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挑水的哲理故事及启示(共含5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凑齐庭院”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挑水的哲理故事及启示
有户人家吃水要到不远的一条小河里去挑回来,可是男主人每天都只挑一小半担水。一天,一个路过的'人问他为什么不挑满呢?一趟挑那么少,不是太不划算了?
男主人没说什么,只是让那个路人自己来试试。
路人毫不犹豫地打满了两桶水,满怀信心地上路了。
一开始他还觉得很轻松,可是到了一半的时候,他就气喘吁吁了,脚步也不稳了。桶里的水不断地洒出来。小路崎岖,眼看就要到主人的家里了,他一个踉跄,摔倒在地。桶里的水洒了不说,连他的膝盖也摔伤了。
主人这时候说话了:“这下你知道我为什么不挑满了吧!”
【哲理启示】:
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当我们还没有能力完成大的目标时,先实现我们力所能及的小目标,这样一步一步地前进,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两年前,王硕刚刚大学毕业。他的家境殷实,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平时对他的教育就很好。自身良好的素质,加上家里的关系,想要在城市里找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根本就不成问题。但是他不顾亲友的反对,毅然地参加了支援西部的团队,成为了一名藏族学校的老师。
他刚到那的时候,就被那片纯净碧蓝的天,还有天边的雪,清澈的湖水,淳朴的藏民所深深吸引住了。他班级里的孩子大部分是藏族孩子,让王硕唯一感到困惑的就是这群孩子叽里呱啦的藏语,他根本就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所以有的时候经常产生误解。当时他的班里有一个叫洛桑的藏族小孩,学习成绩很差,无论怎么努力,总是班级里的最后一名。王硕对他十分头疼,一方面语言的不通使他没办法和孩子交流;另一方面即使老师对他特别关照,可还是没有任何起色,渐渐地王硕对他失去了耐心。
到了期末考试,王硕又开始担心洛桑会扯班级的后腿。考试那天,果不其然,洛桑又是拿着卷子在那里愣神。一开始,王硕也没有太放在心上,可是他忽然发现洛桑拿了一张纸条,看了看,然后又把它塞回抽屉里,接着便镇定地答题。凭老师的经验,他认定这个孩子在抄袭。虽然他内心却是希望自己的班级可以取得好成绩,可是一个老师的操守却让他很难接受自己的学生在作弊这个事实。他忽然对这个孩子感到深深的失望,进而迸发出了怒火。他走了过去,一下子将洛桑从椅子上提了起来,对他说:“出去!”洛桑惊讶地站了起来,满脸通红,对自己说了一句藏语。王硕听不懂,但是依据当时的情况,他断定这个孩子在骂他,于是他把洛桑的书包整个扔到了外面,把孩子轰出了考场。当王硕拿出纸条,想当作证据时,他看到纸上用汉语歪歪扭扭的写着的几个字:“仔细想想,你可以的!”当时王硕的脑袋哄的一下就大了起来,他知道冤枉了孩子,可是仍然被那句他认为是脏话的侮辱而不能释怀。
第二天,洛桑没有来上学,据说家里人知道了他被老师轰出考场,认为这个孩子根本就无药可救,于是为他办了退学手续,然后带着洛桑打工去了。这时候,王硕开始有些后悔,他认为自己毁了一个孩子的前程。可是他依然认为学生不可以辱骂自己的老师,想到这些,他的心里好受了一些。
过了一个月,这些愧疚渐渐地退去了。有一天,又有一个孩子对他说了同样的话,他马上就问学生那是什么意思,孩子回答说:“哦,那是对不起的意思。”
那天晚上,王硕哭了,没有几天,他辞了职。
大道理: 有时候,凭主观臆断会产生很多偏见。我们总是容易被自己的思维所左右,先入为主,这种唯心的法子往往会损害我们的生活。多看看,多听听,多想想,这样就能够减少对别人和自己的伤害。
哲理故事及启示
1、上帝与乞丐
上帝想改变一个乞丐的命运,就化作一个老人前来点化他。
他问乞丐:“假如我给你1000元,你如何用它?”
乞丐回答说:“这太好了,我可以买一部手机呀!”
上帝不解,问他:“为什么要买一部手机?”
“我可以用手机同城市的各个地区联系,哪里人多,我就可以到哪里去乞讨。”乞丐回答说。
上帝很失望,又问:“假如我给你10万元呢?”
乞丐说:“那我可以买一部车。以后,我再出去乞讨就方便了,再远的地方也可以很快赶到。”
上帝感到很悲哀,这一次,他狠狠心说:“假如我给你1000万元呢?”
乞丐听罢,眼里闪着光亮说:“太好了,我可以把这个城市最繁华的地区全买下来。”
上帝挺高兴。
这时,乞丐补充了一句:“到那时,我可以把我的领地里的其他乞丐全撵走,不让他们抢我的饭碗。”
上帝听罢,黯然离去。
启示:
这世间,不是缺少机遇,也不是命运从来不公平,而是缺少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一个人的思维决定了他的格局,他有什么样的格局就将有什么样的人生。人生的改变来自于思想的改变。
2、锁和钥匙
一日,锁对钥匙埋怨道:“我每天辛辛苦苦为主人看守家门,而主人喜欢的却是你,总是每天把你带在身边。” 而钥匙也不满地说:“你每天待在家里,舒舒服服的,多安逸啊!我每天跟着主人,日晒雨淋的,多辛苦啊!”
一次,钥匙也想过一过锁那种安逸的生活,于是把自己偷偷藏了起来。主人出门后回家,不见了开锁的钥匙,气急之下,把锁给砸了,并把锁扔进了垃圾堆里。主人进屋后,找到了那把钥匙,气愤地说:“锁也砸了,现在留着你还有什么用呢?”说完,把钥匙也扔进了垃圾堆里。
在垃圾堆里相遇的锁和钥匙,不由感叹起来:“今天我们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都是因为过去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与合作,也没有看到对方的价值与付出、而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彼此斤斤计较,相互妒忌和猜疑啊!”
启示: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的,互相扯皮、争斗,只能是两败俱伤,唯有互相配合,相互欣赏、相互团结、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珍惜、方能合作共赢。
3、三季人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啊?”
他很自豪地说:“我是孔先生的弟子!”
客人就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
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啊!”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么奇怪的问题吧?
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
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要问吗?于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学生说“哎,你搞错了,四季!”
客人说:“三季!”
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孔子的学生心想自己这次赢定了,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
正巧这时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啊?”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这个学生快吓昏了,可是他不敢马上问。
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
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启示:
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这个世界上“三季人”太多了,对任何人任何事,当你要发脾气时,当你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你就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马上就会心平气和了。
4、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一只毛毛虫看着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地说:“我可以和你一样飞翔吗?”蝴蝶答道:“可以,但是,你得做到两点:一、你渴望飞翔;二、你有脱离你那巢穴的勇气”。毛毛虫说:“这是不是意味着死亡?”蝴蝶说:“以毛毛虫来说,你已经死亡;以蝴蝶来说,你获得了新生。”
蝴蝶生命的深层结构原是毛毛虫,然而毛毛虫对它自己将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并没有意识,所以蜕变竟成了艰苦的折磨,直到羽化成蝶,它才会明白,原来被误认为的灾难,是来帮助它的。
启示:
我们只看眼前,看不到未来,我们只看到片断,而看不到整体。因此,这世界并没有什么错,错的是我们看待它的方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只要记得任何发生的都是好事,一切顺其自然,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5、渔夫的誓言
古时候有一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他有一个习惯,每次打鱼的时候都要立下誓言。有一年春天,听说市场上的墨鱼价格最高,于是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好好赚它一笔。但是这次鱼讯所遇到的全都是螃蟹,他非常懊恼地空手而归。等他上了岸才得知市场上螃蟹的价格比墨鱼还要贵。他后悔不已,发誓下一次出海一定要打捞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在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全是墨鱼,不用说他又只能是空手而归。他懊悔地发誓,下次出海不管遇到的是螃蟹还是墨鱼全都打。
第三次出海,渔夫严格遵守自己的誓言,不幸的是,他一只螃蟹和墨鱼都没有遇到,见到的'只是一些马鲛鱼。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
渔夫没有赶上第四次出海,他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启示:
一个人在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理想的时候,不仅仅要符合自身实际,也要符合社会需要的实际。而社会需要的实际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因此我们要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实际,调整自己的理想,这样才可能由理想变为现实。否则,即使自身条件再好,理想也只能是空想、幻想。
6、落入坑洞的猎人
有一群人到山上去打猎,其中一个猎人不小心掉进很深的坑洞里,他的右手和双脚都摔断了,只剩下一只健全的左手。
坑洞非常深,又很陡峭,地面上的人束手无策,只能在地面喊叫。
幸好,坑洞的壁上长了一些草,那个猎人就用左手撑住洞壁,以嘴巴咬着草,慢慢地向上攀爬。
地面上的人看不清洞里,只能大声为他加油。等到看清他身处险境,嘴巴咬着小草攀爬,忍不住议论起来。
“哎呀!像他这样一定爬不上来了!”
“情况真糟,他的手脚都断了呢!”
“真可惜!他如果摔下去死了,留下庞大的家产就无缘享用了。”
“他的老母亲和妻子可怎么办才好!”
落入山洞的猎人实在忍无可忍了,他张嘴大叫:“你们都给我闭嘴!”
就在他张口的刹那,他再度落入坑洞,当场摔死。
启示:
不管是人生还是事业,在面对困境和难关的时候,千万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议论,只管坚定地向上攀爬。面对不相干的议论,我们要学会姑且听之,相信自己,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新版三个和尚挑水喝的经典哲理故事
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但到了现在,变成“三个和尚水多得吃不完”。怎么说呢?
方法一:由于路很长,一人一天挑一缸就累了,所以没人愿意挑水。于是,三个和尚商量来个接力赛,每人挑一段,第一个从河边挑到半路停下,第二个继续挑,再转给第三个,挑到缸里灌进去,空桶回来再接着挑。这样,大家都不累,水也很快满了。这种协作的办法叫“机制创新”。
方法二:老和尚把三个徒弟叫来,说立下了新庙规,要引进竞争机制。三个人都去挑水,谁挑得多,晚上吃饭加一道菜;谁挑得少,吃白饭,没菜。三个和尚拼命去挑,水缸就满了。这 叫“管理创新”。
方法三:三个和尚商量,把山上的竹子砍下来打通连在一起,再买个辘轳。一个和尚负责把水摇上来,第二个倒水,第三个和尚休息。三个人轮流换班,水缸也很快灌满了。这就是“技 术创新”。
由“没水吃”到“水多得吃不完”,关键在于发扬团结协作、良性竞争、开拓创新的精神。故事新解,给人新的启发!
西点军校的22条军规里有一条就是讲的团队协作精神:一群优秀的人,这样组成的团队是拥有最强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团队。而在它背后支撑他们每个成员的巨大力量,便是可贵的团队精神,一种深入灵魂,指引心灵,激人奋进的精神。如果非得说有什么力量是无坚不摧的',那么就是有具备这种精神的最强的团队了,而个体也只有在这样的团队中,才可能发展的更好。
2017哲理故事及写作启示
乌鸦和几个便士
年轻的艾伦?坡从事诗歌创作,十分的穷困潦倒,甚至有时连饭都吃不上。有一天他将自己创作的诗歌《乌鸦》送到编辑部去投稿,但等到的仍然是一张冷冰冰的退稿通知单,而当时他的处境也让编辑们感到心酸,于是编辑们就象征性地施舍给他几个便士……而后来,艾伦?坡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而成名,但是被退回的《乌鸦》也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
【启示】:如何理解人生价值的真谛?人生价值的实现到底是以‚贡献‛为标准还是以‚索取‛为标准?
华佗拜师
华佗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他技术全面,精通医道,尤于外科,曾发明全身‚麻沸散‛用于剖腹开背、切除胃肠等大手术,特别是在他功成名就之后,仍然谦虚好学。华佗拜师学艺的故事,被后人传为佳话。
一次,华佗给一个年轻人看病,经望、闻、问、切之后,认为患者得了头风病,可是他一时又拿不出来治疗此病的药方,急得束手无策,病人也很失望。
后来,这位病人找到一位老医生,很快就把病治好了。华佗听后很是惭愧,便打听到老中医的住处,决心去拜师学艺。但华佗当时名噪四方,唯恐老中医不肯收他为徒,于是改名换姓,来到老中医门下,恳求学医。老中医见华佗心诚,就收他为徒。 从此,华佗起早贪黑,任劳任怨,虚心好学,终于获得了治头风病的绝技。当华佗满师归来时,这位老中医才明白眼前这个徒弟就是名医华佗,他一把拉住华佗的手说:‚华佗啊,你已是名扬四海,为何还要到我这里受苦?‛华佗把来意告诉了老中医,并说:‚山外有山,学无止境。人各有所长,我不懂的地方就应该向您学习。‛
【启示】:我们要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汲取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才能不断拓展、深化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华佗拜师学艺,不耻下问的故事,就体现了这一点。
且慢下手
大多数的同仁都很兴奋,因为单位里调来一位新主管,据说是个大能人,专门被派来整顿企业的;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新主管却毫无作为,每天彬彬有礼地走进办公室,便躲在里面难得出门,那些本来紧张得要死的坏分子,现在反而更猖獗了。‚他哪里是个能人嘛!根本就是一个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
四个月过去了,就在人们为新主管感到失望时,新主管却发威了——坏分子一律开除,能人却获得晋升。下手之快,断事之准,与前四个月里表现保守的他,简直就是判若两人。
年终聚餐时,新主管在酒过三巡时致词:‚相信大家对我新到任期间的表现,和后来的大刀阔斧,一定感到不解,现在听我说个故事,各位就明白了。我有一位朋友,买了一栋带着大院的房子,他刚一搬进去就把院子进行了彻底的整修,杂草树林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某日,原来的屋主前来造访,进院门吃一惊地问:‘那最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我朋友才发现他把牡丹当草给铲了。后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子里杂草丛生,他却是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里成了锦簇;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直到暮秋,他才真正地认识到哪些是无用的植物,而大力铲除,并使所有的珍贵的草本植物、花卉得以保存。‛
说到这儿,主管举起了酒杯:‚让我敬在座各位一杯酒,因为如果这个办公室是座花园,你们就都是其间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头都开花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认得出啊!‛
【启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它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该主管经过四个月的调查研究,最后做出‚坏分子一律开除,能人则获得晋升‛的决策,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道理。
换个角度
在一次欧洲篮球锦标赛上,保加利亚队与捷克斯洛伐克队相遇。当比赛剩下8秒时,保加利亚队以2分优势领先,一般来说稳操胜券。但是,那次锦标赛采用的是循环制,保加利亚队必须赢球超过5分才能胜出。可要用仅剩的8秒种再赢3分,谈何容易。
这时保加利亚队教练突然请求暂停。暂停后比赛继续进行,球场上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只见保加利亚队队员突然运球向自己篮下跑去,并迅速起跳投篮,球应声入网。全场观众目瞪口呆,比赛时间到。可当裁判员宣布双方打成平局需要加时赛时,大家才恍然大悟。
保加利亚队这出人意料之举,为自己创造了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加时赛的结果,保加利亚队赢了6分,如愿以偿地出线了。
【启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保加利亚队教练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不墨守成规,而是进行了创造性的思考,从而获得了出线,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船夫与哲学家
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中驾驶小船,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
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 船夫说:‚不懂。‛
‚你的生命价值失去1/3。‛哲学家说。 ‚那你懂哲学吗?‛ ‚更不懂。‛
‚那你的生命失去了1/2。‛
正当哲学家与船夫继续交谈时,一个巨浪把船打翻了,哲学家掉到了河里。这时,船夫问:
‚你会游泳吗?‛ 哲学家喊到:‚不会,不会。‛ 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 【启示】: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就要求人们把读书和参加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善于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一个人在文凭上体现的生命价值与在社会实践中体现的生命价值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只有把学习间接经验与获得直接经验相结合,通过与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熟悉人民群众,积累实践经验,才能全面地认识自己,克服自身的.缺陷和弱点。
盲人与导盲犬
一天,一个盲人带着他的导盲犬过街时,一辆大卡车失去控制,直冲过来,盲人当场被撞死,他的导盲犬为了守卫主人,也一起惨死在车轮底下。
主人和狗一起到了天堂门前。
一个天使拦住他俩,为难地说:‚对不起,现在天堂只剩下一个名额,你们两个中必须有一个去地狱。‛
主人一听,连忙问:‚我的狗又不知道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能不能让我来决定谁去天堂呢?‛
天使鄙视地看了这个主人一样,皱起了眉头,她想了想,说:‚很抱歉,先生,每一个灵魂都是平等的,你们要通过比赛决定由谁上天堂。‛
主人失望地问:‚哦,什么比赛呢?‛
天使说:‚这个比赛很简单,就是赛跑,从这里跑到天堂的大门,谁先到达目的地,谁就可以上天堂。不过,你也别担心,因为你已经死了,所以不再是瞎子,而且灵魂的速度跟肉体无关,越单纯善良的人速度越快。‛
主人想了想,同意了。
天使让主人和狗准备好,就宣布赛跑开始。她满心以为主人为了进天堂,会拼命往前奔,谁知道主人一点也不忙,慢吞吞地往前走着。更令天使吃惊的是,那条导盲犬也没有奔跑,它配合着主人的步调在旁边慢慢跟着,一步都不肯离开主人。天使恍然大悟:原来,多年来这条导盲犬已经养成了习惯,永远跟着主人行动,在主人的前方守护着他。可恶的主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胸有成竹,稳操胜券,他只要在天堂门口叫他的狗停下就可以了。
天使看着这条忠心耿耿的狗,心里很难过,她大声对狗说:‚你已经为主人献出了生命,现在,你这个主人不再是瞎子,你也不用领着他走路了,你快跑进天堂吧!‛
可是,无论是主人还是他的狗,都像是没有听到天使的话一样,仍然慢吞吞地地往前走,好像在街上散步似的。
果然,离终点还有几步的时候,主人发出一声口令,狗听话地坐下了,天使用鄙视的眼神看着主人。
这时,主人笑了,他扭过头对天使说:‚我终于把我的狗送到天堂了,我最担心的就是它根本不想上天堂,只想跟我在一起……所以我才想帮它决定,请你照顾好它。‛
天使愣住了。
主人留恋地看着自己的狗,又说:‚能够用比赛的方式决定真是太好了,只要我再让它往前走几步,它就可以上天堂了。不过它陪伴了我那么多年,这是我第一次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看着它,所以我忍不住想要慢慢地走,多看它一会儿。如果可以的话,我真希望永远看着它走下去。不过天堂到了,那才是它该去的地方,请你照顾好它。‛
说完这些话,主人向狗发出了前进的命令,就在狗到达终点的一刹那,主人像一片羽毛似的落向了地狱的方向。他的狗见了,急忙掉转头,追着主人狂奔。满心懊悔的天使张开翅膀追过去,想要抓住导盲犬,不过那是世界上最纯洁善良的灵魂,速度远比天堂所有的天使都快。
所以导盲犬又跟主人在一起了,即使是在地狱,导盲犬也永远守护着它的主人。
天使久久地站在那里,喃喃说道:‚我一开始就错了,这两个灵魂是一体的,他们不能分开……‛
【启示】:这个世界上,真相只有一个,可是在不同人眼中,却会看出不同的是非曲直。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每个人看待事物,都不可能站在绝对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而是或多或少地戴上有色眼镜,用自己的经验、好恶和道德标准来进行评判,结果就是——我们看到了假象。
★ 哲理小故事及启示
★ 哲理故事启示
★ 寓言小故事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