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之轩辕黄帝大战蚩尤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是个宝宝8266

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文学常识之轩辕黄帝大战蚩尤(共含5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是个宝宝8266”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文学常识之轩辕黄帝大战蚩尤

篇1:文学常识之轩辕黄帝大战蚩尤

在遥远的古代,我国的黄河流域居住看许多分散的人群。他们按照亲属关系组成氏族,许多氏族又组成了部落。黄帝和组尤就是两个大部落的首领。

黄帝原姓公孙,后改姓姬,名叫轩辕,所以人们又叫他轩辕黄帝。他的部落联盟原来居住在我国西北部。组尤是九黎部落联盟的首领,原住在我国东南部。后来。两个部落联盟逐步向中原地区推进,不断发生冲突,只后展开一场异常激烈的战争,史称‘啄鹿之战。

传说组尤长得凶猛异常,他是人身牛碗、四目六手,头上生商坚利的角,耳朵旁边的头发宜竖起来好像剑朗。他还有81个弟兄,都是铜头铁额、兽身人语。虽龙与他的81个弟兄率领大军,浩浩荡荡从东方杂向啄鹿(今河北啄鹿县)。

当双方的军队在原吁上激战正酣的时候,组尤呼风唤雨,吹姻喷雾,一时间漫天遍野的大雾把黄带和他的军队团团围困在中心,不辩东西南北。寅帝手里挥舞赣宝剑,大声地喊道:冲出去呀!冲出去呀[但是冲杀了老半天,还是在白茫茫的大雾的`包围中。

黄帝的一个名叫风后的臣子。非常聪明。他运用鬼斧神工的本领,很快地替黄帝做了一辆指南车耀警这辆车于的招引,黄育才统率首军5l冲出大雾的包围。

黄帝亲自攒起战鼓。指挥将士奋勇冲杀。雷鸣般的鼓声,在战场上空袭响,吓得量尤的兵士魂飞槐散,四散奔逃。黄帝打了一场大胜仗。

逼尤逃到北方,请来夸父族帮忙,再与黄帝决一雌雄。但他们毕竟抵不过黄帝的谋略。终于失败。在最后一战中。量尤落入黄帝军队的重重包围,被活捉杀掉了。

篇2:的作文:轩辕黄帝大战蚩尤

在遥远的古代,我国的黄河流域居住看许多分散的人群。他们按照亲属关系组成氏族,许多氏族又组成了部落。黄帝和组尤就是两个大部落的首领。

黄帝原姓公孙,后改姓姬,名叫轩辕,所以人们又叫他轩辕黄帝。他的部落联盟原来居住在我国西北部。组尤是九黎部落联盟的首领,原住在我国东南部。后来。两个部落联盟逐步向中原地区推进,不断发生冲突,只后展开一场异常激烈的

黄帝的一个名叫风后的臣子。非常聪明。他运用鬼斧神工的本领,很快地替黄帝做了一辆“指南车……耀警这辆车于的招引,黄育才统率首军5l冲出大雾的包围。

黄帝亲自攒起战鼓。指挥将士奋勇冲杀。雷鸣般的鼓声,在战场上空袭响,吓得量尤的兵士魂飞槐散,四散奔逃。黄帝打了一场大胜仗。

逼尤逃到北方,请来夸父族帮忙,再与黄帝决一雌雄。但他们毕竟抵不过黄帝的谋略。终于失败。在最后一战中。量尤落入黄帝军队的重重包围,被活捉杀掉了。

六年级的作文范文:轩辕黄帝大战蚩尤是不是很好呢?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要注意积累知识,多写多练,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水平,精品学习网作文频道伴你成长!

篇3:文学常识之作者简介

文学常识之作者简介

1.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19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著名短篇小说《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集《野草》,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等。《朝花夕拾》是鲁迅写于1926年2月间的散文集,共十篇。《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朝花夕拾》,课文《雪》选自《野草》,(《鲁迅全集》第2卷),《阿Q正传》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2.胡适(1891-1962)

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作家,学者,教育家。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奠基人之一。著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集》,《胡适作品集》等。

3.郭沫若(1892-1978)

原名郭开贞,沫若为笔名。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主要文学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蔡文姬》等。《天上的街市》《净夜》选自《郭沫若选集》。

4.巴金

19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男四川成都人。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灭亡》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还有短,中,长篇小说。《短文两篇》选自《龙.虎.狗》。

5.柳宗元(773-819)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洲。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一生留下8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

6.苏轼

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州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人,是北宋最富盛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

7.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著名作家,评论家,作品擅长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的遭遇和心灵的热情描摹。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有《成功的秘诀》,《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三作家》等。《列夫托尔斯泰》选自《三作家》。

8.《诗经》

一部诗歌总集。它保存下来的305篇诗歌,大约生产于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7世纪(春秋中期)的五六百年之间。它们原先全是乐歌,按照乐曲的不同来编排,分为风,雅,颂三类。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摊牌永叹的特点,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

9.《战国策》

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此书还有《国事》《国策》《事语》《短语》《长书》《修书》等名称原著者名字不可考,后经汉代刘向整理,命名为《战国策》沿用至今。《邹忌讽齐五纳谏》选自《战国策》,这里的“讽”是讽刺的意思,“纳谏”则用暗示的方法规劝是接受的意思。《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

10.《曹刿论战》

选自《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秋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11.阿尔丰斯·都德

法国小说家。《最后一课》(短篇小说)

12.《愚公移山》

从文学体裁上看是一篇寓言,选自《列子.汤问》文中有一个与愚公相比的人物,叫智叟,这个名字具有讽刺意味。《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

篇4:文学常识之论语

【推荐】文学常识之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知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兒,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甯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仲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 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鐸。”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篇5:文学常识之《大学》

文学常识之《大学》

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国学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静,静而後能安,安而後能虑,虑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後,则近道矣。

国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国学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诚,意诚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齐,家齐而後国治,国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国学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国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後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国学《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国学《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国学《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国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国学《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国学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国学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国学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国学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後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後求诸人,无诸己而後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後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後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国学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国学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後;所恶于後,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国学《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国学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国学《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国学《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国学《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冒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国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之楚国的语言文字

文学常识之华夏的由来

简短文学常识

《四书五经》文学常识

议论文文学常识

高中文化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复习资料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

古今中外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之轩辕黄帝大战蚩尤(共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文学常识之轩辕黄帝大战蚩尤,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