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第几个节气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在云端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立冬是第几个节气(共含5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在云端”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立冬是第几个节气

篇1:立冬是第几个节气

立冬以后的节气是小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每年的公历11月22日或23日为小雪,小雪节气的到来就是进入冬天的信号,告诉人们是时候要防寒防冻了。

小雪节气到来之后,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到零摄氏度,因为气温的下降会引发降雨,但是随着天气的变冷会渐渐变成降雪,只不过这个时候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落在地上也不会堆积。

小雪节气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都进入了冬季田间管理和农田基本建设阶段,此时如果有场降雪,对越冬的小麦十分有利,因此我国很早就有了“瑞雪兆丰年”的农谚。

而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小雪节气也是有很多的风俗,腌腊肉、吃糍粑、吃刨汤、晒鱼干等等,因为这个时候人们已经不外出工作了,有充足的时间可以体验传统风俗带来的魅力

冬季的到来,气候渐冷,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人们很容易生病,所以一定要适当进补,但是进补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自己是否符合进补的条件,否则会适得其反,对身体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让身体更加的虚弱。

万物收藏迎立冬

每年11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交立冬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冬分孟冬、仲冬、季冬,即夏历的十、十一、十二3个月,统称为“三冬”,3个月90天,故又称为“九冬”。其实,冬是个气候概念,指气温较低的时节。

冬较之于春的温煦,夏的炎热,秋的凉爽,给人的感受是寒冷。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立,建始也。”又云:“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这种描述是与黄河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的。然而,我国幅员辽阔,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终年无夏的青藏高原之外,各地的冬季并非都是在“立冬’旧出现。按气候学上冬季开始的标志—连续5日平均气温降到10C以下,那么我国最北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走人冬季;而长江流域的冬季则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能真正开始。

中华民族一向有着善始善终的传统,尤其是格外看重开头与结尾。从文献记载看,在上古时,就把“立冬”和“立春”看得同等重要,周代就形成了隆重的庆祝礼制:“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渴之天子,曰:‘某日立冬,感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迎冬于北郊。”迎冬回来,天子要赏赐为社翟而捐躯者的子孙,还要抚恤孤寡。《续汉礼仪志》记载:“立冬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皂,迎气于黑郊。”

在民间,冬初也有庆祝活动。《诗经·七月》记述:打扫空晒谷场之后,捧着两杯自酿的酒,宰杀一只羔羊,大家一起来到公堂,双手捧起牛角献,齐祝公爷万寿无疆!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其意思是说,劳动了一年的人们,要利用“立冬”这一天休息一下,顺便搞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在南方,人们在这一天爱吃些鸡鸭鱼肉。如在台湾,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均是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在北方,则有吃楼瓜饺子的风俗。“立冬”时节,农家所备的楼瓜,一般是夏日购买的,多放置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问糖化,用来做饺子馅,其味道,既与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楼瓜馅不同。食时,蘸醋和蒜泥,那味道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至于“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大概与下面两个方面有关。一方面,我国以农立国,极重视.二十四节气。

“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立冬”的“立”字,表示开始的意思。所以,秋收冬藏,是要改善一下生活,打一下牙祭的,于是,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另一方面,古人认为瓜代表结实,如《礼记》中就有“食瓜亦祭先也”之说法。这大概就是“立冬’旧北方食楼瓜饺子习俗的来源。

从气候上看,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对冬作物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对此,《农政全书》早有记载:“冬初和暖,谓之十月小春。”如大田小麦一面生长着一面“盘着墩”,以此增强自身的抗逆力,以抵御即将到来的大风、严寒。但这时北方冷空气已具有较强的势力,频频南侵形成大风、降温,并常伴有雨雪,这种寒潮天气对未收获的蔬菜会造成影响。故民谚有“立冬不起菜,必定要受害”之说。

“立冬”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进人旱季。东北大地已经封冻,农作物进入越冬期,旷野里曾在夏天繁茂的树木,都脱去了绿衣,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黄淮流域已是地净场光,江淮地区“三秋”已近尾声,须忙着抢种晚茬麦,抓紧移栽油菜。南方则正进人“三秋”大忙时候。“禾到立冬死,麦到谷雨黄”(广东)、“立冬不拔菜,终究受霜害”(广西)、“田要冬耕,儿要亲生”(福建)等,这些农谚无不说明“立冬”时节农事活动的重要性。

另外,在养禽业上,必须做好蛋鸡冬季的饲养和管理。提高冬季产蛋率是饲养蛋鸡的重要环节,但怎样才能提高冬季的产蛋率呢?首先要保证鸡舍内的适宜温湿度:舍内温度要控制在12一巧‘C,空气湿度要保持在50写一70%之间,蛋鸡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充分吸取饲料的营养,保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气温过低会增加耗食量,并降低产蛋率。其次必须做到饲料的合理搭配,保证营养全面。几种主要饲料成分比例应为:玉米、高粱等能量饲料占55%~60%;豆饼、葵花饼、鱼粉等蛋白饲料占20%~25环;糠鼓占7%一10%;矿物质饲料占5%一7%;并要喂食一定量的白菜、胡萝卜等青饲料,以满足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

另外,要保证蛋鸡的饮水,每天不得少于2次,水温要保持在13一18’C。同时,要搞好鸡舍的卫生防疫,接种新城疫疫苗和禽霍乱菌苗等,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篇2:立冬是第几个节气

中文名称:立冬 英文名称:Beginning of Winter

定义: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节气,在11月7日或8日;表示冬季开始。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我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按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以下半年候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则“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首都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

篇3:立冬是第几个节气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立冬表示的意思是冬季的开始,但人们对于立冬并不是很了解,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立冬的介绍以及立冬来临时的注意事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一、立冬是第几个节气:第十九个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其确定的依据是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为准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此时,地球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立冬期间,有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

其实“立冬”和“立秋”一样,古人同样在这个季节用占卜的方法来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不无例外,古代也有到立冬这天,皇帝会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行“迎冬”之礼。

二、立冬需要注意的事项

1、早睡晚起

立冬之后生活起居调养应该以“养藏”阳气为重点,人们要适当的早睡,早上也不宜起得太早,以此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2、开窗通风

冬天家里一般都会门窗紧闭,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应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各开窗通风2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调控不良情绪

冬季日照时间变短,也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抑郁的心情,黑夜来临的时候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会影响人的情绪。白天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增加晒太阳的时间,多到室外走动一下。

4、适当运动出点汗

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三、立冬吃什么蔬菜

1莲藕:生吃能凉血散淤,熟食则补心益胃,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与红枣同食,则可补血、养血。和肉一起煨可以调养脾胃。

2红薯:红薯中所含的蛋白质对米面中的蛋白质具有补充作用,能明显补充面粉中维生素C、大米中钙的不足和二者胡萝卜素的缺乏。红薯和大米、白面混吃,可以提高主食的营养价值,使人延年益寿。明代医家李时珍说:“海中之人多寿,而食甘薯故也”。

3大白菜:大白菜是冬季餐桌上的常客,有“冬日白菜美如笋”之美誉,营养价值较高,含有90%以上的纤维素,还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E等,在空气特别干燥的秋冬季,多吃白菜可以起到护肤和养颜效果。

4芋头:“七月七秋凉,八月番薯芋头娘。”是说芋头成熟的季节在秋季。因为芋头营养丰富,含有一种天然的多糖类植物胶体,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有止泻的作用;同时又有膳食纤维的功能,能润肠通便,防止便秘;并且可提高免疫,有助病后康复。所以,它不仅成了秋天的进补素食一宝,还被养生专家们推举为冬天十大养生蔬菜之一。

5包心菜:包心菜其维生素C和钙含量非常丰富。包心菜还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钼和锰,是人体制造酶、激素等活性物质所必不可少的原料。它能促进人体物质代谢,十分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其多量维生素C能增强肌体抗癌能力。

篇4:立冬是什么节气

立冬是什么节气

最开始的时候“立冬”并非就是冬天开始的意思。寻根究底。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相同,是建立、开始的意思。然而“冬”字有很多意义,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其意是说秋季作物都已收晒完毕,收藏人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由此可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到来。全面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含义。

立冬和冬至有何不同

立冬: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冬至: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二十四节气按月分布情况如下表,它又同农历闰月的安排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的。所谓斗纲,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为寅,黄昏时杓是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是指寅;二月为卯,黄昏时杓是指卯,半夜衡是指卯,白天魁是指卯,其余的月份类推。

篇5:立冬是什么节气

立冬是什么节气

每年阳历的11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为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古时民间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最开始的时候“立冬”并非就是冬天开始的意思。寻根究底。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相同,是建立、开始的意思。然而“冬”字有很多意义,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其意是说秋季作物都已收晒完毕,收藏人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由此可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到来。全面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含义。到了立冬,太阳继续向南移动,地处北半球的我国,日照时数逐渐减少,日照强度也比以前降低,气温下降幅度增大,冷空气或寒潮南下次数开始增多。这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出现冰冻,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时衅强冷空气影响,气温也有可能降到零度左右。黄河中下游地区立冬节气温下降较多,雨量稀少,平均气温8一iO~C,降雨量10毫米,与立秋相比,气温降低16~C左右,降雨量减少50毫米。海南岛平均气温22℃,黑龙江北部为一14~C,南北温差36℃。

立冬气候

立冬是这样的根据气象学划分,候平均气温在10C以下为冬季的标准对照。这时黄河流域一带基本接近这个温度。但长江流域的真正冬季,要比黄河流域晚半个月。江南一带在立冬节俗称“十月小阳春”,这时江南天高云淡,风和日暖,堪与上半年的阳春三月媲美,故有“小阳春”之称。立冬第一候应为“水如冰”,作为冬季开始的标志。我国冬季也和秋天一样,由北方逐渐向南推移。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在9月初就入冬了。10月初黑龙江、吉林,10月底京津地区,11月中旬淮河、汉水两岸,陆续进入冬季。11月下旬越过长江,12月初冬季到武夷山和南岭北坡,1月初到了南方的无冬区。

北京立冬

北京立冬的样子北京冬季时间长。按气象学划分冬季的标准计算,北京平均10月26日入冬,来年3月29日春暖花开,冬长155天,为四季中最长者。北京不仅冬长,而且特别寒冷。如果以五天平均气温降到零度以下,土壤结冻,作物生长完全停止的期间作为严冬的话,北京从11月30日至2月28日,严冬期长达91天。立冬节寒风加强,气温下降。从白露开始,从北方来的冷空气就影响到北京地区,冷空气活动一次比一次增强。到了立冬,冷空气活动更加频繁,气温显著下降,北京地区11月平均气温4℃,11月上旬乎均气温6.9℃,11月平均降水量6.9毫米。结语:现如今我们说的立冬节气是冬天开始的意思,但其实,在古人的眼中,冬,应该是“终”的意思,是万物收藏的寓意。

立冬是哪个季节节气

立冬是24节气的第几个节气

立冬节气祝福语

节气立冬文案

立冬节气说说

立冬节气作文

节气立冬句子

立冬节气是冬天的第一天吗

节气立冬的传统习俗

立冬节气问候祝福语

立冬是第几个节气(锦集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立冬是第几个节气,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