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艺考适用寓言类播音主持自备稿件(共含9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yixin7165”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偶然地,被一张照片震撼。拍片现场,红墙青瓦,演员在拍片之余执一支毛笔,捧一瓶水,就这样,在墙上笔走龙蛇,行云流水。
是什么让人感动,在这短暂的瞬间?想起两个字:素心。“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前,年少的我读到这样的句子,只觉得漂亮,却未必懂得,但是现在突然觉得有一点懂了。
纪晓岚的老师曾撰一联: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想想,不过一念之间。当野心只为白云留,花开花落,山中红萼。世味有浓淡,素心无嗔喜。
济慈写诗时常写在纸片上,事后夹在书里做书签,或者随手扔在一边。18的春天,夜莺在他的屋外放歌。清早,他从餐桌边拖过一把椅子,坐在葡萄架下的草坪上,整整一个上午,他都在写着。写完却将纸片塞到书架里了事。查尔斯将纸片拣出来,细细誊出,这就是济慈的《夜莺颂》。济慈写给自己的墓志铭: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
卡夫卡的遗嘱:最亲爱的马克斯,我最后的请求是,我的遗物里,凡属日记本、手稿、来往信件、各种草稿等等,请勿阅读,并一点不剩地全部予以焚毁……这是一个被米兰·昆德拉称为“被背叛的遗嘱”,他的朋友将这些整理出版,于是文学史上注定要留下卡夫卡的璀璨光芒。风行水上,原来只是路过。那些不朽的传奇,在诞生的一刻,并不是为了流传。
人应该是向前走,但也要“万事回头看”,这是人生的一大智慧。
在很多的时候,人生需要经常“回头看”的。常回头看看,是生活中的智慧。回头,有我们的出发点,前车之鉴,也有我们成功的欢愉。
常回头看看,就是要经常对自己的经历进行梳理。
常回头看看,就是要对自己的缺点进行检查,即看一看自己的性情、说话做事的方式、对待困难的态度、面对名利的心境,从而让自己更清醒、更理智、更智慧。
常回头看看,深深地吸取自己的教训,主动吸取,谨慎把握,使自己的人生多一份快慰,少一份惋惜;多一份幸福,少一份不幸;多一份成功,少一份失败。
常回头看看,数一数自己走过的脚印和道路,总结一下有没有走偏方向,做没有做错事,清点未完成的心愿,捡拾失败的教训,这是一种睿智和练达。
常回头看看,可以减少忧愁,可以多增快乐,可以少做错事,可以开阔视野,可以陶冶情操,可以不乱放寸……
常回头看看,让我们拨开生活的迷雾,找准前进的方向。
常回头看看,让我们重温成功的甜美。成功似酒,愈久愈醇厚。当风烛残年之时,无需悲叹,因为曾经辉煌。凋残的花,应记住盛开的绚烂,而不至于感时伤世。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乌江边上的壮士若是回想从前的辉煌该会卷土重来吧!何至一蹶不振,凄惨如此!常回看看,让我们找到人生的价值,而非自暴自弃。
常回头看看,是为明了下一步踏向何处;回头看,是为展望更美好的未来。风物长宜放眼量,看远,既是人生目标,也是追求过程,更是人生境界。目标引领成长,过程充盈人生,境界提升形象。
人生需要沉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更加优秀。人生需要积累,只有常回头看看,才能在品味得失和甜苦中升华。常回头看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生有惰性,人生常迷失。你会抱怨老天的不公,你会慨叹命运的不济;你会怨恨领导缺少慧眼,你会遗憾朋友无由背叛;数落别人的缺点你可以如数家珍,反省自我的不足你可以搜肠刮肚……所以,人生回头看,需要一定的诚意和心胸,需要一定的毅力与韧性。
常回头看看吧。
有一位画家,举办过十几次个人画展。开始无论参观者多少,脸上总室着微笑。有一次,我问他:“你为什么每天都这么开心呢?”他给我讲一件事情:小时后,我兴趣非常广泛,也很要强。画画,拉手风琴,游泳,打篮球,必须都得第一才行。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心灰意冷,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父亲知道后,找来一个漏斗和一捧玉米种子。让我双手放在漏斗下面接着,然后捡起一粒种子投到漏斗里面,种子便顺着漏斗滑到了我的手里。父亲投了十几次,我的手中也就有了十几粒种子。然后,父亲一次抓起满满的一把玉米粒放在漏斗里面,玉米;粒相互挤着,竟一粒也没有掉下来。父亲对我说:“这个漏斗代表你,假如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每天你就会有一粒种子的收获和快乐。可是,当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挤到一起来做,反而连一粒种子也收获不到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大战役中,盟军的一队伞兵因飞机偏航而误投绝境。他们被捕了。
在德兵的刺刀下,俘虏们做着苦役,身形憔悴,支撑他们的是盟军一定会打过来的信念。
炮声一天天近了,德军脸上的乌云也越来越重了。一天黄昏,一阵急促的号子把俘虏们赶成一长排,周边是荷实弹的德国士兵,伞兵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将要发生的事情。
一位年轻伞兵的手剧烈颤抖着。他想起了爸爸妈妈,还有可爱的未婚妻。他的眼睛湿润了。一位老兵紧紧抓住了他的手:“兄弟,我们不哭!”
一瞬间,所有的伞兵一个接一个地把手拉在了一起。
天地无声,炮声突然响了。万分巧合的是盟军在这一刻发动了进攻,正义的弹压过了屠杀的子弹,一些伞兵幸免于难,其中有那位年轻的伞兵。后来,他随大军攻克了柏林
小老鼠、小白兔、大公鸡比谁最厉害,在一起吹牛。
老鼠说:“我最厉害,有一次和大象决斗,我钻进它的鼻孔里,咬得它直喊饶命!对于我,大象都不在话下,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小白兔对小老鼠说:“你这个小地豆子,按体重比我小二十倍.也敢在这儿逞能!我是三次马拉松的冠军获得者,一次还创造了世界记录,连赛跑能手猎豹都惧我三分!”
大公鸡说:“你们都给我住嘴!俗语云‘雄鸡一唱天下白’,太阳都按我的叫声出来,连人类也听我的指挥,按我的命令起床下地,因此老子天下第一!”
他们正在不着边际地吹牛,旁边的草丛中躺着一只老虎,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听了他们的话,闭目微笑。过了一阵,老虎忽然打了一个哈欠,不由自主地说:“好困呀!”
老鼠、白兔、公鸡一听,无不抱头鼠窜……
有一天,猫妈妈把小猫叫来,说:“你已经长大了,三天之后就不能再喝妈妈的奶,要自己去找东西吃。”小猫惊恐地问妈妈:“妈妈那我该吃什么东西呢?”
猫妈妈说:“你要吃什么食物,妈妈一时也说不出来,就用我们祖先留下的方法吧,这几天你躲在屋顶上、梁柱间、箱笼里、陶罐边,仔细倾听人们的谈论,他们自己会教你的。”
第一天晚上,小猫躲在梁柱间偷听,一个大人对孩子说:“小宝,把鱼和牛奶放在冰箱里,小猫最爱吃鱼和牛奶了。”
第二天晚上,小猫躲在陶罐边,听见一个女人对男人说:“老公,帮我的忙,把香肠、腊肉挂在梁上,小鸡关好,别让小猫偷吃了。”
第三天晚上,小猫躲在屋顶上,从窗户里看到一个妇人唠叨自己的孩子:“奶酪、肉松、鱼吃剩了,也不收好,小猫的鼻子特别灵,明天你就没得吃了。”
就这样,小猫每天都非常开心,它回家告诉猫妈妈:“妈妈,果然像你说的一样,只要我保持倾听,人们每天都会教我该吃些什么。”
靠听别人的谈话,学习生活的技能,小猫终于成为身体敏捷、肌肉强健的大猫。它后来有了孩子,也是这样教导孩子的。
在荷兰一个小渔村里,整个村庄都靠渔业为生,自愿紧急救援队是村里重要的设置。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暴风吹翻了一条渔船,在紧要关头,船员们发出了救援的信号。一救援队的船长听到了警讯,村民们也都聚集在小镇广场中望着海港。当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时,村民们在海边举起灯笼,照亮他们回家的路。
一个小时后,救援船通过云雾再次出现,欢欣鼓舞的村民们跑上前去迎接。当他们筋疲力尽地抵达沙滩后,自愿救援队长宣布,救援船无法承载所有的人,只得留下其中一个,因为再多装一个乘客,救援船就会翻覆,所有的人都活不了。
在忙乱中,队长要另一队自愿救援者去搭救最后留下的人。十六岁的汉斯应声而出。他的母亲抓着他的手臂说:“求求你不要去,你的父亲十年前在船难中丧生,你的哥哥保罗三个礼拜前才出海,现在音讯全无。汉斯,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呀!”
汉斯回答:“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么样?妈,这是我的责任。”汉斯吻别了他的母亲,消失在黑暗中。
又过了一个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久。最后,救援船驶过迷雾,汉斯正站在船头。船长向汉斯叫道:“你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吗?”汉斯高兴地大声回答:“有,我们找到他了。告诉我妈,他是我哥保罗!”
这是一个日本的童话。
从前,有一位国王,性情冷酷。他的国度里所有的地方都盖在厚厚的白雪之下.从来就没有花的芳香和草的翠绿。他十分渴盼春天来到他的国家,但是春天从来都不肯光临。
这时,一位流浪已久的少女,来到了皇宫的门前。她恳求国王给她一点食物和一个睡觉的地方,她实在太饿太累了。但竖王从来都不愿意帮助别人,他叫随从把少女赶走了。
少女在肆虐的风雪中走进了森林。在森林中,她遇到了一位厚道的农夫。农夫急忙把她扶进屋,让她睡在温暖的火炉边,给她盖上毛毯,然后用仅有的面粉为少女做成了面包和热汤。当他把面包和汤端到少女面前时,才发现少女已经死了。
农夫把少女埋在了田野里,并把面包和汤放进去,还为她盖上了毛毯。第二天一早.奇迹出现了:尽管其他地方仍旧是白雪皑皑,但是在少女的坟墓上,竟然开满了五彩斑斓的小花——这里的春天来了!
原来,这个女孩便是春天。农夫接纳了她,诫待了她,滋润了她,安葬了她,于是也便享受了她。
原来.只要付出,一切都会有收获,无论你付出得多么早,或者是多么晚。 原来,没有什么可以真正死去,除了一颗冷酷的心。
原来,春天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静静地等待我们去把它种植、诞生和创造出来,等待我们用爱作中介,把冰凌百丈变为繁花万朵。 也许,这样静静等待我们的,并不仅仅是春天。
写下这个题目,我眼圈湿漉了。送给孩子一支歌,这么一句话,起码在我心里念叨了20年。
孩子们没有自己的歌唱,这已经是不需要争辩的话题了。有时听幼儿园的孩子们唱“哥哥在岸上走……”之类的流行曲,真是心如刀割。于是一直翘首盼望能有一支诸如《让我们荡起双浆》那样影响和陶冶了几代人的好儿童歌曲出现。但终于不得不无奈地承认:我失望了。
我当过学生,也当过教师。我深深地敬爱自己的老师,热爱自己的学生。1981年,我因为一首诗引起许多无法接受的非议,我垂头丧气地回到母校,年迈多病的任鑫平老校长专门在自己家收拾出一间房,叫我住在家里。还办了一桌丰盛的家宴,把当年教过我的几位老师请来为我接风。席间,老校长举起酒杯动情地说:
“我教了一辈子书,今天文福回来了,我是总也看不够。我为自己有一个当诗人的学生而更加热爱自己从事的事业。我知道文福惹了不小的是非。写诗惹是非,这不要紧,正视、改正就是了。惹是非有时是有作为的一种表现。学生在外面受了冤枉气,人前抬不起头来。回到自己老师身边,这里谁不晓得当年他讲公开课时还穿着他母亲的大围腰裤子?叫我也冷眼看他,我做不到……”
我教过一年多小学,把一个班从四年级带到五年级,35年过去了,我几乎还能记得全班学生的名字和他们当年的座位。去年回故乡,我的已经40多岁的学生们从各地赶来看我,围坐在当年的班主任身边,我竟觉得他们还是孩子。
当我对别人的期望流产之后,便开始耕耘自己。我把自己当学生和当教师的种.种感受反复体味,希望能写出一首好歌词来。但几经努力也不理想。这期间听到了一首歌颂教师的好歌《我就长成了你》,词曲均上佳,感人至深,只惜乎孩子们不能唱。
刘炽老人在世时,有一次闲谈,无意中便说到了《让我们荡起双桨》。我说:
“刘老,我细读您的作品,总有一种并非音乐家的某种特质在旋律之中,在看似平常的旋律里显示而且是充分显示奇特和深刻。但我把握不准,到底是什么特质。”
刘老当时很高兴,说:“到底是诗人,这问题提得非常深刻。”说着激动地拍着胸脯:“文福,我的歌为什么写得好?只有文学人,只有诗人才品得出其中三味。这是一个秘密,别人写歌是用音乐写,我写歌是用文学写。我其实是个文学家。”
我幡然顿悟。
用文学写音乐,这与用音乐写文学尤其是用音乐写诗是一脉相承的。
假如我的诗与人有什么不同,其中有一个因素就是我爱音乐,懂音乐。
回头看自己以前写的歌曲,何尝不是用文学在写音乐呢?只不过未被音乐家一语道破而徘徊于本能和盲目。我不是专门作曲家,但我学生时代就谱过《唱支山歌给党听》,还得到音乐老师的好评。多年来我总爱把自己偏爱的小诗烂熟于心之后,谱成曲,供自己独自欣赏。
但为孩子们写支歌的夙愿一直耿耿于心而未得。上四年级的女儿每每在家唱学会的新歌,听起来简直像割耳朵似地难受。歌曲作者们给人的感觉简直是怎么难受怎么写。听得多了,终于找出其通病:作者们总是希图通过一支歌教育孩子们懂得某一个道理,大概就是“寓教于乐”吧。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理解,反而因急功近利而欲速不达。教育是一个长期熏陶过程,要按孩子们的感觉去写歌,而不可把大人的主题强加给孩子。
孩子们无歌可唱,便自己创作。我们院子里孩子们丰富多彩的拍手儿歌真是不知有多新奇和美丽。
前天中午吃罢饭,孩子依在她妈妈怀里看故事书。爱人看了看钟,拍了拍她的肩说:“该上学了。”孩子才十分不情愿地起来准备上学。这个细节被我看在了眼里,我立时得了极为可贵的两句歌词:
离开妈妈温暖的怀抱,
走进我亲爱的学校。
多年的愿望和积蓄立时沿着这思绪的通道喷泻而出!我一口气连词带曲写完了《老师,您好》。下午接孩子时,我们在自行车上你一句我一句地试唱,待回家孩子就学会了第一段。
我不知道这支歌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只知道这是我盼望多年未果而终于一气得之的歌。我当然希望它好,希望它为孩子们接受。倘是如我所愿,我就把它当作一份在我是珍贵的礼物送给所有的孩子——和我的孩子。
★ 播音主持自备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