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持之以恒地坚持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共含4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Vanellop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持之以恒地坚持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作者] 江帆
[内容]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小学是基础,中学是关键。小学毕业生向初中过渡,两个不同的群体呈现不同的认识能力及个性倾向,而两类不同的学习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又往往使相当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能力的培养出现断层。因此,针对中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连贯地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身心健康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是个重要课题。
一、应持之以恒进行启发式教学
学生获得知识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坚持启发式,教会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钥匙的能力。这种能力被人称为“智慧窗户的注意力、智慧眼睛的观察力、智慧仓库的记忆力、智慧中枢的思维力、智慧翅膀的想象力、智慧升华的创造力”。17世纪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也非常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观察力、思考力和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要求。朗读能力的形成除长期坚持朗读训练外,最重要的一条是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含义,理解句、段、篇之间的联系,能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教师在教学上要注意贯彻启发原则,讲读课文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注重问题的阶梯性,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而写”等,促进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小学就坚持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语文素质的训练,到中学后,仍然坚持,使之进一步完善,深化和发展。
二、应持之以恒地进行情感教学
情感是联系师生心灵的纽带,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是陶治学生道德情操的甘露。语言教学应持之以恒地进行情感教学。朗读,要读出抑扬顿挫的'语气,讲读要把全班同学带入课文所体现的境界中去。如教《桂林山水》,能把学生带入“人在画中游”的美丽画卷,得到一次美的享受和一次热爱祖国美好的山河的德育熏陶,才是成功的情感教学。
三、持之以恒地进行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部分,它侧重于实践,是综合知识的运用,与课堂教学同时开发大脑功能,培养和发展各种能力。它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接触社会新信息,获得新知识,扩大知识面,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开展课外活动,应针对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爱好和特点,因材施教,内容要丰富多采,形式要灵活多样。
从小学到初中,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语文素质教育,坚持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真正具备听、说、读、写的基本素质,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持之以恒地坚持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作者] 江帆
[内容]
在我国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体系中,小学是基础,中学是关键。小学毕业生向初中过渡,两个不同的群体呈现不同的认识能力及个性倾向,而两类不同的学习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又往往使相当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能力的培养出现断层。因此,针对中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连贯地进行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身心健康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是个重要课题。
一、应持之以恒进行启发式教学
学生获得知识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坚持启发式,教会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钥匙的能力。这种能力被人称为“智慧窗户的注意力、智慧眼睛的观察力、智慧仓库的记忆力、智慧中枢的思维力、智慧翅膀的想象力、智慧升华的创造力”。17世纪西方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夸美纽斯也非常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观察力、思考力和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要求。朗读能力的形成除长期坚持朗读训练外,最重要的一条是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含义,理解句、段、篇之间的联系,能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教师在教学上要注意贯彻启发原则,讲读课文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注重问题的阶梯性,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而写”等,促进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小学就坚持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语文素质的训练,到中学后,仍然坚持,使之进一步完善,深化和发展。
二、应持之以恒地进行情感教学
情感是联系师生心灵的纽带,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是陶治学生道德情操的甘露。语言教学应持之以恒地进行情感教学。朗读,要读出抑扬顿挫的语气,讲读要把全班同学带入课文所体现的境界中去。如教《桂林山水》,能把学生带入“人在画中游”的美丽画卷,得到一次美的享受和一次热爱祖国美好的山河的德育熏陶,才是成功的情感教学。
三、持之以恒地进行第二课堂活动
[1] [2]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顾之川
文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小学语文课要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就必须增加语文课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精品。
诗歌是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优秀的诗歌,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炼含蓄、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为广大青少年所喜爱。所以,诗歌教学是中学文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这里结合编写中学语文教材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谈诗词与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不妥之处,诚望得到批评指正。
一
我国历来重视文学的教化作用,诗教更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小胥》:“(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孔子教授门徒的四科,包括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文学就是用《诗经》作教材,要求熟读背诵,并能用于政治活动。“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在先秦政治文化活动中,赋诗言志风气盛行的前提,正是当时上层社会诗歌教育的流行和普及。《论语阳货》记孔子对他的学生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教不仅用于政治活动,日常生活也必不可少。《论语季氏》中记载了一段孔子与儿子孔鲤的对话:“‘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汉代官学立有五经博士,其中就包括《诗经》。由于《诗经》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应对。据《世说新语文学》载:“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著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按,此句出自《诗经邶风式微》)答曰:‘薄言往澹逢彼之怒。’”(按,此句出自《诗经邶风柏舟》)六朝时期,贵族子弟从小就学诗,读诗写诗蔚然成风。上至皇帝,下至庶民,社会各阶层弥漫着深厚的爱诗风气。不少文学家从小就能做诗。如,梁简文帝“幼而敏睿,识悟过人,六岁便属文,高祖惊其早就,弗之信也,乃于御前面试,辞采甚美”。昭明太子“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命作剧韵赋之,皆属思便成,无所点易”。据《南史》、《北史》等书记载,庾肩吾、任P、丘迟八岁,谢惠连、薛道衡十岁即“能属文”。六朝人所说的“文”包括诗。萧统编的《文选》就包括赋、诗、文三种文学样式。唐代兴科举,做诗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唐诗的高度繁荣。读诗写诗,成为文人士子入仕和进入上流社交场合的重要手段之一。骆宾王七岁写《咏鹅》诗,王勃、李贺也都是很早就开始做诗。宋代朝廷多次选拔神童,成绩优异者可直接授予官职。《宋史晏殊传》载:(晏殊)“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考的内容就是诗、赋、论。宋代谢枋得《千家诗》“率皆显明易解之作,以此启迪童蒙,甚便”(清黎恂语)。正如《唐诗三百首题辞》所说:“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唐末胡曾的《咏史诗》以及宋代杨简《历代诗》等, 曾被用作教材。明代程敏政《咏史绝句序》中说:“余家居,见塾师以小诗训童子,乃首以市本无稽韵语,意甚不乐。因以所记古七言绝句咏及史者,手书授之。上之三代,下及宋元,凡二千余年,以时比次,得数百篇。又以其猥杂而不便于一览也,加汰之,存者二百篇。其间世之治乱、政之得失、人才之邪正贤否,大抵略备。” 《唐诗三百首》是清人孙洙(蘅塘退士)专为教学而编的唐诗选本。作者说:“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百首亦莫能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更成了俗谚。《红楼梦》中描写了不少十五六岁的`小姐丫环均能诗,结海棠诗社,香菱向黛玉学诗,也可以间接看出当时人们对诗的偏爱。
本世纪50年代,文学教育也曾被提到很重要的地位。中学语文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了从初中到高中全套文学课本。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中止。60年代初,提出“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教育逐渐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禁区。直到 80年代,语文教育界才又重提文学教育的任务。随着文学教育的“春风吹又生”,诗词才又重新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
优秀的诗歌作品,往往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致优美的语言,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纯洁心灵。中小学加强诗词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加强修养。多读古诗词,还有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而塑造高尚优美的灵魂和完善人格修养。
1.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文学教育是一种美育,文学教育应当给人以丰富的心灵体验,通过文学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为历代读者喜闻乐见,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也非常适宜。学习诗词名篇,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诗歌作品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好的诗歌和好的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一样,都能陶冶性情。但诗的作用更为直接。其他文学样式,或侧重故事,或侧重知识,或侧重趣味,直接调节情感的作用都不如诗。诗是抒情的,直接诉诸情感,又有节奏,语短意长,易于诵记,使人百读不厌,无形中受到熏陶。比如,读《静女》《蒹葭》等诗作,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喜悦和忧伤之情,就会深深触动着我们的情感之弦;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仙李白的高傲人格,千年之下,仍能令我们激扬奋发;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 赤壁怀古》),自然能体会到苏轼那恢宏的气势;读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万类霜天竞自由”,不禁胸襟开阔,有湘江美景一览无遗之感。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 长沙》),自然会感到作者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
中小学生多读些诗词,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思维,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分,文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联想和想象,发展想象力,进而诱发创造性思维,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所在。而形象思维则是创造力的源泉。古今中外,不少伟人对诗歌都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据说,拿破伦出征时,骑在马上还在读歌德的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等都爱读中国古典诗词,他们中许多人还能写作优美的诗词。这些伟人的思想境界犹如天马行空,富于创造性,跟他们深厚的古诗词素养具有密切的关系。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乌申斯基说,很难说牛顿和莎士比亚谁需要的想象力更多一些。苹果掉在地上,引起牛顿海阔天空的想象,产生了地心吸力、万有引力的学说。瓦特看到开水壶冒气,也海阔天空地联想想象,从而发明了蒸汽机。而莎士比亚戏剧中那瑰丽的艺术境界,丰富多彩的人物,自然也是作者丰富的想象力的结晶。这说明科学家和文学家都需要有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间接接触社会,完善健全人格
中小学生一般说来从六七岁到十七八岁,正是人生的花季,也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们从踏入校门开始,逐步加深对世界的认识。特别到了中学阶段,他们开始关心社会,渴望了解生活,积累人生经验,也需要得到启发帮助。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从某一方面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不同的诗歌往往反映了多样化的多方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同时也形象地告诉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生活,怎样面对生活,怎样创造生活。可以说,诗歌是社会人生的浓缩,正可以成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多读这类作品,能够培养他们认识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如,《诗经》就是一部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离骚》则反映了屈原高洁坚贞的人格和对美好政治的理想。 陶渊明诗中的率性自然,李白诗中的浪漫情怀,杜甫诗中的家国兴亡之叹,宋词婉约细致的柔情之歌,慷慨激昂的爱国之声,以及通俗精彩的元代散曲作品等等,都给学生提供了认识当时社会,体会古代生活和生存状态的审美范本。
至于古诗词中的消极因素,如“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之类,正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对作品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以及分析批判的能力。
4.积累名言警句,开发语言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的语言学习,重要的不在于学了多少语言学的名词术语,更重要的是学习怎样运用语言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学习遣词造句、成功的语法修辞范例,以及准确、规范、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方式。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学生学到规范而优美的文学语言。诗歌语言,是文学作品中语言是最为精练的,好的诗歌都是用经过锤炼的艺术语言写成的,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学习语言最好的材料。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歌作品,语言风格、语言艺术也各不相同。或优美婉丽,或放纵恣肆,或雍容典雅,或朴素自然。所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渊薮。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大量对音乐的生动形象的描绘。又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之五)陶渊明诗于自然平淡的语言中,蕴含了深杳的情怀。学生多读这类诗歌,对于他们模仿、借鉴优美的文学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疑都有模仿、借鉴的作用。
三
3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新大纲除更加重视文学教育外,还首次以教学大纲的形式,规定了“古诗文背诵篇目”。其中小学要求背诵古诗词80首, 初中50首, 高中50首,三个学段共要求背诵180首。
这些篇目,大多是素有定评、千古流传的诗词名篇。选择的范围从先秦的《诗经》《楚辞》到近代的龚自珍。可以说,中国诗歌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
中小学语文教材大纲规定背诵的古诗词分布表
时代 作者或作品 入选数量 入选篇目 背诵时段
先秦 诗经 6 关雎 蒹葭 君子于役 初中
静女 无衣 ☆氓 高中
楚辞 2 湘夫人 ☆离骚 高中
汉 汉乐府 4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小学
陌上桑 初中
长歌行 ☆孔雀东南飞 高中
古诗十九首 1 迢迢牵牛星 高中
三国 曹操 3 龟虽寿 观沧海 初中
短歌行 高中
曹植 2 七步诗 小学
白马篇 高中
六朝 陶潜 3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饮酒(结庐在人境) 初中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高中
北朝民歌 2 敕勒歌 小学
木兰辞 初中
唐 骆宾王 1 咏鹅 小学
王勃 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初中
贺知章 2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咏柳 小学
王之涣 2 凉州词 登鹳雀楼 小学
孟浩然 3 春晓 宿建德江 小学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初中
王昌龄 3 出塞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芙蓉楼送辛渐 小学
王维 6 鹿柴 竹里馆 送元二使安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小学
使至塞上 初中
山居秋暝 高中
李白 17 静夜思 ☆古朗月行 望庐山瀑布 赠汪伦 独坐敬亭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早发白帝城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 望天门山 小学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渡荆门送别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 初中
梦游天姥吟留别 越中览古 蜀道难 将进酒 高中
王翰 1 凉州词 小学
高适 1 别董大 小学
王湾 1 次北固山下 初中
崔灏 1 黄鹤楼 初中
杜甫 18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赠花卿 江南逢李龟年 春夜喜雨 绝句(迟日江山丽) 江畔独步寻花 小学
望岳 春望 茅屋为秋风而破歌 初中
登高 蜀相 兵车行 客至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其三) 阁夜 登岳阳楼 高中
岑参 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初中
常建 1 题破山寺后禅院 初中
刘长卿 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小学
张继 1 枫桥夜泊 小学
张志和 1 渔歌子 小学
韩 1 寒食 小学
韦应物 1 滁州西涧 小学
卢纶 1 塞下曲 小学
孟郊 游子吟 小学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初中
柳宗元 2 江雪 小学
渔翁 高中
刘禹锡 7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 乌衣巷 望洞庭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小学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初中
石头城 高中
白居易 5 赋得古原草送别 忆江南 小学
观刈麦 钱塘湖春行 初中
琵琶行 高中
元稹 1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高中
贾岛 1 寻隐者不遇 小学
李绅 2 悯农(锄禾日当午) 悯农(春种一粒粟) 小学
李贺 2 雁门太守行 初中
李凭箜篌引 高中
杜牧 7 山行 清明 江南春 秋夕 小学
赤壁 泊秦淮 初中
过华清宫 高中
李商隐 4 乐游原 小学
夜雨寄北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初中
锦瑟 高中
温庭筠 3 商山早行 小学
忆江南(梳洗罢) 初中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高中
李煜 3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初中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高中
宋 范仲淹 1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初中
晏殊 1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怀) 初中
柳永 1 雨霖铃(寒蝉凄切) 高中
王安石 5 元日 泊船瓜洲 梅花 小学
登飞来峰 初中
桂枝香金陵怀古 高中
苏轼 9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惠崇《春江晓景》 题西林壁 小学
江城子密州出猎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初中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 高中
秦观 1 鹊桥仙(纤云弄巧) 高中
周邦彦 1 苏幕遮(燎沉香) 高中
李清照 4 >
诗词与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文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是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小学语文课要加强人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就必须增加语文课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精品。?
诗歌是最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优秀的诗歌,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炼含蓄、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为广大青少年所喜爱。所以,诗歌教学是文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重要内容。这里结合编写中学语文教材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谈诗词与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几个问题。不妥之处,诚望得到批评指正。?
一
我国历来重视文学的教化作用,诗教更是我国古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重要内容。《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小胥》:“(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孔子教授门徒的四科,包括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文学就包括学习《诗经》,要求熟读背诵,并能用于政治活动。“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在先秦政治文化活动中,赋诗言志风气之所以盛行,正是当时上层社会诗歌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流行和普及。《论语・阳货》记孔子对他的学生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歌不仅用于政治活动,也用于日常生活。《论语・季氏》中记孔子与儿子孔鲤的一段对话:“‘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汉代官学立有五经博士,其中就包括《诗经》。由于《诗经》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应对。六朝时期,贵族子弟从小就学诗,读诗写诗蔚然成风。上至皇帝,下至庶民,社会各阶层弥漫着浓厚的爱诗风气。不少文学家从小就能作诗。如梁简文帝“幼而敏睿,识悟过人,六岁便属文,高祖惊其早就,弗之信也,乃于御前面试,辞采甚美”。昭明太子“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命作剧韵赋之,皆属思便成,无所点易”。据《南史》《北史》等书记载,庾肩吾、任丘迟八岁,谢惠连、薛道衡十岁即“能属文”。六朝人所说的“文”包括诗。唐代兴科举,作诗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唐诗的高度繁荣。读诗写诗,成为文人士子出仕和进入上流社交场合的重要手段之一。骆宾王七岁写《咏鹅》诗,王勃、李贺也都是很早就开始作诗。宋代朝廷多次选拔神童,成绩优异者可直接授予官职。《宋史・晏殊传》载:(晏殊)“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考的内容就是诗、赋、论。宋代谢枋得《千家诗》因为“率皆显明易解之作,以此启迪童蒙甚便”(清黎恂语),所以“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唐诗三百首题辞》)。唐末胡曾的《咏史诗》以及宋代杨简《历代诗》等,也曾被选作教材。明代程敏政《咏史绝句・序》说:“余家居,见塾师以小诗训童子,乃首以市井无稽韵语,意甚不乐。因以所记古七言绝句咏及史者,手书授之。上之三代,下及宋元,凡二千余年,以时比次,得数百篇。又以其猥杂而不便于一览也,加汰之,存者二百篇。其间世之治乱、政之得失、人才之邪正贤否,大抵略备。”《唐诗三百首》是清人孙洙(蘅塘退士)专为教学而编的唐诗选本。作者说:“专
[1] [2] [3] [4]
★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 持之以恒作文
★ 持之以恒造句
★ 中小学语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