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团团不圆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共含6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团团不圆”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

篇1: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

学习目标

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A案

课前准备

①学生自读课文,对照课后生辽表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个自然段的序号,记下自己的疑问。

②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

③用纸分别画一个5岁左右和9岁左右的科利亚的模样,剪下来准备板贴用。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②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

⑤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木匣→()木匣()

⑥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⑦引导学生质疑。

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a.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学生找出句子读: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教师结合生字的学习,启发学生读的时候注意突出各种各样、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其他小玩意儿这些词语。

b.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c.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②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a.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b.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用人像图和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四年前,科利亚是5岁(教师在黑板上贴出5岁的科利亚形象,让学生自己从前后课文的有关语句中找到推算的依据),走了10步埋下木匣(用线段图表示);现在的科利亚是9岁(教师在黑板上贴出9岁的科利亚形象),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

c.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d.分角色朗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作业

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熟读课文

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②自由朗读全文,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巩固生字

①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②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

a.找出左右结构的9个生字: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有的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字形。

b.学生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记忆其他4个生字:斧、免、屋、管。

③给生字组词。

指导写字

①出示9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9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写字。

a.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学生闭目静坐,正确执笔,摆好坐姿。

b.学生对照范字临写。每个字写两遍。

c.教师巡视,及时评议。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

抄写词语

①自己读、记词语。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复述课文

个人练习。指名复述,全班评议。

实践活动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B案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抄写课文最后一段的小黑板。

第一课时

分步揭题

①板书木匣,匣字注音,学习匣的音、形、义。

②完整板书课题。

科利亚是个苏联的。这篇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呢?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①学生自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②指名学生朗读,纠正读错的地方。请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①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看看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埋木匣,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挖木匣的。

②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与同座讨论。

③全班交流。

a.哪几个自然段讲埋木匣,哪几个自然段讲挖木匣?

b.另外的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有的是讲情况的变化,有的是讲从这件事受到的启发。)

学习字词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读一读,再组词。

②观察字形,互相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③学生写生字(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复习字词

①用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②听写本课应掌握的词语。听写后对照词语表自我批改订正。

突出重点,加深理解

①提出重点问题:科利亚是怎么找到木匣的?从这件事他懂得了什么道理?

②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思考。

③全班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④教师出示课文最后科利亚说的话。引导学生用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自己经历过的事例,说说对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体会。

⑤鼓励学生把最后一段抄下来。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

①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听。

②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方便的事情,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准备一下,到口语交际时和大家交流。

篇2: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

一、读读写写。

wākēn fǔtóu bùxié fánwū

() () ()

dǒndé shǒujù nánuò qiǎnzǒu

() () () ( )

二、先给“然”组词,再填在合适的括号中。

()然()然()然

1、冬天到了,柏树、松树不怕冷,()那么绿。

2、我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下起了倾盆大雨。

3、松鼠妈妈说,花生是长在地里的,小松鼠扒开土,()找到了花生。

三、读一读,画一画。

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

画一画科利亚的步子的长度:

四年前的一步:

现在的一步:

四、抄写课文中最重要的一句话。

五、你的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请写下来。

篇3:科利亚木匣说课稿

【说教材】

《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五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故事生动有趣,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条理清晰。描写埋木匣、挖木匣中动作词的妙用,这是语言上的特色。课文就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这是课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有所明白。

【说重难点】

课文后3个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讲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说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手锯、冰鞋”等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具体语言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说设计理念】

要让学生读懂文本,首先教师自己读懂文本。仔细研读这篇课文,我觉得可以分3课时从三大板快去落实动作词的妙用,思维能力的训练和片断写作训练。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同时落实文中两处通过动作词的描述,理解科利亚当时的不同心情,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是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的这一思考过程。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题

(课前布置学生带自己小时侯的照片)

师:请同学们看看照片,看看同学,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变大了,我们在慢慢地长大,不断地变化……

师:对!不仅你们在一天天长大,很多事物都在时时刻刻变化着,请你们想一想,一年级时看到的学校与现在的学校一样吗?

生:我们的学校变大了,变美了!

师: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科利亚的木匣》就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记形,了解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展示朗读: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两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3、学生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木匣——( )木匣——受到( )

4、学生简单谈谈你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5、引导学生质疑。

三、研读课文,感悟语言

1、仔细读读第2小节,找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⑴圈一圈这句话中描写动作的词:放、盖、踩、撒

⑵科利亚为什么要这样做?

回读第2小节第2句话: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重点读好“好玩”。

⑶从这些动作词,你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人?

2、再读读第8小节,找出描写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读给同学听。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⑴仔细找一找,这里用得最多的是哪个字?

⑵从这5个“挖”字,你又读懂了什么?(可以说科利亚是个怎样的人?也可以说科利亚很想找到木匣子,因为匣子里装着他心爱的玩具。)

〖设计理念〗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怎样适当地运用动作词,以达到最佳效果。

四、抓住关键,引发思考

1、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10—12)小节,找出描写科利亚找不道木匣之后有何反应的一个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儿想。

引导学生思考:科利亚当时在想什么?让学生站在科利亚的角度去思考,展开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师生总结出科利亚找不道木匣的可能性有4种:(出示)

A、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B、数步法可能不管用。

C、挖的方法可能不对。

D、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

2、科利亚是怎么排除前3种可能性,只确定步子有问题的呢?让学生再帮助科利亚分析分析,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五、细读探究,讨论排除

1、讨论第一种可能性:

⑴读课文找出科利亚找不到木匣子之后与小伙伴们的对话。

出示对话:伙伴们说:“也许,法西斯把你的宝贝挖走了。”

科利亚说:“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

⑵读一读,想一想,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找到什么依据?

师:由此可知,科利亚断定自己的木匣子不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他的理由是箱子目标大,木匣目标小,目标大的箱子没有被发现,目标小的木匣子更不可能被发现,所以木匣一定还在。

2、讨论第2种可能性。

找出描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的句子并出示:

妈妈把有些东西放进箱子里,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

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读读这两句,想一想妈妈用的是什么方法埋箱子、挖箱子的?(数步法)

师:肯定了“算术真有用”。可见数步法是管用的。

3、讨论第3种可能性。

师:那么,挖的方向有没有搞错?再读读课文,找出描写科利亚他们家的房子的句子。

出示句子:“他们家的房子还在,屋里的东西却被法西斯抢走了。”

老师引导:“房子还在”告诉我们什么?(科利亚不可能把方向搞错)

4、归纳排除,得出结论。

师:既然木匣一定在,算术真有用,挖法没有错,那错的无疑是步子了。步子又错在哪里呢?找到写他们离家出走的句子:

“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到喀山去了,在那儿住了差不多4个年头。”

老师引导:4个年头,科利亚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同桌互相讨论)

让学生上台画示意图帮助理解(师画好线段)

〖设计理念〗

体现多种形式解读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数学知识,上台画线段图代表步子,帮助他们理解科利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元性。

六、结合生活,深化道理。

过度:科利亚通过自己的分析,想出了办法,找到了心爱的小木匣,他是多么的高兴,我们一起读读最后1小节。

1、联系上文,说说你理解了科利亚受到的启发吗?

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

根据学生的交流,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通过一件事写下来,可以是由《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为题目。

3、学生小练笔。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说启示、悟道理,使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达到和谐统一。

【教学反思】

1、抓动作词,悟其妙用。

在第一板块教学过程中,同样是描写科利亚动作的词,在埋木匣与挖木匣却截然不同,埋木匣用的是4个不同的动作词,可以看出当时科利亚为了藏好他心爱的小木匣做事多么小心,多么仔细,多么认真;而在挖木匣时用的却是5个同样的“挖”字,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科利亚心有多急,多么想快一点找到他心爱的小木匣,小玩具,读起来一气呵成。这里可以告诉学生,并不是作者词语贫乏,而是在不同的情境中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词语运用,才能做到用词表情达意,进一步表达科利亚对小木匣的喜爱。

2、抓准突破口,启动新思维。

在第二大板块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站在科利亚的角度对为什么找不到木匣进行全面深入的阅读思考。在提示科利亚思考过程的同时,不但使学生感悟到科利亚的聪明,而且使学生思维也得以开拓,并领悟到思考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排除多种可能性的过程中,每排除一点,就牵动对课文相关部分的阅读感情。三种可能性全部排除,就牵动对全文各部分的阅读感悟。在归纳得出结论、论证结论可靠性的过程中再阅读感悟,使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使学生认识得到提高,把握了全文的整体,即新课标所说的“整体把握”。

3、引发生活资源,进行读写训练。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的生活经验,谈谈课文中引发的道理并写下来。通过说写到练,深化道理,让学生明白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懂得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面对变化着的事物,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要使自己的的想法和行为顺应这样的变化,启发学生关注和发现生活中不断变化的人和事,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篇4:科利亚木匣说课稿

学习目标

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

⑤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⑥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⑦引导学生质疑。

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②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作业

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篇5: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        五岁        埋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后        十岁        挖        步子大        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变化。

科利亚的木匣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6: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木匣、冰鞋、小玩意儿、躲避”等词语;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2.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用比较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科利亚的木匣》。

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这篇课文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和从中得到启示的'故事。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认读“箱”、“倍”、数数(shǔ shù)、德(进行字形分析)

3.简介卫国战争。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争。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标明各自然段序号,朗读课文。

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

(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三年级五文《科利亚的木匣》的教案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课件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的课堂说课稿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教案

三年级语文公开课《科利亚的木匣》评课稿

科利亚的木匣(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