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像信仰一样过春节散文(共含8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猪啊我不会游泳”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像信仰一样过春节散文
又过年了,这些天唯一能够总结出的一句话就是这个。又过年了,好似生命的每一天都在重复这一天一样。昨天是,今天是,明天也是。从放假到回老家,从老家到外婆家,唯一能告诉自己的就是过年了。而过年就意味着,你需要坐车,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虽然这些地方对你而言再熟悉不过了,但是这次的行程却是不一样的,因为又过年了。
用又字,似乎显得有些无可奈何一般。就像对一件事物产生审美疲劳一样。颇具无奈的看着一个自己清晰的画面,总也不能给出一点欣喜的颜色。可是,这个又字,似乎也显得有些期待的味道。又过年了,等了这么久终于等来这么一个又。于是亲朋聚会,好友聊天,三五成群打麻将,四五成群聊家常。平时你在哪里赚钱,明日我要去哪里等等,这些个人的日常生活比肩国家大事一般,在那些人儿的嘴里被研究着,被讨论着。
这也就是过年了吧,也就过年有这么一个机会了吧,也就过年才能让你知道原来你还有这个亲戚那个朋友吧。也就过年,能让生活的词汇,变得美丽和谐吧。朋友你好,新年快乐,发个短信,打个电话,简单的问候不过是几毛钱的事情啊。我心里有你了,你心里也会在下一秒有我的存在。这也就过年才会存在的画面啊。
好些人,喜欢谈论人情冷暖,好些人喜欢谈论世事无常。可是,人情再冷,过年了也会笑上一句,哪怕明天就会板着脸坐在家里大吵大闹。又过年了,我喜欢这么一个又字,就像每个月的月中,我要说,哇塞,又发工资了一般。发工资了,犒劳一下自己,过年了,犒劳一下所有的人。包括一个可怜的乞讨者。
我喜欢过年,喜欢看春晚。从第一次陪着老爸看完春晚开始,以后每年都要看春晚,听歌,看小品,看赵本山的,看黄宏的。赵本山不在了,那么且来期待能够代替他的人吧。老爸近年来没了精力了,就剩下我一个人看了,一个人倒也无妨,坐在冰冷的沙发上,等着祈祷着十二点的时候到来,能够准时的给某某某发个问候短信。好像一年初始的事情就是为了发短信一样。
很多人说,过年了,越来越没意思了。其实这话只是一种说给自己听的谎话。我也时常告诉别人,我不想过年,过年一点意思没有,可是,真到过年了,还是会嘻嘻哈哈的问老妈老爸讨要压岁钱。虽然年纪大了,钱没了,但还是会乐哈哈的说要。不给是一回事,给了就当是无限期的存款吧。老妈说的,以后要还的。
很多年前看一篇文中说年味儿。那时候不知道何谓年味儿,甚至不理解为什么要把年和味道放在一起。现在了解了,原来所有的一切如人生般都是可以用味道来解释的。比如做一件事情要说,这事情对胃口。而年味儿,也算是一件对胃口的事情了。放爆竹,吃年夜饭,帖对联等等。以前总不愿去做这些没意思的事情,现在发现做这些事倒也满有意思的。这些便是年味儿了。
有人说,过年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大抵的意思是对表面现象的一种认知吧。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就是过年过出自己的心态,不要因为过年而强迫自己去过年,而是要以一种随心所欲般的形势去过自己的节日。其实这些话倒也蛮有意思的。可是,于我而言,我倒是觉得,这样的言论,真的`太过前卫了,前卫到把年只当一个单纯的节日一样。
我以为,对于中国来说,过年应该可以当成一种信仰来过吧。就像外国人对宗教的推崇一样。而过年这个当今沿袭下来最受认可的东西,恰也如中国般的信仰一样,应该被推崇的。几年前,韩国人抢走了中国端午节,而现在,自己要是选择放弃年的文化,那么就是自作自受了。
看中国达人秀的时候,一个英国的小伙子,唱着中国的红歌,直给人一种心痛的感觉。对于当今的中国社会来说,红歌的概念,大抵是放在被放弃的栏目里了。可是,现在却因为一个外国人而被唱红。怎能不心痛呢。中国丢弃的文化,却因为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再次的复活。这能说明什么,说明中国人对文化的淡漠啊。
或者说,丢弃一种文化,只为获得另一种更好的文化,可是现如今中国的文化,是走向更好呢,还是走向没落呢?我不清楚,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也是不清楚的。呵呵,不清楚就不清楚了吧,敲完文字,该去看本地的过年晚会了。
像沉默一样沉默经典散文
明天就8月1号了,离考研又进了,我想我的焦虑是无可救药了,但是考研还是不能放弃,因为无路可走了。这一个月来的考研,我不是在学东西,更确切地说是在回忆和重复高中的生活状态,想到一些事情,就记下来吧,毕竟过去是那么可爱,可以取暖。 高中复读了一年,竟然和高一的同学又成了同班同学,在笑得也凄冷的岁月里,老同学并肩作战自然而然。一次半期考之后,我们坐在快餐店里面吃饭,聊着刚才的试卷,我看到了他的试卷大题做错了,就跟他讲了这道题,当然我是带着些许的骄傲的。我的同学吃完了饭,只是说了句:我回家了。他的家离我们这里的复读学校其实挺远。可是在试卷发下来之后,虽然我做对了那道题,我的总分却比他的还低,我顿时全身冒冷汗。我没有回家,不敢回家更确切地说是无家可回的'感觉,然后在自己的租的房间里面抽烟,不停地抽,不停地抽,然后睡觉,我依然还记得我买烟总是在凌晨12点,三块钱一包的哈德门。烟抽多了肯定不好受,第二天想上课也是不可能的。是的,在高四的那一年里面我真的没怎么上课,总是把自己关在租的房间里面,抠着脚趾头在看书,在抽烟,在睡觉,当然成绩也是那么的糟糕,我不知道怎么办,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我也没有想到死,也没有幻想高考能考到个什么样的学校让自己开心一下,只是觉得每天都很累。写这个片段只是为了告诉自己,不要因为任何事情而乱了心境,不管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低头沉默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吧,再苦再难,把格局撑大一点,踏踏实实地把自己的书看一遍再看一遍。 时间也还是这么一天天地过去,烟抽够了,就用电热棒烧一桶水洗澡,然后静静地坐在用砖头垫起来的床上抽烟,或者去睡觉,当然失眠是经常的事情。 一个人就这么邋遢地看书,抽烟,想想用什么方法提高自己的效率。没想过放弃,因为没有路了,就这么被日光月光推着走。后来终于上了一个普通大学,至今想来还是觉得是偶然,还有点后怕。 写这些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想写而已,告诉自己不要放弃,毕竟你才准备了一个月,前面的一个月自己的很多方法都不对,也浪费了很多时间,做了很多无用功,再给自己一个月时间,我会陪着你一路,再走一路。我不励志,我不放弃,现实逼迫着我,我也无怨无悔,我知道自己在读书上只是一个非常一般的人,我不嫉妒不怨言。好好地备考,不要中途放弃。像雪花一样行走散文
一个人的冬天,总有雪花悄然落下,在我做梦的时候。
每一粒雪瓣都有会飞的鸟羽。一群鸟便在心灵的上空,留下清脆的鸣叫,它们的影子便具有了不凡的意义。
每一朵雪花都与前世有关。多少人为此连同最初的梦想随风而去;多少人,注定终生享受雪花演译的晶莹,把孤独的月光放在梦的怀里,与岁月相伴而行。
如果我们知道了自己,也将如同这些雪花。我们就要抓住自己灵魂的`源头不被蒸发,而被当作前行的路标
下雪的时候,总想出门看一看阳光在哪里灿烂;总把一些情节放下,然而,其中的弦音部分却溶化不了,因为那些被触摸的雪花会使弦歌复活;总想把什么都交给冬天的雪花,然后独自坐在光阴中,回忆走过的路和那份相遇的情。
可你知道么?天涯也有雪。尘寰之外白雪之外,一种相思,已在冬天的黄昏深处等瘦,谁的一双手捧了纯挚,想捂热你瘦冷的心?
你说总想和雪花不期而遇,说那缘就像一只鸟从空中飞过,没有名利没有宠辱没有得失没有欲望、烦恼和忧怨。而我只想告诉你,我也没有忘记雪的品质,早已记牢你灵魂落脚的大地和季节,且把信念铸成的花蕾凝望成种子。
多想听见雪花落地的声音,因为它可以告诉我一件事物在时光中曾经的存在。正如一个人不能停止的思想,正如不能抛弃的一些回忆,开放和凋谢都是过程,得与失只是两行深深的印痕,延伸着生命不可逆转的方向。
也许,想念和爱原来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像雪花一样行走,一路逶迤,在暮色中感悟那些透明的芳魂,让一瓣高洁的雪花作前行的路标,引领我去寻找爱的天空留下的丝丝印迹
像雪花一样行走,因为雪花总有独特的、内在的光芒,明亮了我们黑色的眼睛,让涅盘的我们看到了想念和爱原来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尽管让人痛楚,但我还是愿意用这种方式守着一个人的冬天。
像猫一样活着散文
不知道自己活了多久,只知道自己正在慢慢苍老,从天真无邪的小屁孩蜕变成深沉世故的大龄青年,一个人在城市里流浪飘泊,寻找生存的理由。当某个理由成为我们不能回家的借口,不知不觉我们又被岁月打上了恐归的烙印。我们被迫活在现实的杯具中挣扎,作茧自缚,揪着自己的头发想要逃离地球,但一切都只是徒劳。
我们真的累了,需要休息,需要慰藉。我们顽强的内心依然不相信命中注定。可是命运这张可怕的网,再次张开,将我们捆紧,无法逃生。我们妥协了,舍弃了,投降了,变傻了。一觉睡去,睁开双眼再也记不起儿时的梦。再也感受不到亲人的关怀,再也体会不到失去的`珍贵。从此,我们离梦想越来越远,离现实越来越近。可是现实又如此冷酷无情。像刀尖一样刺穿我心,于是我们体验到了撕裂的痛,刻骨铭心的伤。伤得太深,我们忍受着这份痛,吞下这口腥甜的血。抹掉身上的风尘,将嘴角轻轻上扬,望着天空发呆,忘记了哭忘记了笑。偏偏忘不了的竟然是暗藏在心的一股狂热,一丝眷恋。
理智告诉我,我们希求那么多,唯一不敢奢望的就是爱情,爱情在我们的人生轨迹中就像一个美妙的童话,一个古老的传说。那是前人用幻想谱写出来的寂寞。在今人的眼里只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一个沉浸在时光中低声哼唱的风中挽歌。而我们依然按照他们的足迹寻找摸索,直到有一天,欺骗来敲门,背叛告诉我,分手之后不要再联络,此刻,我才知道所有的结局都是我们一手铸成的错。
城市的夜未央,人间的灯火璀璨明亮。我们捂着这身伤,裹挟在熙攘的人流中哭喊,哀求。可惜没人能懂。我们也不求别人能懂。我们的灵魂受了风寒。干燥的嘴里正在咳嗽泣血。我们不怕死,只不过在这样一个卑微的夜晚死去,心有不甘。在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们受伤的灵魂化成了孤独,这种无可替代的孤独就好像下了蛊,生生世世伴随我们左右。当我们迈着优雅的步调现世,人类在我们真挚的双眼看到了可怕的真实,而我们却在人类奸险的眼里看到了虚伪。所以我们惧怕人类,永远与他们保持距离。我们神秘的身影在城市的每一个阴暗角落梭巡,冷冷的注视着他们的丑与恶。相比之下,即使我们刚刚从粪堆里觅食归来,全身上下也比他们干净整洁。
如果有一天,我的灵魂也化成了一只流浪的猫,在一片无人踏足的废墟中遇到相似的眼神,如果她能读懂我的眼神。我会微笑着走过去,低下头轻抚她的的脸颊。亲吻她的额头,喃喃的告诉她,我们会像猫一样好好的活着。
像云一样活着散文
记得很久以前听李欣频的讲课音频,印象很深的是她用到南极的一段视频,配上自己的解读,非常动人又激励人心。在这视频的熏陶下,学生在感知动态美感的同时去思索万物如何创造,由此生发灵感;另一方面也在不断的鼓励学生向万物学习不断的变换姿态,就像云一样活着,因为“云没有目的和方向,整个的天空都是它的版图。”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意志去挣脱旧的生命,我们就能活出更美的自己。
后来又去了解了李欣频的《十四堂人生创意课》,内容涵盖甚广,在此分享几点与自己生活最紧密相关的体验。
想分享的第一点是态度,从欣频那里学来两个态度:一个是诚品精神,另一个是创意。诚品讲的是做人做事的一种诚恳认真,而创意,用她的话来说,是“你能够让这个世界上因为有了你而变得有那么一点不同的非常重要的东西”。她说过:当任何人以任何条件想要跟你调换人生,你都不愿意的时候,表示你的人生处于一种非常好的状态,达到这样好的状态的途径是不断的更新自己,当然这个人就是我们自己,而要做到更新自己以及活得有创意,欣频也提出了自己的很多自我教育方式。包括旅行,电影,阅读,其中旅行,是最重要的。但是,旅行,也需要学习。
“差不多”可以说是我们生活的一种常态,精致完美等好词通常和高端大气上档次挂钩,而其实个人觉得追求完美的这点看强迫症的精神,却可以让生活更多美滋味。这用在平常的做事,甚至包括做菜,画画,收拾屋子等等都是合适的。
我在还没觉知到自己的粗糙前觉得生活蛮好,一切只要方便即可,还是比较实用主义,譬如刚到新家的时候会把对于自己生命比较有意义的物件,大多是旅行带回来的书籍,纪念品,朋友的书信等摆在书桌上,有一种随时提醒自己有过记忆的潜意识,却也没想到美或者不美的问题。
觉知到这,是因为认识晓彤。
我们刚认识的时候彼此不会有太多的语言,直到后来常常聊到忘记时间的地步,这可能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奇妙的吸引力,开始聊得来是因为做菜的缘故,有一次见面彤给我说了许多菜谱,还细致的给我说到其做法,一一写到我们交谈的小笔记里。后来,彤干脆开始和我一起实践,给我带来菜谱,指点我的.画画。记得有一次和她约定去看电影,但是做饭就花了快两个小时,虽然看到精致的饭菜时十分愉悦,但是电影即将开始,我们便带着幸福的感觉赶着去了电影院,那是我第一次从做菜中收获莫大的喜悦。后来我们还一起做过几顿饭,她教我基本的摆盘,我们一起做水果沙拉,一起插花......那段时间想起来,真的太美好。因为觉着,在追求喜爱事物的路上,脱离了曾经的踽踽独行。
美,是一件需要深入思考的事,是需要诚品精神的。
还有一个叫斯的朋友,她是一个非常严厉的典型射手座女孩,学习国画,相识的最初只是觉得这个海边生长的女孩子娇小可人,声音悦耳透着可爱,但是交谈中却不乏智慧。只是那时候,我没有想到彼此会成为这样好的朋友,救济我于“危难”,是一个愿意去陶造我,偶尔嘴毒但心地十分善良的女孩。
是斯教会我勇于改变和细致。
早些时候说要去西藏,斯给了我和朋友许多衣物和用品,记得她当时给了我那个自己手工做的包,我把它一路带到了拉萨,毕业的时候她不厌其烦的为我和朋友化妆拍照,心里十分感激,虽然那时候感知的也只是她做事的细致。
有一年暑假和她一起住,在她的住处度过一周时光,虽不长,却带给我许多思考。
她会说出这样的一些话:亲爱的,你要努力的去改变自己,只有你能够驾驭更多的风格,你才会更强大......
亲爱的,你要学会喜欢淡色,其实淡色可以创造出雅致....亲爱的,你要注意颜色和颜色碰撞的时机,不然混合就会弄脏了本来的色泽......
亲爱的,你画画的时候要用心去感受花和枝干的质地,它们全然不同,你要用心去体会其中的柔美和坚毅....亲爱的,技巧都可以学习,但是用心,才最重要......
亲爱的,就算是吃东西,我们也要作一下,摆出最好看的姿势......
亲爱的,远离棉麻远离长款衣服远离双肩膀,多多尝试……
原来,一切都要有变化才能创造美丽。
于是,由李欣频的书促使我开始做的改变,正在发生。
像花儿一样盛放散文
大四的日子过得顺溜溜地,一晃就面临毕业了。毕业前最快乐的日子莫过于和蜜友在房顶一起唱歌、喝啤酒。当离别的气息一日浓于一日,我才发现,自己对这个曾经深恶痛绝的地方竟然生出几分不舍。这个埋葬了我青春和爱情的地方,不,确切地说让我断送掉最美好恋情的地方,一度让我在最激动的时候拉来闺蜜一起发狠出气。
最美好的恋情,莫过于初恋。我的初恋,让我想想看,大概在十几年前,那是个似乎还淌着鼻涕虫的初一小男孩,邻班的,长相我根本就没记住过。在被我拒绝了一次之后突然就销声匿迹了,不过我想这样蛮好,至少让我在不适合恋爱的年龄安全地躲在书本里,然后顺利地走进大学。
之后便是毫无悬念地认识了那个他,三年多的时间,一千多个日子,我和他就像两条永远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线,安然地肩并肩走过。我和他,可以简单明确地归纳为:我喜欢他,他不讨厌我。不讨厌就好,这让我每见他一次,就满心欢愉。这种无法言明的情感像毒药一样蛊惑着我,让我无法自拔。
这期间,他似乎有了女友,似乎就是不确定。他一向神出鬼没地,课堂上经常见不到,所以有了女友的事,也是道听途说,类似捕风捉影。不过对于他的这些事情,我倒是不大上心。我需要的,大概只是在我最渴望见到他的时日,见上一面,聊慰我的“相思之苦”。
我一直都貌似纯情小女生,所以总有一些纯情的特质在我身上显现。比如,我喜欢捧一本戴望舒的诗集或者李清照的词集在校园里闲逛,阳光不错的日子,甚至慵懒地略带享受地躺在草坪上美美地看上几页。和风细雨时,我会撑上一把“油纸伞”,徜徉雨中,感受丁香女郎梦一般的情怀。这些内在特质按理说应该容易吸引男生的眼光,但不巧的是我所在的是一所师大,男生奇缺。所以一直以来我似乎无人问津。
我的日子简单明朗,上课上自习然后回宿舍吃饭睡觉,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时代。众人迷醉于网络,我徜徉于现实。直至有一日,我发现他也经常出入于网吧,为了避免与他差别太大,也为了有朝一日不经意相见,制造出一种类似“邂逅”一样的美好,我开始学着上网。那是的春天,距离现在似乎梦一般的遥远缥缈。在那个富有传说韵味的“传说水吧”,如愿以偿地我碰见了他,然而,遇见的不单单是他,还有那么多的他、他、他,总称“他们”。
和他们所发生的故事,因为记忆短路,在此也不便累述。不过在那个色彩明艳的大背景下,发生什么或者不发生什么,都不是件特别奇怪的事儿。大学期间,除了心中的那个“他”,我还有过两次不那么惊心动魄,却伤筋动骨的恋情。那个被我称做“乖乖”的男孩儿,却一点儿都不乖地从我的掌心逃脱。一年多的相处,我们也许还算不上特别了解,匆匆相遇,匆匆相恋,匆匆地相互说拜拜。之后便是那个被我一直称做“猪”的男人,我们大四时认识,我的记忆似乎总停留在大四。大四有最要好的朋友,大四有了一段新的恋情,大四我再也不用想着见却又躲着不见那个他了,大四和那么多人说出了心里话。那个昵称“猪”的男人终究在现实面前退缩,毕业后两年我们相互拥抱着说再见。
我依旧像花儿一样,在阳光下微笑。爱情依旧会滋养永不枯竭的心灵,我相信所有的经历最后都会化做我生命中的坚强。我结婚,宝宝出生,依旧喜欢文字,依旧喜欢那些和我一样热爱文字的人。不一样的,也许是心中多了一份爱,多了那份对孩子无私的母爱。
像没病一样活着散文
都说世界上能治愈伤口的只有时间和旅途了,人在旅途中,我在看风景,风景也在看我,流浪,向更远的地方流浪。
沿着河流,沿着山川,像看不见的远方流浪,躲在山川深处,天为盖,地为床,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迎着晨光,鞠一捧清泉水,从第一缕温暖中一路清醒到心底,我不问,她不说,我们都像是避世的孩子。听深巷里的老人讲着老旧的故事,脸上的褶子、手掌上的深斑都是远古的见证,摸着青砖石瓦,听细雨聆风,昆曲咿咿呀呀的从老远的戏台上传来了,千愁百转,总是唱尽了天上人间,江南的油纸伞在美也遮不住丁香的忧伤,随着咿咿呀呀的曲调弯弯转转的钻进了心底。我们相视而望,深巷里廊檐下的老人,依旧坐在小木凳上,苍老但眉目清明的望着这座历经悲欢的百年小镇,我们在微雨中前行,青石板上达达的不是远方的马蹄声,只有我们,偶有几个调皮的孩儿,蹦跑着把脚上的铃铛甩的一阵脆响。
踏歌而行,如莲一般的的心事,默默而无语,青松翠柏,小桥流水人家,再美的风景,心满了,就在也看不进去了。
有些人在爱情里永远都是个懦夫,只学会了默默等待,胆小、懦弱而又羞怯,不懂得打开心门,以为只有等待就好了,天长日久、岁月更替,等来的不过是华发早生。年华易逝,站在怒江边,看着奔流不息的江水,心底一酸:身体上再难的疾病不过等的就是科技的发达,而一个人的心灵要是病了除了自己,是任何药物都救不了的,日久天长,不断滋长,直至毁灭,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许多年后,看着姐姐一脸冰凉的站在一个自己并不爱的人身边,这就是她等来的结果,命运是何等的捉弄人,她终究是毁在了等待上,永远的活在了自己的回忆里。
迎风而立,就让这异地的江风吹散我们所有的阴霾吧!一路我们停停歇歇,顺着哒哒的马蹄声沿茶马古道走了一遭,看过了大理得云山雾照,品过了普洱的醇厚悠远,与摩梭人一起唱歌跳舞,与东巴老人一起海阔天空,在丽江古城我们穿着长长的花裙穿梭在拥挤的人群中,人头攒动,风景在哪已然看不到了,过度的商业开发,以及人们肆意的践踏和到此一游的快餐节奏,让人们无暇了解它的历史,欣赏它的美,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一遍而已。
而我们住了下来,想听听这座古城安静时的声音,想在安静时抚摸这座古城的脉搏,人潮散尽,已致半夜,我和姐姐就着月光踏在碎石路上,似乎看得见遥远的商人们休憩畅聊的`景象,大门依然巍峨,像一位守护者,又像是历史无声诉求的大口,黑漆漆的,深不可测的却吸引着人们前赴后继的去发掘和探索,夜里的古城是安静的,没有了白天的拥挤和熙攘,偶尔有一两声尖叫不和谐的掺杂进来,我们就当是所谓的现代文明对古老文化的划伤,那些白天铺买各种商品的小店已然关门了,街街道道虽还仿着以前的样子建造,却终究少了些气韵,为了不留遗憾,我和姐姐兜兜转转走完了所有的街道,像是再窥探什么私密的物证一样,抚摸着那些木梁墙瓦,忍不住的一阵自行惭秽,所谓的现代文明以及现代的文明人,远不及古人的智慧及远见,商业利益化,仁心渐失,对于古代文明建筑践踏,白天的古城更像是一个被各类商品包裹的怪物,我们看不清它的文明,古老的纳西文明和那些刻在墙壁上的东巴文字在微光之下从历史的残骸里散发着不一样的光芒。它们带着古老的威慑,展示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无与伦比的尊严,不知在哪里看过这样一句话:历史像小鸟,掩藏在传说的树林中!
回客栈的时候东方已有些发白,清扫垃圾的工人已经开始一车车的往外运食物的残骸了,躺在床上我们却没了睡意,心中一阵凄凉,再过几年这座古城又会变成什么样,我们的文明,我们先人的智慧,我们祖辈留下的记忆,正在被我们快速的蚕食,我们无力制止,好不凄凉,总是有新闻爆出国人在外面的种种丑行,文明去哪里呢?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华夏文明几千年的底蕴,儒道思想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熏陶了祖祖辈辈的炎黄子孙,那些智慧,那些见证,那些为我们留下让人类叹为观之的建筑和书籍,难道要毁在我们这些掌握了的现代化科技和现代文明的人手里吗?思至于此,才觉得这才是真真正正的病,这是我们共同的疾病,人心冷漠,自私而忘义,如果一个人病了,那是身体和科技的事,而如果一个民族和一代人都病了,用什么来拯救呢!
多思无益,先治好自己再说吧!
像狗一样生活散文
狗,堪比猪的生物,某种程度上胜过猪。
狗的生活很简单,吃和睡。吃完了就睡,睡醒了再吃,你吃它会盯着你看,你说它会陪着你睡,你走哪它跟你到哪,前提是你老给它吃的。狗唯一的欲望就是食物,不管它饱没饱,有时已经吃了很多,但看见你吃饭它会一如既往的叫。
人和狗的生活相比就是在吃和睡的中间干点别的,干累了再吃,有时还没得吃,吃饱了再干点别的,有吃还吃不饱,干完一天再睡觉,有时还得熬夜。
上帝没有赋予狗说话的权利,却会让它叫,一只聪明的狗甚至不用开口也能让主人时刻了解它的.心思,为它服务。狗的视觉和人的视觉不同;狗无法像人一样分辨各种色彩,但它也不会因为照镜子而对自己的相貌不满,它虽然被人们称为走狗,但却在家里独享一片“最底层的天空”。
今天吃完饭,饱饱的满足感让我觉得人生不过如此,有时人最原始的欲望恰恰反映出人的本性。人毕竟是一种动物,现今人们太多的忽略人们最原始的欲望,过多的追求世俗上的满足,但最终会发现真真让一个人平静的,是回归到最初那种最接近人性的最本质的生活方式,不是清心寡欲去山上当道士,也不是看破红尘去庙里出家,有时可能是我们被欲望占据的太多,不懂得感恩与知足,不如学学狗,过一过像“狗”一样的生活。
★ 像一样造句
★ 像水一样作文
★ 像唐诗一样生活
★ 像星星一样作文
★ 像什么一样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