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不能享受孤独的人,不配拥有自由哲理文章(共含7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李土豆泥”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享受孤独和自由,就是在享受人生。
庄子说:“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是孤独让一个人变得出众,而不是合群。
和别人在一起,我们总处于社会状态;只有在孤独中,我们才接近自然状态。
孤独是自己走向自己。当我们不用被迫与他人对话,才有时间与自己对话。
社交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外在价值,但孤独却能塑造一个人的内在价值。
超拔的人,以孤独来成就自己,达到生命的饱满。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孤独,那他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孤独是一种最本质最昂贵的自由。因为只有孤独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自我。
杜拉斯说:“一本打开的书也是漫漫长夜。”
庄子的书,就是孤独的.暗夜之中,大声唱出的一首自由之歌。
白落梅说:“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其实,享受孤独和自由,就是在享受人生。
享受孤独,与世俗相处。
庄子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庄子的精神境界高,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同时庄子并不是隐士,而是混俗人间,藏身于人群中。
庄子钓鱼,看鱼儿游来游去,能感受到鱼的快乐;一段时间以编草鞋为生,有时穷得去借粮食,却不妨碍他的快乐和自足。
享受孤独,最能体现庄子的精神在俗世生活中的历练。
享受孤独,是清淡恬然的欢愉,与物质无关,与利益无关,它应是一种心灵的修行,无需豪情壮志,却需豁达之心;无需禁欲绝俗,却需冷静自持;无需归隐山林,却需淡泊名利。
庄子把心灵自由看得比名利地位要重要得多。
当楚王派使者来邀请他担任楚国相时,庄子正在钓鱼,对使者他讲了一个典故:一只龟死后,它的尸体被放在庙堂之上,受人祭拜,尊之为“神龟”。
庄子问两位使者:“对这龟来说,是死后留下尸骨让人崇拜好呢,还是活着在泥水里撒欢好呢?”
两位使者说:“还是活着在泥水里撒欢好!”庄子说:“你们回去吧,我也选择在泥水里撒欢!”
享受孤独,顺人不失己。
庄子讲了一个“虚舟(空船)”的小故事:
有一方舟在渡河行进,突然被一条船撞上,方舟上有一个脾气暴躁的人,立即向撞来的船高喊着要对方回避,一呼不听,再呼不听,到了第三次呼喊时,便骂声连连,就在此时却发现撞来的船上,竟然空无一人,不仅骂声停止,而且哈哈大笑起来!
人如果能像虚舟那样在世上遨游,就不会触犯任何人。
庄子说:“唯至人乃能游于世不避,顺人而不失己。”
如果我们怀有一颗自足的心,顺人而不失己,不有待于外物,那么就像小船一样,虽然几番风浪,却不会沉下去,在风平浪静之后,仍然可以保持着本来的状态漂浮在水面上,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将狂风暴雨都容纳进内心,却不为之困恼和苦闷。
享受孤独,是一种心境,“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不过分严苛,也不过分放纵,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享受孤独是一种姿态,是一些人行走于纷繁世间的姿态,不急不缓,享受一季花开的明媚,守候一季飘雪的纯澈;不被浮名蒙蔽双眼,不让虚伪遮住心灵。他们谦恭,温雅,与世无争,但他们有傲骨,有锋芒。
享受孤独,与造物者游。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时间的长河里,在浩瀚宇宙中,作为个体的人,在这时空里卑微如尘土。
我们生在世界是孤独的。这孤独是多么强大的存在,它不屑于成为你无病呻吟的措辞,而是你头顶之上笼罩万物的苍穹。
这孤独是上天的赏赐,不会带来什么,貌似也不会带走什么,但却在那惊鸿一瞬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伟大与荒芜。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认为,人作为一种超越性的存在,必须突破自身局限,视死生为一途,和宇宙融为一体,才能获得绝对自由。
庄子说,“在上与造物者同游”“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庄子的“道”是宇宙生命的标记,归根到底是人的心灵在自我超越中所达到的最高的存在状态。这种状态不是纯粹主观的,而是主客、内外合一的,因而才是自由的。
所谓绝对自由,就是与“道”合一,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这种自由的获得,靠的是生命体验,而不是客观认识。
享受冬天哲理文章
享受冬天,坐在田园的篱笆上,领略那片静谧的轻松。享受冬天,坐在大都市的立交桥上,欣赏穿梭人群中写满沧桑的面孔。享受冬天,坐在火炉旁,倾听一个个娓娓道来的故事。享受冬天,坐在山巅,感受大自然的粗旷与旷达。守住冬天的这片寂静,抛开心中的忧虑,便会走进抒情诗的意境。站在白皑皑的雪地上,享受纷纷扬扬的柔性,做个儿时的快乐的梦。走在呼啸的山风里,去与冬天较量,去与冬天摔打,去与冬天拥抱。让残酷雕塑你的青春,让挫折铸造你刚毅的灵魂,让失败锻炼你不灭的韧性。让寒风吹乱你的黑发,让酷霜降临你的肩头,然后去谱写青春的'雄浑。冬天为勇者喝彩,把怯懦者击得粉碎。
冬天像个憋足劲的小伙子,穿着朴实无华的外衣,跃跃欲试,为自己事业的辉煌孕育了青春的激越。冬天是果实灿灿的秋天的延伸。冬天是风和日丽的前奏。我们不能沉醉于那片秋之收获,要把自己的汗水融入冬天的缓冲与再造,让我们幢憬的春天更富有魅力。秋天里写不完的曲子,你尽管搭个生命的温室,再继续动听的歌谣;春天里要勃发的风景,在冬天里做量的积累。冬天里没有孤独和忧伤,有的是悠悠的白云,明净的天空,凌空的白鸽?......无边的风景。
冬天是一封浓浓的情书,读不透它冷峻里的温柔,也读不透它温柔里的高远。冬天是一本厚厚的历史,看不尽它包含着几何生存的哲理,也看不尽它包含着多少衰亡的借鉴。冬天是一瓶醇香的老酒,让你痴醉。
陪伴享受幸福哲理文章
陪 伴
人的一生最需要的并不是很多钱,而是陪伴,儿时,有父母陪伴;读书时,有同学陪伴;成人时,有情侣陪伴;暮年时,有老伴陪伴,离开了这一切,人生就不会圆满。
真正的朋友都不是在你辉煌时出现的,当你落难时,很多朋友都会人间蒸发,最后留下来陪伴你的,一定是你的至友,因为,吹尽黄沙始到金。
对友情不要奢望过高,当你春风得意时,围你转的人自然就多,若以为这都是你人缘好,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很多人注定是只会陪伴你笑,而不会陪伴你哭的。所以,一旦身边冷清了,你也就清醒了。
当你远行的时候,当你孤寂的时候,就渴望亲人的陪伴,生命中,苦难多于幸福,坎坷多于坦途,所以就有了思念,就有了心灵的陪伴。
在我小的时候,父母来陪伴我,在我长大成人的时候,我陪伴着父母,有一天,父亲最先离开了,我很悲伤,一个陪伴过我的人走了,带走了我永久的思念。
享 受
人生就像行走在路上,只要身子骨还硬朗,就在享受生活,走过名川大山,享受风景如画;走过沃野村寨,享受风土人情;走过边城小巷,享受淡泊惬意。
一开始行走,或许只为追求美好,享受人生,但享受的本身,又怎能摆脱失落?或许那会儿初出茅庐,还没遇到许多醉心的风景,享受的背后,也留下了不完美的缺憾。
如果你迷恋上路边一片风景,想坐下来享受一辈子,就注定了你享受的终结,世上没有可终身享受的晚餐,你可以在那里酒足饭饱,但吃过之后,你还得走人。
人生一旦走到秋天,行走到红叶尽染的山顶,你方发现,追求的利禄功名竟美不过层林尽染的秋色,红叶伴夕阳的风景好享受,望到回家的路,才直通幸福的港湾。
回眸昨日享受的灯红酒绿,不过是在挥霍青春的浪漫,回到骨感的现实中,你才大彻大悟,除了身体,原来什么都不属于你。
倘若有天坐到轮椅上,希望心仍在行走、追求、享受,怀旧曾经有的一切,用心灵勾画一笔繁华,一抹淡然,脚的行走,再远也有边际,心的享受,却可以踏破万水千山。
幸 福
幸福会停泊,生活却不会停泊,当你享受幸福的时候,不可忘记幸福是什么;当你憧憬生活的时候,不可忘记生活是什么。
幸福就是一个港湾,身居这个港湾,昔日风浪的'吹打虽已过去,但要懂得珍惜,懂得感恩,唱首开心的歌,划过时光天际,去照亮心的原野。
生活就是一片荒原,人若置身荒原,总需要去不断开拓。人世间幸福的花朵,离不开汗水的浇灌,不经历生活的风霜,何见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
红花芳菲幸福的根系,绿叶婉约生活的枝蔓;醉忆曾经的点点滴滴,闲看今天的丝路花雨,用心解读幸福,用心热爱生活,你将领略到人生的寥廓。
幸福不是漫无边际的奢望,幸福是身临其境的感受,将幸福揽在怀里,将幸福传递给他人,方能读懂,用生命去创造美好,幸福才会像花儿一样开放。
载着人生的追求起航,告别泊过幸福的港湾,眺望曾经喝茶的闲庭,追溯往昔漫步的街市,我懂了幸福是什么,生活是什么。原来幸福是追求后的情感,生活是磨难后的脚步。
愈近桑梓心愈切。每当我工作之余回家便有了这清晰而灼烧的感觉。我对我的村,我的村里人深深的眷恋。
印象中我的村子并不大,地处甘宁两省交界处,村子形似一坐北朝南的巨大簸箕,沿着簸箕三面环山,一面出口随水流出通往远方,三十几户人家沿着簸箕弯散居,簸箕中间是村里人赖以生存的土地,一口老井在靠北的地方养育着世代居住于此的村里人。改革开放后,大家努力走出去生活,陆陆续续搬走了好多人家,现在留下的不足十来户,与以前相比,现在的村里显得格外清闲静谧,野草苜蓿自由生长,羊群再也不收拢,散养的羊儿更是活泼洁白的紧!
虽然很多人离开了村里,但每逢节日、红白喜事大家都赶回来欢聚一堂,俨然一家人。年终尾祭,祭祖扫墓,上村里小庙敬香村里车来车往煞是热闹,然而春节一过,村里又恢复了宁静,一切如常,当然清明节也是同样的景象。红白喜事,大家又可以聚在一起,吃什么似乎不太重要,叙说分别后彼此的生活更受大家关注。每年农历九月十七,村里小庙的庙会大家都赶回来祈福上香,村里又沸腾了起来,准确地说,村里小庙又沸腾了起来,热闹的锣鼓,鲜艳的旗帜,虔诚的敬香者构成了一副小村热闹景象。据说小庙里供奉的送子娘娘特别灵验,自然吸引了许多希望早得贵子的善男信女们。我是个但闻其事却并不沉溺于此的人,只有远远望着并不凑近的人罢了,以至于很多村里人都说我像个外来的人眼生的紧!
在我的印象中,我的村里人抱团倒不是怎么深刻,但内向竞争给我留下了这一生都难以磨灭的记忆!这话要从村里拥有了第一辆农用三轮车说起。那时村里只有一条土路同往外面的世界,三轮车价格低廉,方便运输,是偏僻山村运输工具最佳的选择。那时我刚上小学,好奇的看着人家一家人绝尘而去,甚是羡慕,没过多久,村里人暗暗较劲,不多久村里人都拥有了农用三轮车,每逢集市,一条三轮车队在城里人看来绝对是一道风景。
贫瘠的土地造就了大家往外走的心态,而努力学习似乎是唯一的出路。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价格便宜且耗油低更方便出行的摩托车出现在了集市上,很快村里人把拥有摩托车的愿望实现了,每当我中学放学回家坐在父亲摩托车后座上时我心里那叫一个高兴,诚然是摩托车的方便快捷让爱竞争的村里把它给普及了!
有一件事让我意识到村里人还是很抱团的,宁夏政府推广电力农村全覆盖计划,邻村架电线让一直用煤油灯照亮的村里人对电灯照明看到了希望,村里人聚在一起商议,最后决定与宁夏电力公司签署协议,自费通电。邻村通电进度缓慢,村里人热情地去帮忙,让接电线的电工们十分吃惊,这里的老乡太热情了,很快邻村通电了,村里男劳力几乎全出动了,运输电线杆,电线,栽电杆等工序村里人紧张有序的进行,电工们舒舒服服的架线就可以了,每个电工脸上都挂着笑容!电灯取代煤油灯没多久,村里人又掀起了购买电器的竞争浪潮:彩色电视机、洗衣机鼓风机等等家用电器普及的速度让我感到什么叫做村里速度!这就是我的村,我的村里人!
村里人对待教育的态度,让我们终身受益无穷。我的印象中,村里几乎没有不识字的人,这当然得益于甘肃省政府大力推行的农民脱盲教育,连我奶奶也要去识字呢。识字的好处让村里人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白面馒头自己舍不得吃,全给了念书的孩子们,自己吃杂粮面!每逢大雨大雪天气,村里人更是结队送孩子去学校,直到学校门口,大人们才放心离去!孩子在学校犯了错,村里人先不问青红皂白先暴揍一顿,再陪着自己孩子去老师办公室认错道歉,这一点让身为教师的我非常感慨,现在这些护犊子的家长们有我的父辈们一半就好了!
努力读书不是家长逼迫的,而是我们这一代人自己清晰的认识:要想以后有出息除了读书,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没有别的出路可走。刚开始参加工作时,有同事说甘肃有多落后,甘肃的教育有多落后,我差点拍案而起!但我最后还是笑笑没说,事实胜于雄辩,村里人支持教育的力度决定了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很多人选择了教育事业,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女生里的佼佼者当了护士,白衣天使守护着人间的健康;建筑工程里有不少人就是村里的子弟,他们为建设事业测量规划,待遇颇丰;从事货运村里的子弟们也取得了不小的业绩……虽然很多人没有继续在高等教育深造学习,但大部分人都是技校出来的,有一技之长当不负当年努力读书!
虽然我的村里没有多么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学习氛围良好,就有两位女生选择了西北师大的研究生学习,她们注定是村里的骄傲!我的村,我的村里人!我引以为荣的小山村。
繁忙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让人感到压抑,愤懑,村里人自由的生活,迎面扑来的凉风让人倍感舒服自然。每次放假归来感觉都很困,是村里清新的空气,自由的气息让我底气十足,信心满满。我的村,我的村里人用最接地气的生活方式,治愈了我的麻木和懒惰,这在我的心中更多一份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我的村,我的村里人!
作者|郭庭
公众号|甘宁界
凡事不能只看表面哲理文章
吉斯是一家重要杂志的记者。有一天,他看到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头儿坐在自家门前。老头儿脸上和脖子上的褶痕很多,还有很多黑色的老年斑,手上的也很明显。刊物上有关长寿秘诀的文章总是很受读者欢迎的`,因此,吉斯决定设法采访他,以便得到长寿的秘诀。于是,吉斯走上去跟他搭讪起来。
吉斯和气地问:“先生,打扰了,能跟我聊聊吗?”
老头儿说:“很乐意,这太让人开心了。我坐在这儿无聊极了,刚才我没闲下来时,就过得很充实。”
吉斯问:“人们说,多活动、多运动有益于长寿,是这样吗?”
老头儿说:“那是,那是。我现在仍觉得自己身体不错,尽管步伐缓慢了些。”
吉斯烟瘾犯了,便问:“我抽支烟您不介意吧?”
老头儿说:“一点儿也不。”
吉斯接着说:“我很想也敬您一支,但我想您也许不抽烟、不喝酒、不……”
老头儿马上说:“恰恰相反,我抽烟抽得很厉害,酒也没少喝,这段时间我还每天去舞厅过过舞瘾。”
吉斯奇怪地说:“你是说,你这辈子离不开它们?”
老头儿说:“那当然,怎么啦?这也值得你大惊小怪的吗?”
吉斯解释说:“不,但是人们总是说抽烟、喝酒、跳霹雳舞对健康不利。”
老头儿生气地说:“荒谬之至!”
吉斯惊讶地说:“真不可思议!我只是不明白你怎么能那样生活,而且活了这么大年纪。能说说您今年多少岁了吗?”
老头儿抬头看了看吉斯,不屑地说:“我今年27岁,怎么啦?”
不要只看表面,先弄清楚事实再说。
凡事不能只看表面的哲理文章
得知我患上“巨型肝癌”的那一刻,我既不觉得惊奇,也没有感到恐惧,更没有怀疑是否误诊,只是在想:这种疾病怎么会落在我身上?怅然若失,但这也不过是打乱我生活的那一类“失”。当天晚上,我仍然和平常一样,一落枕就入眠了,而且一觉到天明!
据说面临这种病灾却懵懂麻木的反应,叫“钝感力”,或许我就拥有这种“力”。生长于中医之家的我,有一套独特的生存认知,认为人的机体不是完美无缺的,人吃五谷,哪有不被病害侵蚀之理?不完美、五谷不调、小毛病,都属正常现象,不要一发现某处不适,就惊慌失措。人类能够生存、繁衍、发展到今天,体内早已形成一套自我愈合的机制。一般病痛,只要心情一放松,机体就会自行调动修复能力使之愈合。医药只是强化这种自我修复机制的手段,而不是干扰、破坏这种自我修复。如果不顺此而为,没病会变成有病,小病会变成大病。所以,保持平常心态、起居规律、饮食适度,对无病者就是最好的`保健品;对于有病者,就是最有效的药剂。积极之道,是适当做舒经活血运动,以增强、激活这一机制。
40岁刚出头,我曾一度心律不齐,检查结果,竟是房颤!我根本不想去深究房有多么严重,既未求医,也不问药,照常生活。30多年过去,心脏也没有再闹毛病。1996年,一年一次的体检,轮到眼科,医生将左眼一查再查,说:“黄斑变性,相当严重,你不知道?”我说:“我不知道。很正常啊,什么叫黄斑变性?”医生没有回答我,说了句:“这就奇了。”他转身招呼科室内所有医生,都来检查了一遍,诊断结果一致。弹指到了翌年体检,在眼科医生面前,我才突然想起,问道:“据说,这只眼睛黄斑变性,是吗?”医生说:“是的,但不要紧。”再到来年体检,想起来,又问了一次,回答是淡淡的4个字:“是的,没事。”20年后的今天,我这样推想,如果第一次检查出来,我就惊慌不安地到处求医问药,那才是真正的劫数。我还曾经是高血压患者,60岁左右,发现血压超标,低压接近100。因我母亲患有高血压,有家族病史,妻子就监督我天天服降压药,如此过了五六年。有一年夏天,血压正常以后,我就忘记了继续服药。体检时,医生还是建议我坚持服用降压药,我却当成了耳边风,至今血压稳定……我这一健康与生存认知,属于认同并顺应世界的自然规律吧?
但是这一回,不能照抄老谱了。妻子的姐姐就是罹患癌症去世的,人财两失,其惨况令人记忆犹新。确诊我为“巨型肝癌”的肝外科专家吴志全教授,也不容我有片刻迟疑,争分夺秒地将我转到中山医院住院。这时,病房里那些正在为同类病痛挣扎的病人,强化了我对此症严重性的认知。但我仍然只有对罹患此症的不解与遗憾,不时呈现于脑际的,却是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八个字,寿长、寿短,听随化育吧,每个人都有生命终结的时刻,何况我已到耄耋之年。我只向医生和亲属提了一个要求:除了化疗、放疗之外,其他治疗手段我都接受,只求让我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
因我的肿瘤太大,无法开刀,中山医院肝肿瘤内科主任任正刚教授就给我做介入治疗。我躺在手术台上还不到半个小时,便听他说好了!我意外得差一点跳下手术台,脱口而出:“名不虚传啊!”从此,每隔两个多月,我就做一次介入治疗,半年后,肿块便缩小了一半,然后医生给我做射频消融术――创口只用创可贴一封即可的微创手术。不到一年,我体内的癌细胞竟然完全消失了!
我如释重负,却又觉得这是一种顺理成章的必然。为何?这次沉疴,无非是我惯有的淡然面对疾病的一次新演习罢了。以往是知病而不急于求医问药,这一次,是经受了重症病人治疗中的种种折磨,不过是从另外一个维度,印证了我一贯持有的观点:人的生命并不脆弱,脆弱的是人性。
历经一年,我住院出院六次,一而再地上手术台,每天服药无数,却从来没有想去找医生详细究问这些治疗会出现何种后果,也从来不问服的是什么药,更不去研究任何一种药物说明书,同时谢绝了亲友介绍的种种土的、洋的治疗方法与药物,只是阅读我喜欢的书刊,关心社会动态,兴之所至,还给医生和护士写赞美诗。凡是来探望我的领导和亲友,都说我不像一个重症病人:我始终谈笑自若,向别人介绍发病治病的经过与感受,一如在说别人的故事。
生死由命,修短随化,“命”也,“化”也,都是以内在生存机制为依托的。应该割舍的坦然割舍,不应该割舍的也能够断然割舍,便是人性的超越。
★ 风水哲理文章
★ 英语哲理文章
★ 手机哲理文章
★ 富有哲理文章
★ 底价哲理文章
★ 哲理文章读后感
★ 认错哲理文章
★ 逃过一劫哲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