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阅读笔记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龙卷风

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庄子说》阅读笔记(共含10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龙卷风”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庄子说》阅读笔记

篇1:《庄子说》观后感

《庄子说》观后感

“自然就是美”正是思想家——庄子所强调的,在庄子说这本书中,不直接讲深奥的大道理,而是以活泼、有趣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思想,令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扇抒解压力之门。

《庄子说》这本书中记录了许多庄子的思想,其中《子贡衣服 雪白》这篇,告诉我们人就算有再高的职位,“心”如果不是清廉、正直的,那只不过是虚位罢了。就如书中的原宪和子贡,虽然原宪十分穷困,但他安安分分的过日子;反观子贡,虽然他每天吃着山珍海味,享受荣华富贵,但却要迎合世俗,放弃自己的原则。所以人宁可贫穷一些,也不要不正当的富贵。

我们对于未知的世界,往往是害怕的',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或许“未知”的世界会比现在好呢?《丽姬的哭泣》中的丽姬出嫁时,伤心得把衣裳都哭湿了,但到了王宫,享受舒适的生活后,才发现自己当时多傻。我们也一样,总是害怕“死亡”,但或许死后,可以更、轻松、自由,且不受拘束。

《庄子说》以轻松、幽默的语调来告诉我们庄子毕生的思想,里面也写出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看法,我们不时拿来读一读,便能使身心放松、生活愉悦!

篇2:说庄子作文

说起庄子,他那面对惠子坚不可摧的论据时的沉静自如与神机妙算,着实为我所惊叹。再观北冥有鱼,嘶~我想认识认识他……

“只有极恶极善之人,才能无刻不向人们散发出魅力,这样才能被称为王,倘若是与之相比,对于不知方向的愚昧之人,则是连昏君都不如,真正的王即有野心。”古希腊中的侵略王是这么说的。

庄子所在的战国时期,纵观七大国,难道没有“野心至极”的王吗?像是嬴政,却也丝毫未能吸引庄子的追随。他不像晋陶潜那般退隐于林,不同世俗同流合污;也不像同朝的公孙衍、张仪,日日夜夜在政治中度过。庄子就像是于乡野间飘游,但又不躲政治战乱的一种融合体,不避世不入世,却拥有隐士谋士都渴求不到的无所至极的自由。“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唯一”,在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中,比世人更久更深地去思考,与外界契合无间,使得他完全以艺术的心去看待世界,而传说中的“大鹏与鲲”也只不过是他内心志趣情感的化身而已。

这样的庄子,多了几分常人少有的浪漫,这样我想到了盛唐的李白。和庄子有几分相似,李白大多靠着心情作诗,这使得他的诗文笔锋犀利,语言机敏,他在大唐中随心游乐,像极了庄子那随心所欲的境界与心态。大概唯一不同的是庄子常常要挨饿,但他这个肚子可不简单,竟让他放弃了楚王邀请,一心只为钓鱼吃。

庄子,我依旧不够认识他!

篇3:庄子智慧说

庄子智慧说

庄子哲学中道与物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重要概念.二者构成了庄子哲学两个不同的研究对象,对物的.研究产生知识,对道的研究产生智慧.不过,在庄子那里,物与道、知识与智慧不是僵硬对立的,知识能够向智慧飞跃.因则,道是可以言说,智慧也可以达到,但却不是知识的途径,而是知识的消解.

作 者:吴先伍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62 刊 名: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20(1) 分类号:B233.5 关键词:庄子   物   道   知识   智慧  

篇4:庄子《说剑

庄子《说剑

【题解】

《说剑》以义名篇,内容就是写庄子说剑。赵文王喜欢剑,整天与剑士为伍而不料理朝政,庄子前往游说。庄子说剑有三种,即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和庶民之剑,委婉地指出赵文王的所为实际上是庶民之剑,而希望他能成为天子之剑。

如果说《让王》、《盗跖》已不类庄子之文,那么《说剑》就更非庄子之文了。篇文中确有“庄子”其名,但《说剑》里的庄子已不是倡导无为无已、逍遥顺应、齐物齐论中的庄子,完全是一个说客,即战国时代的策士形象,而内容也完全离开了《庄子》的主旨。因此,本篇历来认为是一伪作,也不是庄子学派的作品,应该看作是假托庄子之名的策士之文。

【原文】

昔赵文王喜剑(1),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下(2),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3)。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4),募左右曰(5):“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6),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7)。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赐周千金?”太子曰:“闻夫子明圣,谨奉千金以币从者(8)。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庄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9),下不当太子(10),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髻垂冠(11),曼胡之缨(12),短后之衣(13),_目而语难(14),王乃说之(15)。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16)。”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17),王脱白刃待之(18)。

【译文】

当年赵文王喜好剑术,击剑的人蜂拥而至门下食客三千余人,在赵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试剑术,死伤的剑客每年都有百余人,而赵文王喜好击剑从来就不曾得到满足。像这样过了三年,国力日益衰退,各国诸侯都在谋算怎样攻打赵国。太子悝十分担忧,征求左右近侍说:“谁能够说服赵王停止比试剑术,赠予他千金。”左右近侍说:“只有庄子能够担当此任。”

太子于是派人携带千金厚礼赠送给庄子。庄子不接受,跟随使者一道,前往会见太子说:“太子有什么见教,赐给我千金的厚礼?”太子说:“听说先生通达贤明,谨此奉上千金用以犒赏从者。先生不愿接受,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庄子说:“听说太子想要用我,意欲断绝赵王对剑术的爱好。假如我对上游说赵王却违拗了赵王的心意,对下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愿。那也就一定会遭受刑戮而死去,我还哪里用得着这些赠礼呢?假如我对上能说服赵王,对下能合于太子的心愿,在赵国这片天地上我希望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太子说:“是这样。父王的心目中,只有击剑的人。”庄子说:“好的,我也善于运用剑术。”太子说:“不过父王所见到的击剑人,全都头发蓬乱、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缨粗实,衣服紧身,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大王竟喜欢见到这样打扮的人。如今先生一定是穿儒服去会见赵王,事情一定会弄糟。”庄子说:“请让我准备剑士的服装。”三天以后剑士的服装裁制完毕,于是面见太子。太子就跟庄子一道拜见赵王,赵王解下利剑等待着庄子。

【原文】

庄子入殿门不趋(1),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2)?”曰:“臣之剑,十步一人(3),千里不留行(4)。”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

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5),令设戏请夫子(6)。”王乃校剑士七日(7),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8),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9)。”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10),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G石城为锋(11),齐岱为锷(12),晋魏为脊(13),周宋为镡(14),韩魏为夹(15);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16);制以五行(17),论以刑德(18);开以阴阳,持以春秋,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19),举之无上,案之无下(20),运之无旁,上决浮云(21),下绝地纪(22)。此剑一用,匡诸侯(23),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文王芒然自失(24),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25),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杰士为夹。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26),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27)。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28),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29)。此诸侯之剑也。”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髻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_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30)。”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31)。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32)。

【译文】

庄子不急不忙地进入殿内,见到赵王也不行跪拜之礼。赵王说:“你想用什么话来开导我,而且让太子先作引荐。”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好剑术,特地用剑术来参见大王。”赵王说:“你的剑术怎样能遏阻剑手、战胜对方呢?”庄子说:“我的剑术,十步之内可杀一人,行走千里也不会受人阻留。”赵王听了大喜,说:“天下没有谁是你的对手了!”

庄子说:“击剑的要领是,有意把弱点显露给对方,再用有机可乘之处引诱对方,后于对手发起攻击,同时要抢先击中对手。希望有机会能试试我的剑法。”赵王说:“先生暂回馆舍休息等待通知,我将安排好击剑比武的盛会再请先生出面比武。”赵王于是用七天时间让剑士们比武较量,死伤六十多人,从中挑选出五六人,让他们拿着剑在殿堂下等候,这才召见庄子。赵王说:“今天可让剑士们跟先生比试剑术了。”庄子说:“我已经盼望很久了。”赵王说:“先生所习惯使用的宝剑,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的剑术长短都适应。不过我有三种剑,任凭大王选用,请让我先作些说明然后再行比试。”

赵王说:“愿意听听你介绍三种剑。”庄子说:“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百姓之剑。”赵王说:“天子之剑怎么样?”庄子说:“天子之剑,拿燕G的石城山做剑尖,拿齐国的泰山做剑刃,拿晋国和卫国做剑脊,拿周王畿和宋国做剑环,拿韩国和魏国做剑柄;用中原以外的四境来包扎,用四季来围裹,用渤海来缠绕,用恒山来做系带;靠五行来统驭,靠刑律和德教来论断;遵循阴阳的变化而进退,遵循春秋的时令而持延,遵循秋冬的到来而运行。这种剑,向前直刺一无阻挡,高高举起无物在上,按剑向下所向披靡,挥动起来旁若无物,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斩断地纪。这种剑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诸侯,使天下人全都归服。这就是天子之剑。”赵文王听了茫然若有所失,说:“诸侯之剑怎么样?”庄子说:“诸侯之剑,拿智勇之士做剑尖,拿清廉之士做剑刃,拿贤良之士做剑脊,拿忠诚圣明之士做剑环,拿豪杰之士做剑柄。这种剑,向前直刺也一无阻挡,高高举起也无物在上,按剑向下也所向披靡,挥动起来也旁若无物;对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对下取法于地而顺应四时序列,居中则顺和民意而安定四方。这种剑一旦使用,就好像雷霆震撼四境之内,没有不归服而听从国君号令的。这就是诸侯之剑。”赵王说:“百姓之剑又怎么样呢?”庄子说:“百姓之剑,全都头发蓬乱、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缨粗实,衣服紧身,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相互在人前争斗刺杀,上能斩断脖颈,下能剖裂肝肺,这就是百姓之剑,跟斗鸡没有什么不同,一旦命尽气绝,对于国事就什么用处也没有。如今大王拥有夺取天下的地位却喜好百姓之剑,我私下认为大王应当鄙薄这种做法。”

赵文王于是牵着庄子来到殿上。厨师献上食物,赵王绕着坐席惭愧地绕了三圈。庄子说:“大王安坐下来定定心气,有关剑术之事我已启奏完毕。”于是赵文王三月不出宫门,剑士们都在自己的住处自刎而死。

篇5:《庄子说剑》阅读答案及翻译

《庄子说剑》阅读答案及翻译

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4分)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节)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谋:为谋划。

B.请治剑服 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 趋:小步快走。

D.王乃校剑士七日 校:使较量。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日夜相击于前 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①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 ②甚矣,汝之不惠

C.①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 ②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D.①太子乃与见王 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23.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

①“庄子当能。” 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 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⑥“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2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25.翻译句子(2分)

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26.用“ / ”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4分)

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篇6:《庄子说剑》阅读答案及译文

《庄子说剑》阅读答案及译文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 “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谋:为……谋划。

B.请治剑服。 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 趋:小步快走。

D.王乃校剑士七日。 校:使……较量。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日夜相击于前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

C.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

D.失其所与,不知 太子乃与见王

10.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11.把上面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2)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3)夫子休,就舍待命。

参考答案

8、A 解析:谋,图谋。

9、C解析:都是承接连词。A.前一个“到”,动词;后一个 “在”,介词。B.前一个是动词,到。后一个是代词,代“自夜相击”的情况。D.前一个动词,“结交”。后一个“跟”,介词。

10、B解析:A.原文第三段“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说的是庄子的剑。C.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庶人之剑。D.主旨是劝说赵文王要在其位谋其政,做君主应做的事情。

11、①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中止大王对斗剑的喜爱。

②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

③ 您歇着吧,到馆舍等待命令。

参考译文:

从前赵文王喜欢剑术,剑士三千多人纷纷挤进门希望成为他的门客,在他面前,日夜搏击,每年死伤的多达100多人,赵文王仍然喜好这件事不厌倦。这样过了三年,国家日益衰弱,各诸侯都图谋他的国家。太子悝很是担心他,招募左右的人说:“ 哪个人能说服大王制止那些剑士,赏赐他千金。”左右的人说:“庄子应当行。”

太子就派人用千金送给庄子,庄子不接受。庄子和使者一同前往,见到太子说:“ 听说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假使我向上说服大王时却违背了大王的意图,向下不敢面对太子,那么自身也受刑而死。我还能安心接受金子吗?假使我向上说服大王,向下敢面对太子,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太子说:“ 对。我们大王见到的,只有剑士了。”庄子说:“对,我擅长舞剑。”太子说:“现在您如果穿读书人的衣服来见大王,事一定不会成功。”庄子说:“ 请允许我准备剑士的.服装。”准备剑士服装三天,才拜见太子。太子和他去拜见赵文王。

庄子进殿门时小步快走,看见文王也不下拜。文王说:“ 你想拿什么教育我?”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欢剑,所以拿剑来见大王。”王说:“你的剑为什么能进宫殿?”庄子说:“我的剑,十步杀一人,千里也不留下行迹。”王非常高兴,说:“ 天下无敌了。”庄子说:“ 舞剑的人,故意把破绽露出来,用小利引诱对手,然后击发,反而能占得先机。希望能够试一试。”王说:“您歇着吧,到馆舍等待命令。等安排好斗剑的场面再来请您。”

王就让剑士较量7天,死伤的有六十多人,剩下的五六个人,让他们捧剑到殿下,就召庄子。王说:“今天试着让那些剑士比剑。”庄子说:“ 我已经看很久了。”王说:“ 您抵御的武器,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捧的这把就可以。然而我有三支剑,只等王用,请先说后试。”

王说:“希望听您说三剑。”庄子说:“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 王说:“天子剑怎么样? ”庄子说:“天子的剑,用燕石做锋,齐岱做刃,包容四方,囊括四季,按五行控制,凭奖惩决断,向上能砍断天上的浮云,向下能穿越大地。这把剑一使用,制服诸侯,天下都臣服了。”文王茫然像失去了自我一样,说:“诸侯的剑怎么样? ”庄子说:“诸侯的剑,把勇士作为锋口以清廉之士为刃,向上顺应自然规律,向下顺应四时规律,切中百姓利益来使四乡百姓安定。这剑一用,四境之内,役有王诚心服从听从您的命令的。”王说:“平民的剑怎么样? ”庄子说:“平民的剑,像头发,突出的鬓角,垂下的帽 子,互相怒目而视却都说不出话,在前面互相搏击,向上斩颈项,向下杀肺肝, 和斗鸡投什么区别,一早晨命就没了,没有办法用在国事上。现在大王有天子之位却喜好平民的剑,我私下认为大王看不起自己。”

王就牵他走上宫殿,割肉的人送上食物,王围绕他看三次。庄子说:“大王安心坐下稳定心气,剑的事情己经陈述完了。”于是文王三个月不离开宫殿, 剑士都穿剑服死在他们的住处。

篇7:庄子说剑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庄子说剑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 “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谋:为……谋划。

B.请治剑服。

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

趋:小步快走。

D.王乃校剑士七日。

校:使……较量。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日夜相击于前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

C.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

D.失其所与,不知

太子乃与见王

10.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11.把上面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2)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3)夫子休,就舍待命。

参考答案

8、A 解析:谋,图谋。

9、C解析:都是承接连词。A.前一个“到”,动词;后一个 “在”,介词。B.前一个是动词,到。后一个是代词,代“自夜相击”的情况。D.前一个动词,“结交”。后一个“跟”,介词。

10、B解析:A.原文第三段“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说的是庄子的剑。C.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庶人之剑。D.主旨是劝说赵文王要在其位谋其政,做君主应做的事情。

11、①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中止大王对斗剑的喜爱。

②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

③ 您歇着吧,到馆舍等待命令。

参考译文:

从前赵文王喜欢剑术,剑士三千多人纷纷挤进门希望成为他的门客,在他面前,日夜搏击,每年死伤的多达100多人,赵文王仍然喜好这件事不厌倦。这样过了三年,国家日益衰弱,各诸侯都图谋他的国家。太子悝很是担心他,招募左右的人说:“ 哪个人能说服大王制止那些剑士,赏赐他千金。”左右的人说:“庄子应当行。”

太子就派人用千金送给庄子,庄子不接受。庄子和使者一同前往,见到太子说:“ 听说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假使我向上说服大王时却违背了大王的意图,向下不敢面对太子,那么自身也受刑而死。我还能安心接受金子吗?假使我向上说服大王,向下敢面对太子,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太子说:“ 对。我们大王见到的,只有剑士了。”庄子说:“对,我擅长舞剑。”太子说:“现在您如果穿读书人的衣服来见大王,事一定不会成功。”庄子说:“ 请允许我准备剑士的服装。”准备剑士服装三天,才拜见太子。太子和他去拜见赵文王。

庄子进殿门时小步快走,看见文王也不下拜。文王说:“ 你想拿什么教育我?”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欢剑,所以拿剑来见大王。”王说:“你的剑为什么能进宫殿?”庄子说:“我的剑,十步杀一人,千里也不留下行迹。”王非常高兴,说:“ 天下无敌了。”庄子说:“ 舞剑的人,故意把破绽露出来,用小利引诱对手,然后击发,反而能占得先机。希望能够试一试。”王说:“您歇着吧,到馆舍等待命令。等安排好斗剑的.场面再来请您。”

王就让剑士较量7天,死伤的有六十多人,剩下的五六个人,让他们捧剑到殿下,就召庄子。王说:“今天试着让那些剑士比剑。”庄子说:“ 我已经看很久了。”王说:“ 您抵御的武器,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捧的这把就可以。然而我有三支剑,只等王用,请先说后试。”

王说:“希望听您说三剑。”庄子说:“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 王说:“天子剑怎么样? ”庄子说:“天子的剑,用燕石做锋,齐岱做刃,包容四方,囊括四季,按五行控制,凭奖惩决断,向上能砍断天上的浮云,向下能穿越大地。这把剑一使用,制服诸侯,天下都臣服了。”文王茫然像失去了自我一样,说:“诸侯的剑怎么样? ”庄子说:“诸侯的剑,把勇士作为锋口以清廉之士为刃,向上顺应自然规律,向下顺应四时规律,切中百姓利益来使四乡百姓安定。这剑一用,四境之内,役有王诚心服从听从您的命令的。”王说:“平民的剑怎么样? ”庄子说:“平民的剑,像头发,突出的鬓角,垂下的帽 子,互相怒目而视却都说不出话,在前面互相搏击,向上斩颈项,向下杀肺肝, 和斗鸡投什么区别,一早晨命就没了,没有办法用在国事上。现在大王有天子之位却喜好平民的剑,我私下认为大王看不起自己。”

王就牵他走上宫殿,割肉的人送上食物,王围绕他看三次。庄子说:“大王安心坐下稳定心气,剑的事情己经陈述完了。”于是文王三个月不离开宫殿, 剑士都穿剑服死在他们的住处。

篇8:二年级读书笔记:庄子说

二年级读书笔记:庄子说

《庄子说》是一本富含人生哲学的书,书中的每篇故事都意义深远,发人省思。它像是心灵导师,点醒人们心中的迷惑,解开知识之环带来的枷锁,对生活在繁忙混乱社会中的人们,助益良多。

其中有几篇故事,令我印象深刻。《王倪的知道不知道》是警惕人们不要自我设定标准。王倪举例,人、泥鳅和猴子生活的`环境不同,以及人、鹿、乌鸦和蜈蚣吃的东西也不同,来说明万物的标准不一,所以没有什么事情是获绝对的。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以这样的态度看待所有人、事、物,接纳和我们想法不同的人。

《宋人的秘方》也是一篇对我们极有帮助的故事。宋国有一个人因为运用一种能够保护皮肤的药,而世世代代做漂白布的生意;有一个客人却因为把这个秘方献给吴王,帮助吴王打赢和越国的战争,而裂土封侯。同样一种药方,人会不会变通使用,结果差别很大。所以我们平时在做事时,不妨往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想一想,试一试,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呢!

庄子虽然生活在一个强凌弱、众暴寡、纷乱、痛苦的时代,却因为有清明透彻的思想,使得庄子在混沌的时代仍然能保有洁净的心灵。庄子的大道,是照亮人们心中的一盏明灯。

篇9:《庄子》阅读答案分析

《庄子》阅读答案分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秋水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百川灌河_________

(2)东面而视_________

(3)河伯始旋其面目_________

(4)而轻伯夷之义者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注入(2)面向;朝向(3)旋转;掉转(4)认为轻

2.(1)(河伯)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2)知道很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意对即可)

3.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或: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坐井观天。

篇10:《庄子·秋水》阅读答案

《庄子·秋水》阅读答案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百川灌河(注入)(2)东面而视(面向;朝向)

(3)河伯始旋其面目(旋转;掉转)(4)而轻伯夷之义者(认为……轻)

2.翻译下面句子。

(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译:(河伯)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译:“知道很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

答: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或: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坐井观天。

说庄子作文

庄子心得

庄子格言

庄子寓言故事

庄子语录

庄子《寓言》

庄子高考作文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800字

庄子有关心得体会

《庄子说》阅读笔记(精选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庄子说》阅读笔记,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