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钢琴大师谈钢琴演奏(共含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柠檬茶走柠檬”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钢琴大师谈钢琴演奏(十四)
巴克豪斯1884年生于德国莱比锡,1969年在奥地利菲拉赫去世.早年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师从莱肯多夫(Reckendorf),以后曾向达尔伯特(D'Albert)学习一年,并于19获鲁宾斯坦奖.
作 者:朱雅芬 作者单位: 刊 名:钢琴艺术 英文刊名:PIANO ARTISTRY 年,卷(期): “”(5) 分类号: 关键词:钢琴大师谈钢琴演奏论文
布佐尼1866年生于意大利,1924年于柏林去世。他父亲是一位精湛的黑管演奏家,母亲是出色的钢琴家。他最初的教师是他的父母。布佐尼自幼才能出众,八岁时在维也纳举行首场音乐会演出。安东・鲁宾斯坦不久后听到他的演奏,并始终关注他的艺术成长。著名音乐评论家汉斯利克在维也纳的报纸《新自由报》上写到这位十岁男孩的钢琴才能,称他的演奏及创作“没有丝毫早熟的多情或故意的做作,而是对音乐自发的喜悦”。他于1886年移居莱比锡,两年后成为赫尔辛基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1890年他被授予钢琴及作曲的鲁宾斯坦大奖,并放弃了莫斯科音乐学院对他的聘请,以致力于作为钢琴演奏家的生涯。虽然他辉煌的钢琴演奏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但从18起他集中精力干作曲。布佐尼的钢琴演奏技巧辉煌、宏伟而富于诗意,所作的乐曲具有幻想的特征,并预示了许多先进的创作手法和风格。他的巴赫版本是技巧和艺术博学方面的杰作。
钢琴学习中重要的细节
在出色的钢琴演奏中,一切细节都是重要的。在一首作品中,一个音和其他的音都是有联系的,一位训练有素的演奏者必须非常细致和艺术性地估算音之间的比例性价值,因为它形成了艺术整体的重要部分。例如,在需要非常圆滑而快速演奏的乐曲中,一个刺耳或粗糙的音很容易被觉察到,而演奏者错误的估算会毁坏整个对音乐的解释。往往是细节上的完美,使伟大钢琴家的演奏,区别于一位新手。
有一个细节是学生很少察觉到的,它是如此重要,可以说它决定了成功的音乐发展中的主要部分,这个细节就是学习倾听。练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每一个声音,都应该能听到。就是说,应该打开耳朵去听它,使声音得到它应有的理性分析。
学生往往浪费大量时间在键盘上胡乱弹奏,而一点不注意他们弹出的声音。对于他们,钢琴键盘是一种附属于音乐乐器上的健身所。当然他们会具有强壮的手指,但是在指望成为合格的演奏者之前,他们首先要学会听。
在我的演奏会上,观众中没有人比我自己听得更仔细。我努力听到每一个音。当我演奏时,我的注意力完全专注于一个目的,就是根据作曲家的要求以及我对作品的理解,以最艺术性的方式传递出去,以至我不会意识到任何其他东西。我也知道,我必须不断使自己的头脑对可能改进的'机会保持清醒。我始终寻求新的美,而当我在为公众演奏时,有可能想象到新的细节,它们像新的启示那样出现。始终会有改进的余地,就是对细节的发展,而就是这一点,使艺术家的工作有更大热忱,及智力方面的无限兴趣。
在我自己成为一名艺术家的发展过程中,使我清楚地感到,成功来自对细节的仔细观察。我记得,当我结束了在新英格兰音乐学院钢琴教授的任期时,我非常清醒地意识到自己风格中的某些缺陷。尽管我在欧洲和美国已经被接受为一名精湛的演奏家这一事实,并己和诸如波士顿交响乐团这样一些大管弦乐队一起旅行演出,但我比其他人更清楚地知道,在我演奏中有某些细节是我绝不能忽视的。
很幸运的,虽然仍是一个相对年轻的人,我并没有被一些善意但无能的评论家们的奉承所欺骗,他们想使我确信我的演奏已是尽可能的完美。每一位艺术真理的寻求者,对自己的缺陷总是比评论家看到的更加清楚。
我得出结论,我必须设计一种全新的技术体系。当技术体系有个性特点时,它们是最好的。从理论上说,每一个人需要一种不同的技术体系。每个人的身体构造、智力都不同于任何其他人。因此,我尽力回到有关技术这一科目的基础规则,并形成我自己的体系。
总能有办法克服缺点,只要能找到有关的方法。然而,首先要认识到它本身的细节,然后意识到它并不只是一个细节,而是一件十分重大的事,直到它被战胜和降服。
必须以十分的谨慎和仔细的判断为学生提供所有技巧练习,就像必须小心地给病人服用有毒的药品。不加区别地给予技巧练习会阻碍学生的进程,而不是使其得到进步。有些练习在某个时期并不可行或不适用,但有可能在学生以后的进程中被证实为极有价值的。
任何作品真正的音乐含义在于对形成那首作品的乐句的正确理解和传达。忽视乐句就像一个大演员忽视他台词解释中正确的思维分组一样的明显。大演员花费无数时间寻找表现作者意思的最好方法。没有任何有能力的钢琴家会想到可以不注意句法,那么当学生把一个乐句最后一个音加到下个乐句开头时,又是多么大的错误。句法不只是细节,它是一切。
好的句法首先要依据音乐的知识,以便能确定乐句的界限,然后要有钢琴演奏的知识,使它能正确地弹奏出来。句法和重音法的题目紧紧相连,而二者都和指法有紧密联系。一般来说,重音被认为极其重要,因为它们应该发生在小节的某些设定的部位,以表示有关的节拍。
在指导很年轻的学生时,也许需要使他们相信,节拍必须用这样的重音明确地标示出来。但当学生程度逐渐提高时,他必须懂得,插入小节的划分主要是为了使他读谱更容易。他应该学会把每首乐曲看作一件美丽的织锦,它的主要考虑是作品作为整体的主要设计’,而不是制作者为了有一个结构使织锦能在上面编织,而不得不在织布机里放入的那些看不见的标示线。
在研究有关重音法和句法的题目时,没有任何人能推荐比J.S.巴赫的作品更有指导意义的学习。这位永生的图林根作曲家是最高超的编织大师。他的织锦在精致、色彩、宽广和总体的美丽方面从未被超越过。为什么巴赫对学生有如此大的价值呢?是因为他的作品是如此地建筑起来的,它迫使你去研究这些细节。巴赫迫使学生思考。
如果学生以前在练习时从未思考过,他很快会发现,没有最严密的头脑的运用,要克服巴赫音乐中的困难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实上,他也许会发现,当他离开键盘时,却有可能使他的一些音乐上的问题得到解决。许多我曾经遇到过最令人困惑的音乐上的难题,是当我在大街上走路或晚上躺在床上时,在头脑的思考中得以解决的。
我从不忽视任何改进的机会,无论以前对音乐的解释似乎已经多么完美。事实上,我常常从音乐会直接回到家里,并几小时地练习我刚才演奏的乐曲,因为在音乐会演奏当时,我有了某些新的想法。这些想法十分珍贵,因此,忽略它们或认为它们只是一些细节,可以留待将来发展中再解决,则是极端可笑的。
钢琴大师谈钢琴演奏的论文
凯瑟琳・古德森1872年生于英国,1958年去世。她幼年即开始学习音乐,并于12岁前在全国各地演出。她的才能引起公众的注意,被送到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她师从当时最著名的钢琴教师奥斯卡・贝林格(Oscar Bennger),六年后,她在维也纳跟莱谢蒂茨基学习四年。
回英国后,古德森在音乐公众中产生的深刻印象,使她成功地建立起一位出色演奏家的声誉。她在英国、德国、奥地利和美国巡回演出,取得极大成功。《格罗夫大词典》中写到她的演奏:“她有着充分的活力和生气,这在年轻的钢琴家中是十分难得的。她对声音的渐变有极好的控制,具备令人钦佩的完美技巧、独特的音乐情趣和值得重视的个人风格。”
分析音乐名作
我们并不需要更多的哲学即可领悟到,一切科学和艺术的进程都建立于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之中。我们把东西拆开,以寻找它们用什么做成并如何做成,我们再把它们放到一起,以显示我们所掌握的知识。音乐性的衡量标准是实践的能力。分析的过程虽然重要,但有时可能做得过分极端,以致忽略了构建引向真正成功的过程。
学生应该能够判断一首他正在学习的乐曲的结构,并使这成为他的某种第二本能。如果这首作品是一首奏鸣曲,他应该可以辨认出主题和副题,无论它们如何出现或部分地出现。学生应当对曲式有足够全面的认识,并熟知乐曲所分成的段落。他在学习一首新的乐曲时,不能不观察到它的轮廓――也就是作曲家在创作这首乐曲时所制定的“建筑计划”。学生对他所要演奏的作品,永远不要拖延这第一步的分析。
尽管流行着一种印象,即音乐是模仿性的,并能再现不同的画面和不同的情感,事实远非如此。作曲家通常写作音乐只是为了它作为音乐的价值,而不是具体的景色。许多教师试图以想象出的故事来激活有些学生迟钝的想象力,这也许是对的。然而,即使一首乐曲有某种设计使它暗示某种想法,并可以有趣地看到一种特定的画面,但永远不要忘记作为一首美好音乐作品的真正的美。
懂得和理解一种节奏是一回事,但在实际弹奏中保持它却是另一回事。节奏依据在一两小节中音符和重音的安排,给予整首作品一种具有特点的摆动。好的节奏感显示出音乐家具有精确平衡的能力,他知道如何拥有完美的自我控制。
律动不同于节奏,但和它有关联。要想把握它――这种推动力,学生必须弹奏过许多能倾向于发展律动的乐曲。
有能力清楚地、即时地看到一首作品中乐句的构成,能极度的简化对一首新作品音乐解释方面的研究。经过正确的训练,学生应当能第一眼就看到乐句,如同一位植物学家在观察一种新的花朵时,在他内在视觉中会把它分成不同的.部分。他不会把花萼误认为花瓣,而且他立即可以认定每一部分的特点。除了曲调性句子外,学生应该能看到在乐曲形式之下的小节划分。他应该可以告诉你,这首作品是八小节的段落,或是四小节的段落,或是不规则的分段。
对幼小的儿童,如果在他们最初的几节课中,就能使他们愿意去观察旋律乐句,将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教师们往往非常强调手形,其目的是让学生的手处于完美的状态。但为什么不能注意一下头脑的形成?它比单纯的手指工作离真正的音乐目标要接近得多。世界上最完美的手形,对于音乐家有时是毫无价值的,除非对手起作用的头脑具有真正音乐性的训练。
每一个钢琴学生应该具有和声的知识,但这种知识必须是实用的,也就是――一种和声知识――对耳朵和眼睛是同样熟悉的。有些学和声学的学生,他们可以像一位数学专家那样熟练地解决一些和声上的问题,但他们却从未想过他们的音符可能产生的音乐。
能够认识一个在纸上写的和弦,相比于能认清被弹出来的同一和弦,几乎算不得什么收获。一个学生如果一眼就能说一个减七音程或一个增六度,但却不能通过他的耳朵来分辨它们,就是有严重的智力缺陷。训练耳朵应是所有学习中首要的。
钢琴本身对于学生在学习和声时是极大的帮助,要学生在弹奏中时刻在听。所有儿童应该享有一个训练听觉的课程,不应只是单独训练音高和音准,同时也要训练听音乐的性质。可以补充一些音乐听写的练习,直到学生可以只听到一次,即可从容地写下一些短的乐句。
一位在键盘上夜以继日工作的艺术家会发现,有些细致的触键效果使他总是和某一段音乐联系起来。他这样做也许没有任何合乎逻辑的理由,而只是他的艺术直觉要求这样。他极可能并没有遵守什么规则,而只是根据他自己的音乐审美和听觉。就是这一点,能比任何其他方面,使不同大师们的演奏更具有个性。
不可能准确地表明某些触键是如何产生出某种效果。然而,耳朵能听到这些效果,而如果学生能正确的坚持,他会不断地工作,直至再创造出他所听到的同样效果。这时他会发现,他所用的触键和他所听到过的那位大师所用的,是非常相似的。对于为了提高音乐知识的目的而经常听音乐会的学生,高度发展的听觉是有巨大价值的。
全世界从事初级钢琴教学的教师有极重大的责任。如果他们轻视自己教儿童的工作,而渴望去做大师们所从事的那种授课,就应该让他们认识到,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整个结构的基础,虽然并不像高耸入云的塔尖那样引人注目,但他们无疑是同等重要的。
大师谈英语学习方法
“学外语没有什么秘诀,就是给予足够的时间,坚持下去。多听、多说、多读、多写, 多查字典。”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
“多读、多写、多听,时间久了,自然产生效果;没有任何学习英语的捷径。”
――著名翻译家,杨宪益
“学语言就是要“自己去吃点儿苦头”, 语言不能依靠教学法理论, 决不能让令人眼花缭乱、五花八门的教学法牵着鼻子走。”
――著名学者,季羡林
“学习外语没有捷径可走,语言能力的强弱与掌握语言材料的多寡成正比,语言材料吸收量越大,语言能力 提高越快,其中,背诵是一种强化的语言材料输入,是学习语言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多年来被语言(包括母 语)教学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复旦大学教授,《大学英语》总主编 董亚芬(摘自《光明日 报》5月8日)
“学外语无非是模仿和记忆,读要朗读,不能默念。口语、语法一定要双管齐下。口语学习只能是个熟能生 巧的问题,除了实践,没有其他方法。”
――南京大学德语教授 张威廉
双钢琴演奏在钢琴教学中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不断的创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己的生活水平,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这个提议下,我们的生活不仅在物质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对于中国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的教育也必须要提升。钢琴本来是国外的学生必须要学习的知识和能力,但是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更需要学习国外的知识和能力,钢琴作为西方的乐器,可以让学生提升欣赏能力,让他们可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音乐的能力。让中国学生进行钢琴教学,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的知识提升得更多,但是由于中国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让中国学生更好地进行钢琴学习,受到的教育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所以,对于钢琴的教学来说,必须要改变学习的方式,改变钢琴教学的模式,才可以让中国学生更好地学习钢琴。如今,最重要的一个钢琴教学运用就是双钢琴演奏的模式,所以,双钢琴演奏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的重要,因此,本文就论双钢琴演奏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阐述了双钢琴演奏的演变过程,双钢琴演奏在钢琴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双钢琴演奏在钢琴教学中的现状,双钢琴演奏在钢琴教学中需要遵守的特点,如何更好地进行双钢琴演奏在钢琴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双钢琴演奏;钢琴教学;运用
双钢琴教学对于双钢琴教学来说,就是运用两台钢琴,由两名或多名演奏者通过合作的形式来进行演奏。双钢琴演奏不仅是一种艺术演绎形式,同时也可以促进独奏者的全面发展,并作为一种常规的训练方式来提高钢琴教学。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双钢琴演奏形式是在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了。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钢琴是多么的重要,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具有一个更好的教学模式也是多么的重要。双钢琴演奏在钢琴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学习钢琴的一个重要的进步途径,所以,本文阐述了双钢琴演奏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些事项,以便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让学校和老师更好地教学。
一、双钢琴演奏的演变过程
双钢琴演奏经过了一个非常长的演变过程,让钢琴教学的模式更加的成熟,所以,我们必须要了解这个过程,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进步,接下来就谈谈双钢琴演奏的演变过程。双钢琴的演奏从第一次登台亮相到现在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近年来我国掀起了一阵双钢琴教学热,一些国内的钢琴家开始研究并创造关于双钢琴的演奏作品,在不断的研究创新中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是钢琴刚刚进入到中国来的一个开端,也是钢琴学习的一个非常热门的时期。现在双钢琴的演奏已经被搬入音乐教程中,在学校内的音乐教学中会开设相关的课程教学,组织小组形式的课程教学,并专门设立了双钢琴教学室等,以便双钢琴教学在我国能够更为普遍和良好地进行发展。这个过程中,钢琴的教学已经非常的成熟了,双钢琴教学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好处,让学生可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以便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钢琴,了解双钢琴演奏的内涵。
二、双钢琴演奏在钢琴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
双钢琴演奏对于钢琴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可以让学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钢琴水平,接下来就谈谈双钢琴演奏在钢琴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
(一)音乐素质在双钢琴教学中起到作用
音乐素质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的重要,不管是对于钢琴的学习来说,还是对于其他的任何一个行业来说,想要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钢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听力,可以提升自己的节奏感,让自己不断的提升自己,还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增加更多的沟通,让学生与老师之间也可以增加更多的沟通。这样,不仅对于学生的钢琴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其他的学习来说,也应该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二)教师教学的根本目的:课堂教育提高学生的音乐
素养和素质学生进行钢琴的学习,学习音乐的学生要求他们可以掌握更多的演奏的技能,让他们通过课堂的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提升学生的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学习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培养学生的高尚的品格,可以提升学生的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学习能力。当然了,培养学生的高尚的品格,需要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才可以提升他们的能力,不然的话,就不能更好地进行钢琴的教学,学生也就不能更好地进行钢琴的学习。
三、双钢琴演奏在钢琴教学中的现状
双钢琴演奏在钢琴教学中虽然有很大的意义与作用,但是对于钢琴的教学来说,现状也是不容乐观的,存在一定的问题,钢琴教学中也不能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接下来就谈谈双钢琴演奏在钢琴教学中的`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一化,仍然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
这是在钢琴教学中最主要的不足之处,对于学生来说,传统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不能让学生不断的进步和成长成为一个社会的接班人。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在我国,钢琴教学处于初级阶段,教学方式还是传统为主,一般是采用“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学生在学习钢琴过程中,就会丧失掉兴趣,就会觉得枯燥无味。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觉到了自己的压力,这样,更加不能好好的学习了,尤其是对于钢琴的学习来说,更应该要让学生自助的学习,但是钢琴如今的学习正好的避免了这个好处,存在这样的问题。
(二)老师能力的不足,导致了学生不能更好的学习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是非常重要的引导者,老师的能力不足的话,就会让学生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钢琴教学中,如果老师不了解双钢琴演奏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应该要注意的事项,学生就不能很好地进行下去。
(三)在双钢琴整体的教学应用中仍然存在教学方法
不科学、教学教材不够严谨以及教学安排计划的不合理等问题双钢琴演奏的整体的教学应用中,由于教学方法的不科学性,导致了学生没能按照学校希望他们学习的方向进行学习。教学教材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教学教材的不够严谨,不能让学生进行学习,对于学生的时间进行教学安排不合理,也是学生不能更好的进行双钢琴演奏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四、提升双钢琴演奏在钢琴教学中的途径
对于双钢琴演奏来说,钢琴教学需要进行一些措施,才可以让教学更好地进行下去,才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接下来就谈谈在双钢琴整体的教学应用中,仍然存在着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学教材不够严谨以及教学安排计划的不合理等问题。
(一)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
双钢琴的演奏,演奏者演奏过程中,不仅要倾听自己声部的发音,也要倾听合作者的发音,要做到二者的融合,使二者的发音天然合成,这样才能彰显双钢琴演奏的魅力和特征。这样就需要演奏者具备过硬的素质。演奏者要使音乐充满敏感性,通过倾听,在演奏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节奏的变化,要不断调整节奏,在调整中使演奏更加和谐和优美。在双钢琴中,声部有两个,一个是主奏,一个是伴奏,在学习过程中,要辨别声部,从合奏中去寻找自己的声部,这样才能让双钢琴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提升老师的能力
老师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所以,提升老师的能力非常的重要,学校也要对老师能力的提升引起足够的重视。当老师的能力不足以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校给老师进行教学的培训,让老师的能力可以得到更好地提升。当然了,老师在教学中如果经常存在一定的问题,就需要学校对老师进行评估,如果老师不能胜任这个工作,就要对他们进行更加严格的裁决。
(三)学生之间合作交流
在练习中,演奏者要相互交融,做到合二为一,不能各管各的,不去考虑对方。在演奏中,要通过眼神、肢体语言等相互交流,使二者的演奏做到相互交融,这样才能提升演奏的整体效果。双钢琴演奏要求演奏者具备全面素质,把情感都融入到演奏中,使合作更加具有情感化。
总之,在钢琴教学中,通过运用双钢琴演奏,提升钢琴教学,使钢琴教学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从而使钢琴教学更加有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钢琴家。
参考文献:
[1]管芳芳,赵子琪.双钢琴教学法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9):146-147.
[2]施忠亮,王月翰.插上一双钢琴艺术研究的“隐形”翅膀———从“钢琴教师论文评选”说起[J].钢琴艺术,,(01):25-28.
[3]侯颖君,白彩蝶.论双钢琴与四手联弹在钢琴教学中的特殊意义(下)[J].钢琴艺术,,(03):18-22.
双钢琴教学形式能够从多角度让演奏者来认识作曲家,通过合作的两人来一同诠释音乐作品的结构和音乐性。双钢琴演奏技能使钢琴教学形式多样化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四手联弹、独奏等其他形式所无法具备的。
一、双钢琴演奏的起源及发展
双钢琴属于钢琴二重奏的其中一种演奏形式,是钢琴演奏的重要表演形式之一。较早出现了四手联弹演奏这种形式,主要指由两位演奏家在同一架钢琴上合作演奏作品,期初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之后著名作曲家海顿就借此形式创作出《师与生》,作品着重强调将教师与学生分别演奏不同难易程度的声部,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双钢琴演奏起源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主要体现为双方演奏者齐心努力,共同来诠释一部钢琴作品,巧妙的演奏出作品的整体结构和音乐风格,较独奏形式相比,更加突出声部及和声多层次、乐队效果般的音响,使原本较单一的钢琴艺术富裕更加丰富的表现力。两个人要一同探讨音乐内涵,但由于演奏者双方演奏能力、演奏习惯等不可能完全一致,加之双钢琴的舞台摆放位置为对置型,这样就要求两位演奏者统一节奏、规格及音乐内涵等,培养契合的演奏能力。双钢琴这种演奏形式流传于欧洲并得到发展,双钢琴演奏与钢琴独奏作品一起大大丰富了钢琴艺术的发展。莫扎特则是双钢琴辉煌发展时期的主要代表,随后得到许多作曲家的认可。代表作有舒曼的《行板与变奏》,米约的双钢琴组曲《胆小鬼》,拉赫玛尼诺夫的《C大调组曲第二号》等。
二、双钢琴演奏技能的教学概括
双钢琴的演奏训练对钢琴独奏者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而当前在我国高等专业音乐院校中开设双钢琴课程的只有少数,在国内的钢琴教学中双钢琴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双钢琴演奏是钢琴合作的艺术,在表现色彩丰富的和声与线条交错的复调给创作者带来无限的灵感和表现欲望。
1.中国的双钢琴创作与音乐活动起步较晚,应在在教学形式上多样化使钢琴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通过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对音乐形式和演奏特点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建议把双钢琴演奏课程列入国内钢琴教学中。音乐的表达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重视双钢琴在教学、演奏上的作用,培养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音乐家。双钢琴演奏与教学改善了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的缺点。
2.本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我国最早出现双钢琴创作和专业演奏的时期,开始注重更全面的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双钢琴教材凌乱与乐谱和资料的缺乏,急需寻找可行的教学发展之路。利用众多的文献及丰富钢琴教学的内容。得出一个较为清晰的双钢琴的概念,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根据双钢琴发展的历史与特点、性质,为双钢琴的演奏改编作品。从双钢琴合作的艺术、技术两方面演奏实践的感受,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扩展。从演奏合作的各个层面来分析双钢琴,丰富教学资料和内容。
3.21世纪初期是中国双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期,基于其音域宽广、音色丰富的特点,在钢琴音乐发展中慢慢扎根并普及。双钢琴的创作、演奏、比赛在这一时期得到倡导,表现委婉如歌的旋律与音乐的多元化发展。作品创作题材同国外一样一般来源于现有的音乐作品改编的双钢琴作品,例如法国作曲家托马斯克里奎隆为两架键盘改编的法国歌曲《不可比拟的美丽》,这是最早的双钢琴作品。双钢琴这一新颖的曲风和演奏形式逐渐受到更多音乐爱好者的青睐,学生的学习内容也向多样化发展。
4.双钢琴的两位演奏者各自都有较强的演奏水平和技术能力,为达到艺术观念和审美方向基本一致需要较完备的教学体系。注重培养有合作能力的、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钢琴演奏家,使双钢琴演奏的效果更精彩。但两人的学琴历史和钢琴基础都各不相同,因此需偏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对技术能力方面与音乐作品的理解、表现方式等方面,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培养更加多元化。演奏者双方在艺术观念和审美方向要保持基本一致,对作曲家进入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钢琴教学中的双钢琴演奏技能探究
在西方,双钢琴这一艺术表演形式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音乐学院对培养合作能力的认知要比国内的音乐学院超前。几乎所有知名的音乐院校均开设了相关课程,其教学思路就是要不断的提高自我表现力和想象力。但我国双钢琴的演奏与教学虽已有了一些发展,但受场地、师资力量、办学条件以及整个资源的投入等条件的制约,还属于较新的音乐课题。但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国内已经在钢琴专业中加入了包含着双钢琴课程的室内乐。双钢琴演奏与教学引起了比较广泛的重视,改善了培养模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的缺点。通过对钢琴教学中的'双钢琴演奏技能探究,丰富教学内容并提高演奏者的水平。
1.钢琴演奏专业的培养方向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如手指颗粒性、节奏、音乐风格的把握等。双钢琴与独奏相比,需再次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根据每个人对作品音乐的理解加上两位演奏者相互沟通,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演能力与沟通协作能力具有很大帮助。其轻松表现出从一个层次向复杂的多层次的前进衔接与转化,深入地和富于表达地把乐曲的思想性和艺术内容传达给听者。演出时相互不会干扰并且演奏更加流畅,和声更加丰富,把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作为一个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而介绍给听者。
2.19世纪70年代至今钢琴二重奏已登上了音乐会的大雅之堂,钢琴教育也开始注重专业的理论性研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双钢琴由于是两架钢琴共同演奏,声部必然得到了大大地扩展,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的学习、认知音乐。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每个演奏者高度的配合技巧等众多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使得技术和艺术上得到统一,展现双钢琴的魅力。钢琴艺术家必须具备多样的钢琴演奏手法,使双钢琴演奏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对钢琴教学的形式上进行拓展,着力培养学生多声部思维能力、多声部的平衡能力及和声的听辨与分析能力。
3.双钢琴课程在钢琴专业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这种表现形式已与钢琴独奏、协奏并肩出现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对演奏艺术采取一种创造性的态度,在演奏中两架钢琴充分发挥各自的声部及特点。致力于演奏的表情与深刻分析乐曲的结构并领会风格,努力寻求类似乐队气势磅礴的音响效果。培养宽宏的艺术胸怀和鉴别作品内容与风格特征的能力,开拓对双钢琴表演艺术形式的新视野。技术与艺术目的的有机结合,对双钢琴音乐探索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相互渗透形成重叠的音响效果,避免追求华而不实的技巧、获取辉煌而庸俗的效果。
4.双钢琴音乐文化与西方的交流加强受到了音乐家、教育家的关注,着重为钢琴专业学生增加了双钢琴等课程。双钢琴演奏与钢琴独奏、钢琴协奏、四手联弹的对比中可以发现一些演奏的难点,需注重演奏技术和艺术的全面培养。两架钢琴既可以表现同一层次的纯粹与辉煌,增加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也可以表现复杂而丰富的多层次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双钢琴与四手联弹相比,演奏双方各自控制所有的音区,可以用演奏者富于表达地演奏艺术把乐曲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传递给听者。
四、钢琴教学中的双钢琴演奏技能未来展望
双钢琴犹如一个被压缩了的庞大的交响乐队,有着自己较完备的教学体系。演奏者需要对管弦乐队中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和不同音色做以具体的分析、了解,进行音乐理解力的启发和对音乐的音乐形象的探索。与钢琴独奏相比,双钢琴可将键盘音乐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是一种对长期机械训练的否定、对弹琴艺术的熟练与心智的活动。其极大的丰富音乐的层次感,表达乐曲的思想内容。需心互协作,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对作品的演奏,使教学形式得到拓展。
1.双钢琴演奏是通过两位演奏者之间配合的完美来达到演奏的统一性,多数的双钢琴演奏者都是同时进行双钢琴演奏与钢琴独奏的演奏者,钢琴演奏者主要追求自己技术能力的展示和对音乐的表现,着力追求演奏技术上的突破。考查重点不应该放在两人各自的技术技巧上,需达到一专多能的效果。两位演奏者要主动与对方在音色和语气等方面寻求统一,通过音乐理解力的启发和对音乐的音乐形象的探索培养宽宏的艺术胸怀和鉴别作品内容与风格特征的能力。
2.双钢琴演奏应更加强调演奏者对技术能力的控制,使教学内容比较全面丰富与国际上接轨。在双钢琴的演奏中避免双方的理念存在较大差异,从多角度、多方面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演奏人才。避免教学形式上比较单一的局面,使音乐层次和音响效果更加丰富。培养学生与他人良好的合作能力是成功创造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在对双钢琴作品的演绎中除了运用独奏乐曲的技巧外,加大对双钢琴课程有着足够的重视程度。训练学生的合奏能力入手逐渐培养学生音乐思维能力与习惯,强调技术和艺术的相互统一,并驾齐驱达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3.性格、秉性的磨合的过程也是双钢琴演奏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与有较好的技术控制能力。演奏艺术是以熟练的技巧为基础,使音乐色彩五彩斑斓并展现音乐的魅力。双钢琴的课程设置应早一些介入到钢琴教学中来,才有可能通过两架钢琴的合作恰如其分的表现音乐。对演奏艺术采取一种创造性的态度,取得如交响乐一般的辉煌效果。对钢琴教学的形式上进行拓展,培养学生多声部思维能力、多声部的平衡能力及和声的听辨与分析能力。忠实地、情感地表达乐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内容,强调学生参与及达到培养和锻炼学生整体协调性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目的。着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风格、音响、节奏等方面要形成一种共性。
参考文献:
[1]司徒璧春,陈朗秋.关于双钢琴钢琴教学改革的思考[J].钢琴艺术,2014(5).
[2]王晓坤.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双钢琴音教专业钢琴教学改革[J].中国音乐学,2014(3).
谈钢琴演奏之音乐的美论文
喜爱美的事物是人的天性,音乐审美思想的形成是基于主观思想的,客观理性思想则是其次。音乐的本质是一种表演艺术,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不同,它需要用表演形式来让世人体验音乐的美。音乐不像语言艺术,语言本身是具有语义性的,而音乐则不是,单凭纯粹地看谱,几乎没人能了解它所要表达的感情,所以只有表演出来才能使人了解情感色彩渲染下的思想内涵及背后隐藏的故事。
一、演奏中美的含义
有不少为世人喜爱并广为传颂的钢琴音乐作品,如《梦中的婚礼》等,都具有艺术美感,令人印象深刻。这些作品有一些共性:首先,它得符合大众的审美,旋律简单明了,让人回味无穷;其次,需要人们的审美观逐渐发生改变,从不接受到接受。演奏者最初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不断地重复去模仿,直到渐渐成熟,自己的主观意识与客观意识不断磨合、碰撞,有意识地去分辨演奏的好与坏,学会如何控制整首曲子的感情色彩。在具有这种思维意识后,才能更清晰地认识到音乐的美,形成自我意识的主动性也是培养审美观的重要意义所在。
(一)演奏中美的二度创作表现。从美学理论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音乐的表演实际就是二度创作,这种创作既不能脱离原作,又要在原作中适时地加入自己的东西,使之更加富有情感色彩,能打动人心,引发人的共鸣。创造的同时必须兼顾音乐的真实性,所谓的真实性实际上就是指认真对待乐谱。演奏者在接触到新乐谱时,首先要先视谱,然后再视奏,但是很多演奏者往往只是机械地练习,忽略了作品背后隐藏的思想感情和内涵,例如作品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作者又是怀揣着怎样的心情进行创作的。
(二)二度创作的运用。二度创作的含义是在不脱离本质的情况下锦上添花,以《悲怆》为例,这首奏鸣曲是贝多芬最早期的作品,是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还未全聋之前创作的,并且是他亲自加上的标题。这首作品中渗透着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色彩,当笔者第一次接触到《悲怆》的第三乐章时,感觉它是欢快的,大众也觉得它是一首欢快的快板。但笔者通过翻阅各种资料,更深入地了解到贝多芬的故事之后,才渐渐体悟到第三乐章在欢乐的背后其实隐藏的是微微的不安和内心的骚动,所以在演奏这首作品时既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非常关键的。
二、演奏中如何运用音乐的美
(一)演奏中的情感色彩。演奏不同的作品时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色彩去演奏,这可能是令所有的演奏者都感到困惑的事情。同一首作品由不同的人弹奏出来会有不同的感觉,因为每一个人的情感经历是不同的,带入的情感可能是沧桑的,也可能是激越的,但都会影响整个表演情绪的波动。每一位演奏者的表演都是具有独创性的,表演技巧是表演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没有掌握好技巧,就根本无法呈现出完美的艺术表现力,所以二者必须统一,这也是音乐表演的重要美学原则之一。
(二)演奏中的.心理情绪。仅仅了解和掌握演奏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最基础的演奏技术还远远不够,因为演奏者的心理因素往往是最难控制的。人的心理受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音乐家之所以能完全控制住整个场面,是因为他们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对于自身情感的流露能收放自如,而很多演奏者往往缺乏心理调控能力,演奏过程中形成的音乐画面感并不强,缺乏自身情感的投入,只是机械地演奏完作品,听众完全感受不到演奏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因为演奏本身就是呈现给听众的一场听觉盛宴,是为了让听众被你的演奏所折服,所以需要不断地提醒甚至暗示自己要注意把控和调节情绪。当然,情绪的流露与演奏者本身的经历也息息相关,经常听人说“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什么叫有故事?这样的人一定是经受了许多事情的历练,对世界的看法比常人更透彻,整个人的气场也和常人有所不同。可见,每一位音乐家的风格都既受到他们所处的不同时代背景的影响,也受到自身心理素质和情感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美的认识要与钢琴的演奏相结合,不能机械式地演奏;不能有了一定的技术含量就满足,一味地追求技术和炫技,忽略了自身情感的融入;对于作者的了解要透彻,若没有亲身体就无法感受到作品的内涵及魅力;此外,还需要培养自身的心理素质,心理暗示对大脑的控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使演奏者对自身情感的掌控达到收放自如的程度,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不适,培养坚韧的承受力,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一蹶不起。
★ 钢琴买卖合同
★ 钢琴教案
★ 钢琴教学计划
★ 星云大师语录
★ 建筑大师名人名言
★ 安徒生大师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