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下拉框和搜索输入框的二三事~交互设计(共含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山猪吃不来细糠”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下拉框和搜索输入框组合是页面常用的标配之一,是串起独立页面的一种纽带,下拉框和搜索输入框的组合较多出现在行业性比较强的网站或是各种后台系统,而且会在其页面的的重要位置显示,让用户能很容易找到查找产品的入口。撇开其行业内容不谈,下拉框和搜索输入框的组合顺序和其每个独立的下拉框的内部顺序对于是否能快速精确的定位用户想要查找的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将左右用户的操作次数和思考次数。
就简单的独立下拉框而言,其选项顺序不同,对于用户的眼球运动和鼠标移动以及点击次数也会有较大的影响。我们来看图A-一个简单的例子:
图 A
此为公司广告后台中一个关于广告发布的部分表单,“部门”的选择有“研究中心、家装频道、广告中心”等等14个选项,设计师在选择时,如要选择“广告中心”,则要点击下拉框,然后浏览到第9条再点击选择。
但是通过统计,80%以上的工作单都是由广告中心发出,如果我们将“广告中心”设为缺省选项,其他内容顺序不变,那么在这个下拉框的操作中,设计师将减少80%的操作量,同时也会减少更多的操作失误(下拉选项太多,失误率也高)。
对于单个下拉框的用户体验优化相对比较简单,多个下拉框+搜索输入框的组合明显增加了优化的复杂程度。如果多个下拉框的前后选项顺序不同,可能造成用户的下拉点击操作次数和思考次数就不尽相同,
同时,搜索输入框和下拉框的位置也因各种情况而异。我们来看图B,几大门户搜索新房的例子:
图 B
各个下拉框的内容主要有“区属+物业类型+均价”。 三者的顺序基本是由用户对于新房的搜索心理以及其内部的部分逻辑关系所决定的。
三个门户网站都将“区属”放在第一个,这是符合用户搜索新房的心理的,买新房首要条件是地段,同时地段决定了均价的大概区间。两个门户网站将“物业类型”放在其次,“物业类型”这个术语比较绕,实际上就是住宅写字楼商铺等分类。最后是“价格”,已经由区属决定了其大致区间,个人认为放在最后是合理的。个人有一疑问:将“物业类型”与“区属”是否可以调换位置?麻烦大家能给出专业意见~
同时,三个门户中下拉框和搜索输入框的先后顺序有两种,一种将搜索输入框放在下拉框之后,另一种将搜索输入框在下拉框之前。下拉框一般是网站策划定位各种区间来引导用户搜索产品,而搜索输入框则是让用户自主进行产品关键字输入进行搜索。是先让用户主动还是先引导用户?这是网站策划必须要考虑的的问题,这是要根据用户对于产品的熟悉程度和自身对于产品的需求所决定。
所以,在策划下拉框和搜索输入框组合模块时,对于用户的调研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掌握用户的需求,进行用户需求的筛选、分析、总结,以最佳的模式来组合下拉框和搜索输入框模块。
唧唧歪歪:概述最近在D4得到一本(美) Penny Mcintire写的《Visual Design for the Modern Web》.突然觉得可用性交互设计中也应该融合点情感设计元素,其中一个表现方式就是WEB视觉设计.渐渐地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走过的交互设计之路.从方正软件到现在的阿里巴巴中国站,每一次所经历的项目都给予我新的启示.秉承”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思想,探索交互设计与其他WEB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让我从中得到了不少乐趣,现与UED设计师们一同分享探讨一番.
Penny Mcintire提出交互设计位于技术,内容,网站架构和视觉设计交集部分,而且技术,内容,网站架构和视觉设计彼此都有交集互相依赖,
图1 Web设计中5个相互依赖的要素
在深入探讨Web设计中相互联系的5个具体要素(技术,内容,网站架构,视觉设计,交互)之前,我们先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这些要素是一流网站所具备的,不可或缺的特征。我们需要处理好这5个要素,从而创建具有以下特点的网站。
易于维护:网站必须是灵活,可以升级的。这样,在网站整个运行期间,能够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实现不断的更新。
具有美学吸引力:对于目标受众而言,网站必须是一种具有吸引力的,美妙的感官体验。
易于使用:也就是说,网站要具备用户友好,高效和快速下载的特点。访问者应当从发现所寻信息的过程中,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高度成就感,而不是白白浪费时间。
技术坚实可靠:网站行为是可预知的,没有失效的链接。
唠叨下:技术层面
书中参考了12个颇受欢迎的网站的解决方式。其中它们都有一些共同几点原则:
在不同的浏览器,不同的显示器,不同的系统中,色彩和字体显示出不同的效果。
不能保证页面上的元素都按特定尺寸显示。
大多数新的品牌计算机没有显示在最佳或最高的设置
因此,你根本不可能准确地预知访问者的系统设置。实际上,所见即所得,应该是所见不一定所得。
唠叨下:内容层面
如果页面的内容不值得展示,那么,展示这些内容的方式,也就无关紧要了。如何赢得更多忠实的访问者?如何增加网站的粘和度?内容为王,
也就是说,如果网站没有好的内容就不会有访问者。
唠叨下:网站架构层面
Web站点开发生命周期中:可行性—分析—设计—构建&测试—投入运行—维护,遵循着这瀑布模型。其中在设计之前的阶段网站架构就基本形成,在迭代的可用性测试中不断完善。网站架构,不过是将信息架构应用于网站而已。网站架构的许多任务,与用于图书馆的信息架构,具有相同的任务:分类,归类,组织网站要提供的零碎信息。目的只有一个,使访问者轻松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唠叨下:视觉设计层面
美学,为什么那么重要呢?因为事实上我们就是通过封面,判断一本书;通过外观,判断一家餐馆;通过视觉设计判断一家网站。如果访问者正在寻找精美的服饰或儿童玩具,他们或许不会在一家满眼望去都是灰色调,视觉设计不鲜明的网站上花费时间。我们努力提升访问者美妙的体验,并不是放弃可用性的标准,我们一直在谋求利用Web这种媒介的独特性,刺激,吸引,迷惑,愉悦,迷住访问者。出色的视觉设计,能够赋予意义,提供语境,唤起情感。
Web页面怎么吸引访问者?如果表达不清楚,受众就不可能理解你的内容。如果表达没有吸引力,受重就不可能有兴趣尝试。
因此,让我们尽全力平衡形式与功能。创造视觉情感化设计的同时,使用可用性原则平衡弥合差距。如果说,可用性因素使网站具有功能性,视觉设计使网站令人难忘,那么,我们的目标是,二者兼具。
唠叨下:交互设计层面
交互指的是,需要访问者做出某种动作,比如点击按钮,链接,填写一份表单等,作为实现目标的方法,或进入下一个任务的方法。交互设计,超出了视觉设计的范畴,我们希望访问者不在是看客,而是主动的参与者。什么才叫好的交互设计呢?或许,大多数易于使用的产品,都是那些你没有注意过的产品。针对访问者而言,设计就像是透明的,看不见的。他在不知不觉中成功完成操作任务,证明设计的界面是标准的成功界面。界面是如此自然,直观,以至于用户都没觉察到它的存在。就好比好莱坞的科幻大片,让观众看不出用过电脑特技,也不会用特技作为宣传的卖点;相反国内的一些大片,不管拍的怎样,先把电脑特技搬出来做宣传。好的设计是透明的,好的交互设计不证自明。
此刻已经凌晨12点整,就墨迹到这吧,下一期继续唠叨《交互设计之路之******》先保个密。
[版权归作者Alite所有,欢迎,但请事先告知作者并注明出处]
原文出自:aliued.cn/
1.还是有点迷茫,不知该写什么,开博原本的主要目的是打算以周为单位写小结。可是后面发现,在这里信息安全是很高的,基本上悟到的东西涉及到工作的是不能公众的。前天被要求删了一篇有点小关联的文章。想想看,只能写产品成长的道路。写一些心得和体会。比如软技能和硬技能。我会尽快调整好方向,争取本周末产出新的一篇。
2.关于UCD:发现现在的职业定位已经非常清晰了,专注于做一个快乐的产品经理,以UCD为基础和利器。看到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得职位要求,目光都聚焦在产品经理上,然后直接飘过。之前去腾讯面过交互设计,发现是一杯具。做产品和即将入产品这行的兄弟,职业规范一定要做好。不要赶潮,也不要勉强,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最好。
3.正在逐渐建立自己的核心价值,目前已经找到了几点,概念设计快速解析需求的能力、业务流程逻辑的归纳、UCD用户体验的核心基础、比如快速原型设计能力、信息知识的获取和成长。
这里简单介绍下这些核心技能的内容和方向:
概念设计快速解析需求的能力:接到一个需求,如何快速的理解需求,通过头脑风暴和概念设计,进行产品定义和目标分析。依项目大小,一个中型项目(比如一个主频道),一般是2天时间。此阶段的神兵利器是:Mindmanager、小黑板、白纸(看个人喜欢,一般用1-2个)。一般会生成功能清单和功能结构。
业务流程逻辑的归纳:分析该业务模型,定义好用户角色。一般的产品都会有3个对象,发起方(比如买家),接收方(比如卖家),运营人员(管理员),该环节的主要目的是理顺该3个角色的目标,行为和动机,以及我们需要提供哪些功能来实现,如何实现,
此阶段的神兵利器是:Rose、Visio.生成流程图或用例图。
UCD用户体验的核心基础:UCD在产品阶段主要是用户需求分析、角色定义、以及流程任务分析(也叫场景或用例)、信息架构的优化,该部分对产品人员属于非必要技能,当然如果能懂一些更好。此阶段生成的产物很多,参考UCD流程。
快速原型设计能力:理解需求、定义好功能和流程后,下一步就是快速原型设计,一般这个时间不会很长,基本上一个项目,也就是1周之内的时间。此阶段的神兵利器:Axure等(基本上我都是用Axure,如果是客户端,Gui或者ID)
信息知识的获取和成长:包括草根、豆瓣、UCD、IT精英社区、PM之家等网站、群博,以及一些个人博客(狒狒、苏杰、大仙等),还有书籍阅读、自我成长等。
至于其他几方面的核心技能,我目前正在学习中,比如需求管理、产品管理等。希望同大家一起进步。
5)记得离开上家创业团队的时候,跟老板谈话,老板透露了对我很不满意的一点,当时是5点半下班的,我基本上是7-8点下班,而老板既然对这一点很介意,他觉得我工作没完成(事实上有,缺乏沟通之故),而且又早早下班,无责任感,让我很汗。在现在的公司,6点半下班,7点多还在公司的话,老大就会过来跟我们说,早点回去休息。如果是周末,老大会过来赶人,让我们回去过个好周末。(当然,前提是我们能完成任务,而且工作不紧急,而且我们经常在7-8点下班).想想,在这里,在这个老大身上,还是很有人情味的。所以,工作环境,不一定要找薪水最高的,也要看工作氛围、团队及上司为人。
6)的第一篇博,顺祝路过及所有的朋友,20大展宏图、万事如意。
来自:joshes.cn/post/15.html
题续上篇,继续说说关于搜索的设计,
下午的时候群里一个童鞋列出了一些电子商务网站对于空搜索的处理结果,然后引发了一个关于空搜索处理的讨论。这里,空搜索指的是:不在搜索框里输入任何内容,直接点击搜索按钮。
可以肯定的是,造成空搜索的用户的比例应该不大,主要是误操作,当然也不排除向我这样的探索者。但是作为电子商务网站用户体验的一部分,这个地方必须要考虑到。
我们先来看看主流电子商务网站的处理结果(这里不需要讨论搜索引擎的返回结果,因为它就是做搜索的,没有也没必要去给你推送什么其他的内容):
阿里巴巴中国站;弹出提示框“请输入产品名称”,点击确定后没有任何反应
慧聪;弹出提示框“请输入查询内容”,点击确定后光标落在输入框内“输入你感兴趣的内容”后面
百度有啊;跳转到查看所有分类页面
淘宝;跳转到查看所有分类页面
拍拍;跳转到查看所有分类页面
卓越;跳转到搜索结果页面,提示找到0条搜索结果
亚马逊;刷新一次页面
从结果上看,主要分为4类:弹出窗口提示、跳转到列表页、显示0条搜索结果、刷新一次页面。那么,哪个网站的设计的用户体验最爽呢?
前几天我正好对网站搜索部分做了一次改版,采取的是优化了的弹窗形式:弹出窗口提示输入关键词,该窗口自动在3秒内关闭,关闭后光标被移动到搜索输入框内,且框内原先的提示信息被清除掉,弹窗的位置控制在离搜索框很近的位置,目的在于不要造成宽屏用户的鼠标长途奔袭。
于是我最开始的时候倾向与这种结果的返回。出发点是在于对于用户的误操作给出善意的提醒,同时尽最大可能不给用户造成额外的负担。
洗澡的时候突然觉得这样的做法有点不符合老大经常教导我的“产品要和运营挂钩”的原则,
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展示网站的内容给我的用户,同时想办法引导他们去点击去使用,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淘宝、拍拍的做法应该是合理的。
擦干身子抽了颗烟,觉得这样似乎也不是很妥,于是找wkcow讨教了一下,被点醒了,其实最好的用户体验设计应该是亚马逊。
首先,空搜索既然是用户的误操作就需要给用户一些提醒,那么没有任何反应的设计必然是错误的,因为用户看到没动,可能认为是网站出问题了,这种设计是最最傻的;其次,对于弹出窗口的设计用户是不愿意去等待那3秒的,那么就必须要点一次确定,这样就多了一次交互,还是给用户增加了负担,且在设计上要考虑弹出窗口的位置、光标的位置的问题,这种设计事实上很累也很傻;第三,返回列表页的设计是想给用户推送一些其他的内容,但是实际上用户是不会理睬这些内容的,且这个结果改变了用户的初衷,更改了最简单的流程。
亚马逊的设计恰恰是一个最最正常的流程,不需要交互、不需要解释,就是一个简单的刷新已经告诉了用户很多信息:点击搜索按钮,网址执行了该操作,但你输入的是空白,我也就给你一个空白的结果(这里,卓越跳转到搜索结果页,且提示搜索结果为0的做法是一个很不人性化的机械的执行用户操作的傻设计)。
把这次的探讨总结成一句话共勉:注重用户体验,就需要尽可能的减少交互,不给用户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Update:发布后,老白和白鸦给出2种更优化的方法;
之一:干嘛要刷新页面? 这不还是让人和机器交互了一次吗,万一页面大这个刷新的成本有多少? 就让他点了以后输入框做个简单的提醒(比如输入框的光标出现,或者输入框的颜色闪动等小到有那么有点反应即可),不行吗?
之二:没有空搜索,搜索栏默认热词,光标过去立即清空,等待用户录入同时提供下拉备选。
来自:www.ikent.me/blog/1404
一直以来分不清导航和搜索在页面中的运用和作用,最近想好好研究一下,先看一些图片,看看购物商城的“搜”:
看看中文字典中的解释,是否能解释我的疑惑
搜索:
搜,求也,寻求,寻找。
导航:
导,引也。启发,开导,引导。
“驾驶船舶或飞机从一个地方开往另一个地方的科学或技术”。
分类:
分,别也。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
看了之后,唯一可以启迪我的就是他们之间都是有一定的关系的,“搜”中可以按照一定的“分类”实现,导航的目的是给用户一个明确的指引,在指引动作的同时,是基于一定的类别顺序,或是业务流,
搜索的形式目前比较单一,一般都是“下拉+输入=搜索”,更多的是配以相关的文字分类,是搜索明晰简单化;
但是导航的形式我见的比较多,有图形、树形、列表甚至包含了搜索式导航;如下图:
在我认为,搜索有一定的筛选功能,更多的用户思想和动作行为在里面,可以进行相关的模糊查找,而结果却是整个库中的所有关联;而导航却不同,导航更多的是初始设定好的模块标签,指引用户按照一定的固定模式,选择比较单一、固定,显示的结果也是基于一定的模式匹配得来的页面功能;另一方面,搜索不是绝对的分类,只是大体上的划分方式,而导航却是准确无误的,不是物品类的划分,而是动作类的指引;
来自:www.xibeidesign.cn/xibei/article.asp?id=38
1、搜索框的意义
用户总是和你想的不一样,用户很多时候是不会按照你设定的导航走的,他们更多的时候是上来就直接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对于购物者而言,如果清楚的知道想要什么,他们会很明确的使用搜索框,这种情况下购物者显示出了明确的购物意图,因此搜索框能够把该意图转变为真实的购买行为。来自Fast Search的数据显示,30%的购物者进入电子商务网站后会立刻使用搜索框,超过30%的人通过导航没有找到需要的物品后转而使用搜索框。
如果一个网站没有足够合理的信息架构体系,那么搜索引擎不仅仅是有帮助性的,甚至是至关重要的设计功能。有可能比网站的导航更对用户有帮助。事实上,搜索是用户了解在一些综合性网站内容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最好的搜索设计就是给用户提供一个简简单单的搜索框在页面显眼固定的位置上,但却有强力搜索的能力和范围宽 广的功能。
所以,如果你的网站没有足够清晰的信息架构体系,那么,请把你的搜索框还给搜索,不要再试图去绑架你的搜索框!
2、被绑架的搜索框
zghzp.com/
不可否认,右侧的背景很美,但是我是来搜索的不是来欣赏图片的,这个背景搞的我都不知道这个搜索还有上面的频道切换是不是可以点击了(我试图去点击新版上线,未果)。这个设计的用户体验差及了。
shtimber.com/
搜索跟留言板有什么关系?搞个留言板的按钮跟搜索放在一起是什么逻辑?这让我在想搜索的时候很不爽
cn.china.cn/
这个很让我无语,在搜索按钮后面补个按钮就罢了,居然还来个比搜索按钮还大2倍多的按钮……
b2b.hc360.com
这个大概是我见过的最无语的搜索框了,
想不清楚为什么现在还有设计师会把“设为首页”、“收藏本页”这样的功能摆出来,而且是摆在搜索框上。
8035.com/
对于这个,首先视觉完全被放在了那2个“新”、“热”上去了,压根没有想着点前面的东西了;不知道为什么要把这2个东西摆在搜索按钮的后面,还有,这么长的搜索框是否是在告诉我,你们网站的东西很难找,需要很长的关键词呢?
现在很多网站都倾向于搞一个这样会闪的gif图片来突出某些内容,我习惯把这些东西叫小蚂蚁。有的网站搞的很夸张,这小蚂蚁长的胖的出奇,用户的吸引力完全都放在了那只胖蚂蚁上,根本没有想着胖蚂蚁前面的东西;有的网站觉得每个栏目都需要突出于是每个栏目上都搞个“新”、“热点”,最后的结果就是整个网站看着就像个蚂蚁窝。个人觉得要想用这个小玩意赢得好的用户体验,至少要保证3点:小、简、少。小,不至于让我感觉感觉突兀;简,能表达意思就可以了;少,不至于搞的我想点了不知道点哪里。
3、把搜索框还给搜索
把搜索框还给搜索!搜索就是搜索,不要给搜索背上太多的东西。一个搜索频道、一个搜索输入框、一个搜索按钮这样就已经足够多了,再多一点搜索框都会受不了!当然,你也可以让你的搜索框更精简,精简到只有一个搜索框。
把搜索叫搜索!搜索的位置要明显到用户第一眼就能看到且随时能够找到;输入框应该让用户感觉可以输入;搜索按钮看上去应该更像是个按钮;不要把无关的东西在搜索按钮边上,它就应该一个人待着。
来自:www.ikent.me/blog/1389
搜索行为目前已经成为每个上网的人的基本需求,但是用户的搜索行为是怎样一个过程?隐藏在用户查询背后的搜索意图是什么?这都是需要站长、营销人员仔细研究的领域,只有这样才能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用户之所以会产生搜索行为,往往是在解决任务时遇到自己不熟悉的概念或者问题,由此产生了对特定信息的需求,之后用户会在头脑中逐步形成秒速需求的查询词,将查询提交给搜索引擎,然后对搜索结果进行浏览,如果发现搜索结果不能完全解决用户的信息需求,则会根据搜索结果的启发,改写查询,以便更精确地描述自己的信息需求,之后重新构造新的查询需求,提交搜索引擎,如此形成用户和搜素引擎交互的闭合回路,直到搜索结果已经解决了自己的需求或尝试几次无果而终。
(描述这种用户搜索行为的示意图)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从用户产生信息需求到最终形成用户查询,中间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用户未必能够一开始就找到合适的查询词,即使是找到了,也可能存在查询词不能完全描述信息需求的情形,即在形成查询的过程中存在信息丢失的问题。所以后续循环中的查询改写就是用户逐步澄清搜索需求的一个过程。
用户发出的每个搜索请求背后都隐含着潜在的搜索意图,如果搜索引擎能够根据查询词汇自动找出背后的用户搜索意图,然后针对不同的意图,提供不同的检索方法,将更符合用户意图的搜索结果排在前列,无疑会增加搜索引擎用户的搜索体验。目前搜索引擎已经部分实现了这种搜索模式,比如用户搜索“北京 天气”的时候会主动将当天的气温等情况列在搜索结果最前面。如图所示,这种方法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用户搜索意图分类)
应该将用户意图分为哪些类型,目前并没有明确标准可言,不过很多工作都受到了Broader等人的意图分类工作的影响,他们通过人工分析查询,将搜索意图分为3个大的类别:
1, 导航型搜索
这种搜索请求的目的是要查找具体的某个网址,比如某公司的主页等,其特点是想要去某个网页。
2, 信息型搜索
这种搜索请求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某种信息,比如“如何做宫保鸡丁”、“美国现任总统是谁”等,其特点是用户想要学到一些新知识。
3, 事务性搜素
这话总搜索请求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一个目标明确的人物,比如下载MP3、下载软件或者淘宝购物等,其特点是想要在网上做一些事情,
Broader的搜索意图三分法非常有影响力,但过于粗糙。而雅虎的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做了细化,将用户搜索意图划分如下类别:
1, 导航类:用户知道要去哪里,但是为了免于输入URL或不知道具体网址,所以用搜索引擎查找。
2, 信息类:又可以细分为如下几种子类型。
直接性:用户想知道关于一个话题某个方面明确的信息,比如“为何星星会发光”、“哪些食物隔夜后不能吃”。
间接型:用户想了解关于某个话题的任意方面的信息,比如粉丝搜索“李宇春”。
建议型:用户希望能够搜索到一些建议、意见或者某方面的指导,比如“如何才能戒烟”。
定位型:用户希望了解在现实生活中哪里可以找到某些产品或服务,比如“买电脑”。
列表型:用户希望找到一批能够满足需求的信息,比如“中关村附近的饭店”。
3, 资源类:这种类型的搜索目的是希望能够从网上获取某种资源,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子类型。
下载型:希望从网络某个地方下载想要的产品或者服务,比如“windows7下载”。
娱乐型:用户出于消遣的目的希望获得一些有关信息,比如“电影下载”。
交互型:用户希望使用某个软件或服务提供的结果,用户希望找到一个网站,这个网站上可以查询北京的天气情况。
获取型:用户希望获取一种资源,这种资源的使用场合不限于电脑,比如“折扣券”,用户希望搜到某个产品的折扣券,打印后在现实生活中使用。
上述是对用户意图的人工整理分类,如果站长、推广人员能准确了解搜索用户到底想要什么的时候,提供满意的服务才会成为可能。
无独有偶,3月1日美国两家搜索营销公司Did-It,Enquiro和研究眼睛轨迹的公司Eyetools公布了他们对搜索引擎自然排名和竞价排名位置的研究报告,研究的结果同样地证明眼睛运动的F形状模式,而这个模式更加真实地体验在人们使用搜索引擎时候观察搜索结果的习惯。这个眼睛活动的区域,被称为“金三角”,也就是最能吸引搜索者注意力的搜索结果页面上的三角区域。之所以被称为“金三角”,是因为如果把你的网站出现在这个区域,你的网站就足以吸引最多的搜索者的目光,你就能得到他们的访问。
这个“金三角”研究结果最先在201月的纽约搜索引擎战略大会的报告会上公布。Enquiro公司的高德·豪奇科斯说,“以往的研究声称人们是在考虑之后再决定去点击那个搜索结果的。但我们最近进行的几个,包括这个最新的研究发现,人们并不是想了想再去点击一个链接的。人们很快地做出决定,而这个决定是根据人的眼光落在哪里而进行的。这纯粹是你的网站在搜索结果中所处在的位置来判断的。这就同房产销售一样,好地段的房子就不愁卖不掉。”
这一研究目前是基于50名测试者的参与进行的,说服力上不够强。因此,这个研究完成的是第一阶段,还有陆续的发现有待进行。图1是研究中一个Google搜索结果页面的截屏。
图1 Google搜索结果页面截屏 (Enquiro公司授权刊登,5月4日)
研究人员在加州旧金山的一个眼球轨迹实验室里请了50个人来观察五个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Google被选用为实验的搜索引擎。从图4看到,红色、橘红色和黄色构成了明显的三角。这个三角区域的红色,也就是最受关注的区域,是搜索结果页面最上端的一条竞价排名广告和自然排名广告的前两位。
其次,自然排名的第三位和第四位的一部分被画在橘红色,也就是比较受到关注的区域。再其次,黄色区域也就只是染指了第四位,接近第五位。这里,研究者特别画了一条很粗的红 线。界线下端的区域色彩则变得很暗,既人们的目光懒得去光顾。比较浅的绿色,才涉及自然排名的第六位,而再朝下的第七位到第十位(最底)则几乎得不到眼睛的重视。同样,右边的竞价排名只有第一位和第二位也只是受到浅绿色的关注,其他的广告则没有人们目光的注视而显得一边黑暗、无人问津。
研究人员披露了人们眼光对搜索结果页的自然排名和竞价排名的浏览轨迹也是呈现F形状,
上面杰柯伯·尼尔森的研究发现也和这个实验的结果吻合。同样,这个“金三角”研究的重要发现是,搜索引擎优化被证明了远比竞价排名对网站的推广更具有现实意义。这个从下面的搜索结果自然排名的关注程度排列便可说明。关注程度以50名测试者中有多少人去看搜索结果排列的各个位置来决定关注程度。100%为最高,各个自然排名位置所受到的关注程度依次如下:
自然排名的关注度
搜索结果第1位: 100%
搜索结果第2位: 100%
搜索结果第3位: 100%
搜索结果第4位: 85%
搜索结果第5位: 60%
搜索结果第6位: 50%
搜索结果第7位: 50%
搜索结果第8位: 30%
搜索结果第9位: 30%
搜索结果第10位:20%
从这个百分比排列可以看出,在自然搜索结果的排列中,排名第一位到第三位都完全受到重视,而从第四位和第五位开始,关注程度急剧下跌,排名在第十位和第一位的相差高达五倍。
那么对在搜索结果页面右侧的竞价广告,人们的关注程度又如何呢?
这个关注度,直接决定广告商在Google上面购买竞价广告的投资效果。研究发现,这个效果和自然排名相差悬殊,基本上是左侧自然排名的一半。数据如下:
右侧竞价排名管搞关注度
第1位广告: 50%
第2位广告: 40%
第3位广告: 30%
第4位广告: 20%
第5位广告: 10%
第6位广告: 10%
第7位广告: 10%
第8位广告: 10%
右侧广告一共只有8位。而广告最高的两位是出现在搜索结果页面最上端的,所受到的关注度也是100%,等同于自然排名的前三位的100%关注程度。然而,要获得这两个最高位,所投入的费用也是最大的。
因此,与其不停地投资在竞价广告,不如一次性投资在搜索引擎优化而获得自然位置的前列。但是,由于Google和其他搜索引擎的商业宣传,绝大多数刚刚接触网络营销的人不知道搜索引擎优化才是成功营销的决定性措施。许多人花大量的广告费,依赖右侧的竞价排名来吸引访问者到达自己的网站。
本文来自:www.dmworld.com.cn/blogger/?p=472
用户经常会在淘宝主搜搜索一些热门的关键词,主要包括两部分品牌+商品信息,比如欧时力/淑女屋/欧莎+连衣裙,搜索淑女屋发现,广告展示的内容包含了该品牌网上代购以及仿品两部分商品,而在搜索结果页面,按照用户习惯使用的“销量”进行排序,连续翻页到10基本上没有几个是靠谱的。很多宝贝的标题都包含这个关键词,但是甚至连服装风格一点都不搭边。在这种使用场景下下,YY下用户行为。
1.明星店铺在搜索页面变得重要
我们知道部分用户来淘宝是淘价格优势,但是大多数的用户在筛选宝贝进行购买决策的过程中还是会考虑品牌因素。例如仿的欧时力裙子200多,但是打折的欧时力去年的款式300多,
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会偏向哪种选择呢。帮助淘宝经验有限,并且鉴别能力有限的用户直观的指出某品牌的 在这种使用场景下变得更为有价值。
对于清新/波西米亚/淑女/民族风/日韩,等衣着风格,不同的用户受人种学等因素有不同的理解,大致方向maybe相同,但是具体的某件衣服理解会出现偏差。当某种品牌象征着一种风格,比如裂帛就是典型的民族风。这中情况下,用户希望的搜索结果是风格还是具体的品牌。
是价格/品牌/包邮/地区还是偏好,个人目前觉得最重要的是用户偏好。因为偏好是和前几种影响因素相关而又无法确定的。所以我们会把用户做调研,做类化,用相关的结果来反推用户的行为也就是用户的偏好在整个购买过程中起到怎么样的影响因素,以及各个因素的占比到底有多少。
介绍
分面是指事物的多维度属性,例如一本书包含主题、作者、年代等分面。而分面搜索是指通过事物的这些属性不断筛选、过滤搜索结果的方法。可以将分面搜索看成搜索和浏览的结合。
应用场景
分面搜索作为一种有效的搜索方式,已经被用在电子商务、音乐、旅游等多个方面。
拍拍网
下图是拍拍网中挑选T恤的页面,可以看到拍拍网将T恤分成款式、衣长、尺码、颜色等分面。
谷歌音乐
谷歌音乐的挑歌页面,将歌曲分为节奏、声调、音色、年代、流派等分面。
Bing的旅行搜索
将航班分成经停次数、往返时间、航空公司、价格等分面。
另外提一点,在sns类网站中,用户填写个人资料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建立分面信息。如QQ空间中个人资料的填写。
分面搜素的优势
1.分面搜索支持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不同的分面进行筛选,而不必按照网站预先设定的单一方式寻找。
2.分面搜索允许用户自己创建搜索路径,并且可以随时扩大和缩小结果范围。
3.分面搜索只展现有对应结果的选项,避免了无搜索结果的情况。并且一般在搜索前提示用户该选项内包含的结果数量,给用户良好的操作前提示。
分面搜索设计tips
分面搜索出现的位置
分面搜索的功能和表现都与导航相似,其出现的位置一般在网页的左侧或顶部。一般来说放在左侧有利于展示更多分面内容,并且容易在其他页面重复使用。不过在Like.com中,设计师将分面选项放在顶部,同样得到不错的效果。
灵活使用分面
分面不但可以用来筛选结果,也可以用来对结果排序,
电子商务网站中常用风格、品牌等分面筛选搜索结果,而价格、信誉、上架时间等分面则用来排序。
有时用户并不明确自己的目的,因此提供宽松的筛选方式更符合这部分用户的预期。Bing的旅行搜索中选择航班时,用户可以通过滑块来选择某个时间段起飞的航班。
如果可能,在同一分面中支持多选。并且可以随时取消分面选项,扩大结果范围。在有货中,用户可以在网页左侧同时选择多个品牌。
只展示分面中的部分选项,经过一步操作再查看全部内容。如Yahoo Shopping中服装风格的展示。
问题探讨
分面搜索的功能全面,但是要做到让用户容易使用,确实比较困难。这里针对分面之间的独立性说些个人看法,仅用来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提出更多观点。
分面之间的独立性
在确定分面时,如果将不同分面的内容混杂在一起,会影响用户的选择。例如,下面例子中,将女装按照“类目”分面划分成21个选项。其中雪纺衫和针织衫2个选项混合了“类别”和“材质”2个分面,与衬衫选项并列在一起,用户可能会困惑,雪纺衫不能是衬衫吗?
解决的方法:
1.拆分“类别”和“材质”2个分面,用户可以通过“类别:衬衫>材质:雪纺”的方式搜索到雪纺衫。
2.在衬衫中包含雪纺衫的内容,这样用户无论选择衬衫还是雪纺衫都不会漏掉关于雪纺衫的内容。
3.也许在分类时,设计师对雪纺衫和衬衫有明确的定义,只是用户并不明白其中的奥妙,因此可以增加相关的图形或文字说明,让用户理解分类的规则。例如PriceGrabber.com中给选项加上图形说明。
参考文献
[1](美)莫维里(Morville,P.),(美)罗森费尔德(Rosenfeld,L.),Web信息架构:设计大型网站.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8
[2](美)卡尔巴赫(Kalbach,J.),Web导航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3
本文来自:cdc.tencent.com/?p=1401
★ 方便和交互设计
★ 我和手机二三事
★ 小狗二三事
★ 二三事作文
★ 五味杂陈二三事
★ 清明二三事作文
★ 二三事小学生作文
★ 二三事初中生作文
★ 初一作文二三事
★ 什么二三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