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范仲淹的诗句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Ryo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描写范仲淹的诗句(共含9篇),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Ryo”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描写范仲淹的诗句

篇1:描写范仲淹的诗句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 范仲淹《江上渔者》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明月楼高休独倚。 ——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山映斜阳天接水。 ——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纷纷坠叶飘香砌。 ——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 —— 范仲淹《瀑布》

黯乡魂,追旅思。 ——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 ——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更多推荐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武夷茶歌(范仲淹)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御街行(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1]帘卷玉楼空,

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

月华如练,

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敧,

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2]此事,

眉间心上,

无计相回避。

御街行(范仲淹)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剔银灯(范仲淹)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人世都无百岁。少痴呆、老成尩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狮子座流星雨 广州车展 全国哀悼日 毕业冉莹颖 美国海军学院奋斗姐 史蒂夫·乔布斯杨振宁 工业化冷漠 小强爬行记 地下室 万宝宝 斋月 董洁 辞职信 叶熙祺 天坑 三国演义 阿凡提

篇2:范仲淹励志的诗句

范仲淹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看看下面的范仲淹励志的诗句吧!

范仲淹励志的诗句

一、 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范仲淹《瀑布》

二、 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范仲淹《瀑布》

三、 黯乡魂,追旅思。――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四、 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五、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范仲淹《江上渔者》

六、 君看一叶舟,出没**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七、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八、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九、 明月楼高休独倚。――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十、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十一、 山映斜阳天接水。――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十二、 纷纷坠叶飘香砌。――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十三、 夜寂静,寒声碎。――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十四、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十五、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十六、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十七、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十八、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十九、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二十、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二十一、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二十二、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励志的诗句]

篇3:范仲淹爱国诗句有哪些

范仲淹爱国诗句有哪些

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注释

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赏析

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公元1040年,范仲淹诗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然而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本词即作于此时。

上片着重写景。“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下片抒情。“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怀抱,范仲淹诗人为前线三军统帅,防守边塞,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路途遥远,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而要取胜又谈何容易,因此更浓更重的乡愁就凝聚在心头,无计可除。“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到了夜晚,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全词结束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二句上,此二句从写景转入写情。戍边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本可以战胜敌人,无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戍守艰苦,又无归计,人怎么能睡得着呢!旷日持久的守边白了将军的头,使征夫洒下许多思乡的热泪。

把西北边陲的羌管笳鼓声带进词坛,使词进一步向社会化靠拢,旁枝独秀于艳词之外,本篇即为发端者之一。语气沉郁雄浑,风格苍凉悲壮,上下片之间情景相生,浑然一体。上篇“雁去无留意”移情于物,生动地表现了征人久戍边关,更无留意的内心感受。“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描写边塞风光的词篇中,可称警策。范仲淹诗人爱国主义的英雄气概充满了字里行间,气象开阔,开苏、辛豪放词之先河。

提到范仲淹诗人,人们非常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非常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由于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非常少当他为武将。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1040年(宋康定元年)至1043年(庆历三年)间,范仲淹诗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将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落日”,颇得王维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写出了 塞外的壮阔风光。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上片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范仲淹诗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边塞,虽然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然而在古诗人的笔触下,却依然留着相同的印迹。

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 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铭》这个典故而来:东汉和帝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由班固执笔,颂汉威德,就是所谓“勒石燕然”。勒字此处是雕刻的意思。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总之下片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范仲淹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 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范仲淹诗人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范仲淹诗人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篇4:范仲淹的著名诗句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4、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5、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6、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范仲淹《瀑布》

7、黯乡魂,追旅思。——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8、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9、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范仲淹《江上渔者》

10、君看一叶舟,出没**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11、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12、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13、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14、山映斜阳天接水。——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15、纷纷坠叶飘香砌。——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篇5:范仲淹的著名诗句

1、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范仲淹《瀑布》

2、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范仲淹《瀑布》

3、黯乡魂,追旅思。——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4、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5、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范仲淹《江上渔者》

6、君看一叶舟,出没**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7、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8、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9、明月楼高休独倚。——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10、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11、山映斜阳天接水。——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12、纷纷坠叶飘香砌。——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13、夜寂静,寒声碎。——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14、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15、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16、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7、二十二、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篇6:范仲淹《岳阳楼记》景物描写

《岳阳楼记》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诗贤今人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fú)!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āi)?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很多长年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

办起来了。还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它旧有的规模,还在上面刻上唐代贤人和当代人的诗赋,(滕子京)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用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丽的景色,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长江的江水,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时阴时晴,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对它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因为这里往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远调的官吏和南来北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

篇7:范仲淹《岳阳楼记》景物描写

这里想着重分析一下作者精雕细琢的那段写景文章,看看有什么特点。

第一是写景色能够利用典型的鲜明形象,以造成逼真的境界。我们念“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这一节文字,就会有天昏地暗、阴风惨惨的感觉;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这一节文字,就会有春光明媚、万物欢欣的感觉。这就是因为,作者写出的一些事物,都是有代表性的',而且具有鲜明的形象。客观世界的任何景象,都是复杂的因素集合而成的。描写一种景象。客观世界的任何景象,都是复杂的因素集合而成的。描写一种景象,不可能把一切组成部分都写下来。所以要眼光敏锐,选择代表性的,点染一笔两笔,使景色活现在读者眼前。《岳阳楼记》描写景物,正是用的这种手法。

第二是能够以景寓情,情景交融。文章里描写景物,象画画一样,一草一木都要有作用。作者在这里想说明的是触景生情的情况,自然更不能脱离人物的心情而刻板地描写。这就是说,要选择适当的景物,使景里隐含着情,读者读的时候,看的是景物,心情却随着动荡,或者分不出什么是景什么是情。在这方面,作者是费了相当的功夫的。

第三是用对比来加强文章的感染力。在文章里用对比来加强表达力量,这在我国是个常用的修辞方法。写天气,一方面是晴,一方面是阴,写湖面,一方面是“浊浪排空”,一方面是“波澜不惊”;写人物活动,一方面是“商旅不行”,一方面是“渔歌互答”。这样互相对照,悲的就更显得可悲,喜的就更显得可喜了。

《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欧阳修给他写的墓碑文也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而藉《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就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范仲淹的从政生涯,始终践行了这一信念。例如,天圣七年(1029),30岁的范仲淹还在没有资格进谏的小小秘书阁校理任上,就上书谏止皇帝宋仁宗率百官为章献太后朝拜上寿;第二年又直接上书请章献太后还政退位──那时章献太后正垂帘听政,权倾朝野,满朝文武,“无敢言者”。范仲淹因此被贬离京,三年后才回来。又如,景三年(1036),范仲淹向宋仁宗进《百官图》,指斥宰相吕夷简结党营私,任用谗佞,反被诬为“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又遭贬斥,连为他鸣不平的欧阳修等人也被贬放。范仲淹仕途沉浮几十年,数遭贬黜,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穷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为民请命,忧民之忧,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

篇8:范仲淹的著名诗句收集

范仲淹的著名诗句收集

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范仲淹《瀑布》

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范仲淹《瀑布》

黯乡魂,追旅思。——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范仲淹《江上渔者》

君看一叶舟,出没**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明月楼高休独倚。——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山映斜阳天接水。——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纷纷坠叶飘香砌。——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夜寂静,寒声碎。——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篇9:赞扬范仲淹爱国的诗句

赞扬范仲淹爱国的诗句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朝代:宋代|作者:范仲淹|类型:宋词三百首

作者介绍范仲淹 朝代:宋代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岳阳楼记》。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眼泪。

注释

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赏析

他是著名文学家。这首《渔家傲》是他代表作,反映是他亲身经历边塞生活。古代把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交界地方叫做“塞”或“塞上”、“塞下”。这首词所说塞下,指是北宋和西夏交界陕北一带。

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意境和苍凉悲壮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任何一首诗词审美价值,是由多种艺术功能构成。这首《渔家傲》并非以军事征战为题材,而是写边塞将士对家乡怀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尺度来衡量,而应该用艺术尺度来衡量。它艺术功能、艺术力量,在于抒情写景,但即使从政治上要求,此词意义也并不消极。“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正是这首词最本质思想亮点。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后汉时,将军窦宪追击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纪功。词中霜雪满头老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他尽忠职守,不建功勋于边陲,虽有时思乡心切,也是不打算归去。

词上阕侧重写景。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峰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思归之情。思归不是因为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而是边防凄厉号角声以及周遭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更奈何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甚是令人怀念故乡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长期戍边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边塞黄昏景致。

写景是为了抒情。因此下阕一开头就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本是乳白色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因为思归又不能归以致心情重浊。“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可能性。正在这矛盾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家乡,而家乡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10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复杂感情。

这首《渔家傲》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真情。范仲淹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崇高精神。词中白发老将军,正是这种崇高精神生动写照。黄蓼园说它“读之凛凛有生气”,倒是深得其旨趣。

范仲淹励志的诗句

描写枫桥诗句

描写长江诗句

描写秋风诗句

描写月亮诗句

描写深秋诗句

描写画眉鸟诗句

描写泰山诗句

描写木兰花诗句

描写兰花诗句

描写范仲淹的诗句(精选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描写范仲淹的诗句,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