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山水有关富有哲理的故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joky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和山水有关富有哲理的故事(共含8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joky”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和山水有关富有哲理的故事

篇1:和山水有关富有哲理的故事

和山水有关富有哲理的故事

1、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海不拒绝点滴的水,因而能使自己这样浩瀚;山不拒绝一土一石,因而能使自己之样崇高。辞:拒绝。

[出处]《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2、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水蓄积得不深厚,那它就没有力量托浮起大船。积:聚;负:托浮。

[出处]《庄子·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堆积泥土,垒成高山,风雨就从那里产生;汇聚水流,成为深潭,蛟龙就在里面出现。

[出处]《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登上高山,不知道天是多么高远;不走进深谷,不知道地是多么深厚。深溪:深谷。

[出处]《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5、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泰山不拒绝每块泥土,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高大;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深广。原喻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让:推辞,拒绝;择:选择,引申为舍弃。

[出处]秦·李斯《谏逐客书》:“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6、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而不至于山

——许许多多河流要学大海,(流行不息)终于流入大海;丘陵要学高山,(但停止不动)最终不能到达高山的高度。

[出处]汉·扬雄《扬子法言》:“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而不至于山,是故恶夫画也。”

7、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不管它弱水有很多,我只舀一瓢水来喝。弱水:指水浅或地僻不通舟楫的河流。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一回:“黛玉道:‘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出处]西晋·刘伶《酒德颂》:“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8、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站在山头上,情感就好像弥满了山;在海边看海,想象就好像海水一般地澎湃。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篇2:和山水有关富有哲理的故事

象鼻山的传说故事

桂林在漓江边上有一头大象,它背上驮着一座室塔,鼻子伸进漓江里吸着水。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桂林象鼻山。

古时候,桂林这个地方,虽然山清水秀,可是人烟稀少,漓江两岸长满了竹子和芭蕉树. 有一天,从遥远的西南方向,忽然跑来一群大象。它们看见漓江两岸有山有水有草有木,还有他们最喜欢的芭蕉树,就在漓江边上安了家。大象也和猴子一样,把它驯服了,它会帮人做很多事情,没把它驯眼,它是很凶狠的。

有一天,来了几个力气很大的人,看到这群大象在漓江边玩水,他们想要降服它们,驯养起来。为头的名叫王勇。他身子长得挺高,力气大得出奇,两手能举千斤重,本是天宫的把门将军,因为不服玉皇大帝管,挨打了一顿赶到世上来了。王勇朝兄弟们说:“谁上去?”他的话音刚落,就有一个人站出来说:“大哥,看看小弟的本事卜这人像箭一样朝着大象冲过去。那群大象见有人来,拔腿就要逃。那个人迎上去拦住了去路。他一跳,揪住跑在最前面那头大象的耳朵,正要骑上象头,大象一卷长鼻子就把人甩向半空,啪的一声落了下来,被砸得粉身碎骨。

王勇见了大怒,他不相信自己斗不过大象。他拦住那领头大象的去路,抓住它的尾巴,一跃身子跳上了象背。他轻拍了几下象背,反手伸进大象耳朵里搔痒。说也奇怪,那大象不但不发威,还快乐地甩甩尾巴,索性趴了下来。转眼功夫,所有大象都跟着趴了下来,从此这群大象就被制服了。大力士们在漓江两岸定居后,用大象耕田,靠大象运货,日子过得火热。

这事传到皇帝耳里,他派钦差大臣来到桂林,要大力士们把大象进贡给皇上。大象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哪里肯答应。皇帝听说百姓违抗圣旨,马上要府台派兵捉拿。府台点起兵马向大力士们杀来。大力士们就以大象作战马,骑在大象背上挥舞刀枪与官兵厮杀起来,才三五回合把官兵杀得大败。皇帝听到消息,连夜点了精兵良将,亲自率领他们来到桂林征讨。这个皇帝有一身好武艺,有精兵良将,把大力士们打败了。王勇他们虽然力大无穷,人少难敌人多,都战死了。

那群大象见主人们都死了,纷纷向西南逃去。只有那为头的大象依依不舍地守护着王勇的尸体,一步也不肯离开。皇帝骑着战马追了过来,看见这又高又大又漂亮的大象,就丢开战马跳上象背要降服大象。那大象哪肯听他的,左一颠,右一跳,想把他摔下来。皇帝见大象不服,扯出室剑大骂一声:“畜牲”,味的一声宝剑从象背刺了进去。大象疼得一蹦三跳,啪的把皇帝抛了下来。大象又用它那水桶般粗大的脚,踏在皇帝身上,把他的五脏六腑挤了一地。皇帝就死了。

大象背上刺进了宝剑,流了好多血,它连忙跑到漓江边喝水,喝着喝着就再也不动了。这头大象就成了后来的象鼻山、山上宝塔,就是皇帝那把宝剑的剑柄。

篇3:和山水有关富有哲理的故事

桂林老人山的来历

到过桂林的人,都晓得洞大要数七星岩,山高要数老人山。这座活像一位威严的到人。说起来它还有翻来历呢!

当年秦始皇征调大批民夫修筑万里长城,被征去的民夫可受罪了。监工的像催命鬼一样拿着鞭子,死跟在民夫的后面,日夜不歇的催着挑石头呀,抬石料呀,把民夫累得腰弯背拱,汗水哗哗直流。

有一天,东海龙王的三公主去南海朝拜观音菩萨时,选了旱路,想趁机看看凡世人间。她清早起来拜辞龙王,走出龙宫,驾起一座翔云,腾上高空,飘飘摇动。她站立云头往下界望去,只见黑压压成千成万的民夫,枯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正光着膀子拼死拼活地在长城下抬石头。三公主十分同情,很想帮助民夫解除苦楚。于是,当她来到南海,拜见了观音菩萨后,就开口禀道:“大慈大悲的救苦救难的观世音呀,你行行善心,救救修筑长城的可怜的民夫吧!”观音菩萨听了,扬起柳眉答道:“善良的三公主啊,你要帮助民夫减轻痛楚,我就给你一支柳枝,把南海中的石山赶去筑墙吧!”三公主听了非常高兴,接过柳枝,转身就往外走。忽然听到观音菩萨说道:“三公主我助你赶山筑墙,你要依我两件事。第一件,一路上不可贪图玩耍;第二件,一路上不要同凡人说话。”三公主连忙答应。

她在南海上空,把柳枝往海里轻轻一甩。只见海水翻滚,一座座石头山接连跳出水面,有的变成虎、豹,有的变成骆驼,有的变成大象,有的变成锦鸡…..三公主喜得眉开眼笑,挥动柳枝东边拦来西边挡,赶着它们慢慢朝北走。

三公主记着观音的话,赶着这群飞禽走兽,走过茫茫大海,又走过千山万谷,一连三天三夜没敢停留一下。这时她已经累得一身汗水了。走着走着,忽然到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只见一条江水碧绿得像玉石,岸边开遍各色鲜花。三公主心想,人间还有这样好的地方,我何不到江边洗洗脸,擦擦汗再赶路?哪里想到,这些虎、豹、骆驼、大象、仙鹤、锦鸡。越 跑越快。三公主正在着急,忽见一个头戴风帽,身披大袍的老公公从家里走了出来。三公主高兴地说道:“老人家,我已经赶了三天三夜路了,想在这条江里洗洗脸,请替我看管一下这些飞禽走兽好吗?”老公公用手擦了擦眼睛,又仔细的看了一下说:“这哪里是什么飞禽走兽,明明是些大青石山呀!”老人家一语道破,这些飞禽走兽一下子全成了石山,再也不走了。

这时三公主慌了手脚,急忙扯起柳枝又抽又打,直累得汗水淋淋,石山还是不摇不动。三公主叹了一声说:“只怪我忘记了观音菩萨的话,耽误了搭救众生的大事。”说罢向老公公深深一揖,说道:“拜托老公公替我照看这些石山,我到南海请罪去了。”三公主哪里想到,老公公一下子也变成了石山。

这座石山,就是老人山。在老人的四周,围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山,有的像虎,有的像豹,有的像骆驼、大象,有的像仙鹤、锦鸡。老人至今还受三公主的嘱托,精心的看管着它们哩。

篇4:和山水有关富有哲理的故事

七星岩的传说故事

提起桂林市的七星岩,谁都知晓。这个岩之所以名气大,不光是因为岩洞幽深,里面的石乳长得希奇古怪,还因为它有好多神话传说呢。

相传很早以前,桂林是个府。有个府台大老爷养了个儿子,长得像白玉雕出来的金童,细皮嫩肉,体体面面。这个小把爷(小把爷:桂林方言,对小孩的称呼)。生得也蛮聪明,认个字,背首诗,用不着多久时间就学得溜熟。府台大老爷一心想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才,就请了一个才学广博的学士来,日夜教儿子读书识字,作诗习文。过了几个年头,府台老爷的小把爷变成了大公子,再过一年就要上京赶考了。可他还是藏在箱子里的金丝绸,没用尺子量过,晓不得是长是短。

一天,府台大老爷把老学士叫来说:“蒙老恩师辛苦,教犬子熟读了四书五经,但不知他的才学到底如何,明年考试能不能得中,实在难以猜测!”老学士说道:“老爷,你想要知道公子才学如何,只要举行一场府试比赛就能了如指掌啦!”府台听了老学士的话,连连点头称是。

这年秋天,府台老爷举行了考试,五州十县的学生像蚂蚁牵线,成队成队的赶来应考。考试完了一看考卷,桂林城东郊的七个村户子弟名列前茅,府台的公子倒排了第八位。老爷气得三天三夜没睡觉。老学士一见,也怕了七分,好不容易才壮着胆子,走到老爷跟前说:“老爷不要性急,公子这次虽然考得不好,但也不很差,除了那七名,还算最好的呢!上京考试还有一年,只要这一年想办法超过那七名,明年上京不就有夺魁的可能吗?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府台老爷马上叫来七个差役去东郊查清那七个应考秀才的门第。七个差役拿着差票,走到东郊一访,回府向大老爷禀道:“这七个秀才家里都世代种田。只因这七人刻苦攻读,所以学得才博广识,应试时对答如流。”老爷听到眉头一皱,喝令道:“备轿伺候,出巡东郊!”

那时有个规矩: 老爷出巡时,乡土都要带领百姓站在村外大路两边跪拜迎接。可这天,老爷来得突然,东郊那七个秀才正在读诗论文,没有带大家出村迎接。府台老爷本来就气,这下更是冒火了,他马上叫七个差役把七个秀才抓来。七个秀才被绑来,跪在府台老爷轿前,齐声喊道:“府台大老爷有礼,小人失迎!”府台老爷大发雷霆道:“你们还是读书人呢,为什么不懂规矩?”七个秀才答道:“我们不晓得大老爷到来,不是有意失礼!”府台不再听他们分辨,令差役查收了他们的一切书籍和文房四宝,并要他们自己下地谋生。

七个秀才被府台抄家后,吃没吃的,用没用的,就伙在一起,想进城游逛游逛。他们刚走到城门边,见一老头拉着一车书上坡。路陡坡长,老人被气压得气嘘力衰,拉上一步,又褪后一步,拉来拉去,还是在原地不动,旁边的人看了,绕着从车 旁过去,一个也不肯帮一把力。七个秀才很同情那个拉车的老人,忙跑过去,帮老人把车推上了高 坡。老人见是秀才帮助推车,高兴得从身上摸出一绽银子,要请他们上酒馆吃酒。七个人一口拒绝,眼睛直瞪瞪的看着车上的书。老人见他们个个对书那么着迷,就说:“请你们喝酒不肯,我看你们蛮喜欢书,想要哪些,你们尽管选吧!”七个秀才看这老人虽然拉车,但不像一般的车夫,见他那么大方的送书,就毫不客气的各人挑了几本。书选好了,大家不忍心白拿老人家的东西,可身旁又没有一个铜板。七个人正为难的时候:“你们如果不愿白要,就到对门铺子借来文房四宝,给我写张欠条,等有钱时再给我好了。”

七个人高高兴兴地拿着书,到对门铺子里写欠条去了。哪晓得把欠条写好拿回来,那老人已无影无踪了。七个人只好回村。他们捧着书边走边看,边看边走,不觉日头下山了。想起家里挨抄,连油灯都没有,一个个唉声叹气。这时他们走到村前的大石崖下,突然发现崖壁上有七个晶莹闪亮的.东西,活像七颗星星,捧书一照,字字句句看得真真切切。七个人高兴得又是跪又是拜。从这天起,他们白天去,谋点生活,晚上到这石崖下读书。

再说府台老爷认为给儿子除去了考场夺魁的对手,十分高兴。哪晓得那七个秀才每夜有七星照明,把老人送的古书读熟,第二年借了 盘缠,步行进京,经过考试,个个高中。府台的儿子却名落孙山了。

这消息像生了翅膀,很快被府台老爷晓得。他又捶桌子又是拍板凳,马上派去打听那七个秀才的情况。差役到东郊查问回来,把老人赠书,石岩上七星照亮的事一说,府台老爷坐上八人大轿。出城来到东郊高山的大石崖下一看,崖壁上突出七块大石头,像白棉花里包着晶亮晶亮的星星,府台大老爷看到这崖壁上藏有无价之宝,心里的一切恶气都消光了。他想:虽然公子应考没中,若把这宝贝进贡给皇上,准能捞个进宝状元。于是,他忙派差役回府取来石錾、铁锤,要把石壁上的宝贝凿下来。差役爬上石崖,拿起铁锤、錾子,叮叮当当的凿了起来。哪晓得这石头看起来软棉棉的,凿起来却比铁还硬,一锤下去,只见錾子尖尖火星四贱石壁上却连个印子都没有。府台老爷坐在下边抬头观看,颈子抬盩了,还没见差役凿下一颗星星来。他想,一定是差役命贱,所以取不了天赐的宝贝。于是,他把差役喊下来,叫他们扶好梯子,自己拿起錾子、锤子爬了上去。他越往上爬,那发光的七星越好看。他爬到梯子顶,运足了全身的力气,想一锤佐下一颗宝石来。谁知,一凿砸下,轰隆一声,府台老爷和差役都被炸得血肉横飞,石崖上面烟雾腾腾,那七颗星星嘘的飞上了天空,消失不见了。烟雾飘散之后,崖壁下滚满了乱石,崖壁见出现了几丈高的洞口,崖口之上,留下七颗星星飞起后的凹坑。

人们就给这个岩洞取了个名字——七星岩。

篇5:和山水有关富有哲理的故事

木龙洞的传说

叠彩山的明月峰下,有两个岩洞,上边的岩叫龙岩,下边的岩叫下龙岩。上龙岩右边的大石山上,有一个又高又长的大洞,像座牢牢实实供起来的大城门。这座洞门,好比入城的咽喉。从北门虞山庙沿江边青石板路进城要经过这里,从东边过河进城也要经过这里。

这明明是个石洞,为什么又叫她木龙洞呢?说起来话还蛮长的呢!

很久以前,这洞旁边有个亭子叫接官亭。相传桂林古城那连接在马鞍山和九马画山峡口的北门,是一座有怪气的迷魂门。无论是坐轿的、骑马的达官贵人,只要经过这城门,就会迷迷糊糊,傻里傻气的像被鬼迷了心窍一般。所以凡是骑马、坐轿的人都不敢从北门进城。要想进城,只好从虞山庙沿江边的小石板路下来;有的走水路也要在这里上岸。而城里的官,也要到明月峰下的这个洞来迎接。为了接官有休息的地方,有个府台老爷就要在洞边修个凉亭。这里的路是一边紧靠崖壁,一边逼着江水,没有方寸空地。府台老爷就叫把岸边的一兜几围抱的大树砍倒,清平地面,砌座亭子。哪晓得民夫把那棵大树一砍倒,树兜子接连流了三天三夜的血水,大家看了都感到稀奇。第二天晚上,突然狂风大作,雷鸣电闪,天上的雨像有人用桶往下浇一样,没好久工夫,漓江就涨起了大水。原来那棵古树早成了精,此刻变成龙兴风作浪。这水一涨,沿江的路不能走了,做买卖的进不了城,度江的船不能撑,渔民打不得鱼,大家受尽了苦楚,都埋怨府台不该乱砍古树给大家招来灾难。不过他们有话又不敢讲,只好买起香烛,到虞山庙拜请三皇五帝,望他们显灵救灾。

这样一来,虞山庙里烧香求神的,躲水灾搬来住的,把庙堂挤得水泄不通。尽管人人虔诚,个个实意,又烧纸钱又磕头,却一点也没感动神仙,洪水还是没有退。神仙虽然没显灵,但是到庙堂烧香避水灾的人,照常对菩萨恭恭敬敬。其中有个避灾的妇女,带着三个男孩、两个女孩。几天没吃饭了,小把爷饿得又哭又喊,把那个妇女拖累得宁愿死了自在。她把命看轻后,也就不顾庙堂神圣了。因此,他把小把爷要拉尿时,她任凭小孩在庙堂拉起尿来。哪知道小把爷的尿淋到土地菩萨的脸上。正在闭着眼睛养神的土地菩萨,熏得差点昏过去。他气鼓鼓的去报告虞王爷爷。虞王爷爷一听也发怒起来,急忙驾起翔云,跑到三十三天,拜见玉皇大帝道:“凡间百姓竟把庙堂挤得水泄不通,还在土地公公头上撒起尿来,请速降旨惩办污秽神灵的下民!”玉帝问道:“为什么百姓有家不归,有屋不住,偏偏跑到庙堂来污秽神灵?”虞王爷爷便把古树变龙发水一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玉帝急忙传令雷公电母去降妖。雷公电母领旨,拿起板斧和宝镜,擂起战鼓,扯亮电光,挥动降妖神斧,来到漓江明月峰下,但雷公电母苦战了一夜,没能降伏孽龙只好回天庭向玉帝缴旨。玉帝闻听孽龙这般凶猛,忙宣托塔天王进殿。托塔天王来到玉帝跟前,玉帝说:“只因下界有一古木成精,在明月峰下的漓江里兴风作浪,伤害黎民,今命你下界降龙除害。”

托塔李天王便率领一路天兵,直奔明月峰。他在云头一望,见孽龙淹的田地变成汪洋。李天王想,只有镇住化龙成精的木兜,才能断绝后患。于是,他举起降妖神鞭向洪水一打,满江洪水便降回原来的水位。江水一浅,木龙便窜进了龙岩,躲在木兜下面。托塔天王看得一清二楚,他托起铁塔往木兜上一压,木兜便被压成了石头。木龙被压在下边,在也不能动荡了。李天王镇住了孽龙,就上天缴旨去了。

风停了,雨退了,黎民百姓又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大家对这场水涨得这样猛,时间这样长,退水的时候又这样快,都感到古怪。个个把家安顿好,就跑到明月峰下看动静。别的都和涨水前一样,只有古木兜兜变成了石头。大家议论纷纷,但不晓得这是怎样搞的。

这时,在虞山庙里抱小把爷拉尿的那个妇女说道:“今天,快天亮时我做了一个梦,庙堂土地告诉我,是托塔李天王拿起铁塔,把兴妖作怪的木龙精压住了,洪水才退的。”

经这妇女一讲,大家才明白,原来是天神下界捉怪除妖,所以水退得这样快。大家一顿议论,为了表示李天王的铁塔永远压住木龙,不再让妖怪作孽害人,大家就凿了一个石塔,压在木兜变成的石头上。这石塔,现在还原原本本竖在下龙岩旁边呢。

相传,从那时起,大家把明月峰下这个通往对河和虞山庙沿江石板路的石洞,叫做木龙洞。

篇6:和山水有关富有哲理的故事

武当山传说故事

八百里武当,香獐出没。一日,一书生在闹市见一只腿部受伤香獐出卖,顿生怜爱之心,出钱买下。

书生舍不得寝其皮,食其肉,将其伤疗好后,放回山中。

又一日,书生进京赶考,爬山涉水,一路风寒,周身不爽,饥寒交迫。天将黑之时,山间一条小路尽头,有一棚屋,油灯在窗口闪亮,书生全身无力再行,只好前去借宿一夜,得明日身体好些,再赶路。

书生推开柴门,棚内一阵奇香扑鼻,见一老者迎上前来,问寒问暖,亲热有加,像老朋友一般,忙招呼一年轻女子,给客人看茶。说话间,年轻女子上一桌酒菜,书生见女子,貌如山间百合,两颊羞红。这时,老者笑曰:“书生记得您买下一只受伤的獐儿吗?”书声答:“记得,是一年前的事了。”老人指着年轻女子说:“她就是那只獐子,我的小女儿,贱名香姑。”书生大惊,酒杯一晃,酒洒到桌子上。香姑见状,叫声:“恩人。”忙上前擦干酒迹。趁机把书生的手握住,含情脉脉。

老人与香姑,端茶送酒,女子侍候书生三日,书生依依惜别又去赶路。临别对香姑许下诺言,中考与否,定回来看望老人与香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书生走后,香姑一病不起,她害了相思病,日夜茶水不尽,嫩草不食,不几日,一命归天。

老父将女儿葬于崖下,林丛之中,生出一颗颗蘑菇。

二年后,书生终于中举,被派到深山当了县令。书生旧地重游,想着那山中歇宿几日的草棚。谁知老人与香姑棚屋,荡然无存。只在崖下林丛中,传来阵阵清香,走进一看,草木中生出许多黄白的蘑菇。书生忘不了香姑深情,传令下去,将这种营养丰富的蘑菇,命名香菇。

篇7:和山水有关富有哲理的故事

传说宋末皇帝赵昊,被元兵追杀,向南逃奔。帝和随从若干人一进凤凰 山,便望乌岽而来,一直爬上天池山,帝与群臣,累得满身大汗,**难耐,年幼的宋帝,坐在草地上,呼天唤地……

这时,空中飘来一朵瑞云,飞来一只凤凰鸟,凤鸟口中叼着一束树叶,飞到人群上空,把叼来的树叶掷于帝面前,长鸣一声,向远方飞去随从人员有识茶叶者,立即摘下嫩叶献给帝道“此乃是茶叶,圣上将茶叶含入口中,缓慢细嚼,可以解渴”。帝纳之,须 臾,渴止津生,精神大振,并把剩下的茶叶赐与群臣止渴,为数不多的茶叶顷刻殆尽,只剩下茶枝和一对并蒂的茶果。帝在茶果中取出茶籽,扒开泥土,将 茶籽播在地里,并道:“就让此茶生长在乌岽山上吧”,不久,乌岽山一带山麓果然生长出丛丛茶树。现在乌岽山上有茶龄几百年的古茶树,都称为“宋种”,其名称是由此而来的,有因为茶种是凤鸟叼来的,也称“鸟嘴茶”。

凤凰茶农,祖祖辈辈,历经几百年,将“宋种”茶精心培育社筛选,现已发展出各种香型的单丛茶,成为中国名茶(乌龙茶)之乡。

篇8:和山水有关富有哲理的故事

很久以前,梁山的大小山头都是光秃秃的,老百姓砍点柴烧也挺难。

梁山西北脚下,住着一户人家,娘俩儿,还有刚娶来的一个媳妇。

婆婆好吃懒做,有馍馍不吃窝窝,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媳妇很勤快,白天干活,夜里纺棉,养了鸡、又养鸭。不几年,日子过得红火起来。有了吃、有了穿,有了存粮有了钱。街坊邻居都夸她是过好日子的好手。

日子过好了,婆婆的脸也白胖了,可是却嫌弃起媳妇来,吃鱼嫌有刺,喝汤嫌不鲜,整天横挑鼻子竖挑眼,媳妇当面不吱声,只有夜里偷偷地哭。没有法子,只好求丈夫劝劝婆婆。这一劝不要紧,婆婆更凶了,她说是以小犯大,眼里没有婆婆,于是便抠着点子要撵媳妇出门。

这天傍黑,婆婆对媳妇说:“明儿我要找人做活,给你些面,夜里得给烙出饼来,要是误了事,那可别怪我。”

媳妇知道婆婆是在找茬,又有啥法呢?只好接过面。她到后院去抱柴,后院关了门,想去厨房,厨房又上了锁。她噙着泪水,抱着面盆出了家门,也不知上哪儿去,迷迷糊糊地上了一个小山头,坐到了山顶上,放声哭起来,一哭哭到了大半夜。哭也没用呀,空手烙不出饼,婆婆抓住这个岔,准得撵出家门,还有啥脸面在世上活呀!横竖是个死,她眼一闭,心一横,就要往山崖下跳。就在这时,耳边有人说:“哎,可使不得,不就是为了烙饼吗?”她回过头来看,见一位白发老奶奶站在面前。只见老奶奶用手一指,山顶上长出一块光滑滑的大石头,通红通红的,就象个火烧的大鏊子,老奶奶笑着说:“这不是烙饼的鏊子吗?”

媳妇高兴了,擦了擦眼里的泪水,正要谢谢老奶奶,可老奶奶转眼不见了。媳妇取来泉水和面拍成饼,放到那块石头上,一会就烙熟了,烙出的饼又香又软。天才亮,媳妇就把饼烙完,回家送给了婆婆。

婆婆吃了惊,忙问是怎么烙的,诚实的媳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婆婆。婆婆一听,感到挺奇怪,忙让媳妇领着她去山上看看。

到了山头,果真不假,有一块光滑滑的石头。媳妇一到跟前,石头便火烘烘的,婆婆高兴得了不的,心想,这下子做饭不愁柴禾了。可她一到跟前,火便灭了。婆婆丢了脸,很生气,上去给石头一脚,只听“喀嚓”一声,随着一道火光,婆婆不见了。

媳妇见婆婆叫热石头化掉了,又哭了起来,眼泪一滴滴落在山上的石头上,石头变成了土。从此,山上长了草,长了树,梁山周围的百姓不再缺柴烧了。

后来,人们把这个山头叫做“鏊子山”,那光滑滑的石头还在,只不过中间裂开了几道缝,人们说,这时那个心狠的婆婆那回用脚踩坏的。

富有哲理的故事

富有智慧的哲理故事

富有哲理的故事段落

富有哲理座右铭

富有哲理文章

富有哲理成语故事

富有哲理的话

大学生励志真实案例富有哲理故事

有富有哲理的话

lol富有哲理的话

和山水有关富有哲理的故事(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和山水有关富有哲理的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