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樊姬之力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凉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樊姬之力(共含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凉凉”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樊姬之力

篇1: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樊姬之力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樊姬之力

樊姬之力

楚庄王有一次主持朝会处理政事,一直到很晚才结束。樊姬走出屋子迎接他,关切地问:“为什么这么晚才结束?难道大王不饥不倦吗?”

楚庄王说:“今天听到忠诚贤能的臣子进言,所以我不感到饿,也不觉得累。”

樊姬问:“大王所说的忠诚贤能之士,不知是诸侯国中的宾客呢,还是楚国内的哪一个人呢?”

楚庄王说:“就是沈令尹啊。”樊姬听了,掩住嘴巴笑起来。楚庄王奇怪地问:“你为什么发笑呢?”

樊姬回答说:“我侍奉大王您,负责沐浴、梳洗、铺席,已经有十一年了。但现在,与我身份同等的有十人,比我贤明的有两人。我难道就不想独揽大王的宠爱吗?我是不敢以我个人的私欲来遮蔽别人的美好啊。沈令尹辅佐大王好多年了,但他不曾推荐贤能之人,也不曾贬退无能之人,这怎么能算得上是对您忠诚呢?”

第二天早晨,楚庄王上朝时,把樊姬的话告诉了沈令尹。沈令尹立刻向楚庄王推举了孙叔敖。孙叔敖治理楚国三年,使楚国成为了诸侯国中的霸主。楚国的史官提笔在简策上写下:“楚国成为霸主,是樊姬出了大力啊。”

【说明】 这则寓言说明,一个真正贤能的人,不仅要尽职忠诚,更要善于发现、推举比自己强的人才。

弓人之妻

齐景公让弓匠为他做一张弓,弓匠做了三年才完成。

齐景公拉弓射箭,连一层牛皮的箭靶也穿不透。齐景公大怒,要处死那个弓匠。

弓匠的妻子前来求见齐景公,说:“我是蔡国人,嫁给这个弓匠为妻。这张弓,是我丈夫用泰山之南坚韧的柘木、燕国的牛角、楚国的麋鹿的筋、黄河里的鱼胶制作而成的.。这四样东西,都是天下最精良的做弓材料,做成的弓射箭不应该只穿透仅有一层牛皮的箭靶。并且我曾听说,奚仲发明的车子不能独自行走,莫邪剑尽管非常锋利,也不能独自斩断东西,必须有人正确使用才行。射箭的方法,应左手稳稳地像靠着石头;右手好像拉着树枝,手掌好似握着鸡蛋,四根手指像折断的木棍;右手发箭,左手根本不受影响,这才是射箭的正确方法啊。”

齐景公按弓匠妻子所说的方法射箭,果然一下子穿透了七层牛皮做的箭靶。这位蔡国女子的丈夫立刻被释放了出来。

冯妇博虎

【说明】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任何精良的东西,要使它发挥显著的效力,必须按正确的方法来使用,否则就不能体现它的价值。

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勇敢而威猛,善于打老虎。后来他成为了一个不杀生的善人,不再打老虎了。

有一天,他来到野外,看见一群人正在追赶一只老虎。老虎背靠在山势险要的地方,没有人敢去接近它。

大家望见了冯妇,都跑上前去迎接他。于是冯妇挽起袖子,伸出胳臂,跳下车来,准备与老虎搏斗。

追捕老虎的人看到冯妇出手相助,都很高兴,可是士人君子却在耻笑他。

【说明】 这则寓言中,冯妇本来已经不杀生,成为善人,但当他看到有老虎时,仍忍不住撸起袖子想帮忙打虎,这是对冯妇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讽刺。

篇2: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楚人学齐语

孟子对宋国大臣戴不胜说:“如果有个楚国的大夫(dà fū),想让他的儿子学说齐国的语言,那么是让齐国人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教他呢?”

戴不胜回答:“当然是让齐国人教他。”

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但却有许多楚国人在干扰他,跟他说楚语,那么,虽然天天鞭打他,逼他学齐语,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把他领到齐国国都临淄(zī)城内最繁华的'街市,让他在那里住上几年,那么,尽管天天责打他,要他讲楚语,那也做不到了。”

篇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八哥学舌

有一只八哥鸟,经过主人的训练,学会了模仿人说话。它每天颠来倒去 就会说那么几句话,但是却自以为了不起,把谁都不放在眼里。

有一天,知了在树梢上一个劲儿地叫,叫得八哥心烦意躁。它就对知了嚷嚷:“喂,喂,歇会儿行不行?就会发单调的噪音,还叫起来没个完了呢。我会说人话,也不象你那样炫耀。”知了没有生气,只是微微一笑:“大哥,你会模仿人说话,这当然很好;但是你每天百遍千遍学说的话,依我看其实等于没说。我不会模仿人说话,也没有一副动听的歌喉,但是我能用自己的声音表达我想表达的意思,而你呢?”八哥听了这席话,满脸通红,张口结舌,把脑袋深深地埋进翅膀里。从此以后,这只八哥再也不跟主人学舌了。

篇4: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有关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屠龙之弈】

屠龙子跟都黎下棋。都黎接连失败,馆舍的人很同情他,并来帮助他;他又失败了,旁观者都感到吃惊,也都来帮助他。屠龙子的随从请求停止下棋,对屠龙子说道:“人们常说‘寡不敌众’。他正在集众人智慧,我担心您难以取胜,以致前功尽弃。”

屠龙子没有答应,仍然下棋。结果,都黎败得更惨,几乎不能支撑,帮他的人都变了脸色,手里握着棋子互相埋怨指责起来。让他们重下,谁也不敢。屠龙子随从高兴地说:“您的'棋艺太神妙了!”屠龙说:“还不行。

您没见过野兽相斗吗?兽中虎最猛,如果让虎和虎斗,一只虎当然斗不过许多虎;但如果让狐狸跟虎斗,那么,即使是上千只狐狸,难道能斗得过一只虎吗?”

【蹶叔三悔】

蹶叔很自信。他在龟山北面耕地,用高地种稻,用低地种谷。朋友告诉他稻与谷的习性,让他换过来种。蹶叔不听,结果种了反而连粮仓的一点储粮也陪上了。于是,他去朋友的田里察看,这些田收成都很好。他对朋友说:“我知道悔改了。”

不久,他到汶上跑买卖,看到哪种货物最畅销,就赶着去买,常常和别人抢购,货物刚到手,许多经销这种货物的人也都赶了来,因而他的货物就很难卖出。朋友告诉他:“会做买卖的人,常买进人家所不急于买的货物,时候一到再卖出去,就会成倍地获利。”蹶叔不听。这样一直做了10年买卖,弄得异常穷困。这时又向朋友施礼说:“从此以后,不敢不悔了!”

过些时候,他要乘大船去航海,邀请朋友也一块去,于是他们泛海东行,到了深海。朋友说:“要到归墟了,再前进,恐怕难以出来!”他又不听。船进入了深海之中,一直在海上漂流了9年,借助于一次强烈的海风和浪涛的推动,船才漂了回来。到这时,头发全白,身体像干肉一样瘦,没人认识他了。他向朋友叩头,仰天发誓说:“我若是再不悔改,有太阳作证!”

朋友讥笑他说:“你悔改了,只是为时太晚了!”

篇5: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 ,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篇6: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的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了鞋,就说:“我忘了拿尺码.”便返回家中取尺码.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篇7: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篇8: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原文: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

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篇9: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八则

【官船破旧】

瓤里子从京城返回故乡,相国叫总管代为送行,并吩咐道:“要坐船,尽可选择官船。”

瓤里子来到江边,总管却没来。靠岸的大小船只挤挤挨挨,哪是官船,哪是私船,毫无标志,难以选定。

后来总管来了,瓤里子便问:“哪些是官船?”

总管说:“凡是蓬破的,橹断的,布帆上有洞洞的,都是官船。”

【祝鲍论狗】

卫灵公生弥子暇的气,鞭打他后把他赶了出去。弥子暇很害怕,一连三天不敢上朝。卫灵公问祝鲍道:“弥子暇怨恨我吗?”

祝鲍说:“没有的事儿。”

灵公又问:“为什么呢?”

祝鲍又道:“您没见过狗吗?狗是依赖人生活的,主人发怒打它,它嚎叫着逃开了,等到想吃食的时候,又畏畏缩缩地跑上前来,忘记了曾经挨打的事,弥子暇,就是您的一条狗,一天失去了您的欢心,就会一天没有食吃。哪敢怨恨您呢!”

卫灵公道:“说得是!”

【望稻旱熟】

梧丘的一个农夫,以种稻为生,每年要储存些陈稻谷,新的没到口,不敢把陈的吃光。

一天早上,来到田里,看到稻子已抽穗,而且颗粒饱满,就高兴地说:“新稻谷快下来了!”于是打开囤子,拿出陈稻谷,跟家里人放开肚子吃起来。

陈的眼看要吃光,而新的还没熟,心里老是埋怨稻子熟得慢。他跟儿子、妻子轮番地前去观望,把稻田踩成了路,稻子却更青了。

【子侨陷友】

西郭子侨和公孙诡随、涉虚一起改装出行。夜里,番过邻家的'墙头。邻人很厌恶,就在他们跳墙往来的地方挖上了坑,并且设为厕所。

一天夜里,他们又去跳墙。西郭子侨先掉进了茅坑,他一声不吭,反而招呼诡随,诡随也跟着跌进了茅坑。诡随刚想呼告涉虚,子侨赶紧捂住他的嘴说:“别吱声。”

一会儿,涉虚跳下也掉进了茅坑,子侨这才对公孙诡随说:“我是想使他不要笑话我们。”

【假龙真龙】

有人误把穿山甲当龙献给了商陵君,商陵君很高兴,问他吃什么,那人说,“蚂蚁。”商陵君派人喂养它。

有人说:“这不是龙,是穿山甲。”商陵君大怒,鞭打他一顿。从此,再无人敢说真话,都顺商陵君意,把它看作神物。商陵君去观“龙”,“龙”卷缩成球体,很快又伸展开,手下人假装惊异样,称赞“龙”的神奇。商陵君更加高兴,把它搬进宫来饲养。

夜里,它打洞逃走了。手下人报告说,“‘龙’真是刚强有力,居然打穿砖石跑掉了!”商陵君察看痕迹,很感惋惜。养了蚂蚁等候着,期待“龙”返回。

几天后,雷电大作,真龙出现。商陵君以为所养的“龙”回来了,让人摆上蚂蚁,等候着它。龙发了怒,用雷电击毁了宫殿,商陵君也震死了。

【一家成仙】

粤地有个采药人,采到了一株毒菌,又大又好看,光彩四射。他高兴地带回家;对妻子孩儿说:“这就是所说的‘神芝’,吃了可以成仙。我听说,成仙要有缘分,天不随便赐予别人。别人找总找不到,而我却得到了,大概我将要成仙啦!”于是,沐浴吃素三天,然后煮了这株菌。刚下咽就死了。

儿子说:“我听说得道成仙的人,一定要为遗弃形骸,而一般世人都为形骸拖累,所以难以成仙。现在,我父亲已脱去形骸,成仙而去,并不是死掉了。”说完吃那余下的菌,也“成仙”了。家中其他人都来吃,吃的人没有不中毒的,结果都“成仙”了。

【火虎无别】

东瓯人把“火”称作“虎”,说“火”和“虎”没有什么差别。这个国家都用茅草盖屋,因此时有火灾,老百姓都为此而感到苦恼。

有个商人到晋国去听说有位冯妇,善捉虎,所居之地,虎已绝迹。商人回国后,就把此事报告君主,东瓯君听说冯妇能灭“火”(虎),即命使者带好马、美玉和绸缎等许多厚礼去晋国聘冯妇。冯妇来到,国君亲自迎接,当作上等贵宾相待。

第二天,市上起火,国都的人赶来告诉冯妇,冯妇卷起袖子,跟着赶往出事地点到处找虎,找不到。眼看火就要蔓延到宫殿。众人把冯妇拥到火势最闪的地方,冯妇就这样被活活烧死了,于是,那商人因欺君之罪被判决,而冯妇至死也不明白自己是为什么而死的。

【王门有狗】

楚王问陈轸(战国时纵横家)道:“我对待贤士,够尽心的了。然而天下的贤士,却不肯聚来,这是为什么呢?”

陈轸说:“我年轻时,到过燕国,寄住在燕市的客舍里。那里前后有许多客店,其中东边的那家最好、但去的客人稀少,有时整天不来一人。打听一下缘故,原来是东边那家有恶狗,听见人声就出来咬人,现在您的宫门前,莫不是也有‘恶狗’吧?”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其他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八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书心得

诚实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小学生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300字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三年级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樊姬之力(共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樊姬之力,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