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施比受更有福的哲理故事(共含8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newbsam”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圣诞节时,保罗的哥哥送他一辆新车。圣诞节当天,保罗离开办公室时,一个男孩绕着那辆闪闪发亮的新车,十分赞叹地问:“先生,这是你的车?”
保罗点点头:“这是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节礼物。男孩满脸惊讶,支支吾吾地说:
“你是说这是你哥哥送的礼物,没花你半毛钱?我也好希望能……”
当然保罗以为他是希望能有个送他车子的'哥哥,但那男孩所谈的却让保罗十分震撼。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送车给弟弟的哥哥。男孩继续说。
保罗惊愕地看着那男孩,冲口而出地邀请他:“你要不要坐我的车去兜风?”
男孩兴高采烈地坐上车,绕了一小段路之后,那孩子眼中充满兴奋地说:“先生,你能不能把车子开到我家门前?”
保罗微笑,他心想那男孩必定是要向邻居炫耀,让大家知道他坐了一部大车子回家。
没想到保罗这次又猜错了。“你能不能把车子停在那两个阶梯前?男孩要求。
男孩跑上了阶梯,过了一会儿保罗听到他回来的声音,但动作似乎有些缓慢。原来他带着跛脚的弟弟出来,将他安置在台阶上,紧紧地抱着他,指着那辆新车。
只听那男孩告诉弟弟:“你看,这就是我刚才在楼上告诉你的那辆新车。这是保罗他哥哥送给他的哦!将来我也会送给你一辆像这样的车,到那时候你便能去看看那些挂在窗口的圣诞节漂亮饰品了。”
保罗走下车子,将跛脚男孩抱到车子的前座。满眼闪亮的大男孩也爬上车子,坐在弟弟的旁边。就这样他们三人开始一次令人难忘的假日兜风。
那一次的圣诞夜中,保罗才真正体会耶稣所说的“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
施比受更快乐作文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想必大家都知道,虽然知道,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我算是其中一个吧。
那天,我刚回到家。看到妈妈脸色凝重,我就知道有不好的事发生了。妈妈用低沉地声音对我说:“琪琪,妈妈告诉你个坏消息,你杨姥姥的孙女,也就是你马帅叔叔的女儿,得了一种怪病。”我听了这个噩耗十分震惊,那个小妹妹才六个月大,就要忍受病魔带来的痛苦,受尽折磨,真可怜啊!
妈妈带我去医院看那个小妹妹,小妹妹独自一人躺在病房,稚嫩的脸庞被折磨得苍白,白色的床单,白色的墙壁,白色的病服,一切的一切都是惨淡的'色彩,如周围人的心情。我看到了杨姥姥,她被杨洋阿姨搀扶着,脸上透露出痛苦和疲惫,还挂着两行泪珠。她瘦了,瘦了一大圈。马帅叔叔和他妻子也来了,每个人脸上都是悲伤愁苦的表情,但他们为昂贵的医药费发愁,马帅叔叔的妻子愁得眉毛皱成了一团。
我快速走到他们面前,从妈妈才给我的零花钱中毫不犹豫地抽出一张百元大钞,递到马叔叔的手中,马帅叔叔抬起头又把钱塞给我,说:“子琪,你有一颗善心很好,但这毕竟是你的零花钱,你是个孩子,零花钱对你很重要,这钱叔叔是不可能要的。”“叔叔,100元钱对我并不是很重要,我也就是买买零嘴儿,但对凑小妹妹的治病钱,却是一个大帮助。况且我小时候您们对我也很好,这钱您们就收下吧!”说完,我又透过窗户看了一眼小妹妹,喃喃自语:“小妹妹,你要快点好哟!好了,姐姐带你买糖糖。”小妹妹好像听见了似的,露出了一个甜甜的笑,看着她的笑,我也情不自禁地笑了。
临走之前,马帅叔叔握住妈妈的手激动地说:“你领了一个好女儿,如此懂事又富有爱心,真的谢谢您们了!”妈妈笑笑说:“不必在意,这只是小孩的一点心意。”
我和妈妈走在回去的路上,天格外的晴朗,阳光所照到的地方都格外的明媚,后来我听说小妹妹的医药费已经凑齐了,现在正在北京治疗。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如果人人都可以献出一点爱,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们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因为施比受更快乐。
施比受更需要被接纳
这真是个奇怪的问题。上次我们说过,度人的人,才是被度的。而受度的人,反而是度人的。
是接受与施与中,接受的人被拒绝会伤心尴尬,可是那些施与的人,被拒绝会更难过更伤心尴尬。凡是真正去施与的人,某不是考虑了受者的想法,想方设法不去伤害其自尊并且给予充足的帮助。越是施与多的人,越是会考虑的.更周到。而第一次拿真心去施与的人,却尤其害怕被拒绝。
而接受却正好相反,越是接受的多了,反而越是习惯了,反而不太看重背后的那些真心,也就不太在意态度了。久而麻痹,有些人要饭一辈子,也是因为缺乏了信心,以为自己只能要饭了。
年龄渐长,懂事了许多,想到年轻时候,很多人善意好心的规劝或是给予我温暖,当年不懂得珍惜,因为任性或是好面子而依然故我。想来很是惭愧。对不起,原谅我。
人生中,会遇到很多人,或是相伴数载,或是一面之缘,那些给予我温暖的人,或许早已不见踪迹,亦无从感激。不想自己总是淡漠了那许多感情,所以,偶尔也会感激,会致谢,会珍惜现在的一切。
谢谢你,我爱你。非有你们,无有我。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哲理故事
弱者的心理,就和蜗牛的心理差不多,对于挫折总是下意识地逃避。但是人生的某些挫折是不会因为你的逃避它就消失了,相反,它恰恰是因为你的逃避而显得更强大。所以,碰到挫折,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只有自己强大了,挫折才能显得微不足道。
这是发生在美国家庭的一个故事:有一位妈妈,她有一位读高中而且网球打得很好的女儿,名叫索菲亚。有一年,学校举行网球联赛,索菲亚信心十足地报了名,满怀着夺冠的希望。
比赛前,当索菲亚查看赛程表时,发现第一场和自己比赛的竟是曾经打败她的高手,她很是灰心,开始垂头丧气起来。
“这次可能连预赛出线的机会也没有了。”
妈妈看见女儿如此绝望,自己的压力也很大。她脑子一转,对女儿说:“你想不想把那人打败呢?”
“当然想呀,不过她上次把我打得很惨,我们的实力相差太远了。”
“我有一个方法,如果你照着我的话做,你便能赢这场比赛。“
“真的吗?请妈妈快点告诉我好吗!”
“你现在闭上眼睛,回想以前你打网球时最精彩的一幕,把那过程从头到尾重演一次,好好地感受胜利的滋味。”
索菲亚照着妈妈的话做,刚才脸上的绝望不见了,换来的是精神焕发。改变了面对比赛的.态度,让她充满了信心和活力。
比赛开始了。索菲亚信心百倍地踏上球场,施展浑身解数,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顺利地赢得第一场比赛。比赛结束之后,女儿兴高采烈地冲向妈妈。妈妈说:“你打得很好呢!”
“全靠妈妈的指点!坦白说,我最初听到时觉得有点怀疑,没想到那么有效!”索菲亚兴奋地说着。其实,这就是信心的力量。
信心的力量能让自己的表现更好吗?当然可以。当做一件事时,你可以重复地告诉自己——“我能做到!我能做到!我能做到!”这样,我们的心理和生理会呈现的出最佳状态:进取心更强、注意力更为集中、更大的力量、更多的精力以及追求胜利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哲理故事
有一个非常勤奋的青年,很想在各个方面都比身边的人强。经过多年的努力,仍然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向智者请教。
智者叫来正在砍柴的3个弟子,嘱咐说:“你们带这个施主到五里山,打一但自己认为最满意的柴火。”年轻人和3个弟子沿着门前湍急的江水,直奔五里山。
等到他们返回时,智者正在原地迎接他们---年轻人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扛着两捆柴,蹒跚而来;两个弟子一前一后,前面的弟子用扁担左右各担4捆柴,后面的弟子轻松地跟着。正在这时,从江面驶来一个木筏,载着小弟子和8捆柴火,停在智者的面前。
年轻人和两个先到的弟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沉默不语;唯独划木筏的小徒弟,与智者坦然相对。智者见状,问:“怎么啦,你们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大师,让我们再砍一次吧!”那个年轻人请求说,“我一开始就砍了6捆,扛到半路,就扛不动了,扔了两捆;又走了一会儿,还是压得喘不过气,又扔掉两捆;最后,我就把这两捆扛回来了。可是,大师,我已经很努力了。”
“我和他恰恰相反,”那个大弟子说:“刚开始,我俩各砍两捆,将4捆柴一前一后挂在扁担上,跟着这个施主走。我和师弟轮换担柴,不但不觉得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最后,又把施主丢弃的柴挑了回来。”
划木筏的小弟子接过话,说:“我个子矮,力气小,别说两捆,就是一捆,这么远的路也挑不回来,所以,我选择走水路……”
智者用赞赏的目光看着弟子们,微微颔首,然后走到年轻人面前,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要走自己的路,本身没有错,关键是怎样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也没有借,关键是走的路是否正确。年轻人,你要永远记住: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成功=敏锐的眼光+果敢的行动+持续的.毅力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区别是脖子以上的部分。
每一个商务时代,都会锻造出一大批富翁,而每一个富翁的锻造都是当别人不明白时,他明白他在做什么,当别人不理解时,他理解他在做什么。所以,当别人明白时他已经成功了,当别人理解时,他已经富有了。
脑袋空空,口袋空空。脑袋转转,口袋满满。
程功与失败,富有与贫穷,只不过是一念之差。
不同的观念最终导致了不同的人生!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贫富。
一位哲人说:“角度比距离更重要!”
人们察人观物,并非距离越近,看得越仔细,而是只有从不同的角度,反复
宋代诗人苏东坡《题西林壁》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可谓是对角度的充分肯定。人在庐山中,反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倘若跳出庐山看庐山,则远近高低,各显异彩。
观察中,角度为何比距离更重要呢?因为角度是观察人、观察事物的出发点。人们从什么角度看问题,就会得出什么结论。从不同角度得出的结论不仅难以一致,而且往往迥然不同。
有人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自我,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总觉得自己不幸运、不快乐、不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了解对方易,了解自己难。其实,要真正了解自我,不妨来一个换位思考,不妨试着从别人的立场、别人的角度去观察。这样,你才能摈弃自我“感觉良好”的弊端,才能真正走出“完美主义”的误区。如果你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自我,那么你看到的只是失真的、残缺的,甚至是畸形的“自我”。
哲理故事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一位妇人在河边寻死,被路过的船夫搭救了,询问原因,妇人说,因为丈夫猝逝,觉得没有丈夫,活不下去了。
船夫问:结婚了多久?
妇人说:三年。
船夫又问:没结婚前,做什么工作?
妇人答:在村里染布。
船夫问:那时生活过得如何?
妇人说:还算惬意。
船夫说:那时也没有丈夫,为何活得下去?
妇人哑然。
船夫说:找回那个没有结婚前的你吧,那时一个人,不也觉得快乐吗? 人的苦,来自于“必须”。它与“有”或“没有”无关,而是跟执着有关。如果把得到的东西看成必须,没有的时候羡慕,有的时候又恐惧失去,都苦。
没有什么是绝对必须的
如果有一天石油真的没有了,我们的生活的确会起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仍然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形态,而继续快乐的生活下去,原因很简单,古时候的人并没有石油,但他们不见得过得比我们不快乐。如果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便利商店……人就会活不下去吗?人就会不快乐吗?当然不会。
认识到任何的“必须”都只是跟习惯有关,就是自由的关键。也就是说,一旦习惯改变,原先的“必须”就不再是必须了。比如习惯开车的人,就觉得有车是必须;习惯上网的人,就觉得网络是必须……但对没车、没网络的人而言,这些都不是必须,也就没有失去的恐惧。
苏格拉底站在买卖百物的市场中开怀大笑:“看哪,天底下有这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我真幸福啊!”
解脱“必须”的执着,就会带来“无惧”。“无惧”和“鼓起勇气”是不同的,“鼓起勇气”表示恐惧还是在那儿的,“无惧”则是由于人了悟到所有的“必须”都不是“必须”,于是平安降临内心,这便是与“无惧的力量”连结了。
有两个贫苦的'樵夫靠上山捡柴糊口,有一天,他们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两人喜出望外,棉花轻且贵,当下俩人各背了一包棉花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扔着一大捆布,他就和同伴商量,扔下棉花,背布回家,他的同伴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到了这里丢下棉花,岂不枉费了先前的辛苦,坚持不愿换布。发现布的樵夫则尽其所能背起布走。又走了一段路,背布的樵夫望见不远处的地上散落着数坛黄金,心想这下真的发财了,赶忙用挑柴的扁担挑黄金。他的同伴仍是不愿丢下棉花,并怀疑黄金不是真的。发现黄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两坛黄金,和背棉花的伙伴赶紧回家。
谁知道刚走到山下,天竟下起雨来,俩人在空旷处被淋了个透。更为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背上的棉花,吸饱了雨水,重得背不动,实在不得已,只能丢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金子的同伴回家去了。
在人生的每个关键时刻,谨慎地运用智慧,做最正确的选择,同时别忘了及时审视选择的角度,适时调整。要学会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全面研究问题,放掉无谓的固执。冷静地用开放的心胸做正确抉择。每次正确无误的抉择将指引你走在通往成功的坦途上。
比施舍更高贵的哲理故事
夫妻俩在楼下卖粉已有时日。简易的摊档,热情的笑脸,吸引了不少顾客。我去得多了,发现总有位衣衫陈旧的老人在摊档一隅等候。夫妻俩忙着手上的活,边微笑着客气地对他说,老人家,你稍等,这就给你搞。一会儿,夫妻俩中的一个就麻利地拌好了盒中的粉,递给老人。老人接过,默默地转身离去--他似乎从未付过钱。
我忍不住好奇地问,那中年妇人叹一口气,说,老人家也命苦,把儿女拉扯大了,到老却一个也靠不住……我们也是做了父母的,老人只要来,更多的周济不了,一盒粉总要让他吃的--说着,妇人脸上流露出此许欠疚的.神色,仿佛为只能提供区区一盒粉。
我注意到夫妻俩对老人一直像对任何一位老顾客。施舍,是许多人容易做到的,但平等地给予却并非人人能为。
楼下后来又开了好几家粉摊档,但我始终只去那家,不为什么,我只喜欢静静地坐在那,在嘈杂的市声中,看夫妻俩用粗糙的双手把他们的善良与真诚递出去,递给一位比他们弱小的老人。
★ 比朋友更朋友散文
★ 比较有哲理句子
★ 比较有哲理的话
★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