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播音与主持最受欢迎的自备稿件(共含6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你到底在拽什么”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良知是一条长河,千年万年自人心中流过
它有昆仑雪之高洁,黄河水之雄浑
可洗世间污浊,能涤心头恶念
轻轻一挥便拂去千秋孤独
良知是灵魂与肉体之间交谈的语言
是天国之上呢喃的妙音
良知吮吸着真善美的乳汁长大
却成为假丑恶的审判者
它生长于情感的海洋
却统治着行动的王国
它无形亦无色,却是行为的法则
有人望浮云以涤尘埃
观沧海以阔胸臆,捻菩提以问良心
心心念念是是非非
只为了明心见性,增益良善
像呵呼婴儿一样呵护那一点良知的火种
也有人弃之如敝履漠视如枯草
良知的烛火被利益的狂风吹灭
道德的航船被贪婪的恶浪击沉
你看,街头扶人的雷锋被敲诈
抚育婴儿的奶粉遭掺假
雾霾统治了天空,荒漠吞噬了森林
废水污染了河流
哪里还有儿时的星空
哪里还有梦中的炊烟
哪里寻找远去的家园
雪崩了,每一片雪,每一片雪都说这与我无关
决堤了,每一粒沙都说这与我无关
国破了,家亡了,还有谁会说
这与你我无关
这片天与你我有关
这片地与你我有关
每一座山峦与你我有关
每一条江河与你我有关
每一棵树,每一根草
每一个人,每一位生灵都与你我有关
良知如天,别让天塌下来
良知如海,别让沧海枯竭
太阳比风更快地脱掉你的大衣
良知比太阳更快地轻易地左右你的幸福
多少人以为抛弃了良知还可以再找回来
却不料一放手终成千古恨
来吧,让我们像守护眼睛一样守护良知
记住你守护的是灵魂的天堂
去吧,去吧,像呼吸空气一样地躬行良知
记住你躬行的是生命的不朽
所谓天堂是心灵的故乡
所谓不朽是良知的光芒!
海水,在远方哆嗦。
激情,在心中燃烧。
折一条柳枝作琴弦,掬一捧秋风当号角。打开天空的的帷幕,我们上演青春的舞。
我们在乡间舞蹈,当蝉鸣和晨露随风而去大地披上鹅黄的外套,青春不是枯萎是燃烧。我们城市舞蹈,当高楼与大厦拔地而起空中布满霓虹的广告,青春不是奢靡是创造。我们为母亲舞蹈,襁褓的睡眠学步的蹒跚以及咿呀的开始,天真浪漫的年华里写下的诗也绝非轻桃,我们是儿子,漫长的人生中倘若有一堆不熄的火,青春就是对皱纹的回报。我们为心灵舞蹈,曾经嫩绿孕育无数绚丽的梦,至真至善的纸上谱满最初的心跳,我们是诚挚,纷繁的世界里如果有一支不老的歌,青春就是亘古的曲调。
在岁月的年轮上,没有什么比青春的花朵更艳;在时空的隧道里,没有什么比青春的黄金价值更高。
青春的舞蹈就是宣告:
停滞的青春是死水,我们不要;
单调的青春是萎靡,我们不要;
偏激的青春是敌人,我们不要;
无梦的青春是堕落,我们不要。
平凡的日子,我们用舞蹈诠释青春;花开的季节,我们用青春讲述崇高。
舞蹈的青春不是生命的刻意炫耀,青春的舞蹈却是人生进取的火苗!
牵挂是一种情感的形态,是所有人都要寻找都会珍爱的精神场所和心理氛围。我们在匆忙的奔波中,面对生存的压力,忙乱的日子,常常对远在他乡的亲人、过去的同学、新结识的朋友里疏于联络,淡漠了情谊,但是,有时被人想起,被人牵挂,心里非常温暖,心中充满了幸福。
牵挂,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深深地惦念,是连接亲情,连接友情,连接爱情的桥梁和纽带。兄弟姐妹之间的牵挂,血浓于水,血缘维系的亲情,如山间小溪,清澈透明,潺潺流淌不息。今天早晨,我正开会。妹妹从老家给我打来电话,我拒绝接听。因为好长时间没有联络了,肯定有什么事情。就给她发了信息,问有什么事。妹妹回复说,昨天晚上做了个梦。梦见了我们家三口,情境很恐怖。问我,家里好吗,没有什么事情吧,侄女也好吧。我说,没有啥事。都挺好的。妹妹说,那就好,在外注意些。经常给爸爸打电话。我的心不仅有些痛楚,眼角也湿润了。作为哥哥,我都很少关心妹妹,真是太粗心了。
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就像一片云,能穿越千山万水,只要青山不老,永远萦绕在子女心头。当时间长了,我不给家里打电话,父亲就打过来电话,只是问上班吗,忙吗,佳琦(我女儿)学习怎么样一类的话,听起来语言很普通,不经意的几句话,心里好温馨。同样女儿放学很晚回来,我和妻子也给她打电话,问她怎么了,还不回来。子女好像是父母手中的风筝,飞的再高、再远,也离不开父母的执掌。子女依然在父母的瞳仁里,父母的身体里,父母的灵魂里。
夫妻之间的牵挂却似一首婉约的词,蜿蜒悠远;像一棵常青藤,缠绵不断。每当我出差,他每天都打几次电话,问吃得怎么样,睡得怎么样,别丢了东西,卫生防护,注意安全等等。就是不出差,有时出去应酬,回来晚了,也打电话,让少喝些,别把包丢了一类的话,那温馨的絮语,如春风拂动,雨水滋润,有种甜蜜的味道。一份亲情,一缕相思,一种幸福都蕴藏在叮咛中。
朋友虽然不含有血缘关系,朋友的牵挂,常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和勇气,是深深的祝福和默默的祈祷,让我体会到情谊无价。在外飘泊多年,辗转流落,也认识了很多的朋友,但是有远的,千里之外。也有近的,一个单位的。随着生活的变迁,志趣的变化,许多朋友都被时间给过淘掉了。不是他们忘记了我,就是我遗忘了他们,很少联络,但是每逢节日,常常互相发送信息,相互祝福,感觉到心灵的距离却只有咫尺,友谊又翻阅开来。最近,我想换个工作,自己心理很忧郁,在论坛就发了个帖子,没有想到,引起网络朋友的关注,纷纷回复。有的文友经常发信息询问,情况进展怎么样,让我很受感动。我们从未谋面,我们相遥很远,通过文字交流相互认识,识文如面,察理入心,情谊真挚,心灵默契。真诚的关心,遥远的牵挂,犹在身边,一份份纯洁的感情,感动着孤独的灵魂。
牵挂是慷慨的给予,牵挂,是真真切切的作为,细微之处见真情。一张贺卡,一个邮件,一个电话,一句信息……都是牵挂的体现。日子一天天流淌,生活一天天过,在都市的人流中挣扎,在奋斗中成熟,在风尘中衰老,于是日子有了酸甜苦辣的味道,生活常常充满了诗意。朋友,亲人有时梦里常会梦见。杜甫曾在诗中怀念李白曰“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梦中醒来,常常会感动自己。也会打过一个电话问候一声。每次外出旅游,探亲和办事,一个人走在旅途中,偶然也想起一些朋友,想起亲人,常常发去信息问候,回复常常是,你在他乡还好吗。十分怀念与朋友在一起的日子。那是快乐的梦幻,那是幸福的畅想,心灵纯净如水,友情醇厚绵软,像灵魂找到拯救坠落的出口。
牵挂别人和被人牵挂都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领悟牵挂,品味牵挂,学会牵挂,让人生变得生动感人,让生命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只因为你已将自己的心牵挂在他的身上;只因为你从而品尝到给予的真正快乐。牵挂,彼此温暖着,一个眼神,一句话,都会心领神会,因为一起体会快乐的日子和酸楚的感觉。孤独时侯,有人牵挂,不会寂寞;寒冷的时候,有人牵挂,心里不冷;心痛的时候,有人牵挂,心灵得到安慰、抚平创伤。牵挂,会让人感动,会让人落泪,情谊已经深深地印在心底,融在身体里。相互牵挂的人,一起走过今天、明天,走过这个季节,抵达下一个季节。每一个季节,都会牵挂着,那会是非常美丽的故事。
《海之梦永远飞翔》
从黄土地和草木丛生的山间长大的孩子,心中竟有一个大海的梦!可说实话,就在到这个城市之前,我连真正的大河都没见过!
童年时心中是没有海的概念的,那时日子只在黄土地与山冈之间流淌。那时我见过的最大的水面也不过是村子十几里外的那个水库了。可我分明记得,自己初见时的那份狂喜与强烈的震撼!
后来通过印在课本上的那张小的可怜的地图,知道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大的圆球体,还知道了世界上还有“大海”这么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于是,心中也便有了那个梦:有一天去看一看真正的大海!
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在心中不停地编织着它的美,想像着它的辽阔,关注它的汛息……还想像着自己光着脚在金色的海滩上奔跑,拾七彩贝壳,看海鸥翱翔,听浪花击岸;光着脚,任海水母亲一样轻轻的抚摸着自己……
在那时,我心中的大海总是“烟波浩淼”而又温柔可亲的!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还为自己的想像折服;竟然想到了“烟波浩淼”!可后来书读的再多了,我又不得不嘲笑自己的浅陋!连洞庭湖都有“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宏伟气魄,况乃大海乎?真正的大海应该是曹操笔下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博大与浩瀚!
高中时,自己梦想的城市就是大连和青岛,就因为它们是海的孩子!可由于种.种原因,来到了中部这个都市,可我并没有因此与海断了关系!因为我的专业让我的一生与海结下了不解之缘。更令人高兴的是,这个城市还有一条通向大海的江河。我很欣喜,见到了真正的大江,我的海之梦已迈出了第一步!相信有一天,大江也会带着我及我的梦,就如带着其他来自各地的溪流一样,一路东流去,去亲自感受那“自由的元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
记得以前看到一个来自大山里的孩子第一次见到大海时写道“我极力从大脑中搜索形容大海的词语,什么“海天相接”、“碧海青天”、“海阔天空”、“浩如烟海”……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有关大海的词语实在太少,对海的感觉也很难用搜出来的词语形容。”我想,他写的是真实的,因为我相信大海,它有这个魄力!而这也更增加了我对它的神往!
现在,我的海之梦还是那样的斑斓,甚至更加丰富!它已不是只跟大海玩耍了,我要用我的知识去探究它,并开发这个属于全人类的蓝色宝藏!
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还有我周围的无数同伴,一定会驾驶着人类的自由之舰,在那无垠的蓝色波浪上,真正的去激扬青春,让心中的海之梦真正的展翅翱翔!
《大理十月好风光》
旅游专列从昆明车站驶出,一直向西。不紧不慢的车轮节奏,给旅途增添了一份悠闲。这是10月8日的晚上,我们进入云南的第二天。清晨5点,火车达到了大理。
走出车厢,大理火车站笼罩在迷蒙的烟雨之中。十月是云南的雨季。这场秋雨,给我们的游览带来了别样的情致。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远在40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战国至秦汉时期,大理同中原往来不断,与印度也有交往,这里是四川通往印度“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长期多民族聚居的大理,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创造和发展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五朵金花》、《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使得大理名扬天下,给大理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到大理寻奇探胜,发思古之幽情。
导游似乎理解我们急迫的心情,吃过早餐,就带领我们奔赴游览景点。
之一:雄姿绰约古三塔
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约两公里的苍山应乐峰下,全称崇圣寺三塔。我们进入三塔景区,却不见崇圣寺在哪。导游告诉我们,崇圣寺是南诏国后期建立的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寺庙,原在三塔之西,背靠苍山,其山门距三塔主塔约120米,在清咸丰年间被毁。
进入景区大门,我们驻足远眺三塔雄姿。只见雨中的三塔挺拔俊秀,塔身上下较小,中部较大,外部轮廓呈曲线,具有典型的唐塔风格。在云南十月的烟雨笼罩中,三塔若隐若现,飘飘渺渺,恍若仙境。
循径前行,我们来到了主塔前。主塔又名千寻塔,塔高69。13米,为16级密檐式方形空心砖塔,是我国现存最高的古塔之一。塔内装有木制阶梯,循梯可达顶层。登上塔顶,极目远眺,苍洱风光尽收眼底。
三塔中的两小塔在主塔之西,南北对峙,相距97。5米。与主塔等距70米,形成鼎足之势。两塔形制一样,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均高42。4米,塔高10层。两小塔与主塔布局和谐,浑然统一。
景区内可烧香拜佛。很多信男善女在向观音顶礼膜拜,那虔诚的神态,不能不让人生出许多的感慨来。人的命运,究竟是谁在掌控?
之二:蝴蝶泉边好梳妆
出崇圣寺三塔,导游带我们先游览大理古城。古城规模宏大,城楼雄伟,街道井然,内雄外秀,自古就是西南丝绸之路的门户,商贾云集之地。
在大理古城逗留大约半个小时后,导游带我们重点游览了蝴蝶泉。进入蝴蝶泉公园,穿过牌楼,只见一块巨大的石碑挺立道中,正面是郭郭沫若书写的“蝴蝶泉”三字,背面镌刻着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关于蝴蝶泉的一段叙述文字。过了牌坊,沿林荫道前行约100米,古木蓊郁,浓荫覆盖,一泓清泉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泉。泉池内水质晶莹透澈,一串串气泡从池底鹅卵石缝中涌出,这是碳酸矿泉水汩汩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泉池周围有大理石栏板,正中镶嵌着由郭沫若书写的“蝴蝶泉”石匾。泉边,一棵高大的合欢古树枝叶扶疏,横跨泉上。相传,每年农历四月下旬,古树开满金黄色小花朵,状如彩蝶,散发出一种淡雅的清香,沁人心脾。这时,五彩斑斓的蝴蝶就会成群来此会聚,翻飞起舞,热闹非凡。最为新奇的是,万千彩蝶首尾相衔,倒挂于泉上的合欢树上,形成无数蝶串,垂至水面,像一条五彩缤纷的彩带。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五日前后,是蝴蝶聚集泉边最多的时候,这时当地的男女青年结伴来此观蝶对歌,形成了蝶聚人会的盛况,这就是著名的“蝴蝶会”。遗憾的是,我们来的不是时候,看不到这一美景,只好把愿望留待下次了。
蝴蝶泉边,游人如织。很多姑娘穿上了当地人提供的白族服装合影留念,她们那婀娜的身姿美似彩蝶。
这时,导游给我们讲述了雯姑和霞郎“化蝶”的美丽传说。相传,神摩山下这眼泉水原名“无底潭”,潭边住着一位如花似玉、心灵手巧的姑娘,名叫雯姑。一天,雯姑正在泉边梳洗,忽然一只带箭受伤的小鹿跑到她身边,呦呦哀鸣,似在求救,。雯姑把它抱在怀里,给它敷上草药。这时,一个英俊小伙来到潭边,他告诉雯姑,自己叫霞郎,家住神摩山上,靠砍柴打猎维生,小鹿就是他射中的。看到雯姑抚看小鹿的箭伤,霞郎敬慕雯姑的善良,雯姑欣赏霞郎的的勇敢,两人一见钟情,从此常常在无底潭边相会,小鹿也欢快地蹦跳在他们身旁。苍山脚下有个恶霸叫虞王,听说雯姑长得漂亮,想纳她为妾,雯姑不愿意,虞王就派人前去抢亲。小鹿奔上神摩山,找到了霞郎,咬着他的衣服拉他下山。霞郎救出雯姑,虞王派人追赶。当他们逃到无底潭边,走投无路,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跳进了深潭。这时,突然天上雷鸣电闪,把虞王和他的空丁劈死。雨过天晴,潭中飞出一对色彩斑斓、鲜艳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形影不离,这对蝴蝶就是雯姑和霞郎的化身。
《千古悲凉铜雀台》
那天,去市里开会,车水马龙之后,繁华和宁静之间,忽然在一个角落就看到了一座小小的石碑,上面只有简简单单的三个字——铜雀台。
铜雀台,这个名字我是再熟悉不过了,史书,汉赋、唐诗、宋词和《三国演义》里,都出现过,何况还有杜牧的绝句《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查相关的资料。建安十五年,曹操击败袁紹,于鄴建都漳河畔大兴土木修建铜雀台,高十丈,分三台,各相距六十步远,中间各架飞桥相連。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又在铜雀台南方建一金虎台。次年(公元214年),又在铜雀台北建一冰井台,合称为“三台”。铜雀台前临河洛,北临漳水,虎视中原,颇显霸王气派;其楼台建筑飞阁重檐,楼宇连阙,雕梁画栋,气势恢宏。据史书载,铜雀台最盛时台高十丈,台上又建五层楼,离地共27丈。按汉制一尺合现在一市尺七寸算,高达63米。在楼顶又置铜雀高一丈五,舒翼若飞,神态逼真。在台下引漳河水经暗道穿铜雀台流入玄武池,用以操练水军,可以想见景象之盛。
建安文学和铜雀台也有着不解之缘。东汉末年,北方一大批文学家,如曹操、曹丕、曹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蔡文姬等,他们聚集在铜雀台,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慷慨任气,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闵时悼乱,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悲惨生活,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造就了中国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建安风骨。
一座高台,记录了那麽多的人和事和历史,史书,汉赋、唐诗、宋词的铜雀台,一直到了今天,我们所说的铜雀台,都已经不再是那座土台了,而是附着了许多英雄人物许多华美故事甚至许多文人想象的巍巍高耸的一个象征。
遥想当年。铜雀春风,江山指点。
当年的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何等的意气风发;当年的曹植,“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何等的年少英姿,当年的文姬,胡笳十八拍的沉痛凄伤,觥筹交错之间,不知打动了多少的英雄豪杰;即使几百年后,杜牧的一首赤壁,又流出了多少不是二乔的美人的悲哀。
转眼之间,一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的铜雀台,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后面,只剩下一掊不足十米高的夯土堆,当年的风流人物,无论是为达霸业雄心的修建者,还是以《铜雀台赋》的铺陈华丽而留名的书写者,曾经撼动历史的人们都早已经身化为一堆白骨。是与非之间,也只留待后人评说罢了。
白骨累累伏尸千里,只是为了自己的壮志,名人英雄,或者是晨间一缕清凉的微风,长和短,轻与重,雄心和平常,谁,才是真正明白生命明白历史的千古不灭的自然?
★ 播音主持自备稿件
★ 自备稿件
★ 播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