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加拿大留学故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haike90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我的加拿大留学故事(共含5篇),希望能帮助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haike9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我的加拿大留学故事

篇1:留学故事 加拿大

我的高中在渥太华。开学的时候,我的英语通过3年的锻炼已经大部分过关了。但第一天迈进学校的时候我仍然很紧张,站在走廊里,看着那些比我高很多的大同学,我的心里不由得产生了一种恐惧感。虽然日子就已经过去了3年,但那一天的事我却记得格外清楚。

加拿大的高中是四年制,从Gr9到Gr12,每学年两个学期,每学期四门课,因此一个学期里每天上的课都是一样的。早上9点上课,下午3点15放学,每节课75分钟,加上1小时的午饭时间和课与课之间5分的间隔。开学第一天是个“试运营”一天的课程被压缩成了半天。早上8:55,只见我忧心忡忡的拿着我的课程表在走廊里漫无目的地找着我第一节课的教室。虽然在初中已经习惯了这样做,但是这个高中比我上的初中可大多了,虽然课程表上印着教室号,但像我们这样的新手也要找上一会儿。我的第一节课是科学(Science),费尽周折后我终于找到了教室,我晕,竟然是在地下一层!不过总算是找到了,赶快进去吧!可是,一进门我就觉得不对劲,怎么同学们都那么高?!

不过作为一个亚洲人,我也没怎么大惊小怪。等到在座位上做好,老师发下来course outline时,我才知道坏了,怎么上面印着个“Chemistry 11”?!?

一问老师才知道,原来学校分Day1和Day2。Day2时课程表是颠倒了的!单数日是Day1,双数日是Day2,而那天正好是个双数日!

真够倒霉的,一开学就碰上这种事。怪不得我觉得有些怪,就算是白人也不可能在14岁时长那么高啊。

在那天之后的日子里我总算是没碰上什么麻烦事。感觉老师们还行,特别是科学老师,给我的印象很不错。从那天起,我就开始了我的快乐高中之旅!

开学后不久,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我在学校里的朋友大概有点稍微那个...少了一点。主要还是因为我天生比较内向,不能主动去与陌生人交谈。但是,朋友很稀少,后果很严重。在加拿大上学有朋友是很重要的,不然严重的话可能你会被列为“Loser”中的一员,到时候你再想交朋友也很少会有人理你了。怎么办呢,我就开始在我每天的4个班里物色我看着顺眼的人,然后试着去与他们交朋友。因为我选了音乐课,所以我也参加了学校的乐队(我吹单簧管),这给了我又一个交朋友的地方。后来又通过结识在这里上学的我以前在初中的朋友的朋友(希望我没能把你绕晕)和在中午打篮球,我勉强有了三四个好朋友和三四个一般朋友(等级划分的比清朝还封建)。现在上完十年级后,我已经有了十五六个朋友和七八个比较要好的,而且各个国家和种族的人都有!十一年级我准备再把我的朋友圈扩大一点,争取不再内向。

在这里我要给大家一个建议。如果你想要交朋友,你一定要多和身边的人交流。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他这个人怎么样,是不是你喜欢的类型。加拿大不像中国,你可以选择整天关着门读死书。如果你没有朋友,在学校里没人会喜欢你,包括老师,因为他们认为你这个人不会与别人相处。如果你的学习又很好,那么“Nerd”的大帽子就会被当之无愧地扣在你的头上了。

还有就是不要只交中国朋友,什么种族的人都要交。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你的英语水平,也可以帮助你去融入到加拿大的这个多元文化社会中去。

通过上面对加拿大高中留学生活的介绍,对于那些准备去加拿大读高中的学生来说,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关于加拿大高中生活的全新认识,在加拿大的高中留学生活中大家会慢慢适应和成长。

篇2:加拿大留学故事

非常喜欢文科,曾想过当考古学家的董维维,考虑到将来的就业,忍痛放弃历史专业选择了英语,读了本科,考上了研究生的她还是想亲身感受一下所学专业的人文,在反复思考之后,董维维毅然休学,决定留学。

“原本我一心想走的是美国,为此准备了一年半的考试,但最终还是放下了。”

正所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此次的放弃或许是一次遗憾,但也是董维维一个正确的决定,因为当时的美国更多的是吸收理工科,对于董维维所选的人文科提供的专业并不多。经过各方面的打听考虑,最终董维维将自己的留学目标改为了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的对比语言学专业。

E-mail,重要的沟通纽带

初到国外,强烈的失落感袭上心头。离开了父母的呵护,在异国他乡,不但要适应截然不同的学习模式,还要学会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事物等。

“关注自己的E-mail,多与自己的课程协调老师沟通,勤打听,关注公告栏,多参加活动认识朋友,作为一名新生所应注意的事”董维维总结自己的留学经验说。

E-mail的应用贯穿整个学校生活,老师并不会经常与学生见面,而E-mail则是老师或教授与学生沟通的重要纽带。国外的课程或各项活动,也是通过E-mail或者公告栏等方式公布给学生,而不是挨个的通知,这就需要学生多打听,多关注,熟悉学校的活动。

新生到校之后,会有许多社团活动,这是学生也可以通过参加活动认识新朋友,一来帮助自己调整孤单感,而来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方便信息的打听。

学习技能,带来的财富

国外的学习是非常紧张的,“当时一开学,教授就发给我们一个三十多本的书籍清单给我们二十天左右的时间,阅读之后写论文”董维维回忆说。

因为国外买书比较贵,再加上需要阅读的书籍比较多,所以大部分学生接到书单后就马上打印,并以蹲守的方式借阅书单上所有的书籍或是买旧书,如果不能借出的就只能协调好时间蹲守在图书馆学习,紧凑的时间有时候只能自带便捷干粮到图书馆饿的时候吃点。

每周课不多,但是一上课就是争分夺秒的记笔记,有的学生会用电脑记,没有电脑的或者租电脑或者用笔记,“每次抄笔记我都会对我的高中历史老师感激流涕,没想到那时候打下的快速记笔记的功夫,会是那么的有用啊”董维维高兴的说。而这一技能也成为许多学生赚取生活费的一大方式,通过整理笔记,租给其他学生,以此赚取生活费。

“我”的建议:

作为一名有过留学经验并且有着雅思教龄的资深教师,董维维给准备留学的学生和家长几点小建议。

第一,先选专业,根据专业选学校。先了解专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将来的就业前景选专业,根据所选专业去选学校,不要盲目的看排名,好的学校的所选专业不一定最好。

第二,学生、家长双管齐下做准备。在决定留学开始,学生就要开始着手进行语言的学习,不但要注重平时积累还要注意语言的运用,而作为家长前期进行多方了解,给孩子提供建议,待到模拟考试成绩出来,心里有底的情况下再着手办理出国相关手续。

篇3:我的加拿大留学故事

我的高中在渥太华。开学的时候,我的英语通过3年的锻炼已经大部分过关了。但第一天迈进学校的时候我仍然很紧张,站在走廊里,看着那些比我高很多的大同学,我的心里不由得产生了一种恐惧感。虽然日子就已经过去了3年,但那一天的事我却记得格外清楚。

加拿大的高中是四年制,从Gr9到Gr12,每学年两个学期,每学期四门课,因此一个学期里每天上的课都是一样的。早上9点上课,下午3点15放学,每节课75分钟,加上1小时的午饭时间和课与课之间5分的间隔。开学第一天是个“试运营”一天的课程被压缩成了半天。早上8:55,只见我忧心忡忡的拿着我的课程表在走廊里漫无目的地找着我第一节课的教室。虽然在初中已经习惯了这样做,但是这个高中比我上的初中可大多了,虽然课程表上印着教室号,但像我们这样的新手也要找上一会儿。我的第一节课是科学(Science),费尽周折后我终于找到了教室,我晕,竟然是在地下一层!不过总算是找到了,赶快进去吧!可是,一进门我就觉得不对劲,怎么同学们都那么高?!

不过作为一个亚洲人,我也没怎么大惊小怪。等到在座位上做好,老师发下来course outline时,我才知道坏了,怎么上面印着个“Chemistry 11”?!?

一问老师才知道,原来学校分Day1和Day2。Day2时课程表是颠倒了的!单数日是Day1,双数日是Day2,而那天正好是个双数日!

真够倒霉的,一开学就碰上这种事。怪不得我觉得有些怪,就算是白人也不可能在14岁时长那么高啊。

在那天之后的日子里我总算是没碰上什么麻烦事。感觉老师们还行,特别是科学老师,给我的印象很不错。从那天起,我就开始了我的快乐高中之旅!

开学后不久,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我在学校里的朋友大概有点稍微那个...少了一点。主要还是因为我天生比较内向,不能主动去与陌生人交谈。但是,朋友很稀少,后果很严重。在加拿大上学有朋友是很重要的,不然严重的话可能你会被列为“Loser”中的一员,到时候你再想交朋友也很少会有人理你了。怎么办呢,我就开始在我每天的4个班里物色我看着顺眼的人,然后试着去与他们交朋友。因为我选了音乐课,所以我也参加了学校的乐队(我吹单簧管),这给了我又一个交朋友的地方。后来又通过结识在这里上学的我以前在初中的朋友的朋友(希望我没能把你绕晕)和在中午打篮球,我勉强有了三四个好朋友和三四个一般朋友(等级划分的比清朝还封建)。现在上完十年级后,我已经有了十五六个朋友和七八个比较要好的,而且各个国家和种族的人都有!十一年级我准备再把我的朋友圈扩大一点,争取不再内向。

在这里我要给大家一个建议。如果你想要交朋友,你一定要多和身边的人交流。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他这个人怎么样,是不是你喜欢的类型。加拿大不像中国,你可以选择整天关着门读死书。如果你没有朋友,在学校里没人会喜欢你,包括老师,因为他们认为你这个人不会与别人相处。如果你的学习又很好,那么“Nerd”的大帽子就会被当之无愧地扣在你的头上了。

还有就是不要只交中国朋友,什么种族的人都要交。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你的英语水平,也可以帮助你去融入到加拿大的这个多元文化社会中去。

延伸:如何申请加拿大公立高中

加拿大的公立中学优势在于学校规模大,课程设置齐备。我一位朋友的孩子十年级开始在安省一个只有一百多人的私立高中学习,一年半修完了该校十一和十二年级的所有课程,几乎每门课都是全班第一。十一年级后在该私立学校已无课可修,故转学到多伦多一所有名的公立高中。她最近两门SAT II都考了满分,并在今年的加拿大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进入了全国前十名。现在正在准备考SAT I,拟申请美国名牌大学。

另外公立高中学生多为本地人,置身其中容易让学生更早溶入加拿大社会。公立学校在学业上对外国学生和本地学生一视同仁,没有特殊照顾,故课程对留学生而言挑战性大,毕业证书的含金量较高。如果学生学业优秀,自理能力强,年级较低,选择公立中学能充分享受典型西方教育系统的优势,居于较高的起点,为将来进入加拿大或美国的名牌大学铺平道路。

公立学校的招生录取通常由教育局统一进行,各学校没有太多的自主权。学费及相关收入也归教育局,与各校无关,故校方其实对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兴趣不大。多伦多学区外国学生总数维持在1000名左右,分布在所属的各中小学。

公立高中申请程序并不复杂。新生一般秋季入学。申请截止日期虽然为5月,但最好的中学很快名额就满了,故申请越早越好。申请时需要提供最近两年的成绩单,要列出学过的所有科目(包括政治,体育等)。中英文各一份,都需要学校盖章。在申请时可填写三个自己心仪的学校。但如果这些学校没有名额,教育局将为你指定别的学校。

公立学校原则上可由学生自己申请,不一定要通过留学中介机构。但各个学校有不同的特点。如果申请人对教育局下属的学校毫不了解,任由教育局指定学校的话,也许不能进入最适合自己的名校。另外申请人在中国,在加拿大寻找可靠的监护人和合适的寄宿家庭也非易事。所以在申请时最好能得到熟悉当地情况的朋友的协助,也可委托一些可靠的中介机构代理。

教育局在审核了申请后,将发出正式的录取通知书。申请人凭此在加拿大驻中国领事馆办理学生签证。到教育局报到之后,将参加一个摸底考试,了解学生的英语和数学水平。英语不够熟练的学生会被要求在学习其它课程的同时,补习一段时间的英语(ESL)。

十八岁以下的留学生在加拿大读书需要监护人(Custodian)。监护人必须是加拿大公民,家住学校附近。学生家长必须提供公证过的监护人委托书。监护人也必须公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录取后需要在学校附近找寄宿家庭(homestay)。最好是当地出生,英语为母语的家庭,以营造良好的英语环境。

留学公立学校的开支一般稍低于私立学校,但费用也不菲。按多伦多教育局的现行标准,学费和健康保险费一年为1加元,食宿费每月约850加元,监护费每年1000加元,另外加上文具和交通,每年大约在23000加元左右。

在加拿大高中毕业的留学生将获得正式的毕业证书。如果英语成绩不错,在申请大学时与其他加拿大学生具有同等竞争力。

篇4:加拿大留学故事两则

加拿大留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选,那么,加拿大的留学生活到底好不好呢?来看看过来人分享的经验吧!

第一则

申请

我是通过中介完成申请的,申请公立高中一般不需要雅思成绩,但申请大学时雅思过关就很必要。如果在加拿大的高中没有读满四年(高中四年制),申请大学必须要雅思成绩;读满四年则不需要。直接申大学的话,雅思要求是均6.5 小分不低于6。

生活

对于高中生而言,选好homestay 和监护人是重中之重,要根据家庭以及homestay离校位置来选。我个人觉得中国家庭沟通较容易,白人也有好的家庭;但黑人家庭比较麻烦(不是歧视或偏见,只是个人经历过),比较会找事,相处起来并不愉快。

费用

一年控制在20w,学费是1.4万加币。大学的话要看每个大学的学费,能打工之后也相对好一些。

气候

温哥华四季如春,多伦多和渥太华的冬天比较冷。我住在多伦多,春秋都很凉快,冬天持续四个月,都是雪花花。

留学

关于如何学习,我个人认为平时多背单词,从简单的英文书看起。多听听BBC,或者CCTV American。交流很有必要,可以和local没事多聊天。

另外,做作业时坚决不能抄袭或从网络上copy,老师会直接给0。平时成绩很重要,基本要占到期末总成绩60-70%,所以也得认真对待。

关于如何生活,我觉得我变得冷静许多,毕竟所有事都要自己处理;也学会了去辩证地看待问题。国外的生活经历加速了我的成长,我变得独立也变得成熟。我出国的时候差不多十六岁,这是一个很奇妙的经历,慢慢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一个特别好的过程。真的,我觉得出来开开眼界特别棒。

第二则

申请

我是高考完通过中介申请的,是大学录取后才决定出国的,所以八月底申请一月才入学。当时提供的材料是高中成绩、会考成绩、高考成绩以及成绩的公证文件,还有其他一些签证的材料和雅思成绩。

行李清单

我个人觉得不需要太多行李,记得带转换插头,如果带电器还要带变压器,实际上电器也能在这买。我个人觉得对女生而言,如果用不惯欧美系的化妆品,可以带点日系的;我一般带化妆品和衣服。提醒一下即将来加拿大的妹纸们,女生如果喜欢日韩系的衣服,这边基本没有,多伦多很多留学生做日韩品牌代购。第一次出国总觉得什么都需要带,其实什么的都可以买到的。不过这点也取决于去的城市,如果是去大城市就不用担心买不到东西;如果是去类似于爱德华王子岛,可能要好好计划下。

留学

我在安大略的伦敦市,开车去多伦多两小时。我觉得生活在这挺好的,环境很好,也很自由;加拿大是移民国家,各种背景各种肤色各种族裔,相对文化更多多元化。这几年我个人最大的感受是:Follow your heart。

我大一学金融,经过一个实习立马转专业,我不想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我辅修性别研究,因为我自己是女性主义者,也很关注LGBTQ权益。我加入过很多相关的公益组织和活动,还作为我们学校的代表之一参加我们城市的骄傲游行。

出国后,我才更意识到我的identity赋予我的意义,也更明白到底什么是critical thinking。不过我周围的中国学生基本都是学商科或者STEM,大多数还是考虑专业的就业率和移民问题,而我上的课程只有我一个国际生。

我生活在一个没有历史包袱、能够文化融合的国家,做了很多我在国内根本做不到的事;即使国内环境允许,父母也不会让我做。所以我很庆幸我来到加拿大,我走不了大部分人推崇的中庸之道,我只会做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加拿大留学和澳洲应该差不多,因为有比较开放的移民政策,所以大家都会考虑留下来。如果是来念本科,毕业是可以拿三年工作签证的。研究生的话看项目长短,两年以上也是三年工签,然后研究生也可以走省提名这样。反正有很多种渠道,但是都不容易。

大家如果选择出国,最好是自己深思熟虑做出的选择,更重要是想清楚自己想得到什么。我看到很多同学,在这边学着商科学着工科,但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选择了这个专业,很多人是随大流选择后,准备走一步看一步,也有的人是从就业薪资这方面考虑。

因为我自己算是个理想主义者,所以我觉得还是遵从自己的心意,我没办法违背自己的意愿做事。我觉得我一方面有自己的想法,一方面也是幸运的,家里支持了我的转变。所以我觉得不管选择现实还是理想,找到自己认为适合自己的位置就好。

希望那些即将来加拿大展开留学生涯的各位,能把它当做一个新开始,我觉得这是这个地方给予我最大的礼物。

篇5:留学故事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You have five minutes left. Make sure you’ve put all your answers on the Scantron (答题卡). Only answers on the Scantron will be marked.”五分钟后,我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简称UBC)的大一生涯中的最后一门考试(心理学)结束了。

大家在卷子收齐后纷纷收拾自己的东西安静地离开考场,我也是这安静人群中的一员。本以为我会感到释然和激动,没想到此时此刻,内心竟异常地平静。考试结束之后,我就开始忙着打包行李,准备搬家,买回国时要带给家人朋友的礼物。这一忙就忙到了月底。直到4月29日终于搬进了新房子以后,躺在刚刚铺好的床上,我似乎终于有时间来好好回顾一下自己在国外的First year。

自打来到温哥华后,我就在手机上装了一个叫Days Matter 的app,上面清晰地显示着这已经是我在温哥华的第242天。这242天,说短也短,我还能清楚地记得自己在飞机上第一次看见温哥华这片土地时激动、不安且紧张的心情;说长也长,从一开始遇到语言障碍,到后来鼓起勇气参加社团面试、做志愿者,再到后来因为需要为第二年找一个住处而不得不在繁重的课业之余为了看房子四处奔波……

这242天似乎发生了很多很多,让我成长了许多。这一年我所经历的在语言方面和课程方面的困难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幸而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它们,让自己算是真正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初到温哥华时,我并没有感受到非常强烈的语言文化冲击,这多半是由于寄住的朋友妈妈家位于华人聚集地Richmond的缘故。与其他北美城市相较而言,温哥华具有它的特殊性。由于这里有大批的华人移民,其中不乏英语不太好的人,因此温哥华国际机场所有的指示牌都比加拿大其他机场多出了一种语言――繁体中文。于是一下飞机看见中文指示牌的我,恍惚间竟觉得自己是不是坐错了飞机。直到搬进UBC宿舍之后,听着耳边此起彼伏的英语交谈声,我才终于意识到自己来到了一个英语国家。

之前在国内时总因为英语成绩遥遥领先于其他同学而沾沾自喜,再加上自觉平日看了许多美剧,因此我以为到了这里自己的口语应付日常事务应该绰绰有余,谁知第一次进超市就在满眼的英文标识和一大堆陌生词汇中迷失了。不仅如此,我在结账时也遇到了第一个难题。记得当时我没太听懂收银员在说什么,只好很尴尬地回答yes,谁知她听到我的回答以后就直直地看着我,似乎在等待我的下一步动作,而我根本不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今回想起来,才意识到她大概是问了我有没有他们超市的积分卡(points card)之类的问题,而我告诉她我有,因此她在等我拿出来……那次尴尬的超市经历以一个好心的中国店员过来帮忙结束。

除了这件事,我在其他地方也遇到了同样的尴尬:比如在食堂点菜时因为不知菜名只能用手指或者说this、that;比如去办理手机卡时对自己的英文不自信硬是等到会讲中文的店员有空来帮忙我才办完了卡……这种种尴尬的经历让我意识到自己现在掌握的那些词汇和英语水平根本连最基本的购买生活用品、结账买单都应付不了。如果不努力改变这种境况,怕是短时间内很难适应这里的生活环境了。

于是我拿出了本以为不再需要的单词本,将平时见到的日常用品的英文名称都抄在上面,每天复习两遍。此外,我的口语水平也急需提高,所以我鼓起勇气去敲了韩裔室友的门,邀请她一起下楼吃饭。

同时,我开始慢慢认识住在同一层的当地学生。其中有一个加拿大女生非常热情,第二次见面就邀请我和她朋友一起出去玩。后来,我也陆陆续续和他们一起逛夜市,开party,参加学校万圣节的party等等……虽然最终在第二个学期我搬走之前我和那位加拿大女生也没有成为特别好的朋友,在接下来一个学期也因为很少碰面而再无交集,但我依然很感谢她。是她在我最需要朋友的那段时间主动邀请了我,让我很快融入到当地学生的群体中,接触到了很多加拿大的本土文化。可以说,最开始的这一群朋友,让我迅速适应了UBC的生活,这也为我在后来遇到一些志同道合、相见恨晚的好朋友打下了基础。

除了语言的不适应之外,另一个让我觉得自己跟不上的方面大概就是课外活动和leadership skills了。相比之下,我的高中生活可以说是单一枯燥,基本上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参加过的社区活动和志愿者经历以及领导经历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这也导致我在申请加入社团的简历及面试中,与大部分加拿大学生比起来完全没有竞争力。

与国内的高中大多数学生都为了苦拼高考而埋头读书的氛围不同,加拿大的高中是一个展示才能、锻炼各方面能力的平台,许多当地的同学在高中就有了组织各种筹款等社交活动的丰富经验,同时也有在社区做志愿者等方面的经验。

在面试社团多次失败后,我决定趁着大一还有相对较多的空闲时间,把缺少的那些经历尽可能地弥补回来。

首先我注意到,我们系每周三都有一个完全由学生经营的Wednesday night dinner,他们每周都需要志愿者,于是我抱着好奇心以及自己能学到一些厨艺的心态报名了下一周的志愿者,并在接下来的许多周里都坚持参加。由于该团队人员的不固定性,每一周我都能结识同一个系的不同年级的人,大家也大都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在当地出生但长在传统日本家庭的日本小哥,其刀法和整洁程度令人叹为观止(据说小哥在家负责全家人的伙食);还有以中国国际生的身份来到这里的学姐,她听说我没有烘焙过曲奇饼干后指导我完成了当天晚餐甜点的制作……每个星期三的下午都因为这一群可爱的人而变得格外令人期待。之后,我还参加了学校的apple festival、五公里长跑,渐渐体会到了做志愿者的乐趣。而这些志愿经历也让我更敢于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加懂得如何用英语去聊天。

由于我变得更加自信,于是在这学期快结束之前,我再次报名参加了一个今年9月领导新生团队的面试,在group interview中没有再像之前几次那么慌张,而是镇定自若地与其他申请者交谈,组队解决问题,回答面试官的提问。两个星期后,我收到了该团队的邮件。当时紧张地不敢点开,怕是空欢喜一场。等到小心翼翼打开页面,看见第一行醒目的“congratulations!”后,我终于长舒一口气。上天不负有心人,这一封面试成功的邮件也算是对自己这一年的肯定吧。

回首这八个月的时光,可以说是“It’s a long tough road but I’m glad that I finally made it. ”这八个月里有许多起起落落,一个人独自在外也不得不学会直面自己的恐惧,半强迫地将自己推出comfort zone。尽管没办法再像在国内时那样,躲在温暖的港湾里做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公主”,但自己却也因此得到锻炼,从而收获成长。办理手续终拿到医保卡,是长大;找房子时与房东们的交涉,是长大;签下人生第一份合同时,是长大;一人之力收拾了八大箱行李搬到新家时,也是长大。这一路,有过太多失意的泪水和思乡的苦涩,也有过大大小小的失败和不甘心,但我相信:路难走,是因为在走上坡路。And sometimes, we need a little messed up, so that we can step up.

1.我的加拿大留学故事

2.关于加拿大留学故事

3.加拿大留学故事经历

4.加拿大留学故事

5.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美好与收获

6.加拿大留学生的故事

7.加拿大留学故事两则

8.加拿大留学爱情故事

9.他们的加拿大留学故事

10.我在新西兰留学打工的故事

加拿大留学奖学金项目

2023年留学加拿大本科专业

加拿大私立高中留学申请

加拿大留学之大学排名

留学加拿大签证常见问题?

加拿大留学存款证明

留学加拿大生活小常识

加拿大留学怎么选学校

申请加拿大留学材料清单

加拿大留学 ESL课程详解

我的加拿大留学故事(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我的加拿大留学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