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jy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共含6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jy”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

篇1: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

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等。

牛顿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在经济学上,牛顿提出金本位制度。

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

有人曾说,优秀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数学家.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物理中有许多知识是需要严谨的数学来推理验证的。如果读者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功底,学起物理来一定很容易。物理的学习依靠记忆和理解,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完全否定记忆是毫无理由的,也是学物理的弊端,当记忆牢固之后,必须要求理解,当对一个问题理解深刻后,今后遇到这类问题就会立即反应过来,不至于茫茫不知所措。

学好物理关键之一是画好示意图。文字总是比较抽象的,当解题者将对文字的理解转化为图表并体现出在整个物理环境中物体之间的关系,这样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有人将受力图称为题眼实不为过,也无怪乎在高考之中受力图也有分的。画受力图的同时不能孤立图与题的关系,要仔细分析全题,不能以偏概全,要深刻理解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关键之二是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有人不提倡题海战术,我也不提倡,但做一定数量的习题对学好物理大有好处。多做习题不是重复上十几遍地做几道题,而是从题的本身发掘它的内涵,充分理解题所描述的物理环境是和什么定理、定律有关,应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解决物理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是运用能量的观点(包括动量观点),因为自然界中几乎全部的物理现象都与能量或动量有关,用能量或动量的观点来解决物理习题会比其它方法简捷一些。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一味地追求能量或动量,能有什么方法解题就用什么方法,这样可能会省很多时间的。

关键之三要注重物理与数学的结合点。这一结合点往往是不等式、二次函数等.将这两个工具巧妙地用于解物理题上,可将一些毫无头绪的题目解得简单明了。

最后,学好物理要善于猜想。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像力是无限的,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其实,说得明确一些,猜想就是;蒙;,但不是瞎蒙;而是根据一些信息(能从题中得到,或由逻辑分析得出)来判断,这种方法主要是用于选择题的解答上。

篇2: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初,美国物理研究所的《物理世界》杂志举行了一次评选活动,在100名著名物理学家中评选10名“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结果,爱因斯坦首当其选,排名第一,以下依次为牛顿、麦克斯韦、玻尔、海森堡、伽利略费因曼、狄拉克、薛定谔和卢瑟福。

爱因斯坦无愧于是“伟大”之中的“伟大”。在物理学发生历史上最重要、最深刻的革命时期,他生逢其时,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在充分吸取前人科学研究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以他惊人的洞察力、巨大的创造性、深邃的思想和杰出的研究方法,在他所涉及的物理学的各个领域内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科学史家谓之“当代物理学中几乎没有什么概念不是起源于他的著作的”。

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乌尔姆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小时候,他并不是一个聪颖过人的孩子,甚至直到三岁,说话还不太利落,有一段时期还对学校教育表现出很大的厌恶。他19毕业于瑞土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19入瑞士国籍,毕业两年后才在伯尔尼瑞士专利局找到技术员的工作。但就在那儿,真金终于大放光芒,19的几个月间,雪崩一般地一连发表了几篇极其重要的论文。

爱因斯坦的第一篇论文是关于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的,这篇文章不仅从理论上将其完全解决,而且还提出了测定分子大小的新方法。当时关于分子的存在以及它们的热运动,还是个有争议的问题。3年后,德国物理学家佩兰从实验上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预测,同年,爱因斯坦本人以此文获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

第二篇论文对光电效应作了解释。爱因斯坦小心翼翼地把量子概念扩充到辐射的发射、吸收和传播上去,提出了光量子假说。对于这一新观念,当时只有少数人支持,遭到了几乎所有老一辈物理学家的反对,包括普朗克本人直到19还表示反对。19,爱因斯坦在《论光的产生和吸收》中又把量子概念扩大到物体内部粒子的振动上去,解决了低温时固体的比热同温度变化的关系问题。19,他又发表了一篇综合量子论发展成就的论文。文中提出了受激辐射的概念,为后来20世纪60年代激光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924年,L.德布罗意的物质波概念刚提出,他就同玻色一起建立了量子统计理论中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这些贡献,使他成为量子论的几位最伟大的先驱者之一,爱因斯坦19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由于他的光量子说, 而并非他的最伟大之作——相对论。

后几篇论文是关于相对论的。相对论学说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19,普朗克曾预言:“如果像我所预料的那样,它被证明是正确的,那么爱因斯坦将被看成为20世纪的哥白尼。”诚哉斯言。

19,爱因斯坦接受了苏黎世大学的教席而辞去了专利局的工作,接着又到了布拉格的日耳曼大学,后来又去了苏黎世工学院。1913年,普朗克到苏黎世拜访了爱因斯坦,请他出任柏林的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这使他可以和包括普朗克在内的那个时代最优秀的物理学家一起工作。1915至1916年间,爱因斯坦在柏林完成了他最伟大的工作——广义相对论。

在爱丁顿证实广义相对论的预言是正确的后几年里,爱因斯坦的社会声誉日增。也就在同一时期,物理学本身也在大踏步前进。在20世纪代,现代物理学的另一重要支柱,研究原子现象的量子力学诞生了。爱因斯坦却不接受它,那并非因为量子力学不正确(事实上与实验是一致的),而是爱因斯坦认为量子力学对物理描述的不完备性否定了世界的客观性和决定论。他与量子力学的领袖人物玻尔进行了一场大论战。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新一代物理学家涌现出来, 他们接受了量子力学并成功地加以应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原子核物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也诞生了。爱因斯坦与这些进展关系不大,他认为量子论可能只是统一场论的一个结果。

1933年,身为犹太人的爱因斯坦受到纳粹政权的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1940年加入美国籍。1926年以后,爱因斯坦踏上统一场论的漫漫征途,物理史家认为他无法抵御广义相对论的优美和观念的力量,失去了创造性的物理直觉,很多人甚至认为爱因斯坦浪费了他的后半生。然而科学的发展证实了这位巨人后期所做的工作超前了半个多世纪!

爱因斯坦一生不懈地探索真理,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勇敢地捍卫和平,以色列建国时曾公推他为第一任总统,遭他婉拒;他执著地追求科学和艺术的美,他认为物理学公式的数学美是至高无上的原则,事实上他所建立的公式都是简洁而优美的,尤其以E=mc2为最!

爱因斯坦还是位相当不错的小提琴业余玩家,据说常与普朗克(给他弹钢琴伴奏)在科学家聚集的沙龙上露一手。

真是集人类精神文明真、善、美于一身的千古完人!

高中物理有效学习的五个步骤

步骤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步骤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步骤3.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步骤4.知识分层

通常进入高三后,老师一定会帮我们梳理知识结构,物理的知识不单纯是按板块分的,更重要是按层次分的。比如,力学知识从基础到最高级(高中学习网wWw.GAoZhOng.Cc/)可以这样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公式,牛顿三大定律(尤其是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越高级的知识越具有一般性,通常高考中关于力学、电学、能量转化的综合性问题,需要用到各个层次的知识。这也提醒我们,当遇到一道大题做不出或过程繁杂时,不妨换个层次考虑问题。

步骤5.观察生活

物理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很多最基本的认识可以通过自己平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逐渐积累起来,而这些生活中的常识、现象会经常在题目中出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会在你不经意间发挥作用。比如,你仔细体会过坐电梯在加速减速时的压力变化吗?这对你理解视重、超重、失重这些概念很有帮助。你考虑过自行车的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区别吗?你观察过发廊门口的旋转灯柱吗?你尝试过把杯子倒扣在水里观察杯内外水面的变化吗?我觉得物理学习也需要一种感觉,这就是凭经验积累起的直觉。

篇3: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

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

一、先看一些对他的不同评价

1.1956年提出宇称不守恒,次年即获得诺贝尔奖,成为第一位华人诺奖得主。杨振宁创建了并主持了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的理论物理研究所,该研究所更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

2.有7个诺奖是因为找到杨振宁的标准理论所预测的粒子而获奖的,例如丁肇中、希格斯;通过研究标准理论获得成就,而间接获得诺奖的有几十个;杨振宁垄断了理论物理,带领徒子徒孙几乎垄断了六十年来诺奖物理奖的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部分;另外有6个菲尔兹奖是研究杨振宁的方程而来的(3个和杨米尔斯方程相关,3个和杨巴克斯特方程相关)。

盖尔曼是夸克之父。他处处和费曼较劲不服气。但是盖尔曼在杨振宁面前很谦虚,他自己多次声称量子色动力学不过是将杨振宁标准模型的su(2)对称性扩展到su(3)而已。杨振宁多次生日,他都不远万里赶过来参加。

3.1994年,美国富兰克林学会将北美地区奖额最高的科学奖(25万美元)——鲍尔奖颁发给杨振宁。颁奖的正式文告指出,授奖给杨振宁是因为他提出了一个广义的场论,这个理论综合了有关自然界的物理规律,为我们对宇宙中基本的力提供了一种理解。作为20世纪观念上的杰作,它解释了原子内部粒子的相互作用,他的理论很大程度上重构了近40年来的物理学和现代几何学。这个理论模型,已经排列在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工作之列,并必将对未来几代产生类似的影响。富兰克林学会排名,杨振宁在前四名。前三位都去世了,在世的杨振宁是第一没有争议吧?

4.说一些题外话,杨振宁是世界多个国家科学院院士,美中俄三个超级大国科学院院士,韩国科学院名誉院长;杨振宁获得的荣誉奖章奖项数不胜数,科学界重要奖项全部囊括。可以确定的说,华夏子孙自炎黄算起只有杨振宁一个人长期占据科技巅峰,引领文明的发展。

不完全统计:杨振宁接受过院士头衔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俄罗斯科学院、教廷宗座科学院(罗马教皇学院)、巴西科学院、委内瑞拉科学院和西班牙皇家科学院,等等。

5.“在世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没有之一。”学术界习惯于把他排在历史前十甚至前五。

6.Yang-Mills场是基础理论的基石之一。过上十万年,百万年,千万年,只要人类文明还存在,他的名字就会被印在课本上,这造福了全人类的伟大工作,真正值得万世瞻仰。能拿去跟牛顿、爱因斯坦相比。

7.杨振宁真的太伟大了,至少目前在美国人心中是这样,按照美国物理学界的权威评价,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物理学全才。一些美国人甚至认为他是在世的爱因斯坦。他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物理学4个领域的13项世界级贡献。(见后文)物理学家按照贡献排名,第一梯队是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和杨振宁。其他人请到第二梯队第三梯队去找。

8.按照美国物理学界的权威评价,杨振宁是20世纪中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才能的“物理学全才”,是华人当中知名度最高的当代科学家之一。曾任布洛克海文国立实验室主任的实验物理学家萨奥斯说:“杨振宁是一位极具数学头脑的人,然而由于早年的学历,他对实验细节非常有兴趣。他喜欢和实验学家们交谈,对于优美的实验极为欣赏。”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E.Segre)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9.在年的时候,《自然》评选了人类过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全人类总共只有20多人上榜(人类物理学终极封神榜单),杨振宁先生在这个评选中名列18位,并且他还是这个榜单里唯一一个活着的物理学家。与他一同登上这个榜单的其他人全部都是已作古的大牛,包括(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薛定谔,波尔,海森堡等等……)。

10.据搞理论物理的朋友说,杨老有12项诺贝尔奖级别的贡献,当世理论物理贡献第一,有史以来前五。去全世界哪所大学都会享受最好的待遇,何况中国的养老条件和医疗水平还不如西方发达国家。一句话概括:你能认识到的杨振宁的伟大程度=Exp(你的学识程度)。

早在五十年代,杨振宁在美国物理学界就差不多是最高薪酬者,年薪五十万美金,他被称为战后最伟大的天才,战后著名天才有盖尔曼,费曼,图灵,冯.洛伊曼,哥德尔,但是所有这些人认为第一伟大的天才还是杨振宁。

五十年来所有的粒子物理学家的诺奖,大半功劳来自杨振宁,比如希格斯粒子,是希格斯使用杨振宁的标准理论做的预测,希格斯粒子是宝石但藏宝图是杨振宁提供的,杨振宁徒子徒孙诺奖几十个,标准理论描述了62种基本粒子,也解释了四种基本力,已经是一统天下的物理教皇了,地位超爱因斯坦。

二.科学上的贡献

杨振宁十三项 “诺奖级别” 的成果

(A)统计力学

A1. 1952 Phase Transition(相变理论)。论文序号: 52a,52b, 52c。

A2. 1957 Bosons(玻色子多体问题)。 论文序号:57h, 57i,57q。

A3. 1967 Yang-Baxter Equation(杨-Baxter方程)。论文序号: 67e。

A4. 1969 Finite Temperature(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论文序号: 69a。

(B)凝聚态物理

B1. 1961 Flux Quantization(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论文序号: 61c。

B2. 1962 ODLRO(非对角长程序)。论文序号: 62j。

(C)粒子物理

C1. 1956 Parity Nonconservation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受恒)。论文序号: 56h。

C2. 1957 T,C andP (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论文序号:57e。

C3. 1960 Neutrino Experiment(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论文序号: 60d。

C4. 1964 CP Nonconservation(CP不守恒的唯象框架)。论文序号: 64f。

(D)场论

D1. 1954 Gauge Theory(杨-Mills规范场论)。论文序号: 54b, 54c。

D2. 1974 Integral Formalism(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论文序号: 74c。

D3. 1975 Fiber Bundle(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论文序号:75c。

以上引用自:Beauty and Physics: 13importantcontributions of Chen Ning Yang, Int. J. Mod. Phys. A 29, No. 17,1475001

,90岁的杨振宁收到的一件生日礼物是一个8cm×8cm×6.6cm的黑色立方体。立方体的底部刻着“恭祝/杨振宁教授/九十华诞/清华大学”,上平面刻着杜甫诗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而4个垂直平面则从左侧开始顺时针依次刻着他对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物理学4个领域的13项重要贡献。这让人联想到所谓的朗道(Landau)十诫。

事已至此,连上述论文题目都看不懂的喷子们,也只好拿邓稼先和翁帆说事儿了。这十三项贡献的简单说明放在附录,有兴趣的自己去慢慢看吧。

三.对清华的贡献

现在杨在清华,清华物理系建系区区三十年,在杨的远见卓识下,如今清华的物理科研水平是中国离世界顶尖大学水平最近的物理系。当年张守晟来找杨做粒子物理,杨劝其做凝聚态理论,张如今因理论预言拓扑绝缘体并被实验证实,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巨大的领域,并成为了诺贝尔奖的热门获选人。而杨当时不看好的粒子物理,这几十年来,除了实验缓慢地不断验证几十年前的理论以外少有进展。杨当年的眼光不可谓不毒辣。而张如今也一定程度上因杨的人脉而在清华兼职,并且帮助培养了清华本土博士祁晓亮成为斯坦福的教授。

在清华物理基地科学班的教学模式,清华IAS的建立,以及凝聚态和冷原子领域方面,我国的物理学研究的积累很大程度上和老杨有关系,尤其是前后那些个论文,很大程度上对于我朝理论物理的研究团队培养做出了贡献。90年代清华物理系甚至请不到一些一流的研究者来组建团队,甚至某些课还要请外校的来上,杨振宁以个人影响力把清华物理系的基础给打了起来,以私人社交圈招了不少大牛研究者。而这个影响是全中国业界都受益的,那代人或多或少都受了老杨物理学界私人社交圈的影响,而凝聚态和冷原子恰恰也是我朝弯道上赶上世界水平的一些领域。包括偏向工科的东南大学,物理学在凝聚态的水平也是极高,所以老杨对于我朝物理学的成长确实是做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四.对中国的贡献

杨振宁早在WEN革期间就回国讲学,成为中美关系解冻后的第一位来华访学的知名华裔科学家,为中美人民的相互了解做出了巨大贡献。

浩劫结束后,中国百废待兴,杨振宁多次回国讲学,为被浩劫阻碍的中国物理学界带来了前沿知识。他在八十年代推动南开大学建立理论物理研究室,促成了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的设立。到了九十年代末,杨振宁促成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的建立,吸引大量优秀科学家回国服务,其中包括首位亚裔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

这些年,杨振宁为中国科学发展做出了数不清的贡献,把中国在部分领域拉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同时还推荐了上千名优秀学生赴国外深造。

附录A 杨振宁的个人经历

早年经历:

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生于中国安徽合肥三河镇,现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

1938年夏,杨振宁以高二学历报名参加统一招生考试,以出色的成绩被西南联大录取。

1942年,20岁的杨振宁毕业于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本科论文导师为北京大学吴大猷教授。

1944年,杨振宁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硕士论文导师是清华大学王竹溪教授。

留学海外:

1945年,杨振宁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去了美国考就读于芝加哥大学。

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导师是爱德华·泰勒教授。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当时的院长奥本海默说,他最喜欢看到的景象,就是杨、李走在普林斯顿草地上。

1954年杨振宁和已故的米尔斯提出了一个称为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发表了一篇文章,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称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像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两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195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1962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分道扬镳。杨振宁拒绝谈论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的关系变得紧张的。他说:“这是我生命中最令我感到遗憾的事情。我要说,这是一个悲剧。”他们两人已经有几十年没有讲话了。

加入外籍:

1964年,杨振宁成为美国公民。此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仍为中国公民。

1965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6年起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艾伯特·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1971年夏,杨振宁回国访问,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

1993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94年,荣获美国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之波维尔(Bower)奖。

,获清华、交通两所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19出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荣誉主任。

5月21日正式退休,石溪分校同日将理论物理研究所命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同年被该校授予一等荣誉博士学位。

担任邵逸夫奖评审委员会主席。

回国定居:

底回北京定居。

11月,受聘海南大学特聘教授。

,杨振宁居于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照澜院里的一栋别墅是他的寓所“归根居”。

206月30日,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庆祝90岁生日,并获得了校方赠送的刻有其重大贡献的黑水晶一尊。

月24日,82岁高龄的杨振宁与28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学生翁帆步入婚姻殿堂。

2月,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附录B 杨振宁的主要工作与成果

一、相变理论

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统计力学方面的特色是对扎根于物理现实的普遍模型的严格求解与分析,从而漂亮地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精髓。1952年杨振宁发表了3篇有关相变的重要论文。第一篇是他在前一年独立完成的关于2维Ising模型的自发磁化强度的论文,得到了1/8这一临界指数。这是杨振宁做过的最冗长的计算。Ising模型是统计力学里最基本又极重要的模型,直到1960s才被理论物理界广泛认识,看到了杨的尾灯。

1952年,杨振宁发表了两篇关于相变理论的论文,引起爱因斯坦的兴趣。论文通过解析延拓的方法研究了巨配分函数的解析性质,发现它的根的分布决定了状态方程和相变性质,消除了人们对于同一相互作用下可存在不同热力学相的疑惑。第二篇论文中的单位圆定理指出吸引相互作用的格气模型的巨配分函数的零点位于某个复平面上的单位圆上,这个理论精品至今翻出来放到统计力学和场论中仍然可以优雅到令人高潮。

二、玻色子多体问题

起源于对液氦超流的兴趣,杨振宁在1957年左右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稀薄玻色子多体系统的论文。首先,他和黄克孙、Luttinger合作发表两篇论文,将赝势法用到该领域。在写好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的论文之后等待实验结果的那段时间,杨振宁双碰撞方法首先得到了正确的基态能量修正,然后又用赝势法得到同样的结果。得到的能量修正中最令人惊讶的是著名的平方根修正项,但当时无法得到实验验证。但是时间时间会给你答案,就象现在的分子生物学去证实达尔文,最近的引力波去印证爱因斯坦。随着冷原子物理学的发展杨振宁的判断也得到了实验证实。

三、杨—Baxter方程

1960年代,寻找具有非对角长程序的模型的尝试将杨振宁引导到量子统计模型的严格解。1967,杨振宁发现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费米子量子多体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矩阵方程,后被称为杨—Baxter方程。1967年,杨振宁还写了一篇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此问题的S矩阵。后来人们发现杨—Baxter方程在数学和物理中都是极重要的方程,与扭结理论、辫子群、Hopf代数乃至弦理论都有密切的关系。杨振宁当年讨论的1维费米子问题近年来在冷原子的实验研究中显得非常重要,而他在文中发明的嵌套Bethe假设方法次年被Lieb和伍法岳用来解出了1维Hubbard模型。Hubbard模型后来成为高温超导的很多理论研究的基础。

四、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

1969年,杨振宁将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问题推进到有限温度。这是历史上首次得到的有相互作用的量子统计模型在有限温度(T >0)的严格解。最近这个模型和结果也在冷原子系统中得到实验实现和验证。

五、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

1961年,通过和Fairbank实验组的密切交流,杨振宁和Byers从理论上解释了该实验组发现的超导体磁通量子化,证明了电子配对即可导致观测到的现象,澄清了不需要引入新的关于电磁场的基本原理,并纠正了London推理的错误。将规范变换技巧运用于凝聚态系统中,跨界为王。相关的物理和方法后来在超导、超流、量子霍尔效应等问题的研究中广泛应用。

六、非对角长程序

1962年,杨振宁提出“非对角长程序(off-diagonallong-rangeorder)”的概念,从而统一刻画超流和超导的本质,同时也深入探讨了磁通量子化的根源。这是当代凝聚态物理的一个关键概念。1989 到1990年,杨振宁在与高温超导密切相关的Hubbard 模型里找到具有非对角长程序的本征态,并和张首晟发现了它的SO(4)对称性。

七、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对称性是物理学之美的一个重要体现,是20世纪理论物理的主旋律之一。从经典物理以及晶体结构,到量子力学与粒子物理,对称性分析是物理学中的有力工具。杨振宁堪称最美物理学家,对对称性分析极为擅长,能准确利用对称性,用优雅的方法很快得到结果,并且突出本质和巧妙之处。19,在StonyBrook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杨振宁被称为“Lord ofSymmetry”。

1950年,杨振宁关于π0衰变的论文以及他和Tiomno关于β衰变中相位因子的论文奠定了他在此领域中的领先地位。1956年,θ—τ之谜是粒子物理学中最重要的难题,当时普遍讨论宇称是否可以不守恒。杨振宁和李政道从θ—τ之谜这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走到一个更普遍的问题,提出“宇称在强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中守恒,但在弱相互作用中也许不守恒”的可能,将弱相互作用主宰的衰变过程独立出来,然后经具体计算,发现以前并没有实验证明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他们更指出了好几类弱相互作用关键性实验,以测试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

吴健雄于1956年夏决定做他们指出的几类实验中的一项关于60Co β衰变的实验。次年1月,她领导的实验组通过该实验证明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确实不守恒,引起全物理学界的大震荡。因为这项工作,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62年,杨振宁提出“非对角长程序(off-diagonallong-rangeorder)”的概念,从而统一刻画超流和超导的本质,同时也深入探讨了磁通量子化的根源。这是当代凝聚态物理的一个关键概念。1989 到1990年,杨振宁在与高温超导密切相关的Hubbard 模型里找到具有非对角长程序的本征态,并和张首晟发现了它的SO(4)对称性。

八、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

质疑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的论文预印本引起Oehme于1956年8 月致信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P)、电荷共轭(C )、时间反演(T)三个分立对称性之间的关系的问题。这导致杨振宁、李政道和Oehme 发表论文57e,讨论P、C、T 各自不守恒之间的关系。此文对1964年CP 不守恒的理论分析有决定性的作用。

九、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

1960年,为了得到更多弱相互作用实验信息,利用实验物理学家Schwartz 的想法,李政道和杨振宁在理论上探讨了高能中微子实验的重要性。这是关于中微子实验的第一个理论分析,引导出后来许多重要研究工作。

十、CP不守恒的唯象框架

1964年,实验上发现CP不守恒后,引发出众多乱猜其根源的文章。杨振宁和吴大峻没有理会那些脱离实际的理论猜测,而作了CP不守恒的唯象分析,建立了后来分析此类现象的唯象框架。Fermi名师高徒,我自当独辟蹊径。

十一、杨—Mills 规范场论

1954年,杨—Mills规范场论(即非阿贝尔规范场论)发表。这个当时没有被物理学界看重的理论,通过后来许多学者于1960 到1970年代引入的自发对称破缺观念,发展成今天的标准模型。这被普遍认为是20 世纪后半叶基础物理学的总成就。此论文从数学观点讲,是从描述电磁学的阿贝尔规范场论到非阿贝尔规范场论的推广。而从物理观点上讲,是用此种推广发展出新的相互作用的基础规则。

引力波最近大热,大家更了解了在主宰世界的4 种基本相互作用中,弱电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都由杨—Mills 理论描述,而描述引力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也与杨—Mills 理论有类似之处。杨振宁称此为“对称支配力量”。杨—Mills理论是20世纪后半叶伟大的物理成就,杨—Mills 方程与Maxwell方程、Einstein方程共同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堪称物理学史上的一场革命。但是杨振宁的出发点并不是要颠覆什么,而是要在复杂的物理现象背后寻找一个原理,建立一个秩序。这种秩序的建立是杨振宁追求物理学之美和追求对称性的一个主要表现。

十二、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

杨—Mills 理论还把物理与数学的关系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准。1970年左右,杨振宁致力于研究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发现了不可积相位因子的重要性,从而意识到规范场有深刻的几何意义。

十三、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

1975年,杨振宁和吴大峻发表了论文75c,用不可积相位因子的概念给出了电磁学以及杨—Mills场论的整体描述,讨论了Aharonov—Bohm效应和磁单极问题,揭示了规范场在几何上对应于纤维丛上的联络。这篇文章里面附有一个“字典”,不禁让人想到牛顿给这个地球写《原理》,杨也当了一把翻译,把物理学中规范场论的基本概念准确地“翻译”成数学中纤维丛理论的基本概念。这个字典引起数学界的广泛兴趣,大大促进了数学与物理学以后几十年的成功合作。

附录C杨振宁的个人荣誉

所获荣誉称号:

1958年,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1965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93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获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两所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年,被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授予一等荣誉博士学位。

3月,被台湾大学授予名誉理学博士学位。

203月,被澳门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此外,杨振宁还获得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教廷宗座科学院(罗马教皇学院)院士以及巴西科学院、委内瑞拉科学院和西班牙皇家科学院等多个欧洲和拉丁美洲科学院的院士荣衔,以及多家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

我们学任何一门课程,既要靠老师“扶着走”,也要主动学会“自己走”。特别对于物理,自学更不可少。我们通常所说的预习,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自学。也许有人认为自己不具备自学能力,这不要紧,只要你有了对学习的兴趣,自学自然就有了动力,也就有了良好的开端。一个人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是后天养成的。实际上,我们可以由自学来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自学,可以自己精读课本,也可以广泛涉猎课外书籍,扩充知识面。这样,自学既给我们带来了知识,又带来了兴趣。兴趣可以进一步促进学习,学习又为自学提供了基础,自学与学习可以互为补充,共同前进。自学除了平时挤一点时间外,寒暑假是自学的好时机。一般来说,对比较集中的时间,要注意支配,充分利用;而零散的时间,主要用于搭配日常课程。

自学的方法很多。总的来说,首先得要有一个自学计划,这是自学起步的关键。制定计划要讲究科学性:早期要着重于打好基础。注重自学课本;中期重于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书籍,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后期注意教材与参考书的结合,全面发展。一旦制定时间表后,不宜轻易更改,一定要实践一段时间,才能作出改动决策。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自学计划要有可行性,不要好高骛远,妄想一蹴而就。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特别注意循序渐进。要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的精神。面对众多的刊物,一定选几本内容精彩的加以精读,如《中学生数理化》等,力争吃透它,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像那些有关物理学史的书,也可以浏览一下,对于培养兴趣还是有益的。自学笔记在自学过程中也特别重要,最好物理科的笔记集中在一起,制成卡片,便于查阅、记诵。尤其对那些疑难点应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记得一位物理学家说过:“遇到疑难既不要止步不前,也不要弃之不管,而应记录下来争取一条条解决。前边发现的问题,也许到后面就迎刃而解了,当大部分问题被你解决了之后,带给你的将是无穷的喜悦和信心。”对自学中发现不懂的东西要持乐观态度,学习上从没有平坦的大道,必要时可以向别人求助,脚踏实地地去解决每一个遇到的难题。人生有涯,学海无边。只有自学才使我们真正懂得了学习的含义。自学与学习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它们是事物联系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在注重搞好学习的同时,也应看到自学的能动作用。

篇4:送给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

送给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

3月14日,白色情人节当天,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离开了我们,享年76岁。今天,怀着沉重的心情,为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送最后一程吧!

3月是一个春色满园的日子

您突然离开了我们

时间还在流逝着

接下来的简史谁来续写

您从来都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灵魂的

但是,我们是相信有的

相信您的灵魂还会回来

我们都假想着这个世界还会有重生的一天

为何您不多等等,如果您能多等些时日,或许您也不会离开

也许是您太过着急了,总是想着去探索这个地球

也许您只是提前飞往黑洞去了

即使您走了

但是

我们永远都会记住您

我们将会继续帮您仰望这星空

我们不会放弃这个寻找的`机会

即使您走了

但是

您强大的思想依然影响着我们

您乐观积极的心态还在影响着我们

您的灵魂会永远围绕在我们的身边

亲爱的霍金先生

请您走好

我们会继续为了延续这星球梦想的

篇5:历史上最伟大的赚钱秘密

如果你想得到金钱的话,你只需要做一件事,

这件事也是这个星球上最最富有的人已经做过的,和正在做的事情。

这也是在无数古代经典中已经描述过,并在今天仍被推崇的事情。

这也是一件虽然可以带给任何人金钱和富足,但大多数人却害怕去做的事情。

这件事到底是什么呢?

洛克菲勒,美国石油大王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身体力行这件事。他成为亿万富翁。

卡耐基,美国钢铁大王也做了。他成为举世闻名的大亨。

到底这个最伟大的赚钱秘密是什么呢?

到底这个对任何人都有效的秘诀是什么呢?

将你的钱布施出去。

对。布施出去。

布施给那些帮助你触及您的精神世界的人们。

布施给那些启发过你,服侍过你,治疗过你,爱过你的人们。

布施,而不要期待回报,但是要坚信:回报一定会从某个地方来到你的面前,并且回报的数量会超过你的施与。

1924年,洛克菲勒写信给他的儿子,解释了他关于布施金钱的行为。他写道:从我还是孩子的时候起,只要我得到金钱,就一定会布施出去;随着我的收入的增加,我也同步增加我的布施。

注意到他的话了吗?

当他的收入增加的时候,他也增加他的布施。在他一生当中,共布施出5亿5千万美元。

有人认为,洛克菲勒只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公众形象,布施一点点小钱,装装样子而已。事实不是如此。在洛克菲勒公司里负责公共关系的人是 Ivy Lee;阅读 Lee的传记《取悦公众》,我们可以知道,作为一种个人行为,洛克菲勒数十年来一直坚持布施,Lee所做的不过是让公众知道这些事情而已。

P.T. Barnum(美国著名广告家,宣传家)也布施金钱。我曾经写了一本关于他的书,《每分钟都有一个顾客诞生》(Barnum曾有一句名言:每分钟都有一个蠢货诞生)。Barnum认为,有一种他称之为盈利性慈善的规律,施与,必将获得回报。当然,他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卡耐基有也庞大的布施数额。当然,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Bruce Barton,著名的BBDO广告公司的创立者之一,也是我的一本书《失踪的7个成功秘密》中的关键人物,他也相信布施原理。1927年他写道:

如果一个人一直为他人的利益服务,甚至这种善行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下意识的习惯,那么宇宙中所有的山的力量都会汇集到他的身后,成就他的事业。

Barton成为一名畅销书作者,商界精英,无数项目的捐助者,当然,非常、非常的富裕。

有人可能会说,这些早期的大亨们有的是钱,所以布施对他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我认为,他们之所以有钱,是因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钱无条件地布施出去。布施导致收获;布施导致富裕。

我再重复一遍:

布施导致收获。

布施导致财富。

现在,企业向有价值的项目捐助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因为这样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当然也会帮助那些受资助的对象。Anita Roddick的车身修理厂,Ben Cohen和Jerry Greenfield的冰淇淋,Yvon Chouinard的Patagonia户外服饰等,都是布施利益于商务的活生生的例子。

但是,我在这里要谈的,是作为个人行为的布施。我要说的,是你布施金钱,你将收获金钱。

如果要我说人们在布施的时候经常会犯什么错误的话,那就是人们往往布施的太少了,

他们紧紧攥住自己的钱,只让小小一股涓流从指缝中流出,作为布施。这也正是他们不会获得的原因。你必须布施,大量布施,才能进入生命的获得的洪流。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听到布施这个理念的时候。那时,我认为这只是那些希望从我们手中得到些什么的人的一个小小的伎俩,他们想让我们布施,而他们得到。

因此,当我布施时候,我表现得像一个吝啬鬼。自然的,我所得到的也和我所付出的相等:布施的少,获得的少。

知道有一天,我想真真正正的测试一下这个理论。

我很喜欢励志故事。我经常阅读这类故事,收听它们,分享他们,甚至传颂这些故事。我决定要好好感谢 Mike Dooley先生,因为他每天通过电子邮件和大家分享他所收集的励志故事。我决定布施一些金钱。要是放在过去的话,我一般可能会布施个5美元什么的,因为我害怕贫困,不怀疑布施原理的真实性。但是这次我决定有所改变:我拿出我的支票本,然后写了一张1000美元的支票。

这是直到当时我一生当中最大数额的一次捐献。

是的,这个数目让我有些紧张,但也更让我感到激动,因为我决心做出改变,我要感谢 Mike先生,更想看看布施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Mike非常震惊。从我的邮件中收到支票后,他开车回家时差点撞到人行道上。他简直不敢相信这件事。他还亲自打电话向我表示感谢。我真是喜欢他那孩子气的惊讶,简直就好像我突然有了一张百万英镑一样。(注意这一点!)

我享受着这种因为我他很快乐的情绪。我很高兴我能捐钱给他。不论他用这些钱来做什么,对我都无所谓,重要的是,我帮助了一个人,让他能够继续努力的从事我所信仰的工作,这种感觉简直太棒了。我当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冲动要去帮助他,直到现在我还时常愉快的回味那次捐助。 然后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有人想找一个和他一起写书的作者。这个工作最后给我的报酬是我此前布施出去的很多倍。

然后一个来自日本的出版商和我联系,希望买下我的一本畅销书《精神营销》的翻译版权。他们也给了我一笔多倍于我给 Mike的钱。

也许你是一个怀疑论者,你会说所有这些事情都毫不相关--也许,在怀疑论者的脑子里,它们确实是没有关联的事情;但在我这里,它们是一回事。

当我捐钱给Mike的时候,我给自己和整个世界发出了一个这样的信息:我是富有的,我在宇宙的良性循环的洪流中。同时我也建立了一个吸引金钱到我这里的磁性原则:布施,就会得到。

布施时间,你将收获时间。

布施产品,你将收获产品。

布施爱,你将收获爱。

布施金钱,你将收获金钱。

这个小小的提示已足以改变你的财务状况。想想上个星期谁曾激励了你?谁让你自我感觉良好?让你对生活、梦想、人生目标感到充实?

捐给这样的人一些钱。要发自你的内心去捐款,不要像一个吝啬鬼那样痛苦的布施。让你的布施发自富足而不是贫乏。不要期望从你的布施对象那里得到回报,但您可以预期,回报一定会来到。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一定会看到你的富足的繁荣。这就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赚钱秘密!

如果你看到它,请触摸它一下;

当你触摸的时候,请感受一下;

当你感受的时候,爱它吧;

而当你爱它的时候--把它布施出去。

因为除了布施,在没有任何声音可以比它更为洪亮的相宇宙宣示你的自信,富足和爱。

而当宇宙听到的时候,更多的美好会加赋予你--不是作为奖赏,而是因为你真正的相信--你自己,富足,和爱。

篇6:历史上最伟大的赚钱秘诀

如果你想得到金钱的话,你只需要做一件事,

这件事也是这个星球上最最富有的人已经做过的,和正在做的事情。

这也是在无数古代经典中已经描述过,并在今天仍被推崇的事情。

这也是一件虽然可以带给任何人金钱和富足,但大多数人却害怕去做的事情。

这件事到底是什么呢?

洛克菲勒,美国石油大王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身体力行这件事。他成为亿万富翁。

卡耐基,美国钢铁大王也做了。他成为举世闻名的大亨。

到底这个最伟大的赚钱秘密是什么呢?

到底这个对任何人都有效的秘诀是什么呢?

将你的钱布施出去!对,布施出去!

布施给那些帮助你触及您的精神世界的人们。

布施给那些启发过你,服侍过你,治疗过你,爱过你的人们。

布施,而不要期待回报,但是要坚信:回报一定会从某个地方来到你的面前,并且回报的数量会超过你的施与。

1924洛克菲勒写信给他的儿子,解释了他关于布施金钱的行为。他写道:“从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只要我得到金钱,就一定会布施出去;随着我收入的增加,我也同步增加我的布施”。

注意到他的话了吗?当他收入增加的时候,他也增加他的布施。在他的一生当中,共布施出5亿5千万美元。

有人认为,洛克菲勒只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公众形象,布施一点点小钱,装装样子而已。

P.T.Barnum(美国著名广告家,宣传家)也布施金钱。我曾经写了一本书,《每分钟都有一个顾客产生》,(Barnum曾有一句名言:每分钟都有一个蠢货诞生)。Barnum认为,有一种他称之为“盈利性慈善”的规律,施与,必将获得回报。当然,他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卡耐基也有庞大的布施数额。当然,他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Bruce Barton,著名的BBDO广告公司的创立者之一,也是我的一本书《失踪的7个成功秘密》中的关键人物。他也相信布施原理。1927年他写道:

“如果一个人一直为他人的利益服务,甚至这种善行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下意识的习惯,那么宇宙中所有的善的力量都会汇聚到他的身后,成就他的事业”。

Barton成为一名畅销书作家,商界精英,无数项目的捐助者,当然,他也非常、非常的富裕。

有人可能会说,这些早期的大亨们有的是钱,所以布施对他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我认为,他们之所以有钱,是因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钱无条件地布施出去。

布施导致收获,布施导致富裕。

我再重复一遍,布施导致收获,布施导致富裕。

现在,企业向有价值的项目捐助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因为这样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当然也会帮助那些受资助的对象。……在现在的商业社会中可以看到很多布施利益于商务的活生生的例子。

但是,我在这里要谈的,是作为个人行为的布施。我要说的,是“你布施金钱,你将收获金钱”。如果要我说人们在布施的时候经常会犯什么错误的话,那就是人们往往布施的太少了。他们紧紧攥住自己的钱,只让小小的一股涓流从指缝中流出,作为布施。这也正是他们不会获得的原因。

你必须布施,大量布施,才能进入生命的“获得”的洪流。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听到“布施”这个理念的时候,那时,我认为这只是那些希望从我们手中得到些什么的人的一个小小的伎俩,他们想让我们布施,而他们得到,

因此,当我布施的时候,我表现的像一个吝啬鬼。自然的,我所得到的也和我所付出的相等:布施的少,获得的少。

直到有一天,我想真真正正验证测试一下这个理论。

我很喜欢励志故事。我经常阅读这类故事,收听他们,分享他们,甚至传颂这些故事。我决定要好好感谢麦克先生,因为他每天通过电子邮件和大家分享他所收集的励志故事。

我决定布施一些金钱。

要是放在过去的话,我一般可能会布施个5美元什么的,因为我害怕贫困,怀疑布施原理的真实性。但是这次我决定有所改变:我拿出我的支票本,然后写了一张1000美元的支票。

这是直到当时我一生当中最大数额的一次捐助。

是的,这个数目让我有点紧张,但也更让我激动,因为我决定作出改变,我要感谢杰克先生,更想看看布施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杰克非常震惊。

从我的邮件中收到支票后,他开车回家时差点撞到人行道上。他简直不敢相信这件事。他还亲自打电话向我表示感谢。我真是喜欢他那孩子气的惊讶,简直就好像我突然有了一张“百万英镑”一样。(注意这一点!)

我享受着这种“因为我他很快乐”的情绪。我很高兴我能捐钱给他。不论他用这些钱来做什么,对我都无所谓,重要的是,我帮助了一个人,让他能够继续努力的从事我所信仰的工作,这种感觉简直太棒了。我当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冲动要去帮助他,直到现在我还时常愉快的回味那次捐助。

然后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有人想找和他一起写书的作者,这个工作最后给我的报酬是我此前布施出去的很多倍。

然后一个来自日本的出版商和我联系,希望买下我的一本畅销书《精神营销》的翻译版权,他们也给了我一笔多倍于麦克我给麦克的金钱。

也许你是一个怀疑论者,你会说所有这些事情都毫不相关——也许,在怀疑论者的脑子里,它们确实是没有关联的事情;但在我这里,它们是一回事。

当我捐钱给麦克的时候,我给自己和整个世界发出了一个这样的信息:我是富有的,我在宇宙的良性循环的洪流中。同时我也建立了一个吸引金钱到我这里的磁性原则:布施,就会得到。

布施时间,你将收获时间;布施产品,你将收获产品。

布施爱,你将收获爱;布施金钱,你将收获金钱。

这个小小的提示已足以改变你的财务状况。

想想上个星期谁曾激励了你?谁让你自我感觉良好?让你对生活、梦想、人生目标感到充实?

捐给这样的人一些钱。

要发自你的内心去捐款,不要像一个吝啬鬼那样痛苦地布施。让你的布施发自“富足”而不是“贫乏”。不要期望从你的布施对象那里得到回报。但您可以相信,回报一定会到来。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一定会看到你的富足和繁荣,这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赚钱秘密!

“如果你看到它,请触摸它一下;当你触摸的时候,请感受一下;当你感受的时候,爱它吧;而当你爱它的时候——把它布施出去。”

因为除了布施,再没有任何声音,可以比它更为洪亮的向宇宙宣示你的自信,富足和爱。

而当宇宙听到的时候,更多的美好会加赋予你——布施作为奖赏,而是因为你真正的相信你自己:富足和仁爱。

历史上最悲伤的情诗

友谊最伟大作文

谁最伟大作文

《牛顿》读后感

牛顿名人名言

牛顿名人名言

牛顿名言

母爱最伟大作文300字

母爱是最伟大作文

母爱最伟大小学作文

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推荐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