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散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Zoey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战争与和平散文(共含8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Zoey”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战争与和平散文

篇1:战争与和平散文

战争与和平散文

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十分地厌恶战争。我觉得战争犹如十恶不赦的魔鬼,只能给人类带来不幸,让国破山河碎,让百姓居无定所,家破人亡。所以我热爱和平,和平,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国家昌盛繁荣。眼下我们过着的就是国泰民安的和平日子,而这个和平日子,是无数英烈用鲜血换来的。

回首战争岁月,有多少英烈牺牲在了万里长征的路上,牺牲在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场纷飞的枪林弹雨中,甚至于还有的英烈,解放后,为了护国保边关,牺牲在了对越自卫的反击战中。对越自卫反击战,已成为了一段不愉快的历史,现在的越南,是我国的友好邻帮。在此我要先声名。关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况,我从木东子、古渡闲人的文章中了解到一些,那些为国捐躯的士兵,当时牺牲时都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就拿古渡闲人的战友,那位曾在报刊上发表过几首小诗的年轻的“诗人”小梁来说吧,他牺牲时,才二十一岁。古渡闲人在《梦中的萤火虫》一文中是这样饱含深情缅怀他的:“像一颗星星忽从天降,一点青白色的亮光从我眼前一闪闪的飘过,我驻足细看,是你吗?萤火虫?心,一下收的好紧,我突然看到成百上千的萤火虫在幽幽的夜空飞舞,一时你竟然难以分清哪是星星,哪是萤火虫了。正像‘诗人’说的,好像满天星星集体下凡到了人间。这点点飘飞如梦的萤火虫,是否也有你的灵魂飞舞其间?虽然你身葬南疆,可你更思念家乡,思念爹娘呵。是否那天我行前到你墓前话别,你的灵魂依附在了我的身上,随我一同回到了你亲爱的故乡?就要走了,再看一眼吧,这在星光下暗送幽香的畦畦稻田和闪动如练的滚滚长江,还有,这灿若群星的萤火虫的.点点荧光。她们熟悉你,爱戴你,想念你和你的父老乡亲一样,你是他们伟大的儿子,永远的骄傲!尽管你只活了短短的二十一岁,你却比故乡的每个人都更加长寿,因为你活在人们心里。在一代代人的心里,你永远都是令人羡慕的二十一岁。”二十一岁,多么年轻啊,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战争无情地吞噬了。可恶的战争!

在看木东子捧着年轻战友骨灰时的心情:“南国的深秋季节,老山战区已进入旱季,前沿阵地战事趋缓。在一线部队稍事休整的间隙,我奉上级首长命令,护送一批阵亡烈士的骨灰去山东老家处理后事。抚摸着一个个沉寂无声的骨灰盒,心里不免隐隐作疼。想当初,父老乡亲满怀着期待和信赖,把自己生龙活虎、青春年少的孩子交给我们,带进充满向往的军营,又领到了炮火纷飞的战场上,现在送回来的却是一捧骨灰!故乡亲人的泪眼和哭声将如何面对?心碎和绝望的发泄又如何处理?”这篇标题为《海一样的胸怀》的文章发表在榕树站的铁马冰河社团,那天正巧我值班,所以我编辑了它。编辑时,我的心好疼,心情也很复杂,我的编者按是这样写得:“看着此文,我心如刀绞!木东子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都能让我泪流满面。当年老山前线打仗时,听说牺牲了不少的战士,这是我听一个军人告诉我的,那一年,我临近中学毕业,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我心痛的几夜合不上眼,还发誓,我也要参军去打仗,只可惜军装最终没有穿上。不过,今天看着木东子捧着英雄骨灰盒的心痛心情,我打起了退堂鼓,觉得幸亏当年没有从军参战,不然,捧着骨灰盒的心情会让我肝肠寸断的。此文写得生动!我推荐了!”木东子还把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况报道,写成了系列文章。这些文章,我都逐篇通读过。透过文字,更激起了我对战争的厌恶。

我庆幸,我能生活在太平盛世。面对和平年代的物质攀比风,我要罗嗦上几句,工资低点算什么!房小没车又算什么!比比牺牲的英烈们,还有什么不满足?惜福吧,为祥和安宁的日子,为我们还健康快乐地活着。

篇2: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_500字

“战争”一个多么可怕又多么熟悉的字眼啊。人类仿佛是踏着战争走向文明的。可不管在什么年代,人们从未从心底受过它。人们渴望从战争中走向和平。“和平”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可是,人们却时常忽略了战争的忠实仆人——野心和利益!所以,即使到了高度文明的现代,我们也躲不开战争。也就是说战争与和平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人们渴望和平,但又离不开战争。

其实,不管给战争加上什么理由,战争始终是战争。战争可以带来很多:它可以带来鲜血,可以带来死亡,可以带来亲人的眼泪。一旦被战争洗礼,田野会变成荒原;文明会变成废墟;更何况国家会变得支离破碎。例如,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这里的金银财宝让侵略者惊呆了。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后来他们把所有抢不走的东西,全部砸碎。并且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里的所有东西全部都化为灰烬。在无数次的'战争中,多少人死于它的手里,多少人都在希望和平快些来临,希望世界永远没有战争,让和平永存。

虽然战争掠夺了无数条人命,但在我们现在这个年代,和平还是在我们身边的。现在我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无处不体现和谐。在公交车上老人上车,有年轻人给让座;在马路上,有些盲人想过马路,路边交警立即过去搀扶老人过马路。这里处处烘托着一片祥和的气氛。人们可以巧妙地不去面对自己想不通、自己无法解决的事,可是人们却无法不去诠释自己灵魂深处真正的邪恶的肮脏的东西。

【战争与和平_500字】

篇3:战争与和平

日本侵略者轰炸了上海南站,当时在南站坐火车的人,几乎都遇难了,只剩下日本侵略者的炮弹声,小孩子的哭叫声。那是一个令人惊骇的夜晚——1937年8月28日的傍晚,忽然,一道闪光划破了静寂的天空。紧接着“轰”的一声,便是炮火连天。天空下起了“石头雨”般的。房屋都倒塌了。人们绝望地尖叫着,无助地呼喊着,慌乱地四处逃窜,但敌军的炮弹却还是无情地飞来。

一个两岁的小男孩,他的哭声在风中飘荡,让人感到心酸,让人觉得凄惨。房子被炸毁了,亲人离去了……而他却坐在这里,悲伤地哭着,那一滴滴晶莹的泪水从他消瘦的脸上滑下来,他希望有一天能找到驱逐黑暗的光明使者。

小男孩哭诉着呼喊着:“我要爸爸!我要妈妈!我要回家!我要……”

战争与和平

看了这幅图,我仿佛看到浓浓的硝烟弥漫在空中,我仿佛听到许多孩童孤独无助地哀号……看这个小孩,他的身体是那么瘦弱,他的穿着是那么破烂,看上去,他比我还要小。可是由于日本侵略军肆意的轰炸和破坏,他生活的城市,每天硝烟滚滚,,一幢幢大楼被炸成了废墟。他的爸爸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不得不上阵杀敌,英勇牺牲在战场上;他的妈妈也被战火吞噬了。从此他平静的童年生活永远消失了。他是那样前所未有地感到孤独害怕,是那样茫然无助;他多么渴望跟爸爸妈妈一起度过平静、幸福的生活。可是永远没有希望了,爸爸妈妈永远不见了,他怎能不伤心欲绝呢?

哭累了,声音哑了,他慢慢地睡了过去。不知过了多久,他醒来了,浑身无力,双手、双脚,甚至连脊梁都很酸痛。好不容易站起来,可是他能去哪呢?家没了,爸爸妈妈没有了,所有的亲人都没了。他费力地迈开脚步,在一大片废墟上艰难地走着,漫无目的地走着……

他露宿街头,饥饿无比,内心充满了恐惧,他多么希望爸爸妈妈奇迹般地出现在他的身边,可是一切都无法实现。可恶的战争让他永远失去一切,他在心里呐喊: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和平!

四年级:吴芸卿

篇4:战争与和平

一天,五岁的彼得正在和好朋友保罗玩用石子儿搭城堡的游戏,保罗先搭好了,高兴地围着城堡手舞足蹈,不小心碰倒了彼得的城堡,彼得又气又急,带着哭腔说:你毁了我的城堡,你给我赔!说着便一把推倒了保罗的城堡。保罗见自己的城堡刚刚建成还没来得及得到爸爸的称赞就被彼得故意毁掉,哇地一声就哭了,咧着大嘴去找爸爸伸冤,而彼得呢,也赶紧去找自己的爸爸寻求保护。

彼得呜呜地对爸爸说:保罗推倒了我的城堡,他是故意的!

保罗也红着眼睛对爸爸说:彼得推到了我的城堡,他是故意的

两个爸爸都是最爱儿子的好爸爸,此时都在替自己的儿子说话,全然没有平时的客气和谦让。

彼得爸爸说:你儿子自己建好了就推倒我儿子的,这样可真不好,你可得好好教育教育他,要不然以后长大了还不得去

没等他说完,保罗爸爸就截住了他:你这是怎么说话呢?你儿子那么笨,自己搭不好还嫉妒我儿子,就故意推倒我儿子的城堡,看他把我儿子都欺负成什么样子了!

你这是狡辩!

两个爸爸越吵嗓门越大,最后竟然扭打在了起来。而此时保罗与彼得在干什么呢?原来他们俩一转身就和好如初了,正在合力堆一个更大的城堡呢!

城堡建成了,孩子们一起来到爸爸面前,请他们去欣赏他们合作的作品,这时两位爸爸才如梦初醒一拍脑门儿:唉!我们俩也真是的,人家都和平了,我们怎么还战争不止呢?真是惭愧啊!

篇5:《战争与和平》心得

这本书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记载了18至18拿破仑统治的法国与亚历山大统治下的俄国之间发生的战争。从书中我看到了高大肥胖,为人正直善良,喜欢思考的彼埃尔;博学多识,英俊严肃的安德烈;天真、率直,但又容易冲动的女主人公娜塔莎;有虽然热情,但又目光短浅,不善思考的尼古拉;还有外表不招人喜欢,在作战时却非常勇敢的大英雄图申。

当然,还有些像库拉金这样的个性:贪婪和堕落,也被刻画了出来,让读者所看见,和那些无谓的大英雄们进行了鲜明的对比。

读了这本书,我看出了列夫·托尔斯泰是个关心他人,关心底层人,同情农民的人。也知道了一种人:他在获得遗产后贪图享受,后来又要上战场打仗。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变化有多快,他就是彼埃尔。

《战争与和平》是要让我们知道:生命、和平都是非常宝贵、重要的。想想现在的我们,过着“小皇帝”的生活,有吃有穿,有上课的课桌;再看看书中的人们,全是因战争而过不了现在的生活,整天在废墟中生活,而我们是幸福的,所有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吗?

读《战争与和平》很舒服,不仅因为作者语言描写上的顺畅,更在于从这部作品中感受到了很多与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相契合的地方。从我自己看来,作品之所以有价值阅读,可能就在于作品能够给予显示以启示,无论这种启示是正面的借鉴还是反面的提醒。

篇6:《战争与和平》心得

有人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的机会是探索俄罗斯社会的出路,但我总觉得这种观点太片面了。在我看来,一部真正伟大的小说应该是包罗万象的,而不是局限于一个小小的目的。从《战争与和平》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哲学、历史、政治学、经济学、军事科学甚至宗教研究等。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

从结构上来说,要处理如此庞大的作品是非常困难的,但托尔斯泰却能以他的艺术天才在战争与和平之间来回穿搭。而且,托尔斯泰似乎特别擅长描绘艰难的大场面,如战争、舞蹈和宴会。他可以用很短的话说出每个人的性格和心理,但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没有条理,这是其他作家无法企及的。

在语言方面,《战争与和平》一直保持着简约而有特色的风格。虽不清晰,但内涵深刻,让人第一眼就知道是托尔斯泰写的,比莎士比亚的文字强多了。

在性格方面,《战争与和平》也有其优越性。首先,书中几乎每一个角色,包括那些不重要的配角,如伊波利特、莫特玛、小尼古拉斯,都有自己的性格(这一点很难做到,其他小说如《战争与和平》、《红楼梦》也取得了类似的成就)。其次,书中很多人物的性格都在不断变化。比如皮埃尔,从单身到已婚,从私生子到继承人,从海伦到娜塔莎,从雅各宾派到共济会,从战前到战争中期再到战后,从贵族老爷到俘虏再到放生,从一开始的青春容颜到后来的急于揣摩,他的性格始终处于无法阻挡的状态。他每经历一件事,就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自己的蜕变。再比如安德烈,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巨大的变化,比如参军、受伤、失去妻子、爱娜塔莎、变心、死亡。与皮埃尔相比,他的性格变化突然,这与他所处的环境和他自身的特点有关。娜塔莎的变化,尤其是她嫁给皮埃尔后,从活泼、快乐、会唱歌跳舞的姑娘变成了蓬头垢面甚至吝啬的母亲,以至于杰尼索夫再次见到她时都很惊讶。然而,无论这些人物的变化有多不可思议,我们都会发现它们是合理的,没有任何异议。似乎一切都应该是这样的。而且,无论他们如何变化,皮埃尔或皮埃尔、娜塔莎或娜塔莎、安德烈或安德烈,他们与生俱来的根本特征永远不会改变。这是托尔斯泰的高明之处。他总能从客观的高度客观地描述和观察人物,而不是因为任何主观因素而刻意塑造。

103010是什么工作?托尔斯泰曾说:“它不是传说,不是长诗,尤其不是历史编年史。003010只是作者想表达的形式,可以表达他想表达的东西。”他说的是实话。孟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吾言刚出。”文字可以表达意思,就这么简单。托尔斯泰认为,文学只是表达思想的一种形式,作为一种形式,它远不如内在灵魂重要。后人读《水浒传》,常被称为史诗,其实违背了图恩的意愿。真正了解《战争与和平》的人,最终会发现它是思想的结晶,而不是文学。小说的作者托尔斯泰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篇7:《战争与和平》心得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描写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在这部作品中,表现了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的爱国精神及其历史作用。关于战争与和平,有许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说法。

安德烈公爵想:“云是多么安静和平静啊!他们不像我们这里的恐慌、恐惧和混乱!云漫不经心地飘在空中,永远不必像法国士兵和大炮对扫帚那样愤怒。为什么我之前没注意到?我现在看到了,我是多么幸福啊!只有天空是纯净的,没有虚伪,没有欺骗,没有什么可以与之相比。天空中只有寂静和柔软。感谢上帝……”

这是他被打趴在地后的感受。这种感觉与他最初的看法大相径庭。安德烈是一位富有的老公爵的儿子。他性格内向,意志坚定。当时他是上流社会的重要人物,他非常热衷于帮助年轻人进入上流社会,所以安德烈与上流社会的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他的家庭中,有爱他的父亲和妹妹玛丽亚公主,还有一个不想让他离开去参军的妻子。

战前,他认为自己活着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名利。为了追求别人的尊重,他希望在战场上成为英雄,从而施展才华。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要不要放弃亲人都无所谓。让我们考虑一下。这是一个多么无情的想法啊!在他看来,荣誉和地位是他最珍视的东西,也许很多上流社会的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

然而,当他被打败,躺在地上,当他看到蓝天白云时,他清醒了,意识到了一切。它安静、舒适、遥远。看到这样的场景后,他的内心是如此的平静。天空中的云是如此的平静、安宁、祥和。陆地上没有杀戮,也没有血腥味。明白这一切后,他觉得无数人崇拜的英雄拿破仑,也是渺小而无足轻重的,根本比不上旷达的天空。

蓝天和浮云从来没有被安德烈注意过。他看到的是上流社会的虚伪面孔。现在他看到了他一直忽略却又很纯粹的东西,他看到了永恒!

篇8:战争与和平简介

1805年,在拿破仑率兵征服欧洲之后,法国和俄国之间也发生了战争。可是在俄国上层社会,人们的生活依旧恬静悠闲,社交舞会照常举行。青年公爵安德烈·保尔康斯基把已有身孕的妻子交给退隐于领地“秃山”的父亲及妹妹玛丽娅之后,就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去了,他希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

安德烈刚刚留学归来的好友皮埃尔·别祖霍夫,是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是社交界的宠儿。居心叵测的监护人库拉金公爵看到这一点,便企图把美貌但品行不端的女儿爱伦嫁给他,结果计谋顺利达成,可这桩婚事实在不幸之至。同年11月,安德烈所属的俄军在奥斯特里茨之役战败。安德烈历尽种种艰难后回到秃山。是日夜晚,妻子莉沙正好产下一名男婴,但她却在分娩时死去了。安德烈陷入孤独和绝望中,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已告结束,便下定决心终老于领地。另一方面,婚后不久的皮埃尔发现妻子爱伦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存在暖昧关系,为了保护自己的名声,他与多勃赫夫进行决斗。在幸运地击倒对方后,皮埃尔即与妻子分居,他也陷入了善恶和生死问题的困扰之中。不久,皮埃尔加入了共济会,得出了一套生活的哲学。他又怀着宽宏大量之心,接回了妻子。

1807年2月,俄奥联军在埃尔劳与法军进行了一场残酷的鏖战,双方损失都很惨重。6月拿破仑与沙皇签署了和平协定,暂时的和平生活开始了。1809年春天,安德烈因贵族会之事而去拜托罗斯托夫公爵。在公爵家里,他立即为充满生命力、美丽动人的公爵的女儿娜塔莎所吸引,娜塔莎答应了他的求婚。但秃山老公爵认为她不够富有,年龄太小而加以反对。最后双方相约一年后成婚。不久,安德烈出国了。娜塔莎伤心地答应等待一年,却又无法忍受寂寞。她结识了爱伦的兄弟阿纳托尔。在他的诱惑下,两人决定私奔。至此,她与安德烈的婚约宣告无效。这对安德烈骄傲的性格是一次极其沉重的打击,为此他痛苦不堪。然而由于军务缠身,他对此事又渐渐淡忘了。

1812年,拿破仑率先撕毁原来的和平协定,指挥军队跨过涅曼河,俄法两国再度交战,年迈的库图佐夫将军决心阻止法军继续向前推进,但由于战术失误和其他原因,并未使俄军毕其功于一役。战役还不断进行着,双方损失都很惨重。最后,俄法军队在博罗狄诺展开了一场异常激烈的争夺战。显然,这是俄军所进行的最糟糕的战役。库图佐夫不得不痛心地宣布军队无力保卫莫斯科,拿破仑则作为胜利者进抵又一座空城。安德烈在博罗狄诺战役中身负重伤。罗斯托夫家将原本用来搬运家产的马车,改派去运送伤兵。娜塔莎意外地在伤员中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安德烈。她向他谢罪,并精心地看护他。彼此间又旧情重萌,但为时已晚。安德烈伤口恶化,不久即在睡梦中逝去。

皮埃尔留在莫斯科,决意做一名民族英雄。他化装成农夫,想伺机刺杀拿破仑,但在解救一位遭受法国士兵凌辱的俄国妇女时,他被捕成为俘虏。皮埃尔的妻子爱伦在战火中仍然难以抑止自己的放荡行为,最后,因误食堕胎药而死亡。拿破仑的军队在空城莫斯科完全分崩离析,他疲劳地等待着,寄希望于沙皇要求他签订和平协定。但是这一天迟迟不来,他只好放弃莫斯科回师法国。在通往斯摩梭斯克的途中,法军彻底瓦解,成为一群落荒而逃、恣意抢掠的乌合之众。在哥萨克人的不断骚扰下,大量俄国战俘被解救,皮埃尔也重获自由。俄国终于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皮埃尔又回到了莫斯科,恢复了同罗斯托夫和保尔康斯基一家的友谊。娜塔莎吸引了他,而他也突然意识到娜塔莎已长大成人。于是时机一成熟,他就恭请她父母同意他们的婚事。与此同时,娜塔莎之兄尼古拉也正在考虑娶安德烈之妹玛丽娅为妻。皮埃尔与娜塔莎结为伉俪,生活幸福。这位曾经单纯而轻浮的女子变成了一个勤劳能干的妻子。他们结婚8年后,养育了4个可爱聪敏的孩子。娜塔莎完全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丈夫和孩子们。他们发现彼此的生活实现了他们过去的梦想。尼古拉虽然无法完全肯定自己对玛丽娅的爱,却懂得这桩婚事明智适宜。他们收养了安德烈的儿子尼古路什卡,生活也十分快乐幸福。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战争与和平作文

战争与和平作文150字

战争与和平作文素材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1000字

初二议论文:战争与和平

优秀作文: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的作文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400

战争与和平好词好句

战争与和平散文(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战争与和平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