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腊八节农历是几月几号(共含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Justifiabl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腊八节农历是几月几号
腊八节为一月二十日,农历腊月初八,星期三
腊八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汉族
农历十二月初八(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人们在腊八节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是指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的第八天,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腊八节在中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中国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农历十二月称腊月,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是传统节日吗:是的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腊八节是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腊八节,原为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古人过腊八节有哪些讲究
唐代腊八节热闹非凡
远古腊日新年期间,古人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称为“岁终大祭”。在“十月历”被弃用后,腊日新年的功能和概念也随之消失,但“腊日”这个节日名字和内容却保留了下来,并被移植到“十二月历”的腊日中来。
在唐代,从民间到宫廷都很在意过腊日,并留下大量与腊日有关的诗文。除上面提到的武则天的《腊日宣诏幸上苑》外,杜甫、刘禹锡、岑参、卢纶、权德舆等众多唐代文人都留下过以“腊日”为题的作品。
如杜甫的《腊日》:“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杜甫这首诗写于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二月,当时诗人回到京城长安,但这年的腊日气温反常,像春天来临,腊日竟然化冻了。
腊日由盛而衰的转折期是宋朝。宋朝民间虽然仍有过腊日的风俗,但经过唐朝崇佛之后,佛教已深入宋朝人心,佛教主题的“腊八节”正式形成概念,并流行。在南宋时,人们已认为“腊八节”是佛教节日。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六“十二月”条中即称:“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
由于“腊日”与“腊八”都在腊月,且日子相隔很近,甚至重合,渐渐地人们便把两节合并,祭祖、击鼓驱疫等过去腊日的节日活动都被揉到了腊八节。
因为腊八节里的很多节日活动都是过去的腊日活动,所以至今不少地方仍称腊八节为“腊日”。民国《葭县志》在记述时便称腊八节为“腊日”,在该日,当地人“以黍作粥,谓之餴饭,令儿子先食之”。
腊八被视为古代的“慈善日”
除喝腊八粥外,腊八节还有祈丰产、辟邪、防瘟疫、占卜年景等很多内容。特别是明清以后,腊八节已被古人赋予了更高层次的含义,济贫、施舍成了主题,因此,腊八节也被视为古代的“慈善日”。
寺院僧尼所煮的腊八粥也称“佛粥”,佛粥一送施主,二济穷人。施主在接到佛粥后,一般还会回赠一些灯油钱或布施其他财物,苏东坡所谓“今朝佛粥更相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出于“济穷”的目的,有些地方的僧人在腊八节到来之前即开始化缘募米。清乾隆《延庆县志》记载,北京延庆,“僧人前期沿门募米,至是日,作粥施舍穷人,与他处同。”
很多非信佛之家也会在腊八节馈粥施粥行善。据民国《华阴县续志》,陕西华阴一带,“好善者募敛米面,设粥通衢,以施乞丐、行路之人。”清光绪《天津府志》中则记载了天津在腊八这天的善举:“以米、豆、枣、粟杂煮之,曰腊八粥,兼饲贫。”
腊八节是农历几月几日: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不是法定节假日,因此不放假。
腊八节的含义
“腊”的含义有三:
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
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腊八节因腊日而来,是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日期为腊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腊八节起源
腊八节,原为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腊八节的习俗
所谓“腊八节”又称“腊八”,腊八节在中国指的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在腊八节当天,中国的子民需要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腊八节这一天四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称为“佛成道节”。其中,腊八节的习俗有喝腊八粥、泡腊八蒜、而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腊八节的传说
腊八节为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在中国,腊八节起源于元未明。当时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而当时正值寒天,朱元璋在监狱中又冷又饿,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朱元璋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然后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也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做法
腊八粥之一
原料:糯米、黑米、花生、熨斗、赤小豆、核桃、莲子、枣、薏米、桂圆肉、银耳、白糖
做法:
1. 白芸豆、赤豆、白木耳、米仁、红枣事先用温水泡30分钟。
2. 所有材料放电饭煲里加水,锅里煮开后,继续煮30分钟,吃前加糖拌匀即可。
腊八粥之二
原料:大米30克、小米30克、糯米30克、薏米30克、赤小豆30克、绿豆30克、红芸豆50克、莲子40克、枣20克、桂圆肉30克、花生仁30克、玉米糁50克
做法:
1. 薏仁、玉米碴、红小豆、绿豆、红芸豆、莲子、花生和红枣提前用清水浸泡;大米、小米和糯米清洗干净。
2. 各种原料混合,添加桂圆肉和适量清水,入高压锅,大火煮至上汽,转小火慢压20分钟,关火自然排气即可。
腊八粥之三
原料:红枣、核桃、黑米、香米、玉米、葡萄干、红豆、小米
做法:
1. 红豆、玉米提前泡3-4小时,其他材料混合洗净。
2. 所有材料混合放入锅内,加足量水,烧开小火熬成粥即可。
腊八粥之四
原料:黑米100g、黑豆50g、薏米50g、糙米100克
做法:
1. 淘洗干净黑米、黑豆、薏米、糙米,加足清水浸泡一天。
2. 加入足量的水一起煮到沸,转文火再煮30分钟,煮到黑米软糯、黑豆酥烂,粥变浓稠时即可。
咸味腊八粥
原料:大米、赤小豆、莲子、腊肠、虾米
做法:
1. 大米清水淘洗干净;红豆、莲子洗净提前泡2―3小时。
2. 将大米、红豆、莲子依次放入砂锅内,加足量水,烧开后改小火,慢慢文煮。
3. 另取锅,将香肠腊肉切片,热水稍煮一下。
4. 待粥煮至7成熟时,将香肠、腊肉片、海米一起放入米粥内,小火煮至米粒开花,肉片熟烂即可。
南瓜腊八粥
原料:南瓜100克、大米50克、薏米20克、燕麦米20克、荞麦20克、花生20克、枣干6个、南杏仁20克、枸杞子10克
做法:
1. 江豆、花豆浸泡8小时;糯米浸泡8小时;南瓜去皮切片。
2. 花生、大米、薏米、燕麦、荞麦、杏仁、枸杞洗净倒入砂锅中,再将南瓜和泡好的江豆、花豆、糯米、阿胶枣一起倒入锅中,加清水烧开,转小火,三小时后就能喝上粥。
海鲜腊八粥
原料:大米、糯米、莲子、薏米、杏仁、黑木耳、枸杞、干扇贝、干莲子、胡萝卜、黄豆、生姜、盐、鸡精、胡椒粉、葱丝、香油
做法:
1. 莲子、薏米、杏仁、黑木耳、枸杞、干扇贝、干莲子、黄豆提前泡发;胡萝卜洗净去皮切丁;生姜洗净去皮切片。
2. 大米和糯米洗净放入高压锅中,莲子、薏米、杏仁、干扇贝、干莲子、黄豆、胡萝卜丁、姜片也放入高压锅内,将泡干扇贝和海米的水加入锅内,再加足量清水大火烧开,加盖冒气以后,转小火煮15分钟关火。
3. 到高压锅内的气放尽后开盖,加入枸杞、黑木耳煮4分钟,加盐、胡椒粉、鸡精、香油调味,最后撒入葱丝即可。
江南风味腊八粥
原料:大米、山药、栗子、银杏、香菇、胡萝卜、青豆、火腿、姜丝、料酒、白胡椒
做法:
1. 大米淘洗干净;火腿、香菇切丁;胡萝卜、山药去皮切丁;
2. 锅里放入大米、栗子、银杏、开洋、火腿丁、姜丝,加入足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熬煮30-40分钟。
3. 加入山药、香菇、胡萝卜丁继续熬煮约20分钟至粥粘稠,加入青豆,调入少许六月鲜和白胡椒粉即可。
1.腊八节在农历几月几号
2.腊八节是农历几月几号
3.腊八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4.农历几月几日是腊八节
5.腊八节是几月几日农历
6.情人节农历是几月几号
7.元宵节是农历几月几号
8.光棍节是农历几月几号
9.2016鬼节是几月几号农历
10.20元宵节农历是几月几号
腊八
201月24日农历腊月初八星期三
距离腊八还有22天
腊八节有哪些习俗
1、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一种民间风味特产,在安徽黔县的腊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2、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3、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4、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 ,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5、腊八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1.年腊八节是农历几月几号
2.腊八节农历是几月几号
3.腊八节在农历几月几号
4.农历几月几日是腊八节
5.20腊八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6.腊八节是几月几日农历
7.2015情人节农历是几月几号
8.2015年重阳节农历是几月几号
9.平安夜农历是几月几号
10.2015年光棍节是农历几月几号
2018年腊八节是农历几月几号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
2018年腊八节
节日谚语
过了腊八就是年
喝了腊八粥,就把“年”来办
腊八冰,吃不坏人
谁家灶囱先冒烟,谁家高粱先红尖
腊八腊八,冻掉下巴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腊八.腊八,有的,腊八,没有的,哈撒
腊八,祭灶,新年快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妈子吃着桂花糕,老头子戴着新毡帽
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
1.腊八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2.腊八节是几月几日农历
3.农历几月几日是腊八节
4.光棍节是农历几月几号
5.2017平安夜农历是几月几号
6.农历感恩节是几月几号?
7.20元宵节农历是几月几号
8.鬼节是几月几号农历
9.2016年鬼节是几月几号农历
10.2016元宵节是农历几月几号
今年腊八节是几月几号
01月24日,农历十二月初八,星期三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因相传这一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节
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腊八节的“腊”是什么意思
《祀记》上面解释:“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与“蜡”相似,祭祀祖先称为“腊”,祭祀百神称为“蜡”。“腊”与“蜡”都是一种祭祀活动,而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了。
腊八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结语:腊月是一年之中岁月的终点,进入腊月就意味着今年即将过去,我们要盘点一年的收成,祭祖供奉神灵。祈祷来年能顺风顺水,平平安安。
1.20腊八节是农历几月几号
2.2018平安夜是几月几号
3.2018年冬至是几月几号
4.腊八节在农历几月几号
5.年腊八节是几月几号
6.腊八节是阳历几月几号
7.2018年腊八节是几月几日
8.冬至几月几号
9.大暑是几月几号
10.2018年父亲节是几月几号?星期几?
01月17日,农历十二月初八,星期日
宜 祭祀、斋醮、纳财、捕捉、畋猎
忌 嫁娶、开市、入宅、安床、破土、安葬
腊八节别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
经过以上的介绍,也就是说,20腊八节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希望大家多多注意下。
腊八节为什么喝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还叫做七宝五味粥。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吃了这一顿朱元璋保住了性命,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年腊八节的祝福语
聚喜马拉雅之阳光,拢天涯海角之清风,拮冈底斯山之祝福,吸比尔盖茨之财气,作为礼物送给你,腊八节快乐!
我想用阳光温暖你,用星光装点你,用美酒陶醉你,用美食满足你,用烟花灿烂你,用幸福淹没你,可我不做上帝很久了,只能用短信祝福你,祝腊八节快乐!
让平安搭上冬天的快车道,让快乐与你轻轻拥抱,让困难与你刮目相看,让烦恼低头悄悄走掉,让吉祥对你格外关照,让幸福对你永远微笑!祝腊八节快乐!
一丝真诚,胜过千两黄金;一丝温暖,能抵万里寒霜,一声问候,送来温馨甜蜜;一条短信,捎去我万般心意!愿您事业无须惊天地,有成就行。友谊无须说谜语,想着就行。金钱无须取不尽,够用就行。生命无须过百岁,健康就行。朋友无须有多少,有你就行。好朋友祝你腊八节快乐!
累了,请将心靠岸;错了,别想到后愧;苦了,才懂得满足;伤了,才明白坚强;醉了,才知道难忘;笑了,才体会美丽;闷了,腊八节就找我聊聊!
一丝真诚,胜过千两黄金;一丝温暖,能抵万里寒霜,一声问候,送来温馨甜蜜;一条短信,捎去我万般心意!
明日腊八,装满一车幸福让平安开道,抛弃一切烦恼让快乐与你拥抱,存储所有温暖将寒冷赶跑,释放一生真情让幸福永远对你微笑!
送你一件外套,前面是平安,后面是幸福,吉祥是领子,如意是袖子,快乐是扣子,口袋里满是温暖,穿上吧,让它相伴你的每一天!腊八节快乐!
睁开我的眼睛,我的眼里只有你。闭上我的眼睛我的眼里只有你。带上眼镜我的四个眼里都是你,腊八节我想娶你!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专为“腊八节”而创作的诗词作品。
腊八节的来历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腊八节习俗
腊八节:喝腊八粥。腊八节(阴历十二月初八日),中国老百姓有吃腊八粥的传统习俗。
“腊八粥”又叫佛粥、福寿粥、五味粥和七宝粥。据《辞海》“腊八粥”条中云:“十二月八日为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实造粥以供佛。其后民间亦相沿成俗。”
相传中国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是传自印度。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北部(今尼泊尔),见到众生受尽生、老、病、死痛苦的折磨,复不满神权(婆罗门)的统治,因而出家修道,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这一天,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释迦牟尼在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和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苦难,在每年的十二月初八日,大家都以麻、米造粥,当日吃粥作为纪念,故“腊八”也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各地佛寺的浴佛会、诵经等仪式,也都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用香谷、或麻、米等造粥供佛,称“腊八粥”。
寺院并将腊八粥赠送门徒及善信分享,此后,腊八节吃腊八粥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腊八节的来历中国的传统习俗
据载,中国有的寺院在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金本盂,到处沿街(途)化缘,将收集的米、粟、枣、麻、果仁等材料造成腊八粥,分发给民众,吃了据说会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人们叫它做“佛粥”。南宋陆游有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而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一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寺僧每日把化缘得来的剩饭曝干,积一年到腊月初八煮粥,供信众享用,称为“福寿粥”。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粟等做粥,谓之‘腊八粥’。”从此,民间也称它为“五味粥”。 触摸传媒
古时有些地方,偏僻穷困,民间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加,才加入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或百合等,故又称为“七宝粥”。
至今,中国东北、西北、江南等地区,人们仍保持着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