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楚天遥带过清江引的诗词原文及译文(共含11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熊猫☺︎”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薛昂夫
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六曲小山屏,题满伤春句。春若有情应解语,问着无凭据。江东日暮云,渭北春天树,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在意送春电,无计留春住。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旁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注解]
楚天遥带过清江引:为双调带过曲。句式为:楚天遥,通篇五字八四韵。清江引:七五、五五七。
小山屏:小幅的山水画屏。
哪答儿:哪里,哪边。
着:叫,让。
楚天:南天,因为楚在南方。
韶光:美好时光。
夕阳山外山,春水渡旁渡:袭用宋戴复古《世事作》诗:“春水渡傍渡,夕月山外山。”
[译文]
屈指查算时间盼着春天到来,弹指之间春天就已过去。蛛丝网网住了落花,也要把春留住,有多少天为玲珑晴朗而欢喜,又有多少夜愁听纷纷落春雨。六扇绘有小山的'屏风,题满了伤春的诗句。春天如果真有情应该了解我的心曲,可它对我的发问却默默不语。江东日暮烟霭迷濛,渭北春天一片花树,不知道哪里是春天住处?
情意缠缠送春回去,因为没有办法把春留住。既然春天明年还要回来,还莫如今年别回去。桃花也因为春归而悲伤,纷纷扬扬地飘落有如遍洒红玉。望断了遥远的天际,也看不见春天回归的路。春如果有情必然也会十分痛苦,悄悄地看时光匆匆暗度。是住在夕阳疳落的山后面?还是住在烟水茫茫的渡品?不知春天现在究竟在哪里住?
楚天遥带过清江引,楚天遥带过清江引薛昂夫,楚天遥带过清江引的意思,楚天遥带过清江引赏析 -诗词大全
楚天遥带过清江引作者:薛昂夫 朝代:元 体裁:散曲 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
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
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
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
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
夕阳山外山,春水渡旁渡,
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楚天遥带过清江引,楚天遥带过清江引薛昂夫,楚天遥带过清江引的意思,楚天遥带过清江引赏析 -诗词大全
楚天遥带过清江引作者:薛昂夫 朝代:元 体裁:散曲 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
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
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
六曲小山屏,题满伤春句。
春若有情应解语,问着无凭据。
江东日暮云,渭北春天树,
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元)薛昂夫
【楚天遥】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
【清江引】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傍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1)“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桃花也懂得伤春之愁恨,宛如红玉的花瓣点点飘落:营造出凄美的意境,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意对即可)
(2)全曲慨叹春光流逝,流露惜春、惜时的的感情。他想挽留春天却又无可奈何;运用拟人,想像春天也在为美好时光的飞逝而痛苦;由春及人,表达了无限的怅惘、惋惜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楚天遥过清江引·屈指数春来原文及赏析
原文:
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六曲小山屏,题满伤春句。
春若有情应解语,问着无凭据。江东日暮云,渭北春天树,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译文:
掰着手指数来了春天,却惊讶地发现,弹指之间春天就已过去。蛛丝网兜住了落花,也要把春留住。好几天为春晴而欢喜,却又一连几夜愁听春雨。曲折的小山屏风,写满了伤春的诗句。
春天如果真有感情,就应该了解我的心曲,可问起来却没有凭据。傍晚时,江东烟霭迷濛;春天里,渭北一片花树,不知道哪里是春天的住处?
注释:
双调:宫调名,属北曲十七宫调之一,是元曲的.常用宫调。
楚天遥过清江引:为双调带过曲,由《楚天遥》与《清江引》两个曲牌组成。
弹指:本为佛家语,“一弹指”的略语,喻时间短暂。
六曲小山屏:可开可合的六折画屏。六曲,指屏风一共六扇。
解语:善解人意。
“江东”二句:为唐杜甫《春日忆李白》“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二句的倒用。
那答儿:哪里,哪边。元人俗语。
赏析:
薛昂夫这组双调带过曲,多用五七言句法,也融入一些前人诗词,婉约幽丽,富有诗词韵味。
前段《楚天遥》,通篇五字八句四韵,句式与词牌《生查子》同。开头两句化用了南宋词人高观国《卜算子·泛西湖坐间寅斋同赋》词意,揽括全篇,抒发了爱春、惜春、伤春的复杂心绪。“屈指”“弹指”、“春来”“春去”,两相对比,益见感慨之深。“蛛丝”二句,写眼前景物,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留春住”,是作者此际的心情,因而感到客观的境物,亦与自己的心融会为一。落花象征着即将消逝的春天。“蛛丝网落花”似从辛弃疾《摸鱼儿》“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词句化出,物与我会,境与情融。“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天晴时似觉春可暂留,因而喜悦;夜雨时便觉春归迅速,更惹伤悲。雨晴不定,愁喜无端,正见作者胸中不可名状的伤春意绪。唯是在“六曲小山屏”上,“题满伤春句”。至此点出伤春的主题。
后段《清江引》,基本上是五七言句法,末句加上衬字,便显出元曲的特点。“春若有情应解语”,承上启下。此句继承了唐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和温庭筠“花若有情还怅望”(《李羽处士故里》的手法,句中再作转折,用意尤为婉曲。“问着无凭据”,言外之意是说,春既无情,亦不解人心意,来去匆匆,徒令人伤怀而已。“江东日暮云,渭北春天树”,化用杜甫《春日忆李白》诗语。杜甫寄居长安,李白漫游江浙,原诗两句是写杜甫和李白各自所在的景物。此曲直用杜诗,也寄寓着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怀念。这两句点出伤春的理由,深化了主题,并逼出末句“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这句化用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意,既是写惜春的情怀,也是写对友人的思念。
全曲前段力写伤春之情,后段引用前人诗句,略点离愁无尽之意,两段结合得水乳交融,景中有情,神余象外。曲中化用了不少前贤惜春伤春名句,却能浑然一体,自成新篇,诗词功夫转化为曲而不失曲的特殊韵味,足见作者的诗家功夫。
元代:吴西逸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
译文
成群的白色大雁好似秋天里飞起雪片,清冷的露珠使秋夜更凉。
扫去石边的云雾,踏碎松下的月影,醉意正浓,在满天星斗之下睡入梦乡。
注释
⑴清江引:双调曲牌名。
⑵白雁:白色的雁。雁多为黑色,白色的雁较为稀少。元代谢宗可有《咏白雁》诗。
⑶却:除、去。
⑷松根:松树根。
赏析
白雁是深秋的象征。宋彭乘《墨客挥犀》:“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到来。白雁至则霜降,河北人谓之霜信。”入夜了如何会“白雁乱飞”,曲作者没有讲,但同下半句的“秋似雪”必有关系。这里说“似雪”,是因为秋天满布着白霜;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足见白雁也会同乌鸦那样受到“霜满天”的惊扰。次句续写凉夜露水增重的秋景,依然是清凄的笔调,视点却从天空转移到地面。这样就为人物的出现腾出了环境。
作者的出场是飘然而至的。“扫却石边云”,古人以为云出石中,故以“云根”作为山石的别名,这里无疑是指夜间岩壁旁近的雾气。作者袍角“扫却”了它们,那就几乎是擦着山石而疾行,也不怕擦碰跌绊,这其间已经透出了作者的酒意。下句“醉踏松根月”,则明明白白承认了自己的醉态。“松根月”是指地面靠近松树树根的月光,明月透过松树的荫盖,落到地上已是斑斑驳驳,作者专寻这样的'“月”来“踏”,这就显出了他脚步的趔趄。这样的大醉急行,是很难坚持到底的。果然,他仰面朝天躺倒在地,起初还能瞥望“星斗满天”,随后便将外部世界什么也不放在心上,酣然高眠,“人睡也”。
短短五句,将人物的旷放超豪,表现得入木三分。五句中分插了“雪”、“露”、“云”、“月”、“星”五个关于天象的名词,或实指,或虚影,颇见巧妙。五句中无不在层层状写露天的夜景,却以人物我行我素的行动超脱待之,显示了旷达的高怀。以起首的“白雁乱飞”与结末的“人睡也”作一对照,更能见出这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以“秋居”为题目,而写的是醉后的露宿,这就明显带有“以天地为屋宇,万物于我何与哉”的旷达意味,由此亦可见作者以此为豪、以此为快的情趣。
秋天年复一年来到人间,面目都是一样的,而到了诗人笔下,它却千变万化。吴西逸这首《清江引·秋居》清淡雅洁、宁静淡泊,像没有人间烟火味的仙界,这是一位隐君子的精神追求。曲子的整个色调是洁白晶莹的。白雁飞过,虽是秋天但让人感觉在下雪。在这支小令中,作者突出了对意象的细节描写,来体现自由自在的田园乐趣。该诗表达了作者追求远离污浊的尘世,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保持高雅的情操。▲
元曲《双调·楚天遥带清江引》注释赏析
花开人正欢,花落春如醉,春醉有时醒,人老欢难会①。一江春水流,万点杨花坠,谁道是杨花,点点离人泪②。回首有情风万里,渺渺天无际。愁共海潮来,潮去愁难退;更那堪晚来风又急③。
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④,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几日喜春晴,几日愁春雨,六曲小山屏⑤,题满伤春句。春若有情应解语,问着无凭据⑥。江东日暮云,渭北春天树⑦,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⑧。
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明年又着来⑨。何似休归去⑩。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目断楚天遥⑾,不见春归路。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旁渡⑿,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①欢难会:欢乐难以再逢。
②“谁道”二句:苏轼《水龙吟》词:“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③更那堪:再加上。
④弹指:形容时间极短。
⑤六曲小山屏:六扇可折叠的画有小幅山水的屏风。
⑥问着无凭据:问春春也不答。
⑦“江东”二句: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日一杯酒,重与细论文?”此袭用之。
⑧那答儿:哪里。
⑨着:让、叫、得。
⑩何似休归去:不如不归去。
⑾目断楚天遥:纵目近望,直望到楚天的尽头。
⑿“夕阳”二句:在夕阳映照下山连着山,在春日江岸边渡旁有渡。二句铺写山水的无穷无尽。
薛昂夫《楚天遥过清江引》翻译赏析及阅读训答案
【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
(元)薛昂夫
【楚天遥】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
【清江引】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傍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注释】
⑴楚天遥过清江引:为双调带过曲。句式为:楚天遥,通篇五字八句四韵。清江引:七五、五五七。
⑵着:叫,让。
⑶楚天:南天,因为楚在南方。
⑷韶光:美好时光。
⑸夕阳山外山,春水渡傍渡:袭用宋戴复古《世事》诗:“春水渡傍渡,夕阳山外山。”
⑹那答儿:哪里,哪边。
【翻译】
情意缠缠送春回去,因为没有办法把春留住。既然春天明年还要回来,还莫如今年别回去。桃花也因为春归而悲伤,纷纷扬扬地飘落有如遍洒红玉。望断了遥远的天际,也看不见春天回归的路。春如果有情必然也会十分痛苦,悄悄地看时光匆匆暗度。是住在夕阳将落的山后面?还是住在烟水茫茫的渡口?不知春天现在究竟在哪里住?
【赏析】
薛昂夫这组双调带过曲,多用五七言句法,也融入一些前人诗词,婉约幽丽,富有诗词韵味。全曲抒发伤春惜春的悲切心情。
此曲前段《楚天遥》,句式与词牌《生查子》同,写送春情景;后段《清江引》,接起上叠歇拍,续写别后情景。全曲情景交炼,意境凄美悠远,韵味自厚。这种韵味与急切透辟之致相兼济,便是此曲之特美。
【阅读训练】
(1)“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妙处?(4分)
(2)全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桃花也懂得伤春之愁恨,宛如红玉的花瓣点点飘落:营造出凄美的意境,(1分)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1分)
(2)全曲慨叹春光流逝,流露惜春、惜时的的感情。他想挽留春天却又无可奈何;运用拟人,春天也在为美好时光的飞逝而痛苦;由春及人,表达了无限的怅惘、惋惜之情。
薛昂夫
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几日喜春晴,几日愁春雨,六曲小山屏,题满伤春句。
春若有情应解语,问着无凭据。江东日暮云,渭北春天树,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1.对这首元曲词句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屈指”突出时间过得快,“弹指”则突出时间过得慢。
B.“六曲小山屏”指六扇可折叠的画有小幅山水的屏风。
C.“春若有情应解语”是说春天若真有情应了解我的心曲。
D.“问着无凭据”说春天对我的发问没有反应,沉默不语。
2.对这首元曲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开头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之情和对春天匆匆离去的惋惜之情。
B.“江东日暮云,渭北春天树”袭用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诗句,表达了与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C.全曲先言春之短暂,画檐蛛网,也留春住;后写伤春愁绪,伤春之句,题遍屏窗。情调豪迈悲壮。
D.全曲多用五七言句法,融入一些前人诗词,富有诗词韵味,既表达惜春情怀,也写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答案
1.(2分)A(“屈指”指时间过得慢,“弹指”指时间过得快。)
2.(4分)BC(B项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C项情调应为曲折缠绵。)
注释
⑴楚天遥过清江引:为双调带过曲。句式为:楚天遥,通篇五字八句四韵。清江引:七五、五五七。
⑵小山屏:小幅的山水画屏。
⑶那答儿:哪里,哪边。
参考译文
屈指查算时间盼着春天到来,弹指之间春天就已过去。蛛丝网网住了落花,也要把春留住,有多少天为玲珑晴朗而欢喜,又有多少夜愁听纷纷落春雨。六扇绘有小山的屏风,题满了伤春的诗句。春天如果真有情应该了解我的心曲,可它对我的发问却默默不语。江东日暮烟霭迷濛,渭北春天一片花树,不知道哪里是春天住处?
简析
薛昂夫这组双调带过曲,多用五七言句法,也融入一些前人诗词,婉约幽丽,富有诗词韵味。全曲表达惜春的情怀,也写对友人的思念。此曲前段《楚天遥》,句式与词牌《生查子》同,力写伤春之情;后段《清江引》,始引用前人诗句,略点离愁无尽之意。两者结合得水乳交融,景中有情,神余象外。
★ 《蝉》原文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