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A2/O工艺反硝化除磷性能的运行控制策略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sunraiing9

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强化A2/O工艺反硝化除磷性能的运行控制策略(共含9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unraiing9”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强化A2/O工艺反硝化除磷性能的运行控制策略

篇1:强化A2/O工艺反硝化除磷性能的运行控制策略

强化A2/O工艺反硝化除磷性能的运行控制策略

以啤酒废水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如何强化A2/O工艺反硝化除磷性能,从而提高营养物去除效果、并实现节能的目的.试验中建立了3种运行控制策略:(1)根据缺氧区末端出水硝酸盐的浓度控制内循环回流量;(2)调节厌氧/缺氧/好氧区体积比以减少厌氧区出水剩余COD对缺氧磷吸收的'影响;(3)向缺氧区引入旁流并调节旁流比.试验结果表明,当缺氧区末端出水硝酸盐浓度控制在1~3 mg・L-1时,不仅可强化反硝化除磷效果,而且可以节省内循环所需能耗;厌氧/缺氧/好氧区最佳体积比为1/1/2;旁流的引入可以提高低C/N比条件下TN的去除,最优旁流比为0.32.

作 者:王晓莲 王淑莹 王亚宜 彭永臻 WANG Xiaolian WANG Shuying WANG Yayi PENG Yongzhen  作者单位:王晓莲,王淑莹,彭永臻,WANG Xiaolian,WANG Shuying,PENG Yongzhen(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2)

王亚宜,WANG Yayi(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杭州,310014)

刊 名:环境科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年,卷(期): 26(5) 分类号:X703.1 关键词:A2O工艺   反硝化除磷   内循环比   体积比   旁流比  

篇2:A2/O工艺强化反硝化除磷体系中微生物特性分析

A2/O工艺强化反硝化除磷体系中微生物特性分析

摘要:为了更直观地认识反硝化除磷体系中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及运行状态,本文尝试了对A2/O工艺强化反硝化除磷体系在稳定运行期的活性污泥采取直接染色的手段,观察聚-β羟基丁酸(PHB)和聚磷酸盐(Poly-P)的沿程变化状况,同时结合活性污泥的电镜扫描图像,考察该系统的微生物菌群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厌氧阶段,微生物细胞内PHB的量大幅提高,上清液中磷酸盐的含量上升,聚磷酸盐含量明显下降,粒径为1~1.5 μm、呈球状和棒状的菌群构成的葡萄状细胞簇占居优势;在缺氧阶段,微生物细胞内PHB的量下降,上清液中磷酸盐含量下降,聚磷酸盐含量上升,粒径为0.5~1 μm的椭球菌与1.0~1.5 μm的球杆菌占优势;在好氧阶段,微生物细胞内PHB的`量较低或接近零,上清液中磷酸盐的含量接近零,聚磷酸盐含量明显上升,此时粒径1.0~1.5 μm的球菌以单个或成对出现,球菌不再饱满,呈现接近消失的状态.相比之下,单纯的脱氮系统则不存在上述微生物特性的变化.作 者:王晓莲    王淑莹    彭永臻    WANG Xiaolian    WANG Shuying    PENG Yongzhen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水环境恢复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2 期 刊: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ISTICPKU  Journal: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 ENVIRONMENTAL BIOLOGY 年,卷(期):, 13(3) 分类号:X703 关键词:A2/O工艺    革兰式染色    异染粒染色    PHB染色    电镜扫描   

篇3:反硝化除磷工艺研究进展

反硝化除磷工艺研究进展

摘要:阐述了目前生物除磷机理的研究进展情况,介绍了目前反硝化除磷的原理、作用菌群.并对目前在反硝化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几种反硝化除磷工艺进行比较说明.作 者:闻人银峰    李祥    Wenren Yinfeng    LI Xiang  作者单位:闻人银峰,Wenren Yinfeng(淅江省余姚市环境保护局,浙江,余姚,315400)

李祥,LI Xiang(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11)

期 刊: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Journal: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年,卷(期):, 28(2) 分类号:X703 关键词:反硝化除磷,反硝化除磷菌,影响因素    新工艺   

篇4:反硝化除磷工艺研究

反硝化除磷工艺研究

摘要:研究了反硝化除磷工艺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此反硝化除磷工艺可以较好地进行除磷脱氮,但是磷的去除对进水氮的浓度有-定的'要求.在进水COD 400 mg/L,总磷15 mg/L,氨氮84 mg/L的条件下COD的降低率可达96%以上,氮的去除率稳定在86%~88%,磷的去除率为92%~95%.进水氨氮质量浓度为60 mg/L时,磷的去除率为78%,在进水氨氮质量浓度降为44mg/L时磷的去除率降为68%.反硝化除磷比以氧为电子受体的生物除磷可减少耗氧55.5%,剩余污泥的产生量可减少53%,温室气体CO2的产生量可减少体积分数21.4%.作 者:邹华    阮文权    陈坚    ZOU Hua    RUAN Wen-quan    CHEN Jian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 期 刊: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ISTICPKU  Journal: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年,卷(期):, 26(2) 分类号:X703 关键词:废水处理    强化生物除磷(EBPR)    反硝化除磷    除磷脱氮   

篇5:反硝化除磷工艺及其特点

反硝化除磷工艺及其特点

反硝化除磷工艺是根据反硝化聚磷菌(DPB)的'摄磷特点而开发的新型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该工艺以其特有的“一碳两用”和“双泥系统”,有效解决了常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碳源供求矛盾和泥龄控制问题,可同时获得较高的除磷和脱氮效率,并具有所需曝气量少,剩余污泥排放量低等特点.

作 者:李金页 郑平梅玲玲 LI Jin-ye ZHENG Ping MEI Ling-ling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系,杭州,310029 刊 名:科技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BULLETI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2(6) 分类号:X703.1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   反硝化聚磷菌   生物除磷   反硝化除磷工艺  

篇6:反硝化除磷工艺及其微生物学原理

反硝化除磷工艺及其微生物学原理

反硝化除磷是通过反硝化聚磷菌的代谢作用,同时完成过量吸磷和反硝化过程,在达到同步生物脱氮除磷的`目的同时,解决了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之间相对独立的、相互竞争的矛盾.就此项新技术的微生物学原理及其新工艺进行了重点介绍.

作 者:张宝 ZHANG Bao  作者单位:唐山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0 刊 名:应用能源技术 英文刊名:APPLIED ENERGY TECHNOLOGY 年,卷(期): “”(8) 分类号:X703 关键词:反硝化除磷   反硝化聚磷菌   缺氧   厌氧  

篇7:MA2/O工艺同步反硝化除磷脱氮研究

MA2/O工艺同步反硝化除磷脱氮研究

摘要:对自行设计的连续流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反硝化除磷脱氮系统的除磷脱氮效果进行了研究,并对该系统的'反硝化聚磷菌(Denitrifying phosphate bacteria,DPB)进行了分离鉴定,以及反硝化聚磷菌富集.结果表明,当进水总磷为6~10 mg/L,总氮为30~35 mg/L,氨氮为25~30 mg/L,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为150~250 mg/L时,系统出水总磷、总氮、氨氮和COD分别为0.65 mg/L、12.6 mg/L、3.8 mg/L和34 mg/L,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系统中DPB以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or)、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为主,其中琼氏不动杆菌(A. junii)是一类新的反硝化聚磷菌;当系统运行至第167 d时,系统中DPB所占比例为质量分数94%;经系统反硝化聚磷菌富集后,聚磷菌的种类集中.作 者:顾雪婷    刘晖    周康群    GU Xue-ting    LIU Hui    ZHOU Kang-qun  作者单位:顾雪婷,GU Xue-ting(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学院,广东,广州,510225)

刘晖,周康群,LIU Hui,ZHOU Kang-qun(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25)

期 刊: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Journal:JOURNAL OF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3(2) 分类号:X78 关键词:MA2/O工艺    A2/O工艺    反硝化聚磷    反硝化聚磷菌    同步除磷脱氮   

篇8:SBR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影响因素浅析

SBR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影响因素浅析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SBR系统反硝化除磷的机理、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主要讨论了负荷、O2浓度、C/N比等因素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以期为传统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改进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 者:张里萌 王增长 ZHANG Li-meng WANG Zeng-zhang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年,卷(期): 17(34) 分类号:X703 关键词:SBR   反硝化除磷   影响因素  

篇9:SBR系统反硝化除磷研究进展

SBR系统反硝化除磷研究进展

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SBR系统反硝化除磷的机理、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重点探讨了NO-2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以期为传统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改进提供新思路.

作 者:吕娟 陈银广 顾国维 LV Juan CHEN Yin-guang GU Guo-wei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刊 名:四川环境  ISTIC英文刊名:SICHUAN ENVIRONMENT 年,卷(期):2006 25(4) 分类号:X703 关键词:SBR   反硝化除磷   DPAOs   NO-2  

反硝化除磷技术应用及效率影响分析

沸石强化A/O同步脱氮陈磷工艺的生物-化学除磷研究

分段进水A/O工艺外碳源投加控制策略的比较研究

强化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强化生物除磷体系中反硝化聚磷菌的选择与富集

沸石强化A/O生物脱氮工艺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作用研究

强化A2/O工艺反硝化除磷性能的运行控制策略(共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强化A2/O工艺反硝化除磷性能的运行控制策略,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HOT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