促进孩子体会感受小熊和松鼠的快乐,朗读中去体会,去感悟,读出了它们之间快乐,使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这就是我们语文课所追求的。
《纸船和风筝》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简洁生动、童趣盎然,故事性强。孔老师经过精心准备,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堂既简约有效又扎实的语文课堂。孔老师的课可圈可点之处甚多,不论是在教材处理上,还是在练习的设计上等,各个环节都有自己独到之处。尤其让人觉得巧妙的是,孔老师充分把课本提供的素材转变成课堂教学的可用资源,特别耐人寻味。
一、亲近课文插图,让课堂锦上添花。
1、巧用封面,导入课题。
上课伊始,孔老师没有运用一些华丽的语言,而是出示了课文中的三幅插图,第三幅图是本册教材的封面。在小朋友观察了图片并作了简单的介绍后,以一句:“这3幅图连在一起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纸船和风筝》”导入了课题。我们在赞叹这样简洁、干脆、自然的导入方式时,不得不对胡老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产生敬佩。可以看出,胡老师不仅对所教课文《纸船和风筝》作了研读,更是对整册教材都已有了深入、透彻的钻研。而就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言,教本上的素材更会让学生产生亲近感,也就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2.利用简笔画,创设情景。
在让学生看图简单说说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之后,引出了故事中两个可爱的小动物:松鼠和小熊;在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时,孔老师很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板画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趣的童话场景,不但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让学生从板画中理解了“山顶”与“山脚”这两个方位词,从而简单明了地了解了松鼠和小熊家的位置,学会了带着问题读书,从文本中找依据,用书本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深入到课文中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3、妙用插图,理解“乐坏了”。
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生动、形象的图片往往比文字更易于理解。教本的插图无疑成了执教者首选的素材。胡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小熊收到松鼠的纸船后的心情是乐坏了”时,首先出示小熊“乐坏了”的图片,学生观察后问:从哪里看出小熊开心?你可以关注它们的表情、动作。再出示句式:
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他乐得。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他乐得()。
在学生说出“小熊嘴角弯弯的”“小熊乐得跳了起来”和“小熊手舞足蹈”等词语时,随机又引导学生:你们听到它们的声音了吗?引出:乐得哈哈笑,乐得嘴巴都合不拢了,然后才引出课文中形容小熊很开心的词语“乐坏了”,最后让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乐坏了”的心情。我觉得这就是所谓的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总之,运用了课本原生态的插图,学生不但兴趣高涨,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积累了一些词语,并且很真切地体会到了小熊收到纸船后那种“乐坏了”的心情,这些,又怎是枯燥的语言文字所能取代的?
二、重视识字教学,识字方法多样。
识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应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孔老师采用多种形式,如猜字谜游戏加深识记字形,念儿歌巩固生字,有效地突出了重点。印象较深的是教“扎、抓”时,老师先让学生比较两个字读音的异同,再比较字形的异同,都有一个“提手旁”,“抓”:怎么抓?用手抓。小动物用什么抓?爪子抓。抓是“提手旁”+爪;通过动作演示,使学生很明确地知道“扎、抓”的不同意思。这样的教学,形象直观,简单有效,又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三、设计课堂练习,学得有效扎实。
低段重点还是写字识字教学。课堂上,孔老师多次设计了让学生动笔练的时间,运用分散写字方法,两处穿插了写字教学,分别写“抓”和“幸福”,并及时反馈,做到作业的“做有成效”。语文课上,我们应做语文的事情,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课文中出现了“漂、飘”,一个是风筝飘在空中,一个是纸船漂在水里。孔老师就紧紧地抓住这两个音同意异的字进行语文训练,“小熊是怎么做的,松鼠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读2—6小节,用“—————”画出来,学生反馈后随机出示两个句子“比一比”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随机引导“飘”字带风字旁,是和风有关,是指飘在空中,而三点水旁的“漂”和水有关,指漂在水里。并通过念儿歌帮助识记区别这2个字。胡老师在小结时还指出汉字独有的魅力,引起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好奇和热爱,进行语文的熏陶。
为了了解学生是否掌握这两个“漂、飘”,孔老师结合《课堂作业本》完成第3题:选字填空。通过练习,学生已能正确区分这两个字的用法。这所有种种,都能让听课老师感受到孔老师的课教学扎实有效。
纵观整堂课,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又如孔老师重视说话训练、朗读训练等等。但我认为,对教本的运用是本堂课的一大亮点。我想,这不仅是孔老师自身素质高的一种表现,更应该得益于她对教材精心、透彻的钻研。可以这样说,这堂课上各个环节,在听课者眼里,看似“信手拈来”,而对孔老师而言,实是“苦心经营”!
第一大亮点是:紧紧抓住“情”字,设置感人的情境,给学生以情感上的熏陶。
本课是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章老师通过精美的课件及和简笔贴画,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不但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简单明了地让学生了解了松鼠和小熊家的位置,并学会了带着问题读书,从文本中找依据,用书本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深入到课文中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第二大亮点是: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导入课文的第一环节,章老师就注意了纠正学生的读音“筝”字单独出现时读第一声,而与“风”组成“风筝”时读轻声。这个知识老师没有单刀直入地引入,而是请学生读课题,学生自己就读正确了,教师借机提出如果这个“筝”字单独出现读几声?那么这个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课文中出现了“漂、飘”,一个是风筝飘在空中,一个是纸船漂在水里。老师就紧紧地抓住这两个音同意异的字进行语文训练,出示两个句子“比一比”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随机引导“飘”字带风字旁,是和风有关,是指飘在空中,而三点水旁的“漂”和水有关,指漂在水里。对低年级,这2个字马上让学生很难区别,她安排了填空练习,充分巩固了这2个字。
第三大亮点:以读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本节课堂教学充分地体现了由读通到读出感情的训练过程,章老师这堂课十分重视朗读训练,朗读训练扎实到位,力求读准、读流利、读出感情,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读激情。整堂课朗读形式多样,富有变化,有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在读“漂呀漂”时又采用了做动作理解的朗读方式。理解“乐坏了”的意思后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烘托高兴的气氛。指导朗读一句一句由易到难,环环相扣,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朗读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以上几点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在注重语文训练,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纸船和风筝》是二年级上册第20课,语言生动,内容充满童趣有趣。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简洁生动、童趣盎然,故事性强。章老师把我们带入到一个有趣的童话世界里,读中学,学中练,扎扎实实地落实每一个知识点。这堂课亮点很多,我就主要说以下几点:
第一大亮点是:随文识字,扎实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重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章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实用结合。让学生快快乐乐识字。如:老师在教学句子的时候,随文识字,教学了“扎”,这个字是多音字,并且在区分上有难度,老师让学生把竖弯钩想象成一条绳子,一起伸出手绕圈扎紧,理解字意,并拓展了“扎辫子””包扎”,通过图片理解“扎风筝”。
另外,老师还形象地区别了“漂、飘”。老师引导学生读这两段话,并出示这两个字问学生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部首理解字意,并能带入运用。这些活动环环相扣,整个教学活动生动活泼,扎实有效。
第二大亮点是:课堂生成,趣味横生。
新课程改革提出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章老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多次设置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
本课是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章老师通过精美的课件和简笔画,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不但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简单明了地让学生了解了松鼠和小熊家的位置,学生大致能通过板书积累第一段,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第三大亮点:以读为本,以读促悟。
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本节课堂教学充分地体现了由读通到读出感情的训练过程,并把读通课文与读好长句子和重点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到位,重点突出。低年级段朗诵训练是重点,章老师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扎实地感情朗读指导,使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这样在读中感悟课文容,读中理解了词语。在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时,如课中有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抓住三个让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原因:①收到纸船和风筝;②收到松果和草莓;③收到祝福的话,让学生体会他们高兴的心情。让学生说祝福语。体会正确地使用祝福语,并能感受祝福语使人变得更加开心、自信。用造句的方法理解“乐坏了”的意思,用教具和渲染性的语言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拓展“热坏了”“高兴坏了”“急坏了”……再次带入到情境之中,一句一句指导后,又训练学生朗读整个自然段。这样,由易到难,环环相扣,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
总之,章老师执教的《纸船和风筝》一课,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在注重语文训练,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纸船和风筝》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赵老师灿烂的笑容、平等的沟通、亲切的话语,让学生和她也成为了朋友。从整体来看,本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读进文本,触摸字里行间的生命温度。讲解是死的,朗读才能赋予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能使人感受。这节课赵老师以主人公心情变化为主线,用浓浓友情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引导学生通过对文字的理解、通过联系生活、通过想象动作和画面,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默读等方式,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觉,不同的感受。从乐坏了、到很难过、到激动得哭了。让学生和松鼠、小熊同喜同悲,达到了情感的共鸣。
2.多种方法识字,凸显汉字的文化。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重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本节课赵老师在课的开始让学生把不认识的生字圈起来,然后问老师和同学。向别人请教是一种识字方法;通过老师画老鼠的简笔画让学生认识“鼠”字,了解汉字的演变是一种识字方法;通过比较两个“飘和漂”字,理解字义也是一种识字方法。另外,让学生识字并不是突兀的,而是放在具体的情境中,随文识字。赵老师在这节课中通过多种方式促使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不断增加。
3.听说读写相结合,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课标》中指出:“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本节课中,赵老师在注重学生朗读的基础上,补白处引导学生思考:既然他们俩吵架了,为什么还要去折风筝和纸船呢?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让学生理解小熊松鼠高兴的原因,让学生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话,给学生的情感表达训练找到了一个支点。上课即将结束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会友谊的珍贵,赵老师还让学生对两只小动物或自己的好朋友写一句祝福的话语,即表达了情感,也培养学生写话的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情感得到升华。《课标》中说:“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阅读的乐趣之一,就是以他人为镜子“凝视”我们自己。课堂开始的时候,老师曾提问:“你认为如何才能交到朋友?”学生的回答是浅显的,课堂结尾时,老师又问:“对于交朋友你有更多的理解吗?”学生的回答显然更有了深度。可见,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达到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感受到了友谊带来的快乐,对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感悟。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
1.课堂节奏太快,没有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考时间。教师语言有点多,有重复学生回答的语言、重复自己提出问题的现象。低段的老师应该语速再慢一些,如春风、细雨滋润孩子的心田。
2.眼神有些游离,没有真正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表现和学生回答问题的状态。
郑老师执教的《纸船和风筝》一课,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设置情境,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紧紧抓住“情”字,设置感人的情境,给学生以情感上的熏陶
新课程改革提出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郑老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多次设置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
本课是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郑老师在教学一开始就通过精美的板画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更巧妙的是,郑老师让学生戴上头饰,老师进行采访,使学生真正深入到课文中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郑老师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始终注意让学生有丰富充分的情感体验,理解了友谊的重要,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了一定的感受。
二、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积极倡导新教改的大潮中,郑老师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但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训练,在教学中,她不但体现了新的理念,而且始终注重语言文字训练,既活又实。
当然,人无完人,本节课还有几个地方有所欠缺。现在我来说说本人不成熟的一点意见,与大家共勉。
1、在教学当中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某几个学生身上,而应让全班小朋友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课堂气氛会更活跃。
2、当课文说到“松鼠高兴地哭了”这句话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高兴了还会哭呢?这时引起学生注意:人在难过的生活会哭,高兴的时候也会。同样的哭意义却是不一样的,情绪上也是不一样的。
3、整节课的教师的语言过多,还未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上是我个人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多多指点。总之,郑老师执教的《纸船和风筝》一课,无论是在实践新的教学理念,还是在注重语文训练,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邹文艳今天听了邱老师上的这一课,给人带来了清新的气息,老师的话语如春风化雨,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田,教师的笑容似阳光和煦,温暖孩子的心房,同时也让我们每一位听课的老师经历了一次童话的洗礼。
邱老师的这堂课,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两点:
一、扎实。
1、老师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始上课时板题,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再到识字时培养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特别是讲解多音字“扎”的时候,以图片辅助教学,非常直观,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写字时也注意训练学生自己观察说发现,说出应该注意的地方,引导学生自己想,自己说,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揭题时让学生质疑,识字时不认识的字和同学交流,都是教给学生如何学习。
3、注重了朗读指导。在读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特别在指导朗读小熊收到纸船和松鼠收到风筝的'段落时,通过看图以及运用积累的词语来表达,使学生自然感受到它们的快乐,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在帮小熊想办法时,还注意适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朴实。
课堂中,老师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但却运用适当,体现了课件是为了教学服务,而不是被课件牵着鼻子走的宗旨。邱老师巧妙地利用课件设置情境,给孩子们创设出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不但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极大地增强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说,她本身就是童话中的天使,带着孩子们在童话王国快乐学习。最让人感动的是学习生字词的时候,邱老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分散学习字词,既减轻了低年级孩子的学习任务,又极大地提高了孩子学习生字词的兴趣,而且非常注意纠正孩子的写字姿势,培养孩子良好的写字习惯。
《纸船和风筝》语文评课稿
《课标》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本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陈老师以此为依据展开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营造了课堂教学的“绿色生态环境”。
语文教学应当是生动活泼的,充盈着丰富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改变对语文教学那种传统的理解,打破语文教学那种教师问、学生答的定势,使语文教学活起来,使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多起来。叶圣陶先生认为:“上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工作,而共同工作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那样的讨论,教师仿佛集会的主席。”本节课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参与,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保持畅通,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绿色生态环境”。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参与;变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为主;变以学生“洗耳恭听”为主为学生积极思维为主;变“师——生”的单向交流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共同斟酌,相互评价,随时启发指点,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识字写字教学,扎实地落实新课标。
新课标明确指出“识字教学应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教者采用多种形式,有效地突出了教学重点。如:借助拼音读-----结合句子读------合作的'形式认记生字,交流识字方法------用“摘果子”游戏,巩固认字-----揭示(提手旁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字义-----引导书写,互相评价等,这些活动环环相扣,整个教学活动充满了生动活泼,扎实有效。陈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让学生快快乐乐识字。在识记过程中,学生既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又学会了识记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如:课文中出现了“漂、飘”,一个是风筝飘在空中,一个是纸船漂在水里。陈老师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记、理解、朗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借机引导“飘”带风字旁和风有关,是指飘在空中,而三点水旁的“漂”和水有关,指漂在水里,陈老师小结时指出汉字独有的魅力,引起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好奇和热爱,进行语文的熏陶。
三、以读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本节课堂教学充分地体现了由读通到读出感情的训练过程,并把读通课文与读好长句子和重点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到位,重点突出。低年级段朗诵训练是重点,陈老师特别注意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指导,使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在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时,老师让学生找到了描写小熊快乐的句子,学生一下子找到了“乐坏了”这个词,陈老师立刻抓紧这一个词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先用换词的方式体会“乐坏了”的意思,又提出情感的要求,如“再高兴点”“注意表情”等,使学生很快体会到了这种快乐的感受,朗读自然就到位了。同时教者采用了自读、范读、跟读、配乐读等方法,在如何读出感情方面进行了有效地组织和尝试。
针对本堂课提出的困惑:一二年级以识字为重点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把读书活动与识字、写字有机结合起来,在识字、写字上下大功夫。但低年级认读字和要写的字的侧重点到底怎样区分,是我们困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