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使劲开花的花不结果哲理文章(共含7篇),欢迎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五条呜呜”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努力,还要找对方向,才能达到目标。
有一年初夏的早上,父亲让我跟他去花生地里除草。
初夏的花生地里,夹杂在绿叶下面的小黄花,在微风中摇曳着,一片生机勃勃。
我看到父亲在轻轻除去花生地里的杂草时,还把一些长得很高、花开得很大的花生除掉。
“为什么要除掉花开得大的花生呢?它们开得多漂亮、多美丽!”我惋惜地问父亲。
“花生花开得太大并不是件好事。”父亲说。
“不是花生花儿开得越大,果实就会越大吗?”我疑惑地问。
“恰恰相反。”父亲说,“花儿开得越大,果实就会越小,甚至没有。”
“为什么呢?”我问。
“花儿把养分和劲儿都用在开花上,花儿开得倒是很漂亮,但又怎能专注结果呢?”父亲说。
“对,使劲开花的'花大多数不结果,能结果的大多是向下努力扎根的。”
“长这么大了,把它们拔掉,真是有点可惜。”我说。
“一点也不可惜,因为花生不是用来欣赏的,而是用来结果的。如果让花生专注于开花,那么华而不实的花生会让我们在秋天颗粒无收。”父亲意味深长地说。
我终于明白了。再看到花生地里那些开得大大的花儿,我也能毫不留情地把它们拔掉。
生活中,很多的未成功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努力,而是选错了努力的方向。
什么人不炫耀哲理文章
一位国际级的电影大亨经常戴塑胶跳字手表,因为他不需要借一只手表来彰显他的身份――谁又知道戴了镶满钻石的手表的那个人是谁呢?
人惯于炫耀自己没有的或缺少的东西。不但在物质上这样,在精神上也是如此。一个人若炫耀自己幸福,那么这个人多半非但不幸福,还可能十分痛苦。
一个人说话时,如果总喜欢引经据典(俗称“掉书袋”),其人的学问,大抵也高深不到哪里去。同样,若是说起话来夹杂英语,则其人的英语程度,和他夹杂的英语多少成反比,也就是说:夹杂的`英语愈多,水平愈低。这现象十分有趣,不是吗?
真正的富翁,都不炫耀财富,非但不炫耀,而且恶为人知。有人拿了“富豪排行榜”去问富豪,得到的答案是:“哪有这样的事?”因为他已有,就不必再炫耀。
炫耀这种现象,由来已久,可以说是人的天性,不必过度非议。明白有此现象的存在,对于处理人际关系很有用处,尤其是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可以不为对方的表象所迷惑。
曾有富翁被老千所骗,人家问他怎么会上当,他苦笑:“老千看起来派头比我大得多。”
毛病就出在看起来上,看起来有的,是老千拿出来炫耀的,而那其实正是老千没有的。
品格不打折哲理文章
因为是单位里学历最高的大学生,她受命为单位采购一台笔记本电脑。几经比较,她同意了一家老板9000元的报价。付款后,她提着电脑要走,老板却突然塞给了她900元钱,说是回扣。这突如其来的意外之财,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900元,对她来说不是个小数目,因为她当时的月工资只有160元。她的家境很差,钱一直是她内心的痛。她的家在云南下关,父亲是一名水电站工人。她8岁那年,母亲离世,父亲一人拉扯他们兄妹三个,经济上的拮据可想而知。
她虽然是一个山沟娃,可心却很大,小小年纪就梦想着去北京读大学,然后出国留学。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父亲跟她说:“你看咱们家比较穷,所以不能供你上重点高中,你呢,把外语学好了,好歹可以做一个秘书。”她哭了一夜,觉得父亲生生地扼杀了她的人生。
高考时,她虽然以英语第一的成绩考入了云南大学外语系,但她还是哭得一塌糊涂,因为她去北京读书、去留学的梦想看起来遥不可及了。不过,她并没有放松自己,依然刻苦地学习。她每天起早贪黑地背英文单词,打瞌睡了,伸出脑袋吹吹风,清醒一下,继续背。功夫不负有心人,大二考托福,她在云南考了个状元,美国好几所大学都录取了她,但因家里困顿,还是无法远行。
对此,父亲心里一直很愧疚。她大学毕业那年,家里的`两个男孩子都已有了着落,父亲听说去中美洲伯利兹修水电站可以拿双份工资,就报名了,他想出去多赚点钱,好圆了女儿的出国梦。在那里,父亲一天工作12小时,周末只休息一天,这样一个月有1000多美元的收入。
可出国怎么也得几十万呢,她也不知道啥时候能攒够。如今,拿着意外得到的900元回扣,她想收下,毕竟钱得一点一点地攒啊。可转念一想,单位领导和同事那么尊重和信任自己,拿了这笔钱回去怎么面对他们呢?一路走,心里挣扎着。就当她快要被这笔钱压倒的时候,她做出了一个决定。她返回数码店,对老板说:“这个钱我不能拿,还是退掉吧,就当我砍价成功为单位省下了900元钱,麻烦你重新开一张8100元的发票。”老板惊讶地张大了嘴巴:“你这姑娘真傻,你不拿单位能领你情吗?”
她如释重负地拿着电脑和8100元支票交了差,而把回扣的事藏在了心里。令她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这件事在此后不久,居然成为她实现梦想的敲门砖。
1993年4月,泰京银行进入云南。一次就餐时,泰京银行的经理在隔壁桌上听到她的英语讲得十分流利,便问她是否愿到他们银行为云南一个政府项目做兼职翻译。这是她求之不得的,一口答应下来。两天的翻译虽然辛苦,可她完成得相当出色。在庆功宴上,泰京银行行长忽然提出要即兴演讲,正式翻译怕担风险,不愿做同声传译。而她不怕,决心试一试。她一上场,连行长开的玩笑都翻译出来了,台下大笑不止。行长愈发觉得她是个人才,当即邀请她到银行工作,可她却答:“我想上学。”行长说:“那你来泰国上学,我给你奖学金。”她还是婉拒了行长的盛情。几天后,行长和其他高管一起找她谈话,说:“这样吧,给你的奖学金不附带任何条件,我们决定送给云南人民一个礼物,推荐你去哈佛读书。”她瞬间热泪盈眶,觉得灰姑娘的故事发生在了自己身上。
虽然有人推荐和提供奖学金,但只有通过了哈佛商学院的考核才能成行。校方给她出的考题是要求她讲述一个亲身经历的道德考验,她便如实写下了为单位买电脑的事。这件事打动了哈佛,也让她梦想成真,开始了人生的蜕变。
她就是张玫,Wild China和碧山旅行创始人,世界生态旅游协会董事,曾被美国《Conde Nast Traveler》杂志评为唯一的中国籍旅游专家。
见,不欠哲理文章
壹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江湖上行走,就会有情仇恩怨,难免纷争。
计较,因为就是太明白。太明白,当然就会一丝一厘都放不过。
放不过,就深执。
然后,生活的点点滴滴,纷争不息。不是得失结情仇,就是名利焚心劫。
相见,相欠。在一次又一次的计量里失衡沦陷。
相欠,心难安。若不欠,又没有得到亦难平心。
得不到,心难安。得到,也恐失去亦难安。
欠与不欠,都是人生一大堆债。得与不得,都是人生一大劫。
贰
欠一份情,欠一债务,欠一段恩。欠,就是难全了的心。
因相欠成残破不堪的心,不是不敢飞檐走壁越山过海,怕的是来不及行走,负罪的心已近荒尽。
心,总会有遣责。可怕的,不是脚镣有多么的沉重,而是一颗还不了的债,让人心里释不下的枷锁,愈来愈重。
情难了,爱难了,恩重难了。欠,始终是难了。
了不了的情,了不了的爱,了不了的恩。都是伤了人的债。
有些欠,一辈子难还了。能了的欠,都不是债。
了不了,算不清,都是难以用数据来计量。
不见,就不欠。
只是,江湖的路,总是那么拥挤,擦肩而过的人,不成相欠,不必计过。恐怕,一个转身,不经意间的相见就成一辈子的相欠。
人海茫茫中,注定相见,就有相欠。
叁
mdash;―――――――
说什么――斩断尘世烦恼三千青丝,扼断红尘情仇万恶曼舞;如若真能做到,也只除非不相欠。
那也只有是真正的隐者能做到:不见就不欠。
纵观人世间有多少人,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表面上远离了尘世的喧嚣,独辟一处静地或隐姓埋名或修心闭关。实际上,身能隐退,心却难以隐逸。
即便身能隐退,当真就能做成隐者了吗?
这个人世间,恐怕也只有毫无思想不存情感的固物能做到这样的吧?
人,若行走。就难成为真正的隐者。
总会见,也会欠。关键在于,心上所欠有多重?
倘若不能还,就不仅仅是纯粹的欠。而是心的负疚,心的负罪。
肆
假如,不再追求隐居于山林河泊之中,而因现实生活的需要居于繁华的大都市;就不再把自己独立于社会之外,而是随意为之,自然而为。也只是,能隐性难隐心,也不算真隐者。
或许,也仅是一种生活的方式罢了。
只要,不是追求名利、地位的.一切行为,性情不再那么躁狂而已了。
如若,真正能够做到了玉隐无尘,就是真正的隐者了吗?
玉无完玉,瑕不掩瑜。 唯不见光,也才能真隐,人生在世,谁愿苟同?
相见,相欠。
伍
国人讲究“四维八德”。
其中“礼、义、廉、耻”组成“四维”;而“八德”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因其有八字,固称做“八德”。
简单来说,因为尚未做到,都是内欠。也因内欠,成为外欠。
人行于世,当如:不求外物,反求诸己。只是更多时候,却反求外物,不求诸己。最可怕的是相反过来仍浑然不觉,不知所以然。
因此,所有的欠, 都是做得不够好。
不必自诩多么的好,那是自欺。 不必张榜多高尚,其实总有隐藏着亏欠。
无愧于欠,欠就干净明了。这样的欠不会有太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累赘。
人生,总有亏欠。躲不过的债,所以,才注定了用一生来修行啊。
不欠太多的人更注重于把人生的债,理得明白,看得透彻。
恐慌着还不起,变成一生的恨自己。
陆
不见,不欠。
这里说的见。有着两重意思,一种人与人的注定相见。
而另一种则是心与身的相应,达到一致平衡相见。
前者,因有相见有相欠,于外。
后者,因相见心安不欠,于内。
我想说的是,尽管人生相欠,内心深处不亏欠。所有的欠,若都能遵循着“仁、义”的核心价值观,多大的欠都不泛滥于情理之外,就不因欠成灾难,就不会因欠成良心也泯灭。
柒
江湖有腥风血雨争斗,必然存在刀光剑影嘶杀。
共走的人,不需要太多。入心的人,有些相欠,也是相互相帮的共予。
不谈相欠,因为命中注定一辈子用心的相还。
刀枪不入的心,也正因为对方能相互给予永不掉卸的盔甲作为护盾。
多少相欠,成为一辈子的转身离去。
多少相欠,成为一生中的偿还责任。
还有,多相见,把心身共融,一生隽逸。
读懂,“欠”字。就“不欠”。
捌
最快意的人生就是:若是相欠,尽心相还。
见,不成欠。欠,不成仇。
恩情有欠。难还得了,用心去抚平,用爱修存。
心身平衡,不欠。若欠就难还,不必为自己遗留最大的债。
奉供上丰盈的心,滋养好自己的世界,就不会是心债丛杂,当然就不会荒蛮贫瘠。
行走江湖,只谈酒肉,势必买不了的单,赊欠不了的债。
不谈酒肉,谈一席慰以尘风的心话,不再有杯盘狼藉后的醉话。那样,就是一直共欠漫步人生路的续约。
见,不欠。只有,彼此间崇高的往来。也唯有这样,都是江湖的隐者,最是可遇不可求。
纵有相欠,也安然自愿。
玖
见,不欠。
可以放过天地,是一种胆识。
可以放过自己与别人,是一种豁达。
相见种种,不去计量太多仇怨情深。若,心身相见,世界就平衡,生活不颠倒了人的重心。
际遇后去留送往,不亏欠不负心于谁人。那怎么会有焦躁不安的自遣呢?
见,不欠,自相安;见,不欠,一身轻。
拾
不见,不欠,就不用苟且偷生。
不见,不欠,就不必仰仗谁人。
不见,不欠,就不会缩居在谁的世界里委曲求全,诚恐诚惶还以一生的负过。
人生没有如果,不珍惜只有结果励志文章
1
朋友阿亮曾经向我提及过两个人,他称其为“差不多”先生和“不着急”小姐。
那时候阿亮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差不多”先生是他所在项目组的组长,动不动就加班。“不着急”小姐是同部门另一个项目组的负责人,两个项目组任务相当,但是她的加班次数少之又少。
在公司待了半年之后,阿亮渐渐发现了一些猫腻:“差不多”先生每一次提交工作方案,都比“不着急”小姐要提前不少,但是最后完成的时间却相差无几,有的时候甚至还要比“不着急”小姐延迟一些才能完工。
此后他仔细思量了一番,恍然大悟:
“差不多”先生凡事只求差不多,项目方案从没想过“一遍通过”,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只是打工的,差不多得了,反正上面还有领导看着,不行大不了打回头我重新再加工一下。”而“不着急”小姐总是不紧不慢,事先搜集好所有的资料,将一切安排妥当,确认准确无误才会提交。
正因如此,“差不多”先生每一次都要来来回回将方案修改很久,正式开工后还会面临各种考虑不周的情况,所以和“不着急”小姐比起来,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即便时间充裕也经常会因为重复性的返工导致任务延期。
两年后,当“不着急”小姐成为部门经理,甚至连阿亮这个职场菜鸟都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候,“差不多”先生还在原地踏步。
有时候,“差不多”真得差了很多,“不着急”却快人一步。
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件事情如果你需要花费大量重复性的劳动去完成,恐怕到最后浪费的不仅是你的时间,还有自己的生命。
2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人抱怨自己人缘不好,那他们又做了什么呢?
和TA一起出去旅行,TA丢三落四,即便已经出了家门还要回头寻找遗漏的物品;
原本是TA负责的事情,错漏百出不说,和TA说了很多遍,错误依然存在;
TA请你帮忙,常常临时改变主意,一下说要A计划,没过一会儿又要换成B计划;
……
面对这样的人,你会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
卢梭曾说过:“信任源于尊重,一个诚实的人是不会对人不敬的,因为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由于我们认为那个人具有我们所尊重的品质。”
前阵子,公司来了一位新同事, 90后的男生,性格有些腼腆,不善言辞,一来便被调往新组建的A团队。大家本以为这样的人会很难快速融入团队,没想到不过短短几周的时间,他便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甚至和几位平常颇为严肃的团队精英打成一片。
其他团队的同事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向A团队询问原因,这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委。原来这位90后男生虽然慢热,但是无论工作生活,不管事大事小,他几乎都能一次性做到位,让人感受到了满满的诚意,以及对人的重视。和这样的人相处,你对他会只会累积愈来愈多的信任感,即便不善交际,好人缘也会主动找上门。
其实,所谓的好人缘关键不在别人,而是藏在你自己的身上:
凡事只做一遍,一遍做好,这不但体现了你优秀的个人能力,还让你在人际社交中拥有了超强的信用力,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能够无往不利。
3
《史蒂夫·乔布斯传》中引用过他妻子的一段话:
“在每一次演讲前,我都会陪他准备几个晚上。他对此十分投入,他会把每句话翻来覆去地说,改变一两个词,再重新说一遍。”
为了一次两三个小时的发布会,乔布斯往往要耗费数以百倍的时间准备,他的目的.只有一个:用一次机会,向这个世界展现最完美的姿态。
凡事只做一遍,一遍做好。这是一个人,对人生高品质的追求。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也许这个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但是,只要你不怕麻烦、肯下功夫,有一颗“将事情一遍做好”的心,那么你的人生就能无限接近那条完美的界限。
4
一位著名的管理学专家在一本书中写道:“一次把事情做对,是最好的做事方式。”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凡事只做一遍,一遍做好”呢?
1
有备无患
中国人有句老话:“磨刀不误砍柴工”。做事之前我们要理清思路,做好万全的准备,保证自己走的每一步都是有意义的。
2
目标明确
有一句名言:“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一个人只有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才会拥有前进的动力,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坚持走下去,必然有所收获。
3
精益求精
电影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我们都应该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追求完美的精神,你若是得过且过,就注定潦草一生。
请记住,人生如戏,却无法NG。
凡事只做一遍,一遍做好,才是你的最佳选择。
不订的理由哲理文章
张主编最近郁闷极了,他主编的《河西快报》不惜血本,提升了报纸的纸质,改为彩页,好不容易挤进了公款征订名录,谁知新一年度征订数不增反降。
这一天,张主编来到征订数降幅最大的`县做调查,一走进政府大楼,就见邮递员将一叠报纸往大办公室桌上一扔。有个小姑娘走过来,麻利地将报纸中夹着的信件挑出,然后“啪”的一声将报纸扔进废纸堆中。张主编大为震惊,不禁问道:“你们都不看报纸呀?”
小姑娘见来了陌生人,迟疑着不敢说话。这时,里头一个戴眼镜的说话了:“现在大家都看电脑手机,还有谁看报纸呀?”
张主编无言以对,又见那叠报纸中没有《河西快报》,问道:“同样是完成征订任务,你们为何不订印刷更精美、纸张更好的《河西快报》呢?”
那人还没回答,就见一个收破烂的老头走了进来:“有废纸卖吗?”
那眼镜爱理不理地说:“最近纸张涨价了,废纸也该涨了吧?”
老头“嘿嘿”一笑,说:“废纸没涨。老样子,《河西快报》3角一斤,其他报纸6角一斤……”张主编气得火冒三丈:“岂有此理!同样是废纸,凭什么《河西快报》那么便宜?”
收破烂的老头回答说:“您是外地来的吧?您有所不知,我们县是全国书法之乡,那些搞书法培训的,其他报纸有多少要多少,只有《河西快报》,免费送他们都不要啊!”
为什么?”张主编忙问。
老头儿笑着说:“《河西快报》改版后纸质太好,那花花绿绿的彩页不入墨,不好练字嘛!”
★ 风水哲理文章
★ 英语哲理文章
★ 手机哲理文章
★ 富有哲理文章
★ 底价哲理文章
★ 哲理文章读后感
★ 认错哲理文章
★ 逃过一劫哲理文章
★ 开学季哲理签名
★ 做人的哲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