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艺考要求即兴背古诗(共含8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呼吸阳光”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有关艺考要求即兴背古诗
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服装表演系的形体专业测试中,209名考生身穿泳装在T台上展示形体美,秀出才艺,同台竞争40个入学名额。中新社发王锋锋摄
毫无准备,即兴背诗,你会想起哪一首?昨日(2月9日,下同),在汉口杨汊湖的武汉市团校,浙江传媒学院组织的播音主持专业校考出现这道题,一半受访学生脱口而出的是床前明月光念新闻稿肯定是要考的,所以准备很充分。而古诗词背诵,事先不知道,现场临时考,首先记起来的,就是唐朝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了。昨日上午10时许,走出考场的`恩施市一中艺术考生郑彧说。有趣的是,记者现场采访的20名艺考生中,有10名考生均表示,首先蹦入脑海的,就是这首小学时背诵的名篇。武汉二十中考生骆明望说,从小学到高中,学的古诗词有上百首,会背的也不少。但突然让你背,而且立刻要冲口而出,想起来的总是这一首。他说。
这10名考生均属于排号靠前、入场较早的考生,排号靠后的考生则因为已得知该考题,有时间进行准备,故有意避开《静夜思》,其中,有5人选择了李白的《将进酒》,其余5人分别选择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名篇。
湖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周新民认为,《静夜思》毕竟属于很浅显的篇章,如此多的考生背同一首古诗词,说明中学生的古典文学接触面还是太窄,其实,有更多意境优美的作品,考生们却不能脱口而出,这是一种遗憾。当然,家长们也可以由此得到启示:古典文化教育应从小抓起,儿时的记忆总是最深刻的。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塞下曲》唐·卢纶
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浪淘沙》唐·刘禹锡
4.西塞山前白鸳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唐·张志和
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唐·柳宗元
6.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唐·叶绍翁
7.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清·郑燮
9.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1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唐·张继
1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12.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元·王冕
1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唐·李绅
1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唐·杜牧
1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唐·韩翃
16.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南宋·朱熹
17.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18.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南宋·苏轼
1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唐·王昌龄
20.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唐·王之涣
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唐·骆宾王
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北朝民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唐·孟浩然
4.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唐·李白
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唐·白居易
7.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唐·孟郊
8.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双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古朗月行》唐·李白
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北宋·王安石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1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1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1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14.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北宋·苏轼
1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南宋·杨万里
16.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
17.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唐·李绅
1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唐·贺知章
1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
20.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暧睡鸳鸯。《绝句》唐·杜甫
2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唐·王维
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唐·王翰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唐·高适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出塞》唐·王昌龄
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唐·李白
6.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唐·杜牧
7.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汉乐府
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唐·杜甫
9.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唐·王维1
10.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北宋·王安石
1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明·于谦
1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13.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1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唐·刘禹锡
1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苏轼
1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北宋·苏轼
17.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唐·李商隐
18.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唐·李白
播音主持专业即兴评述在艺考当中是比较有难度的一项考试内容。顾名思义,即兴评述就是一篇小的口试议论文。口试不同于笔试,考察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播音主持专业艺考即兴评述考察的是考生的快速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临场不慌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考生思维敏捷、快速组织语言能力强、记忆力强,同时也是对考生知识功底和文化素质的检验。
即兴评述会从哪些方面来考察
第一,是考察考生的文学知识、社会常识和重要新闻时事的掌握情况
要做一个合格的主持人必须有坚实的文学功底,要有丰富的社会常识,同时还要有关注国际国内重要新闻事实的热情,否则就会流于浅薄,后劲不足。在即兴评述考试中,当考生抽到题目后必须在短时间内理解题目的深意,最起码也要见过读过有一定了解才行,如果闻所未闻、一无所知的话,会给考试带来极大的麻烦。所以,有志于未来从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相关工作的中学生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着手,注重平时的知识积累。
第二,考察考生的快速思维能力,以及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考生只有在规定时间内架构起评述的整体框架,才能够有逻辑、有条理地展开评述。所以如果考生思维滞涩,运转不灵将会导致语无伦次、辞不达意。因此,考生应该具备快速思维的能力,也就是说分析题目、归纳主旨、搜集材料的速度要快。同时,为了在评述中显示出一定的见地,思维要具备一些深度和广度,分析问题不能流于表面,要避免肤浅和空洞。
第三,考察考生的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思维可以持续运转的前提下,考生必须能够随时将思考到的一条一款组织在一起,将不必要的与主题无关的话剔除,并且能够用得体的语言完整顺畅地砉达出来。组织语言的前提实际上就是前面提到过的较强的思维能力,但并不是说只要具备了较强的思维能力就一定能把语言组织好。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够碰到这样的人,他们的想法往往很好,可是一旦要形成具体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就和已经想好的相去甚远,这类人我们常常称之为“茶壶里面煮饺子——道(倒)不出来。”而做播音员和主持人就绝对不能够“道不出来”,我们不仅要能够“道出来”,还要能够道得很精彩,引人入胜。因此,良好的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是在即兴评述环节所考察的一个重点。
第四,考察考生对社会现实的辨别能力和认知程度
即兴评述的题目往往只是将某一种现象或者某一种说法摆在考生面前,至于这种现象是否正常,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有时比较鲜明,有时也像一个辩论命题一样,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作为一个高中学历的学生来讲,对自己周围的社会环境以及在这个环境中所存在的事物应该有一定的判断,应该有自己的思考。这就要求考生不仅仅能够在学校里学习到课本上的知识,还应该进一步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阅历。
第五,考察考生的心理素质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无论事先筹划得怎样周密,也难以将.临场的种.种随机性反应预料得面面俱到,如果主持人不具备敏锐的反馈意识和应变能力,面对突然发生的情况变化或者临场出现的种.种随意性反应,就很难迅即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果断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丧失控制话题展开、情绪调动、气氛调节等方面的主动权。做主持人要面对随时随地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处变不惊。
第六,是非判定能力
通常提供应考生的即兴评论题目都是有一定争议性的时事社会话题,也就是说不会有太鲜明的答案,甚至正反两方面如果论述得当都是可以成立的。那么对于一件事情的理解首先就反映出考生的人生观、世界观。这对于选拔日后在党的“喉舌”机关——媒体从事一线主持工作的人才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不管是从事件的哪个方面去说,立场必须是准确的,即能够为社会、为道德、为法规、为主流意识形态所认可。所以考生在立意的时候必须非常注意,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第七,逻辑思维能力
另外,先要踏踏实实地熟悉本题所介绍的这套程序和方法,然后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练习。功到自然成,训练到一定程度,即兴评述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面试相比笔试更直接、高效,不仅能够考察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还能考察考生的心理素质、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能够更直观地对考生进行多方面的考察。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是面向大众的播音员和主持人,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慧中,还要秀外,要能够再公众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并且能够展示个人魅力,而这些是无法通过笔试来考察的。播音主持专业即兴评述之所以难,就因为它的考察点比较多,要求比较高。但是考生也不必过于紧张,因为考官要找的并不是成品,而是潜力股,考察范围都在高中生的水平之内。
怎么应对即兴评述考试
(1)主题分解法
即把一个主题分散为三个小主题,分别进行阐述。如:“我的家乡最美丽”,可以分解为:①景美;②食美;③人美,分别举例子加以阐述。
(2)逻辑认知法
按照一个事物的逻辑认知过程进行评述,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比如:“对高中生早恋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这个题目,可以从三个方面:中学生早恋的现状,中学生早恋的成因,如何正确进行疏导来进行评述。
(3)举例证明法
同样分为三个步骤:
①对这个话题你的认识;
②举例说明你的看法;
③谈谈这个话题的现实意义。
以“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例,这句话可以对人,也可以对商品,你可以先肯定“酒香也怕巷子深”,进而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进行举例阐述,最后和现实结合。例:“酒香不怕巷子深”是指古时只要酒家酿造的酒香、味美,不用宣传造势就能顾客盈门,财源广进。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酒香也怕巷子深,也就是说,好产品还得宣传出去。我来自农村,今年在鲜桃上市之时,我的身边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费城镇岔河村种桃大王刘纪运接到的购桃电话接连不断,桃子供不应求。和刘纪运相比,该镇南埠村果农们却另有一番滋味。他们种的桃品种也不少,个头也大,就是卖不上好价钱,只好用木胶车、自行车推着到市场上叫卖。同一个品种的鲜桃,为何有的2.4元/公斤卖得十分火爆,有的O.8元/公斤却少有人问津?原来,岔河村在保证桃果品质的同时,还花大力气广泛宣传,通过互联网、报刊、电视等多种形式,使岔河鲜桃成了费城镇的招牌果品,从而保证了该村鲜桃的销路,而南埠村却由于忽视宣传而尝到了卖果难的苦头。
由此我联想到,不仅卖桃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很多农产品销售上也都很容易出现“重生产、轻宣传,愁销售”的问题。为此,农民朋友不妨在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在宣传上多下点功夫,在销售上多花点心思,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式抓宣传,抓促销,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打造自己的品牌,注册自己的商标,使自己的产品名扬天下,做到“酒香更兼巷子浅,不尽财源滚滚来”.
在进行即兴评论环节的时候,考生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要用精炼简短的语言概述自己抽到的考题,便于考官查找相应的资料,进入你的评论。
(2)表达自己的观点要鲜明,不能模棱两可,不能语焉不详,不能东拉西扯,不能说了半天还没有说到自己正题上。
(3)评论语言要干净简练,不要用太多口语助词、副词,像“那么”“就是说”“然后”之类的连接语言,“啊”“钦”“嗯”之类的语气词要尽量避免高密度出现。
(4)身体在评论时要保持自然,不要手舞足蹈,情绪过于激动。
(5)语言最好要轻松幽默,不要危言耸听,不要上纲上线,举重若轻。用事实讲道理,贴近听众,是最好的评论方式。用语应该符合考生自己的身份。
(6)注重开场白和结尾。开场白有多种多样,比较常用的有“设问式”“叙事式”“抒情式”等,看你用哪种习惯就用哪种。一时想不出一个好的开场白的时候,最好利用当时的环境中看到、听到的一个生动有趣的细节说起,然后过渡到自己的话题上来。在力争开场白精彩的同时,不要忘了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结束语。稍微总结一下自己的观点,便于听者理清自己逻辑脉络。说结束语时注意,最好要把抽到的命题原话或者自己根据材料提炼的主题结合到结束语当中去。
(7)千万不要冷场。即兴评论当中的冷场,是考生失分的重要原因。当评述开始后,应该一边说一边“审视”自己,脑子里不要评价刚刚说过的话,不要考虑怎样说得更好,不要考虑老师及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你要不停地说、说、说,不停地说下去,哪怕语无文采、前言不搭后语也没关系,一个目标:不能停,说下去!
一、审题立论
抽到一个题目,要认真审题,知道题目要你议论的是什么,这是第一步。主考一般在考生抽取题目后,都让考生把题目出声朗读一遍,目的就是让考生明确并且记住、记准题目。下去准备时,首先要有一个明确而正确的观点,这是“立论”的含义。观点既要明确还要正确,只明确不正确也不行。有了明确而又正确的观点,才有话可说,有话好说。
二、确立提纲结构
确立了观点,就要迅速围绕观点思考一个提纲,理清议论的思路。因为准备的时间很短,又不能写提纲,所以,提纲也只能是一个大致的提纲,而不是详细的提纲,关健是把议论的结构“搭”起来。这时思维要积极活跃,思路要尽量开阔些。
三、强行记忆,边想边说
即兴评述对考生强行记忆能力也是一个检验。快速想好了提纲,要反复加强记忆,首先是把大的分观点和大的结构记住,然后再强行记忆分观点的小观点和小结构。
说的时候,一边想一边说,不要试图去背准备时的原话,而要去说准备时观点的意思。背诵,如果记忆不深或紧张,容易“卡壳”,但说意思却容易使大脑处于活跃状态,还容易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使即兴评述增色。另外,也不要用一种流利和生动的“演讲调”,这样容易给主考一种事先押中了题临场背诵的感觉。
不用担心说得不精彩和不流畅,精彩和流畅都是相对而言的。偶有哆嗦、重复、不顺畅,包括词语的不太准确,在即兴口语表达中都是正常现象,关键是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像说话就可以了。
四、联系实际,巧用例证
即兴评述是要应考者谈谈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而不是让应考者作一篇理论文章或学术演讲,因此,不必把问题想得太复杂、太抽象、太“理论化”。有的考生不明此道,一开始就拉一个很大的架势,一上来就说了一堆堂皇而又空洞的话,反而显得华而不实。
无论什么题目,评述就是谈自己的看法,你是怎么认为的就怎么谈,而不要去揣摩主考的心思,投其所好。联系实际,是最好的方法,是联系自己的实际,联系自己身边人的实际,联系自己所熟悉的社会环境的实际,谈自己最为熟悉的、最有感受的人和事,容易有感而发,入情入理。可以多准备一些生动的例子,正面的、反面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人的、自己的和自己熟悉的人的实例。
特别是当思维和语言不太顺畅时,或一时想不起准备的提纲时,都可以信手拈来一个生动的例子,一方面可增加论证的力度,一方面可边说边理清思路。当然,也不可把评述搞成例子的堆砌,关键是要用得好,用得不留痕迹。
五、自信连贯,一气呵成
即兴评述的成功与否,与应考者的自信心强弱有直接关系。准备得再好,怯场不自信也难以出色发挥。
加上即兴评述的考试一般都是在电视演播室的环境下进行,有的考生第一次进入这样的环境,在聚光灯下,面对摄像机镜头,的确容易紧张。
因此,自信心就显得更为重要。可以用“把收听对象设想成不同意你的观点的人”的方法来调动自己的评述欲望,“我有理”、“我一定要说服你”,可以增强评述的主动性、说服性。
另外,尽量使评述连贯、流利,即使一时“无话可说”,也要“硬着头皮往下说”,尽量不要让语流出现“断线”、“卡壳”,因为这种“断线”、“卡壳”会加剧思维的空白和心理的紧张,咬紧牙关,坚定信念,就一定能够渡过暂时的难关,一气呵成,完成评述。
六、自拟题目早练习
即兴评述这种短时间内口脑并用口头作文的能力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没有平时的实践积累,难以一跳而就。因此,有志于播音与艺术专业的青年朋友,可以通过平时自选题目,自我评述的方式,加以联系,积累经验。
临参加考试之前一两个月,课余或学习之余,拿出一点时间,自拟一个题目,先准备几分钟,再评述几分钟。开始可以准备时间稍长一些,如巧至20分钟,然后说上3至5分钟。随着练习的增加和经验的积累,准备时间可以逐渐缩短。
关键是要熟悉这套程序和方法。可以请自己的家人或同学帮助自己练习,请他们做你的听众,事后,帮你分析不足,挑毛病。当你练了十多二十个题目以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即兴评述的能力就已经大大提高和增强了。
艺术高考要求背古诗 一半受访考生都背
毫无准备,即兴背诗,你会想起哪一首?昨日,在汉口杨汊湖的武汉市团校,浙江传媒学院组织的播音主持专业校考出现这道题,一半受访学生脱口而出的是“床前明月光……”“念新闻稿肯定是要考的,所以准备很充分。 而古诗词背诵,事先不知道,现场临时考,首先记起来的,就是唐朝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了。”昨日上午10时许,走出考场的恩施市一中艺术考生郑说。有趣的是,记者现场采访的20名艺考生中,有10名考生均表示,首先蹦入脑海的`,就是这首小学时背诵的名篇。武汉二十中考生骆明望说,从小学到高中,学的古诗词有上百首,会背的也不少。“但突然让你背,而且立刻要冲口而出,想起来的总是这一首。”他说。
这10名考生均属于排号靠前、入场较早的考生,排号靠后的考生则因为已得知该考题,有时间进行准备,故有意避开《静夜思》,其中,有5人选择了李白的《将进酒》,其余5人分别选择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名篇。
湖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周新民认为,《静夜思》毕竟属于很浅显的篇章,如此多的考生背同一首古诗词,说明中学生的古典文学接触面还是太窄,其实,有更多意境优美的作品,考生们却不能脱口而出,这是一种遗憾。当然,家长们也可以由此得到启示:古典文化教育应从小抓起,儿时的记忆总是最深刻的。
即兴评述该怎么开头
一、讲出典故法
在某些试题的背后,常常会存在一些典故,像这句话的出处、形成原因、由来根源、故事等等。在评述开头如果能将这些有根有据地娓娓道来,既能使开头显得有学识有见地,同时又能为接下来的评述奠定确凿的基础,博得主考老师的欣赏。
在此我们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有名的成语为例来做一个开头的示范。
这句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后汉书?班超传》,这里面还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呢。汉明帝永平十六年,班超奉皇命出使西域,到了鄯善国。本来鄯善国王要和班超交好,不了却被随后赶来的匈奴使者挑拨离间。班超知道后,带领部下夜袭匈奴营地,大获成功,使鄯善国最终归附了汉朝。这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正是班超在此次夜袭之前用来鼓舞部下士气的……
使用这种方法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当你对这题目里包含的典故并不十分把握,有点模棱两可的意思的时候,一定要当心,宁可选用其他的方式开头,也不能为了一鸣惊人而仍然要去选择这种方法。如果你讲出的典故和题目当中本来的典故相差甚远,甚至是南辕北辙驴唇不对马嘴的话,那么无论你的即兴评述有多么精彩,也给主考老师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开始印象,这对于整体的分数将会产生很坏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在有完全把握的情况下才能选用这种开头方法。
二、开门见山法
所谓开门见山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开头直接解释题目的意义,包括字面上的意义和深层的。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迅速导入正题,干净利落,不拖沓。如果考生对试题背后的历史典故模糊不清时,最好不要冒险,可以转而使用这种方法开头。
我们试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为例。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句话出自《名贤集》,它的意思是:正人君子襟怀坦白,思想乐观,而小人总是心胸狭窄,忧虑重重。由此可以看出,做一个君子可比做小人要快乐多了。……
使用这种方法开头时要注意,很多题目的意义并不是一重的,所以我们在分析题目时不能够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最好能够比较充分和全面地分析题目的含义,看看主考老师出这个题目的最终目的是考察你对哪一层含义的理解程度。
三、提出问题法
这种开头方法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问题引起各位主考老师的注意力,使大家对考生的评述产生浓厚的兴趣。其中,提出问题法还可以分为自问自答和现场设问两种方式。所谓自问自答,其实也是一种设问,只不过问者和答者都是考生自己。就是指考生根据所抽试题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随即答出答案,通过答案标明主旨立意,以便后面继续阐述自己观点。
我们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例来说明自问自答法。
我想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假设一下,如果我们乘坐一条小船逆着水流而上却没有人去用力划桨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对了,船肯定会顺流而退,让我们无法到达预定的彼岸。学习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这正印证了那句脍炙人口的老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自问自答式时所提出的问题,往往都是不言自明的,考生此时提出问题并不是为了难倒主考老师或者是真的为了寻求一个答案,而只是为了将在座各位的思路引导到你的评述之中。
现场设问这种方法虽然也是设问,但是和自问自答有所不同。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个考生一进考场就问了主考老师一个问题:“请问各位老师,人是从哪里开始衰老的?”主考老师活跃起来,有的说大脑,有的说心脏,有的说大腿,还有的说肚皮,答案各异,妙趣横生。这位考生微笑着摇摇头,最后主考老师安静下来,考生才说出他的答案:“我看——有的人是从屁股开始衰老的。”老师们露出笑容,急于听他怎么解释。他顿了一顿,说:“现在有些部门的领导不深入实际,整天泡在‘会海’里,坐而论道,屁股可受苦了!既要负担上身的重压,又要与板凳摩擦,够劳累的了,如此一来,岂不是屁股先老么?”原来,他抽到的试题是有关当前一些领导工作作风不踏实现象的探讨。
在这个例子中,考生用提问的方式制造了一个悬念,调动了听者的积极性,使得场面气氛活跃起来,抓住了听者的注意力。在听的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他又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制造了第二个悬念,从而控制了听者的思想和情绪。应该说,这样的开头是比较受欢迎的,同时也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语言技巧。
四、讲出故事法
这个方法应该是比较好理解和掌握的,就是根据抽取的试题的主题思想,讲出一个与之相关的故事。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使考生的评述从一开始就显得贴近生活,不是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大话和空话。其中也分为典型事例法和自编故事法。所谓典型事例法,就是讲一个真实存在的、见诸于媒体报道的、广为人知的典型事例。
★ 艺考教学计划
★ 艺考范文
★ 艺考自我介绍
★ 艺考自我介绍简单
★ 传媒艺考自我介绍
★ 艺考自我介绍模特
★ 艺考自我介绍的
★ 艺考的请假条
★ 舞蹈艺考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