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有哪些专业(共含10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伽蓝”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是一所有着百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其源头可追溯到前清末季“废科举,兴学堂”的年代,即19的归绥师范学堂,是为呼和浩特地区师范教育之始。1922年改为绥远师范学校,其后几经辗转、几次更名,直到1945年迁回原址,进入蓬勃发展时期。1954年更名为呼和浩特师范学校,1977年恢复高考后就开始招收普通师范大专生。9月,呼和浩特师范学校并入呼和浩特教育学院,组建新的.呼和浩特教育学院。,由呼和浩特教育学院、呼和浩特管理干部学院、呼和浩特职工大学、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大学四所院校合并组建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至,又先后接收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呼和浩特铁路局分校、呼和浩特铁路中等专业学校、内蒙古广播电视学校、内蒙古技师培训学院,至此完成了九校合并。学院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与时代、民族、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不渝培养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在政界、商界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实行学分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设置相应的课程模块,使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学生毕业时,拥有相应的专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做到毕业―上岗“零距离”。
学院建立了完善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机制,落实了一系列的“奖、助、贷”等制度,并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帮助和扶持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接待各人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各人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各人旅行嬉戏,下面我起首各人先容一下。
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是座具有久长汗青的塞外古城。“呼和浩特”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都市,故有“青城”之称。因其汗青上召庙较多,故又称“召城”。公元前3,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托克托县的古城公社地址地。
西汉时期 汉武帝时,在河套地域兴建了一批军市。今呼和浩特东郊的塔布托村就留有西汉时期的土城遗址。土城为表里两重,外城周边3公里,是座长方形土筑小城,为其时的民居及兵营地址地;内城为官厅驻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 鲜卑族拓拔部在北方鼓起,它的早期国都“盛乐”即在今呼和浩特南面60公里的林格尔县境。
隋唐时期 呼和浩特一带是突厥人的勾当范畴。唐太宗贞观年间,上将李责率兵至云中,大北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呼和浩特市北)。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20),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围地域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
10世纪初 契丹人成立了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公里的白塔村四面。
明朝 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蒙古土默特部领主阿勒坦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同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域。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阿勒坦汗和他的夫人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眺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明王朝赐名为“归化”。据《归绥县志》记实:归化“周二里,砌以砖,高三丈,南北门各一。”此城筑成后不久,阿勒坦汗便归天,其妻三娘子成为这座都市的主宰。三娘子力主与明王朝和气相处,甚至蒙汉两族不消兵革达30年之久。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眷念这位草原女杰,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
清朝 清初,三娘子城被清军焚毁。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清王朝为彻底打败新疆境内之蒙古准噶尔部,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了一道外城(约加宽100米),困绕了原城东、南、西3面。在取得了瞄准噶尔部战争完全胜利之后,为安放以前列撤回的部队和进一步节制西北地域,抉择另建一驻防城即新城,定名为“绥远城”。清朝末年,将归化和绥远归并,称归绥。
接待各人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黑龙江地区导游词,各人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各人旅行嬉戏,下面我起首各人先容一下。
呼和浩特是座具有久长汗青的塞外古城。公元前3年,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洁特市西南托克托县的古城公社地址地。西汉武帝时,在河套地域兴建了一批军市。今呼和浩特东郊的塔布托村就留有西汉时期的土城遗址。土城为表里两重,外城周边3公里,是座长方形土筑小城,为其时的民居及兵营地址地;内城为官厅驻地。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拔部在北方鼓起,它的早期国都“盛乐”即在今呼和浩待南面60公里的林格尔县境。隋唐时期,呼和浩特一带是突厥人的勾当范畴。唐太宗贞观年间,唐军于云中大北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呼和浩特市北)。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围地域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公元10世纪初,契丹人成立了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公里的白塔村四面。明隆庆六年(1572),蒙古土默持部领主阿勒坦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同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域。
万历九年(1581),阿勒坦汗和他的夫人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眺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明王朝赐名为“归化”。此城筑成后不久,阿勒坦汗便归天,其妻三娘子成为这座都市的主宰。三娘子力主与明王朝和气相处,甚至蒙汉两族不消兵革达30年之久。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眷念这位草原女杰,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清初,三娘子城被清军焚毁。康熙三十三年(1694),清王朝为彻底打败新疆境内之蒙古准噶尔队伍,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了一道外城,瞄准噶尔部战争胜利后,距旧城2.5公里处又增建一驻防城即新城,并定名为“绥远城”。清朝末年,将旧城(归化城)和新城(绥远城)归并,称“归绥”。1928年,绥远建省,将归绥县城区设为归绥市,作为省会。日寇占领时代,曾改称为“厚和出格市”。1954年,除掉绥远省建制,组建内蒙古自治区,并将“归绥”改名为“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重要的家产都市,也是我国重要的毛纺织家产中心之一,现已成为一个门类较量一切的综合性家产都市。除传统的民族用品家产、轻纺家产外,制糖、卷烟、乳品、医药、化工、冶金、电力、构筑原料等家产都已形成较大局限。涌现出了仕奇团体、伊利乳业、蒙牛乳业、呼和浩特市卷烟厂等大型企业。连年来,呼和浩特借助得天独厚的天然前提,乳业成长敏捷,已成为文明遐迩的“乳都”。
呼和浩特市照旧内蒙古的教诲、科研、文化中心,现有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家产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医学院等10多所高档院校。呼和浩特市尚有中央、内蒙古直属和市属的多家科研机构,学科普遍农、林、畜牧科学、社会科学、草原科学、水利科学等。连年来呼和浩特市文化奇迹成长敏捷,大量文化办法建成并投入行使,市民的精力糊口不绝富厚。
呼和浩特市( 蒙语为“青色的都市”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处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僻静解放。12月9日,绥远省军政委员会归绥市事变团进入归绥。从1954年4月25日起,将“归绥市”改称为“呼和浩特市”。1960年前,呼和浩特市辖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和郊区。1960年,原属乌兰察布盟的土默特旗划归呼和浩特市统领。1971年,原属乌兰察布盟的托克托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统领。1995年11月21日,经国务院核准,乌兰察布盟的和林格尔县、净水河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统领。5月18日,经国务院核准,乌兰察布盟武川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统领.呼和浩特市现行政区划共辖9个旗县区,20个街道服务处,96个州里,412个居委会和1 095个村委会,土地面积17 224千方公里。
接待各人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各人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各人旅行嬉戏,下面我起首各人先容一下。
呼和浩特是座有400多年汗青的塞外名城,原分为新、旧两城。旧城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相传是土默特蒙古部首领俺答汗及其老婆三娘子所建,初时谓之库库和屯,明廷定名为“归化”。新城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廷定名为归绥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建绥远省,设归绥市。1954年,取消绥远省建制,归绥市更名为呼和浩特市,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都市,故有“青城”之称。因其汗青上召庙较多,又称“召城”。
三娘子是我国汗青上蒙古民族的一位有远见的女政治家,又是呼和浩特古城的建设者,祁孝龙则是呼和浩特新城的建设者。三娘子名叫钟金,是明代漠南蒙古土默特部首领、精巧的政治家阿勒坦汗的夫人。生于1550年,卒于16。
三娘子起首就是一位民族好汉。她不只模样不凡,性格豪爽不羁,善于歌舞骑射,并且具有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批示才气。她所处的年月,正是明朝与蒙古族战争频仍的期间。三娘子执掌军政实权达四十年,始终僵持僻静互利的政治原则,既毁坏了明廷的经济封闭,又使蒙古各部同一路来,因此,她在蒙古草原上享有极高的威望,受到蒙汉人民的恭顺。三娘子收纳并重用汉人,引进华夏地域先辈的农业、手家产,促进了本民族经济文化的成长。
三娘子又是一个维护民族连合的女中豪杰。她维护民族好处,随处顾全大局,妥善地处理赏罚了很多边事纠纷。1585年的青海之乱,十万蒙军既与内地土著住民产生斗嘴,又与明军产生斗嘴,三娘子无所畏惧扫除了战争危急,规复了僻静安宁的排场。
1581年,三娘子亲身主持监修了呼和浩特城。它使土默特部由“逐水草而迁移”进而定居下来。这是三娘子对蒙古社会的又一孝顺。人们对三娘子的吊唁是持久而深沉的。美岱召的“太后庙”(即三娘子庙),每年夏历正月初三设供祭奠,这种眷念勾当,一向连续到1933年。在民间,直到本日,人们还在追忆、讴歌她的很多活跃贻闻,吊唁她的好汉业绩。
作为封建期间的女性,三娘子以难以想像的毅力,强项地执行了俺答汗的各项政策,使俺答汗的奇迹得以连续,维护了土默特部的同一和繁荣。她主政的30多年,是明代蒙古最为安宁的30多年,是恒久战乱后人民安身立命,休养生息的名贵30多年。正由于云云,她的名字,她的业绩在蒙、藏、汉各民族中久久传诵,人们敬仰她,吊唁她。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介绍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创建于1958年,成为江苏省首批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教育部、财政部正式确定为国家骨干院校立项建设单位,顺利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2月学校更名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学校地处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腹地,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厅直管的全日制专科层次普通高等院校。
呼和浩特之旅作文
旅途是春天的花儿,让人怡然自得;旅途是夏天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旅途是秋天的落叶,让我激动地翩翩起舞;旅途是冬天的雪花,迎着风飞来飞去……
在去呼和浩特的路上,我看到了膘肥体壮的.牛羊,看到了宽阔美丽的大草原,枯了的小草依然在随风摆动,蔚蓝的天空,鸟儿在自由翱翔。进了隧道,突然一片漆黑,耳边传来火车的轰鸣声,隧道很长,犹如一条蜿蜒盘旋的长龙。出了隧道,突然就感觉到重见光明,山是连绵起伏的,还没等欣赏,就又进入了另一条隧道。
到达了目的地,我们来到了大召。大召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黄教寺院,其建筑物以寺庙为主,由于里面供奉一尊银佛,所以又称“银佛寺”。一进门,人头攒动,我看到门口围了很多人,我凑过去看热闹,原来是“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在和游客拍照。继续往里走,一排排整整齐齐的建筑物呈现在眼前。建筑物前,有迎娶新娘的轿子,旁边站着一位帅气的新郎,游客纷纷上前拍照。再往里走,看到了“最美青城人”,正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才有了今日的青城。旁边的店家为了吸引游客,吆喝声此起彼伏,场面热闹极了。远远看见一个穿着红色旗袍的男人站在门口,想过去一看究竟。当我急急忙忙走近一看,哇!原来是个假人呀!做的可逼真了。我还和他合影留念了呢!一整条街道,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人山人海……
这就是大召,一个具有独特建筑而又热闹非凡的大召!领略了大召的魅力,我们坐上了回家的公交车,我喜欢夜晚的灯火通明,车水马龙……
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前街著名的玉泉井旁。大召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完工于明朝万历八年(1580年),是呼和浩特建造的第一座喇嘛教召庙。
大召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寺院座北向南,沿中轴线建有牌楼、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配殿、九间楼、厢房等建筑。附属建筑有乃琼庙、家庙等。大召的珍藏品极为丰富,银佛、龙雕、壁画被称为大召“三绝”。银佛即供奉在佛殿内的释迦牟尼像,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银佛之一。此外,大召的各种彩塑、金铜造像、巨幅唐卡、108部甘珠尔经卷,以及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面具等,也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大召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而且还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构成了大召独特的“召庙文化”景观。大召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内,蒙古语名“伊克召”,意思为“大庙”,始建于明代,是呼市内最大的黄教寺庙,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设**的寺庙。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过几日,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僧侣们取消了**的转世规定。
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教寺院。由于召中供奉银制释迦牟尼像,所以当时也称银佛寺。呼和浩特的召庙数不胜数。其中著名的有大召、小召、席力图召、五塔寺召、乌素图召、巧尔其召等。大召有三绝:银佛、龙雕、壁画。
大召,藏传佛教寺庙,是呼和浩特地区乃至内蒙古地区目前保存最完整、影响最广的寺院之一。又称“银佛寺”__三世曾在此主持了银佛的“开光法会”。大召始建于1578年(明万历六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其建筑从南到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经堂,佛殿,九间楼以及东西配殿组成,是呼和浩特市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
大召寺院建筑考究,大殿是常见的藏汉式喇嘛庙形制,其余部分则是依照传统中式庙宇的式样而建,大殿内供奉有一座银铸佛像,所以又有“银佛寺”之称。大召内还收藏有众多的文物,是研究蒙古族历史的珍贵资料。
大昭寺座落在拉萨市的中心,是西藏佛教徒心目中的金色圣殿,同时也是藏汉团结友好的最有力的印证。售票处的四们喇嘛精通英语、汉语、藏语及日语,且通晓佛法,妙语连珠,是西藏所有景点导游里最出色的。
尼玛次仁是大昭寺管理委员会的副主任,在北京接受过高等教育,精通汉语,英语和日语。听尼玛次仁讲解大昭寺绝对是一种享受。阿旺曲扎的汉语讲得最好,又善于和旅行者交流,经他介绍的佛法常有令人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他是这四个人里最了解当代社会的一个。
普布的性格温和内向,是所有人里英语最好的,同时擅长很多藏族传统的手工艺技术。丹增是这四个人里最年轻的,汉语讲得也特别好,而且为人热情,他讲解的大昭寺比任何导游书籍都要全面详尽清楚。由于人手有限,他们通常只能团队做导游,若有机会聆听他们的精妙讲解,千万不要错过。
来自远方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我用藏语向各位贵宾表示问候:“扎西德勒”!我向各位解释一下,这是吉祥如意的意思。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著名的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的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的历史。它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著时期的建筑,始建于公元647年,由松赞干布、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赤尊公主共同兴建,经历代多次扩建,才形成了如今占地25100余平方米的宏伟规模。它有5座金顶,108个佛殿,统摄苯教、宁玛、萨迦、噶举、格鲁等西藏佛教的五大教派和各教派所崇奉的佛、菩萨、本尊、祖师、护法诸神像。
于大昭寺的来历有一段传说故事。那是13前,那时的拉萨平原还是一片荒原和湖沼,藏王松赞干布的尼泊尔妃子赤尊,试图在这里建一座神庙,供养她从家乡带来的明久多古神像,即释迦佛祖八岁等身像。她的努力并没有成功:神庙白天建起,夜里倒塌;今天建起,明天倒塌。正当尼妃苦恼和沮丧之时,文成公主经历了千辛万苦从长安来到了这里。赤尊听说文成公主懂得阴阳八卦,善于勘舆地形,便派女仆带上一升金粉的礼物,到文成公主驻地登门求教。文成经过勘舆和测算,测出西藏地形如一巨大魔女仰天而卧,拉萨城中心是魔女的心脏,卧塘湖(牛奶湖)是魔女的心血汇成,在此处填湖建寺可以镇魔。史书记载:“为了使仰天躺在地上的女魔四肢受到控制,人们在她身上钉了12根钉子用以固定。”这12根钉子相传就是现今大昭寺主殿内的12根柱子。要建成供奉释迦牟尼的神庙,还必须调集lOOO只白山羊.从北郊的果噶拉山驮运土石,把卧塘湖填平,才能完成这样的功德。
松赞干布和尼泊尔公主采纳了文成公主的主张,征集了许多民夫和1000只白色山羊,开始填湖建寺。一时从湖边工地到果噶拉山麓,驮运土石的白山羊络绎不绝。这段路程实在太远,驮的东西太重.不少山羊倒毙路边,还有更多的腰背磨烂,痛苦万状。大昭寺开光的时候,松赞干布和他的两位妃子,感念白山羊的功德和付出的牺牲,吩咐匠人雕出一只白色山羊,安置在大殿一角,让它和大昭寺其他神柢一样,享受信徒香客的朝拜和祭祀。神庙也定名为“热阿曲朗祖拉康”,意为“山羊负土幻化的释迦神庙”。
现在大家请看,在大昭寺的正门入口处前面,竖立着两块石碑,这块就是唐蕃会盟碑,又称“长庆会盟碑”或“甥舅和盟碑”。碑高342厘米,宽82厘米,厚35厘米,用汉藏两种文字刻成的。这是公元823年,吐蕃赞普为纪念长庆元年至二年问的唐蓄会盟所建。碑文记载:“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渝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碑文中强调了唐文成、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缔结了舅甥姻好之事;追溯唐蕃的历史和功业,并记载了这次会盟的经过、立石年月以及双方参加登坛会盟的官员名单。表达了汉藏历史悠久的亲密关系,是汉藏历史上一件可贵的文物。另一块是“劝人种痘碑”,高3.3米.宽1.2米,碑额刻有二龙戏珠图案,公元1794年由驻藏大臣和琳撰立。乾隆期间,西藏流行天花,致使很多人死亡。驻藏大臣和琳命人在藏北修房安置天花病人,使不少患者生返。和琳并劝令__喇嘛和**拨口粮作为定例,随后立了这块“痘碑”。由于迷信,百姓常用卵石敲砸,年深日久,现已遍体鳞伤,形成了许多臼形窝坑。致使文字大多损毁,难以辨认。在唐蕃会盟碑的两侧种有著名的“唐柳”,相传是文成公主将皇后在长安灞桥赐的柳枝带来西藏亲手种于大昭寺周围,所以也称“公主柳”。公主柳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尽管它现已枯萎,却依然为人们珍视。据传西藏原无柳树,而现在各地的柳树都是从文成公主所带树苗而发展起来的。
大昭寺坐东向西,太殿高4层,殿顶覆盖着独具一格的金顶。殿门边框上,雕刻着莲花、飞天、禽兽,具有唐代建筑风格。主殿二、三层檐下,有成排的木雕伏兽和狮身人面泥质的半圆雕塑。说来有趣,狮身伏兽的鼻子全是扁的,这里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大昭寺修建中,松赞干布亲自挥斧上梁,惊动了九天之神纷纷前来助阵。一天,女仆送荼时见梁上梁下全是松赞干布,不禁大惊,连忙禀告赤尊公主。赤尊公主来到工地大喊“赞普”,松赞干布闻声扭头下望,手中斧子不慎斜挥将承檐上面狮身伏兽的鼻梁给削平了。大家看,整个建筑飞檐雕兽,雕刻精美,既保存了藏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特点,叉融合了唐代建筑具有的浑厚古朴的风格。
南国艳阳似火的8月,我来到凉爽的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 艳阳高照的早上我们乘长途车经3小时进入呼市,当走下旅游车,你会看到一个宽阔很气势的广场,踏着广场平坦而整齐的石砖,心中不知不觉地充满虔诚、充满神秘。
你听说过“康熙私访月明楼”的传奇故事。在广场正西巍峨的古建筑“月明楼”映入眼帘。当年,沙俄入侵,康熙率军亲征抗敌,曾驻军在呼和浩特城,听说城中大昭寺对面的月明楼是个好去处,于是微服私访月明楼。
月明楼果然十分热闹。康熙点了酒菜,边独酌边看戏,此时,御外侮凯旋而归,战争的重负烟消云散,内心自然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和自在。酒足饭饱后,康熙饮着茶,周围猜谜吆喝、干酒碰杯等的吵杂声,并没有干扰他品戏。对于唱戏,俗话说得好,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康熙喝够了茶,过足了戏瘾,不知不觉已到“长河落日圆”时分,想赶回军营,找店伙计结账,才发现只身骑马匆匆外出忘了带银子。康熙心中一颤,虽然天下莫非王土,但是困窘之相溢于言表。
话说这月明楼的老板安三泰,不仅是个狡猾地头蛇,而且是个欺男霸女的恶棍,当地人常受他欺负,更别说外乡人了。无钱结账白吃的事传到安三泰耳中,他马上赶到,你看画中的他挽起袖子,破口大骂,喊打喊杀,正要大打出手。
此时,看戏的、喝酒的、猜谜的纷纷围过来看热闹。康熙只好解释,因匆忙出行,身中忘记了带银两,请求老板安三泰先记赊账,来日定当加倍奉还。安三泰哪里肯依,发出狠话:“想白吃白喝没门,要是不能拿出银两,今天就别想下这个楼。”
正当康熙觉得很无助,惭愧得无地自容之际,店伙计刘三挺身而出,对老板安三泰说,愿意代康熙付酒饭钱。安三泰责备刘三多管闲事,正要严辞拒绝,一边桌上坐着的账房先生却向安三泰眨眼暗示:客人身上没带银,捞不到油水,就让刘三当替死鬼吧!安三泰会意,同意刘三的请求,叫账房先生算账。
狡猾的账房先生故惺惺作态拨了拨算盘上的珠子,对一旁焦急等待的刘三说:“一共是八两三钱,正好是你一年的工资。”老实忠厚、助人为乐的刘三只好自认倒霉,无可奈何地点头默认。
康熙感激刘三帮他解围,与刘三结为异姓兄弟,回军营后,即刻传旨:一、查抄月明楼,严惩安三泰;二、封月明楼伙计刘三为三品大员。听到恶霸安三泰受到应有的惩罚,当地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同时对店伙计刘三的奇遇倾羡不已。
刘三见了康熙皇帝磕头谢恩,诚惶诚恐地启奏:“臣刘三斗大的字不识几个,怎能当好官,而且是个三品大官呢?恳请皇上准臣告老还乡。”康熙感慨之余,准了刘三所奏,并下旨让刘三享受三品官员奉禄,子子孙孙世袭之。
看着画,听着导游的解说,笔者坚信:善恶终有报,奉劝世人多行善、莫作恶。
在“月明楼”旁边便是著名的塞外老街。这里的旅游物品玲琅满目,应有尽有,大部分是当地的特色产品,藏传佛像,蒙族饰品,蒙古特色食品,皮制品等等,让人眼花缭乱。到呼市游览塞外老街也是不可或缺的选择。在这里你可以充分感受蒙族同胞们的衣食住行,了解民俗民风。
“呼和浩特”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故呼和浩特有“青城”之称。城中有座著名的大昭寺,位于广场的正北。建于公元1580年,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教寺院,因供奉银制释迦牟尼像,所以当时也称银佛寺。大昭寺有三绝:银佛、龙雕、壁画。
迈进大昭寺大门,首先看到的是分列两边的四大天王。导游提问:“谁知道四大天王为什么都抬着一只右脚?”接着她说:故事应该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章说起。朱元章小时在寺院出家当和尚。据说有一天,朱元章在扫地时,扫到四大天王尊前,恰好四大天王的脚挡住他的扫帚,朱元章自言自语说:“要是你们能把脚抬高一下,我就能扫得干净些。”因朱元章是真龙天子,四大天王不敢不从命,于是抬起了挡住扫帚的右脚,此时,寺里刚好响起悠扬钟声,朱元章忙放下扫帚吃饭去了。四大天王不敢放下脚,时间久了就成了现在这样了。
传说归传说,我们听着导游绘声绘色的解说,人已进了第二门,来到一个开阔的象四合院的地方,中间放着一个旧鼎,鼎里装满水,听说这是以前以备防火之用的。
绕过大鼎,你会看到左则走廊的墙壁有一幅画。那是“六道轮回图”,图最中心处有三种动物:鸡、猪和蛇。导游说:鸡代表贪婪、小气;猪代表愚蠢、懒惰;蛇代表狡诈、恶毒。只要是人就离不开这三种本性;超脱了这三种本性,就成道成仙了。有人存在这种思想,但思想修养境界较高,能够驾驭它,不让它表现出来;有人就没有这种道行,而受这种思想的主宰。例如在世不孝敬父母,甚至忤逆父母,亡后投胎就可能成为禽兽;在生作恶,且恶行累累,死后将被打进十八层地狱……整幅图画的宗旨是弘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论,达到告诫人“莫为善小而不为,莫为恶小而为之”,规劝人及时积善、行善,去恶、从善。
还未进入第三殿,耳边就已梵音环绕,钟声、鼓声不绝于耳。我们快速来到第三殿,只见寺内的师傅正在为叩拜者祈福。梵音缭绕使内心顿时平和安详。殿内左侧有一幅彩色壁画。画中人物形象异常逼真,简直令人赞叹。而画中场面热闹非凡:唱戏的、看戏的、喝茶的、饮酒的、猜谜的……可以看出这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娱乐场所。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注目细看,画中每个人物的穿着打扮,神情姿势,栩栩如生。
全身是金的千手观音,金光闪闪,灿烂夺目,结构匀称,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大昭寺也在不断的翻新和扩建,在大昭寺原有的建筑东侧又扩建了弥勒殿、观音殿,以及白象、青牛、麒麟等铜像建筑群,扩建的建筑也同大昭寺的建筑群相得益彰,浑然一体,使整个大昭寺更显辉煌的气势。很多游客在大昭寺的焚香叩拜,在扩建的建筑群留影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