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十三岁的际遇》资料:童年琐忆(共含9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绿色茶庄”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十三岁的际遇》有关资料:童年琐忆
1976年,全家刚迁到天津不久,就赶上了震惊全国的唐山大地震,我们被迫搬进了一个公园里,在那儿搭起了抗震棚。公园不大,站在前门看得见后门。可在当时,却足足挤进了六七百户人家!那些又小又破的抗震棚,房檐挨着房檐、墙壁贴着墙壁地挤在一起,说得好听一点,就是“鳞次栉比”呢!我却并未觉得我的家有多简陋,这儿道路有多狭窄,对于刚刚五岁、还不理解长辈艰辛的我来说,这个迷宫殿的天地已是够大的了。爸爸妈妈给我划定了活动范围,一到晚上,干脆就不再允许哥哥和我出家门了。全家围着一张书桌,各人看各人的书。那时“四人帮”被打倒了。虽然生活艰苦些,但家里却洋溢着欢乐的气氛。爸爸妈妈对我的学习更上心了。爸爸用两个巴掌大的小本,工工整整为我抄了一百多首唐宋诗,每晚教我一首。由于这都是些琅琅上口、浅显易懂的小诗,我理解得快,背得也快。什么“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沙上儿童临水立,戏将萍叶饲新鹅”,这明快清丽的诗句,简直使我着了迷,也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暗暗埋下了诗的种子,是种子总要发芽的。记得有一天,爸爸歇班在家,正在看报纸,我磨着他同我玩。爸爸显然是没有那份心思的,于是弯下腰哄着说:“你不是背了那么多诗了吗?喏,自己也试着写一首好啦。”我呢,真的找出一张小卡片,歪歪扭扭地写了起来。回想起有一次妈妈带着哥哥和我去颐和园看荷花的情景,我兴奋极了,不一会儿就写出了一首题为《游颐和园》的七言诗:“颐和园里风景美,荷花荷叶绣成堆。船儿绿绿像柳叶,鱼儿有红又有黑。”尽管既不讲对仗,也没论平仄,我还是很高兴地送给爸爸看。得到了爸妈的几句鼓励,我更是来劲儿了。不久,我又写出了第二首、第三首……
那时候,就是在白天我也不怎么出去玩,经常在破旧的家里着迷地捧着一本本厚书。什么《水浒传》《三国演义》《红岩》《李自成》,大多是在那小小抗震棚里看过的。尽管一个比我大两岁的'男孩给我起绰号,叫我“小书呆子”,可我才不在乎呢!随他叫去好了,一百单八将,三国争天下,可比跳皮筋、抱娃娃有趣得多了。而且因为地震,哥哥有一年多没能上学,他在家陪伴着我,给我讲故事、画画,回答我提出的各种问题,成了我最好的启蒙老师。
一年多之后,我们又搬到爸爸所在单位的大院里。我对新居非常满意。倒不是因为它比过去的住处宽敞了些,而是因为我看书更方便了。文联资料室里有大量藏书和各类杂志。资料室里的叔叔阿姨们都待我很好,不仅借书给我,有时还允许我到书库里去。我成了资料室的特殊读者。
我们的窗前有两三棵高大粗壮的槐树,每到夏日,绿阴满窗,更兼槐花盛开如雪,浓烈的香气沁人心脾。记得一天晚上临睡前,妈妈提议说,菲菲和你爸爸赛一首诗怎么样啊?就以槐花为题吧!这时,槐花淡雅的香味和朦胧的月光一起弥漫在室内,我兴冲冲地拍手赞成,不一会儿,便将一首五言诗《槐花》吟诵了出来:“槐花开满树,朵朵飘芳香。蜜蜂来采蜜,酿给众人尝。”妈妈笑眯眯地表扬我:“好,这次你爸输给你啦!”爸爸也笑着夸我,这使我挺快活。现在回想起来,不免要怀疑爸爸是真的“甘拜下风”,还是为了鼓励我,可当时我却傻乎乎地确实蛮得意呢!
1980年,我参加了世界儿童诗歌比赛,以《迎接美好的明天》一诗荣获了国内奖。打那时起,我写诗的兴趣更浓了。巧得很,就在同一年的夏末秋初,我们再次乔迁,搬到了与郊区相近的新住宅区、一个名叫“小海地”的地方。刚来时,那坑坑洼洼的黄土路和半里地之外没多少货物的一个小店铺,使我暗暗诅咒这个偏僻的地方,可在我脑海里占据更多画面的,还是这儿双林农场那一大片一大片绿色的田野,和小路旁静静流淌的小河。有多少次我在学习疲倦的时候,来到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田野,在半尺多高的草丛中捉蜻蜓,捕蝴蝶,在春风抹着淡绿的嫩草中逮蚂蚱,寻找七星瓢虫。夏天的夜晚,露水清凉,繁星闪烁,似远又近、似密又疏的蛙声给了我多少幻想与遐思!啊,就连田间一座小小的、朴素的农舍,也使我联想起无数迷人的故事……
往往是正在田垄上散步,一首诗的构思一下子跳入脑海,于是我急急忙忙捕捉住它,打好腹稿,然后回到我的斗室里,把它写下来。收在我的第一本诗集里的许多诗,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小海地那浓郁的田园风光,为我提供了大量诗的素材,同时,也陪伴着我从童年走进了少年时代。我曾写过一首题为《童年》的诗,里面这样说道:“童年,金色的童年/它比蜜酒还甜/人们把它装在记忆的杯里/它走了,却又常在身边。”是啊,虽然我的童年并非是条一直无忧无虑、一路顺风的小船,但它毕竟充满了温暖的阳光,充满了孩子不知愁的歌声笑声。爸爸妈妈和哥哥的爱,在知识的路上留下的一串歪歪扭扭的小脚印,都使它变得格外美好,格外亲切,使我回忆不已,使我难以忘怀……
《十三岁的际遇》有关资料:童年琐忆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1976年,全家刚迁到天津不久,就赶上了震惊全国的唐山大地震,我们被迫搬进了一个公园里,在那儿搭起了抗震棚。公园不大,站在前门看得见后门。可在当时,却足足挤进了六七百户人家!那些又小又破的抗震棚,房檐挨着房檐、墙壁贴着墙壁地挤在一起,说得好听一点,就是“鳞次栉比”呢!我却并未觉得我的家有多简陋,这儿道路有多狭窄,对于刚刚五岁、还不理解长辈艰辛的我来说,这个迷宫殿的天地已是够大的了。爸爸妈妈给我划定了活动范围,一到晚上,干脆就不再允许哥哥和我出家门了。全家围着一张书桌,各人看各人的书。那时“四人帮”被打倒了。虽然生活艰苦些,但家里却洋溢着欢乐的气氛。爸爸妈妈对我的学习更上心了。爸爸用两个巴掌大的小本,工工整整为我抄了一百多首唐宋诗,每晚教我一首。由于这都是些琅琅上口、浅显易懂的小诗,我理解得快,背得也快。什么“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沙上儿童临水立,戏将萍叶饲新鹅”,这明快清丽的诗句,简直使我着了迷,也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暗暗埋下了诗的种子,是种子总要发芽的。记得有一天,爸爸歇班在家,正在看报纸,我磨着他同我玩。爸爸显然是没有那份心思的,于是弯下腰哄着说:“你不是背了那么多诗了吗?喏,自己也试着写一首好啦。”我呢,真的找出一张小卡片,歪歪扭扭地写了起来。回想起有一次妈妈带着哥哥和我去颐和园看荷花的情景,我兴奋极了,不一会儿就写出了一首题为《游颐和园》的七言诗:“颐和园里风景美,荷花荷叶绣成堆。船儿绿绿像柳叶,鱼儿有红又有黑。”尽管既不讲对仗,也没论平仄,我还是很高兴地送给爸爸看。得到了爸妈的几句鼓励,我更是来劲儿了。不久,我又写出了第二首、第三首……
那时候,就是在白天我也不怎么出去玩,经常在破旧的家里着迷地捧着一本本厚书。什么《水浒传》《三国演义》《红岩》《李自成》,大多是在那小小抗震棚里看过的。尽管一个比我大两岁的男孩给我起绰号,叫我“小书呆子”,可我才不在乎呢!随他叫去好了,一百单八将,三国争天下,可比跳皮筋、抱娃娃有趣得多了。而且因为地震,哥哥有一年多没能上学,他在家陪伴着我,给我讲故事、画画,回答我提出的各种问题,成了我最好的启蒙老师。
一年多之后,我们又搬到爸爸所在单位的大院里。我对新居非常满意。倒不是因为它比过去的住处宽敞了些,而是因为我看书更方便了。文联资料室里有大量藏书和各类杂志。资料室里的叔叔阿姨们都待我很好,不仅借书给我,有时还允许我到书库里去。我成了资料室的特殊读者。
我们的窗前有两三棵高大粗壮的槐树,每到夏日,绿阴满窗,更兼槐花盛开如雪,浓烈的香气沁人心脾。记得一天晚上临睡前,妈妈提议说,菲菲和你爸爸赛一首诗怎么样啊?就以槐花为题吧!这时,槐花淡雅的香味和朦胧的月光一起弥漫在室内,我兴冲冲地拍手赞成,不一会儿,便将一首五言诗《槐花》吟诵了出来:“槐花开满树,朵朵飘芳香。蜜蜂来采蜜,酿给众人尝。”妈妈笑眯眯地表扬我:“好,这次你爸输给你啦!”爸爸也笑着夸我,这使我挺快活。现在回想起来,不免要怀疑爸爸是真的“甘拜下风”,还是为了鼓励我,可当时我却傻乎乎地确实蛮得意呢!
1980年,我参加了世界儿童诗歌比赛,以《迎接美好的明天》一诗荣获了国内奖。打那时起,我写诗的兴趣更浓了。巧得很,就在同一年的夏末秋初,我们再次乔迁,搬到了与郊区相近的新住宅区、一个名叫“小海地”的地方。刚来时,那坑坑洼洼的黄土路和半里地之外没多少货物的一个小店铺,使我暗暗诅咒这个偏僻的地方,可在我脑海里占据更多画面的,还是这儿双林农场那一大片一大片绿色的田野,和小路旁静静流淌的`小河。有多少次我在学习疲倦的时候,来到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田野,在半尺多高的草丛中捉蜻蜓,捕蝴蝶,在春风抹着淡绿的嫩草中逮蚂蚱,寻找七星瓢虫。夏天的夜晚,露水清凉,繁星闪烁,似远又近、似密又疏的蛙声给了我多少幻想与遐思!啊,就连田间一座小小的、朴素的农舍,也使我联想起无数迷人的故事……
往往是正在田垄上散步,一首诗的构思一下子跳入脑海,于是我急急忙忙捕捉住它,打好腹稿,然后回到我的斗室里,把它写下来。收在我的第一本诗集里的许多诗,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小海地那浓郁的田园风光,为我提供了大量诗的素材,同时,也陪伴着我从童年走进了少年时代。我曾写过一首题为《童年》的诗,里面这样说道:“童年,金色的童年/它比蜜酒还甜/人们把它装在记忆的杯里/它走了,却又常在身边。”是啊,虽然我的童年并非是条一直无忧无虑、一路顺风的小船,但它毕竟充满了温暖的阳光,充满了孩子不知愁的歌声笑声。爸爸妈妈和哥哥的爱,在知识的路上留下的一串歪歪扭扭的小脚印,都使它变得格外美好,格外亲切,使我回忆不已,使我难以忘怀……
童年是甜甜的棒棒糖,童年是一件美丽的连衣裙,打开童年的`大门,你会发现点点滴滴,像一个个闪闪发亮的萤火虫,从记忆的门里飞了出来。
小时候,因为爸妈很忙,所以把我送到外婆家。有一次,外婆和外公都上班去了,小姐姐来照顾我,就洗了两个苹果,她吃一个,我吃一个。我很快吃完了自己的苹果,眼巴巴地望着姐姐,呆呆地问她:“苹果好不好吃啊?”姐姐好像看破了我的心思,笑眯眯地说:“好吃极了!”然后继续一大口一大口地吃着苹果,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口水流了一地。最后,我实在忍不住了,小手一挥,一把将苹果抢了过来,躲在角落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留下不知所措的小姐姐目瞪口呆。
还有一次,是我满五岁的时候,爸妈为我办了酒席,外婆和外公都来了,他们吃得很开心,但是我不开心了,因为被我还没有吃饭。我哭啊哭,哭啊哭,这时小姐姐在我旁边吃饼干,嘴巴吧唧吧唧地动,我看到后马上就停止了哭泣,我的嘴巴也情不自禁地动了起来,大人们看到后都“哈哈哈哈”地笑了半天。
听到这些,你们是不是觉得童年的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吃货呢?你们的童年又是怎样的呢?
童年是五彩缤纷的万花筒,里面装着一件件异彩纷呈的美好回忆。
小时候妈妈可唠叨了,当时我不懂事儿,以为妈妈是在狠狠地训斥我,于是就想着找机会报复一下妈妈。这天,妈妈开了电热毯后,便去洗澡了。这可是一个大好机会,就在妈妈出来之前的那一瞬间,我把电热毯关掉了。妈妈果然上当了,电热毯刚关掉,妈妈以为还开着呢,于是就又把电热毯“关掉”了。眼看奸计得逞,我高兴极了,就去洗澡了,可是不知为什么,我后来竟把这件事给忘了,争着要和妈妈睡,直到深夜,妈妈忽然说:“大冬天的,怎么这么热?”我才想起来自己的恶作剧,赶紧把电热毯给关掉了。哎,简直就是自作自受,我不禁在心里责备自己。
还有一次是万圣节,我从柜子里拿出了我的万圣宝贝,准备制造一些节日气氛,让它们在中午十二点吓一吓人,可是我粗心大意,将时间定成了晚上十二点。到了晚上,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它们突然叫了起来,把妈妈吓了一跳。因为我知道原因,所以马上镇静下来。可是它们实在太可怕了,等我关那些机器时,有一个机器突然亮起来,还动了一下,我也吓了一大跳,发出一声尖叫,妈妈走过来哈哈大笑,我也陪着妈妈捧腹大笑起来。
童年有趣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每当想起来时,就忍不住笑出声来,那一件件美好的回忆,就像一个个美丽的宝石,值得我一辈子珍藏。
小时候,我常常对未来充满了幻想。看天空,我就想着自己能在天上飞;看池塘,我就想着自己能在水里游……所以,我常常对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异想天开,对自己幻想的一切都抱着巨大的希望。一而再,再而三地问妈妈,妈妈总是微笑地摇摇头说:“傻孩子,你想的这些很好,但毕竟是幻想的,在现实是不会存在的。”我疑惑地看着妈妈,说:“真的吗?现在没有,也许将来就会有的。”
记得我八岁那年,上小学二年级。一天,我听班上的同学议论有关外星人与飞碟的消息。我听了,用手托着下巴,陷入了深深的想象中。我想:外星人会是什么样子呢?是很大个,还是小不点儿,是像动画片中的宇宙怪物,还是像人一样。它们有特异功能吗?……总而言之,我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要回家问妈妈。我想:这次妈妈肯定会相信我说的,这么多同学都相信,只有妈妈不相信,这些证据我肯定能说服妈妈了。我心里沾沾自喜,比任何时候都希望能够回家。终于放学了,我跑回家,一进门就拉住妈妈,详详细细地把今天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还是微笑着说:“傻孩子,你还小,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飞碟和外星人,这只是有人猜测而已,也没有捉住外星人,捕住飞碟呀!要证实这一切,必须有人证和物证呀!”我听了,说:“班上那么多人都相信,只有您不相信呀!”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多少人也不一定能说明一切,只有拿出凭据来才行!”我说:“等我长大了,我就会开着飞碟,带着外星人小朋友来给您看,那时您就会相信世界上真的有外间人和飞碟了!”妈妈听了,高兴地说:“一言为定!”“一言为定!”我也拉着妈妈的手指说。
现在,我已经是毕业生了,但我对未来的幻想依然不变,仍然热衷于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不可能也要变成有可能。”可不是吗?人类从古到今,许多东西当时也是不可能的,但经过人们的探索与追寻,这些“不可能”的东西到最后还是变成有可能的。我的想象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呀!
我想:我现在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将不可能的变成有可能的。
童年是欢乐的,童年是无忌的,童年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是幼稚无知、欢乐可笑的。每当我站在窗前,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我在发生的一件件可笑的傻事。
那是我5岁的时候。记得有一天,妈妈从幼儿园接我回家后,给我做我爱吃的饭。妈妈做饭时很熟练的“:叭” —把鸡蛋打好啦!“吱” —鸡蛋放到油锅里啦﹗正当妈妈要往菜里加盐的时候,发现盐用光了。妈妈脱不开身,便对我说:“姚怡含,快买一袋盐来。”妈妈随手递给我一元钱。我拿着钱,三蹦两跳来到商店。我还没到柜台前,就对站柜台里的爱意呼叫:“阿姨,阿姨!买一袋盐!”阿姨笑着递给我一袋,我看了像白糖。说来笑话,当时我还不知道盐是什么味道的呢,好奇心诱使我尝一尝。我把盐袋撕开了个小口,用手捏了一撮放在嘴唇上舔了一下,“呸!呸!怎么这么咸呀!”我的手一松,盐袋一下的掉在地上,撒了一地的盐。我慌忙中把盐从地上一把一把抓起来,放进外衣口袋里。快到家时,我发现楼下的阿姨正在水龙头下面淘米。我忙问淘米的阿姨:“阿姨,用水淘米能淘干净吗?”“当然能啦。”阿姨笑着说。
于是,我从口袋里掏出脏了的盐,心想:盐脏了,大概用水也能淘干净的。一边想,一边打开门。趁妈妈不注意,拿了一个小盆,偷偷来到水龙头前。淘呀淘,淘呀淘……淘到后来,盐不见了。我的心里很纳闷,于是便跑去问妈妈。
妈妈听我讲了“淘盐”的经过,禁不住哑然失笑。停了一会儿,妈妈端出两碗水, “米和盐分别放进两碗水里溶解。放在水里的盐之所以不见了,是因为被水溶解的缘故。”妈妈还对我说:“记住这个道理,以后再也不要干‘淘盐’的傻事了。”
小时候的故事很可笑,很傻。现在长大啦,学习了《水能溶解别的物质》这一课我才明白这个道理。当时我不由得笑了出来。
啊,童年,你就像一个小摇车,摇出千千万万人的欢声笑语,摇出千千万万人的童年琐忆,摇出千千万万人的美好未来!
翻开记忆的相册,看着自己从一个小婴儿长成一个朗朗少年,令人不禁感叹时间的飞快。想起曾经自己的童年趣事,淡淡的微笑便浮上面容。
三岁时,我一直对糖果情有独钟。棒棒糖、巧克力、软糖等都是我的“好友”。在其他小孩中算得上是一个“糖果美食家”了,再大一些,我们开始收集各式各样的糖纸,互相交换,时常有小孩因觉得换得不公平,而对方却不肯换回而吵架。而我因爱吃糖,糖纸也多,在孩子中算得上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大富翁”了。在一次春游时,我无意中还发现了一个“百宝箱”,那是一个卖小糖果的摊子,就在学校旁边,两边散落着各式各样的糖纸,那时的我惊喜极了,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我把这个秘密告诉最好的朋友,他又告诉另外一个朋友……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一下课,大家像一群饿狼一样向小摊跑去,学校里再也见不到一张糖纸,因为大家都把糖纸收藏起来了。那时,我们都还小,不存在什么打架抢糖纸,得到一张糖纸便欣喜得不得了,可以说,那真是我们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了。
上了小学,大家不再热衷于糖纸,而是把目光放在了折纸上。校外那不算小的文具店总是被挤得密密麻麻,大家都在买折纸,所有人一下课,折飞机的折飞机,折千纸鹤的折千纸鹤,教师里的垃圾箱里总能看见一些烂掉的折纸作品。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老师让我们排队改作业,教室里乱哄哄的。我们班的“折纸大王”偷偷地朝我丢了一只纸飞机,还朝我扮鬼脸。我不服气,立刻进行还击,用了一点儿力气丢了回去,那只纸飞机穿越大半个教室,正巧被抬头的语文老师瞧见了,我们俩只得在教室后站了半节课。想起那时,真是好气又好笑。
而现在,我们褪去了稚气,不再玩孩子的玩意了,我爱上了生物,天天腻在外婆的菜园子里,在里面钓鱼、收集昆虫、做植物标本……小小的菜园内,充满了我的欢声笑语。
童年是每个人最珍贵的回忆,我们要让它封存在我们记忆的相册里,永远珍藏。
童年就像一本老相册,翻开来看时,各种滋味尽在其中。
——题记
等待的童年
从我记事起,陪伴着我的就只有我外婆,外婆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总要做一些事,所以外婆做起了她的拿手绝活:菜煎饼。外婆说:“你爸妈都很忙,等他们一有空就会回来看你的。”
所以,每天我都会坐在门口等,等啊等,等啊等……可看见的都只是别人的爸爸妈妈和他们的孩子,甜蜜地走在一起,心里很是羡慕。但仍自我安慰着:他们就快要回来了。可换来的只是“他们很忙,很忙”,那时,我的童年是枯燥的等待。
快乐的童年
等待中也不乏乐趣。外婆卖煎饼的地方是一条美食街,在街上你不仅可以看到许多的美食摊,也常有几个捣蛋鬼,在人群中来回穿梭。
外婆出摊时总要带上我,一是怕我在家捣蛋,二是为了我的温饱。所以,那条街上几乎每个摊主都认识我,因此,我也吃到了不少美食。也是因为如此,我才和那些来回穿梭的孩童有了深厚的友谊。我们一起捉弄大人,一起捉迷藏,在商店里东蹿蹿,西躲躲,常惹得店主们面如土色。但过后,他们依旧对我很好,给我最爱吃的花生糖。
我还常常和伙伴们一起趁大人们不在,做起了生意,经常把五元当五角找了出去,为此我们经常遭到大人们的拷打,但是眼泪一擦干过后又恢复了原形。那时,我的童年是快乐的。
痛苦的童年
在我上三年级时,爸妈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但他们的一句“过几天就走”常常让我失落到极点。可是,就在我要升四年级的关键时候,爸妈突然让我转学,说大城市里的教育更好,在这农村小学校里没有前程。
于是,第二天,我就随爸妈去了他们工作的城市。从此,我告别了我的童年玩伴,我知道,我再也不可能像以前一样了。那时,我的童年是痛苦的。
逝去的童年
你可以想象吗?在一个你完全陌生的环境,你的同班同学、老师都只是刚见一次的过路人,我第一次尝到了身在异乡的感觉,很糟糕。
但是有弊必有利,老爸老妈陪我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这让那时的我有了一点慰籍,让我有信心,去熟悉他们,去亲近他们。果然,
通过我的不懈努力,终于在班里交了些许朋友,虽然只是几个,但我坚信“铁杵磨成针”,我相信滴水必能穿石。渐渐地,操场上更多的是我与同学、老师欢乐的身影。
童年转瞬即逝,别让你的童年遗憾!童年不就是充满童趣的吗?
童年是香浓可口的咖啡,童年是五彩斑斓的蝴蝶,童年是自由自在地小鸟。走进时光隧道,童年里一幅幅美丽而纯洁的画面便出现在我的面前……
很小的时候,由于爸爸是当兵的,我就在部队里长大。有一次,我在爸爸食堂里面玩,好奇心驱使我来到了一位军人面前。那位军人正在狼吞虎咽地吃馒头, 我忍不住十分认真地看起来,哦,他先吃馒头外面,再吃里面。我壮着胆子问那位军人:“馒头好吃吗?”那位军人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小朋友,来尝一下!”我 迅速拿起馒头吃起来。那位军人又吃起包子来,我看看那位军人拿着包子,便说:“我没有这个!”军人又把包子给了我。从那以后,我每天都眼巴巴地站在那里等 着吃免费的包子呢!
长大以后,我来到武汉上学。有一回,我听小伙伴说:“告诉你们,说假话鼻子会长长的呢!”我大吃一惊,回家以后赶紧问妈妈:“妈妈,说假话鼻子会长 长吗?”当时妈妈为了哄我,说:“傻孩子,鼻子当然会长长了!”我听了妈妈的话以后,心里一惊,我不久前才说了假话!我赶紧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还好,没长 长。但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说假话了,现在想起来还很好笑,不过妈妈也没错,诚实确实很重要呢!
上小学时,妈妈在江滩给我买了一只可以蘸水在地上写的毛笔,我乐不可支,当天晚上,我便拿出来试毛笔。我们那个小区正好有一个大池塘,水不算深,但 很脏。我因为要把笔打湿,便来到池塘边蘸水。前两次都很顺利,等到第三次蘸水时,我想快点把它打湿,便站在了池塘旁边,因为太慌,便“扑通”掉进了池塘, 裤子全打湿了,上面还有一股骚臭味!妈妈气极了,罚我自己洗裤子,我那次洗裤子是洗得十分干净,可再也不敢随便去蘸水了,那股味道可真是不好闻呢!
童年发生过许多傻事,长大以后想起来还觉得很好笑,但它们却是我内心中最珍贵的回忆!
精彩点评:童年的琐事贤子还记得一清二楚,它们无论是甜还是苦,都是不可磨去的最珍贵的回忆!文章选取了三则材料,突出了童年的天真与傻气,前两则处理得好一些,幼时我的憨模样跃然纸上!第三则需要再加工,可融入自己当时的心情!
★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 我的童年琐忆散文
★ 初一作文琐忆
★ 作文读书生活琐忆
★ 父亲琐忆的散文
★ 初中生活琐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