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朗诵的散文三分钟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还没睡着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适合朗诵的散文三分钟(共含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还没睡着哇”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适合朗诵的散文三分钟

篇1:适合朗诵三分钟的散文

你在大海里苦苦追寻,向岸边苦渡。

天气似乎在你的上空转晴,你的目光从海面上升,穿透薄雾,接近每一颗星。星星的闪烁能说明些什么,正如海的脉搏此时的激荡,让你欣喜,却又让你空茫。

你在渐渐走近,向着一颗星。当你放下桅杆,在平静的海面自由飘摇而歌唱时,你寻找到的正是你的停泊之处。

你以为那是星,引导你寻找归宿的星吗?

那是你的影子。一座被你曾经久久坚守的依然遥远却又在眼前浮现的孤岛。当然很明亮,在你心灵的深处,在你生命航程的前方。

你体验一种召唤的力量,就像你的船在体验一种方向和流动。在你清婉明丽的歌声中,不停荡漾在海面的可不是无比的赞美和歌颂,无比的幸福和喜悦?你当然不认为有岛。其实,又哪里有星呢?你真正的幸福就在这开悟的瞬间。你在这无边的大海苦苦追寻的,不正依然是这无边空阔的波光荡漾的大海吗?

篇2:适合朗诵三分钟的散文

大山深处的村子,慢慢下了起来的雪景里,炊烟却更加清晰可辨了。有几只狗,黄的黑的白的土狗,在雪地里欢蹦乱跳的打闹嘻戏,偶而回荡在山谷里的犬吠声,摇落了松枝上的积雪。松枝上的积雪一飘落,一只金色的松鼠就欢实地跳了过来,去嗅那无色无味的雪,它以为是什么能吃的,虽然有些失望,但它倒也很悠闲自在。它像似送过柳宗元的那只冬天的金色的松鼠。然后是柳宗元遗忘了它,才把它雕塑在雪野里的吗?仰或,还是金色的松鼠也还记得那雪野的飘来的山歌呢?

金色的松鼠它站了起来。因为它听到了雪地的远处,有一个人的脚步声在靠近雪路的边上传来,而且,那脚步声越来越近了。我和金色的松鼠都依稀听到了一个老者的吟唱: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江雪》一诗,寥寥二十个方块字,却勾勒出雪野苍凉的画面:飞鸟绝迹的群山,然后渺无人迹的古道,一切都已被皑皑白雪覆盖,只剩下一个钓鱼的老者。

那是空旷寂寥的雪景世界,荒凉得让人心里发怵,却美得人心灵干净而无杂忧。然而这只是画面中的远景了。我明白,就在那雪景的深处了,有人拍摄他美轮美奂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拍摄《原野》这样一些我记起的电影了。那是中国文化凝聚起岁月绵延而来的雪野呀。

冰雪封锁的江中,一叶扁舟似雕墅般凝固了。舟子上,一渔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手持钓竿,澹然若定,凝浓如雕塑一般。愕然,那景色就化成了中国宣纸上的画图了。

我分不清哪是渔翁,哪是柳宗元了。但,我也愿意做那幅雪景里的身披蓑衣的渔翁,在苍茫雪野的江边锁住我一生的闲情雅趣,聆听美了中华千年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歌。

篇3:适合朗诵三分钟的散文

幽幽岁月,细数着前世繁华,数落着今生离殇。执着一世,等待着花开颜谢,枯草重生。繁华落幕尽头处,有你相伴不孤单。

执着的心,孤寂夜里梦中来。执着一心凝倩影。暗夜深外,微光闪烁,那,是你的身影。微风拂过,一片虚无。泪过眼角,滑下脸颊,滴入口中,这,是记忆的味道。

记忆无痕,一世繁华。坐落庭前,远望湖面,落叶有声?湖面涟漪涌动,远处,船头入目,倩影现,白衣青丝。清风来,长发扬,倾城容颜亮四方。眉宇间,“川”字成,忧愁展现。许久,四目相对,浪花涌,深情浓意火光现。船入岸,相拥而入,泪相思。

夜色暗。湖面平静似心镜。有你在此,年轮断,荒草众生。

兮风起,树叶摆,紫色风铃船头摇。清音乐,殇旋律,佳人意离心中碎。

愿含树叶,苦涩之意刺心头。佳人若离,缘未尽,却分离,断树残枝悲离明。画不开圆,圆不了梦,一切……皆为泪。

远望湖面,船尾离,波汶回旋。落叶下,湖面前,孤寂一人,独醉月。

一人独看,花开花谢。举杯对酒,醉容颜,刹那芳华,馨香一段年华。缘过于此,终于一生,缘起缘灭,对于此,何不醉上加醉。

执着的心,孤寂夜里梦中来。

泪过,意识回心。遥望远方,暗夜深处,微弱的亮光还在,那一道身影,白衣青丝,倾城容颜依旧在,只是在年轮的刻画中,少了那一丝圆圈之美。芳香年华,独步走,弃缘分,倾城容颜又如何。情断,缘灭,回头看,年轮已断。

舍弃,愿离去,繁华落幕尽头处,有你相伴终成梦。

年轮断,缘分尽。

篇4:适合朗诵三分钟的散文

白昼已快尽了,最后的大海只剩下一枚落日。

虽然它的光明将让你永远辉煌明亮,永远存在心间让我度过即将到来的黑夜的漫长,但它的沉落,那低沉的胡茄的悲鸣声,让我承受不了血浸的黄昏。

大海的哭诉,肝肠寸断,你听见了吗?而太阳正言厉色,抛下我们,拂袖而去。大海只剩一派黄昏,而我们在黄昏里只剩一片情绪,像落寞而无奈的海滩在退潮后的沉思里。

太阳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无情;因为无情才让人人都有一份热望,一份独特的创造,一种智慧的超越。

大海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自私;因为自私才形成自己的博大宽容,吞噬一切,毁灭一切,又诞生一切。

黑夜又如期而至,最后的想象只剩下一片大海。

篇5:适合朗诵三分钟的散文

风儿停了,在这夜,在这无边的海里。风儿丢弃我们,让我们在海雾里被大海和忧伤包围。我的孤岛如船行驶在大海和天空之间。我们把天空凝视,把大海凝视。

星星的沉落升起一堆篝火,我们惊喜一座航标的获得。在天空那无边的海岸里,若干流泪的眼睛在岸上望着我们。此时我已沉默无语,也毫不惊惶。在我们走神的眼中,船飞快行驶。

虽然我们不知道它驶向何方,但我们听惯了海涛的怒吼和狂浪的颠覆,始终坚守在时间的自信和坚强里。让心与浪花长吻,然后面对面深情地爱抚;让桅杆与海雾长吻,然后各自在梦中静静地睡去。

我们按照哲学和史诗的方式,把船航行在想象和信念中,航行在无边的海和永恒的夜。任何一个方位都是我们的航向,快和慢都是我们的时间,远和近都是我们的彼岸。

若干鲜花在我们的视野里燃亮,我们睁大眼睛伫立于火光中。我们的心灵一次次苏醒,一次次振奋,一次次低落,一次次忧伤。我们多少次体验生命的全部过程,其目标直至人类心灵完整而丰富。

整个大海都是我的心,整个天空都是我的灵魂。我们的灵气和才气,就是这无边的夜里那明亮的灯火,与那灯火照耀的无边的海岸。

而我们的生命就像一只永不停息的船,航行在起点和终点,如这恒常的孤岛,永远在海里。

篇6:适合朗诵三分钟的散文

年年春天,紫荆开花的时候,绯红的花,是绛色的蝴蝶;雪白的花,是玉色的蝴蝶。

去年春天,我卧病在床。窗外,绯红、雪白的蝴蝶,依然熙熙攘攘地挤满紫荆枝头;窗内,久染沉疴的我,感到了春的寂寞。这时候,她,一个平日沉默寡言、与我过从不多的友人,每日从紫荆树下为我携来红白相映的蝴蝶,插在蓄了清水的“碧螺春”瓶上。那一抹春色,叫人想起了许多敢于战胜严冬的不屈的生命。我,从中悟得了生趣,拾得了生机。

今年春天,紫荆花又盛开了。绯红、雪白的蝴蝶,一如住年地成群结队飞逐在大街小巷。一个晨曦映窗的黎明,身心俱健的我,轻轻地来到紫荆花前,挑了一只带露的白蝴蝶,一只含笑的红蝴蝶,送给他——那沉默而温存的友人。

这样的礼物也许太小,但我想,它会化作绵绵的幽梦,娓娓的诗句;会化作片片彩霞,给友人的心房披上遮风挡雨的霓裳雨衣。

篇7: 适合朗诵的散文三分钟

“有树的地方就有家,”这是流传在北方乡村的俗语。在我的家乡,所有的村庄都长满了树,从远处看,除了一片茂密的树林,你根本想象不到那里是村庄。在北方,走进村庄,其实也就是走进了树林。因为,没有树的地方,就没有村庄的存在。

很难想象,没有树的村庄,是多么的荒凉。那怕是大漠,只要有村庄,就会有树。就连庄户人家,如果房前屋后没有种几棵树,村人就会说:这家人呀,太懒了,门前连棵树也长不起来。

在乡村人的观念里,树与村庄是密不可分的。人们把树看的很重,他们认为,没有树的村庄,那里肯定人丁不旺,村庄就没有生机。而没有树的庄户人家,家道是会败落的。

北方的乡村,不仅仅每个村子里都长满了树,然后而大多的村子里,然后都有一棵树王。树王务必是历经岁月沧桑洗礼,树龄在百年以上,否则就没有封王的资格。树王一般都是挂有果实的树种,像银杏树、核桃、梨树之类的品种,象征着一个村子人丁兴旺,子孙盈门。

在我的印象中,我们村子里的树王,是一棵槐树,树很老,树干上长满了粗糙的裂痕,很容易让人想起一张饱经风霜的老人的脸。至于为什么选取一棵槐树而不是银杏或梨树做树王,那里面还有一个插曲呢!据说,我们村是个移民村,祖籍山西洪洞县,当时移民来此时,在洪洞县的老槐树下集合后,来到了我们此刻的居住地。大概是为了纪念吧,然后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门前种了一棵槐树。这棵被封为树王的槐树,就是当年种下的其中一棵。

树是村庄的标志,当你去一个陌生的村庄,不明白村庄的位置,人们就会告诉你:向前走,过条小河,转过一个山嘴,看见一片树林就到了。如果你去某户人家,村人也会说:村西边,两层楼房,门前有棵歪脖子柿树的那家。看看,树在乡村人心中的位置。

最能体现树与村庄亲密关系的是夏天。炎热的夏天,树绿的浓密,树冠遮天蔽日,为村人带给最佳的歇息乘凉的场所。人们带着劳作后的汗水,坐在树阴下乘凉,身上的汗水立马会被化解而去,顿时浑身凉爽。更多的时候,人们坐在树下,或打扑克、下棋娱乐;或是闲话麻桑、聊些奇闻轶事。在树下,乡邻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近,那么的亲切。

在乡村,没有树的村庄是不可想象的,不要说人无法承受,鸟也不来筑巢。一个没有鸟的村庄,那将是多么的寂寞!因此,人们对鸟来不来村庄筑巢,往往与村庄里树的多少联系在一齐。其实,在乡村人的眼里,树是村庄的风景,而鸟是点缀风景的最美的亮色。说透了,一个村庄的组成,就是人、树、鸟的完美和谐。

“只有绿树生长的地方,才能诞生美丽的家园。”在北方,在我的家乡,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而凡是长满绿树的地方,就是人们居住的村庄。因此,当我写下这些文字时,我的心中,对树充满了尊敬。

见到这棵树时,我惊奇地瞪大了眼睛,这是一棵长在石头上的树。一个突兀光滑的石柱上长着一棵青翠欲滴的松,犹如一个人独自撑着一把伞,置身于美丽的风景中。然后石头上的树,像是一幅画,不同的是,树本身是真实的。

树就站在我的面前,鲜活、生机勃勃,充满生命的张力。粗壮的松枝上,根根松针坚挺向上,饱含着对生命的渴望,显示着向生命的挑战。

我不明白,这棵树是如何长在光秃秃的石头上的。也许,是从飞鸟的嘴里坠落的,也许是从昆虫的身上遗留下来的,或是随风飘落而来的`。巧合的是,这粒种子留在了石头上;更为巧合的是,石柱的上面有一捧土,种子就落在这捧土上,在它萌芽的季节,下了一场雨。于是,种子就发芽了,它把细小的根扎在土壤里,由树苗变成了小树。成了小树的松,为了生存,表现出无法理解的力量,它把根扎进石头内,使石头一块快地裂开,在坚硬的岩石上杀出一条血路,将根须延伸到土壤里,吸取营养,最终在石头上安了家。

我被我想象中的松树所感动,在感动中我走进了这棵树。树高约七八米,然后宽约三四米,遮荫半亩有余,可供数十人乘凉,而那个石柱子,直径三米,高但是丈,如此巨大的树冠,石柱何以承受如此之重呢?

站在树下,听着呼啸的山风,看着随风摇摆的树冠,总有一种树要倒下来的感觉。然而,树却终不见倒。当我来到石柱前一看,不觉哑然失笑,难怪树迎风挺立。原先,石柱上缠满了盘根错节的根,有的扎进石缝中,有的沿石柱而下深深地扎进泥土中,环绕在石柱上的根,结成了一张疏密有致的网,将石柱紧紧地缠绕,凝聚着强大的力量,支撑着身体,使自己伸直了腰,昂起了头。

我再次为这棵树感动,不是树的伟岸挺拔,而是从这棵树上,我感到了生命的伟大。

看见这棵树,我突然发现,生命是如此的狂放。

有谁见过这样的树,树冠枝繁叶茂,透着一种生命的恣意,然后而树冠却是空的,空得只剩下树皮。一个人能够从树下的空洞里钻进去,再从树干顶端的枝桠间钻出来。就是这样一棵树,历经近千个春秋,栉风沐雨,傲雪凌霜,依然挺拔撑天,翠色盖地,顽强生长着,向世人展示着生命的绿意。

这就是我见到的一棵伟大的树,用“伟大”来形容一棵树,是否确切,我没多想。但是,从我看到它的那一刻,我就认为,这棵树的确是伟大的。不敢想象,一棵没有树心的树,然后它是怎样生存的。就像一个人,没有了心脏,他还有生命吗?也许,这就是树的伟大之处吧!

这棵树就生长在河南省四大佛教名寺之一的丹霞寺院内。然后同行的文友乔阔告诉我,树叫檀香树,也称作“佛树”,民间也称此树为“神木”。据说,此树与沙漠里的胡杨一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有“栽后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之说。是否如此,不知。

称它“佛树”也好,叫它“神木”也罢。大概是人们对这棵树的虔诚所至吧。其实,然后树就是树,对我而言,我看重的是树的本身。悠悠岁月,世事沧桑,然后千年的风霜雨雪,历代的战火离乱,空荡荡的一棵无心树,依然铁臂虬枝,绿叶闪亮,安然无恙,把生命张扬到极致,这本身就是奇迹!

看着枝繁叶茂的檀树,我有点弄不明白,如此一棵大树,为何成了一棵空荡荡的无心树呢?寺院里的主持告诉我,空心树多是树枝枯死后,遭到风雨的侵蚀,雨水顺着干枯的树枝疤痕往下渗水,慢慢地树就空了,便成了无心树。主持还告诉我,空心树很罕见,就是在原始森林里,这种从上到下空到底的树,也是不多见的,但凡这种树,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应对一棵历经磨难依然生机勃勃的空心树,它是我脆弱的生命从未有过的地感受到生命的生长与飞翔。

从这棵树上,我看到了生命存在的好处。一棵没有心的树,然后却用心抵御着风雨的侵蚀,顽强的活着,活得那么的鲜亮,那么的精神,活得让人感动,让人崇敬。

这样说是对还是错,我不明白。但树明白,然后树不能说。无言的树就站在我的面前,是然后不是在告诉我,活着,就要这样活。

古柏有两棵,我看古柏,是偶然的。

那天我与文友去在河南南召看楚长城,归来又去云阳楚王行宫,两千年前楚王下榻的地方,看上去有点别致,大概是房屋已经破旧的缘故,让人感到有点破落的味道。建筑也没有什么特色,看不到雕梁画栋的古典韵致,极是平凡。

说实在的,楚王行宫,没有让我产生激动。正待离去,却看见两棵大树,颀长、挺拔,笔直笔直的,灰褐色的树干上,布满密密麻麻厚厚实实的鳞片。树很粗,两个人合抱,竟然手模不着手,如此巨大的柏树,我平生还是第一次看到,甚奇。然后谁知往上一看,顿时傻了眼,树干粗大,树冠却极小,像夏日的遮阳伞一般大小,不仅仅哑然失笑,古柏,多像一位苍老的秃顶老人。心想:如此巨大的树干,没有蓊郁苍翠的枝叶,何以托起生命之重。

然而,我面前的古柏,从远古走来,走过一个又一个世纪,依然挺立,铁骨铮铮。看似苍老的躯体却蕴涵着蓬勃的青春气息,与它的同类默然以对,生声不息!

文友孙乐是中国长城学会会员,是个楚长城迷。他告诉大家:古柏是与楚王行宫同生同在的,在行宫建成伊始,便栽下了这两棵柏树。这样算来,古柏已顽强地生存了25,难怪它像一位秃顶的老人。同行的黄景女士告诉大家:这两棵古柏是“夫妻树”。据传是楚王与他的妃子栽下的,民间也叫“感情树”。想想也是,两棵树相对而立,默默地凝视着对方,包含着深深的情意,说他们是“夫妻树”、“感情树”,一点也不夸张。

离去时,文友乔阔说:古柏挺古老的,古柏的故事也很优美,让人感动,美中不足的是,古柏像一个身体硬朗,但相貌丑陋的老人。文友学现却说:世上无美丑,美到极致便是丑,而丑到极致也是美。这样一说,大家又对古柏进行了仔细的审视,忽然觉得,古柏丑中透出凝重,然后丑中透出秀雅,丑中透出一种灵气。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大美无言,大象无形”吧!

走出行宫很远,我还在想,岁月的烟云已经散尽,但两千多年的古柏,却依然挺立着,任凭黄风从它的躯体上掠过,站成一幅班驳的画。古柏,难道不是两棵活着的化石吗?

在我的心中,我甚至这样认为,它们是两棵佛树,或者说,它们是两尊佛。

篇8: 适合朗诵的散文三分钟

那片地耕耘过了,还没有播种。种是肯定要播的,然后不播种就没有成长,也没有收获,如此简单的道理很多人都懂,用不着谁来提醒。

不知这片地轮番耕种了多少年,更不知从何时起被叫做了庄稼地。庄稼地和村子很近。凡是种庄稼的都叫庄稼地,植上树的叫林地。也有撂荒地,大都是没有耕作价值的盐碱地或沙包,只生长一些草,鸢尾草,野荠菜或自由飞翔的蒲公英。它们是自由者,我有时会这样想。就像村里的傻五,不用耕种,更不用收获,吃饱吃不饱都躺在麦草垛上晒太阳。

可那片地不是,村里人叫它一类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结出来的每一粒粮食都沉甸甸,饱盈盈。开春了,雷一响,惊蛰了,惊蛰后的庄稼地里开始萌生野草,也有奔忙的蚂蚁,来来回回,在春光里行走。节气可真准,叫醒了庄稼人,叫醒了那片地,也叫醒了昆虫杂草。可不能这样晾着,有人说.转回头牵出来闲了一冬的牛。牛欢实着呢,村前的小河里饮饱了水,打了声响鼻来到了庄稼地。那片地太熟悉,前年拉着犁铧走过,去年也走过,所以轻车熟路,不劳仗犁者喊破了喉咙。

那片地不是一块地,村子里很多人很多家的都紧紧挨在一齐,然后谁也没和谁打过招呼,几天就把地耕耘了一遍。原本平整的土地被掀了起来,然后呈现出一道道沟痕,然后踩在耙上,“哦――吁”象驾着一条小船,行使在春天的波光里。我也踩过耙,大概为了照顾怀了小牛的母牛,父亲只远远地扯着缰绳跟在后面。土地真的是一条河!人蹲在耙上,刚翻过的田里尽是大坷拉小坷拉,急速地往后倒退,看得久了,有些眩目。之后才从物理教科书上明白了这样一个名词:参照物。如果那片地把我和牛当作了参照物,那么我们就是静止的,是土地在行走。

相信村子里很多小孩也跟我一样,有过这样的惶惑。然后只但是之后有的人离开了村子,每一天看行使的车轮,旋转的霓虹,再没时间感受一下行走的土地。

适合朗诵的散文

小学三分钟散文朗诵稿

适合朗诵的书信体散文

适合朗诵的冰心散文

适合朗诵的励志散文

适合小学生的散文朗诵

三毛适合朗诵的散文

适合朗诵的汪国真散文

适合朗诵的春天的散文

适合少儿朗诵的散文

适合朗诵的散文三分钟(整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适合朗诵的散文三分钟,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