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上海大学按三个专业大类招生7300人(共含6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李春花”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上海大学按三个专业大类招生7300人
上海大学昨天公布20招生计划,该校年共招收本专科7300人,其中本科6000人、高职1300人。今年,上大首次不分专业,实施按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理学工学三个大类招生。
2011年上海大学本科计划中,上海市计划占40%,外省市计划占60%。上海市计划2400人,外省市本科计划3600人,覆盖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高职招生总数为1300人,其中在沪招生计划650人(含艺术类高职140人)、外省市计划650人(计划覆盖12个省市)。
2011年上海大学实施基于拓宽基础培养和通识教育的大类招生,上海大学所有专业(艺术类和中外合作办学类专业除外),按学科门类等因素分为人文社科大类、经济管理大类、理学工学大类三个大类。
消息来源: 东方网-文汇报
(上海高校公布招生计划 上大按大类招生
上海2011年高考生源大战密集开战,4月30日将是校园开放日最为集中的一天,高校纷纷公布改革和招生计划。上海大学昨天宣布,该校2011年本科招生将按大类招生,并实施通识教育,对一些少有问津的专业、就业市场不景气的专业引入淘汰机制。
上大将按大类招生
“招生大户”上海大学昨天宣布,该校2011年本科招生培养方式实行重大改革,将按大类招生,并实施通识教育,对一些少有问津的专业、就业市场不景气的专业甚至不适合市场或社会发展的专业引入淘汰机制。
上海大学是在沪招生规模最大的“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上海大学2011年在沪本科计划招生2400人,其中第一批本科1600人(文科380人,理科1220人)、艺术类383人、其他417人(保送生、高水平运动员、自主招生、春季招生等);在沪高职计划650人(含艺术类高职140人)。
上海大学实施改革后,按大类招生,文科生可以报9个大类志愿,理科生可以报20个大类志愿。第一学年学生无专业身份,统一在社区学院学习和住宿。在第一学年末实行以竞争机制为主导的专业分流,学校通过分流时在各院系招生计划的分配中引入“市场机制”,由学生的选择来决定院系专业的发展甚至去留。
对一些冷门专业、就业市场不景气的专业甚至不适合市场或社会发展的专业,上海大学将引入淘汰机制。
上外新增土耳其语专业
根据招办提供的信息,复旦大学2011年计划招生总数为3080名(其中本科生2840名,高职生240名),较去年的'计划数减少100名(本科生招生计划人数去年为2940名)。
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陆P教授表示,这是社会总体趋势所决定。教育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全国中学生人数一直在逐年减少,所以参加高考的学生也会越来越少。复旦做出减少招生人数的决定,也是符合客观发展情况的。
陆P介绍,减少招生人数也是配合学校发展需要。复旦的优势和强项是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应均衡考虑学科发展情况,科学设置各学科的学生人数,能充分发挥复旦的优势。基于这些考虑,学校在招生人数和学科分配上做了一些调整。长远来看,招生计划的调整并不是简单的人数增减,而是合理地调整结构,全面均衡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人才的培养。
此外,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将在上海市招收本科生296名,其中文科119名,理科177名,此计划数不包括保送生、自主选拔录取学生;上外职业技术学院计划招收172名,其中文科86名,理科86名。上外今年新增本科土耳其语专业,设在上外东方语学院。
沪上多所高校都公布了今年的招生计划,不少高校都承诺,对于平行志愿进档考生,只要考生政治思想品德合格、身体健康、专业服从调剂,进档即取。
(北京理工大学高招:部分专业按大类招生
■学校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投资建设的.前十所高校;是全国首批颁布的16所重点大学之一;是全国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
■招生计划
在京总招生计划数与去年持平。今年部分专业合并,按学科大类招生。如交通工程专业和交通运输专业按交通运输类招生;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按化工制药类招生;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按数学类招生;应用化学专业和化学专业按化学类招生;工商管理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按工商管理类招生等。
在部分重点强项学科中实行“本硕博贯通培养”、“实验班”、“国际化教育”等“高层次”招生。
双学位项目招生方法:在高考志愿填报北理工普通本科专业后,考生可于7月10日前登录招生网页,进行网上报名。
■录取规则
对符合国家政策,享受加分、降分政策的考生,可按市招办的规定加分、降分提档,照顾分不能累积,取最高一项,不超过20分。录取专业时以实际考分为准。如果北京理工大学提档分数线上第一志愿报考人数少于招生计划时,学校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
■联系方式
204月23日上午8:00~14:00举办“北京理工大学招生咨询、校园开放日”,地点: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内,教学南路。
学校网址:www.bit.edu.cn
招生咨询电话:010-68913345
68949926 68911460 68911461
(中山大学72个专业今年首次按大类招生
学生入学后先按大类培养一至两年 再选择具体的专业继续深造今年,中大继续面向全国(含港澳台)招生,招生总计划数8000人(文理科的比例约为3:7),预计今年最终录取数仍为4200人左右。中大表示,部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的专业进行合并,按大类招生,招生专业名称由去年的116个“浓缩”为67个。学生被录取后,先按大类培养一至两年,再选择具体的专业继续深造。
中山大学昨日向媒体通报,该校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和招生专业计划已正式出台。今年,中大继续面向全国(含港澳台)招生,招生总计划数8000人(文理科的比例约为3:7)。近年来,中大在广东省实际录取人数基本稳定,预计今年最终录取数仍为4200人左右。
中大表示,本科招生进一步贯彻“通识教育、大类教学、复合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教育理念,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重个性、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部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的专业进行合并,按大类招生,招生专业名称由去年的116个“浓缩”为67个。学生被录取后,先按大类培养一至两年,再选择具体的专业继续深造。
好处1:增加选择
中大招办负责人表示,大类招生对考生有两大益处。
一是有利于缓解考生报考压力。以往,为了增加录取机会,考生常常会在同一学科门类中选择多个专业填报,跨学科门类选择专业的机会受到限制。而实行大类招生后,考生选择可以更加从容。
例如,某考生既对经济、管理感兴趣,也对化学、电子信息感兴趣,专业志愿最多可以填报六个志愿,而以上这些学科下属都有四、五个专业,这就意味着考生必须做出“痛苦”的抉择。
实行大类招生后,考生填报六个“专业”,实际上就是填报六个“类”,每个类又下属多个专业,这样就相当于填报了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专业,选择范围大大增加。此外,大类招生后,招生专业数量少了,每个招生专业的名额就相对增加,大类内部的专业级差问题也自然消失了。
好处2:理性地选择
大类招生对考生第二个益处是,有利于引导考生更理性地选择专业。高中生对于大学学科专业情况的了解总是有限的,不时会出现入学之后觉得所就读专业不尽符合自己兴趣和特长的情况。
大类招生后,学生进入中大的前一阶段不分专业,在同一公共基础课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进行培养,一年或两年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在大类所含专业中重新选择具体专业。
专业级差为:2分、1分、1分、1分、1分
据中大招办负责人介绍,中大招生录取原则较往年并没有大的变化。对于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中大延续往年的专业级差办法。同一专业的第二、三、四、五、六志愿的级差值分别定为2分、1分、1分、1分、1分,即第二志愿减去2分、第三志愿减去3分、第四志愿减去4分、第五志愿减去5分、第六志愿减去6分与第一志愿考生按成绩排序录取。安排专业时,原则上以考生实际高考(微博)文化成绩为准;在实际文化成绩相同的条件下,优先录取含政策性加分的考生。
由于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特点,中大招办提醒实行平行志愿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最好能选择“服从专业调剂”,避免出现高分退档的憾事。医学类及相关专业、联合培养类专业只录取填报了这两类专业志愿的考生。
中大对非第一志愿考生录取的'原则为:当中大在调档分数线上第一志愿报考人数少于招生计划名额时,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实际高考文化成绩原则上不低于该地区已投档的第一志愿考生的平均分,其专业志愿只能录取到前一志愿录取后未满额的专业。中大原则上不接收征求志愿考生。
9个专业首次招收本科生
中大今年还有9个首次招收本科生的专业,包括: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归属于电子信息科学类)、智能科学与技术(归属于自动化)、地质工程(归属于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传播学(归属于新闻传播学类)、酒店管理(归属于旅游管理)、俄语(归属于外国语言文学类)、对外汉语(归属于外国语言文学类)、化学生物学(归属于化学类)、心理学等。土木工程(与香港大学联合培养)等专业今年停止招收本科生。
中大本科招生咨询日将于六月底高考志愿填报期间举行,请考生关注中大本科招生网的相关公告。
72个专业
按大类招生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今年中大并非所有学科和专业都按大类招生。目前中大全校有23个学科、共计72个专业按大类招生,44个专业(方向)按专业招生。在填报志愿时,考生若选择按“类”招生的专业,则只需填报大类名称,而不用填报具体下属的专业名称;若选择的是按专业招生的专业,则需要填报具体的专业。中大所有与境外高校联合培养的专业,仍以专业进行招生。
来源:《三湘都市报》
(地方性大学按大类招生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本文分析了大类招生的内涵,并根据地方性高校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大类招生对于促进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探讨了地方性大学按大类招生的实践途径.
作 者:朱学道 陈士夫 作者单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教务处,安徽,淮北,235000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4 关键词:地方性大学 按大类招生模式 前提条件 意义 实践复旦在沪招1000余人超三成专业按大类招生
晨报讯复旦今年53个专业(或学科类)共计划招收3000名本科生,其中在上海安排招生计划1000余名,已经确定保送和自主选拔预录取学生500余名,其余将通过高考填报志愿方式录取。复旦昨天公布的2009年招生方案表示,今年首次在全校超过1/3的专业中推出按学科大类招生。据了解,复旦今年在上海的招生计划总数比去年的1200人有所减少,校方表示,这与今年上海市考生人数的下降,以及相关部门对高等院校招生计划的调整要求是一致的`。在高考录取上,复旦将根据各省份的实际生源情况设定调档比例,并原则上做到进档即取,同时继续取消校内加分政策。据复旦招办主任郑方贤介绍,根据去年上海市平行志愿投档方式的实施效果来看,报考复旦大学的考生全部将复旦作为首选志愿。
今年,复旦首次在部分院系中实施按学科类招生,按学科分类的专业占到了复旦今年总招生专业的1/3以上,相关院系都制订了相应的后期专业分流方案,其共同点是学生进校后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自己的意愿申请专业,当申请人数超过专业的容量时依据学习成绩进行调整,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学校的转专业程序实现专业的再选择。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