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开题报告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szmarco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研究生开题报告(共含1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zmarco”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研究生开题报告

篇1:研究生开题报告ppt

研究生开题报告ppt模板

英语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datang teashop is a privately owned tea shop. it established in XX, and is located beside the main road, youyi avenue, in the home world shopping mall. business scope mainly involves selling several kinds of tea and tea-sets. 15 employees are in datang teashop. 5 employees are in charge of management in datang. it attracts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over twenty-five-year-old persons in the local area.

in the past two years, datang teashop operated steadily. it had a certain client group, and a good prestige. however,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 the teashop does not meet the heightened demands of the clients in the local area. people want to purchase middle and high-class tea and tea set with reasonable prices and good quality services.

there were some clients complained that our services fell short of their expectations. in addition, more and more people enjoy tea, tea set and tea culture. and now, more and more people enjoy their leisure time with having a cup of tea. it is a green and healthy method for people to spend the leisure time. therefore, datang teashop must make an expansion and improvement project to meet the client’s need.

however, datang teashop only occupies an area of 84 square meters now, which is hindering the shop from expanding its services. the management planned to offer a wider range of services but the limited space has constrained the implementation. some clients complained about the insufficient stock and staff, limited sorts of tea, narrow space, and short of servic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datang teashop decided to reform and innovate the service system and handling method, expand the business scope and scale, establish the especial sale form, broaden datang teashop’s prestige, improve the propaganda about “having a cup of tea scientifically”. thereby, datang teashop will attract the client and meet the client’s need,stress the charming of the tea culture and raise the sales volume.

it’s the goal of this expansion project to continue the advantage of datang teashop to meet the market need, and make datang teashop become the challenger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consistently.

二、研究的重点与过程设计

according to current situation, datang teashop’s sales volume sometimes shows a little decent tendency. furthermore there are several problems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datang. this expansion project will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e recent problems of datang teashop and make a detailed plan to solve problems. it will improve in the aspect of sales space, attendants, equipments, and sales methods.

1. problems analysis

1.1 limit space in the teashop.

1.2 attendants in datang teashop floated quickly.

1.3 insufficient equipment in the shop.

1.3.1 shortage of shelves.

1.3.2 not any net equipment in the shop. and there was not website for datang teashop.

1.3.3 old finance software is in need of updating in time.

1.4 unique method in sale.

2. resolution

if datang teashop goes on selling as usual, it should meet the crisis with decrease of sales volume and floating of customers. according to problems analysis, datang teashop will take following measures to solve the main problems and set forth several improvement plans.

2.1 for limit sales space

rent the nearest shop to expand the sales space. it is about 50 square meters. the last sales area can reach 130 square meters.

2.2 for attendants floating quickly

2.2.1 recruiting 4 new staff with experiences.

2.2.2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2.2.3 salary will be paid out by the results of achievement assessment and knowledge test every month..

2.3 for insufficient equipment

2.3.1 purchase adsl equipment, apply to set up network.

2.3.2 renovate new finance software.

2.4 expand the way of sales.

2.4.1 supplementary sale by promotion activity, mainly sale by selling in the shop.

2.4.2 visit the customer to sell at his house and enterprise, restaurant and hotel, sub district and government office.

2.4.3 sell on line.

三、研究方法

research approach:

for reaching problem analysis, cause analysis, case analysis, customer survey, questionnaire, brainstorming, questionnaire and swot analysis are to be used in the expansion project. they were adopted in analysis customers’ demand, make a new sales plan. and finally do successfully to improve the service and increase the sales volume.

四、预期结果

through practice this expansion project, we hope to reach the following six aims.

1. expand the prestige of datang teashop.

2. establish the unique tea culture of datang teashop.

3. decent the attendants’ floating rate, and improve the attendants’ service level.

4. expand the business space and scope.

5. innovate the equipment, increase the service contents, and exchange the business method.

6. increase the sales volume by 20%.

as a result of this project, datang teashop is expected to make profits 25% higher than before. and we could adjust the project to meet the customer’s demand.

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及格式要求【2】

一、论文开题报告的意义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

篇2:研究生开题报告答辩ppt

研究生开题报告答辩ppt

开题答辩PPT制作要点【1】

关于内容:

1、一般概括性内容:课题标题、答辩人、课题执行时间、课题指导教师、课题的归属等。

2、课题研究内容:研究目的、方案设计(流程图)、运行过程、研究结果、创新性、应用价值等。

3、PPT要图文并茂,突出重点,让答辩老师明白哪些是自己独立完成的,页数不要太多,30页左右足够,不要出现太多文字,老师对文字和公式都不怎么感兴趣;

4、凡是贴在PPT上的图和操作流程,要能够自圆其说,没有把握的坚决不要往上面贴。

5、每页下面记得标页码,这样比较方便老师提问的时候review

关于模板:

1、不要用太华丽的企业商务模板,学术ppt最好低调简洁一些;

2、推荐底色白底(黑字、红字和蓝字)、蓝底(白字或黄字)、黑底(白字和黄字),这三种配色方式可保证幻灯质量。

我个人觉得学术ppt还是白底好;

3、动手能力强的大牛可以自己做附和课题主题的模板,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喜欢的图在“幻灯片母版”模式下插入就行了。

关于文字:

1、首先就是:不要太多!!!图优于表,表优于文字,答辩的时候照着ppt念的人最逊了;

2、字体大小最好选ppt默认的,标题用44号或40号,正文用32号,一般不要小于20号。

标题推荐黑体,正文推荐宋体,如果一定要用少见字体,记得答辩的时候一起copy到答辩电脑上,不然会显示不出来;

3、正文内的文字排列,一般一行字数在20~25个左右,不要超过6~7行。

更不要超过10行。

行与行之间、段与段之间要有一定的间距,标题之间的距离(段间距)要大于行间距;

关于图片:

1、图片在ppt里的位置最好统一,整个ppt里的版式安排不要超过3种。

图片最好统一格式,一方面很精制,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做学问的严谨态度。

图片的外周,有时候加上阴影或外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关于格式,tif格式主要用于印刷,它的高质量在ppt上体现不出来,照片选用jpg就可以了,示意图我推荐bmp格式,直接在windows画笔里按照需要的大小画,不要缩放,出来的都是矢量效果,比较pro,相关的箭头元素可以直接从word里copy过来; 3、流程图,用viso画就可以了,这个地球人都知道;

4、ppt里出现图片的动画方式最好简洁到2种以下,还是那句话,低调朴素为主;

5、动手能力允许的话,学习一下photoshop里的基本操作,一些照片类的图片,在ps里做一下曲线和对比度的基本调整,质量会好很多。

windos画笔+ps,基本可以搞定一切学术图片。

关于提问环节: 评委老师一般提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他本人的研究方向及其擅长的领域;2.可能来自课题的问题:是确实切合本研究涉及到的学术问题(包括选题意义、重要观点及概念、课题新意、课题细节、课题薄弱环节、建议可行性以及对自己所做工作的提问); 3.来自论文的问题:论文书写的规范性,数据来源,对论文提到的重要参考文献以及有争议的某些观察标准等 4.来自幻灯的问题:某些图片或图表,要求进一步解释; 5.不大容易估计到的问题:和课题完全不相干的`问题。

似乎相干,但是答辩者根本未做过,也不是课题涉及的问题。

答辩者没有做的,但是评委想到了的东西,答辩者进一步打算怎么做。

根据本人观摩师兄师姐答辩的经验,提问环节很容易因为紧张被老师误导,如果老师指出你xx地方做错了,先冷静想一下,别立马就附和说啊我错了啊我没有考虑到。

一般来说答辩老师提的问题,很少有你做课题这几年之中都没考虑到的。

想好了再回答,不要顶撞老师,实在不会的问题,千万不要“蒙”,态度一定要谦虚,哪怕直接说“自己没有考虑到这点,请老师指正”

开题报告怎么搞【2】

1、怎么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具体说来,确定研究方向就是明确你要做什么。

很多研究生求职面试时都会被问及“你在硕士博士期间是研究什么的”,所以能够用简练的语言表明自己的研究方向是一项必备的技能。

硕士博士确定研究方向有三种方法:第一种就是结合自身专业,这就需要足够的文献阅读量、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做铺垫。

文献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笔者在这里重点强调专业知识基础和背景。

首先,专业基础是你对这个行业认知能力的表现,包括笔头能力和动手能力。

笔头能力,比如用word写材料,excel处理数据,SPSS、R、Sig等工具处理图表,动手能力则侧重实验基础操作、常规的实验室分析、仪器规范操作等方面。

这种研究方向比较适合专业基础踏实、能够独立带队完成实验的人,因此硕士较少,大部分是博士。

第二种就是由导师指定你研究某个方向。

这种情况下,通常是导师很想做这块内容,虽然没有课题支持,但又迫切想从这块内容研究出结果来。

导师偶尔会告诉你怎么做,偶尔会让你在研究方向里面添加新的内容,甚至在后期还会让你修改试验计划。

本人某位师兄一开始的项目实验地点是全北京市五环内的公园,大大小小30个以上。

做了一年以后,老师觉得公园数量太多了,讨论修改后选取了1-2个代表性的公园,于是之前的很多数据和努力都白费。

因此,最好能在一开始就将研究内容固定下来,以免因为后期的较大变动而影响试验进度。

第三种确定研究方向的方法就是结合导师的课题进行。

通常导师的课题项目很多,你或许会结合博士的子项目进行完善和补充,这样你就能得到导师和博士前辈的悉心带领;如果不是博士的子项目,那你只需对老师负责即可。

不足之处在于,这种方法基本都是走老路,没什么创新点,甚至有重复前人研究的嫌疑。

这些研究方向的选择方法都需要大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

第二种方法仍然保留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会耽误时间,也可能很浪费精力;其他两种方法虽然风险系数较低,但缺乏创新点。

事实上,如果第二种方法有鲜明的创新点,譬如是国内外首创且能发出高质量的国内外期刊文章,笔者倒是建议您去试一试。

毕竟有句话说得好: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很多国家的学者就是按照第二种方法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因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做无谓的重复性实验。

2、开题报告确定以后,怎么做?

研究方向确定后,需要自己动手的时候便到了。

首先,各位需要根据研究方向查阅国内外文献,最好是本行业的高质量国内外期刊,保证较强的说服力。

研究课题的目的、内容、意义、步骤、资金预算、人员配备、时间安排、可行性分析等都需要及时与导师沟通,面谈是最快捷有效的方式,邮件沟通则在老师差旅会议多的时候体现出重要价值。

邮件发送以后,别忘记发短信告诉老师及时查收邮箱。

对了,查阅文献的目的在于做文献综述,笔者建议大家做文献综述时尽量多写点,因为后期毕业论文的框架都是能在开题报告里面找到的,在最初就写好文献综述能够避免后期写大论文时踉踉跄跄。

上述这些工作做好后就可以开始撰写开题报告了。

大部分学校的研究生院网站都有开题报告模板吧,把自己的研究内容逐一填充进去就行。

3、开题报告写好以后,做什么?

等各位完成开题报告写作后,就进入到很重要的一环了——答辩。

很多人也许会说:“答辩不就是个走过程的形式吗?”我的回答是NO!答辩过程变化万千,说不定某老师一个问题就封杀了你所有的研究思路,所以答辩工作也需要重点对待。

首先把开题报告材料整合一下,制作ppt。

ppt需要着重体现以下几点:研究内容、研究依据、研究背景、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研究内容实验设计、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图、研究内容特色和创新点、年度研究计划、预期研究结果、导师团队研究基础、研究条件、研究项目经费及其研究团队,个人基本情况介绍等。

ppt做成后,笔者建议大家在例会时拿出来模拟几遍,争取和导师就开题报告的某些关键点进行深入探究,并结合导师建议进行修改。

只要修改三五次,这开题报告就算妥妥的了。

至于ppt的配色,笔者建议最好准备背景色分别为强中弱三种颜色的ppt,之后再根据具体的答辩环境选用恰当的一份,做到未雨绸缪。

此外,office兼容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

篇3: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ppt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ppt

在中国大陆地区,普通民众习惯将硕士研究生称为“研究生”,将博士研究生称为“博士”。研究生也要写毕业论文才能完成自己的学业!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ppt

篇4:开题报告PPT

一、题目来源

1)承担导师现有课题或子课题;

2)根据导师研究方向进行先期研究并设计实现;

3)根据单位、地区具体情况选择论文题目。

二、选题意义及依据

2.1意义

概要简述课题的理论研究价值或者应用领域

2.2依据

1)有理论研究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最终要有学术论文支持),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即工程工作量);

2)如果无理论研究,但有较大的工程工作量。

三、课题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

1)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充分了解所选题目相关领域国内外发展状况,找到题目的立足点;

2)概括陈述课题的现状;

3)如果为一般的应用系统开发,必须调研现有系统,并说明这些系统的特点及优缺点,指出本课题与这些系统的联系与区别。

四、论文研究内容

以精炼语言,明确和具体的列表说明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例如:

1)如果为软件开发,研究内容可能包括软件架构、课题中的关键技术、功能模块、处理流程,安全保障等;

2)如果为硬件开发,则可能包括原理图、加工工艺、板卡测试与调试等;

3)如果为理论研究,则可以包括理论关键点、算法、算法复杂度分析、算法仿真分析,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

五、关键技术

描述完成课题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六、最终目标及成果形式

1)在100字以内简要描述课题的最终目标;

2)成果形式:如论文、研究报告、设计报告、原型系统、软件系统等。

七、技术路线

说明以一种什么样的方案来完成研究内容,并说明完成的可行性。

八、论文工作的实验条件

1)描述为了完成课题,需要什么样的实验环境,编程语言、操作系统、数据库等;

2)说明这些条件是否具备,例如是否熟悉编程语言、数据库等。

九、预计困难、解决的方法及创新点

十、论文工作计划(时间安排)

1)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文献阅读和调研、方案论证、系统实现、实验、撰写论文;

2)说明在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内完成上述内容的时间段。

1.博士开题报告模板

2.护理开题报告模板

3.课题的开题报告样本模板

4.毕业开题报告模板

5.环艺开题报告模板

6.优秀开题报告模板

7.论文开题报告格式模板

8.室内设计毕业开题报告模板

9.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10.工程造价开题报告模板

篇5:开题报告ppt格式

开题报告ppt格式

开题报告ppt格式【1】

课题名称开题报告(宋体,三号,加粗)

简要描述课题概况,主要描述课题要完成的目标。

(宋体,小四,150字以内)

一、课题研究背景(宋体,四号,加粗)

(一)工程概况(宋体,小四号)

主要描述工程的具体名称,位置建设单位,规模,技术经济参数等。

(宋体,小四,300字左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宋体,小四号)

主要描述课题研究对工程有何用途,及对本人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有何意义。

(宋体,小四,200字左右)

二、课题研究内容(宋体,四号,加粗)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宋体,小四号)

主要描述课题研究哪些内容,或进行哪些项目的设计或计算。

(宋体,小四,300字左右)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宋体,小四号)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描述具体目标)(宋体,小四,100字左右)

(三)预期成果形式(宋体,小四号)

施工组织设计文本、计算书、设计说明、或图纸等,结合课题自选。

三、研究步骤及使用的关键技术(宋体,四号,加粗)

(一)研究步骤

研究步骤如下:

200×年×月-200×年×月,具体任务1

200×年×月-200×年×月,具体任务2

200×年×月-200×年×月,具体任务3

(二)关键技术

描述完成课题使用的关键技术。

(宋体,小四,100字左右)

四、课题研究价值(宋体,四号,加粗)

(一)创新点

描述课题的创新点。

(宋体,小四,60字左右)

(二)应用价值

描述课题的应用价值。

(宋体,小四,100字左右)

五、研究条件(宋体,四号,加粗)

描述课题的具体研究条件,如基础资料情况,已经掌握了课题研究需要的知识或技能,指导老师的情况等。

(宋体,小四,200字左右)

六、参考文献(宋体,四号,加粗)

1、《××××》,作者名称,××出版社,***年第*版

2、《××××》,作者名称,××出版社,***年第*版

3、《××××》,作者名称,××出版社,***年第*版

4、《××××》,作者名称,××出版社,***年第*版

5、《××××》,作者名称,杂志名称,***年第*期

怎样写好开题报告PPT【2】

参加开题报告会是非常重要的:完成了一个好的开题报告可以说相当于完成了学位论文的一半;因为此时所有的实施方案基本都已设计好,如果实施方案合理,那么下面一步步去实现就可以了。

如果实施方案不合理或所定课题份量不够,那么照此做出来的论文就很有可能达不到学位论文的标准;如果所定课题份量过重,则会有完不成的危险性。

参加开题报告会的老师们的主要责任就是帮助同学们在这方面加以把握,同时也给开题的同学们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使得同学们的实施方案尽可能地完善,以保证接下去做的工作能够较好地达到学位论文的标准。

开题报告PPT的制作一定要围绕自己所做或准备做的来展开,重点要放在自己的'实施方案上,不要放在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方面(但在开题报告中仍要按照上述撰写注意事项认真写好)。

要记住,老师们是来听你讲你准备如何做的,而不是来听你作技术报告的。

另外,作为一般要求,PPT中原则上不能有大段的文字,一页中尽可能不要超过10行,一句话最好只占用一行,尽量不要用两行以上的空间来表述一句话(否则会给听众带来阅读PPT的不便)。

万不得已要用两行时也要尽可能使每行成为相对完整的段(比如不要把“研”字放在第一行的末尾,“究”字放在第二行的起始位置)。

开题报告PPT的制作最好按下述要求来完成。

首先用一页来描述所做研究的目标(写明研究完成时所期望取得的成果,即本研究到底要做成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其次用一页来描述所做研究的意义,说明为什么要做此研究、也就是完成该研究能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即应用价值)。

再用1-2页来说明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

制作PPT时可将开题报告中相应部分截取过来,提炼出其中的要点,表达一定要简明扼要,不要拐弯抹角,一定要使听众对你主要研究内容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的核心能够一目了然。

接下来是PPT的核心内容——你的实施方案,要用不少于10页PPT的篇幅来描述。

这部分是审查开题报告的老师要听取的重点,要按照自顶向下的方式来说明你的方案。

首先要给出自己设计的系统框架图,说明该系统主要由哪几个子部分所组成,同时说明各个子部分相互之间的关系。

每个子部分用2页左右的PPT:说明该部分的主要功能,准备用什么方法或手段来实现;此部分的关键问题,自己准备如何解决这些关键问题;实现此部分时估计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大体准备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些困难。

把这几个子部分综合起来应该就可以得到一个整体解决方案。

讲述时应主要从宏观出发来说明,要让在该方向上即使不十分内行的人也能听懂你的总体思路,不要过分拘泥于较小的细节问题。

如果这部分的讲述能让听众感到,你提出的这个实施方案是精心考虑过的、在技术上没有太大的问题,那么这个开题报告就是比较成功的。

将来按照你所给出的这个方案去实施,就能够较好地完成课题所提出的任务。

PPT的页数在15页左右为宜,讲述要控制在15分钟以内,正式做开题报告之前最好先练习一下,看看自己时间把握得怎么样。

不要把准备讲的内容用纸打印出来照着念,那样会给人这样的印象:你对PPT中的这些内容还没完全掌握。

怕记不住的内容可以直接写到PPT中,但只能是像前面所提到的,用一行一行来写,不要有大段的文字。

篇6:推荐开题报告ppt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开题报告ppt。

一、题目背景和意义(宋体小三加粗缩进2字符)

(内容宋体小四号)。

(应列示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和选题的背景、意义和题目理论研究价值或应用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应充分搜集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资料,全面反映国内外研究的最新成果。论述中应列示所选资料的出处、书刊的版本、期号等。)

篇7:开题报告ppt

开题报告一般都是有具体的格式的啊,按照格式发挥就差不多了。

一般格式如下:

第一部分是立论依据,其中包括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和理论的背景;课题研究目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其中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所阅文献的的查阅范围及手段、参考资料

第三部分是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其中包括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技术;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论文的创新点

第四部分是研究基础,包括研究的条件和实验条件和经费来源等;

最后一部分就是工作计划的安排了。

论文模版一般就是摘要、目录,然后是论文主要内容,最后写总结和心得体会。

篇8:开题报告ppt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洋葱(onion)别名圆葱、葱头,日本称之为玉葱[1],开题报告模板。

按颜色可分为红、黄、白三个品种,按形状可分为扁球圆球、卵圆、纺锤形四种,原产于西南亚,20世纪初才在我国大量栽培。

洋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而黄酮类化合物在医药和食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心血管老化、抗炎、杀菌及降血压等作用。

有报道说,洋葱中主要的类黄酮是黄酮醇懈皮素及其衍生物,其含量达总黄酮含量的80%以上,由于含有酚烃基结构而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许多药理学研究表明,懈皮素具有比其它类类黄酮更强的抗氧化性、清除自由基活性、抑制脂肪氧合酶和环氧化物酶,防止血小板凝集的作用。

由于洋葱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特性,其精深加工产品蕴涵着巨大的市场。

因此,对洋葱的深入研究将会为降血糖、降血脂、抗血栓、抗菌抗癌等天然药物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线索。

目前对洋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含硫化合物上,而对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应用开发技术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目前,国内也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洋葱深加工产品,其加工水平和产品处于脱水等较低水平。

例如:洋葱干和洋葱粉,以及洋葱沙拉酱等。

而在发达国家开发出洋葱黄酮胶囊、洋葱方便食品等多种既具较强保健功能又方便、营养可口的深加工产品。

因此通过高新技术应用和提取工艺的优化从洋葱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我国加入WTO后,因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低廉,所以洋葱等原料在国际贸易中具有明显的外贸比较优势。

多年来中国洋葱产业主要以原料或初级加工产品面向国际市场。

目前,我国洋葱及其制品的生产和销售受到三个方面的制约:第一,原料形式出口和销售受市场因素制约较大,且价格较低,附加值低;第二,应用领域不宽,出口价格波动较大,导致产品积压,同时又反过来影响了种植和加工;第三,加工品种类型单一,销售一市场单一。

以上三方面的影响导致其价格不稳定,收入不稳定,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洋葱产业的发展。

尤其是洋葱产业普遍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生产上艺水平低、呈现主要药理功能作用的风味物质提取率及在产品中的含量低的缺点,难以创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的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严重影响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而洋葱高品质、高价值的贸易品越来越受到食品工业的推崇,在国外发展迅速,己逐渐成为食品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这些在我国则刚刚起步。

我国面临全面与国际接轨后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这迫切需要洋葱产业要有较大的发展。

我们必须积极增加人力资本和技术投入,不断增加知识产品的生产,依靠洋葱原料外贸比较优势构建我们的产品竞争力。

通过本实验的研究,一、可以为充分有效开发和利用洋葱功能性成分奠定基础、提供必要的依据。

洋葱的深加工和功能食品的研究开发要建立在其功能性成分深入细致的研究基础上。

而国内外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仍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验的内容。

通过本实验研究期望能在这一方面有所贡献。

二、提高洋葱的附加值,为广大种植户带去更多的实惠。

开发洋葱深加工产品,为培植洋葱育种→种植→贮藏→运输→深加工→包装→营销的产业链,带动和发展一方产业。

在提高洋葱附加值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社会效益,为广大农民种植户提供发家致富的机会。

是解决三农问题,寻求长期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三、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利用丰富的原料资源,发挥中国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开发出适合国际市场所需的深加工产品,完全有可能成为出口创汇的渠道。

从而改变我国农产品依赖于原料出口的现状。

二、该选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洋葱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易于生产管理,作为天然的保健营养食品,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

洋葱由外国引入我国,因此我国对洋葱栽培的时间相对来说并不算长,但是尽管如此,由于洋葱适应性强,又耐贮藏和运输,而我国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洋葱的生长,所以,在我国种植历史虽然短,但发展速度很快,现如今它已经成为我国栽培面积大、栽培范围广、产量最高的蔬菜之一。

洋葱同生姜、大蒜一样,都是亚洲国家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含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在保健和预防、治疗慢性病等方面具有多种功效。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身保健意识的增强,日益强调食品原料及添加剂的天然性、功能性,使得人们更加关注洋葱的药食兼用特性,期望提取、富集其生理活性成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要。

洋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而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的生理活性作用较为广泛,具有抗癌、镇痛、提高免疫能力等药用保健功能。

在临床上,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脑动脉硬化及脑血管循环不顺畅等疾病。

由于注意到洋葱中类黄酮的含量较高,而且类黄酮种类为具有广泛生理活性的榭皮素及其糖甙,美国、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对洋葱中类黄酮的研究非常重视。

而国内对洋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含硫化合物上,黄酮类化合物、前列腺素类和氨基酸类等的药理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主要是从银杏叶、大豆、山植叶、荷叶、芹菜叶、水芹、花生壳等材料中利用有机溶剂、超声波、酶解等方法提取类黄酮化合物,为了进一步提高类黄酮的质量,将类黄酮产品推向广阔的市场,有必要寻求更多的原料及合适的提取方法以及研究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

三、主要参考文献

[1] 周长久.蔬菜种质资源概论[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195-199.

[2] 白凤梅.洋葱降血脂成分的萃取技术及功能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3-4.

[3] 阮茜,郭勇.类黄酮的药用研究[J].广东药学,1995,l:6-7.

[4] 刘丽娟,刘银燕,杨晓虹.葱属植物甾体化合物及黄酮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6):367-369.

篇9:研究生开题报告

硕士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就好似一套房子的地基,盖房子最主要的是地基必须打牢靠,否则房子会垮塌。硕士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也是一样的。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预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开题报告,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可以说,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开题报告论文

一、选题依据

1. 阐述选题背景,研究意义,或工程设计的价值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选题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软件测试是整个软件项目开发生命周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贯穿与整个生命周期始末,与软件开发相辅相成。好的软件测试是好的`软件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内软件测试行业的发展还很不成熟,尤其是自动化测试的发展水平更是落后,相对于发达国家,我们国家的软件测试在技术上、规范程度上和重视程度上都有差距。 而javascript是web前端的新兴的、日渐流行的语言,对基于javascript语言的工程项目的自动化测试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我所选的论文课题就是要研究和实现更高效,测试更完全,使用更人性化的自动化测试框架,以广泛的应用于各种javasript工程项目。

1.2 国内外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对于javascript 的测试框架,国外已经有一些,比如qunit, jasmine, jarvis, jfunit等,这些javascript测试框架较为成熟,也各有优缺点,但在应用时适用性不够强,测试比较粗糙。

国内的自动化测试正在发展中,许多软件公司也愈加感觉到了自动化测试带来的好处。而随着更多的javasript项目在中国出现,而且很多软件项目越做越大,javasript项目的自动化测试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国内javascript测试方面还比较空白,相关的文档和论文文献也少之又少。 本课题选择基于qunit 的javasript 测试框架,进行更为细致更为实用的改进,以适应项目测试,使其覆盖率更强,使用更方便,查错更明显。

1.3 选题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本课题围绕思科系统中国研究中心选择基于qunit 的javasript 测试框架,进行更为细致更为实用的改进,以适应项目测试,使其覆盖率更强,使用更方便,查错更明显。此论文弥补了国内 javasript自动化测试框架领域研究的空白,解决了很多测试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a. 在javascript项目自动化测试中的测试用例加载机制;

b. 异步测试和数据驱动测试;

c. 自动化启动多个web页面交互测试;

d. 自动生成测试报告并检测出错误点出现的位置,以方便纠错;

解决了测试用例不通过无法继续执行的问题,使错误用例显示无法通过验证,但是其他测试用例仍继续执行

2.主要参考文献(列出作者、论文名称、期刊名称、出版年月)。

二、课题内容及具体方案

1.课题内容

1. 系统需求分析(应用软件工程专业描述工具描述)

2. 系统概要设计(应用软件工程专业描述工具描述)

3. 拟采用的开发方法、环境,测试方案等

4. 技术难度及特色分析

篇10:研究生开题报告格式

研究生开题报告格式

一个清晰的选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论文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步骤: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为了写好论文开题报告,江苏工业学院研究生部专门出台了详细的规定,规定论文开题报告的一般内容包括:

(1)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来源、开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以及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在阅读规定文献量(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占40%以上)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该研究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同时介绍查阅文献的范围以及查阅方式、手段。

(3)论文开题报告——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学术构思、研究方法、关键技术、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难点、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预期目标。

(4)论文开题报告——拟采用的实验手段,所需科研和实验条件,估计课题工作量和所需经费,研究工作进度计划。

(5)论文开题报告——主要参考文献,列出至少10篇所查阅参考的文献。

【延伸阅读】

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

(1)提出问题注意“层次”

选题是撰写学术论文的第一步,选题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甚至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焦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有的学生的选题不具有新颖性,内容没有创新,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总结,或是对前人工作的重复。在选题时要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则。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选题来源包括:1、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2、自己从事的专业某问题发展迅速,需要综合评价;3、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

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

(2)瞄准主流文献,随时整理

文献资料是撰写好学术论文的基础,文献越多,就越好写,选择文献时应选择本学科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选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学性;选择文献应先看近期的(近3~5年),后看远期的,广泛阅读资料,有必要时还应找到有关文献所引用的原文阅读,在阅读时,注意做好读书卡片或读书笔记。

整理资料时,要注意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时不是将看过的资料都罗列和陈述出来,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将其提炼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献综述,也才能写出好的论文开题报告,进而为写出好的论文打下基础。

(3)研究目标具体而不死板

一般论文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的研究目标,但笔者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规定得太死板,这是因为,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也不同。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

篇11:如何写研究生开题报告?

如何写研究生开题报告?

最近要交开题报告了!不怎么好写!有那位大仙可以帮忙下!谢谢!

满意答案:

开题报告格式与开题报告写作技巧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

《中国青年报》报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级研究生所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有不到1/3的博士研究生获一次性通过,而78位硕士研究生,10人没获通过,仅有19人获一次性通过。这在复旦大学乃至于全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上“都很少见”。但据笔者了解,倘若以严肃的眼光审视目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可以说,管理部门、导师、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视“论文开题报告为形式”。除思想上重视不足外,对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管理工作体会,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和技巧做一探讨。

1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2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1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2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2.3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2.4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条件分析

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以上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构成要素的撰写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要写好开题报告,除了掌握必要的开题报告的写法之外,笔者认为,思想上一定高度重视,平时要勤动笔,并善于学习借鉴他人开题报告的优点。(选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9,原文:“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作者:张红)

补充: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总述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提纲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要求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

补充:

你的开题报告的思路可以参考一下上面的资料。

相关问题:

请问,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要求是什么?

篇12:研究生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家庭暴力与女性犯罪问题调查分析

论题缘起:

在法院工作期间接触到的女性犯罪案子;

受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与《女子监狱》的触动。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检索和调查分析的方法说明中国现阶段的家庭暴力和女性犯罪现象及其成因;

结合相关学科进行多角度阐述;

采用纯客观描述的方法得出合乎理性的结论。

论题突破点(本文的难点之所在):

不单纯地讨论家庭暴力或者女性犯罪,而是把两者相结合;

面对家庭暴力,探讨女性自身如何避免以恶治恶?

解释女性为什么会成为家庭暴力的施害者?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通过认真的调查与严谨的分析,对中国社会的家庭暴力现状进行曝光,给予国人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警醒;

运用实证之方法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以了解特定社会形势和家庭环境下家庭成员尤其是妇女权益保障所应该努力的方向;

把握当代中国女性犯罪的现状及其新的走势,并在此基础上对因家庭暴力而引发的女性犯罪进行理论分析,力求探讨如何控制女性犯罪的社会策略以及中国女性自身如何避免犯罪;

进一步探讨女性犯罪的心理成因,以逐步根除错误的思想观念与解除女性的精神痛苦,达到改造罪犯的目的;

加大妇女权益的保障力度,完善女性犯罪的司法救济手段与相关部门的干预机制,强化中国反家庭暴力体系。

论题国内外研究趋势:

国际方面,1895年犯罪学鼻祖龙勃罗梭深入到关押女犯的监狱进行观察,并在《犯罪人论》中对女性犯罪进行了最早的人类学分析。认为女性犯罪率低的原因与其“生理上发育不健全、女性的天性、身体与性格特点”相关。之后众多学者从社会性、生理性等不同角度对女性犯罪进行了研究,对龙勃罗梭的理论进行了修正与发展。在此阶段,犯罪学的相关著作中也出现了女性犯罪的专章讨论,新兴的专门研究女性犯罪的大军已经出现,现代生物派、现代社会学派、女权主义学派等研究流派相继产生。而对家庭暴力的研究是随着对女性权利的不断重视与呼吁出现的,尤其是以女性解放为中心的第二次妇女运动浪潮在西方得到蓬勃发展,妇女权益日益完善,国际的反家庭暴力体系也逐步趋于成熟。除此之外,相关国际组织通过了一系列的条约对妇女权益进行保护,国际间的交流得到了加强。

国内方面。一方面,由于中国过去女性犯罪的比例较小,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尽管在上世纪也有陆陆续续的学者在进行统计和分析,八十年代还出现了《女性犯罪学》的专著,但其研究多借鉴国外的研究理论,过于抽象。中国家庭暴力现象古已有之,却很少暴露在阳光下,直到1995年世妇会之后,家庭暴力问题才得到普遍的`关注。但是反家庭暴力立法却始终未提上议事日程。另一方面,全国妇联等组织对于妇女权益加大了保护力度,《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相继问世。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近年也把“女性犯罪与家庭暴力”作为一项专题进行研究。

论文结构:

序言——为什么写;目录——怎么写;前言——主要论述国内外研究现状;主体——写什么?

第一章探讨家庭暴力的相关内容,着重于对家庭暴力的概念及其特点进行解析。认为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造成或可能造成身体、精神、财产或性行为上的伤害或痛苦的任何暴力或以暴力形式表现出来的行为;认为家庭暴力的行为类型包括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及经济控制;阐述家庭暴力在当今社会形势下梭具有的特点;分析所谓的“冷暴力”现象,探讨为什么会出现家庭暴力、暴力是否应纳入酷刑范围、暴力的界定是否应有强制性以及界定标准如何等问题。

第二章主要是对中国家庭暴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根据调查到的情况对家庭暴力的表现方式、形成原因及其后果进行剖析 ,尤其是阐述所谓的“第三者”、“第四者”现象对引发家庭暴力的影响;在讨论家庭暴力后果的时候引出本文要探讨的另一个主题——女性犯罪。

第三章对中国女性犯罪进行调查分析,着重论述女性由于家庭暴力而导致犯罪的问题。它既包括由于女性实施家庭暴力而导致犯罪的情况,也包括女性由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成为犯罪实施者的情况,即所说的“恶逆变”。进而从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法理学等方面分析这两种情况下女性实施家庭暴力或者“恶逆变”的深层次原因,阐述透过社会化历程逐渐增强的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和性别刻板印象、家庭规范的实际削弱、人际交往中的紧张情绪、整体需求结构的变化等因素对女性内化的个性及其外化的行为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以上两个章节有待于对调查到的准确数据和接触到的真实个案进行分析,因此在开题报告中无法进行详尽的展开。

第四章家庭暴力下的女性犯罪预防与矫治是本文研究的归宿之所在。遏制犯罪一在预防,二在矫治。本文认为:(1)女性要学会如何辨识暴力的征兆,即对此现象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应在暴力发生时寻求社会救助或者司法救济,防止暴力的逐步升级。(2)借鉴西方国家和台湾地区《家庭暴力防治法》的经验,中国应着手进行反家庭暴力立法,强化反家庭暴力体系,着重保障人权的价值目标。并有针对性的改革现有民事、刑事法律制度,可以考虑部分引进国外的民事保护令和司法别居制度,但具体操作时,要从严把握,以及时救助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保护其合法权益。(3)女性避免家庭暴力进而避免犯罪应作出自身的努力,借助于多样化的手段克服性格上、生理上的弱点。(4)完善监狱的现有教育改造机制,把监狱改造和社会救助结合起来。监狱应针对女性的特点和女性犯罪的具体情况,注重从情感上、心理上改造女性罪犯,使之身心得到治愈。女犯出狱后,社会应给予相应的救助。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除了进行法律上的规制外,还需要完善整个社会的救助体系以及国际间的共同努力。

结束语

拟参考书目:

国务院《中国妇女状况》(1994年)

佟新,《女性违法犯罪解析》( 重庆出版社,)

辛彤,《女性犯罪透析》(北京金城出版社,1993年)

刘向东,《女性犯罪研究》(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康树华、刘灿璞、赵可,《女性犯罪论》(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

(意)切萨雷•龙勃罗梭,《犯罪人论》,黄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XX年)

(俄)阿•伊•道尔戈娃,《犯罪学》,赵可等译(群众出版社,XX年)

(加)丽贝卡•j•库克,《妇女的人权——国家和国际的视角》,黄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XX年)

蔡菁,《避免家庭暴力》(经济日报出版社,XX年)

周伟文,《沉默的女性:性别透镜中的家庭暴力》(河北人民出版社,XX年)

巫昌祯、杨大文,《防治家庭暴力研究》(群众出版社,XX年)

(美)janice e.rench,《避免家庭暴力:如何认识与预防》,梅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

荣维毅、黄列,《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国际视角与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XX年)

《司法院八十九年家庭暴力防治法研究会合辑》,中华民国九十年十月司法院编印

徐光国,《社会心理学》(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民国八十五年)

篇13:研究生开题报告

(一)

论文语种:中文

您的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是否有数据处理要求:否

您的国家:中国

您的学校背景:普通大学

要求字数:5000附8分钟PPT

论文用途:mba毕业论文

是否需要盲审(博士或硕士生有这个需要):否

补充要求和说明: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中国的成就举世瞩目。改革开放至今三十余年,中国已经不可抗拒的被卷入国际竞争的大环境,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中国企业已经在较大范围内参与全球竞争。国际市场的理性化,企业竞争的愈加激烈,使得单纯物质力量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少,企业文化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经营者和学者的重视。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所在,体现了企业的经营哲学。通过企业文化,员工的精神得以凝聚,进而组成和推动企业实现其发展战略,维护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本研究已取得的相关成果

四、研究内容(论文写作思路和初步提纲)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六、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附:参考文献

[1]刘志迎,试论企业文化冲突,价值中国,,102(11):26-30、

[2]韦华伟,企业文化融入形象广告,企业文化杂志社,2007,65(8):25-28、

[3]韩浩波,企业文化建设的冷思考,企业文化杂志社,2007,102(13):15-18、

[4]蒋锡培,中国企业管理的根在哪,企业文化杂志社,2007,12(6):22-24、

[5]张德著。组织行为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1O、

[6]徐晓燕,和谐企业:以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为目标,中外企业文化,第5期。

[8]郝殿华,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外企业文化,第6期。

[9]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调查研究报告(2007-2008)。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10]刘亚臣。管理学。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265-266、

[11]申文青。论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经济师。,3、

[12]王晰。塑造优秀企业文化。合作经济与科技。(2):52、

[13]曾昊,陈春花,乐国林。组织文化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7。

[14]于天远,吴能全。组织文化的定义和研究方法综述。经济管理。2009,4。

[15]张磊楠,刘益,赵阳。组织文化刚性产生根源及影响机制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9,10。

[16]申文青。论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经济师,2008。

[17]胡法。银行企业文化探析。中国金融家,2007,(2):88-90

[18]刘振远。ZC公司企业文化的设计。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7-18、

[19]王启奎。HOS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9-12

[20]王永新。新奥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7-8、

[21]杨强。D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39-40、

[22]周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见君远管理咨询网站。2009、12、

[23]智萍利。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天一企业文化网。2009、12

[24]王成荣、周建波。企业文化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9月第二版。

[25]周可真、张薇。论管理哲学的产生极其学科性质。江海学刊,1月。

[26]屈群萍。试论管理哲学视野中的文化管理。南方论刊。20第5期。

[27]斯蒂芬。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孙建敏、黄卫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28]彭新武。管理哲学的问题及其当代性。哲学动态。2007年第2期。

[29]李兰芬、王永明。论管理哲学的的学术视野及其功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8月43卷第四期。

[30]阎秀敏。管理哲学在中国的研究思路评述。汕头大学学报。第25卷第6期。

[31]李培挺。管理哲学何为?―评《论管理哲学的产生及其学科性质》。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8月第34卷第4期。

[32]王成香。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湖南商学院学报。208月第17卷第4期。

[33]葛荣晋。中国管理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34]稻盛和夫。经营者的人生六项精进。中外管理。203月。

[35]稻盛和夫。活法。曹岫云译。东方出版社。2010年10月第二版。

[36]钟放。文化视角下的道生经营哲学与企业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文论文。2008年。

[37]张邦松。改造日航:稻盛和夫的‘精神胜利法’。经济观察报。2010年8月。

[38]宋刚、王续琨、冯茹。管理哲学的学科体系构建及其发展对策。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2008年8月。

[39]王育琨。稻盛和夫火线救日航。上海证券报。2010年1月。

[40]任远。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2期。

[41]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家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与评价――2007年企业经营者城战与发展专题报告。经济界。2007年。

[42]钟放。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学习讨论会纪要。冯雅编。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学习讨论会。东北财经大学。日本学论坛。2007年12月。

[43]孔东。管理哲学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1期。

[44]曹岫云。重振日航稻盛哲学的公开实验。中外管理。2010年3月。

[45]张冠男、杨洪兴。当代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

篇14:研究生开题报告

一、立论依据

1、论文的研究意义:

《故事新编》作为鲁迅小说创作链条上一个独异的文本,自从问世以来一直备受争议,其文体归属问题、油滑问题以及评价问题在学术界成为一个悬而未解的难题。相对于《呐喊》、《彷徨》和《野草》的研究的造诣和深度,《故事新编》在鲁迅研究系统中一直处于研究的薄弱环节。

重返《故事新编》的研究的历史现场,我们发现大多数研究者忽视了《故事新编》的独异性,试图把《故事新编》机械地纳入《呐喊》《彷徨》的研究系统,从而消解了《故事新编》研究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同时,在《故事新编》的研究系统中,研究者把视角定位在思想文化研究即内容的层面,而对于《故事新编》独具特色的形式研究处于弱势地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研究本体的叙事迷宫拒绝谨严的文学理论框架,从而给阐释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另一方面,是研究者忙于照搬外国理论,生硬套在文本之上而常常显得捉襟见肘。如何找到一条佳径坦途锲入《故事新编》文本,在阐释之中既贴近文本,又不消解文本本身的复杂性与系统性,这是《故事新编》研究中的一个问题和难题。

鲁迅《故事新编》的反讽,是一个显而易见却往往被人忽视的诗学问题。而且相对于《呐喊》《彷徨》二小说集的“反讽”研究,《故事新编》的反讽阐释明显处于滞后状态,而且研究者忽略了《故事新编》创作中反讽维度(广度和深度)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的事实。我们认为,反讽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更是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是一种更高的世界观系统的外延性展示,是一种能够联通文本与作家精神视阈的手段。因此,对《故事新编》的反讽作一番梳理,进而更深层次探究这种话语体式与作家心理、精神结构的对应性特征,从而打通文体演变与精神、文化关联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鲁迅晚年个体精神结构与文体创造、生成之间的关系,这将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故事新编》研究现状:

《故事新编》自问世起,就一直以其异质性成为争论的焦点:

1936年1月《出关》在《海燕月刊》发表,即形成一股评论热潮。有以为是攻击某人的,如上海一小报说:“这好像是在讽刺傅东华,然而又不是。”有以为是作者自况的,丘韵铎称,读了《出关》,“脑海里”“只是一个全身心浸淫着孤独感的老人的身影”。鲁迅也加入了评论的行列,他在致徐憋庸的信中称邱韵铎“曲解之后,作了搭题,比太阳社时代毫无长进”“,后来又在《"出关”的关》一文中反驳了上述说法,称《出关》是写“孔老之争”了。应当指出的是,关于《故事新编》中的人物影射谁、寓指何种势力,种种猜测和推断在《故事新编》的研究史上从未中断过。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仍有人解读出了《起死》的“现实意义”。

对《故事新编》的文类归属,即是“讽刺小说”还是“历史小说”,也争论得沸沸扬扬。持前论者如徐懋庸认为,“《故事新编》其实都是现代的故事,对于历史而言,真是信口开河的,所以这到底总该是一种新式的讽刺小说”,冯雪峰也说《故事新编》是“寓言式的短篇小说”。“李桑牧认为,“作者虽然写着历史题材,但从作品的具体内容考察,这样的作品却不能归入历史小说中去。”持后论者如常风,“鲁迅先生是想将过去的圣贤还他们一个是有血肉和我们凡人一样的本来面目”,说明鲁迅是作历史小说。茅盾在《(玄武门之变>序》中如此评价:“用历史事实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自‘五四’以来,已有了新的发展,鲁迅先生是这一方面的伟大开拓者和成功者”,“他的《故事新编》在形式上展示了多种多样的变化……”。雪苇的论文《关于<故事新编>》,在疏理《故事新编》的史料来源上作了开创性的工作,指出《故事新编》“所描写的事物从故事的内容甚至细节大都有古籍底根据,而且杂采傍搜,被综合的材料很不少。”“吴颖则重申:“《故事新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先出现的一部杰出的历史小一说集”。

此外,《故事新编》的“油滑”问题也一直困绕着研究者。因为鲁迅对“油滑”的态度暧昧,却又坚持了十三年,所以相关研究也纷繁复杂。大致说来,对油滑的态度分为三种,一是心折派;二是臧否交加派;三是批斥派。心折派认为“油滑”是鲁迅的独特艺术构思,是一种创造性的表现方式。周凡英就认为“所谓‘油滑之处’,完全不是游离于作品之外,或任意羼杂进去的,而是与人物的塑造,与主要人物的形象及其环境关系的描写,紧密联系着的。”而对“油滑”褒贬交加则占了多大数,如常风、茅盾、冯雪峰、唐|和王瑶等人,认为“油滑”有其独特的功用,但同时又伤害了小说的艺术价值和批评的杀伤力。值得一提的是,王瑶把“油滑”同戏曲中的“二丑”艺术联系起来解读,令人耳目为之一新。对“油滑”进行批驳进而否定《故事新编》的价值的言论,也散乱地存在。近年来,对“油滑”作价值定性的言论偏移到对“油滑”作理性认知的阶段,郑家建认为“要理解、分析‘油滑’问题,就必须从本质上重建对作品的世界观尝试和艺术意识的把握方式,即必须把‘油滑’理解成是一种观察人生世相的特殊眼光,是一种对社会、历史、文化独特的认识方式;必须把‘油滑’同作家主体内在心灵的深度、复杂性和无限丰富性联系在一起;必须把‘油滑’同艺术想象力的异常自由联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必须看到‘油滑’同中国发间诙谐文化的内在关系。”

当然,进入新时期后的《故事新编》研究已经进入多元并存的研究态势,思想文化、民族学、人类学视角下的《故事新编》研究欣欣向荣,而且出现了很多很有价值意义的研究成果,对整体认识鲁迅思想具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鲁迅小说及其《故事新编》的反讽研究现状:

西方的反讽理论系统性地介绍到中国,还是八十年代中期之后的事情,所以在中国本土,把反讽独立于讽刺这一理论范畴来观照鲁迅小说的研究还是九十年代之后的事情。自《故事新编》发表以来,对其讽刺性一面无任何争议,只是在体裁分类时就其情感指向和题材选取等二方面的分野出现了差别。对鲁迅的讽刺艺术,研究者都有大致相当的认识,大概缘于鲁迅自己有专文如《论讽刺》、《什么是讽刺》、《从讽刺到幽默》等对讽刺进行拟定,许多研究者都发现鲁迅的讽刺的真实性、日常性和夸张性的特征,但往往出于系统整合鲁迅小说讽刺艺术的需要,对三部小说集进行了概览式的描述与认定,从而否认了《故事新编》独具的异质性的特点。就《故事新编》的讽刺而谈的专著还未见,但是 篇章却散见地存在。

把反讽剥离出“讽刺”来观照鲁迅《故事新编》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见。相对于《故事新编》研究,鲁迅小说《呐喊》、《彷徨》研究最为系统,研究方法最为科学,研究成果最为丰硕。这种“偏科”研究的现象影响了《故事新编》研究的广度和厚度,使得其成为一种有待研究界进一步挖掘和丰富的研究课题。对鲁迅小说的反讽研究,也出现了这种研究不均衡现象。研究者大多数把反讽研究对象定位于鲁迅《呐喊》和《彷徨》二部小说集上,帕特里克・哈南对鲁迅这二部小说集的反讽(中文本翻译为“反语”,其实是“反讽”的误译)技巧进行了追根溯源式的勘探,用比较文学的眼光细读式地对《呐喊》《彷徨》逐篇进行了分析,并分离出鲁迅和其他日俄作家的内在性的影响性关联。他剥离出“情境性反讽”、“描述性反讽”、“并列性反讽(即结构反讽)”这三个维度,对这二部小说集进行了细致地扫描,但可惜的是,他只从技巧性层面对鲁迅小说进行了解读,并未探索其技巧后面的精神性因素,这应该是缘于其对鲁迅的偏见,他说道,“鲁迅各种反语技巧都属于一种艺术观念,而非哲学观念――它们都不构成任何‘反语的人生观’。”;最为可惜的是,他对《故事新编》的讽刺艺术在篇末的`注解中零星提及,却并未把笔触放到更远的鲁迅晚年的这部小说集子。

九十年代初,朱寿桐就鲁迅与契诃夫小说的反语技巧从三个方面(叙述反语、情境反语和效应反语)进行了比较,从而发现了植根于不同语境下的不同作家,因其思想上的本源性差异所产生的技巧上的不同,对很好的认识鲁迅的反讽技巧有着独到的阐释。而温儒敏则就《狂人日记》中的反讽结构,即小说的“序”在全篇中的结构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这篇小说是“鲁迅反讽结构最为复杂,而且运用得最为精密巧妙和扑朔迷离”。并就反讽所获得的审美效果进行了精到的评价,认为是导致多层意义交织,营造了悲愤冷峻美学风格和悲剧性反讽的意味。

奥地利学者特拉普则用专文对《故事新编》的反讽问题之一――“历史自反性讽刺”问题进行探讨,即”由讽刺通过时代距离而形成的一种“元反讽”现象和“元反讽化过程”进行研究”。文章从时代性的反讽这一过程中,发现“鲁迅《故事新编》对传统神话的移植,构造出精神史、历史和语言层面的时代性叠化”,从而形成了反讽,意在表明“处于现实中的我们永远隐遁在荒谬之中”。汪晖在《反抗绝望》第六章中多次提及鲁迅小说中的反讽,可惜的是,这些 篇章文章只是从具体艺术手法上或者是具体的作品解读上来发现反讽的技巧性和意义性,还远未发展到用一种统筹的反讽眼光去统括鲁迅小说的野心,即用反讽整体解读鲁迅及其作品意蕴。

九十年代中期,叶世祥提出用一种新的角度解读鲁迅小说,这便是反讽。他尝试着从修辞学、美学、哲学这三个层面谨慎地运用反讽概念,以《故事新编》的“油滑”为起点,对鲁迅小说的反讽进行了二个方面的观照,即言语反讽和情境反讽,并对鲁迅作为反讽家的形象进行了定位,认为鲁迅《故事新编》的反讽狂欢是鲁迅思想、精神极度痛苦的一种外在渲泄。叶文因此通过反讽把作为文体家的鲁迅和思想家的鲁迅进行了深层次上的对接。只是对《故事新编》的反讽狂欢仅用语言层面的反讽来取代“油滑”有欠妥的一面。

杨剑龙则用反讽观照鲁迅《呐喊》、《彷徨》小说集中关于乡土小说的部分,他从宏观的角度即性格的反讽、结构的反讽、描述的反讽和主题的反讽四个方面探讨了鲁迅乡土小说的反讽艺术。他认为,鲁迅是一位充满了反讽精神的作家,他对下层社会的人们充满了真诚的悲悯和同情,哀其不幸;同时也为他们的精神麻木愚昧而不满和愤懑,怒其不争。鲁迅是站在一个思想家的高度去思考民族命运的,去探索国民性弱点的,鲁迅对下层社会的人们是以一种俯视的、居高临下的反讽精神予以观照描写的,他与他作品中的人物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反讽手法的运用,增强了作品语言表达的艺术张力,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作家的情感更为含蓄深沉。他细细地剥离了鲁迅反讽艺术的影响源,认为鲁迅受到果戈理、显克微支、森欧外、夏目漱石、安特莱夫、契诃夫以及中国晚清小说《儒林外史》《镜花缘》的影响。他认为反讽手法作为一种从容冷静深沉的针砭手法是与鲁迅对乡土的爱憎交织相矛盾的情感色彩相关联的,也是鲁迅使作品中展示的人和事不至于过于凄惨悲哀和给人以过多的重压之感的艺术手段,反讽手法在悲哀的与幽默的、凄惨的与谐趣的、沉重的与轻松的等等因素中调和平衡,它是作为启蒙者鲁迅复杂内心和矛盾心理的反映。

新世纪初,张雪莲在《反讽的意义――对<故事新编>的现代再评价》中,条分缕析地对《故事新编》的反讽类型进行了分析,分别从直接矛盾式反讽、天真质朴式反讽、自我暴露式反讽、事件反讽、浪漫反讽、言语反讽等六个方面逐一检视,认为,鲁迅是运用了反讽手法来敷陈历史,从而将历史、现实与个人的主观态度结合在一起,表现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态度。《故事新编》的表层意义在于颠覆历史显文本,深层意义便在于通过对历史显文本的颠覆,解构中国传统文化,解构人心中的历史,解构“由于岁月的迁移以及语言和习俗的变化,流传到我们的原来的事实真相已被虚伪的传说遮掩起来了”的历史。其对《故事新编》的反讽诠释对接米克的《论反讽》中的理论范式,在一定程序上拆解了《故事新编》反讽运用的复杂性和鲜活性。

近年来,对反讽诗学的研究越来越呈热门趋势。龚敏律则在梳理西方反讽诗学在现代中国的译介与影响一文中,认为学界在反讽诗学对现代作家影响的研究方面仍然停留在反讽诗学的修辞意义上,没有对现代作家与反讽诗学的关系进行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层面上的探讨,他认为有关西方反讽诗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研究仍然是一个富有拓展意义的理论课题。他认为鲁迅的作品中反讽源流植根于存在主义哲学鼻祖克尔凯郭尔和尼采,而且反讽不仅仅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气质,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精神境界。而这种精神质素三个核心命题即否定性、自由感和悖论性都在鲁迅思想精神深处弥漫着。因此他认为鲁迅的每一部单个作品通过反讽构成一个圆浑的整体,而他的整个生存状态、心灵结构、人格主体通过反讽构成一个完满的整体。

张芸则把鲁迅推到反讽者的高度,她认为反讽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同时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和人生态度。作为人生态度的反讽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其一、高度的主体自觉性和主体意识;其二、无限的绝对的否定性。鲁迅的创作过程是审慎的过程,创作主体意识时刻在场,因而其作品呈现出高度的创作者的主体性;鲁迅身处的现实在他眼中已经完全丧失了有效性、实体性,现实对他而言已成为一个荒谬的世界,鲁迅以他所身处的现实来反抗这个现实本身,因而他对现实的否定是彻底而绝对的,这正是反讽的人生态度。她从鲁迅的创作实践中仔细地寻找出反讽修辞与鲁迅思维结构、精神特质相对应的部分,从而很好地在文本与创作主体之间互动阐释中,整体诠释了作为反讽者鲁迅所具有的人生态度。

二、论文大纲

引论

《故事新编》的写作历时十三年,自问世以来一直以其“先锋性”的艺术表现而受到文学研究界的广泛关注,鲁迅所谓的“只取一点因由而随意点染”而成的“非文学概论”之类的历史小说,却成为鲁迅研究中的一大难点。对《故事新编》的伟大创新意义,早在六十年代唐|先生就指出:“任何属于传统形式的凝固概念,都不能约束它,绊住它。因为这代表着一种新的创造。”无独有偶,钱理群、吴晓东也称其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无可仿效、无法重复的“现代奇书”。既然《故事新编》作为鲁迅小说创作链条上一个独异的文本,那么谨严的文学理论是无法容纳这种开放性文本的,因此需要阐释者不断地变更视角与立场,去重新打量鲁迅留给我们的文学遗产。引入反讽介入鲁迅《故事新编》是一种新的方法观的尝试。

1.  反讽理论的鲜活性

反讽概念是个西方语用词汇,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至今仍然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中的延伸性概念。传统观念的反讽涵盖了自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和昆体良以来反讽观念的混合,主要还停留在修辞学层面“言在此而意在彼”、“为责备而褒扬或为褒扬而责备”、“说与本意相反的事”是其基本内涵。字面意义与隐含意义的并列对举,成为反讽得以形成的前提。

在反讽超越传统修辞学界限向形而上扩展方面,弗・施勒格尔的浪漫反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弗・施勒格尔那里,反讽由于与其力图拯救人类灵魂的主张相联系,成为人生与诗合一的重要手段,所以具有了形而上的色彩。“哲学是反讽的真正故乡,人们可以把反讽定义为逻辑的美:因为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在日头的还是书面的交谈中,只要是还没有变成体系,还没有进行哲学思辨的地方,人们都应当进行反讽”。

而在克尔凯郭尔那里,反讽已经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哲学的殿堂,他在《论反讽概念――以苏格拉底为主线》中从反讽主体与现实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反讽者的主体认知,并将反讽定义为“无限绝对的否定”,并提出了反讽者的“世界反讽”的世界观,它否定现实存在的有效性,完全体现着与现实的相矛盾相冲突的过程。  “新批评”派把反讽作为诗歌的结构原则,瑞恰兹便提出了诗歌必须经得起“反讽式观照”的理论主张,也就是说,在诗歌中“通常互相干扰、冲突、排斥、互相抵消的方面,在诗人手中结合成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布鲁克斯认为,诗歌应被当作一个由对立面构成的、具有张力的、矛盾和反讽的结构来加以分析因为反讽不仅能表明对异质因素的承认,而且还能表明异质因素的统一。在《反讽―一种结构原则》中,布鲁克斯对反讽作了更为明确、详细的界定,他认为反讽即“语境对于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

韦恩・布斯、华莱士・马丁则从叙事学层面对反讽进行了重新界定。他们深入分析了反讽所造成的距离效果。“所谓反讽,意指作者选取的叙事角度,是一个与作者自己信念和规范完全不同的截然对立的‘不可信’叙述者,这个叙述者身身有明显的缺陷,他冷嘲热讽,着意欺骗,但他表面上所要否定的东西,恰恰就是作者要肯定的东西。”

在后现代叙事理论中,米勒则从语言的反讽角度,认为反讽悬置意义线条,而且悬置任何中心,甚至包括无穷远处的中心。在反讽的作用下,主体性和主体间性都不复存在。而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罗蒂在后现代语境下发展了反讽哲学,并把它视为接近“真理”、“自由”的必然过程。

2.反讽在《故事新编》研究中的适用性

2.1反讽理论的多重视阈与《故事新编》的复杂性相契合

《故事新编》的复杂性与前瞻性,无法用经典的现代性理论或者单一的后现代理论去观照,也无法脱离其特定的时代语境与鲁迅创作心理去超然的品评《故事新编》的内涵与价值。反讽,作为一种理论视角,从文学批评的容量上看,其涵盖了从文本修辞、叙事学到哲学等三个方面的层次,而且各层次之间能够互相打通包融,互动阐释;从其跨越的文学批评的形态上看,其经历了现代与后现代二个阐释维度,二种思维模式的跨越实则是一种互为补充和丰富的过程,从而能够更好地阐释作为“先锋性”很强的《故事新编》。

2.2反讽是鲁迅小说创作中一以贯之的手法

2.2.1鲁迅的反讽认知

“反讽”是一个舶来品,没有资料表明鲁迅接触过反讽理论,但对鲁迅对广义的反讽即讽刺,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认知体系,专门谈讽刺的文章包括:《论讽刺》、《什么是讽刺》、《从讽刺到幽默》等对讽刺进行拟定。而对漫画和版画的讽刺艺术,鲁迅也有比较多的真知灼见。在与林语堂等人关于小品文的论战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鲁迅对“幽默”的相关的认知。

2.2.2反讽:从《呐喊》、《彷徨》到《故事新编》

从《呐喊》、《彷徨》到《故事新编》,反讽作为鲁迅创作手法,一直贯穿于鲁迅的创作过程中。他们都具有相同的“精神气质”:描述性言语的反讽、冷静的叙述笔调、悲喜剧的审美风格等等。但前后期小说创作明显呈现出一种嬗变的态势:1、叙述人的退隐,《呐喊》、《彷徨》的第一人称叙事完全让位于《故事新编》中第三人称叙事,鲁迅作为隐含作者在《故事新编》中俯视剧中人物,必然导致反讽距离的生成;2、反讽的广度:从《呐喊》、《彷徨》和描述性言语反讽、情节反讽中侧重于人物性格反讽,个别 篇章的结构反讽到《故事新编》中全方位多角度的反讽语境、反讽主题的构造,作为反讽人的作者身份开始明确;3、反讽者主体精神向度演变:由《呐喊》、《彷徨》期“听将令”,用“曲笔”到《故事新编》时期的“游戏之作”中的真我流露,主体的自由精神在小说中得到极致散发,鲁迅的戏谑天才得到真实的展现,从而为《故事新编》“反讽场”的形成提供了主体精神的保证。

(一)、《故事新编》反讽的文本分析

1.言语层面的反讽:

反讽修辞学认为言语反讽即为语言的能指和所指发生分裂而形成的一种效果,其最为原始的表现方式为“言在此而意在彼”。在《故事新编》中言语反讽表现在:鲁迅往往用大量的描述性语言(夸大陈述、克制陈述、正话反说、反话正说、谐谑调侃等方式)对所描述对象形成反讽;戏拟古代典籍、历史传说、方言、外语、口语和不同阶层人物的标志性语言,甚至现实中某一类型人的真实嘴脸等方式构造反讽;悖论性语言的运用等手段形成反讽。

在《故事新编》文本中,言语反讽更表现在不同语言形态在文本中形成不同的碰撞和对话,从而构造出一种多声部多维视境对立并统一的有机整体。表现为方言和白话、官话和俚语、外语和方言等不同语言形态的存在,在不同意义折面上互相拆解意义而形成的一种反讽效果。

2.叙事层面的反讽

叙事层面的反讽定位于人物塑造、情境生成和文本结构等层面的反讽叙事。《故事新编》的中突出的表现在三点:

2.1人物反讽:人物塑造中具有对立性质的人物双双出场,在《故事新编》中八篇文章中往往是建构者/破坏者、英雄/小人、复仇者/昏君、先驱者/庸众、进取者/退隐者双双登场,从而在二种对立的人物行为的冲撞中,互相消解各自存在的价值意义确定性,从而形成二元互衬又互相解构的结局。同时,《故事新编》中擅长于扁平人物的塑造以及类型人物的塑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反讽效果。

2.2情境反讽:情境反讽也称非故意反讽和无意识反讽,它不像言语反讽那样让人明显感觉到反讽者的存在,它主要指存在地叙事结构之中的事态或事件本身呈现出的反讽性。鲁迅《故事新编》小说中的情境反讽主要产生于人物行为本身的悖谬。女娲、后羿、叔齐伯夷、禹太太、文化山上的学者们以及庄子在面对汉子的难题时等等行为都是一种悖谬性的展示。

2.3结构反讽:这里的结构仅指狭义的文本结构,主要指作品的材料组织、布局谋篇、情节安排、叙述线索、叙事模式等,而不是指文本的思想结构、精神图式或文本中事件、人物的具体情境。结构反讽就是设置对立或背离的结构图式或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反差,以此凸显故事深层的反讽意蕴。简言之,就是结构上存在直接意诣和隐含意诣两个相异的结构系统,深层意诣指向表层意诣的裸露处并形成反讽悖反。《故事新编》的结构反讽源于二种:一是历史隐文本对《故事新编》显文本的反讽;二是《故事新编》文本结构内部的结构之间的对立与消解,篇头与篇尾的对照中,否定型叙事模式嵌入其中。

3.  主题层面的反讽

3.1颠覆英雄叙事模式,向日常叙事推进

作为历史文本中《故事新编》的主人公,大都是古籍文献和大众文化传播中文明起源时代的精神象征,不管是女娲、后羿、黑衣人、大禹,还是叔齐、伯夷、老子、墨子、庄子等,均是以某一文明精神的开创者而进入史传典籍。中国传统的写作方式则在一种道德观的烛照下,把他们奉为救世主和先贤圣哲,从而在不断地历史叙述中使其神化或者非人化,从而赋予了他们更多的神性。传统叙事模式则在此种观念的引导下,追求叙事的宏大性,是一种大叙事,也是一种元叙事。鲁迅则超脱这种大叙述模式,是一种小叙事,是一种日常叙事。主要表现在:鲁迅不关注于叙事的道德性,摆脱了单纯的伦理教条的感化与宣传;日常事物和俗事进入叙事,使得传说中的神、英雄和先贤遭遇了现代普通人所遭遇的一切烦恼和忧愁,神成了人;神圣的、宏大的价值系统被零碎的、琐碎的小系统置换,从而褪去了神、英雄和圣贤赖以立命的语境。

3.2削平时空深度,质疑意义的完整性、连续性

现代性理论表明,意义的存在必须在一条时空递进的链条上才能给予证明。但《故事新编》的时间线索和空间线索已经完全杂揉,这是一个并不具有实体性存在的陌生语境。在这里,没有时空的标示,所以意义便失去了依托的价值基础。《故事新编》采用大量的拼贴手法,取消了神话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界限,过去、现在、将来被置于同一平面上,在古今杂揉中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鸿沟被抹平了。意义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被人为的断裂,导致意义悬浮、价值虚无。

3.3对人存在的反讽性审视

与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理想生存不同,《故事新编》所展示的是另一种生存景观。鲁迅着力描写的是人生存中的“烦”,这在存在主义哲学的始祖克尔凯郭尔那里就是一个关于人生存的关键词,它把“烦”上升到人生哲学高度给予观照,而鲁迅则在具体文本上具像化了这种描写。另外,鲁迅着力于人生存的荒谬性状态的描写,《故事新编》的主人公被无缘无故地抛掷到一个被改变了以往生存环境的语境,绝对地孤独无助,从根本上没有存在的理由,但又不得不把已经“在世”这一事实承担起来,独自肩负起自己的命运,这正是其存在的荒诞性之所在。即使肩挑重担,并最后取得了成功,但最后或者是消失了自己的精神力(如禹);或者是与昏君的头融为一处,并成人众人观赏的对象(如黑色人)、或者反被人利用,宏大的劳动成为庸众的天下(如女娲)。这种崇高与卑下、理想与虚妄、伟大与渺小之间的对抗中,总是前者让位于后者,总是前者被后者同化,从而抹平了二者之间的距离鸿沟,消解了奋斗的价值与意义,这构成了《故事新编》人物荒谬性存在。反讽性审视最终化解了人生存在的意义深度。

(二)、《故事新编》反讽与鲁迅深层思想

1.鲁迅的反讽世界观

其一,作为世界观的反讽是主体对所存在的现实世界呈批判和对抗的姿态的,作为主体的作家否定那个时代,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他自己也属于他所否定的那个时代,而在他否定他自己时代的同时,也否定了自我,认为自己应当同自己所处的时代一同消亡。鲁迅的历史中间物意识恰恰是属于这样一种反讽世界观价值系统的。“有我不乐意的在天堂,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我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如在黑暗里沉没。”鲁迅更愿意在死火里速朽,连同他的作品一起。这种历史中间物意识的衍化构成了鲁迅生命中最重要的世界观体系。

其二,鲁迅思想中常常缠绕着二种想到对立的概念范畴,生和死、有和无、光明与黑暗、进取与退走、希望与绝望等在一种对立转化的过程中构成意义的张力,这种无法拆解的二元恰恰成了鲁迅思想深处不断纠结的矛盾源泉。在鲁迅这里,二二对抗之后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归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你你的。这种不可能解决的冲突在鲁迅内心不断冲撞和抗争,恰恰成了鲁迅所以复杂情感的来源。这种悖论性渗透在鲁迅对传统文化、现实人生和内心体验之间,从而构成了鲁迅反讽的世界观。

2.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与现实批判的理性选择

作为国学修养深厚的鲁迅,对传统文化自有一番情感上的认同,从鲁迅藏书、鲁迅旧体诗创作和其学术研究的旨趣上,都可以发现鲁迅心理上对传统文化,特别是以老庄儒墨等传统价值观的情感上的体认与归附。但是,在现实的斗争层面上,理性选择批判态度并激烈对抗。二者价值立场的天渊之别反映了文学创作上,便发生了有趣的现象,比如鲁迅笔下有二个庄子形象,一个是《汉文学史纲要》中史人物存在的庄子,那个“其文则江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以及“蔑诗礼,贵虚无,尤以文辞,陵栋诸子的“超世抗俗”的先秦哲人;一个则是作为共时现实参与社会文化进程、与中国国民劣根性有着深刻因果关系、堪称现代“伪士”鼻祖的负面思想形象。而对把老子的送出关,作者立意与作者文字间的情感指向之间存在明显分裂,情感上同情老子但在价值立场上仍然把它送出关去。这种矛盾也反映在《采薇》中,当阿金姐用流言击打伯夷叔齐的语境里,分明后面站着一位隐含作者对其进行批驳,但对于伯夷叔齐的迂腐和死守僵死论条的“笨牛”劲的批判态度,也同样存在于文本中。这二种情感的缠绕和交织恰恰够成了《故事新编》反讽因素的生成,相辅相成的二种对立情感并没有在文中得已有效解决,而仍然以一种“对话”方式和谐共存于《故事新编》文本内部。

3.鲁迅虚无的人生体验与绝望抗争的人生态度

鲁迅对自我的审视和自我存在状态的体悟是现代作家中少有的,他对自我存在的虚无感的述写散见于他的《野草》诸 篇章中,这种对自我存在状态的自觉抒写是经过双重过滤之后的产物,一是现实斗争中主体对现实客体不断审视中生产出来的虚无体验;二是自我有意识对人的存在作形而上思考的结果。而在这种体认中,鲁迅困扰于人生荒诞性的悖论描绘,疑虑于启蒙者之于被启蒙者的意义,然而终究只是延长“醉虾”的苦痛;过客明知前路没有终点,但仍然却要不断的走;“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仍然是空虚的暗夜”,战士举起了投抢,但终于陷入无物之阵的境地。而这种体验在《故事新编》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但鲁迅在现实层面上,对这种虚无的人生进行了绝望的抗争,他向文坛怪象、复古逆流和丑恶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讽刺,对包围他的世界投掷匕首和投抢。他一生致力于“立人”思想和“中华民族的脊梁”式人物的寻找,从而在《故事新编》中树立了墨家的实干精神作为现时的良剂,同时在民间文化中寻找到“黑衣人”式的侠气充实民族精神肌体。

(三)、鲁迅《故事新编》反讽技法探源

1.中外反讽艺术的吸纳与转化

鲁迅曾谈及他的文学创作之路,曾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并说“我所取法的,大抵是外国的作家。”记得当时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理和波兰的显克微支。日本的,是夏目漱石和森欧外。对于反讽这一艺术技法,并没有固有的反讽技法的借鉴与整体的位移,鲁迅对于其的技法吸纳完全在潜在的隐暗的层面上进行,鲁迅冷静的叙述笔调、轻松戏谑的讽刺策略等等都与果戈理、显克微支、森欧外、夏目漱石、安特莱夫、契诃夫以及中国晚清小说《儒林外史》《镜花缘》的深层的联系。但在鲁迅这里,反讽技法经过特殊的认知后转化为鲁迅的“创造”,外国作家大多仅限于人物反讽,或者是反讽近乎于隐在的讽刺,鲁迅有意识地继承了这些因子,并把反讽扩展到叙事情境与文章结构层面,在《故事新编》中已经弥漫到整个文本;同时,鲁迅的反讽更隐秘,很难把握隐含作者真实的情感走向,这与鲁迅“忧愤深广”的情感指向和多疑、尖刻的思维特征是分不开的。

2.杂文意识和杂文笔法的渗透与转化

《故事新编》后期五篇小说的反讽维度较之于前期更为自觉也更为丰富,与鲁迅长时间经营于杂文创作所形成的杂文意识和杂文笔法是分不开的。就鲁迅杂文来说,《申报・自由谈》时期的鲁迅杂文更为成熟,其杂文意识和杂文笔法自然有一条渐进发展的路线,不同文体之间的互相转化是可能的也是真实存在的。在五十年代关于《故事新编》文体归属的大讨论中,伊凡认为“《故事新编》是杂文化的小说。”这是有一定依据意义的,《故事新编》与鲁迅杂文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别一个窍火者》就有相似的情节构造和笔法端倪。《故事新编》明显受到鲁迅杂文意识和杂文笔法的渗透与转化,表现在:作为文体越界的二种文体,都是不能被正统的文学理论所能涵盖的,鲁迅并不想把“杂文”和“故事新编”抬进文苑,这样“无体”杂文天马行空思想艺术出入于各种学科门类,杂揉各种艺术形式,而《故事新编》受到这种天马行空的思想力和包容力的影响,成了鲁迅又一个文体园地内的实验场。鲁迅杂文思维中擅长于刻划“个”与“类”,而《故事新编》中充斥着大量类型形象,从而与杂文系统产生了共鸣效应。杂文笔法上庄谐并用、雅俗并用的语言形态也转化成《故事新编》“油滑”语言的生成。

3.鲁迅个人调适与文体变异的结果

鲁迅对历史和现实的相似性有着深刻的体会,《故事新编》在二个方面进行了批判的努力,一个是传统文化中仍然在当今发挥效用的过时思想,一个是现今人仍然残留的历时久远的国民劣根性。历史和当下,过去和现时都存在着深层次的联系与观照,鲁迅必须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着眼去打量这种关联互动,而这二种互相缠绕着的矛盾如何辨析?作为主体的介入者必须在二者的临界点之上给予批判性观照,才能更为正确而合理的剥离出其荒谬性。这种临界点上的主体必须有一种眼光,即反讽式的眼光。这种反讽式的眼光需要主体具有更为深刻的思想脑力,同时也要有更为自由的心态。这种反讽式的眼光落实到具体的创作中便演化为一种“油滑”笔调,它也是鲁迅自觉选择文体变异的结果。

三、参考资料:

文献类:

[1]郑家建:历史向自由的诗意敞开,上海:三联书店,版

[2]朱祟科:张力的狂欢――论鲁迅及其来者之故事新编小说中的主体介入,上海:三联书店版

[3]汪晖:死火重温,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4]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长沙:岳麓书社,.

[5]林贤治:鲁迅的最后10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

[6]鲁迅: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7]钱理群:心灵的探寻,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版

[8]王晓明: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9]解志熙:生的执著――存在主义和中国现代文学,上海: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10]柳鸣九:二十世纪文学中的荒诞,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1]陈嘉明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北京:人民出版社,

[12]皇甫积庆。情结?文本――鲁迅的世界。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13]钱理群。走进当代的鲁迅。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4]赵毅衡。新批评―一种独特的形式主义文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15]W・C・小说修辞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6]冯雪峰。雪峰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17]丸山升著 王俊文译。鲁迅・革命・历史――丸山升现代中国文学论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8]戴卫・赫尔曼 主编 马海良 译。新叙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申丹 著。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0]理查德・罗蒂 著。偶然、反讽与团结。北京:商务印书馆,

[21]王宏志。鲁迅与“左联”。北京:新星出版社,

[22]J・希利斯・米勒 著。申丹 译。解读叙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3]马丁 著 伍晓明 译。当代叙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4]D・C・米克。论反讽。北京:昆仑出版社,1992

[25]克尔凯廓尔。论反讽概念――以苏格拉底为主线。《克尔凯廓尔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6]董小英。再登巴比伦塔・巴赫金与对话理论,上海:三联书店,1994

[27]张中行。文言和白话,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

[28]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车槿山译,上海:三联书店,1997

[29][英]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30]张京媛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1]乐黛云编。国外鲁迅研究论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论文类:

[1]王际兵。“反讽”与“真理”――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反讽精神。文艺争鸣,2006,(5)。

[2]朱寿桐,姚公涛。试论鲁迅与契诃夫小说的反语技巧。鲁迅研究月刊,1990,(10)。

[3]杨剑龙。反讽:鲁迅乡土小说的独特魅力。学术月刊,1994,(10)。

[4]张芸。反讽者鲁迅。东方论坛,2006,(6)。

[5]龚敏律。西方反讽诗学在现代中国的译介与影响,文学评论,2007(3)。

[6]叶世祥。反讽:从一个新角度解读鲁迅小说,鲁迅研究月刊,1995,(5)。

[7]魏继州。质疑意义――《故事新编》的思维与言说,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1)

[8]李允经。鲁迅与漫画,鲁迅研究动态,1987,(10)。

[9]陈平原。鲁迅的《故事新编》与布莱希特的“史诗戏剧”,鲁迅研究动态,1984(2)。

[10][奥地利]R・特拉普 曹卫东译 时代性的反讽――对《故事新编》的接受学研究,鲁迅研究月刊,1992,(9)。

[11]汪正龙。说反讽――对西方美学史上一个重要范畴的考察,人文杂志,2007,(3)。

[12]吴晓东。鲁迅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鲁迅研究月刊,1989,(1)。

[13]蒋济永。《奔月》的“故事”构造与意义生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2)。

[14][德]W・顾彬 著 曹卫东译。少女与恶魔――论《**》中反讽的功能,鲁迅研究月刊,1992,(2)。

[15]温儒敏、旷新年。《狂人日记》:反讽的迷宫――对该小说“序”在全篇中结构意义的探讨,鲁迅研究月刊,1990,(10)。

[16]张雪莲。反讽的意义―《故事新编》的现代性再评价,鲁迅研究月刊,,(7)。

[17]钱理群。()以“立人”为中心――鲁迅思想与文学煌逻辑起点,涪陵师范学院,2003,(1)、(3)

[18]高远东。论鲁迅对道家的拒绝――以《故事新编》相关小说为中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4)

[19]倪玉联:对古老文化思想的深刻反思:《故事新编》本休意义新探,中州学刊,1994,(5)。

[20]高远东。论鲁迅与墨子的思想联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2)。

[21]钱振纲。对儒、道、墨三家“显学”的扬弃―从文化角度解读鲁迅后期五篇历史小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1)。

[22]严家炎。鲁迅与表现主义:兼论《故事新编》的艺术特征,中国社会科学,1995, (2)。

[23]姚新勇。鲁迅《铸剑》新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I)。

[24]秦林芳。奔月:中间物意识的历史寓言,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1)。

[25]余志平、吕浩。《补天》新论,湖北大学学报,1997,(3)。

[26]孙刚。文化寓言:《故事新编》文类研究,文艺理论研究,2003. (5)。

[27]徐麟。无治主义・油滑・杂文:鲁迅研究札记,中国现代文学丛刊,1997, (3)。

[28]钱理群。论鲁迅小说中的“复仇”主题:从《孤独者》到《铸剑》,鲁迅研究月刊,1995,(10)。

[29]周海波。英雄的无奈与无奈的英雄:关于《奔月》与《铸剑》的重新解读,鲁迅研究月刊,,(12)。

[30]片山智行。《故事新编》论。鲁迅研究月刊,2000,(8)。

[31]刘延红。历史的穿透力与感受力―论《故事新编》的文化批判和生命体验,鲁迅研究月刊,,(4)。

[32]皇甫积庆。历时创作中的变异与持恒―《故事新编》创作心理解读,鲁迅研究月刊,1995,(2)

[33]李怡。鲁迅人生体验中的《故事新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3)

[34]丸尾常喜。复仇与埋葬―关于鲁迅的《铸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5,(3)。

[35]彭波。从《理水》看鲁迅对《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借鉴与发展,北方论丛,1994,(6)。

[36]姜振昌。《故事新编》与中国新历史小说,中国社会科学,2001,(3)。

[37]吴秀明。论《故事新编》在历史文学类型学上的拓新意义,。鲁迅研究月刊,1994,(3)。

[38]江胜清。论《故事新编》的荒诞感,江西社会科学,2004, (6)。

[39]鲍国华。论《故事新编》的消解性叙述。鲁迅研究月刊,2000,(12)。

篇15:研究生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研究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申请学位:

所在学院:

学科专业:

报告时间:

填表时间:**年**月**日

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包括选题的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等九个方面。

2、本表一律用四号宋体,A4纸打印。

3、本表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填写。一式三份,导师、院和研究生处各存1份。

4、填表日期:第三学期开题结束后1周内完成并由院汇总后上交。

5、各项内容填不下时可另加页。

篇16:研究生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舒适护理模式在门诊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1、选题意义和背景

研究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门诊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情况、围手术期血压和心率情况、术后晕厥发生情况及术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门诊手术患者舒适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的意义。

2.1、与整体护理的目的相一致。

舒适护理模式与整体护理模式相比较,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患者不愉快的程度,保持最愉快的身心状态,从而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整体护理模式更加强调理论化,而舒适护理模式更实际、更直观、可操作性更强、更加个性化,如果将舒适护理模式与整体护理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整体护理内容将更加丰富地拓展,护理专业的发展方向将更明确,患者将更加受益。

2.2、舒适护理改变了护理理念。

传统的护理理念对患者的舒适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已经无法满足患者在舒适方面的需求。舒适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考虑细致周到,全面的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服务,以患者满意为工作重点,它要求护理人员从工作标准、工作流程的制定到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实施,都要以患者舒适为首要的操作原则。有研究显示,将舒适护理的理念进一步应用于临床,运用舒适护理模式在围手术期患者身上进行护理干预,保证了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的顺利实施,为患者术后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满意度。

3.3、舒适护理能多角度满足患者的需求。

舒适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从细微之处着眼,及时寻求舒适问题的方法,并加以解决,以满足患者的舒适需求。门诊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模式,能够使患者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安全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术后康复;将术后患者处于平卧位、实施放松疗法等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恶心呕吐和疼痛感。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国外研究进展。

南丁格尔曾强调病房的环境应清洁适宜,她的此种观点成为早期舒适护理萌芽;有关舒适护理的报道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Kolcaba在1995年提出舒适护理的定义,认为舒适护理是对护理艺术追求的体现,护理人员要将患者的舒适感受与基础护理及其研究充分地结合。舒适护理模式的应运而生,使护理领域开始有目的地将此模式进行应用和推广。

1.1、临终舒适研究。

某些医疗机构十分重视舒适护理,他们向癌症、临终患者提供舒适护理服务,并设置舒适护理病房(Comfort care uint),目的是对他们进行临终舒适关怀,如使用麻醉剂和镇痛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呼吸困难,使临终患者处于较高的生活质量,不再痛苦而终;据夏威夷法律规定,患者有权选择临终时是否被复苏,患者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安详的离世;大量患者和医生认为,患者在最后的日子里接受侵入性治疗,肯定会产生痛苦、恐惧心理,患者对临终舒适应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医生也应协助授权。研究显示,现如今护理人员角色服务范围进一步得到拓展,不光要为临终患者做好舒适护理,还需帮助他们抉择临终方式。

1.2、舒适调整护理研究。

舒适护理的对象是所有有护理需求的患者。舒适护理模式的实施可提高患者在接受护理时的依从性,使患者主动参与到医疗护理活动中来。Kirchhoff指出舒适护理重点应该为能否够对患者提供恰到好处且合适的照护,希望将安慰疗法和治疗护理充分的融合,并调整至最佳状态,使患者处于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教育和支持都非常重要;Janice研究显示,对住院患者而言,为其创造舒适的环境是重要的护理工作,将患者置于明暗度、气味、声音、温湿度等适宜的感觉刺激的环境中,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而缺乏适当的刺激却容易引起患者厌倦及压抑,如向婴幼儿提供喜欢的玩具、活动的音乐盒等都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帮助。

有研究指出,舒适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舒适水平,又可以使患者主动参与其中,而一旦减少舒适护理容易引起患者身心失调。无论疾病治愈与否,护理人员均应积极向患者提供恰当的舒适护理措施,以缓解其焦虑、疼痛等不适症状。

国内研究进展。

2.1、以研究具体的舒适护理措施为主。

目前,虽然有关各种疾病的舒适护理报道较多,但是舒适护理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护理模式,将其确立下来尚有待商榷,国内尚无关于住院患者舒适护理系统性研究的报道,关于舒适护理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处于初级阶段。罗珊、马凤婵针对患者的特点,将舒适护理模式运用于肾移植术后的患者中,将患者的主观意愿确立为护理人员为其实施护理工作的中心环节,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给予患者连续细致的护理,减轻了患者的不适及心理压力,增强了患者的舒适感,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至 96.6%,使患者能够在身心、社会及精神等方面都感到满意,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李琳进行的关于呕吐患者的舒适护理研究,对其实施松弛疗法,让患者平卧,并调高病室内的温度至17℃~18℃,略低于普通病室温度,综合应用各种舒适护理措施,可有效减轻患者因呕吐带来的痛苦感受。

2.2、建立舒适护理病房。

目前,某些疗养性质的医疗机构也非常关注舒适性服务的建设,对舒适性护理服务理念进行界定,对舒适性护理服务文化进行营造,对舒适性护理服务具体措施进行规范,建立了特需病房的基础上的舒适护理病房,以便向患者提供更好的舒适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各项舒适需求。疗养性质的舒适护理服务与现在的医学模式转变相适应,充分展现了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创造出了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

篇17:研究生开题报告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附参考文献 并在文中标注)

注:可用A4纸加附页

三、选题依据(课题来源、理论依据、技术依据)

注:可用A4

四、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材料、方法和技术及可行性分析

注:可用A4纸加附页

五、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六、已具备的研究条件(场地、仪器、设备),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七、与本题目有关的研究工作基础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八、论文计划进度

九、经费预算

十、专家对开题报告的评议

1、对选题依据、预期思路或技术路线的科学性、可行性、先进性及创新性的评价

2、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3.□同意    □建议修改或补充 □不同意 开题报告

专家组长签名:

**年**月**日

参加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专家名单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学科、专业 工作单位 专家签字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学科组审定意见

学科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

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意见:

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研究生开题报告

研究生专业学位开题报告

研究生开题报告字数

研究生开题报告格式

在职研究生开题报告

研究生 开题报告 范文

心理学研究生开题报告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

研究生开题报告怎么写

研究生开题报告(整理1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研究生开题报告,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