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哲理故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世纪末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哲理故事(共含5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世纪末月”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哲理故事

篇1: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哲理故事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哲理故事

星期日妙妙和妈妈一起去公园玩,一路上妙妙在前面跑,妈妈紧跟在后面,担心她摔了。妙妙跑着跑着突然停了下来,蹲在了地上,妈妈在她身后喊道:“妙妙!你在干嘛?”

妙妙站起来扬了扬手里的一张废纸说:“妈妈!我看见垃圾了。”

妈妈一见他手里抓着脏兮兮的.废纸,非常生气地说:“你这孩子傻呀!快点扔掉。”

妙妙东瞅西望心不在焉地说:“老师说了,看见垃圾要扔到垃圾桶里。”可他还没找到垃圾桶的的时候,妈妈已经走到了他面前把他手里的垃圾啪的一声拍掉了说:“你瞧瞧多脏,以后不要在捡垃圾听见了没?”

妙妙撅着嘴一副快哭了的样子,委屈地说:“妈妈……可是幼儿园老师说,见到马路上有垃圾一定要捡起来丢进垃圾桶里。”

妈妈气呼呼地给妙妙擦手,严厉地说:“甭听你们老师瞎说,这么脏的垃圾,捡起来后手上会沾满细菌,要得病了的。”说完拉着他的手走了。

妙妙一边走一边回头看地上的那张废纸,此时正被一阵清风吹起,飘扬在他们身后。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不要让这张白纸涂满污垢。

篇2:教育随笔:孩子就像一张白纸

教育随笔:孩子就像一张白纸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随意画点什么就有可能演变成现实。平时在与家长朋友进行沟通时,我也经常提醒自己和家长,不管自己在做什么,都有一双小眼睛在看着你,在模仿着你,在监督着你。

今天下午我们果果班正在进行阅读活动,小朋友们都各自拿着自己喜欢的图书认真的看着,我随手在电脑上点开了一段优美的音乐,孩子们随着音乐的音符,安安静静的畅游在书的海洋里。正在这时,睿睿小朋友突然把书举得高高的,“啪”的一声,书摔在了地板上,而且由于书是硬卡纸组成的,在地上“不由自主”地翻了个跟头,小朋友们看见了都“哈哈哈”大笑起来,这下可热闹了,原本安静的活动室,瞬时间沸腾了,一部分有点调皮的孩子也跟着学起来,把书举得高高的抛向天花板。

我随后大声说了一句:“不许这样做,你们看,书都被你们摔坏了!”当我的话音刚落,孩子们是安静了一会,可我也看见了孩子们眼中那种玩的“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时我想如果就这样制止他们这种“幼稚”的.行为,孩子们会不服,而且效果不会很好,我得另想法子。于是我关掉了电脑中的音乐,等孩子们的嬉闹声都渐渐的轻下来,我说:“老师是最喜欢书的,看书会让老师心情好,看书会让老师学很多知识,书就像是老师的孩子一样!”我停顿了一下,看到孩子们正瞪着大眼睛看着我,我拿起一本摔破的书,难过的说:“你们瞧,今天我的宝贝让小朋友丢来丢去,我多心疼啊,书宝宝的衣服都摔破了,怎么办呀?我好难过呀!”刚刚还扔书的睿睿还在嬉笑,看到我这样,这时孩子也收起了笑容,眼睛紧紧的盯着我看,我走到睿睿的旁边,摸了摸头说:“小朋友们是爸爸妈妈的宝贝,爸爸妈妈有没有也这样把你们丢来丢去的。”孩子们纷纷摇摇头,这时我班的怡欣说:“老师,我再也不扔书了。”接着其他小朋友也纷纷表示以后要好好爱护书本,随后我和孩子们一起把受伤的书宝宝修复好。

教育孩子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作,作为幼儿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遇到问题想到的解决方法,对于孩子的人生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在这以后,我经常提醒孩子们爱护书宝宝,像这种类似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

篇3:孩子生来并不是一张白纸

孩子生来并不是一张白纸

与对智商的影响相比,遗传力对人格的影响更令人吃惊。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幸福感中的稳定部分,遗传力的决定占到80%左右;对于体育、旅游、宗教活动等的兴趣,遗传力的影响大约为45%左右。正因为如此,美国的心理学家大卫・科恩博士认为,那种“父母应该为孩子的人格、智力、个性特征等完全负责”的论调是非常错误的。

有鉴于此,他提出了父母教养子女中应掌握的七项规则:

1、好家长尊重-而不只是爱-他们的孩子;

2、好父母帮助孩子成为有教养和自我实现的人;

3、好父母意识到每个孩子的心灵是独特的;

4、父母对孩子发展的预测能力是有限的;

5、父母对孩子发展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

6、对孩子长成什么样,父母的道德责任是有限的;

7、我们能成为任何我们能成为的样子,从而我们的孩子也可以成为任何我们想要的样子,这是危险的神话和妄想。

科恩提出这七项规则的本意是在提醒我们:孩子生来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来到我们身边时,身上隐藏着偏好、偏见、优势与劣势。正如父母不能主观决定孩子的性别或眼睛的颜色一样,有不少方面也是父母不能控制的。尽管父母抚养对孩子的发展十分重要,但是特定的抚养方式对特定方向的发展产生的作用常常是有限的。这种提醒对如今正向教育大量投资的父母十分必要,不顾孩子自身的`智力、兴趣、爱好等特点,采取过分限制、过分控制的行为,甚至用赶鸭子上架的做法,要让孩子成为父母期望目标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不管父母怎么想,孩子都会本能地争取成为他自己。在恰当正常的抚养下,天性会以独特潜能的必然展现方式表现自己。因此,这七条规则提供的更多是一种道德的、教育的寓意:即对他人的尊重、对自己的责任以及个人的尊严。

篇4:哲理故事:天才就是孩子

哲理故事:天才就是孩子

二战期间,有一个美国人正在给他的小女儿拍照,小女儿问父亲他们为什么必须等很长时间才能看到照片。这个问题有些天真奇怪,但它却引起了父亲的兴趣。

小女孩的父亲名叫埃德文H兰德,是个发明家,他对照相机已经做了改进。女儿直率的问题让他开始认真考虑。他是这样思考的:如果一位顾客买了一条裤子,一辆车,或者其他的商品,他当然希望买到商品后立刻就能用。那么照相机为什么就不一样呢?能否在一个很小的封闭空间内用几秒钟洗出相片呢?而不必在专业的暗房里花费数小时的时间。兰德在科学界的朋友都认为兰德的计划是不可行的,甚至是愚蠢的。

但在女儿问到这个天真问题的六个月后,兰德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一问题。1948年11月26日,第一架60秒拍立得照相机在波士顿上市销售。商店刚一开张,顾客便蜂拥而至,希望买到一架这样的照相机。

小女孩天真的问题最终成就了拍立得照相机的诞生。也许,离真理最近的,是孩子的.心灵。孩子的心灵并没有偏见和事先预定的概念,所以他们能够从全新的视角看待问题,在理智的人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中发现可能性。实际上,天才通常被认为是重返童年,在他们身上几乎看不到偏见的影子。

篇5:教育孩子哲理故事

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从小就喜欢文学和画画,师从当时著名画家沈周学画。

转眼一年过去了,他画技大长,所画的画已经显现出大家风范,在附近很有名气。唐伯虎开始有点洋洋自得,觉得比起老师的画来自己也毫不逊色,从他那里再也学不到什么。于是,他借口母亲需要照顾,向老师提出想早点回去。他还拿出自己的画作请老师点评,实际上是想炫耀自己的画艺。

沈周老师知道他的心思。他既没有强留唐伯虎,也没有看他的画作,只是请他到自己房间来吃饭送别。这个房间只有一扇窗户,窗外景色怡人,沈周老师就让唐伯虎过去开窗通风。

唐伯虎朝窗户走去,可谁知那“窗”怎么开也开不了。唐伯虎问,“窗户上锁了吗?”沈周笑笑说:“哈哈,你看仔细了再开。”

唐伯虎揉揉眼睛,仔细一看,才发现这哪是什么窗户,而是老师挂在墙上的一幅画。老师这画画得十分逼真,以至于让唐伯虎误认作是窗户。

唐伯虎羞愧地对老师说,“请老师原谅我的肤浅骄傲,我愿意再跟您学习三年。”

此后,唐伯虎改变了目空一切的态度,认真领会老师的教导,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智慧小语】

《礼记·学记》中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只有对老师怀有尊敬之心,学生才会仔细聆听老师讲授的内容,然后才能恭敬地对待学习、知识,最后学而有成。

教育随笔:孩子就像一张白纸

孩子的心灵哲理故事

哲理故事:孩子的心灵

一张白纸作文600字

一张白纸作文700字

哲理故事感悟

哲理故事:相互信任

哲理故事:痴人说梦

等价交换哲理故事

哲理故事:再试一次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哲理故事(共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哲理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