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象形文字的联想(共含8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白河夜船”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5、教学目标:1.感知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联想2.了解“象形文字”的描摩实物形象的特点。象形文字的联想3.能运用形与色表现象形文字,并装饰成画面。教学要点:象形文字的联想1.重点:感知象形文字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发挥想象创新能力,表现象形文字的画面。2.难点:能根据象形文字的结构,运用夸张、变形、重复、排列方法装饰成画面。3.兴趣点:①图形中的文字含义。②象形文字与实物象形的关系。③创作“象形文字”的画面。4.观察点:①从象形文字的意象形到简体字的抽象形,体会字形的发展是从繁到简的过程。②体会意象美与抽象美。课前准备和课时:1.彩色笔、油棒、剪刀和各种色纸,带一本自己喜欢的卡通人舞。2.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1.放课件2.欣赏教师的范画象形文字的联想3.了解老师画中意境象形文字的联想二、讲授新课1.课题:可爱的卡通形象2.提问:(1)你看到什么?(2)你猜一猜它们象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色彩、夸张)(3)在欣赏中,感知象形文字的变化过程,感知人类像创造的能力。(4)在尝试中,发展想象力,创造象形文字的有趣画面。3.教师讲授新课:4.过程与方法:①在“说一说知道的象形文字造型,培养想象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②在欣赏中、感受艺术家的想象创造力,提高审美品位。③教师提共文字(具象)(意象)(抽象)。1. 想象与造型:是画还是文字?6.学生想象与创作:①.用卡纸、挂力纸等的色彩进行创作。②.用彩色笔绘画创作。③.画出或创作出一个或两个象形文字,并进行装饰:装饰什么才能象形文字和具造型美和色彩美有装饰美?三、小结评价目标:1.审美知识能力:感知象形文字,了解一些象形文字的变化过程:2.造型能力:能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象形文字3.想象力:能通过想象设计象形文字画面
象形文字联想教学反思
上这课之前做了一些的准备工作,找了很久的资料,总算是对象形文字这个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考虑到二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我栓减了那些较深的内容,用他们熟悉并感兴趣的认字和识图两种教学方法来带他们了解象形文字,课上下来我比较满意,觉得自己的每个部分都设计的很好,也达到了我的教学要求,学生反映很热烈,我相信以后谈起象形文字学生不会一无所知,会想起这节课。学生对于象形文字的联想能进行大胆的想象,可是在作业呈现出来的更多的是有故事的绘画,但作品上欠缺美术元素,例如构图不够饱满等的,学生在短时间没能把握好。遗憾的是,自己在教象形字时还没放开,还是一步一步由老师牵着,如果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再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来讲讲画画,进行大胆的联想,这样就真正以学生为主了。
整堂课,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感受到象形字模仿形状造字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象形文字进行大胆夸张的联想,这才达到本课的宗旨。
《象形文字的联想》教学反思
《象形文字的联想》是岭南版小学美术第四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是一堂训练学生思维和想像能力的绘画课。为了这一课,我用了将近半个学期的时间来准备和打造,课虽然已经上完,但许多的问题却很值得我去思考和探索。为了更好的展开以后的教学,特作教学反思如下:
一、在课前准备方面。
课前准备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的实施至关重要。由于本课主要内容“象形文字”离我们的时代有些遥远,这就给课堂教学的实施带来了不少难度,对教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所以在上课之前,我先查阅、收集了大量与象形文字有关的资料和图片,非常仔细地阅读了九州出版社出版的《细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和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甲骨文字趣释》,还找到了与象形文字有关的视频《汉字动画,汉字艺术》和《认识36个象形文字》。在网络上了解了我国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掌握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玛雅文字的图文资料。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分析和理解,我制作了一系列精美的教具和课件,后来还突发奇想地画了一件象形文字的T恤,为本节课的教学做足了功课。
二、在课堂教学方面。
一个虚拟的故事加上一件象形文字的T恤引入新课,彻底地激发了孩子们好奇心,我想,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其实我也尝试过运用剪辑的视频《认识36个象形文字》来导入,还尝试过运用视频《汉字动画,汉字艺术》来导入,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要不就时间太长,给教学时间处理带来麻烦,要不就让小部分学生看不懂。
在让学生了解各国的象形文字中,我让学生打开课本12页进行阅读和讨论。这个环节的实施是有必要的,做到了紧密联系教材,现在我们很多美术教师喜欢脱离教材来展开课堂教学,我想如果这样是对的,那么我们的教材就没有必要这样成批的出版了,给教师发一本就可以了。
在“慧眼识字”的游戏中,学生分小组先分享交流,后用比赛的形式来集体展示识字结果。这是本课非常出彩的部分,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象形文字的兴趣,从而掌握象形文字的特点。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如果讲解太多,学生很容易把这节课变成一节识字课,而不是美术课。当然,本环节还可以表演象形文字,表演可两个部分展开:一是老师提供象形文字让学生进行肢体语言的表现,起到放松、愉悦的作用,二是教师的书法的现场演绎,让师生在沟通过程中明白字与画的关系。
在课题出示上,我采用了“补充课题”的方法,先板书“象形文字”,后板书“的联想”。这样有利于教学环节的衔接,也可以在无形中让学生感知本课的学习任务并不是为了认识象形文字,使本课的重难点得以突出。
在引导学生掌握运用夸张、变形、添加、重复、排列等方法来装饰象形文字的环节中,充分展示了美术课自身具有特点。但是遗憾是,由于只从教学时间考虑,用讲授的形式展开。结果学生的学习变成非常被动的接受。其实,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先观察后评论。创造条件,使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推测、敢于发表或用绘画手段表现不同的意见,甚至“异想天开”。这样才能做到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驱动内动力,发展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包括感知、思维、想象、情感、气质,画面表达类型等独特的品质与风格在视野的拓展和思维的启发环节中,我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对本单元的主题的实施,因为形象文字是由不同的线组合而成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像,引导学生运用线条的情感表现自己的形象文字,拓展创造思维。如书中的“水”,的象形字,是以优美流动的斜曲线表现的,可以运用横直线表现“平静的水”,用夸张的波浪表示“激流中的`水“的图画,培养“线性”造型能力。又如书“山”的形象文字,可用“波浪线”表现小山坡或连绵不断的大山来组成画面,也可以用折线表现“高山峻岭”,使画面产生尖锐、严峻的效果,拓展学生的想像思维。
在作业的创作环节中,本课只实现了对沙纸、纸碟和卡纸三种不同材料的体验,并没有达到学生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表现美的事物的要求。例如:运用包装盒等废旧材料来制作,既可以展开环保意识的渗透,又改变了学生作业形式单一。
在作业评价中,评价标准体现新课程理念,要与作业要求联系起来。学生才能自己参与评价,增加了学习积极性,并学会使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当然,学生美术术语的形成需要教师长期的加以培养和引导。
在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中,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感知象形文字与生活中的关系,同时利用奥运会的会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受人文艺术的熏陶。激发学生将美术兴趣内化为成功的动力。
在整个教学中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教学时间的处理。实践多次证明,本课要想一课时就完成,难以做到。所以我们必须优化课堂结构,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合理安排好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使教学目的与内容、方法与技巧、欣赏观察与思维发散、学生练习与作业均能在课堂内得以游刃。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课堂作业,在老师的巡视指导下,典型问题得以及时点评纠正,优秀想法或画法得以及时表扬与展示。
象形文字(Hieroglyphic)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它的局限性很大。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约50前,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字写起来既慢又很难看懂。随着时光的流逝,最终连埃及人自己也忘记了如何释译。后来经过法国人的译解,才辩认这种文字。中国纳西族所采用的东巴文和水族的水书,是现存世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统。
目录象形文字发展简史往事现存收缩展开象形文字定义
象形文字(Hieroglyphic),又称意音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约5000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字写起来既慢又很难看懂。中国的象形文字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 - 是老祖宗们从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记录方式的一种传承,也是最形象,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汉字字体。 象形文字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起源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石刻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
中国
中国甲骨文的象形字“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龟”(特别是繁体的[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繁体的[门]更像)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酒”字去掉三点水是酉,就像是没有了酒的酒瓶了,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人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值得一说的是 ,中国最初的文字就属于象形文字,甲骨文、石刻文和金文亦算是象形文字。汉字虽然还保留象形文字的特征,但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已跟原来的形象相去甚远,所以不属于象形文字,而属于表意文字。此外,玛雅文字的“头字体”和“几何体”亦是。
局限性
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它的局限性很大。 因此,以象形字为基础后,汉字发展成表意文字,增加了其他的造字方法,例如六书中的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然而,这些新的造字方法,仍须建基在原有的象形字上,以象形字作基础,拼合、减省或增删象征性符号而成。
发展简史原始文字
象形文字都是从原始的图画发展而来,古埃及的原始岩画虽然没有欧洲岩画古老,但却比大洋洲岩画流传得长久,时间在一万年以上,是世界上岩画延续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根据风格艺术、石垢的色泽、所表现的动物种类、服饰及武器等差别,可分为四期:(1)古代水牛时期(约公元前9000一前3500年)。(2)牧养公牛时期(约公元前3500一前1500年)。(3)马时期(约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2世纪)。(4)骆驼时期(约始于2世纪)。非洲的撒哈拉岩画,位于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边界不远的撒哈拉中部阿尔杰尔高原,是世界各国学者公认的“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史前艺术博物馆”。 古印度的象形文字同样来源于图画发展,主要分布于印度中部文迪亚山脉的丘陵地带。最古的岩画可追溯到距今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根据风格,印度岩画大致分为:自然主义的岩画,以描绘单独的野生动物为主,造型古朴写实。风格化的岩画,开始从色块中提炼出线条,用简略粗重的线条勾勒人和动物的轮廓。或者是剪影式的平涂与粗线条的浅描并用。动物比较写实,人物则是图案化的,几何形的。折衷的岩画,多描绘骑马、骑象或步行和金属使用。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重要的遗存之一,因首先发现于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其分布范围北濒渤海、南抵苏皖、西进河南,始自公元前4300年,到公元前2500左右发展成山东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陶器特征明显,居民盛行青春期拔牙的风俗,这是中国东南沿海古代先民拔牙习俗的发源地。大汶口文化的社会经济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已发现的许多刻划符号被认为是象形文字的前身。 从后来出土的兽骨和陶器、石器上的图案可以判定,万年以前,中国就出现了半图象的图画、花纹符号。根据语言学家研究:中国近代大量出土的曾在商代(公元前一千八百年至公元前一千二百年)广泛、成熟使用的“甲骨文”。期间中国的陶器制作、居室建造、壁画艺术、金属使用、丝织生产等,各种高级文化陆续发明、使用。
古埃及文字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经过上万年前的图画、花纹发展,公元前4000年(6000年前)左右产生成体系的象形文字。它同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一样,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但这种文字最初仅仅是一种图画文字,后来才发展成象形文字――由表意、表音和部首三种符号组成。表意符号是用图画来表示一些事物的概念或定义。但是表意符号都不能表示字的发音,因此古埃及人又发明了表音符号。表音符号也是一些图形,它共有24个子音,在这一基础上,又构成了大批的双子音和三子音。如口为单子音,发“Y”的音,燕子为双子音,发“Wr”音,甲虫为三子音,发“hpr”音等,但这些发音都表示不止一种意思,为了有所区分,古代埃及人又发明了部首符号。这种部首符号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区分不同范畴的符号,类似于汉字中的部首偏旁。绝大多数的埃及文字都有部首符号。这种文字常被刻在庙墙、宗教纪念物和纸草上,主要使用者是僧侣和书吏。埃及象形文字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古代埃及历史的不同阶段,埃及的象形文字随着社会生活的需要出现过多次变化。中王国时期出现过祭司体,后期埃及时出现过民书体,在罗马统治期间又出现了科普特文字(用改造过希借字母书写的埃及文字)。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古代埃及文字没能发展成字母文字。但是,古代埃及文字却对腓尼基字母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纪元前1500~1000年左右,地中海东岸崛起的腓尼基人与埃及人进行交易,这时饱学的腓尼基僧侣们把简单的象形文字改写成有秩序的字母,帮助其商贸往来。 由于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的繁难,随着古埃及的灭亡,这种文字逐渐变成死文字,完全被人们遗忘。正是由于罗塞达石碑的发现和商博良对埃及象形文字解读的成功,才使古埃及历史全部展现在我们面前。
楔形文字
古埃及在大约6000年前就已经有了象形文字,后来巴比伦和苏美尔人又发明了楔形文字。这两种文字符号在半坡文化(仰韶文化的一支)的陶器或其他器物上都有所表现。
玛雅文字
一、起源 玛雅文字最早出现于西元前后,但出土的第一块记载着日期的石碑却是西元292年的产物,发现于提卡尔。从此以于,玛雅文字只流传于以贝登和提卡尔为中心的小范围地区。五世纪中叶,玛雅文字才普及到整个玛雅地区,当时的商业交易路线已经确立,玛雅文字就是循着这条路线传播到各地。 是美洲惟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在公元初期,他们创造了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五种文字之一。 二、结构 玛雅文字非常奇妙,它既有象形,也有会意,也有形声,是一种兼有意形和意音功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和声音的联合体,玛雅雕刻文字既代表一个整体概念,又有各自独特的发音。 玛雅象形文字的发展水平与中国的象形文字相当,只是符号的组合远较汉字复杂,块体近似圆形或椭圆。字符的线条地依随图形起伏变化、圆润流畅。玛雅文字的一个字符中大的部分叫做主字,小的部分叫做接字,字体有“几何体”和“头字体”两种,另外还有将人,动物,神的图案相结合组成的“全身体”,主要用于历法。玛雅文字的读法为,从上至下,两行一组,以“左→右→(下一段)左→右”的顺序读。玛雅文字艰深晦涩,至今能译解的不足三分之一。 以统计学的方式来处理和分析,文字每个字都有四个音节。文字呈方块图形,类似于中国的印章。图形上一部分是意符,一部分是音符,属“意音文字”。 三、研究 玛雅人所使用的八百个象形文字,已有四分之一左右为语文学家解译出来。这些文字主要代表一周各天和月份的名称、数目字、方位、颜色以及神o的名称。大多记载在石碑、木板、陶器和书籍上。书籍的纸张以植物纤维制造,先以石灰水浸泡,再置于阳光下晒干,因而纸上留下一层石灰。虽然现代还有二百万人在说玛雅话,而且其文字中一部分象形和谐音字很像古埃及文字和日本文字,可能可以比较探讨出其中的异同来,但我们对整个玛雅文字的解译,依然力有未逮。 然而,一九六三年,苏俄语言学者瑞.克洛鲁夫,成功地将碑文分门别类,以统计学的方式来处理和分析,从这些不同的类别中,归纳出相同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不像英文那样用二十六个罗马字组成,而是文字每个字都有四个音节。克洛鲁夫终于成功地看懂了几个文字。按着,苏俄数学研究所的斯尔.索伯夫和巴基.由斯基洛夫,使用电脑,利用庞大的资料文字(约十万字)成功的解读了一篇文章。德勒斯基的古文书有月食、星星的运行、结婚等记载;马德里的古文书中有农耕、狩猎和雕刻等记录;巴黎的古文书则记载历史的真相。总之,基本的内容有宗教仪式、气象现象和农作物等。
往事古埃及象形文字
17,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时,他手下的一名军官布夏尔带领士兵在罗塞塔城附近修筑防御工事时,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岩断碑。碑上用两种文字三种字体刻着同一篇碑文。最上面用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间是古埃及的草书体象形文字(亦称民书体文字),下面是希腊文字。这就是后来被世人称之为“罗塞塔碑”的著名石碑。 要想真正了解古代埃及的文化和历史,就必须要读懂埃及的象形文字。所以,发现“罗塞塔碑”的消息在当时的《埃及通讯》报上发表后,立即引起各国学者的浓厚注意。他们纷纷试图译解碑上的文字。碑上的希腊文很快就被读通了。碑中间的那段文字也很快就被确认是古埃及的民书体文字。但是,尽管学者们能借助碑上的希腊文,领悟到象形文字和民书文字的含义,却依然没有解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之谜令人惊奇的是,年仅11岁的法国少年商博良决心揭开“罗塞塔碑”上古埃及文字的秘密,让石碑说话,告诉人们古埃及的秘密。为了读懂埃及象形文字,他勤奋工作了。商博良发现,古埃及人写国王名字时,都要加上方框,或者在名字下面划上粗线。“罗塞塔碑”上也有用线条框起来的文字,是不是国王的名字呢?经过不断探索,商博良终于对照着希腊文,读通了埃及国王托勒密和王后克里奥帕特拉这两个象形文字,它们可以从右到左,也可以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拼读出来。商博良由此确信,象形文字中的图形符号,总的来说,代表的是发音的辅音符号。经过努力,到了1822年,这个在1000多年期间始终令人茫然不解的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终于被商博良解开了。 原来,“罗塞塔碑”上的碑文是公元前1埃及孟斐斯城的僧侣们,给当时的国王写的'一封歌功颂德的感激信。这位国王就是第十五王朝法老托勒密。他登上国王宝座后不久,取消了僧侣们欠交的税款,并为神庙开辟了新的财源,对神庙采取了特殊的保护措施,给僧侣们带来了一系列好处,所以很快赢得了僧侣们的敬仰。于是僧侣们写了这封感激信,并用三种字体写的两种文字刻在这块黑色玄武岩碑石上。 小小的罗塞塔城,由于有了这块借以解开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的碑石而举世闻名。不过,这块著名的碑石早已不在该城,它被收藏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了。
圣书字和文字
距今约5000年,古埃及人创造了一种象形文字――圣书字。相比起来,圣书字还远远不及我国距今约6000年的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宜昌杨家湾等古文化遗址的陶文字来得成熟。但它的特别意义在于――原分布在我国伊犁河流域的闪族(赛种)因大月氏(我国古族)西进而被迫西迁到地中海沿岸,约于公元前15世纪,其中的一支即腓尼基借这种象形文字创造了历史上第一批字母文字,共22个,只有辅音,没有元音,这就是著名的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较早传入希腊,演变成希腊字母,希腊字母孳生了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成为欧洲各种字母的共同来源,为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腓尼基字母在西亚演化成阿拉米字母,成为亚洲许多文字的基础,如阿拉伯、印加、犹太字母等。公元4世纪后,阿拉伯字母在亚洲广为流传。
现存东巴文
东巴象形文字是丽江地区纳西族的文字,属于象形表意文字类型,包括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字体。文字总数约1600个左右。 东巴文的表意方法主要是用一个字或几个字代表一句话,字句从左至右,自上而下。这种文字大约产生于公元11世纪以前,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从文字形态发展的角度看,它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最早是写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象,后来发明了纸,才把这些符号图象写在纸上,成为东巴文经典。由于东巴掌握这种文字,故称东巴文。 随着纳西族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在明末清初,丽江的一些东巴,创造了格巴文。格巴是弟子的意思,格巴文的意思是东巴什罗后代弟子创造的文字,格巴文是对东巴文的改造和发展。纳西族创造了两种古文字,而且至今还使用着这两种古文字,它不仅是解开人类文字产生之谜的宝贵史料,而且也是丰富、发展中国传统书法和篆刻艺术的理想字体之一。东巴文被誉为是如今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水书
水族的古文字和纳西族的东巴文,是世界上最后的象形文字。水书是一种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文字符号系统,是记载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法学等古老文化的典籍,可谓水族的“百科全书”。它主要靠手抄、口传流传至今,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据专家研究考证,异体字,水族古文字目前有2500个。 水族古文字的结构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象形字,有的字类似甲骨文、金文;二是仿汉字,即汉字的反写、倒写或改变汉字形体的写法,三是宗教文字,即表示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种密码符号。书写形式从右到左直行竖写,无标点符号。见到的水族古文字的载体主要有:口传、纸张手抄、刺绣、碑刻、木刻、陶瓷锻造等。水书由于其结构多为象形,主要以花、鸟、虫、鱼等自然界中的事物以及一些图腾物如龙等所撰写和描绘,仍保留着远古文明的信息,在水族地区仍被广泛使用。
纳西文
纳西象形文字为一种图画象形文字,共1300多字,有1000余年历史。纳西文是现今世界上保留完整的象形文字,有“文字活化石”之称。
奶奶的象形文字作文
我的奶奶是位慈祥的老人,对我宠爱有加。
但是,在奶奶的心中一直有一个遗憾,那就是她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没上过学,打字不识几个。为了这事,奶奶可没少发愁。
以前,我给奶奶当过小老师,教她认字,可是奶奶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了,刚教完的字,不一会就忘了。慢慢地,我也放弃了。
一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饭桌旁吃饭,奶奶好像想起什么了,对爷爷说:“今天有人给你打电话,叫啥名字,我给忘了。我去看看。”奶奶回到自己的房间,拿出一个本子,有模有样地翻起来。
我心想:不认字,还装模作样地看什么?我一把夺过小本子,“让我看看.”只见上面画着一条肥肥的鱼,抱着几条波浪。我莫名其妙。奶奶说:“今天打电话的人叫于有波。”
我觉得太有意思了,接着往下看,第二页画着一大一小两个羊头,大羊头还画着一缕胡须。我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奶奶,这两个人一个叫大羊,一个叫小羊。”奶奶高兴地说:“宝贝,你真是奶奶的知音。”
第三页画着一个盒子,盒子里面放着一个瓶子,这回我可看不懂了。奶奶说:“这个人叫何小平。”
我听了笑得直不起腰来。
奶奶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可要好好读书,长大别像奶奶这样。”
听了奶奶的话,我不笑了,我轻轻地撕下一页奶奶的象形文字,轻轻地压在玻璃板下,也压在我的心上。
……
成语:象形文字
【成语】:象形文字
【拼音】:xiàng xíng wén zì
【简拼】:xxwz
【解释】:◎ [hieroglyph;pictograph;hieroglyphic writting] 描摹实物形状的`文字,它是古代某些民族最原始和基本的造字方法||| 指摹拟实物形状而造的文字。每个字有固定的读法,跟没有
小学生作文:奶奶的“象形文字”
2月26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放学一走进家门,就看见奶奶绽放着菊花般的笑容说:“有人打电话找你们,我都记录在本子上了。”
我一听,心里纳闷了:奶奶一向不识字,怎么会在本子上记下人名呢?我不解地看着妈妈,只见妈妈也正疑惑地看着奶奶。
“我看看打电话的人是谁来着,”奶奶边唠叨边跑到电话机旁,翻开本子,戴上老花镜,若有所思地说,“噢,是老叶。”
看着奶奶煞有介事的翻书样,我飞快地跑过去。只见本子上画着一片大大的叶子。“啊?‘老叶’原来就是一片‘老叶’呀!”“哈哈,这就是奶奶记的文字吗?”
“对,这就是我发明的文字。”奶奶郑重地说,“看,我也会写字吧!”
我翻看着本子,只见本子上画着各种图案,有鱼,有太阳,有小雨点,有花,有树……各种形状,各种图样,真让我目不暇接呀。
我指着一个图案问:“那这一条小河流代表什么?”
“这不就是‘小刘’嘛!”奶奶自豪地笑了。
“那这个太阳指谁?”
“噢,太阳呀,”奶奶透过老花镜,边思索边说,“对了,是你爸爸的同学‘阿阳’啊!”
我“扑哧”一声笑了,真没想到奶奶竟然有这种智慧,真没见过一个老人竟然自创一种属于她自己的“象形文字”,真是太有创意了,太有趣了。
“你看,我画的这片高大树林就是代表‘老林’,这片小树林就是代表‘小林’。你看我的.文字管用吧?”奶奶一边解说,一边翻着本子。瞧她那自豪的神情,仿佛她真的创造了一种伟大的文字。我恍然大悟地说:“那这条鱼是代表住在莆田的‘老余’了,这朵美丽的花儿是指‘美花’阿姨咯!”
“快来看,奶奶创造文字了!”我的呼喊声引来了爷爷和爸爸。他们也被奶奶自创的“象形文字”逗乐了,笑得合不拢嘴,奶奶也被逗乐了。
欢快的笑声荡漾在客厅里,也荡漾在我小小的心田里。在这欢笑声中,我心怦然一动:原来奶奶心中也有一个读书梦,她的心中也有自己的文字,她的心中也有一个多彩的美妙世界。奶奶的“象形文字”给我和家人带来无限的快乐,也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与爱意。
我神情庄重地从奶奶的本子里轻轻地撕下一张写着她自创“象形文字”的纸,小心翼翼地把它压在书桌上……
点评:
小作者巧设悬念,让人不禁好奇,究竟奶奶的“象形文字”是什么。文章对话描写十分出彩,慢慢串联起叙事的主线,最终让读者恍然大悟。
奶奶的“象形文字”作文600字
我的奶奶可能干了,她不仅是家里的“后勤部长”,最近还担任了“通讯部长”。所谓的“通讯部长”,就是每天把来电话人的姓名记录下来,转告家人。咦,你说我奶奶不识字,更不会写字,怎么能记录这么多人名呢?我告诉你吧,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天放学回家,我无意中发现在电话旁边的电话本上画着什么,心想:这肯定是弟弟的“杰作”。晚上,正当大家吃的津津有味的时候,突然奶奶对爷爷说:“今天有个姓……姓……姓什么的人打电话给你。”“谁呀?”“等会儿,我去查一下。”说完,奶奶转身出了客厅,拿出电话本,戴上她的老花镜,看了看说“噢,对了,叫余有波。”咦,奶奶不是不识字的吗?我疑惑地拿过奶奶的本子,想看过究竟。我翻开本子,前面的是妈妈抄的电话号码,只见在中间的一页纸上画着一条鱼,它用胸鳍溅起水波的图象。“这是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奶奶呀!哪里有这个名字呀?”奶奶接过本子,指着上面的画说:“小傻瓜,这你还看不懂?这有鱼有波浪,不就是余有波吗。”“啊?噢!余有波就是一条大鱼抱着波浪。”我失声笑了起来:“奶奶你真妙,这真是你自创的‘象形文字’啊!”我边笑边翻看着奶奶的“杰作”,奶奶在一边给我解释道;“这儿画了一只羊,下巴上如果没留着一小绺胡子,那就是小杨,有胡子的就叫老杨┉┉”我捧腹大笑,奶奶真聪明啊!她这“象形文字”真是妙了。
我笑得眼泪都流出了,奶奶却只是抚摸我的头。看着奶奶的微笑,我心中突然一颤。奶奶小时候条件有限没有上学,所以才不识字,尽管这样,她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弥补这个缺陷,而我现在有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又如何呢?这个问题有许多人问过我,我也无数次地问过自己,但从没有像这一次这样被震撼过。
我渐渐地收起了笑容,默默地从奶奶的本子撕下一篇“象形文字”,把它压在我的书桌的玻璃板下┉┉
★ 联想诗歌
★ 联想作文初一
★ 联想笔试经验
★ 诚信的联想
★ 读后感加联想
★ 四季联想作文
★ 联想手机策划书
★ 白雪的联想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